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2W 次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徵文的經歷,對徵文很是熟悉吧,徵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

家風在我的眼裏,正如唐詩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所描述的那樣,它猶如和煦的春風薰陶着孩子的成長,又似綿綿的春雨滋潤着孩子的心靈家風,其實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讓家庭所有成員都遵守的道德行爲準則,它濃縮在父母平日點點滴滴的教育之中,卻又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談吐舉止之中。

回望我們五十年的中華民族,那些有傑出貢獻的人,都擁有良好的家風。岳母爲兒刺字,留下了“盡忠”的家風;曾子樹立表率,立下了“誠信”的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形成了“節約”的家風……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爲準則就是家訓,一個家庭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出家庭成員的家教和素養,好的家風能夠薰陶出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這就是我們所謂的言傳身教吧。

我成長在一個普通的家庭,父親是一名派出所民警,母親是一家企業的保管員,我的成長記憶裏,充滿了歡樂的笑聲,父親的堅毅、詼諧、開朗,母親的溫暖、呵護、關心一直伴我成長。當家風一詞出現在眼前時,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父母親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從小到大,雖然在我的記憶搜索中,也沒有特別的成長故事讓我銘記於心,但在伴隨着我一天天成長的過程中,我卻從日常不變的生活細節中發現他們一直在以“踏踏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的生活信念和處事原則,營造了一個幸福美滿、積極向上的家庭氛圍。

父親從警以來,一直在鄉下的派出所工作,一週基本上只回兩次家,而就在這難得的兩個晚上,有時剛回到家就接到警情,顧不上喝一杯水又轉身走了,甚至像深夜已經入睡後又匆匆起來去處理報警案件的情況也數不勝數。有時候,爲了一樁案子幾天幾夜不休息作調查,爲的就是不放過一個壞人,不冤枉一個好人。基層派出所的事務非常繁雜,需要處理家庭糾紛、解決社會治安案件、尋找出走人員或丟失財物、偵破違法案件等等,一樁樁事情接踵而來,但我的父親卻始終熱愛自己的警務工作,不論嚴寒酷暑都從不鬆懈,爲一方安定貢獻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母親的工作既平凡又緊張,總是沒完沒了的加班加點,一直堅守崗位忙忙碌碌,我總是問她爲什麼不放到明天再發貨,她總是說“要爲客戶考慮,要爲廠裏的效益考慮,一般拉貨的人都圖個晚上裝車白天趕路,否則運費就居高不下,我拿公司的工資,就應該恪盡職守”。就因爲母親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和踏實勤奮的作風,所以每年都是廠裏的先進工作者和技術能手,一直到現在,母親的領導和同事還總是稱讚她的爲人和業績。

看父母把分內的工作當成事業一樣認真履行職責,目睹他們生活中誠實、熱情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從小就在學習上養成了不敢馬虎、踏實和認真的習慣,它一直伴隨着我從小學、中學直至大學,使得我在學習上一直沒有讓我的父母親操心。如今,在我的書桌抽屜裏還珍藏着我上大學時所用的.學習筆記,微微泛黃的紙張上面那工整的字跡和清晰的推導過程記錄了我上大學時的學習狀態,也時刻鞭策着我將這種踏實和認真的態度應用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在我的家庭環境中,父母親給我最深的影響就是對工作的執着和熱情,做人的善良與本分。年少的我,非常渴望父母休息的時候,這樣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攻克我學習上的一個個難題,父親曾是理科尖子生,母親又比較擅長文科,家庭濃厚的文化氛圍使我的學習和成長受到了良好的薰陶。我的父母親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早早地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灌輸了“只有用心和付出才能將事情做好”的道理。隨着我的成長和生活經歷的積澱,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個角色又都承擔着不同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如果我能像我的父母親那樣真心地熱愛工作和用心地經營生活,那我就會時常感受到工作和生活帶來的無窮的樂趣和幸福,父母親的生活態度、工作態度就像一面旗幟,激勵着我勇於面對困難,先做人、後做事。我一直很感謝父親和母親,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力行編織了一種樸實的、無言的家風文化,讓我在無言的身教、無聲的力量下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了爲人處事的最基本、最直接和最經常的教育。

家風默默無聲,卻是一個孩子成長的指向標和墊腳石;塑造和傳承一個良好的家風氛圍,是每一代人健康成長和每一個家庭幸福美滿的見證!古人云“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只要我們從細微處着眼,從小事中做起,爲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好家風“的創建者、實踐者、推行者,給社會留下一道道絢麗的風景,那麼我們偉大的祖國將會成爲一個高度文明、繁榮昌盛的大家庭!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2

“你家的家風是什麼?”,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突然有一點迷茫,一時竟然回答不上來,因爲平常似乎很少提到“家風”這個詞。我的祖輩、父輩都是農民出身,家境貧寒,文化程度不高,爺爺沒上過什麼學,自學認了些字,父親只上了小學三年級。談起家風,在我的印象中,父母親從來沒有給我們兄妹三個人講過什麼大道理。但是仔細想想,父母親在養育我們三個子女的過程中通過他們辛勤的勞動和質樸的語言,始終傳遞着獨屬於我們家的家風:孝敬、樂觀、 本分。

爺爺養育了三個子女,父親排行老三,上面是兩個姐姐。奶奶去世得早,按照農村人的慣例,照顧爺爺的責任自然就由兒子兒媳來承擔。那時父親在城裏工作,兩週纔回來一次,母親在家務農,照顧爺爺和我們。我的童年是在農村度過的,在我的印象中媽媽每天都很忙碌,早上天不亮就要去地裏幹活,出門前總是叮囑我們,爺爺起牀了要把饃饃和茶給爺爺端過去,看着爺爺吃上。中午媽媽匆匆忙忙的趕回家做午飯,那時我剛開始上小學,學校離家有兩公里多路程,每天跟着哥哥走回家,餓得前胸貼後背,恨不得馬上就端上飯碗開吃,可媽媽從來都是給爺爺先盛飯,等爺爺開始吃飯纔要我們一起吃。我那時很不理解媽媽的做法,覺得一家人早吃晚吃有什麼關係。後來我在書本上學到了孝敬長輩、尊老愛幼的道理,終於明白了媽媽的用意,她是用行動來告訴我們最基本的傳統孝道,教會我們延續傳承我們家的好家風。

父親從事的工作是在井下挖礦石,那時的我們並不知道父親的工作危險而辛苦,因爲他從來不對我們說,他每次回家帶給我們的只有歡樂和憧憬。父親每兩週回家一次,那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不光是因爲父親回來時總是會給我們買些肉和城裏的小零食,更重要的是聽父親講故事。父親會給我們講城裏的孩子穿什麼衣服、讀什麼樣的書,城裏的小孩懂得好多知識,城裏還有公園、電影院等,聽得我們非常向往。父親說,你們好好讀書,將來一定要走出農村去城市,外面的世界大得很美得很,那時候,爲了能過上父親描述的城裏人的好日子,我和哥哥發奮讀書,成績優異,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和鬥志。後來,父親通過常年勤奮好學積累的知識和能力調動到了市教育局工作。在我小學畢業時,我們全家真的搬到了城裏。到了城裏上初中後,我才真正感受到父親口中的城鄉差別,同時我也從書上了解到父親之前的工作有多麼危險多麼辛苦,但他始終報喜不報憂,用樂觀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和風險,把微笑和陽光留給家人,留給我們快樂成長的童年,並且一直在不斷努力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父親的.這種言傳身教在我們的心裏深深的紮下了根,讓我們從小就知道,人只要努力就會實現夢想的。

初中畢業後,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一所中專院校,學校在省內另一個城市,離家較遠。當時的我只有十五歲,是第一次離開家到外地去,父親去送我到學校。等住宿、報名等一切都安排停當後,父親要回去了,我心中雖然很不捨,但又對即將到來的獨立自由的集體生活充滿了期待。父親似乎看穿了我心思,臨上車時,父親鄭重其事的對我說:“按時吃飯,好好讀書,記住一定不要眼欠(指羨慕)別人的生活。”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在三年的中專時光裏,我們這羣十幾歲的孩子在慢慢長大,也慢慢地發生了一些變化。我們沒有上高中考大學的壓力,畢業就可以分配工作,一些同學漸漸放鬆了學習,看電影、跳舞、打遊戲等漸漸佔據大部分時間;一些同學和社會上的人交了朋友,吃飯、玩撲克,甚至旅行等。每當看到同學們發生這些變化時,我總是不自覺地會想起父親的話“不要眼欠別人的生活”,我漸漸理解了父親這句話的含意:他再一次用最質樸的語言教育女兒要本分,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抵擋得住生活中的各種誘惑,象他一樣做一個本分而正直的人。

學校畢業後,我參加工作,結婚生子,腳踏實地用心走好我人生的每一步,認認真真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因爲我始終沒有淡忘來自我質樸家庭的家訓教育和家風感染。如今,我們兄妹三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我也即將成爲第二個孩子的母親。在我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我也會學習父母親這種言傳身教的方法教育好他們,讓我家的好家風繼續傳承下去。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3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在遊戲中間,有時彷彿有一段歌調在我玩具上回旋,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時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但是在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殿廟裏晨禱的馨香彷彿向我吹來母親一樣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裏外望悠遠的藍天,我彷彿覺得我母親凝住在我臉上的眼光,佈滿了整個天空。

——泰戈爾

《想念》

今天是母親節。從微博微信到報紙新聞,都是鋪天蓋地

的母親節的各種信息,就連夜裏睡前習慣要聽一聽的喜馬拉雅電臺,配合的節目也比平日裏溫情不少。雖說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各種國際範兒的“洋節日”也不甘落後的跟着傳統節日緊密排列在365天當中,爭先恐後的張燈結綵,給平淡的生活找個藉口鬆口氣或是找點樂子,有時候還真難免讓人覺得矯情,但是母親節,一定要過。因爲在我看來,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而樹立好的家風,媽媽則是那少不了的一縷春風,絲絲入扣的撐起一片陰涼,柔柔軟軟的潛移默化家庭的細節和規則。

坐在桌前,暖黃色的燈光鋪灑在房間裏,柔和而溫馨,照亮了心裏每一個角落,就像媽媽慈愛的目光,靜靜淌過我的心房,帶來希望和安寧。懂事以來,這是給媽過的第10個母親節。讀高中時,沒有什麼浪漫的情節,只是在這天用彩筆和白紙做一張賀卡,一筆一劃寫上簡單的祝福,買了她最愛吃的沙琪瑪放在桌上,看她笑的眉開眼笑、喜逐顏開,我便心滿意足。大學四年,由於距離的限制,更沒有奢華的禮物,早晨發條短信,讓她睡醒第一時間看到女兒遠方的惦念,她便高興地回過電話來,除了笑開了花的聲音說着謝謝,更多的仍是那些沒玩沒了的嘮叨裏密密麻麻的想念和關心。上班後,母親節早早就會設置在我的日曆提醒裏,康乃馨和蛋糕的標配是少不了的禮物,今天還加了特殊項目——足浴和按摩。上了歲數的媽媽總說腰痠腿疼,卻也捨不得花錢去好好看看醫生,更別說做理療按摩。在這屬於她的節日讓她好好享受,看她一邊怪我亂花錢一邊掩飾不住的感動和滿足,我也被濃濃的幸福包圍着。

比起愛情的濃烈甜蜜,親情帶來的是更多點滴細碎的溫暖,像水、像空氣、像身體的任何一個器官。如果說爸爸的愛是翻山越嶺遇到峭壁懸崖處你不敢向下看時的鼓勵和保護,媽媽的愛則彷彿是流水潺潺的小溪,慢慢滋養、滲透、潤澤你的心田。也不知道該說是媽媽把你養育成了她最瞭解的人,還是該說她天生就希望成爲也必須會成爲最瞭解你的人,比如媽媽做的飯菜,是每個人心中最完美的佳餚,而對於我這個愛吃的傢伙來說,從媽媽的飯菜中更能感受她的愛。媽是個節儉的人,就算平日上班工作忙也很少下館子,所以只要飯點回家,我們家總是讓人饞延欲滴飯香味。樓道里都聞得見!我把這個味道叫做家的煙火味。但是如果在外面下次館子,吃頓大餐,被我讚不絕口的那道菜,過不了多久就能在家裏的飯桌上吃得到,燒烤蝦、熗鍋魚、韓國冷麪、糖醋里脊……經過媽媽的魔幻廚藝,比餐廳裏還要贊。最常見的場面,就是抽油煙機的轟隆聲裏媽媽在廚房裏一遍又一遍提高嗓子問我“好吃嗎”,我一口菜還在嘴裏沒嚥下肚子也放亮了聲音迴應着“好吃!”只是“好吃”還不夠,要大爲讚歎是“世間極品”她纔會露出最開心滿足的表情。不僅如此,媽媽還常常看《食來運轉》、《天天飲食》等烹飪電視節目,微信朋友圈更是轉了很多關於養生和各種食材花樣做法的小文章,通過多方渠道“求學進修”,不斷提升烹調業務技能,着力打造“好媽媽廚師品牌”。有了這“好媽媽廚師品牌”,曾經放學回家的路上肚子咕咕叫也從來不用擔心回家吃什麼,大學假期回程的四五十個小時也有着幸福的期待,上班以後的每個週末依然少不了一頓我最愛吃的蘑菇揪面片。媽媽常說雖然簡單的家常小菜比不了餐廳裏的山珍海味,但吃家裏飯菜能吃到幸福、安心和滿滿的愛。如今,我也爲人妻,媽媽更是少不了嘮叨我要好好學做飯菜,好好經營自己的家庭。看到丈夫一邊吃着我做的四菜一湯滿臉的感動,一邊發着朋友圈要曬曬我的勞動成果,我突然明白了媽媽的飯菜爲什麼那麼可口。原來家裏的飯菜不僅能實實在在的填飽肚子,還會讓人精神抖擻、充滿能量;不僅僅像輪船有了汽油就有動力繼續海航,更像是醫好失明的鳥兒、受傷的獵豹的一劑良藥。

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媽媽的時代並沒有今天這樣充沛豐富的物質,她們所恪守的家風便是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具膳餐飯,適口充腸。飽飫烹宰,飢厭糟糠。”這是《千字文》中的話,意思是:生活要節儉,飯菜合口味能吃飽就行了。飽的時候滿足於大魚大肉,餓的時候酒糟糠皮也能充飢。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媽媽把勤儉作爲財富之道、治家之寶,而我也把節儉作爲修身養德的準則之一。雖然也會在節日裏有所表示,但我認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將平日裏節儉所省的錢用來滿足家人一個微笑、設計一場節日的驚喜是最有意義不過的事情。同時,像媽媽這樣傳統的女子,她們所認知的家訓便是,女子應蕙質蘭心、持家有道,懂得相夫教子、照顧好家人,她們把賢良淑德融進一頓頓香噴噴的飯菜,把一件件小事做的體貼周到。這讓我深深意識到,一個賢惠的妻子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她們把整潔、舒適以及可口的佳餚提供給辛苦工作的丈夫和認真學習的孩子,更把一種良好的.習慣、一種家庭成員的義務感、責任感,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家風輕輕吹在家裏的角角落落,把一種優秀的妻子、媽媽該有的美德傳承給自己的女兒。

上週日和媽媽約了去逛街,由於臨時有事便週六就打電話給她。她接了我的電話吞吞吐吐問我幾點去接她,我說馬上過去,她才說在打吊針。原來媽媽得了類風溼,但想到我平時工作繁忙,又不願打擾我的週末,常常自己帶着病痛的腿去醫院輸液,且怕我擔心,從未主動提起此事。我心疼媽媽,又自責自己疏忽大意。但媽媽卻說,要力所能及的照顧好自己,也是愛和照顧家人的一種方式。她又在向我傳送一種家風:家是溫馨、寧靜、安全的港灣,停泊你的疲憊、容納你的脆弱、安放你的驕縱,但作爲家庭的一份子,更要有堅強獨立的人格、力爭上游的拼搏、和時時處處換位思考的體諒,這樣,才能讓一個家庭更無堅不摧。

在我眼裏,媽媽是偉大的凡人,也是平凡的偉人。她從未高談闊論跟我講大道理,卻用樸實的話語讓我一次次頓悟生活的真諦;她也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每頓香噴噴熱騰騰的家常飯、每件洗乾淨的白襯衣、每次翹首期盼的等候都不言而喻着最暖的那盞煙火。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裏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風影響國風,國風也影響甚至決定家風。家風是從社會各個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風。人情有冷暖,人際有關愛,人間有仁義,那一定是良好家風影響下的結果。當人人走出家庭,帶着家的溫暖,裝着家的期盼,懷着家的未來,爲社會奉獻自己的才智,一個富強、文明、民主、和諧的民族國家就一定能夠建成。國風中的道德力能夠影響家風,家風中的道德力也能夠影響國風。當國家政風清明、學風向上、文風大振,民風一定醇美,家風也就會醇正。光明清正的國風,醇美和諧的家風,正是我們所盼望的時代之風。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4

"半畝方糖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彷徨,問渠那得清如水,自有源頭活水來。"多才多藝的我就在這優良的源頭活水中安康地成長。

有人說“家是第一所學校,父母第一任教師。”這話一點不假。在我家客廳裏一個最顯眼的地方,掛着一幅精緻的毛筆字。我想這幅字也許就是家訓吧!雖然前面的字很潦草,我看不懂。但後面的'節省、勤學、仁慈’’卻深深地刻在我心中。爸爸就是以這六個字爲人生準那麼,也同樣用這六個字教育子女。

爸爸是個裝修工,每次承包工程,所得工程款都與工人們平分,媽媽常常因此有怨言,可爸爸卻說工人們的生活比我們困難,我們不應卻賺這個點數的錢。爸爸對工人們大方,而對我們子女卻非常小氣。我是爸媽的掌上明珠,特別是媽媽,從小就對我疼愛有加。讀小學狗會偷偷地揹着爸爸拿一些零花錢給我。久而久之,我漸漸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喜歡的東西不介意價格,用過的文具、玩具短時間內就會被我淘汰。

隨着年齡的增大,我花錢的數目也逐漸地增加,爸爸媽媽終於發現了我的缺點。屢次說教,我就是改不了。一次,我又買了一些沒用的紙片,爸爸知道後狠狠地教訓了我一頓,我還不以爲然。那晚,爸媽唉聲嘆氣,說我任性不懂事。無意間我理解到家裏蓋新房還欠了別人很多錢。望着爸爸那疲憊不堪的臉上掛着絕望的表情,我情不自禁地撲到爸爸懷裏:"爸爸,我錯了,我再也不亂花錢了。”從此以後,我開場以"節省、勤學、仁慈”這六個字要求自己。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爸爸雖然只是個普通的裝修工,但卻非常喜歡看、練書法。特別愛看歷史類書籍。在生活中,常用一些歷史典故來教育我。他白天干活,晚上手不釋卷,看書到深夜。在他的引領下,我也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雖只讀到三年級,可我的書櫃塞得滿滿的,隨着閱讀量的不斷增加,我的知識也不斷豐富。我腦海裏的'夢幻也塞得滿滿的。當我遇到挫折時,書給我鼓勵;當我驕傲是,書給我告誡。

我,一個嬌小的女孩,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我愛看書,是班上的小書迷;我愛畫畫,愛書法,我獲過"海西杯美術作品一等獎”,"海西杯硬筆書法一等獎”,"海西杯軟筆書法一等獎”;我還愛運動,曾獲過"校園運動會100米的第一名呢!這些都是歸功於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它像是一部無字古典書籍,讓我在這種柔和氣氛中承受薰陶和洗禮。

家訓是一曲啓迪發奮向上的音符,家風是一首無詞動聽旋律的歌。它們是我不斷前行的航標,它們也給了我不斷前行的力量。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5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爲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爲人要正直,說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兌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說:“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說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爲人謙虛,不要因爲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爲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爲。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高中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篇18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要說起家風,我家也有很多家風呢!

比如,每天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吃飯時不能說不吃或不想吃什麼菜,不剩飯,不浪費;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從小養成懂禮貌的好孩子;不說謊話、不愛佔小便宜,做一個誠實的孩子······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經常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她的一言一語,因爲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如果樹立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傳遞“正能量”,那麼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高中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篇19這個寒假,德清許多家長都遇到有關家訓的提問。這是該縣教育局利用寒假在6萬學子中開展“尋家訓、明禮儀、傳家風”主題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道必做的作業題。

“寒假是個好機會,一家人湊在一起,不僅能幫助家長搭建與孩子溝通的平臺,還能談談往事,讓孩子瞭解家裏的過去,傳承家訓,一舉數得。”乾元鎮中心小學校長楊麗虹說。

“真、善、美是爺爺在我小時候就教我的。”讀小學的土家族姑娘楊宇飛第一次做這樣的寒假作業。作爲一名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懂事的楊宇飛對家訓有自己的理解:“在我們那兒,過年要給長輩敬酒,雖然我不會喝酒,但禮數不能少,這也是尊重長輩的一種表現。我家的家訓就是尊重長輩、禮貌待人、以誠待人。”

放假第一天,實驗學校六年級學生俞夢飛就纏着75歲的外公問:“我們家的家訓是什麼?”外公娓娓道來,13歲的俞夢飛不僅聽到了很多家族以前的美好故事,還知道太公傳下的家訓是:不賭博、不抽菸、不酗酒,要刻苦、勤讀書。“通過這次尋家訓作業,我明白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俞夢飛說。

學生回家尋家訓,也讓家長們倍受觸動。一些家長反映,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受教育機會。德清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家風家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載體,在學生中開展尋家訓活動,可以更好地傳遞正能量、弘揚好家風。

高中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篇20古往今,大凡聖賢哲人必有非常之家風。曾子殺彘深刻詮釋身教精神,孟母三遷道盡育子用心。每臨《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先賢遺篇,無不感嘆古人家風教誨之真切、精神之可貴。

我出身於農村,家風父母沒有寫出,而是用最平凡的語言和樸實的行動影響我。小時候一個人在院子裏抓螞蟻放進裝有水的瓶子裏。母親打了我一頓,告誡我“螞蟻也有生命呀!”父母爲了多掙點錢,忙完自家地裏活後又去工地幹活,起早貪黑,但從不怨天尤人。我工作後工資太低,一度感到彷徨。父親勸我說“和普通老百姓比,你是幸福的應該知足”。爲人要正直善良、老實厚道,工作要認真負責、清正廉潔,這就是我家。我就是在這樣沒有書寫但一直傳承的家風中默默地做一名審計幹部。

良好的家風需要傳承。近年,我通過學習,對如何培育良好家風有了一些體會和認識。一要重讀書。書會讓你變得博學、謙遜、高雅、悲憫。一名與書爲伴的幹部必然會淨化朋友圈,必然會修身養德、堅守初心,能夠自覺抵抗外界的誘惑。二要採取適當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風常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啓發中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絕不是粗暴地批評、訓斥。三要不斷適應新形勢。堅持“三嚴三實”、“四四有”等新時代新要求,管好自己,行得端、走得正,才能爲家人樹立榜樣。形成相互監督提醒、共同清正廉潔的良好家風。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6

我是一個農民的女兒,雖然已經離開了世代耕作的土地,但是身體裏還流淌着來自土地的質樸的血液,心裏還銘記着來自祖輩的家訓——勤儉孝友。這四個字,在我三十年成長的經歷中,除了掛在家門上爺爺手書的匾額,更體現在日常的生活點滴中,由爺爺傳給我的父輩,再由父輩傳給我們這一代,成爲了謝家的孩子們讀書學習乃至進入社會爲人處世的指引,更是我們家需要繼續流傳的傳家至寶。

爺爺出生在上個世紀初的農民家庭,因爲家庭條件稍好,所以有幸能夠入私塾求學,雖然放學後還要下地勞作,但並不影響爺爺以孜孜不倦的刻苦鑽研考取了當時河西地區的高等學府——武威師範學校。他堅持每天跑步鍛鍊身體,練習軟筆書法,認真學習各門課程,用實實在在的努力讓老師改變了對永昌學生不好好學習的看法。因爲幾何成績優異,所以有時候老師臨時有事會交代他輔導班級的其他同學,也因爲寫作能力差,爺爺會在假期放牛的空閒躲在草垛背後背誦古詩文,以求對寫作能力有提高。這些事都是很多年以後爺爺當成故事講給孫子們聽的,輕描淡寫的話語裏更多的是希望我們也能夠在求學的道路上以勤補拙,求得好的成績。

後來我上小學大概是一二年級的時候,因爲母親生病臨和爺爺奶奶時在住一起,一天早上很早的時候我就醒來了,看着窗外的天色還是微暗的黛青色,爺爺坐在寫字檯前,在略顯昏黃的檯燈下寫着什麼,很專注也很投入,以至於我看了很久爺爺還是一直的在寫,並沒有發現身後的我。那燈光,那背影,那擡頭看到的窗外曦微的天色,很多年後依然那麼清晰,每每我想偷懶的時候,就會想起那一幕。

因爲爺爺有工作,所以在老鄉眼中他是“掙工資”的.人,但是他總會用看過的舊報紙打上方格在上面練字,或者在沾着紅土泡的水在青磚上練字,穿布鞋,睡土炕,吃穿用度都不像別人家那樣的講究,別人問起來的時候,爺爺總是呵呵一笑,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看到爺爺在替別人寫字畫,內容便是“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八個大字,心裏終於明白一些了,簡樸,並不止是物質生活的樸素節約,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珍惜,更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

小時候家裏的生活條件不太好,無論過年還是平時,家裏如果做了什麼好吃的,媽媽總會先讓我拿一些給爺爺奶奶送去,或者是請爺爺奶奶來家裏一起吃,即使只是蒸了新鮮的饃饃,也總要趁熱給爺爺奶奶送去讓他們吃口熱乎的。那時候,過年是一件大事情,農村裏識字的人不多,而會寫毛筆字的則更是少之又少,爺爺跟前則是少不了請求寫對聯的人。無論是六七十的老人,還是六七歲的孩子,無論是自己帶紙來的,還是空手來的,無論是隔壁近鄰,還是別村並不相熟的人,爺爺總是一一答應並認真寫好了交給人家。雖然奶奶有時候也會稍有抱怨,但爺爺總說人家張一次口不容易,也不是什麼大事,能幫着寫就幫着寫一下,沒什麼的。

時間總是過得太快,爺爺往生已經八年,我也已經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童年圍繞在爺爺奶奶身邊的幸福時光一去不返,而那些編制在幸福時光中的故事,那些浸潤在故事中的家風家訓,也在不斷的演繹成新家庭中的新故事,一切都在慢慢改變,爺爺傳給我們的“勤儉孝友”的傳家寶,不僅寫在家門口的匾額上,更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隨着脈博跳動,是我們永久的正能量。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7

自從我們學校開展了“好家風、好家訓”的倡導之後,爸爸就經常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於是在這個假期裏,應爸爸的提異議,爸爸、媽媽和我分別給對方設定了規定和準則,都希望對方能改掉他的壞毛病。

當天,爸爸正式的召開了家庭會議,拿出了紙和筆,開始制定規定,聽說我有權利給媽媽設定規矩我很興奮,給媽媽足足設定了八大條,其中就有“晚上不許玩手機”和“不準打罵孩子”這樣的規定,設定完畢交給爸爸審覈,居然全都通過了。當我看到自己的規定時發現居然有那麼多,而且竟然有“自己的房間自己收拾”,“驗算紙使用要整潔乾淨”,“書本不許卷書角”等等這樣的規定。我當場舉手表示反對,因爲這些都是我不愛做的事情。爸爸採取了投票的方法舉手表決,沒辦法,少數服從多數,我的—被駁回,我無奈的在規定上籤了字。

開始幾天,我很難完全遵守,因爲這些都是我以前身上的毛病,但是我看見了媽媽不再玩手機了,也不再大喊大叫了,也在努力的按照規定去做時,我在心中默默給自己加油,媽媽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鼓足了信心堅持做到規定上的每一條,慢慢的這些以前很難做到的也變的不那麼難了,不少毛病現在也都被改正了。說來也奇怪,自從我改掉了這些壞毛病以後,經常可以看到老師臉上對我的笑容,有的老師還因爲我的轉變給予了我口頭表揚。

其實我知道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通過規矩以身作則,改掉自己毛病同時,也改掉我的毛病,我要堅持按制定的家庭規定去做,不斷改掉自己的毛病,讓壞毛病從我的身上消失掉。

高中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篇25優良的家風家教,可以使個人獲得進入社會的基本品質,在道德觀念上進行自我約束,尤其對於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樹立道德自信、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獨特作用。

做好家風家教的宣傳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抓手。在新的歷史時期,這項工作也面臨功利主義思想在社會的蔓延和滲透,家庭結構變化導致的傳統家風家教資源流失,我國成年人教育傳統的缺失以及電子產品對家庭日常交流時間的擠壓等挑戰。因此,倡導和培育優良的家風,讓千家萬戶的日子越過越好,是最深層次的民生

今天,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風家教,應該特別注意從以下幾方面着手:重視優秀傳統思想文化資源的`發掘和轉化。應把家風家教看成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加以保護和發掘,在全國逐步建立起家風家教的文化研究體系;發揮各類先進家庭典型的引領示範作用

開展文明家庭、和諧家庭、學習型家庭等創建活動,結合城鄉文明建設帶動家風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長教育。以家風家教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點要放在培育與現代社會相適應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風家教宣傳的長效、聯動機制。要運用各種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應的切實有效制度。

只有把城市的良好風氣融入到每個家庭的血脈中,不斷地規範做人做事的思維和方法,良好家風才能堅實並歷經風雨傳承下來。只有讓一座城市的良好風氣與千家萬戶共同價值追求相互融合、互爲依託、共生共長,才能在全社會激發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8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

家風是一條路,伴我走向光明……

家風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孫後代延續得更長,走得更遠!如果家是一處草地,家風就如滋潤幼苗的雨絲;如果家是一座花園,家風就如吹開小花的微風;如果家是一片天空,家風就如點綴藍天的雲朵。良好的家風是我們成長的基石,它猶如一種磁場被我們深深地感受着,併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着。

父母時常告誡我:“人要懂得感恩,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纔會過得幸福而充實”。我們常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發現美,不光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充滿愛的心,常懷感恩之心,世界在我們眼中就會變得愈加美好。

試想一下,假如這個世界沒有陽光、水源,沒有父母,沒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那麼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着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

小時候,放學回家,推開家門,迎面是母親的微笑,父親的開懷,不甚豐盛的飯菜飽含的卻是濃濃的家的味道;長大後,下班回到家,父母總是耐心地聽我絮絮的訴說工作的忙碌,眼神中滿含關切,透露着他們的信任與支持;結婚後,父母更多的是叮囑,記憶最深的是燈下父母的眼神中蘊含着的無盡期望與關懷。這燈光、這飯菜、這眼神是父母多年來年深深恩情的隨手一擷,如同一枚護身符,保佑我勇敢擊碎前路的阻礙與困苦。父母給予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而父母爲我們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爲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遠在外地學習工作,依然牽掛着我們的,還是父母。

其實,生活並非想象中那樣完美,父母的辛勤是我們現在無法體會的,我們雖不能與父母分擔生活的艱辛、創業的艱難,但生活中一句關心的話語,一碗自己做好的面,都會慰藉父母曾爲我們百般焦慮的心,感恩並不難做到……

記得聾啞盲人海倫·凱勒在她的自傳中這樣寫道:“我感謝大自然給予我溫暖的陽光,我感謝父母給予我敏感的觸覺,我感謝我的老師給予我美妙的知識……”這樣一位重度殘疾的少女,就是懷着感恩的心面對原本不公的天賦,她甚至感謝上天給予她的不幸,克服重重困難,成爲了一名偉大的文學家。

上帝造物時,便將恩情的嫩芽撒播於人類的心田。恩情溫暖人世,恰若暖陽普照大地,細雨滋潤禾苗,春風輕撫桃花,於是大地萬物勃發,禾苗細芽吐露,桃花醉人飄香,這便是感恩的饋謝。

我家的家風讓我學會感恩,我常常被這自然界的細枝末節打動。一滴水珠、一束小花、一片嫩葉、一灣湖水……它們都是自然給人類的思索,感恩便是愛惜它們,造化萬物。

我家的家風是一條讓我時刻牢記的座右銘。銘記它,我纔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才讓生命更有意義,獲得本該擁有的精彩和幸福。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9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擡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並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後的成長人品有着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爲中用,古爲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麼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 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麼深那麼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爲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着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讚有佳。在那天午後,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於“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遊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鬥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裏,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閒看天邊雲捲雲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後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雲,彷彿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雲,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爲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裏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說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說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麼深刻!

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隻孤雁,飄零人世,嚐盡情味。也許因爲他的“執着與倔強”纔會讓他被衆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幹活,餵豬餵羊纔是他所應該乾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註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後,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雲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爲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爲一名商人,履行着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

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說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爲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說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家都說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衆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淨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爲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爲了這樣一個被溫暖的人。願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溫暖着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0

記得從我記事起,父親就一直規範我們的言行,比如吃飯,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一定要等家人到齊才能一起開動,父親說,當忙碌的一天結束,你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着那滿桌飯菜,還有最愛的家人在等候着你,那是一種來自家獨有的幸福感。就這樣,父親讓我們體會了家人的尊重、家的親情、家的溫暖。

小時候,父親、母親就經常教導我和姐姐要勤勞,講述了許多名人因勤勞而獲得成功的故事,從小起“勤勞”二字就深深的印在了我們的腦海裏。每到休息日,父親、母親就帶領着我和姐姐一起打掃衛生。父親擦窗戶,母親洗衣服,姐姐拖地,我擦桌子。不用一會功夫,我們的家就乾淨極了。勤勞的'家風使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快樂,家庭的溫馨。

父親還教給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際上它是我們世代傳承的傳家寶。在物質生活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不能讓勤儉節約與孩子們漸行漸遠。作爲長輩,我們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一代,作爲軍人的我經常利用茶餘飯後的空閒時間給我的孩子講艱苦樸素、勤儉節約是我國的文明傳承,興國安邦,經久不衰的制勝法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我家的衛生間裏放了個大水桶,孩子受我們的影響,總是把用過的生活用水都倒在這個水桶裏,進行再利用,從不浪費一滴水。勤儉節約,低碳生活是我們現代生活的主旋律。有時我們還可以教孩子一些生活中的小竅門,比如家裏的冰箱出現異味時,我會跟孩子一起把剝下來的橘子皮、柚子皮洗淨擦乾後放入冰箱內,幾天後,打開冰箱,清香撲鼻,異味全無,這可是天然的環保型清新劑。現在我家的孩子儼然成了環保小大人、勤儉節約的好幫手。

當然,我的家風還有很多津津樂道的故事,美好、溫馨的家庭是每個人都想擁有的,我的一家在友愛、互助、向上的家風的沐浴下,幸福生活着。就算面對暴風驟雨,我們也絲毫不退縮,昂首挺胸,勇往直前,最終成長爲一棵參天大樹。想必,這就是家風的力量!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1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規、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規、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非常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浪費了非常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裏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女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着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規、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非常久,才確定下來。

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家規是勤儉節約。

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自從有了家風、家規、家訓,無時無刻不在謹記着,約束自己。

高中弘揚中華美德傳承良好家風徵文篇37家庭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風氣、風格與風尚。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建材,使這個人思想感情與行爲受到感染,左右着這個人生活態度。環境給一個人影響,除有形模仿以外,更重要是無形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重要了。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事孝爲先”。孝順孝順,孝敬長輩,就是什麼事兒儘量讓他們順心順意。在家裏,外公外婆說話,我們都要好好聽,就算說錯了,也不能當面指責,要換一種他們能接受方式悄悄告訴他們。不跟長輩頂嘴,也是孝順體現。長輩們說話,我們小孩子一定要聽,讓我們做什麼事兒,要立馬行動,不能拖拖拉拉。我們家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子人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子絕對不能先吃。都要等到全家人到齊了,大家纔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一個習慣了。當然,這是一個好習慣。

家風當然也不僅僅這些,還有誠實啦!這個家風也十分重要,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媽媽時常教育我:做人最基本品質就是誠實。所以,我認爲,我家家訓就是“以誠爲本”。在生活中,有很多時候我們會說謊。比如,考試成績不好了,我會說同學們考都不好,以此想逃脫爸爸媽媽訓導。殊不知,這樣只會害了自己。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2

俗話說: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進步,社會就會向前發展。我認爲,家風是一個家庭遵循的行爲準則,是幾代人傳承的道德規範。我家的家風就是勤勞節儉、尊老愛幼,我願意傳承好這一家風。

提到我接受的家風,不得不提我的爸爸。

他出生在一個農村的家庭,爺爺奶奶從小就教導他做人一定要勤勞節儉。爸爸小時候經常參與家務勞動,農忙時更是忙得很。爸爸跟隨着爺爺奶奶等長輩一起收麥子、掰棒子、刨花生、摘棉花等農活都幹過。雖然很勞累,有時汗流浹背、腰痠背痛,但家人靠自己辛勤的勞作,換來了豐收的碩果,看在眼裏,美在心頭,開心的總是不得了。除了經常參與家庭勞動,我爸爸還非常愛惜糧食,每次我掉了飯菜在地下時,爸爸就罰我背誦?憫農?古詩。這就是我家勤勞節儉的家風,從小爸爸便讓我懂得只有付出了,纔會有回報;只有節儉,家庭才能興旺。爸爸的話一直這樣教導着我。

在家中爸爸不僅教導我要勤勞節約,他們還特別在我們小輩面前注重尊老愛幼。我家族人多,大大小小几十號人,比我爸爸大很多的堂姐堂哥也有,比我爸小的堂弟堂妹也有。我爸與這些堂兄妹相處融洽,很少紅過臉,對堂弟堂妹更是愛護有加,這些堂弟堂妹們總喜歡鬧着要我爸爸講故事等,一有好吃的.,他們一定就會分享給他們。我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也很是尊重孝順,從不頂撞。每次見到爺爺奶奶,我爸爸媽媽總是和顏悅色,哪怕自己工作再忙甚至遇到煩心事,也從不把不開心帶給爺爺奶奶。至今爲止,我沒有看到爸爸媽媽頂撞過一次爺爺奶奶。至於爺爺奶奶生病什麼的,爸爸媽媽更是上心,雖經常很忙,但還是盡心盡力照顧。這就是我家尊老愛幼的家風,儘管我有時做得不夠好,但相信有了爸爸媽媽的身教,我一定會傳承好的。

爸爸經常說:“勤勞節儉,家庭才能興旺。尊老愛幼,家庭才能和睦。”儘管幼小的我似懂非懂,但我相信這是個理。我要傳承好這一家風,相信我吧!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3

我有三個家,爺爺奶奶的家,爸爸媽媽的家,和我自己的小家。

從我能記事起到高中畢業,都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他們給了我第一個家。我,可以算是當時的留守兒童吧,只有寒暑假才和爸爸媽媽待一起。在這青春期、叛逆期並存的十年,也是一個人性格、思想都成長的十年,是爺爺奶奶的愛和教育,給了我完整的家,讓我不曾覺得缺少父愛和母愛,即便爸媽不在,我依然陽光、自信,爺爺奶奶最自豪最開心的事就是我的學習,我能做的就是用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

爺爺奶奶種地,除了冬天一直很忙,我也早早的學會了做飯洗衣幹家務,每天放學就會去給豬挑野菜,週末了還會到地裏幫他們幹活,但這些並不讓我覺得辛苦,能分擔些力所能及的事,讓我覺得很開心,我也變得自強獨立。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能有所成就,好好報答爺爺奶奶。

而生活並不總會如你所願。在高三那年,奶奶得了子宮癌,發現已是晚期。後來,爺爺又因高血壓中風半身癱瘓。奶奶的離去和爺爺的生病讓我陷入深深的悲痛與內疚。

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了十年,他們對我來說比爸爸媽媽還親,而我心裏多少對爸媽有些疏遠,也不願和他們有太多的溝通。爺爺生病後,爸媽就把爺爺接到身邊照顧,而這一照顧就是五年。爺爺生活不能自理,我也只能寒暑假回家照顧爺爺,但這五年,爸爸媽媽對爺爺的悉心照顧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在和爸爸媽媽一起真正生活的日子,他們對我沒有多少教育,但他們的行動卻是我最好的榜樣。我開始慢慢的融入爸爸媽媽的家,我的第二個家。

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我開始慢慢理解他們,理解他們的愛。誰不願意天天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尤其是我自己也當了媽媽後,更深深體會到爸媽當時的不捨與愧疚。爲了照顧整個家,他們不得不留我在爺爺奶奶跟前,他們默默的爲我和爺爺奶奶付出,爲我們撐起了一片明亮的天。

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小家,便是我的第三個家。面對工作家庭油鹽醬醋,慢慢的就會發現:生活並不比談戀愛,光有愛是不夠的。剛結婚後時兩個人的生活簡單快樂,但有娃後這種生活就被打斷了。我和老公異地工作,只能是婆婆來和我一起生活,幫我帶寶寶。

尤其是剛修完產假上班時,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的環境,生活一下子進入了各種混亂模式。但漸漸的,通過學習當媽媽,通過和婆婆的磨合,一切步入正軌。自己帶寶寶,雖然辛苦,但看到寶寶的各種變化和成長,一切辛苦都煙消雲散。婆婆她幫我把孩子帶的很好,一進門就有飯吃,雖然有時想法會有分歧,但通過溝通和理解,剩下的全是感恩。

......

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的時光充滿了快樂,無憂無慮,家,是溫暖,是最好的教育。爸爸媽媽從不說,卻爲我做了最好的榜樣,家,是孝順,是榜樣。我自己的小家,有婆婆有老公有寶寶,是感恩,是愛,是責任。

家,這個將親情、愛情匯聚在一起的地方,伴隨着我們每一個人,是我們最溫暖最有愛的地方,通過家,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我,老公寶寶,還有婆婆,無不將愛傳遞的更遠。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4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人如果沒有約束,也不會成材的。所以我認爲每個家庭來說都很重要。說到家風,我想到了我的姥爺,他的一舉一動,影響着我使我受益匪淺。小時候見姥爺在地裏幹活,他總是唱一首歌:"不靠天,不靠地不靠別人靠自己,"現在我才明白了姥爺的用意,做人要頂天立地要靠自己。

我是個貪玩的孩子,常常不認真學習數學,每次考試都不理想。到了五年級時我從來沒有考過高分,更不用說老師的'表揚啦。看到別人拿到數學獎狀,我心裏不安起來,想到姥爺唱的歌,我要自己多努力呀!於是我採用笨鳥先飛的方法自己多看書,多練習,並且圍着老師問問題,漸漸的我的成績提了上來,我也越來越明白靠自己的含義,只要自己努力了纔會有成就啊!

姥爺不僅教會我們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迎難而上。還教會我沒要多讀書的好習慣。

姥爺的愛好就是讀書,聽姥姥講姥爺每個月都要買書,導致姥爺家有一堆堆的書,姥爺還有一大堆的讀書筆記,書上也標示了好詞好句和自己的標註。姥爺常說:"多讀書纔會有知識,有知識才會開眼界。"姥爺又把愛讀書的習慣帶動了我,現在我也越來越愛讀書啦。從書中獲取許多知識,也給我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尤其是語文,每次的作文的高分,老師還表揚我懂得多,讀課外書多。我心裏想喝了蜜一樣甜。

遇到困難不要氣餒,要自己多努力也要多讀書,這就是姥爺教給我的。

我時時想着這家風,並且要這樣做下去。這樣的家風會使我終生受益的。

傳承良好家風的徵文15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是隨着我國的發展沉澱下來的傳統美德。

《管子》有言:“雖有乃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尊老,已經隨着社會的發展而成爲了一個“規矩”。每輛公交車上都會有老人的專屬座位,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力度也日益加強。而“尊老”這一主旋律也俞發的歷久彌新。

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學生將書包人道公交車的唯一空位上,異口同聲地說座位是自己的,一位老奶奶出現,他們都主動讓座給老奶奶。這個故事影響了我的整個青春期,它也會影響了我的一生。我會給老人讓座,會給懷有身孕的阿姨讓座,會幫村子裏子女不在家的.老奶奶老爺爺挑水澆菜,尊老很簡單,簡單到一句爺爺奶奶好,一次讓座都是尊老。

縱觀古今,放眼全球,沒有一個成功的人是不尊老的。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就應該先從尊老開始。“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這是李密尊老的方式,尊老不需要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簡單的陪伴也是一種尊老,先要學會尊自己的“老”,才能推己及人,尊別人家的“老”。

九九重陽節剛過去不久,各大敬老院還沒有完全走出節日的氛圍。去讀大學的朋友在重陽節法律一條心情:“爺爺奶奶們高興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配圖的老人們面帶笑容,笑容可掬,並且與大學生

們比起了剪刀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尊老、愛老、敬老又被賦予了時代內涵。

誰家都有老人,每個人都會有老去的一天,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會失去老人,尊老也就會越來越重要。從剛開始踏進校門的時候,老師會說見到別人要有禮貌,要問好,看到老人要說爺爺奶奶好,要尊重老人,要幫助老人,尊老的意識是從小就樹立起來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做一位合格的中國公民,從尊老、敬老、愛老開始,弘揚尊老這一主旋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