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試論演講稿的結構安排大綱

試論演講稿的結構安排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一、結構的形式和內容

試論演講稿的結構安排

結構作爲整體,是演講稿的形式範疇。但結構的構成,也有它的形式和內容。從整體看,結構是演講材料的組織構造,是演講者依據主旨、意圖對材料進行組合、編排而成的一篇演講稿的框架。分開看,它也有它的形式,即一篇演講稿由哪幾部分組成;也有它的內容,即哪個部分講什麼。結構的中心是回答和解決這次演講“怎樣講”的問題。

二、結構的實質和作用

結構的實質是將來自各方面的分散的演講稿構成因素(主旨、題材、材料等)組合成一個新的有機的整體,使構成因素的原有意義集中、突出出來並昇華出一種新的意義和信息傳播給聽衆。如魯迅的《娜拉走後怎樣》,其中有外國劇中的人物,有中國的實際,有它要闡述的問題、主旨和意圖。當我們讀它時,就覺得它是一個整體,原有分散的材料有機組合後具有了新的意義,產生了新的功能。這也就是結構的作用所在。

三、結構的一般模式

演講稿結構的一般模式就是古希臘亞里斯多德所認定的“三一律”。它由意義各不相同的三個部分即開頭、正文、結尾所組成,如圖:

開頭 正文 結尾

“三一律”概括了任何演講稿結構的形式特點。從形式上看,這三個部分各自獨立,各有各的'意義和作用;從內容上看,則是統一的,是同一個主題、題材和材料在不同部位的表現,要達到的是同一個目的。這裏,開頭處於演講稿的重要位置,應該力求迅速引起聽衆的注意,力避拖沓、冗長和客套;結尾則在於使整個演講給聽衆留下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力求做到揭示題旨、加深認識、促人深思、耐人尋味,文字不可過長。

四、結構的特殊模式

一般說來,任何演講稿的開頭和結尾的結構方法及意義、作用都是一致的。但正文則不盡相同,至少有兩種特殊模式。這裏介紹的就是正文的兩種特殊模式:議論式結構模式和敘述式結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