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

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研究生答辯需要自己講大概15分鐘左右,老師提問5分鐘左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

  【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1】

各位專家、各位導師,大家好:

(研究結果概述)我的學位論文選取“朱英誕新詩”爲研究對象,朱英誕是一個作品繁多、著述宏富且隱沒已久的新詩人,我從詩學觀念、詩歌主題、藝術性以及與中西詩歌傳統的關係四方面綜合研究了朱英誕新詩,目的在說清朱英誕新詩的創作情況,歸納朱英誕的詩學理念,闡釋朱英誕新詩的基本特徵,評價其新詩的性質,並最終在新詩史上爲他找到合理的定位。綜合而言,朱英誕是一位對新詩的處境、使命有着精深理解的學者型詩人,他在長達五十年的寫作和孤獨探索中實踐、深化了對新詩的理解,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他將初期新詩的精義發揚到了三十年代,探索性地實踐了新詩在新階段的新形態——“自由詩”,並用自己的話語概括爲“真詩”,注重詩性體驗、注重感覺和知性的結合、注重表達的跳躍和組合、注重從多種語言資源化煉出自由而典雅的新詩語言、注重古典精神和現代意識的多向融合,注重詩歌作爲藝術的獨立性和純粹性。並將這些因素延續到四十年代乃至當代。這些我的論文的不同部分都有相應的論述。

(研究意義)研究意義有以下三方面:第一、發掘被湮沒的重要詩人和作品,一定程度上補充二十世紀新詩史的版圖。資料發掘工作已經基本結束,更重要的是學理髮掘,我的一個目的是像知識考古那樣爲朱英誕的詩學、詩藝、系譜勾畫出一張草圖,使人們以後提及三四十年代現代派詩歌、提及二十世紀中國新詩史時,不再無視朱英誕的存在。第二、在匯通中西詩歌傳統的視野中,探尋新詩所以成功的經驗。新詩的發生離不開與中西詩歌傳統的關係,許多新詩人都是在開放的文化視域中探索和建構新詩的,朱英誕是這一方面少數的成功者之一,他成功的經驗,例如新詩何以在與舊詩的斷裂又連續中自我確立、塑造亦古亦今的詩歌意義世界、形成亦真亦幻的新詩藝術、在本土經驗基礎上吸收西方現代主義詩歌資源,這些方面的經驗都是彌足珍貴的。第三、與當下的詩歌創作形成呼應。因爲他的探索很是深入,所以和當下潮流的呼應點也就很多。例如他日常化的傾向和八十年代以來的日常生活寫作潮流暗合,當下的日常生活寫作完全可以溯源到他那裏;他以現代意識返歸古典精神的理路與當代多個新古典主義流派的理念暗合,對當代的新古典主義者們很有啓發;他詩歌語言的口語化傾向、語言的自我指涉傾向,與當代集中在語言口號下的詩歌實驗暗合,等等。可以說,朱英誕爲當下的新詩創作提供了可資借鑑的資源以及反觀自身的視角。

(創新點)論文創新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第一、資料新。幾年來,我們的團隊在導師的帶領下從手稿整理出了十卷本的《朱英誕集》,所以資料佔有很豐富,這不下於五十萬字的新材料支撐了我的論文。而且我儘量在其中選用更新鮮、更恰當的資料,例如我作爲文本分析的新詩作品,都是我嚴格篩選過的,這本身就可以構成一個“朱英誕新詩選”。第二、有一些新見解。因爲可以借鑑的前人研究成果較少,所以研究中不得不提出很多新見解,這些見解大多都是我結合資料摸索出來的,例如朱英誕在“修辭立其誠”口號下對新詩語言乃至表達問題的理論思考、朱英誕建構出集日常、田園、夢幻三大主題爲一體的詩歌意義世界、朱英誕新詩語言流露出一定的自我指涉傾向、朱英誕新詩離不開與法國象徵主義詩歌、與艾略特、與李賀、楊萬里的複雜關聯,這些都是以前的研究中所沒有的。

(不足之處)正如某些外審專家所說,論文最大的不足是過度集中於朱英誕詩歌本身的分析,對他與時代、與“廢名圈詩人”、與“京派詩人”在生活、藝術等各方面的實際關聯分析較少,這是受精力、輔助資料的限制所致。另外論文的表述上還需要進一步打磨,字詞語句方面的問題不少。這些容我進一步改善。

敬請各位老師提出指導意見。

  【大學生論文答辯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12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的學生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下面本人就具體闡述一下論文的主要結構和內容。

本論文的主要框架是各章內容、結論、創新點與不足、展望與致謝等,本人就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闡述。全文共分爲四章。

在緒論中,主要概述了選題背景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內容和方法。接下來本人就對此分別展開闡述。

第二章是科學是變革思維方式的精神力量。主要從工業革命時代馬克思科學觀產生和發展的背景、科學的發展對認識論的變革作用、科學的發展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方法論形成的作用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三章是科學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決定力量。主要從近代科學的發展促進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和鞏固、馬克思關於勞動工具是生產力水平的標誌的論述、馬克思關於科學是生產力的論述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第四章是科學促進社會形態更替和人的發展。主要從科學通過變革生產關係來變革社會制度、科學的發展爲新的更高級的社會制度奠定物質基礎、科學與勞動異化以及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這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論文通過研究得出了以下幾個結論:(1)科學對人類的思維方式起着重要的變革作用;(2)要重視科學的物質生產和變革作用;(3)科學具有二重性;(4)科學最終目的是要爲人的發展服務。

論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也有一些創新,創新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以往論文基本都是研究馬克思全面的普遍的科學觀,論文研究的重點也不夠突出,而本論文專門研究工業革命時代的馬克思科學觀,突出強調和深入研究了工業革命時代科學開始進入生產以後發揮的巨大革命作用。其次,論文在研究中主要以科學在隨着社會發展和社會形態的變化中革命作用和地位的不斷提高爲線索,對工業革命時代科學初步進入生產過程發揮的巨大革命作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重點突出了馬克思關於科學是生產力和物質生產活動的見解。

當然,由於自身知識能力的侷限性,論文的寫作也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後我會繼續提高自身知識能力,查閱資料,更準確清晰地理解馬克思科學觀的核心思想,也使論文的論證更加有說服力。

最後,我要表達一下我的謝意。在論文的準備和寫作過程中,經過多次修改才最終定稿,在這期間,很多老師尤其是我的導師都給予我許多指導和寶貴的建議。在這裏,我對他們表示我最真摯的感謝和敬意!另外,藉此答辯機會,萬分懇切的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提出寶貴的意見,多指出本篇論文的錯誤和不足之處,學生將虛心接受,從而進一步深入學習研究,使該論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以上就是我的答辯自述,希望各評委老師認真閱讀論文並給予評價和指正。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