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週記 > 關於數學週記3篇

關於數學週記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7W 次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週又過去了,一週的經歷,可以助長我們的閱歷,是時候在週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週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週記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數學週記3篇

數學週記 篇1

X月XX日星期五晴

今天中午,爲了能把筷子體積測得更準確,我叫爸爸從化學室拿了一個細長的量筒,刻度單位更小,每個單位只有1立方厘米。此時,我似乎感覺到了勝利在向我招手,真可謂萬事具備,只差動手實驗了。

首先,我用鉛筆在一次性筷子上劃了一道分界線,將筷子平均分成兩段,並用水浸泡,以免筷子在測定過程中洗水。隨後,將筷子插入量筒中,並用滴管將水滴入量筒中,讓量筒內的水漲到筷子的分界線上,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8毫升)後,將筷子從量筒內取出,再記下量筒內的水位刻度(34·5毫升),前後兩次水位刻度之差就是這一部分筷子的體積,即3·5立方厘米。用同樣的方法,我又測量了筷子另一部分的體積是5立方厘米,兩次測定結果相加得到這雙筷子的體積爲8·5立方厘米。當我得到這個結果時,我興奮地叫了,此時的我是多麼自豪、多麼驕傲啊!

數學週記 篇2

x月XX日星期五晴

盼望的時刻總算到了,一放學,一路小跑地回到家裏,放下書包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從單位借來的燒杯。接滿水後,小心翼翼地將燒杯放在盆子裏,確保燒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跡,把筷子分成了兩部分,這一道痕跡就是筷子兩部分的分界線,我準備分兩次來測量筷子的體積。

實驗開始了,我緊張極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時發抖了,但我儘量剋制住這種激動的情緒。我將筷子緩緩插入燒杯裏,儘量不讓筷子晃動,否則溢出來的水就太多了,測定結果就會不準確。當第一次將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燒杯中後,看到燒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裏。燒杯再裝滿水後,又將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後,我將兩次溢到盆裏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燒杯中,這樣就得到了筷子的體積。

結果,我失敗了。實驗測得的筷子體積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計算的筷子體積相差甚遠。起初,我還有些不相信,經過反覆思考,我終於明白了失敗的原因。原來是因爲燒杯的口徑太大了,即使燒杯沒有裝滿水,人的視覺也會看成是裝滿的,加之筷子的體積又太小,且燒杯的刻度又過大,導致了實驗結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進改進實驗方法才行。相信我會成功的,不是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嗎?

數學週記 篇3

大學四年的生活已經過半,記憶中還是一無所留,生活中更多的時候是一潭死水,每一天的生活只是對前一天的無止境的複製,真的不想如此般度過剩下的時光,想要些特別的經歷想讓生命更厚重些,想讓青春更絢麗些。大一的時候就知道大三的下學期學校有頂崗實習活動,也知道這個機會對於我們師範生來說很難得,所以我毅然地選擇了頂崗。

不知道頂崗的生活會是怎樣,學校怎麼樣,學生好不好管,會是收穫滿滿還是不如不曾經歷過,一切都充滿疑惑。雖然對自己不是很有信心,但我相信應該會有所收穫,只有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有一顆不自信且堅定的心最終我成爲我們宿舍僅有的兩個頂崗實習的人之一。在學校的時候就已經在爲頂崗實習做準備,上教法課、學如何上課、如何處理偶發事件等等,爲將來的教師生涯添一些勝利的砝碼。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頂崗實習之路,當我坐上離開學校的的班車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將經歷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並且充滿收穫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定會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絢爛多彩的回憶。

從石家莊出發,路上行駛了2個多小時來到南和縣,三個學校的校長在教育局接我們。之後我們就各赴自己的實習學校了,從教育局到實習學校三中很近,幾分鐘就到了,這時候學校剛開學,學校裏學生們在領新教材,學校早已爲我們準備了三個房間(三個辦公室),房間也都比較乾淨,比我們想象的要好得多。因爲還沒有分配任務所以我們幾個人的前兩天主要是熟悉一下週圍的環境,聽一聽其他老師的課,日子過得很輕鬆!

過了兩天學校給我們分配了任務,我教初一(3)班和(5)班的數學,所教的班級聽說還算可以,紀律就是差一點,真怕把他們帶不好,自己也感覺有壓力。自從來到這裏就我們就一直竭盡全力去讓學生們接受我們的課堂,以利於他們吸收知識,但由於缺乏經驗,難免會有一些工作上的漏洞、不足,比如:在第一階段我沒有意識到對待初一的學生必須要求嚴格,作業必須要求他們去寫,而且還要及時檢查,因此開始他們的作業有許多做的都不好。這也導致我很擔心自己教的學生不能取得好的成績。

做到了知識講解得準確無誤,那麼如何以簡單明瞭的方式讓學生快速地理解掌握知識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可剛開始我卻忽視了這一點。有時一個簡單的知識點我反覆強調了多次,但仍有學生出錯。一次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看到學生出錯的地方正是我強調過的,我的心情一下子陰了起來,恨不得立馬把學生叫到跟前質問批評。於是在第二天上課時,我就當衆嚴厲批評了那些犯錯誤的學生,連我自己都驚訝自己哪來的這麼大的火氣。因爲平時在學校我給同學們的印象都是極其溫柔的,是屬於淑女類型的。事後細想起來,光批評他們是沒有用的,

重要的是如何以一種有效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後來通過旁聽其他老師的課,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經驗。但教無定法,好的方法可以借鑑,但決不可以照搬。只有根據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和不同特點總結出自己的經驗纔是切實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