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演講稿 >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5W 次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幹、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篇1

我曾經讀過一篇短文《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內容雖短卻很精彩。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其實很簡單:公共汽車上,你爲一位老人讓座,這位老人就會因爲你而感到生活在這樣一個文明的社會環境中是一種幸福;在街頭,你熱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問路,他就會因你而感到能夠得到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的真誠幫助是一種幸福……我很喜歡這句話,同時也把它送給了我的學生:做一個“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在家裏,你聽爸爸媽媽的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父母會覺得因爲有了你而感到幸福;同學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親切的問候,他也會感到有你這樣的同學是一種幸福;在教室裏,你認真聽講不影響他人,爲班上的每一位同學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會因爲有你這樣的學生感到幸福……所以每帶一個班的學生,我都會讓他們記住這句話,然後細細去品味它的真正含義。

而我,也時常問自己:“我能做一個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英語老師嗎?”作爲小學的英語老師,想必都有同感:一個老師要帶幾個班的課,同一節內容的課一週要重複幾節。每天還要面對性格不同,接受能力有差異的學生。要說班主任的工作是勞累的,零碎的,繁瑣的,英語老師更要有統領“千軍萬馬”的精神和吃苦耐勞的本領。我作爲英語教師的體會是,能讓我的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喜歡上英語課,喜歡我這個英語老師,自己吃的那點苦也就不算什麼了。

這學期,我帶的是四年級英語,學生對英語學習已慢慢失去了新鮮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着老師佈置的任務,而課堂遊戲對於他們來說也只剩下三分鐘熱度的吸引力。對於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逐步由字母、單詞、句型的識記與掌握,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到底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的使每個學生保持一份學習的主動和熱情呢?

爲此,我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方法,首先,注意培養得力的小助手,發揮小助手的示範引領作用。同時,成立”一對一”幫扶對子。讓優生輔導後進生,把補差工作落在實處;其次注重鼓勵,能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分層作業。對考試、聽寫、作業取得優秀成績的發放免寫作業券,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三,針對特別差的學生,不但能在思想上予以啓發,指導,我還親自爲其輔導功課,四(7)班的小宇,小瑞同學平時成績一直很不理想,而且平時很頑皮,作業經常少些、遲交、不寫。我先了解其學習,家庭等相關情況,從思想上,生活上予以幫助和鼓勵,利用每天課餘的時間單獨爲他們輔導,在我真誠的幫助之下,漸漸地,他們對學習英語有了濃厚的興趣,上課聽講也變得十分的認真,每次的作業也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最終,功夫不費有心人,本學期期末考試取得了105分、102分的好成績。

我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給予我自信、力量和幸福,使我的教學一步一步的走向成熟。我感謝學校的領導,是你們給了我機會、鼓勵和關心;我更要感謝身邊的同事們,是你們的支持、幫助和配合使我慢慢的進步!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會在新的起跑線上繼續努力和各位老師共勉,做一個“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老師!

  老師關於敬業愛生的演講稿篇2

尊敬的領導、各位評委,親愛的各位同仁們:

大家上午好!我叫胡江,來自巷子口鎮中心小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大山深處的風景》。

有這樣一座山,它在寧鄉西部山區巷子口鎮最偏遠的地方,山峯高聳,山澗深幽,道路崎嶇,交通閉塞;山上有這樣一所學校,巴掌大的操場,杉木做成的旗杆,參差不齊的課桌,鏽跡斑斑的鐵鈴。學校裏有這樣一位老師,他一人一校,堅持執教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一萬多個日子裏,他爲山區600多名孩子開啓了智慧之門和成功之路。他就是長沙十大魅力教師之一,寧鄉縣巷子口鎮檀樹小學的陳宋瑜老師!

陳老師在檀樹坳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當地流傳一句民謠:“檀樹校不倒,陳宋瑜不走。”是什麼讓他忍受孤獨、是什麼讓他長久堅持、又是什麼讓他堅定不移呢?那是他對教育的癡迷、對學生的癡愛和對大山的癡情。

陳老師癡迷於教育,爲了培育好山區的孩子,他盡最大的能力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養。最初他是一位地道的民辦教師,但他十分好學。從教開始,他就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了當時潙山區的中函班學習。每週星期天,天不亮,他就拎着手電筒,一路小跑10多公里去鎮上學習。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至今仍然堅持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學習筆記足有兩尺多高。同時,他把學到的有關理論知識運用於教學實踐,並不斷總結提高。他的《山區複式教學法》等教學經驗倍受好評。他已經把閱讀、把反思、把實踐當作一種習慣、一種責任、一種情懷、一種追求。

陳老師癡愛他的學生,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必說他放棄調動的機會留守大山;也不必說他天天到山路上去接送孩子,單單是他肩頭那根磨光的扁擔就足以令人感動。爲了節約經費,每個學期開學他都會挑書上山。1997年正月開學的前一天,他像往年一樣挑書上山。走到半山腰,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加雪。絕對不能讓書淋溼!陳老師只有這樣一個念頭。可是周圍又無處可躲,如何是好呢?爲了使書本不被淋溼,保證明天孩子們能領到心愛的書本,陳老師毅然脫下兩層外衣遮住書本,硬着頭皮挑書上山。天上雨淋雪灑、身上冷汗直冒、腳下路面溼滑,他艱難地一步步往前挪,終於把書本挑回了學校。就是這樣一個爲省20塊錢運輸費而自己挑書上山的老師,卻先後爲42名學生繳納學雜費8800多元,先後將38名邊遠的學生帶到家中免費餐宿。歲月悠悠,他的身軀已不再挺拔;山道彎彎,他的步伐已不再矯健,但愛心之葉依然長滿希望的枝頭,生命之根依舊緊扎大山的深處。

陳老師癡情於大山,把他的這輩子都奉獻給了大山的教育。1977年,他主動請纓到無人敢去的檀樹小學任教。面對老村長懇切的目光,陳老師斬釘截鐵地說:“我幹!”。這一干就是一輩子。現在,陳老師的兒女都成家立業了,妻子也在縣城帶外孫,但他還是捨棄不了大山中的學子,割捨不下對大山的情結。他希望山上的孩子能擁有一個快樂、安定的童年,能接受到像山下孩子一樣的教育,能像山下孩子一樣擁有美好的未來。他告訴村民:“如果我下山了,可能沒有老師樂意進山,來了也不一定能安心幹好,我一定得留下來,因爲只有我才最適合這裏啊。”三十年前他說“我幹”!三十年後他說“我留”。三十多年裏,他由英俊的青年變成了憔悴的老人;三十多年裏他教出了600多學生,90多名大學生,40歲以下的村民大部分都是他的學生。他值了!

感動於陳老師的故事,感動於他的精神,去年的一個週末我去了檀樹小學。週末的學校是寂靜的,陳老師不在學校。我透過玻璃往教室裏望:高低不一的幾張桌子擺得整整齊齊,剝落的黑板邊寫着勵志名言。我想像着陳老師把挑上來的書慎重的發給學生的情景,感動漸漸蔓延在我的臉龐。下山的時候,我慢慢地走,心裏默唸着:三十年、三十年、三十年啊!感嘆之餘,也不禁笑自己當初考老師時,還在爲來一個五年的合同而猶豫,相比陳老師是多麼的卑微啊!下山了,我回首,深情望着那已視角模糊的學校,感覺那是一處獨特的風景,風景中我彷彿看到了陳老師瘦削的肩膀、平靜的臉龐和堅毅的表情。陳老師,您是大山亮麗的風景,也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