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生與死演講稿

生與死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演講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與死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生與死演講稿

生與死演講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三年前,我們懷着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載着家人的殷殷期盼,堅定地邁進了__的校園;今天我們在這裏,鄭重地面對中考赫然醒目的戰書;今天我們在這裏,吹響一百天決戰衝鋒的號角。我們堅信,正是在這裏,新的輝煌將張開騰飛的翅膀。

驀然回首,十年寒窗苦讀,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鑄就了我們必勝的信念與堅不可摧的意志。書海的沉浮已不再讓我們動容,風雨的磨礪只會讓我們愈挫愈勇,我們的目光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堅定執着,我們的思想從來沒有像現在這般成熟飽滿,我們的心靈從來沒有如此激盪燃燒。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崑崙,笑呂梁,磨劍十年,今將試鋒芒。

如果說之前的十年是漫長的馬拉松,我們已進入那最後的衝刺,如果說從前的付出是勤懇的耕耘,我們已面臨夏秋之交的更迭,我們早已拉滿弓,上好箭,我們差的,就是這最後一百天的努力,最後一百天的揮汗如雨。鮮紅的終點在前方真真切切,成功從來沒有如此貼近我們年輕的生命,在未來的一百天裏,受太陽之光華,乘春風之快意,御天地之靈氣,是強者必可脫穎而出,是勝者必可力壓羣雄。

一百天的時日,我們舉目望蒼穹,不是爲了摘星取月,而是爲了有一個永不屈服的姿態。

一百天,給自己一個目標,讓生命爲它燃燒。

一百天,我們將用青春證明,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同學們,衝鋒的號角在耳邊響徹,波瀾壯闊的畫卷已經盡情鋪展。永不言敗的信念,可以讓腳步更加堅定;踏實勤奮的學習,可以讓進步更加顯著;平實嚴謹的作風,可以讓道路在腳下更加延伸;激情火熱的勇氣,可以讓未名湖、博雅塔的風景在我們眼前更加鮮明奪目。

亂雲飛渡,戰士信念未移;馳騁疆場,方顯英雄本色。足夠的博大,讓我們揚鞭策馬,登高臨遠,足夠的堅強,讓我們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讓我們不負學校重託,不負恩師厚望,不負青春,頑強拼搏,樂戰不怠,全力以赴,鑄我輝煌。

同學們,讓我們奮鬥一百天,智慧與夢想就能夠在六月盡情綻放,奮鬥一百天,未來與希望就能在六月美麗奪目,奮鬥一百天,汗水與淚水就能在六月結晶閃光。奮鬥一百天,中考大捷便是我們的勝利,永恆的輝煌。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生與死演講稿2

老師們、同學們:早上好!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同學們,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之人,永遠的呼喚!一生的追求!

謝謝大家!

生與死演講稿3

大家好!

爲了迎節我們學校即將舉行的關於夢想的繪畫比賽,我很榮幸在全校師生面的做出比賽前的演講,我這次演講的題目是——夢想讓我們展翅高飛。

可能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會問夢想到底是什麼?是虛無縹緲的還是有跡可尋的、是一種力量還是一段信念、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還是自己人生的追求?在很多時候我也會這樣問自己,我的夢想究竟是什麼、我要不要堅持我的夢想、我到底要爲我的夢想做些什麼?想必這些問題同樣這困擾着你們。

但是我想說,夢想我們必須有,夢想我們必須堅持,我們爲了夢想一定要從現在努力學習。它就像是我們在求學苦海中的指南針,在洶涌的波浪中讓我們看到燈塔的方向,也像是一個神祕迷幻深林中的一個瑰寶,讓我們披荊斬棘只爲尋得它的蹤跡,它更是在我們身陷深淵,依舊渴望太陽的力量。所以同學們用手將你們美好的夢想一一描繪出來吧,讓這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案成爲你未來的真實寫照吧!

學習是一段艱難的路程,而夢想就是帶領我們在這條路上飛行的一雙隱形的翅膀,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卻在我們求學困難時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在艱苦的學習中始終充滿對以後的信念。雖然現在我們還只是一名小學生,但是確立自己的夢想的時間永遠不嫌早,我們要儘早有自己的夢想,這樣我們才能爲自己的努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它的實現更加有可能性。

我的夢想就是在以後作爲一名作家,以作家的身份站立在這個世界上。所以現在我就已經開始爲這個難以實現的夢想努力。我不僅熱愛學習,讓自己以後可以抓住這個難得機會。爲了讓自己更有能力成一名作家,完成自己的夢想,我現在每天都有閱讀和寫作,就是爲了讓自己有更好的寫作能力。

這對我的學習也是很有幫助,我在語文考試中寫的作文經常受老師們的誇獎,也還參加過寫作比賽,雖在在比賽中我沒有拿到很厲害的獎項,但是每個人都是要爲自己的夢想受到鍛鍊的,讓我們知道夢想並不是很輕易就可以實現的。因爲難以實現,說以才叫做夢想,也因爲難以實現,夢想才變得彌足珍貴。

同學們在心中默唸你們的夢想吧,讓它帶你展翅高飛!

謝謝大家!

生與死演講稿4

“人終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現在定下自己的理想爲時不晚,死得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就看你現在這麼選擇。有人說:“我不管是鴻毛還是泰山,我就是不想死!”但前提便是“人終有一死”。以生物進化的角度來說:人類若長生不老,則進化速度將大大減小;在多變的環境下,人類就很難適應環境。關於生與死的討論,我們經常可以在文學作品中發現,如我們學的古文《蘭亭集序》。

在《蘭亭集序》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許許多多賢人志士聚集在景色秀麗的蘭亭流觴曲水,談玄論道。王羲之借飲酒之興,書寫下這篇行雲流水的.序。他否定生與死是等同的,否定長壽與短命是等同的。但當他想到後人可以通過他們當時的文章,領略他們當時的所思所想時,一下子變得豁達起來。這是一種對生與死的態度。

“寧鳴而生,不默而死。”古往今來,有許多這樣的人,其中大多是爲了名利,而真正爲了人民和人類的卻鮮少。另外,也有“寧默而死”的,在那些混亂的、是非顛倒的時代,有才能的人而不能施展其才能,所以這些寧隱居,寧默而死。而我的態度是居二者之間,即:不做庸人,不要名利;鳴而生,默而死。在這方面,法國的讓·保羅·薩特是最好的典範,他謝絕了一切官方的榮譽,包括諾貝爾文學獎。這又是另外三種對生與死的態度。

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認真想過自己的理想是什麼,爲了這個理想,現在應該怎麼做。有些人一聽到理想就覺得縹緲而遙遠,實際上確實這樣。但即便這樣,我們人人也應該有它。一個人有了理想時,靈魂就變得厚重;一個人可以爲自己理想而獻出生命時,靈魂就變得重於泰山。另一方面,一個人有了理想時,肩上便有了擔當;一個人可以爲自己理想而廢寢忘食時,他便會倍加珍惜時間和生命,只有在他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他纔會勇敢而堅定地放棄生命。這種對生與死的態度或許是上述中最爲難能可貴的。

無論是像王羲之以文學作品爲載體,將思想長存;還是“鳴而生”或“默而死”的選擇;或者是有理想的人無畏懼死亡,這些都是在追求理想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還有一種對生與死的態度,那就是在人類情感上所表現出來的態度。

我對這種態度的闡述是:當一個人與他的親人、朋友或者陌生人同時遭遇危難時,是否能挺身而出,即便付出受傷甚至死亡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種態度是難以體現在日常的言行中,也只有在遭遇危難時的那一瞬才能體現出來。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一個沉痛的日子,時間定格在那一刻,無數的生命在那一刻消失了。就是那短短的一瞬,涌現出無數的英雄,他們失去了生命,但他們拯救了更多的生命。他們曾經或許平凡,但那一刻以及那一刻之後,他們是偉大的,他們是英雄,他們的精神長存。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們需要寧靜,而思考生與死是使人寧靜的一種方法。縱觀各種生與死的態度,我們必須意識到:生命只有一次而且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