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2016安全月演講稿

2016安全月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大局,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下面是小編收集的2016安全月演講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2016安全月演講稿

  【2016安全月演講稿1】

一年一度的安全生產月在行業的期待、民衆的參與中拉開帷幕。伴着安全生產宣傳諮詢日、生產安全事故警示教育、安全應急預案演練、安全隱患曝光行、百名記者百礦行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這個6月,安全生產月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有歡聲笑語的演出、你問我答的競猜、感人肺腑的宣講……

這個6月,安全生產月帶着“強化紅線意識、促進安全發展”的理念而來,帶着我們向安全生產形勢的持續穩定好轉而繼續努力,一路且歌且行。 安全生產月以“強化紅線意識”作爲活動主題,目的在於通過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進一步深化大衆對安全生產的認識,提升安全生產過程中人的行爲、物的狀態和環境的可靠性,進而“促進安全發展”。

安全生產,怎麼強調都不爲過。安全生產的“紅線”意識,同樣需要不斷的強調和深化。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強化紅線意識”的主體是人,“促進安全發展”也要靠人來實現。從事安全生產工作,就是要將“紅線”意識牢牢記在心裏,並時時刻刻體現在生產生活中;就是要將安全生產的理念、制度和措施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每個方面、每個環節,更加自覺主動、科學規範、紮實有效地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古人常說“不忽隱微”。現代社會的生產生活同樣需要關注細節,做好每一項安全工作,同時完善安全制度和管理規範,將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強化“紅線”意識,弘揚安全文化,普及安全知識,提高安全素養。也要求我們牢固樹立安全“底線”思維,從細枝做起、從末節做起,真正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 落實到個人,確保不出現安全生產事故。

強化和深化“紅線”意識,要求我們認識到安全生產源頭性、系統性、長遠性問題,在安全生產的過程中強調以人爲本,通過提高各級各行業人員在安全生產中的各種能力,把安全生產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提升理念,築牢“紅線”,才能夠在守住安全生產“底線”的基礎上,實現科學發展、安全發展。

  【2016安全月演講稿2】

近年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特種設備種類、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日益繁重,監管難度越來越大。縣質監局作爲全縣特種設備的監察部門,面對安全監管新形勢,積極推行“一二五”工作機制,全面履行特種設備安全監管職能,有效確保全縣特種設備安全形勢的持續平穩,保障全縣企業安全生產和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一個目標,預防和減少事故緊抓不放。積極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覈體系,建立和完善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監管保障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協作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統一領導、企業全面負責、部門聯合監督、檢驗技術支撐、社會廣泛參與”的多元共治機制,目標是杜絕特種設備領域重大、特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兩個主體,企業和監管責任同步推進。一是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與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生產企業簽訂了《安全主體責任承諾書》,明確企業法人、安全管理責任人及具體操作人員的職責,提升企業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督促其從“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轉變。組織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安全培訓,強化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從根本上預防和減少安全事故。二是落實監管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特種設備安全例會、事故通報、隱患整改、警示約談等制度,與檢驗檢測技術機構搭建銜接有序、溝通順暢的信息溝通平臺,積極開展特種設備安全宣傳、應急演練、提升監管能力,確保責任落實到位。

五項舉措,排查和治理工作全面突破。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嚴執法、重實效”的工作原則,把保安全作爲第一責任,注重機制創新、注重監管質量,主動服務、提前介入、關口前移,努力實現特種設備排查和治理工作見成效。一是排查摸底。堅持把巡查作爲一項基礎性、強制性和關鍵性工作,通過巡查摸清轄區內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的數量、分佈、安全及使用狀況,切實做到“家底清、情況明”。二是突出監管重點。確定重點監控對象,增加監督檢查頻次,對重點企業、重點設備、重點場所、重點時段、重點區域的特種設備開展專項檢查,確保安全監管工作不走過場,真正抓出實效。三是嚴打違法。開展氣瓶、電梯、起重機械、叉車、鍋爐等特種設備“百日專項行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對發現的特種設備無證安裝、超期使用、無證上崗等違法違規行爲,按照“零容忍”的工作要求,嚴厲進行處罰。四是強化技術服務。充分發揮縣標準計量管理所和市特檢院爲特種設備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持、技術把關作用,主動指導、幫助企業整改、消除各類安全隱患。五是實施動態監管。通過巡查監管和檢驗檢測,將相關數據錄入特種設備安全電子動態監管系統,形成政府、企業、特檢機構“三位一體”的監管、檢驗、落實責任體系,全面掌握設備情況,高效排查隱患,保障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