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新時代演講稿(通用10篇)

新時代演講稿(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演講稿是作爲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新時代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新時代演講稿(通用10篇)

新時代演講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在十三億的泱泱大國,發展離不開的是普通工薪階層的勞動者們,但是在中國,底層的勞動者並沒有受到法律的保護和良好的工作環境。

要知道,中國工人曾一度成爲美國《時代》週刊年度人物,給當時低迷的世界經濟帶來希望,遍佈世界各地的中國人幫助者當地的建設和經濟。但是,中國新時代工人面臨種種問題,他們大多從事流水線工作,所需勞動技能低,工作內容單調枯燥,工作環境惡劣。而且,工人自身也缺乏認同感……這些問題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凸顯出來,給經濟發展帶來陰影。產業工人是製造業的支撐,爲了給中國經濟增添新動力,必須要重塑工人主體地位,激發工人創新力。

激發工人創新力能夠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浙江某公司新品線一工人,平時熱衷發明創造,在生產過程中勤於鑽研,經過反覆試驗,提出了改進工作效率的生產方案,最終讓公司每年節省100多萬生產成本。工人創造力的提升直接效應是昇華了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間接的也爲我國製造業技術改造、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因此,政府、社會、企業各方面,應該要全面發力,努力發掘工人潛力,激發其創新力,爲我國經濟發展拓展更廣闊的空間。既然我們跨入了新時代,那麼就應該做一些順應新時代的事兒,如果政府能完善職業教育,企業創新激勵,社會輿論重視,給工人一個平臺和槓桿,必將撬動中國經濟的未來。

新時代演講稿 篇2

各位評委,姐妹:

大家好!

我們今天真情擁抱的21世紀將是知識經濟社會、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社會環境將向着有利於女性成才的方向發展。可以預言,信息社會最大的受益者是女性,未來的世紀將是婦女成才的高峯時期,我們應抓住這一良好的成才契機,迅速踏上成才之路。

在人類社會歷史上,尤其是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女性從未認識到知識的意義,當時社會對女性的惟一要求是”德”而不是”識”,女性的社會角色和家庭角色是合二爲一的,即”賢妻、良母”,女性的職業即”繁衍後代”,”女子無才便是德”,便是當時社會對女性要求的概括。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社會結構和經濟體制的變化,女性從理論上得到了與男性同等政治權利,女性得以走入社會,扮演着與男性同樣”半邊天”社會角色。但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侷限,以及幾千年文化的沉澱,”緊妻良母”仍是受人推崇的婦性楷模,在此條件下,角色的分離和衝突不可避免地悲劇性地發生在現代婦性的身上。而信息社會屬於智力、知識經濟社會,對女性最大的要求是知識。信息社會傳播技術使得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各種信息,傳統地域的界限被徹底打破,人們擁有了一個跨時空的新型的活動空間xx網絡空間。人們無須出差,無須走出四方就可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獲取信息。在這種情況下,男性對信息的壟斷被打破,女性同男性一樣獲是了共享信息資源的機遇和條件。

從這個意義上說,信息社會促進了男女兩性的社會平等,促進了女性的進一步解放。在信息社會中,高度文明的高智這化的條件須我們付出艱苦的體力勞動,只需掌握大量的知識和駕馭現代化用具的能力。爲此,女性先天的生理劣勢在信息社會中已經大大減校由於家務勞動自動化,部分家務勞動社會化,工作方式家庭化、分散化等特徵,女性就業將會在一個比較寬鬆和廣闊的.天地間進行。女性不必純粹是爲了照顧家庭而無奈地選擇離家近的工作,也不必爲了維持生計而不得選擇一些自己不太喜歡但能賺錢的工作。

由於網絡空間的存在,婦性可以在家中按動鍵盤尋找適合自己職業,而且選擇範圍全球中。另外,在信息社會,傳統的第一、第二產業的比重將越來越小,而以服務爲主的第三產業和第四產業xx電子信息業將得到充分的發展。女性善解人意、細膩周到的特點不但與第三產業的職業要求相符合,而且讓男性望塵莫及。可以預言,信息社會中女性將是第三產業的主力軍。在第四產業中,以電腦操作以及電子信息業爲基礎的文祕、公關行業都將成爲女性的天地。

新時代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着你生活的崗位……

每一次想起雷鋒叔叔,就想起這一段話。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時候,爲自己碌碌無爲而悔恨,爲曾經虛度年華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鋒叔叔一樣,永遠的那麼富有愛心,永遠的那麼真誠善良,永遠像一顆小小的螺絲釘。今日的世界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表現出更爲開闊的空間,然而,我們曾經火熱的心靈卻開始變得冷漠,有些本不該變的東西也在變:親情冷了,同居一樓,鄰里相見不相識;友誼餿了,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證。曾經,我們幾十年來所景仰、崇拜和學習的榜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爲是傻子。

然而,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那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那些人類任何時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沒有變。儘管在我們的身邊,雷鋒精神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鋒叔叔被不同膚色的人們所景仰,所學習。雷鋒精神以超越時空的力量成爲人類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美國商人如此說道:雷鋒精神是人類應該有的,應把雷鋒精神弘揚到全世界。要學習雷鋒叔叔對待事業的態度,學習雷鋒叔叔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學習雷鋒叔叔關心人、愛護人、支持人、理解人的品質。

一個日本企業家這樣感嘆:“雷鋒叔叔僅20多歲就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成爲偉大的英雄,對人類是有貢獻的。學雷鋒叔叔無國界之分,把雷鋒精神引進我們企業,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會改變員工的精神面貌,產生巨大的效果。”

西方人和我們一樣,給予雷鋒叔叔最高的表彰:“雷鋒精神與上帝共存。”

四十多年了,雷鋒叔叔的名字曾經是激勵我們幾代人成長的路標,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輕的中國正在蓬勃的發展,然而,雷鋒叔叔的名字卻隨着我們生活的美好而漸漸遠離了我們。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無論我們經歷多少變化和困惑,他的名字應該永遠刻在我們的心頭,他的精神應該是我們工作和生活中永遠的指南。因爲,一個人要獲得成功與幸福,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一個企業要想成功,不能缺少雷鋒叔叔式的好員工。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再平凡的崗位都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是正確的,你的工作就會有不盡的原動力。取得成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的能力大小,而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任何時候,雷鋒叔叔身上助人爲樂、愛崗敬業、積極進取、勤儉節約的品質都是我們不斷學習的要素。雷鋒精神是不受時空限定的,無論現代科技怎樣發達,無論人們的生存方式怎樣改變,雷鋒叔叔對世界和他人真誠的愛心永遠是人間渴求的那種溫暖,像陽光一樣成爲人類永恆的需要。

在工作上,我們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像雷鋒叔叔那樣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勤儉節約,把工作當成自己的職責,做一個有利於企業,有利於團隊的人。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得到發展,我們自己的能力才能得以更大的發揮。

在生活中,我們需要雷鋒精神,只有我們自己發揚助人爲樂的精神,與人爲善,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動的真誠中感到真正的快樂。一個時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難體會到生活中的快樂的,真正的快樂只有一種,那就是爲他人而付出,這樣做你將獲得生命最高的榮譽。

一個企業要發展,也不能缺少雷鋒精神。今天,一切的成功都必須通過合作來實現,如果我們沒有爲他人服務的思想,沒有助人爲樂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難以獲得成功的。一個企業,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只做自己分內的事情,不團結互助,這樣的企業是沒有競爭力的。所有的企業都在努力尋找雷鋒叔叔式的員工,因爲這樣的員工不僅會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的最好,還會額外做許多。他們面對任何困難都不會尋找藉口,而會自動自發、盡職盡責的完成任務。通常,企業的領導會給這樣的人委以重任。如果你想在企業裏獲得成功,就必須成爲這樣的人。

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政府,任何時候都不能缺少雷鋒精神。只有發揚雷鋒叔叔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精神,政府才能真正贏得民心。幾乎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依賴於這種人的努力,他們時刻想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所有民衆的利益。每一個國家都在尋找自己的“雷鋒叔叔”,每一支隊伍都在尋找自己的“雷鋒叔叔”。雷鋒精神所能影響的遠不止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國家。今日,雷鋒精神已經成爲全人類努力學習和實踐的精神,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在尋找和培養更多的雷鋒叔叔,因爲我們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都將因爲有更多這樣的人而變的更加美好。

今日的中國是一個大談變化和西方商業精神的時代,從“奶酪”到“致加西亞的信”的流行,西方的商業文化對我們經濟的影響似乎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在很多人談到一個叫“羅文”的士兵如何敬業、服從、努力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時候,在人們費勁心計號召員工努力學習“羅文”精神的時候,大多數的人似乎忘記了我們身邊一個更好的榜樣,這是“雷鋒叔叔”的悲哀,更是我們的悲哀。應該來說,“雷鋒叔叔”要比“羅文”偉大的多,也要實在的多。因爲,我們需要的不是一種奴隸式的付出,更應該是一種對世界和他人的愛,爲社會服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這些年來,對很多人來說,感興趣的不是我們自己是否在學雷鋒叔叔,而是外國人在學雷鋒叔叔,感興趣的是西點軍校是否有雷鋒叔叔塑像,而不是我們的身邊有多少雷鋒叔叔。但是,不管怎樣,英雄是不應該被遺忘的,雷鋒精神是不應該被遺忘的。

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一個悲哀的民族;然而一個有英雄卻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則是一個可憐的民族。雷鋒叔叔是我們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鋒叔叔從來不會離開我們,而我們卻曾經幾度遠離了雷鋒叔叔。

是的,幾十年來,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再也不要穿帶補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飢餓了,再也不要像雷鋒叔叔那樣經歷那麼多苦難了。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應該是我們的榜樣,何時候我們都需要雷鋒精神。我們應該理解他、尊敬他。無論我們的生活多麼豐富多彩,我們永遠也不能缺乏雷鋒叔叔身上那種對他人和世界的關懷與愛。

雷鋒叔叔應該永遠屬於中國,雷鋒精神應該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無論你從事哪個行業,哪種工作。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纔有能力超越自己、超越他人。我們的國家才能進步,我們的生活才能更美好。

新時代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新時代的陽光》

自從聽到這個任務,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教師”這個普通的字眼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教師是一種職業,可他又不單單是一種職業。我如何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詮釋教師的含義。我不想說教師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不想說教師的的清貧和與世無爭;我不想說教師就意味着犧牲,就連有些文藝作品中體現的教師形象也大多是衣着樸素、傢俱簡陋。

我也是這普普通通的教師隊伍一員,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也曾很困惑,因爲它沒有班主任那麼受人重視,工作瑣碎,待遇又低。那時的我,每天總覺得天空一片灰暗。直到有一天一件小事改變了我的態度。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剛給一年級三班上完音樂課,連續幾天的低年級教學已令我疲憊不堪,下了課我快步走到辦公室去休息,這時候一個可愛的`小女孩追上了我,交給我一張精美的自制卡片,轉身就跑了我小心的打開卡片一排歪歪斜斜的字躍入眼前,還夾着幾個拼音:“老師,我很喜歡上音樂課,您的歌聲將伴我度過整個童年。”頓時,我眼前一熱,我突然覺得童心的世界是多麼純真、可愛、讓人感動。從那以後,我認真地上好每一節音樂課,沒有磁帶錄音機我就自彈自唱,後來學校安裝了電子白板,讓我的教學更加得心應手。我和同學們又唱又跳,樂此不疲。我找到了人生的樂趣。現在每當我看到孩子們因爲喜歡我而喜歡課堂、喜歡音樂。看到孩子們可以從我這裏感受音樂的魅力。我真的很驕傲。每天清晨那一聲聲:“老師好”給我我帶來一天的生機;每天傍晚那一聲聲:“老師再見”去除了我一天的疲憊。

因爲有了我們,校園變得豐富多彩,因爲有了我們,校園處處充滿歌聲。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的價值不正是體現於此嗎!新時代賦予了教師新的使命,我們應該是陽光的,充滿生氣的教師隊伍。我們學電腦、搞教研我們的追求應該是更現代化更人文化的教學方式。我們要懂得修飾自己。使自己得體漂亮、要懂生活。會生活有自己的興趣和專長。要讓希望、陽光成爲我們教師新的代言詞。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新時代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做新時代的雷鋒》。

綠色的三月微笑着向我們走來,在這令人感動的季節裏,對於離開雷鋒時代已46個春秋的我們而言,只能從傳頌中認識他,在我的印象中,雷鋒有一張永遠洋溢着青春氣息的笑臉,是一個樂於助人,大公無私,捨己爲人的青年,他說:“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爲人民服務卻是無限的,他說到了也做到了。我想他那燦爛的笑容就是來自爲人民的快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

雷鋒走了,但他的精神體現着人中至善的一面,因而他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學習雷鋒,不是一個口號,更不是一個形式,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在生活中現,當我們受挫時,身邊的你一個鼓勵的微笑,讓我們重新鼓起了勇氣,跌倒時,你伸出援助之手拉我們一把,我們明白你一直在支持着我們。這些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感動着我們,這或許也是雷鋒精神的一種吧!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人文的關愛。

雷鋒的.精神是豐富的,也是廣泛的,它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不僅屬於今天,也必定屬於明天,一位名人說過:“爲人類服務,爲社會服務,追求幸福與完美,這是人類的共同目標,雷鋒精神就體現了這一點,所以精神是屬於人類的,是永存的。”

“事實上,雷鋒精神以成爲半世紀以來對中國人的精神和道德影響最深刻的一種標準”,撫順雷鋒紀念館總攥搞人霍元斌說:“雷鋒精神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歷史發展到今天,那就是熱愛祖國,爲人民服務,敬業愛崗,艱苦奮鬥和學習創新。

雷鋒精神以成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思想道德的一種體現,而我們也應該有一義務把這種精神繼續發揚光大,雷鋒日記中有這麼一段話:“你既然活者,你又是否爲未來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變的更美麗,是呀,我們是否在努力付出我們的勞動,是否知道讓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的勞動,其實就是我們能在自己平凡或不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認認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職?而絕不是口號式的空調行動。

在學習雷鋒xx週年的日子裏,我思緒飄飛,然而始終縈繞在腦海中的,還是那張年輕的面龐,燦爛的笑容,一個微笑如此永恆,在我心中猶如明燈。同學們,雷鋒是一個普通人,做的是一件件小事,我們也是普通人如像雷鋒那樣坐好每一件小事,我們的周圍就會充滿了關懷和愛,我們的學習就會成功,希望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充滿愛心,敢於進取的新時代青年。

三月雷鋒,永遠的光輝。

新時代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泱泱中華踽踽獨行五千年。悠久的歷史,註定了她的經歷不平凡,註定了她的胸懷寬廣博大。她孕育了壯美山河,孕育了傳奇歷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連綿不斷的萬里長城,巍峨峻拔的五嶽雄山,奔騰不息的母親河,她們親歷了秦皇漢武的鐵馬金戈,大唐盛世的霓裳羽衣,屈辱歲月的血雨腥風。

一九三一年,日寇來犯,城鄉焦土,遍地狼煙。忘不了,一九三七,南京失守,燒殺姦淫,生靈塗炭,罪惡滔天!忘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共赴國難,浴血沙場!十四年間,有多少丈夫,永遠沒有回到家鄉,有多少孩兒永遠沒有回到母親身旁。忘不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三千五百萬以上!十四年浴血奮戰,我們終於打贏了這場戰爭。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經此一戰,讓我們徹底覺醒了,落後就要捱打。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經過建國後年的奮發圖強,我們在居安思危中一步步實現着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年來,我們體驗了收復港澳的快慰,西部開發的激情,飛船昇天的'壯舉,北京奧運的精彩絕倫,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年,對於歷史長河就那麼短短一瞬。然而,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從貧窮落後一步步走向富裕和諧的國家來說,卻是一個值得銘記於心的過程。“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只有記住歷史、珍惜當下,我們才能更有力量開創新的未來。

穿過歷史的隧道,一位位鮮活的歷史人物向我們走來。精忠報國的岳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陸游;匈奴未滅,何以爲家的霍去病;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黃繼光和邱少雲。歷史不曾忘記,當代少年更不會忘記,他們是我成長的榜樣、是我一生的敬仰,讓我立志也要做一名自強不息的愛國少年!

何謂愛國?簡簡單單地喊喊口號,盲目的抵制外國貨,這些就是愛國嗎?恐怕不是吧!愛國是一種責任,我們應化悲憤爲力量,用知識武裝頭腦,用科學技術推動社會的進步。只有祖國強大了,我們才更有底氣,我們的民族纔會屹立於世界之巔!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要把這份責任踐行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之中。課堂上我專心聽講,積極思考,這是對自己負責;在家裏我尊敬父母,主動少年強則國強,未來國之競爭,必在少年之爭。分擔家務,這是對家庭負責;班級裏,我擔當起學習委員職責,幫助同學共同進步。學校裏我傾其所能,積極參加各類活動,這些是對集體負責;未來我會立足於自己的工作崗位,忠於事業、恪盡職守,這是對整個社會負責,對我們的國家負責!

同學們,歷史與未來要靠我們焊接,時代的接力棒要由我們傳承。不論何時何地,祖國的命運都將緊緊與我們相連。少年強則國強,未來國之競爭,必在少年之爭。站在新中國成立週年的歷史節點,我少年當做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喜歡閱讀的人,一個崇尚體育的人,一個善於思考、勇於創新的人,一個拼搏進取、無愧於時代的人……九層之臺,起於累土,我中華少年,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共圓輝煌中國夢!

新時代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新時代的萬千氣象,激盪着每一個夢想;新時代的蓬勃朝氣,激勵着每一種奮鬥。“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只要精誠團結、共同奮鬥,就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實現夢想的步伐!”習近平同志深刻闡釋民族精神,向億萬人民發出奮進新時代的號召。擊鼓催徵,這是進軍的動員令;奮楫揚帆,這是前行的集結號。鏗鏘話語,壯志豪情,鼓舞中華兒女同心共築中國夢。

有人說,這只是一句口號,但當我們看到,從補齊民生短板到改善法治環境,從支持創新創業到提升公共服務,新時代已然爲我們的奮鬥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這個偉大的時代屬於每一個人,也必然不會辜負每一個人,在逐夢的路上,高揚奮鬥之帆,就能找到人生出彩的舞臺。或許你會說,遍地黃金的日子已成歷史,低垂的果子早被摘光了,風口都是父輩們的。不可否認,高強度競爭、攀升的房價,是面透鏡,會放大焦慮,矮化夢想。但反過來看看,祖輩父輩的逐夢路上,飯盒裏何來稻米飄香,綠皮車哪能開到350,日記本里何曾有過“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艱難和考驗,更何況,凡是過往、皆爲序章。上一輩的成績,早已成爲你我奮鬥的基石。一些資源註定被激烈競爭,但不妨礙這個偉大的時代被充分共享。請記住,唯有時代,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

我很喜歡梁任公百年前的《少年中國說》,其實,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這是不變的真理。一代一代的青年人,記着國家使命,去奔走、去吶喊,敢擔當、不畏難,事情自然就成了。“山積而高,澤積而長。”未來的中國,並不縹緲,新的時代就在大家的手裏。我們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公平正義是基石,改革創新是動力。在全國深入推進司法改革的大潮中,作爲一名青年幹警,關於公平正義的追求的便是我的夢想。正義有着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不同人處在不同角度總有不同的理解,我第一次收穫我內心的.正義的定義是在20xx年,我參與辦理的第一起死刑案件,兩名被告人爲混跡社會殺人練膽,深夜趁被害人熟睡之際翻牆入戶,分別持刀扎刺其頸部,致二被害人當場死亡,案件情況並不複雜,但深入瞭解,箇中細節讓人唏噓,兩名被告人是剛剛滿18的年輕人而被害人卻是80歲的耄耋老人。我當庭時依法發表了出庭意見,經過激烈的法庭辯論,二被告人最終表示認罪伏法並當場落淚,希望最後的處理結果可以換得被害人家屬的原諒。走出法庭後,身後被害人子女快步追了出來,他們緊緊握住了我們檢察員的手,“感謝你們,爹媽的事對我們來說太難接受了,我們有一肚子的話想說,你們在法庭上說出了我們的心裏話,真的,特別感謝”。之前一直以爲這樣的場景只是電視機裏的鏡頭,可它就真切發生在我的工作中,清晰記得,那是我這輩子見過最真摯的雙眸,是我握過最熱情的雙手,如一股洪流涌遍全身,那一刻職業的神聖感油然而生。而之所以能收穫這一切,我們只是做了職責範圍內該做的事。後來我漸漸明瞭,工作中的每一個案件只是職業生涯中的數以百計分之一,自然會駕輕就熟,但它於其當事人而言,可能是他們這輩子所經歷的唯一一起。“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爲人不值一文。”所以不斷精進業務素養,辦理每一起案件時都能保持一顆法律人赤子之心,從而讓當事人通過我們的工作收穫到內心的安定和平和,大概這就是我的青春夢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撫今追昔,不禁想起方誌敏同志1935年在獄中寫下對“可愛的中國”的憧憬。“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當年的激情暢想,今天已是“進行時”乃至“完成時”。

“志之所趨,無遠勿界;志之所向,無堅不入”。新時代,就讓我們年輕一代的檢察人,乘着浩蕩東風,團結奮進,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來可期,讓我們對每一起案件的認真負責匯涓成海、對每一位當事人的盡心盡力聚沙成塔,就讓我們以夢爲馬,不負年華。

新時代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踏上新徵程,建功新時代》這本書講述了建國以來一些人的奮鬥故事,他們是各時代的追夢者,也是各時代的代表者,其中有一個人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他就是“故宮男神”王津。看完書後,我繼續追了一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它從另一個角度向我們呈現了文化的傳承。

這部紀錄片是故宮九十週年院慶的獻禮片,短短3集,重點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這些“給這個國家最頂級的文物治病的醫生”他們的手藝傳承了千年的溫度,穿越古今,與這些文物進行直接的對話,相遇而相知。

王津,宮廷鐘錶修復專家,新晉故宮男神。有一個片段是他望着櫥窗裏自己剛剛修復了幾個月的鐘表,身後是來來往往的遊客。有些事,一做就是一輩子,一個修復者,一生可能只能遇見一兩件十分珍貴的文物,看着自己的作品,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對話的過程。當破損嚴重的銅鍍金鄉村音樂水法鍾,在傾盡了他八個月時間的修復後,栩栩如生地恢復表演功能時,那一刻,就是純粹的“燃”,感動到淚目。

因爲對生活的熱愛,讓這些修復者們賦予文物新的生命,而除去紛繁複雜的專業修復場景,他們也有着生動有趣的故宮生活。“又到了可以吃杏子的時節了”,這句話旁白平淡的說出,卻隱隱透着一種滿溢出來的歡欣與雀躍,木器組靠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打着幌子,挪用蓋文物的公紙接下打的杏子。在去北院考察的大巴上,他們也調侃自己,青銅組手上是鏽,漆器組是漆,書畫組是漿糊,木器就是鰾,不同組的手都不一樣。

耐得住寂寞,做到極致,這些人身上有着這個時代泱泱大國的匠人精神,雖千萬人吾往矣。“做複製品,必須得跟原物的方位都得一樣,有時那顏色調不出來,一個禮拜都調不出來,難受死了”、“就是這兒,說實在的,我覺得和當代挺脫節的……一進那個大宮牆,之後外面什麼聲音都聽不到了,就感覺到另外一個世界似的,靜得我都不敢說話你知道嗎?”不同的世界,也許我們無法體會到這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或許就是靜安先生所說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人生第二境吧。

每個人的性情和對佛的理解,都造成刻出的佛像各不相同。在屈峯的一段獨白中,很直接的感受到了一名文物修復者對文物保護的心聲,他隨手刻着佛頭,一邊說,“文物其實跟人是一樣的,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格物而後致知,文物的修復,並不只是讓文物這個物件存在於世,而是將自己的感受融入修復的文物中,讓它能夠繼續保留和傳播文化,纔有意義和價值。

對技藝的傳承,一門手藝,體現出對自然的熱愛,那是心中深遠處的理念支撐。當一件件負載文化的孤品能夠在工匠的雙手上再現生機、訴說歷史,無他,唯手熟爾。我想,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術。

我們作爲新時代鐵路人的同時,也是一名小小的匠者,我們的每一次提速、每一次新線的開通、每一次國外鐵路的援建都傾注了我們特有的專注,就如同文物修復一樣,它承載着一個時代的變遷也追憶着幾輩人勤懇的付出。作爲後來人,我們也定將發揚工匠精神,用真心的付出灌注並記錄屬於我們新時代鐵路人的風采,擇一事,終一生。

新時代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大家好!

朋友們,當我們沐浴着和煦的春風,在喜迎“三八”國際婦女節104週年來臨之際,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祝這一美時刻。我叫,來自,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新時代新女性新風采》。

“新時代新女性新風采”,這是多麼偉大而又神聖的9個字。那麼,我們又該用什麼來詮釋它呢?

我的理解是八個字:愛崗敬業,拼搏進取。

巾幗不讓鬚眉。愛崗敬業,拼搏進取,不只是在槍林彈雨中的輝煌,不只是在緊急危難時的高揚,它更應該是一種默默的奮鬥,一種高尚的理念,一種強勁的精神力量。有句廣告說得好: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當我們公司的女職工將愛崗敬業,拼搏進取當作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時,我們就會在工作上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奉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懶惰,多一些上進心;有了這種境界,我們就能樹立起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會專心致志地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地對待工作、務實創新地做好本質工作,爲公司的二次創業做出我們積極的貢獻!

朋友們,在當今社會,女性已成爲社會的主人,“男女平等”不再是一句口號,建功立業巾幗不讓鬚眉。當我們公司進入一個二次創業新世紀的時候,在我們公司的各處,到處是我們女職工忙碌的身影。我公司也有很多優秀的女性項目經理,,就是代表。她們同男同志一樣,肩負着重要的項目,比如現在的雙流機場項目就由她們負責。是的,有一種精神,看似平凡渺小,它卻能成就不平凡的業績;有一種精神,看似豪情萬丈,它卻代表着最平實務本的人文精神。那就是:我們公司女職工爲公司二次創業拼搏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擁有這種精神的我們,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有魅力的女人。

“長路奉獻給遠方,江河奉獻給海洋。”而我們公司的全體女職工決心將自己奉獻給公司的.二次創業。當新的時期,面臨新的任務的時候,擺在我們面前是兩種選擇:一是完善自我、努力拼搏、自強不息、接受挑戰;或者依賴他人、尋求安逸、不思進取。而後者絕不是我們現代的女性所要選擇的。衆多的公司巾幗已經給我們樹立的榜樣。

是金子,總會發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賦予了我們新的使命,我們面臨的任務更加艱鉅而光榮,讓我們充分發揮“半邊天”的作用,振奮精神,開拓進取,不斷開創新局面,努力創造新的業績。

朋友們,亮出你的真誠,執着與自信,讓我們一起在平凡中奮鬥,在逆境中成長,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共同開創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讓玫瑰盛開的更加光彩奪目!!爲公司二次創業,爭創行業一流貢獻出我們的力量!

謝謝大家!

新時代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習近平是新時代的閱讀楷模,查閱習近平的閱讀經歷,你不難發現,其實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看書,尤其是知青時代,受條件的限制,有一次爲了借一本書,特地徒步到20裏外的知青點去借書,後來又跑回去還書。從這一點看,我覺得我和習近平也有相似之處,那就是酷愛閱讀,經常徜徉在書的海洋裏自得其樂,忘乎所以,人稱"小書蟲"。

看了習近平的書單,其中有不少書我也曾看過,如《岳飛傳》、《老人與海》、《水滸傳》等,從中受益匪淺,《岳飛傳》告訴我們忠與孝是立身之本,《老人與海》告訴我們一個人需要有硬漢精神,要堅毅、自強不息……

習近平堪稱老一代的"書蟲",他們白天干活,晚上挑燈夜讀。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奢侈品。而我作爲一個新時代的書蟲,無論是書的豐富程度還是讀書條件,都比他們那時要好很多,所以要把習近平"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精神發揚光大。

首先,要愛讀書,要抵禦住電子產品的誘惑,把閱讀作爲一項興趣愛好培養起來,把課餘時間投入到看書之中,孜孜不倦,這樣才能讀更多的'書,更好地武裝自己。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

其次,要讀好書,需要精心去挑選閱讀的書籍,一本好書是良師益友。要閱讀老師推薦的書,比如《寄小讀者》、《草房子》等;要讀名著,比如《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要讀史書,比如《林漢達歷史故事集》、《中國通史》等。

再次,還要善讀書,需要做個有心人,帶着頭腦去讀書,正所謂"讀書須有疑"。閱讀前,先了解作者生活的社會背景,書中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在閱讀的時候,得勤做筆記,除了將好詞好句等記錄下來,還要對閱讀中不理解的內容進行查閱或與向老師請教,直到弄懂爲止;閱讀後,要善於總結,可以通過寫讀後感、仿寫部分內容等辦法,鞏固自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讀書使人進步。我將繼續保持愛閱讀的好習慣,做個多讀善思的"書蟲",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座右銘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