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

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畢業答辯一般都有要求ppt,十分鐘準備個20頁左右的ppt,多圖少文字最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

  【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教授,早上好!

我叫xx,論文題目是《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問題研究》,今天很榮幸能向在座的各位教授學習,也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關注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課題。

下面我將從選題、內容、觀點、意義等幾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論文。

第一點,我想先說說爲什麼要選這一課題。大家都知道,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熱,二是新。熱就是熱點,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出現短短兩年時間,就引起金融界、法律界、房地產界、政界、理論界等領域的極大關注,成爲熱點中的熱點。新就是新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近兩年來剛出現的新事物,老百姓對其瞭解不深,學者研究不多,操作者也在摸索中,政府管理處於真空階段,立法更是空白,所以對各行業、各領域來說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都是全新的事物。這一個既熱又新的課題引起我個人的好奇和興趣,同時在沈教授大力支持和鼓勵下,我也大膽地決定以此爲題,瞭解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並作一些膚淺的探討,也希望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有一個較爲全面的認識。

第二點,想說說論文的結構、主要觀點和大概內容。爲了把個人集資合作建房這個題目研究清楚,我的論文采用了由淺入深、從面到點的結構方式。全文分爲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述。首先介紹了我國目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各個城市採用不同模式的實施情況,包括北京的與開發商合作、重慶的委託代建、深圳的盤活爛尾樓等模式,然後從紛繁多樣的現象中總結出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概念,最後進一步通過評析目前存在的多種觀點,表明本文傾向於將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性質定性爲個人合作行爲。第二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及存在必要性分析。本部分首先從思想根源和現實根源兩個方面詳細闡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產生原因,然後再從社會意義、政治意義和法律意義三方面全面論述了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存在必要性,表明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出現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第三部分是對國際住宅合作社經驗的分析與借鑑。本部分通過介紹國際住宅合作社的發展歷史以及各國發展住宅合作社的成功經驗,表明雖然我國暫時未有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相關規定和制度,但是可以借他山之石,借鑑外國的相關做法。第四部分是對我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法律模式選擇分析,本部分首先闡明瞭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然後提出了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立法原則的兩個設想,接着通過介紹現行法律法規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可行性規定,提出了制定《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條例》的立法模式設想,最後針對該條例的具體立法內容,運用比較分析、提出建議的方式,詳細論述建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制度所需要的法律基本內容構造,包括管理組織模式、土地使用權取得模式、融資、資金監管及建設工程監管模式、房屋分配模式、物業管理及維修資金模式共五個方面的內容。

第三點,想說說研究這一課題的價值意義。意義有兩個,一是實踐意義。自2003年首次出現的時候,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就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和認同,並迅速在全國範圍內蔓延開來,許多人將之看作爲現今房地產市場高房價的一種對抗,希望能藉此實現自己的購房夢想,而且非常期待能夠住進自己建造、自己管理的理想家園。因此,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上的正常產物,研究該課題具有實踐意義。二是理論意義。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集資合作建房在我國尚屬新生事物,既無成功先例,也無明確而完善的法律指引,因此無論對於政府主管部門而言,還是對於合作建房者們來說,都仍處於摸索階段。因此,研究該課題還具有理論意義。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和研究個人集資合作建房。

最後一點,想說說論文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方面,由於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本身是新生事物,各界對其認識不深也不全面,人類認識事物都有一個過程,從感性到理性,從淺到深的,這是人類的一條規律,個人集資合作建房是個新事物,同樣要經歷這一過程。另一方面,由於本人時間、能力有限,對個人集資合作建房的理解難免存在偏頗與不足。由於上面這兩方面原因,論文可能存在研究不深,探討不全面等諸多方面的不足,與老師期望達到的水平仍有較大的差距,在論文打印方面也存在一些錯別字。因此,懇請各位老師予以見諒並提出寶貴意見。我會繼續關注、學習、研究這一課題。

謝謝大家!

  【畢業論文答辯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級xxx專業的學生xxx。我的論文題目是《xxx》。下面本人就具體闡述一下論文的主要結構和內容。

(一)選題來源

首先,在電視業界實習還是工作的人最害怕的是兩件事,一是每天的電視節目收視率出來的時刻,二是臺裏領導要求傾全臺之力,幾大欄目閃亮登場。因爲收視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觀衆對節目的喜好;幾大欄目能否在閃亮登場後保持其壽命同樣取決於觀衆的喜好與偏愛。那麼,到底什麼樣的節目能夠滿足口味日益刁鑽的受衆呢?在分析和梳理了近年來的電視節目內容與形態後我發現,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以“體驗”爲節目賣點與核心的電視節目日益走紅並大行其道,從最早的《峽谷生存營》《非常6+1》到《超級女聲》《變形計》《奧運舵手》《我的長征》,雖然各個節目的構成形態與表現內容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用電視的方式來進行體驗化傳播。研究影視文化的著名學者尹鴻教授在其著作的一個章節中很簡明扼要地提出:電視媒介就像一個體驗的終極策劃者,它已不再僅僅是爲我們提供一種商品或服務,它更是在策劃一種終極的體驗,一種難忘愉快的回憶以更好地滿足我們的各種體驗需求。

那麼,電視媒介究竟如何扮演着一個體驗的終極策劃者,利用各種手段來增強和延續傳播內容與傳播過程的體驗性呢?它對傳統的電視傳播會產生哪些積極的影響?而產生這種現象背後的社會文化表徵又是什麼呢?帶着這些問題,我開始了論文的寫作。

(二)選題意義

論文研究的意義在於首先目前國內外在電視體驗傳播理論這一領域涉獵的研究不多,從蒐集到的學術文章來看,大多是針對個案,即對某個電視節目進行分析,而真正提出體驗傳播並加以研究的卻很少。當前學界對電視觀衆收視心理進行分析論述的文章很常見,但是多集中在電視觀衆對於娛樂節目以及新聞節目接收心理的表述與論證上,對於觀衆體驗的心理需求論述的並不常見。

在業務探討方面,多集中於報紙的體驗式採寫以及針對這種體驗方式是否合理恰當進行論爭,而真正在學理上與業務上對電視體驗傳播進行分析與論述的研究應該說是鳳毛麟角。

近幾年新的電視節目形態的出現突出表現在對體驗心理的開發與滿足,因此研究節目策劃和產生的機理,探索這種體驗化傳播的社會心理需求產生的原因,並將體驗營銷的理念滲透其中,將對我國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和麪向市場的電視節目運作提供幫助。

(三)論文創新之處

選題新

目前學術界就電視的體驗化傳播專門進行研究的專著爲空白,而寥寥存在的學術論文也僅僅是從個案分析,偏重實踐層面的闡釋與經驗總結,真正從學理層次出發探討電視體驗化傳播的論文並不常見,因此,本文選擇電視的體驗化傳播作爲選題十分新穎。

角度新

在體驗經濟的宏觀背景下,站在經濟學的體驗營銷的角度,審視當前中國電視節目類型的生產與銷售,將經濟學與傳播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多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

文本新

所選擇的文本都是近年來國內外最流行的節目,利用在省臺實習的機會以及與北京的部分傳媒專家平常保持的聯繫,使我在做論文前在節目儲備上做足了功課,也爲論文的順利寫作奠定了基礎。

(四)不足之處:

在社會文化表徵方面的論述中,由於自己的知識儲備與人生閱歷,使得最後的論述還是略顯稚嫩,但是本人已經非常用心的去做這一部分的論文。

(五)論文觀點

首先在第二章中提出:體驗化傳播在電視傳播中的應用,最顯著的一點便是融入了新的表現元素,催生了新的電視節目形態。

其次在第三章中提出:通過對新形態的構建與傳播內容的開發,體驗化傳播對電視傳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這種革命性的影響首先體現在電視傳播更加註重人性的表現;其次是電視互動方式從倚重物質層面的“參與互動”逐漸走向了倚重精神層面的“參與互動”;第三是促使電視傳播內容具備豐富性與可延展性;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體驗化傳播促使了電視表現內容方式的創新。

第三,在第四章提出:無論是節目形態的設計還是傳播內容的建構,都是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的繁榮、文化的轉型、受衆心理需求轉變、媒介市場競爭策略調整等因素共同作用於電視媒介的結果。並且在第四章第二節中明確提出:受衆本體時代的到來是促使電視媒介體驗化傳播的直接動因;社會經濟的繁榮發展是電視體驗化傳播產生的物質基礎;從精英文化到草根文化的轉型則是電視體驗化傳播生存的文化土壤。

(六)論文結論

在“體驗”層面做文章既可以避免產品的千篇一律,也可以因不同的體驗內容而吸引不同消費者的注意力。產品的質量是有形而易於趨同的, 而體驗作爲一種感受則是無形而不可限量的。外在形式上的體驗很難保持長盛不衰的吸引力,而內心感受的深刻與否則決定了觀衆對體驗式節目評價的好壞。

體驗可以爲電視節目的策劃與創意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它是電視創意的重要支點。有創意的體驗類節目除了要在生活中及時尋找體驗的項目外,更重要的是剖析當下的社會心態、尋找受衆內心普遍渴求的願望,用適當的形式撫慰和滿足他們的心靈,激起他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