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通用1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W 次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通用16篇)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

常言說“百善孝爲先,孝爲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礎、道德的根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穩定與發展的精神動力。

當前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經濟利益的驅使,追逐物慾等思想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益複雜化,一些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改變,人們對精神層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長孝親的傳統美德逐漸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識,也以沒時間、沒精力等各種藉口,不能把“孝”付諸於行動,人們思想中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奉獻意識”出現了滑坡現象。

適時開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爲了弘揚中國的這種傳統文化,讓學生在“孝德”教育中心靈得以淨化、啓迪,在實踐中體會、感悟、認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長孝親、感恩父母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並將這種感恩之心付諸行動,讓“愛與責任”的體現昇華至愛自己的崗位、感恩父母、感恩領導、感恩老師。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報社會,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最終實現思想境界的昇華。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長在這個世界上,都源於父母。曾子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每個生命從“呱呱”墜地開始,無時無刻不牽動着父母的心。父母不僅賦於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成人,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愛、是言傳身教,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爲了改善兒女的生存環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勞。伴着我們茁壯成長的是父母日漸衰老,頭髮白了,背駝了,皺紋堆壘爬滿臉頰。兒女成人後相繼踏出家門,成家立業。

俗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當我們長大成人、結婚生子之後,特別是在撫養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艱辛、父母的無私偉大、不求回報的愛,“烏鴉尚知反哺”,然而,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回報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記,父母爲了讓我讀好書而省吃儉用;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不能忘記父母的千叮萬囑。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說,“日三省其身”,我們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爲,勉勵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錯誤,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陋室銘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雖然房子簡陋,但是因爲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簡陋。個人品德是一個人的內在的涵養,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會因爲人的貴賤貧窮,漂亮和醜陋而劃分,它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會發出它耀眼的光輝。

通過學習,使我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爲,對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過失及時的得以糾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提高,我一定會以此爲契機,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

讓我們大家一起重塑道德靈魂,使人性的光芒永遠熠熠生輝!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2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提倡和弘揚“孝道文化”,評選縣、市級“孝道明星”,爲推進當地公民道德意識,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孝道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的象徵,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家庭只有弘揚了孝道文化,人人尊老愛幼,才能真正體現人間真情,才能真正創建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宏揚文明新風。

“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縱觀中國數千年曆史,孝道文化一直被國人奉若神明,漸入吾民族血液乃至浹骨淪髓,成爲中華民族有別於他種文明之重要文化符號。孝道自經儒家經典發揮,又與歷代王朝制度緊密關聯,日漸超越其最初尊祖敬宗和孝事父母之單純倫理價值理念,被賦予宗教、哲學、政治、法律、教育、民俗、藝術等諸多文化意蘊,從而轉變爲關涉血緣關係、政治制度、社會組織、生活禮俗等諸方面之複雜形態。故孝文化道不僅爲中國傳統文化主體——儒學之精髓,亦爲中國文化核心觀念之首要。

然而,就在社會文明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有些人不但不贍養父母,還虐待辱罵老人。據報刊載:有用狗槽叫老人裝飯的;有把親孃騙出賣掉的;有少壯居華堂、享酒肉,而老人瑟縮於棚角、食殘粥的。媒體上經常曝光的兒女不盡瞻養義務、父子對簿公堂的事,也履見不鮮。前幾天聽到這樣一則故事:我的老家某場鎮有一位王老漢,養了5個兒女,兒女們的名字是:孝、悌、忠、義,信,可見父母對兒女們的期望是孝順和忠於信義。然而,兒女長大後,都有相當不錯的職業,每個兒女都修有磚房洋樓,但對寡居的`70多歲的老父親卻不聞不問。一天早上,老人餓了,想買碗麪吃,可身上又沒錢,只好去找孫女兒要,結果孫女掏了半天也只給了五角錢。王老漢實在慪氣不過,將這伍角錢買了一包“毒鼠強”,回到家全部吞進了肚子裏……

從上面的事例反映出現代年輕人“孝順”美德的缺失。筆者不禁想起前人寫的一副《示兒》中堂:“隔窗望見兒喂兒,想起當年我喂兒。我喂兒來兒餓我,當心你兒餓我兒。”很形象地道出了古今一些老年人生活中的艱辛和無奈,也說出了個別家庭一輩一輩忤逆不孝“重蹈覆轍”的悲哀。

因此,踐行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老人是一種生生不息的親情之愛,是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的重要根基。民間廣爲流傳的“二十四孝”,就是“善事父母”的典範。曾經的《子路負米孝雙親》、《木蘭替父從軍》、《張良敬老得兵書》、《黃庭堅滌母溺器》、《陳毅爲母洗尿褲》等故事,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演繹了燦爛的華夏文明。被人們稱爲“輪椅上的孝子”——雲南殘疾青年潘前(苗族),爲了贍養體弱多病的母親,他一邊與病魔作鬥爭,一邊學技術謀生,一邊細心關照母親,成爲年輕人弘揚“孝道文化”的典範。近年來也有大學生揹着殘父上學,帶上病母赴校的的事例,正說明我們的孝道文化正一步一步地在年輕人中提升、發揚、傳承。

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一個民族只有傳承和宏揚了推動社會前進的先進文化,也就是吾民族之孝道文化,吾國人才能具有較高的素質修養,才能傳承禮義之邦文明精神,才能使國民經濟興旺發達,才能成爲永讓世人仰慕的民族。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3

讀完論語,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孝道兩字,孝是人的根本,父母生我、養我,如果長大不知道報恩,這就是沒盡到做人的義務。況且中國有一句話,說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羊羔在吃奶的時候,兩條前腿要跪下,烏鴉長大的時候,小烏鴉就找食物給老烏鴉吃,養到老烏鴉又恢復了飛的能力,這纔算終了。人如果不孝順父母,那不是連烏鴉和羊羔子都不如了麼?

古有仲由百里負米,閔損蘆衣順母,陸績懷橘遺親,今有陳毅探母,張九精帶父求學。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告訴我們,孝道是永恆的主題。盡孝也是要講求方法的。我記得孔子說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現在的所謂孝,就是說能養活自己的老人就行了。孔子接着反問,你看狗馬這些動物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你只是做到讓父母衣食無憂了,但你對他們沒有發自內心的尊敬,那麼這跟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這句話引起我很大的反思。確實是這樣的,現在的很多父母都有自己的養老金,生活問題根本不用我們多想,而父母那麼盡心盡力的照顧我們,培育我們爲的又是什麼呢?

有人說這是本能,的確,天下的父母都一樣,一心一意地爲子女付出,但從不求任何回報。親情,它無需用任何語言表達。那我們又爲什麼不能把孝順父母作爲本能呢,孝順是應該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爲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想想父母到底需要的是什麼?這真的很重要,或許不是買了什麼華而不實的營養品,而是有事沒事關心一下父母的身體,多陪父母聊聊天。就像著名書法家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爲母親洗滌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那我們是不是也該認真反思一下呢?

孝順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我記得一個公益廣告:一個大眼睛的小男孩,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天真的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的一部廣告時至今日,仍在熱播,動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很多人爲其流淚,不止爲了可愛的男孩,也爲了那一份至深的愛,和發自內心的感恩。

孔子還說,父母唯其疾之憂。就是說父母唯獨爲子女的疾病而擔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人認爲說是,對父母最主要的關心就是關心他們是否生病了,這樣就是做到盡孝了,這話說的沒錯,但多少有些片面了,或許這僅僅是對孟武伯而言吧。我覺得這句話指,身體的疾病,父母不能控制,這份擔憂已經足夠了,我們不應該再去做其他讓父母操心着急的事情,這也是一種孝道,我們確實應該去注意。

孔子的.孝是善始善終,一以貫之的,除了這些還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孝道問題。比如說孔子說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告訴我們父母在時,不能到遊玩,即使不得已也要說明去向,儘量少讓父母擔心。大家都叛逆過,希望擺脫父母的約束,可現在不能每天都回家,是否會想念在家中的父母呢?人孰能不老,百事當以孝爲先,幫父母捶捶背,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或者是打個電話,聽他們講講過去的故事;哪怕是相視無語,只靜靜的守在他們身邊,這些更能慰藉父母那時刻關切着兒女的心,這些微不足道的回報相比雙親的撫養之情、養育之恩真的是輕如鴻毛,但孝心無價, 我們要做的只是盡最大的努力去關心體貼父母。

再有,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教導我們侍奉父母時,如果我們覺的父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要婉言相勸。如果父母不聽,我們還是要尊敬父母。儘管內心憂慮,對父母不能怨恨。這句話給了我們很多的告誡,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跟老師頂嘴,不能和朋友翻臉,那爲什麼會把怨氣帶到父母身上呢?難道是因爲父母從小到大給了我們無限的包容嗎?說出這話,難道真的不覺得愧疚嗎?前些日子看海洋天堂這部電影,看大福的爸爸一點一滴教患有自閉症的大福成長,開門,鎖門,穿衣服,下公交車.....我心中的感動就一直沒有停止過,試問,天下哪位父母不是這樣耐心的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們又幾時對父母那麼耐心過,我們爲父母做的卻太少太少,所以從今天開始多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想想吧,用心關愛父母,體貼父母,報答父母。

畢淑敏在散文《孝心無價》中寫道:“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最後用這句話作爲結尾,只因爲這句話與孔子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說出了我的心聲,人去了就再也不能回來,遺憾就只能是遺憾了,不會有機會讓你去彌補。只有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對自己身邊的父母,不要到失去的時候再去懊悔,不要讓自己空對着過往去流淚。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4

突然想起以前一起學習看過的一段國學大師翟鴻燊關於《孝道》的講座,讓我很感動,也受益匪淺!

當聽到翟老師講到孝順父母一段時,我看到很多視頻上的人在一瞬間都流淚了,不僅是視頻裏,還有我們這些聽的老師也很愧疚。因爲突然覺得我們這些做兒女的也是失去了很多第一孝道,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看完這段錄像才恍然醒悟,原來孝順不僅僅是我們心裏所想的那樣,轉一些錢,存儲一些錢,到了過年的時候交給爸爸媽媽,讓他們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回想這幾年,再給自己一點時間重新認識自己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錯過很多,真的很愧疚。當我們在得到的同時,卻也會失去很多很重要的東西,翟老師所講到的《父母給兒女的一封信件》,讓我記憶深刻,當聽完這封信讓我也想到爸爸媽媽,平時給的關懷太少,甚是有些時候爸爸媽媽打電話給我時,我都推脫工作很忙。不願意聽爸媽的嘮叨,也不想跟他們聊天,想想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又不瞭解,所以就忽略了父母的'感受,現在想想自己真的很可惡,也不由得反問自己:我是被父母嘮叨過?我是否經常陪他們聊過天?我是否陪父母真正談過心?陪媽媽散步、逛逛街?我是否陪爸爸媽媽一起做飯?當然,現在的我們現在的工作在外,但當我們真正回到父母身邊了,以上的問題值得我去深思和做到!

其中翟老師還講到: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一件事就是孝敬父母這句話也是震驚人心的。讓我如夢方醒,覺得自己很慚愧!從而也讓我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很深刻的道理,行孝是不能等的,孝最重要的不是物而是心,不是看得見的東西,而是看不見的情感,讓我們重新認識孝字吧!

最後,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百善孝爲先行孝不能等!如果不想讓自己遺憾和愧疚的淚水迷糊雙眼的話,我們就從現在開始行動起來哦!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5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着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祕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着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髮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傳統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啓發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裏培養出來的,品德修養的基礎當以孝爲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於更廣泛的羣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爲本,纔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6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可是看看社會的一些現象,想想現在人們的一些作爲:父母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成人,可是當他成家立業之後,卻將父母斷然拋棄,讓他們孤苦憐仃的艱苦度日;父母費盡心血地將他們培養成才,可是,當他們功成名就之後,卻認爲父母地位卑微恥於與其爲伍,而毫不留情的不認雙親;爲了照顧自己的家室妻兒對老父老母不聞不問……這些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是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聽到,或者我們本身就在做的真實情形,真的令人寒心。

也許,每一位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許下“孝”的宏願,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你們忘了,忘了真主的定然,忘了索命天仙的召喚,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走對我們的掛念和他們的口喚,留給我們的是永久長遠的懊悔,和難以了結的孝願。

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歲月間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們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你應當畢恭畢敬地服待他倆,你應當說:“我的主啊,求你憐憫他倆,就象我年幼時他倆養育我那樣,”你們的主是最知道你們的心情的,如果你們是善良的,那末,他對於常常悔過者是至赦的。

聽,這是真主安的聲音。趕快爲你們的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禮拜後的一個好都爾,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也許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許是一道家常小菜;也許是聽他擺以前的事,做個耐心的聽衆;也許是任他們嘮叨,撒氣;也許是一件新衣;也許是一雙鞋墊……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價。

報答父母的恩情即便揹着父母徒步朝覲往返七次,亦不能盡,所以,穆聖說:“天堂在母親的腳下。”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我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7

一本《論語》放在書架已有好幾年了,來到新的工作單位,也把它順手帶了過來置於牀頭,雖然偶爾翻閱幾頁,卻也沒有讀完。今年寒假總算是完整的讀完了一遍,但總感覺只是一知半解,略知皮毛而已,其中的好些道理還是參悟不透。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遼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現僅將本書中的孝道就與治學的部分談一下自己的一點淺顯的認識: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有些人們在這一方面卻在褪色,學習孝道並對學生對後人講述孝道是非常必要的,使自己也讓他人明白孝是爲人之本。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意思是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後,要考察他的行爲;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爲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願、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纔是真正的孝。

父母唯其疾之憂。一個人如果能夠使他的父母只擔心他的疾病,那就可以算得上是孝了。我個人的理解爲,能夠在自己控制的範圍內的事情,盡最大努力的`不讓父母爲自己操心,除非是像生病這樣自己沒法控制的事情。

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撰:曾是以爲孝乎!書中註釋爲侍奉父母,難在時常保持和顏悅色!人子中年紀少的做事,年紀長的具備飲食,難道這就可以算得孝麼!我對後面的句子的理解有些欠缺,單就色難一句,我認爲一個人果真能夠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有句俗語久病牀前無孝子雖是有些譏諷的意味,但也不得不讓人深思。這也讓我聯想到自己,父母年事還不是很高,還沒有到子女經常服侍的地步,但老人愛嘮叨,嘮叨多了就有些不耐煩了,其實想來老人的嘮叨就是一種愛的體現,我也應該尊重老人的嘮叨,和顏悅色地傾聽她的嘮叨。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意思是說,現在人的孝,只是能養父母。但人們亦養犬馬。如果只養而不敬,則養父母跟養犬馬還有什麼不同!充分體現了孔子提倡不僅能養更注重敬的思想。當然針對於我們來說,相信在這一方面都能做得很好。但在我們生活的周圍,也會時常見到或聽到對老人養而不敬的事例,更有甚者既不養也不敬者。因此不僅我們自己要做到這一點,也要對我們的後代,對我們的學生傳輸對父母對祖父母等不僅要養更要敬的思想。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意思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到遠處去遊;如出遊,必有一定得地方。社會發展到現在父母在不遠游是不大可能了,但遊必有方還是很值得提倡的,必須告知父母自己所去的地方,並且時常告知父母自己的情況,免得讓父母牽掛。我的父母就是這樣,有時忙隔三五天忽視了沒有打電話回去,媽媽準會打來電話詢問情況。放假回到家中,晚上有時出去玩耍,無論回家多晚,遠遠就能望見家中的燈光,父親總是坐在桌前喝着茶水等我們回來才睡,多次說他卻總是這樣。有一次,晚上我們開車出門正值天氣不好,老公忘了帶手機,我的手機又沒電了,也就沒有跟家中聯繫,家中又給我們聯繫不上,害得父母擔心,聽母親說父親還發了火,我們也非常愧疚。今年正月十五下了一場大雪,在老家過完了元宵佳節,正月十六,老公單位要上班了,因天氣原因,我們早上6點起牀出發趕8點的班,大冷的天婆婆早早起了牀,不顧我們的反對又是掃雪,又是遞熱毛巾擦車窗玻璃,站在村口,望着車子遠遠離去。路上經車壓結了一層厚厚的冰,非常滑,車開得很慢,不到50裏地足足走了1個小時零40分鐘,中途公公打來兩次電話詢問路面怎樣,是否到了。這都是一份份濃濃的牽掛埃我們要從小事做起,注意生活的點滴,多爲父母想想,儘可能的讓父母少一份牽掛,這也是一種孝的做法吧。

治學方面,有好些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是我們非常值得學習的。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8

孝之一字,世人都瞭解,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暫不提古代賣身葬父之類,就是簡單的一句問候,一聲關心都不見得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遑論一心盡孝,侍奉雙親了。

觀看了一部紀錄片,且不說那距離我們太太久遠的“孝道”可能不會使人引起多大的共鳴,只是片尾講述的幾個故事,無論是不嫌棄兒子癱瘓在牀,十幾年如一日像照顧嬰兒似的,雖已兩鬢微霜,卻用世間最真摯的舐犢之情感動了天地,喚醒兒子的父母;還是雖已知道女兒可能永遠站不起來,也永遠無法像一般的孩子那樣擁有健康快樂的童年,卻毅然決然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托起女兒未來的單親母親,都給了我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聽着那些父母堅定的話語,好像感受到來自靈魂深處的震顫。是什麼,讓他們如此堅定地照顧那些幾乎沒有未來的孩子?是因爲他們爲人父,爲人母,這不僅是責任與義務,更多的是血脈親情中那牢牢的羈絆。

不可否認,看了片子以後,心裏有了頗多感觸。雖然我的父母沒有片中的那樣感人,可這就能代表他們的愛不深嗎?不,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罷了。全天下的父母對他的孩子無論是嚴,或是慈,終究也不過是那深沉的愛所表達的`外在罷了,哪能以此來判斷這愛是不是深,又夠不夠沉呢?

我的爸爸只是一名普通的裝修建材工人,時不時在工地上受一些大大小小的傷,無論是昨天讓焊機灼傷,今天又可能切割機割傷了,他總是笑嘻嘻,一臉無所謂的讓我們檢查傷口。而我每次都是抱怨着讓他給媽媽看,說我害怕看見那些可能還流着血的傷口,可天知道,我是真的害怕了。我害怕,他下一次受更重的傷,我害怕,他在雜亂的工地上出一些意外,我害怕,看見他以前的傷,也害怕他一邊上藥一邊嬉皮笑臉。我不敢上藥,甚至說不出“你怎麼不小心一點?”這樣帶有責備的話,我知道,他比誰都希望我們不會擔心。可我心疼啊,我能做的,就是相信他那蹩腳的安慰,去相信他那什麼根本不疼的鬼話。

想起來一首歌,裏面是這樣說的:“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爲你做些什麼,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這首歌叫做“父親”。爲什麼不能爲他做些什麼呢?不光是父親,還有母親,你能做的太多,太多。一句溫暖的關懷,一個驚喜小禮物,一次真誠的談心,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務……果然,太多太多,可是卻做過幾樣呢?雖不至於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卻也不要爲自己的將來留下悔恨。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9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特質,提倡孝道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體現。每一個公民都要努力遵循“感恩、博愛、責任、和諧”的孝道準則。20xx年2月23日的孝道文化學習教人處事的觀點和方法,而且例舉了大量的實例、故事,讀來趣味橫生,讓人反思。

“百善孝爲先”,說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看見了一則公益廣告,主要內容是講當年邁父母不小心將飯粒掉在桌子上的時候,當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攙扶的時候,想想我們小時候他們是如何照顧我們的。畫面出現的時候我注意到車上所有人都在極其專注的盯着電視屏幕,車廂內頓時清靜了許多。不知道這個廣告的創意者是誰,但他的這個短短几分鐘的廣告能重新換回人們對於自己父母的那份愛與敬佩,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經典之作,跟這個公益廣告比起來“腦白金”簡直是垃圾,“黃金酒”也成了索然無味的白水。

回頭說說現在的孩子。或許是因爲爺爺奶奶的過分溺愛,或許是他們太小不懂得,然而這些都過於牽強,都不是應該讓爺爺奶奶替着背書包的理由,也不是衝他們大呼小叫的`藉口,很多孩子都會背誦“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有幾個孩子能真正做到呢,僅僅是背誦、默寫是不夠的,背的再熟練不知道其中的意義也是毫無意義。說到這不得不再提到一個公益廣告,就是“給媽媽洗腳”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什麼叫言傳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將影響到孩子,所以父母也應當以身作則。學校也應當多開展一些有關於“孝道”方面的活動及教育,社會也應當多出現以上兩個公益廣告式的宣傳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對於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如今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在不斷的加快,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有些人認爲孝敬父母的時間也越來越少,只限於每年的母親節、父親節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對於孝道理解出現了偏差,以爲扔兩個錢,就叫孝順。重溫儒家文化,暫緩匆匆的腳步,對自己的孝道進行一次審視與洗禮,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輩定當從之並日省三身。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0

今天下午放學的時候,老師給大家佈置了一道新奇的作業——回家做一件表達孝心的事,並把它寫下來。

在回家的一路上,我不停的在腦子裏反覆琢磨着該怎樣把這件事描述得更加深動,材料更加豐富呢?絲毫沒有想到這件事所要表達的是“孝心”二字。

正當我想得津津有味,準備一回到家就把自己所想的都給一字不漏地寫下來時,猛然擡頭,發現自己已經不知不覺站在自家的門口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自己的母親正在費勁地打掃院子,我想,母親一定是從早上一直忙活到現在還未停歇的吧,要不她的額頭上怎會有那麼多密密麻麻的汗珠滑落下來呢?一想到這,我的心便不覺的縮緊,腦子一片空白,唯一想着的就是我必須去幫母親。我大步朝母親走去,拿過母親的掃帚。“媽,讓我來吧!”我輕聲說道。母親看着我,沒說一句話,但我卻知道,母親還是不放心,這也難怪,因爲平時的'我從不主動要求做家務的,即使被叫去做家務,也總有衆多的理由推辭。“放心吧,媽,我可以的,就讓我來吧。您太累了,需要休息。”母親似乎看出了我眼裏的堅定,緩緩地朝裏屋走去,走之前還不忘回頭看看我。等母親走進屋子後,我便開始了我的清除工作,這差事可不好乾,院子裏風兒又大,我剛掃好就又被淘氣的風兒給吹散了。

但是我只要一想起母親彎着腰辛苦地幹活時,我全身便充滿了力量。好不容易掃好了,太陽已經下山回家去了,我走進裏屋,看見母親正在做飯,我本想去幫忙,然而母親卻說:“不用了,你今天已經做得很好了,今晚這頓飯是媽特地爲你做的,你讓媽自己做好嗎?”我輕輕的點了點頭,轉身坐在餐桌旁,望着母親忙碌的身影,我突然發覺母親老了,她的頭上早已長滿白髮,皺紋也悄悄地爬上了她的臉龐。然而她頭上的白髮與臉龐的皺紋,又何嘗不是爲了我這個不聽話的女兒而生的呢?

傍晚,吃過晚飯後,我獨自呆在自己的小房間裏,用筆把這件事寫了下來,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就叫做“孝心”,意思是希望自己能夠永遠記住今天,記住“孝心”真正的含義。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1

以孝爲本,孝敬父母。中國有一句古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是說:樹想安靜,可是,風總是不停地刮,它沒法安靜下來;兒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時不孝敬,等他們去世了,又後悔莫及,那還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則一切都要來不及的。所以,我們要以孝爲本。

以孝爲本,感謝父母。在社會上,又陌生人和好心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都會知道感謝,然而對於我們的父母有時卻不那麼想。但是誰又能夠真正的瞭解父母對我們的好呢所以,我們應該去了解父母,懂得感謝他們。

以孝爲本,誠對父母。處於青春期的我們,往往做事衝動、不經大腦思考,而且對父母也是沒禮貌,對他們說的話、提出的要求都認爲很羅嗦,麻煩。但是,我們往往忽略掉,他們是爲我們好纔回去不厭其煩的教育我們。但是,總是會有一些孩子對父母不滿,甚至去欺騙父母。比如:在某次考試中,一位同學沒有考好,又怕回到家被父母說,就說了假成績,欺騙父母。或是闖了禍,找親戚朋友幫忙不告訴父母等等。但是,我們要牢記:要誠實對父母!因爲使他們生我們養我們,不辭辛苦培養我們的人。

以孝爲本,我們要好好對父母。然而,近年來,我們從報紙上、電視上不斷看到關於父母因兒女虐待而不得不訴諸法律的新聞報道。還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權利不管!”這些話,出於兒女之口,聽了實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這樣說過:“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然而,我最想說的是:孝順父母其實根本不需要理由,如果真的要說,那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因爲父母爲我們付出的,我們一輩子也報答不完。父母總是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爲我們打理事情。而我們全然不知。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對自己思情最深的不會超過父母,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辛勤地養育我們長大成人,我們的成長凝結着父母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父母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養下慢慢長大的。一個人,如果對給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報答,不知孝敬,那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道德可言的。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2

多少年以來,我們已經習慣了對父母依賴和索取,總是在有求於父母的時候纔會變得乖喜。每當我們哭泣的時候,可以找父母傾訴,甚至把父母當做是出氣筒。

累了,倒頭睡下,也只有父母會躡手躡腳地走進我們的房間,爲我們蓋好被子。在清晨總抱怨父母爲什麼不叫醒自己,卻忘記了父母早已出門,只有一個寂寞的背影。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而這就是著名臥冰求鯉的故事。

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用筆記錄了父母,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了。但卻都有恩慈之意。父母給了我們有血肉的身體,給了我們關懷,沒有哪個父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如自己。當你尚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母親便爲你寫下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字,那便是“孝“

牛有舔犢之意,魚有弓身救子之情,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自然界中有無數個例子在爲我們證明着親情的藕斷絲連,相濡以沫的感動,我們還有過付出嗎?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爲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爲子。” 父母可以爲我們付出,難道我們就不可以爲父母做點什麼嗎?記得姐姐快結婚的時候,奶奶對她說,男朋友丟了可以找回來,父母就一個,丟了就永遠消逝了,你再也得不到那種莫名的溫暖了。勞苦莫教爹孃受,憂愁莫教爹孃耽。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你記得父母的生日嗎?你給父母過生日嗎?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今年北京某中學的`抽樣調查卻顯示:有近50%的學生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更談不上對父母的生日祝福。父母有淚總是躲避我們的眼睛,有傷總是自己扛。對我們是微笑。父母我是想要我們送什麼禮物,只是一句話就好,就一句話而已。孝敬父母是每個公民必須做到的,一個連自己父母都不關心,不孝敬的人,又怎能爲他人,爲師表呢?巴掌之痛一如海水沖淡沙灘上的字,很快消逝;相助之恩卻是刻在石頭上的字天長地久,永遠銘記。父母幫助了你多少次?你有刻骨銘心嗎?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3

孝,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文化。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繫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是揹着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

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後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爲動作令人髮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髮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爲生。看完後,我憤怒了:怎麼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衝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於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爲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幹完農活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着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儘量爲父母做什麼:比如幫他們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孝老愛親,用實際行動去傳承,傳承一份份美與愛,傳承這一種偉大的傳統民族文化,喚起每一個人的孝心!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4

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作爲中華民族光榮的我們就要繼承這種傳統美德,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和諧、美好。

俗話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可說得真對呀!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中就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王冕。出身貧寒的他,8歲纔開始入學,成績優良。在王冕還小的一天,母親突然讓他到隔壁的秦家放牛,到了傍晚,秦家人會適當地給王冕一些錢。碰上秦家吃醃魚臘肉,他總捨不得吃,用荷葉小心翼翼地包好,回家孝敬母親。人人都誇讚他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好孩子。這正如老師所說:“孝道老人的孩子心靈最美麗!”

記得有一天,一位老婆婆剛上了車,卻沒有座位,乘客們都好像若無其事。過了一會兒,一位大腹便便的孕婦站了起來,大家都用驚奇的眼神看着孕婦,只見她起身讓座老婆婆感激地說:“謝謝你!”“沒關係,作爲21世紀的我們,尊敬老人那是理所當然的。”孕婦面帶微笑客氣地說。老婆婆下了車,只見她蹣跚地過馬路,一位少先隊員飛似的跑了過去,攙扶着老婆婆,平平安安地過了馬路,這樣就避免了一場飛來橫禍。孝道老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愛心的橋樑,減少了不勝枚舉的'遭遇。

同學們,只需要對老人說出一句祝福語、出一點貢獻、奉獻一絲愛……在別人眼裏你將永遠是一位孝道老人的好心人。

人在社會上生活,處處要孝道老人,學會孝道老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同學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我們一起用雙手築起一座愛心的橋樑!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5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世界無處不充滿“孝”。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下去。百善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的佳話。對於青年來說,孝可能不能那麼完美的表現出來,但是我們要盡我們最大努力去詮釋它,讓他變得更具意義,而不是徒有虛名。

孝,是父母幹完活回到家後我們送上的那一杯熱茶;孝,是父母累的時候我們一句安慰的話;孝,是父母晚上回家後我們端上的洗腳水;孝,是讓父母看到我們成績進步,孝。是父母從犯=我們嘴裏得到那一句讓人感動得話;孝,是我們能夠健康的成長,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也已是對他們的孝。

父母,不奢求我們能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不奢求我們有多有錢,而是我們能夠在傷心的時候給他們打一個電話,是我們在外上學對他們報的那一句平安,使我們期中,末考試成績單上的前幾名,即使沒考好,父母還是會鼓勵我們,讓我們努力,讓我們有出息。一切的一切,都是爲了我們。

想想父母在家拼命地掙錢,爲的是什麼?爲的是能夠讓我們過上好日子,能夠有個好的學習壞境,能夠讓我們有出息,能夠讓我們健康的成長。

爲了父母,爲了我們這個家。作爲高中生的我們,應該付出多倍的.努力去孝順我們的父母。不要求我們給他們買多少東西,只請我們,在學習上努力地進步,努力地向前;大休你回到家後,給父母洗上一次腳,給他們捶捶背,說說這段時間的進步,聊聊這星期發生的事。這些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孝了。

百善孝爲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歷史的佳話。讓我們用實際行動去感化父母,孝順父母:端上一杯熱茶,對父母噓寒問暖,洗洗腳,捶捶背,報上一句平安,學習上的進步。

雖然我們不能夠把孝表現的淋漓盡致,但是我們一定要努力地去詮釋它,不要讓它從我們這裏不再是佳話。

孝,是我們永不會忘記的傳統美德,是感化心靈的名詞。

孝雅感悟與心得體會 16

生命是一種幸運,生命是一種奇蹟。生命在茫茫宇宙中顯得那麼微缺乏道,但卻是父母贈給我們最珍貴的財寶。父母從孩子的生命誕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爲他勞碌,爲他操勞。那是一種願意的奉獻,那是一種宏大的自覺,那是千萬條愛河匯成的恩情之海。

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能感受到,胎兒躁動的時候父親倖福的摩挲?有誰能感受到,一朝分娩的時候母親忍受的苦痛?當一個嬰兒呱呱墜地的時候,父母是滿懷感動的歡樂;當襁褓中的嬰兒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現最多的是急躁;當我們咿呀學語,叫出第一聲爸爸、媽媽的時候,父母回贈我們的是很多的親吻;當我們受到挫折或佈滿委屈的時候,父母的寬慰會準時撫平我們心靈的創傷,給予我們重新站起來的士氣。可以說,父母的`關心帶給我們無盡的歡樂,父母的慈祥伴隨我們健康成長,父母是庇佑我們一生的神。

百善孝爲先。父母無私的愛並不希圖什麼回報,但是做子女的卻是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願和行動。當父母步入中年、漸漸年輕時,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忙和支持。當你把第一次親自煎的雞蛋端給父母品嚐的時候,父母感覺是很香很香的;當你把一杯熱茶端給下班歸來疲乏不堪的父母時,父母喝起來是很甜很甜的;

當你學會洗衣服、起牀疊被、整理屋子的時候,父母會感覺到你長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種親情,是一種愛,是一種美德,是家庭和諧、社會和諧的音符,是天下全部子女應遵循的道德標準。

孝爲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開去,就是博愛,就是學會愛他人,愛人民,愛祖國,愛人類。每個人誕生在家鄉故土,在祖國這個大家庭中成長,他都應當飲水思源、知恩圖報,都應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長大後要報效家鄉、報效祖國和人民。由孝道推衍開去,一個正直的人,還應當明白自己肩負的社會責任:扶貧濟困,除惡揚善,讓世界佈滿愛,讓社會佈滿真誠、和善和美妙,讓人們都生活在溫馨和諧的環境之中。這就是大忠大孝,這就是孝行天下,這就是天下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