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 篇1

我通過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的學習及在教學工作中的切身感受,深深體會到教育教學工作要敢於改革、敢於探索、敢於創新。其根本在於轉變觀念。

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心提:

一是轉變觀念,提高認識,促進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首先教師要協調好師生關係,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從而引入正面的教育,引導學生愛學習,對學習產生興趣,樂意學習。作爲一名老師,要認真學習先進經驗,總結創新教學方法,提高課改效果,促進新課改的發展。

二是要結合實際,加強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我們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本校、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實施。讓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對家長負責,對學生負責,讓每個學生都滿懷信心地追求進步,追求成功。要充分認識每一名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要育分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即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對學習有着一種良好的態度,樂意學。

三是要立足課堂,真抓實幹,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因此,課堂教學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課堂改革上也是新課標的要求,改革過去的“滿堂灌”,採取“先學後教”,學生是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導演,是教練。注重讓每個學生學會學習,其核心就在於人人都能學好,人人都能學會學習。滲透自主精神,不僅預習在先,上課時往往經教師數語點撥,學生們就很快地“通過引橋,上了自學的快車道”,教師教也是後教,依然主要是引導學生們自己教自己,學會的教尚未學會的。

新課程要求教師應是課堂教學的革新者、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學習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重心放在學生的學上。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構建“先學後教,當堂課練”的教學模式,也就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對於學困生,可指導他們預習,爲他們掃清新課程中的障礙。

這僅僅是我的一點體會。我們必須不斷地反思,及時總結,適時地改進,充分地完善自我,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切實有效地推動教育教學的不斷進步。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 篇2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作爲一線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在行爲上和思想上都得以轉變,以下是我的心得體會:

第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知識的佔有者、始終處於主導地位,而學生只是一個接受知識的被動者。這種教師上課一言堂、滿堂灌的情況嚴重壓制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的潛力無法完全得到發揮.所以,我們要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中解放出來,成爲學習的主人,必須在教學理念上來一個根本的轉變。過去的理念是:“你不會學習,我來教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強制你學習。”現在應當改爲:“你不會學習,我來幫你學習;你不願意學習,我來吸引你學習”。“吸引”,就是使學生樂意學習,使他們樂意參加到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教學過程中來。過去是教師帶着種種精挑細選的學科走向學生,在學生的頭腦中注入知識,現在應是引導學生走向學科,力求教與學兩種活動的協調一致,讓學生樂學、會學。

第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主體應該由教師變成學生。要靠學生自己主動的建構知識、形成能力、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教師的職能由以“教”爲主變爲以“導”爲主,教師成爲課程設計者、指導者、導師和顧問,以全面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不再以先知的角色傳播知識,塑造學生的人格,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在建立師生之間平等和諧關係的過程中,要爲學生的發展創設一個最優的學習環境。教師要遵循民主教學的原則,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積極創造寬鬆、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顧慮,不斷鼓勵學生產生新的想法,大膽地向同學質疑,向老師質疑,在解疑中發展思維。

第三,用愛化解學生的不當行爲。

在課堂上,我們常遇到頂嘴的學生。面對這種事件,教師一定要冷靜,因爲他的言詞與你的言行無關。也許是她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階級發泄,我們只是充當了一個出氣筒的角色。雖然我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冷靜並不容易,但事實證明。忍耐是最有效地措施。而對學生的責罵可恰前使之受到別人的注意,從而更想頂嘴,劫奪只能是這場戰爭不斷升級。所以,面對學生的不當行爲,應當冷靜,並設身處地的爲他們着想,並安慰自己,他的行爲不是他的本意。這樣我們理解力學生,也是自己在不快中得以解脫。讓我們體諒學生,用愛化解學生之間的不快,與學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教師便成爲學生的知音。

總之,教師觀念的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自己的不斷摸索和總結。我深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將成爲一門新型的老師。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 篇3

這次講座,從五個方面爲我們與會的教師進行了闡述。

一、他們感動和影響了中國、世界。

列舉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的洪戰輝、邰麗華、李春燕,20xx年度的葉篤正及塞爾維亞的克蕾沙修女,使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責任,自強不息,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

二、步入社會立足、發展三要素。

如紅燭、似春蠶、平凡但神聖的職業——教師。對我們青年教師提出了誠懇的忠告:作爲一名教師,尤其是我們當今社會,要想在社會中立足,就要有責任感,有博愛心,有主動性。

三、人生改變命運的五大環節

人要想與命運挑戰,那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思想,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造成品德,品德才能成就命運。誰如果遊戲人生,那麼他將一事無成!

四、成就完美人生的關鍵。

這個環節,我們聽講座的教師一起進行了互動。也感受了我們教師隊伍的博大,發言的教師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那首先就是要認識自我。

五、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

我們作爲一個當代教師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深思熟慮的答案:心理素質、能力素質、知識素質、身體素質。

一下午的時間過的真的很快,我聽着講座,思考再次鮮活深刻起來。對生活、對教育的深情,如一股春風盪滌着我的心。細細想來,我認爲:在他身上,無不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文化底蘊、寬廣的人文情懷和獨特的教學智慧,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寬廣的人文情懷來自他對教育事業深深的愛和執著的追求,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教學智慧更來自他一點一滴的積累。

今天,我們廣大一線教師、普通教師都渴望能夠儘快成長,甚至是成名,但我們不可急功近利、追名逐利,要耐得住寂寞,要從點滴小事做起,立足課堂教學,立足本職工作,多讀書,多思考,善於學習,善於反思,做研究型教師,作反思型教師,不作死教書、教死書的教書匠。於永正老師在他的《教海漫記》中這樣說自己:“我是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一個肯思考、肯記、肯寫的小學教師。”對呀,生活在於實踐,學問在於積累,我們年輕老師急需立足於自己的課堂,勤實踐、勤學習、勤思考,感悟生活,改革創新,不斷積累、超越自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河水,變成源頭活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大課堂,才能變教書匠爲教育家。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 篇4

對於如何轉型建議如下:

1、“先吃後嘗”策略

學校制定本校課堂教學改革計劃及具體步驟,組織部分教師先行動起來,讓這部分教師在行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認識。“吃”—行動,“嘗”—提高認識,觀念轉變。

2、“邊吃邊嘗”策略

學校適當放低速度,讓部分教師進行嘗試性的改進,組織定期反思和總結,並及時進行激勵和表揚,並定期組織課改交流會和觀念轉型座談會,給這部分教師提供展示的機會。

3、“先嚐後吃”策略

對觀念保守,“頑固不化”的教師,可組織教師到課改成功的學校去觀摩和學習,並談談體會,組織教師俺家高端培訓,從專家的先進理念引領觀念改變。

4、明確“心轉”路徑,實現深度轉型。

及學習觀、教師觀、師生觀、教學觀、評價觀和教育觀等方面的轉型,在教師觀,教師由“蠟燭”變爲“打火機”;在師生觀上,師生由“對手”走向“夥伴”;在教學觀上看,教學要由灌輸知識走向點燃智慧。

心得:對於“先吃後嘗”策略的理解和自我對照,我認爲在行動之前需要一定的理論知識好教學計劃的詳細準備,在這方面我還有些欠缺,還需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對於“邊吃邊嘗”策略我會積極參與定期的課改交流和觀念轉型座談會,並及時反思和總結,學會嘗試性的改進。

“先嚐後吃”策略雖然相對保守,但我願意去多抽時間觀摩和學習,向專家請教,我認爲模仿之後定會創新。

轉變教學觀念的心得體會 篇5

通過上學期的工作與學習,本人深深體會到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用全新的思想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工作。觀念是行動的靈魂,人的觀念決定人的行爲,教育觀念對教學起着指導和統率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思想、教育理念中走過來的教師,若不更新觀念、轉變思想是很難適應新課程的。所以,確立新的教育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教育觀念不改變,教學改革無從談起。只有教育觀念的轉變纔會真正煥發出教育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傳統的語文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方法機械,呆板,靠死記硬背完成作業。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整個教學過程都在教師的嚴格控制之下,學生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一步,猶如林黛玉進賈府,不敢多說一句,不敢多行一步。在這種觀念下培養的學生,其個性的張揚,人格的健全,素養的提高,將是一句空話。更談不上人才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民族的振興。因此,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是“教師-學生-教材”對話的過程。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啓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自主性學習,也就是學生積極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不讓老師牽着鼻子走,能自己閱讀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讀,能自己動手做的實驗就要親手去做,能自己說的一定想法自己說……;合作性學習,即通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進步;探究性學習,就是在教師組織、指導和引導下,學生從自身發現問題出發,從好奇心及興趣出發,通過實驗、實踐,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驗證原理或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爲學習方式的轉變將會牽引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轉變。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得到真正的張揚、發展和提升。學生不僅成爲學習和教育的主人,而且還成爲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成爲真正意義上的人。所以,必須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變“灌輸”爲“對話”,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利。

1、創設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消除心理障礙。教師要把微笑帶進課堂,把希望留給學生,把尊重、理解和寬容留給學生,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

2、精心設計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從備課到上課應該關注的是學生會有那些問題,喜歡那種教學方法,對那些問題更感興趣,不同需求的學生應怎樣對待等等,樹立以學定教的思想。

3、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過程,教師必須提高課堂應變能力,時刻關注並及時捕捉課堂上師生互動中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教學結構,重組信息傳遞方式,使之產生的新的思維碰撞與思想交鋒,從而給學生以充分的探究機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一種積極的學習體驗,給學生感受自然、社會過程的機會,在探究過程中產生對知識對智慧的愛。

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旨在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所以: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自主活動時間。如:在講授每部分知識前有意識增加自讀、自思、自圈、自寫、自查等環節,讓學生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自我感悟,自求所得,這樣就爲教師、小組討論做好充分準備。

2、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教學過程中,允許學生根據需要或獨立學習,或小組合作,或自找學習夥伴,讀、畫、議、寫、演學生自主採用。

3、在合作學習中,先讓學生帶着問題,給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後到小組中合作交流,彼此溝通,展示個性思維方法,在交流互動中反思,豐富充實自己的見解,達成共識。再到全班交流,再次達到共識,最終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索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稱讚,學會欣賞,學會補充,學會評價,學會思考,學會探究,學會提問,學會求同,學會學習,同時也學會做人。

自主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超前式學習、遷移式學習、實驗室式學習;合作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討論式學習;探究性學習方式的類型主要有問題式學習、發現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這些學習方式並不是截然分離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貫通的。

21世紀是合作的世紀,以前那種孤立、封閉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新課標的要求。因此,營造一種開放的、雙向互動的、可持續發展的、動態的教學情境,建立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已成爲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學的必然選擇。

作爲教師更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觀念。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只有不斷學習,方能與時俱進,以全新的眼光觀察和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時代對教師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師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元化,多學科的知識都要涉及,無論是哪方面的知識都要懂一點方能勝任新時期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