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徵文 > 校慶徵文4篇

校慶徵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導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母校教導我們要有海納百川的氣度。下面是小編收集的有關寫校慶的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校慶徵文4篇

  有關寫校慶的徵文1

前幾天巧逢母校百十華誕,有幸參加了這個盛大的節日,除了有節日的高興喜慶之外,心中也有好多以前沒有過的感受。

一個人雜樣纔算成長呢?我覺得首先他的人生不能太平坦無崎,必須得經歷幾次對他的成長過程有重大意義的階段,換句話說就是的經歷幾件足以能夠引以反思的經歷,其中這個反思的過程其實就是成長的過程。這中經歷有時候單憑個人是無法創造的。必須得依靠集體來創造那種氛圍的。如果你在一個比較莊嚴的場合參加升國旗儀式絕對比你單純坐在電腦前聽過個有感覺;如果沒有入黨的經歷,單憑從影視作品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我想你也不會感覺到國際歌想起時的那種莊嚴和肅穆的。因此,我們要想成長,既不能錯過你的人生當中的那些重大經歷,抓住就會,在這些經歷中歷練,成長。

週年紀念大會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莊嚴的升國旗,校友及各界代表的激情演講,開幕式的禮炮、煙火,大會結束時想起的校歌……每個環節都會激起內心的一次震撼。自豪、欣慰、重任、使命,責任感頓時涌到心頭。第一次真真正正的近距離的與學校肩並肩的站在了一起。

依稀記得校慶時的那些老校友,他們的慈祥溫和沉澱了太多的閱歷和智慧。歷經滄桑仍不忘母校,百忙之中趕赴母校爲母校的生日獻上自己的祝福。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們在分別多年之後仍然不忘母校呢?

反哺之情,可以算是一種驅使的力量。母校培養他們成人成才,如今他們有所成就,以自己優異的成績給母校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其次我覺得學子與母校之中關係是比較特別複雜的,是一種難以說的清楚的關係。曾經有話這樣形容這種關係:母校是什麼呢?母校是一個只允許你而不允許別人對它吹毛求疵的地方。仔細想想這樣的解釋很是恰當。我們可以抱怨學校這不好那不完善,可以隨意的抱怨,隨意的挑毛病,但是,當別人在你面前說起這些的時候你就會不高興。表面上是抱怨,甚至厭惡,但是,其實我們從內心上還是喜歡自己的母校是,還是衷心的希望自己的母校越來越好的,表面上的抱怨其實是一種愛的另一種方式的表達。我想這種特殊的校與生的關係是聯繫母校與學子的一條紐帶,在這條紐帶的作用下,二者之間的關係不但不會疏離,反而會越發緊密。也是在這種紐帶的作用之下,驅使着一屆又一屆的學子們心繫母校,爲母校的前途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這次的校慶不光是學校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作爲一件大事,引起了學校和學子的深刻反思。學校的反思會讓學校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能夠更好的把握方向。學生們的反思讓他們充滿了鬥志和激情,有了傑出校友的模範榜樣作用,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甚至以後的工作之中有了奮鬥的方向和動力。

  有關寫校慶的徵文2

每當電影《浪漫櫻花》的主題曲在耳際縈繞的時候,我總會想起久違的“三十二步”,它是母校的老師爲學生編排的一套健身舞。一屆屆校友們在母校可愛的土地上舞出了青春的印記,他們借鑑了櫻花的絢爛,摒棄了櫻花易逝的弱點,猶如那西印度羣島的日日櫻,永恆地詮釋着美麗、熾烈、活力、生機……

淮外,這一家鄉民辦教育的先鋒似乎在肇始時就被註定與衆不同。上善若水,學子臨波晨讀,曉風揉着琅琅書聲輕拂細柳,在湖面上蕩起點點漣漪。大家在好似湖畔派詩人的棲居地“耕耘”不息,伴水成長,汲取水的純淨與靈動。小徑、石凳、涼亭如繁星散落校園,各色花草千姿百態地擁抱大地,萬物並沒有落入鱗次櫛比的俗套。《茉莉花》調子的上課鈴聲,調節着大家的情緒,撥動起心絃,褪去疲憊,讓人愉悅地走進課堂。

不光這硬件獨具匠心,育人理念與師道也獨樹一幟。我入校時,緣於後由走讀轉爲寄宿,所以軍訓就餐時按理只好落單,軍訓班主任明根老師得知後便和我坐到一起用餐。短短几日,老師噓寒問暖,無微不至,且常有對我日後學習與生活的點撥,着實讓我受益匪淺。這點頗像古人求學時風行的“從夫子遊”。“讀書”不如“受業”,“受業”不如“從遊”,“從遊”更講求耳濡目染,且以修養而不是學識爲中心,可謂“完全人格教育”。陳平原曾有過這樣的論述。對古人“從遊”的豔羨洞開了我回憶的閘門,暑假我重翻作文本,老師的鼓勵之詞極其親切,高珺、馬琳老師點評我作文的情形清晰地浮現在眼前;課下,我常“從知雙老師遊”,每每諸如就餐前的一些空閒時分,都能隨意交流討論,亦師亦友,他還在我的同學錄上留下臨別贈言,多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前行;聯歡會、體育節、踏青之旅,有多少老師在歡快中潛移默化了我們,實在不勝列舉。當然,社會的競爭、教育的現狀,不可能重起連研究生都無法體驗的“從遊”之風,但母校的點點滴滴似乎依稀地映出些“從遊”的影子,此已足矣,真是不得不讓人欣慰。

淮外讓我感動的還有“熱衷於公益事業”,在集團助地方農民畫興廢繼絕,給國家男排雪中送炭等大環境的影響下,捐款捐物、無償獻血、義務勞動、助殘敬老等已深入到師生的日常生活中,翻閱母校近年大事記中的公益篇,更是振奮人心。採“紅土”培植奧運樹、接納四川災區學生就讀,去北川中學進行教育支援,汶川地震週年祭詩歌朗誦會等,看來熱衷公益的義工文化已融入師生的生命,逐漸成爲了一種自覺。我以爲,這些還緣於一種精神的推動。很顯然,淮外的精神離不開一位偉人,他就是周恩來。學校依偎着周總理紀念館,時刻提醒着師生像總理那樣學習、工作與生活;用總理手跡集字的校名,讓我們自豪的同時也承擔起了一份責任;校園矗立的總理銅像底座上鐫刻有“我們心中永遠的偶像”,吸引了許多來訪者的眼球。畢竟在這求財的喧囂年代,集體以一偉人作偶像實在難得,並非作秀的真誠追隨就更加可貴了。師生們在總理祭日點亮了千盞燭燈,其實更是在靈魂深處點亮了“以恩來精神爲典範”的心燈,爲的是將緬懷轉化成前進的動力。是的,偉人懷抱裏的淮外人沒有理由不“鸞翔宇內”。

在文末,我想對淮外的學弟學妹們說幾句真心的話。盧總說過“天下興亡,我之責任”,我理解爲在廣義的扭轉世界興衰中,我們要樹立起主人翁意識,擔當起應盡的責任。這是一個遠大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我們要想實現它需在一個個小目標前付諸行動。叔本華曾有言“允許孩子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獲得”,在成規矩成方圓、不破壞大原則的前提下,希望學弟學妹們能“認識你自己”,並在校方、老師提供的良好環境和智力支持下,不落窠臼,大膽地自主學習、自我探究、試着獨立找尋生活的規律,還不妨試着以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爲參照、爲目標,以求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一個並不成功的學長在和你們共同學習、探索、完善和成長。

困於筆力不足,文章極爲繁瑣零散,但句句皆發自內心,一片真情。謹祝母校十週歲生日快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並祝老師們身體康健、工作順利,校友們都能成爲“走向世界的現代中國人”!

  有關寫校慶的徵文3

一年前,我懷着無比熱情來到了這裏——盤錦市高級中學。爲了可以來到這裏,我在初中整整奮鬥了三年。當我受到挫折時,我總會來到市高,因爲這裏市我的夢,是我未來人生的起點。

我們現在的學校好美啊!幽雅的環境是那綠油油的小草和那蔥蘢的樹木,是那各式各樣的健身其次和那潔淨寬闊的操場球場,是那乾淨明亮的教室和那整整齊齊的桌椅……美麗的風景,同學們一張張笑臉和老師們臉上會心的笑容,是那朗朗的讀書聲和那晚自習迷人的燈光,是那老師同學討論問題時熱烈的場景和課間操時協調一致的動作……

回望過去,母校一路走來是多麼不容易!您用整整60年的時間,從只有幾個班級到如今擴招後全校90多個班級,從只有幾百名學生到今天校園內6000多名同學,從我們熟悉的北校區老南校區再到今日的新校區,從過去很低的升學率到今年98%的本科升學率,這些只有您心裏最清楚,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也只有您知道又多少人爲此作出了努力,流出了汗水!母校,您今朝真的很棒!60年的風霜血雨,您以一位頑強拼搏的母親,呵護着這個打家庭,讓您的孩子茁壯成長,讓代代英才服務社會,這些您懷抱中走出來的天之驕子們報效祖國!

今朝的我們也很棒!我們的課間操在全省都享有盛名,我們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我們的嚴格管理得到了兄弟學校的一致好評,我們的成績年年創新高。這些是不爭的事實,是讓人驕傲的事情!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母校近日輝煌您是盤錦市所有學校的楷模!相信我們,您的孩子們,我們也會像您一樣做今朝的風流人物!我們會努力學校,用自己優異的成績向您證明今日的誓言,證明您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

母校,您和我們都很棒!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履行自己的職責,敘寫自己今朝的輝煌,用盤錦市高中人特有的精神品質在市高這片神奇的沃土上播灑明天夢想的種子,等待那秋收的季節裏豐碩的果實!

母校,在您60歲生日來臨之際,您的一個普通孩子真心地希望“媽媽”生日快樂!今朝更美好!

  有關寫校慶的徵文4

歲在辛卯,序屬仲秋,歲月更迭,屈指六十整年;因水而建,緣水而棲,江河寄意,丹心日月可鑑。秋風徐來,心歌萌動,引得情愫萬千,拙立新賦一篇以賀之,其詞曰:

時光荏苒,歲月悠悠,時至今日,六十華誕。適時而生,揮毫學子青春,華水美名流傳;數易校址,開創水利紀元,水院風采赫然。憶往昔,燕趙大地,凝重之筆。看今朝,甲子華水,昂首中原。情繫水利,薪火年年相繼;自強不息,精髓代代相傳。校慶盛會,塞室盈廊,精英踵肩。昔日華水學子,如今北斗泰山。政界驕子,學術名流,商海精英,企業高管……,百舸爭流,已爲人先。藉此盛事,把盞言歡,憶過去,話蹉跎,談母校,表真言,共話美好藍圖,同繪豪邁明天。

當此良辰,凡事鎖身,未能親往賀之,爲吾過,爲吾憾。遙想過去,別母校三年有餘,漂泊於世,至今尚無建樹。此所以常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恐所學不精,以傷恩師之寄,難當母校之望。三省吾身,不禁汗如雨下,顧影自憐,當厚積而薄發。寄予來日,千里共嬋娟。

校慶之際,感慨之深,學疏才淺,不堪筆墨。作此文,涕零不知所言。

是爲賀,亦爲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