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熱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5篇

(熱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愛的教育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熱門)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5篇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

這個暑假,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的字裏行間,都離不開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友愛,師生之情……最讓我感動的是《佛羅倫薩的小抄寫員》。書中的敘利奧爲了減輕爸爸抄寫封套的勞累,他準時晚上12:00起來偷偷地抄寫封套,因此,成績一落千丈。爸爸對他很失望,就連敘利奧生病了也不去理會。敘利奧爲了幫貧窮的`家庭、辛勞的爸爸一直辛苦抄寫着,還要承受無休止的責罵。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這個祕密,知道自己的工作效率爲什麼這麼快時,才知道自己錯怪兒子了,愧疚萬分,爸爸又一如既往的關愛敘利奧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想:人們相互愛着,可你愛的人讓你失望,讓你受了打擊,你會責罵他,甚至拋棄他?可是愛的力量怎能如此脆弱?不能!

《愛的教育》裏,多數都是因爲愛而發生的感人故事,甚至有人可以不顧個人的安危。我想: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都無一例外地流過淚。我爸爸曾經就用手機打跑過一隻欲撲向我的惡狗,手機被摔得四分五裂,這不就是愛的小例子嗎?

愛,身邊無處不在: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的循循善誘;朋友之間的相互安慰;同學之間的關愛……你心中肯定也有一蔟愛的火花,爲你愛的人,你願意付出一切嗎?

我———願意!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2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答應了他。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感動。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一樣的歲數,卻還是那麼的無知…‥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3

有一種教育叫愛,有一種教化叫愛,世界上有一種大愛可以是陌生人。——銘文

回顧每一個瞬間,回憶每一個細節,用愛傾注到一本書裏。在整本書中,阿米庫斯沒有使用華麗的辭藻,而是用簡單的語言描述了世間的大愛。

有一種教育叫愛。在學校,一直有人默默的關心我們。他在教室裏穿梭,在講臺上徘徊,呆在門外。那雙滾燙的眼睛落在我們身上,眼裏帶着關切,語氣裏帶着溫柔,臉上帶着燦爛的笑容。他們工作了多少個夜晚;在多次斥責後,他們保持清醒。他們爲我們付出了一切,老師——!被作者的情話澆灌後,我懂得感恩。耶!“他們是億萬兒童美好心靈的精神之父。”他們爲我們做的,和他們父母爲我們做的,不相上下。老師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在我們還沒有認識到的時候,我們的心和老師的心已經緊緊的綁在了一起。老師爲我們的快樂而快樂,我們爲老師的悲傷而悲傷。“我們應該用發自內心的尊敬來稱呼‘老師’這個詞”,因爲他們給了我們最寶貴的愛的教育。

有一種啓蒙叫做情感。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從我們咿呀學語的第二天起,我們最親的父母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們的一些粗糙的手輕輕地觸摸着我們柔軟的皮膚,快樂地顫抖着。對於我們來說,父母努力工作,努力嘔吐,叫我們寫字,教我們一句一句的讀。對我們來說,父母的黑髮夾雜着白髮,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明顯。他們的啓蒙爲我們的生活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也許,現在我們還會面對父母的嘮叨和抱怨,但是如果有一天失去了他們,我們會爲之前的那些嚴肅的話感到深深的'遺憾。珍惜一切,因爲我們彼此相愛,因爲失去之後,纔會知道以前應該珍惜。

世界上有一種愛是偉大的,可以是陌生人。《萬里尋母記》年,13歲的男孩馬可踏上了尋找母親的漫長旅程。一個13歲的男孩,在異國他鄉,屢次踏入鬼門關,卻一次次被一個素未謀面的好心人解救。他們彼此並不瞭解,卻願意伸出雙手,把這個同胞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他們是上帝派來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孩子的天使。用鮮花鼓勵,用微風祝福。“老人不是一個人親親戚,不是隻有一個兒子。”我想,在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地方,“它叫大同”!

在地球上,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地方,“愛”是如此的細膩和難以捉摸。它能影響一切,給罪人新的生命,讓浪子回頭。世界上有很多種愛情,她是最偉大的。繼承愛情是每個人的責任。願世界充滿愛。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4

最近幾天讀了意大利著名兒童作家亞米契斯的作品——《愛的教育》,有幾點讓我非常感動。

首先讓我感動的是恩利科(文中主人翁)有一個非常友愛的家庭,他的父母都非常關心他,經常寫信告訴他做人、做事的道理。這讓我想起我的父母,我的父母都十分喜歡我,爸爸對我的學習、生活、愛好等都牽掛在心,每次從外地回來都給我買書,買我喜歡吃的食品,我有什麼困難都和老爸說,我們一起共同解決。媽媽對我的關心也是無微不至,她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都說“嚴師出高徒”,這一點我是感受深刻哦!

其次讓我感動的是恩利科非常愛他的同學、老師。我也非常喜歡我的老師和同學們,我的語文老師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風趣幽默;數學老師有着多年的教學經驗,她嚴肅認真。我的同學們也和文中恩利科的同學們一樣,有的樂於助人,有的品學兼優,有的進步明顯,有的`調皮搗蛋。我十分珍惜和他們的友誼,有的還是我的好兄弟呢!

最讓我感動的是恩利科對祖國的熱愛。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國慶節那天,我在家裏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場景,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刻,我感到無比自豪!看到我居住的合肥市最近的變化:一條條馬路筆直寬敞;一座座高架橋凌空架起;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公園競相爭豔!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都勾起我對知識的渴望;逍遙津、天鵝湖、溼地森林公園,都留下我歡樂的笑聲;世紀金源大飯店、希爾頓國際酒店、娃哈哈大酒店、金尊國際酒店、必勝客都讓我想起美味!我發自內心地愛着這個城市,愛着我的祖國!

正當我完成這篇作文時,收音機傳來美妙的歌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5

花了整整幾天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係,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

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同樣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只要發生一點芝麻綠豆的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歡迎登錄訪問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朋友們、請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6

泰格爾曾經說過:“愛是 亙古長明的燈塔 , 他不斷的面對着凶神惡煞的惡濤與暴風雨,但它卻依然挺拔不動,屹立在那山崗上。愛能使生命得到充實,就如杯子裏裝滿令人沉醉的美酒一樣。如今我的手裏捧着一本比我的歲數還要大的作品細細品讀時,書中的情節使我倍感感通深受。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本書記載了主人公安利柯在小學四年級整整九個月的`生活。本書以愛作爲主旨,詳細介紹了人間中最偉大的愛:師生之愛、同學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每個愛雖然都不是驚天動地的愛,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說又以學生們最不染世俗的眼光來審視着周圍的善於惡、醜與美。

讀完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愛是一種感受、愛是一種追求 愛是一種關護 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 他的 人生必定 會是 充實而無憾的 ,所以讓我們付出自己的愛,用愛來體驗生活、用愛來感受社會。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7

愛,這個熟悉的字眼深深刻刻映在了我和每個人的心裏,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愛,一份純潔的愛,一份真誠的愛,一份無私的愛,一份博大的愛。而我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才深深的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愛。

以前,買了這本書總是翻了翻幾頁就不看了,放在書架上的這本《愛的教育》一直沒有被整體翻閱過。直到暑假的一天,我走進書房,無意中發現了那本“孤獨的”《愛的教育》,“以前我總是沒有好好看,現在是暑假,就放懷的看吧!”我心裏想着。我輕輕地吹了口氣,抹了抹書上的灰塵,坐在了椅子上。靜靜地看着這本書——《愛的教育》。這本書原本是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的兒子在小時候寫的一篇日記,是由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在1886年改編成的一部兒童小說,原名命名爲:《一名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直到後來才改編成的這本《愛的教育》。

有人問:“愛像什麼?”我認爲:愛,就像空氣。它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它一直陪伴着我們。譬如:從小看着我們長大的母親;做錯事時提醒我們的老師;摔倒了扶起我們的朋友;愛和你開玩笑的哥哥姐姐……很多,很多……或許有時候,你和他們會鬧變扭。或許有時候,你會和他們吵吵小架。到現在,反過來想想,他們一直在細心照顧你,一直在默默關心你。

做作業時,怕你餓,給你送來麪包;出去玩時,怕你摔跤,對你千叮嚀萬囑咐;獨自出門,怕你遇難,讓你早點回家……怕你餓,怕你渴,怕你出事,怕你闖禍,怕你生病,怕你生氣,怕你難過,怕你會搗亂……無數個“怕”,說出了對你的愛。

還記得那次地震嗎?或許你還記得那個保護孩子的媽媽吧!對!那次事發,他們從廢墟中找到了那位偉大的媽媽,她腰弓起,雙膝跪倒,原來她護着一位孩子,孩子的衣服上藏着一部手機,上面寫着: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着,請你記住,我愛你!這是一位偉大的媽媽,她那巨大的母愛,抗拒了一切!

我說不出愛到底像什麼,但是,我永遠都知道,愛是無限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本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令我感動,令我流淚。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8

懷着激動好奇的心情,我一口氣讀完了《愛的教育》這部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主人公安利柯在小學生活的小說,心裏不由得百感交集,久久難以平靜;安利柯離開了以前老師,接受新老師、新同學的那種陌生,面對那各種各樣的同學,見到那捨己救人的場面,認識了一個願饒恕人的卡隆·羅納的勇敢、善良、寬厚,父親教安利柯做人道理。

在文章中我瞭解一個離開了往日的朋友是一件難過的事,當隨着時光的改變,我們總要依依不捨地惜別往日的`朋友,淚光總奪眶而下,但我們總要學會面對接受未來,接受明天,在這個明天的天空下安利柯認識了各式各樣不同性格的、不同家景、不同身份的朋友,還有一個總得第一名的代洛西,但是不管他們是多麼不同的人,但是能夠相聚在一起,總是有緣,我們要像家利柯一樣要學會去接受與珍惜喜歡他們。直到一場意外事故的發生,洛貝諦不惜犧牲自己的雙腳,去救一個與自己素昧平生的小男孩,洛貝諦的這種精神真的很可貴,我是由終佩服與敬佩,小小的年紀竟有這樣的動力與實紀真的很感人,他雖然失去了不只是一個生命還是一個家庭啊!如果是我的話,說實話我也只不過是空口說說罷了,卻始終沒有這個勇氣去做阿!洛貝諦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英雄……

安利柯的新集體中有不少自以爲很了不起的人,常常欺騙侮一些家世不太好,比較貧困的學生,當面羞悔、打他、取笑他、可是一些心地善良的人都學會了饒恕他們,這些公子哥仗着家世比別人好一點就欺侮弱小的人,面對這些人,其實,饒恕是一種美德,俗話說得好嘛。

父親教我該怎麼樣做人,安利柯都老記在心中,父親教我要做一個有愛心、有同情心的人。如果我們具備不了這兩點,可能這個我們就稱他爲冷血的人,就會是討厭他、厭惡他,現在這個社會需要的是這種人,有愛心才受大家的歡迎嘛,我們才能讓這個社會變得有溫暖。

《愛的教育》這部小說很貼切我們的實紀,所以變得很容易就懂,但是懂了並不能完全,我們學會實紀運用啊!它讓我看到現在我們的許多毛病和缺點,如不愛守紀律、愛慕虛榮、有妒嫉心,有的還欺負弱小的同學,但我們更多的還有許多的閃光的美德。因爲這樣所以我們纔要更加地極力頌揚啊!還有我們還要珍惜眼前的一切父母、師長、朋友真摯的愛。因爲他們都有感人肺腑的力量。請珍視你眼前所有幸福的時刻吧!因爲他去了再也不復返還了!

我喜歡《愛的教育》這部小說,他很實際地展示我們現代孩子的優點、缺點,而我們應該將優點保存,而缺點,我們要改善彌補一切的缺點吧!相信我們現在的學生並不差,我們一定會做得更好、更棒,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9

從古到今,世界各地涌現出一代又一代有所作爲的人。那麼,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認爲:他們的成功與良好的道德是分不開的。

暑假的時間總是很難熬,外面陽光強烈,不想出去玩,做作業也做累了,於是我跑到書架旁看了看我的書籍,挑了一本很久沒看的書,書名叫《愛的教育》。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爲他的書名中有着教育二字,而前面還有一個“愛”字,圍繞着愛而展開的教育深深吸引了我。

《愛的教育》就是一本指引我們用愛心去創造美好世界,用愛去關心他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好書。作者在書中以一個讀三年級學生安利柯的名義,通過記日記、講故事的形式,講述了很多主人公身邊的事情,這些小故事對我啓發很大。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父親的一封信(要知道感恩)安利柯父親的話句句戳中我的心扉,是的我們要學會感恩老師、體諒老師,應該敬愛我們的老師,古話說“一日爲師,終生爲父”是呀要把你的老師當做像你的父母一樣的,不管怎樣都應該相信他是爲了你好……

《愛的教育》啓迪了我的智慧,盪滌了我的心靈,使我懂得一個人成功的首要條件是道德,所以在今後的歷程中,我將時時處處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力爭做一個有着良好道德品質的人。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0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並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爲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爲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我們所忽略,可是我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生命。就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絡。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絡。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並不遜於成年人的孝子一定能成功。籌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爲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麼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當你能夠感受那份極爲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你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

朋友們、請你帶着一顆聖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現: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於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裏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啓示。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1

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我懂得了,人要是有了一顆無私的愛心,就會是一個擁有高尚品質的人。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通過一個小學生的日記的形式反映了社會各階層的人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們的生活狀況已以及他們對各種事物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情感與不同的處置方法,它是通過對生活的樸素的描寫,使人感到人類多麼需要相互幫助,相互關心,相互理解!

主人公恩利科是四年級學生,家庭條件相對優裕,家庭充滿了爸爸媽媽的愛,快樂、和諧。恩利科有一本與家人共享的日記,記錄平時的生活和爸爸媽媽跟他講的道理以及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反映着一個孩子生活的一點一滴。

每月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血濺羅馬涅》,裏面外婆說的話烙印在我心中,主人公菲魯其奧捨身救外婆的事讓我十分感動!

每個每月故事都告訴我們一些道理,一個人從小不僅要學習好文化知識,還有更重要的,那就是對祖國、師長、同學,對身邊任何一個人的尊重和愛。本書非常生動,彷彿每一個畫面我都能看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讀完後,我明白了,在享受別人給予我們愛的同時,也要用我們的愛去幫助他人,讓人間處處是愛的海洋。

同時,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平時,面對老師和父母的諄諄教誨,有時我會覺得是種壓迫,給我這麼少的玩耍時間;現在明白,那是對我的希望,是愛。

讀完《愛的教育》後我懂得了我的好朋友爲什麼很少的原因了,要做一對好朋友不應該分貧窮貴賤,更不能因爲自己朋友的學習差了而認爲他不是你的朋友,而作爲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朋友困難時幫助他,這樣纔算是好朋友。

以後,我要多給予他人幫助、關愛,懂得尊老愛幼,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把《愛的教育》這本書中所體現的愛,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2

“家”其實是一個複雜的東西,有人漂泊四海爲家,有人堅持鄉村是家,有人認爲家人是家。我們每個人對於“家”的情感和定義也不盡相同。

春節已過,又是離家的日子了,我們離開的是家人的牽掛,奔赴工作崗位了,希望酒淺的這個小文能夠讓你回味家的味道,就算揹負行囊再次上路,也產生一些共鳴吧。

今年的春節過的冷清,因爲我很不孝的把母親在大年初二氣的獨身回去老家了。有人說,沒有孃的地方就不是家,其實多年以來我就是這麼覺得。

這麼多年我一直在抱怨無法和父母溝通,但是我也從來沒有正面溝通過,因爲我不願意花時間在這些小事上糾纏,也不想總是吵吵嚷嚷,因爲時代觀念問題,註定我們都無法說服對方。

這段關係中,最終就是隻剩下了憤怒和不滿,以及不能得到的和給予的尊重。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尤其在憤怒的情緒下,尤其對於自己最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妻女……

到底什麼導致了這一切,真的原生家庭嗎?最近幾天一直在思考,整個社會的教育就是如此。最起碼90年代的教育如此,讓人羞於表達。

我們在傳統的教育中,歷來尊崇儒家孝悌,夫唱婦隨。但也許這正是我們無法面對親人的原因,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充滿了責任,獨獨缺乏了愛的教育,我們對父母不好,發脾氣,會被冠以不孝順的名號,而不是不愛父母。我一直以來就是認爲我對老婆好,完全是因爲愛情,對父母好,因爲是親情,是愛。而不是所謂的責任和孝悌。

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總是羞於表達愛意的,夫妻之間,總會以老夫老妻,而羞於說出我愛你,出門的親吻羞於表達,父子之間母女之間,更是如此,在觀念中,我們的父母總是那個慈祥默默爲子女付出的人,甚至媒體都在這麼渲染,比如年前刷屏的那個視頻《啥是佩奇》,我想表達的.是我們表達愛意的形式很多,不僅僅是侷限於過年、母親節、父親節……何必過於形式化制式化,我們的社會不該是這個樣子的,父親就在父親節,母親就在母親節,母親必須和藹可親,父愛必須沉默寡言,現實呢?現實不是你生活的煩惱跟媽媽說說,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談談,大多情況是什麼?是煩惱越說越煩,事情越談越崩。

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不是除了盼孩子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不是除了年夜飯就沒有了親子時光,子女呢?不是不逢年過節就不能打個電話。

我們的教育太侷限了,把我們都框在了一個圈子,無形的社會是豐富多彩的,表達愛意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能一過年就提母慈子孝,複雜的世界坍塌成了幾個簡單的模式,侷限了我們整個社會對家的理解,進而影響着我們愛的表達。

我們教育中缺失了愛的教育,總是在強調孝悌,當然不是說兩千年來的儒家文化不好,我只是覺得可以有更深層的人類感情來處理事情,而不是用孝悌道德層面的東西來約束。如果我們都能夠自如的表達愛意,接受來自對方的愛,相信效果會更好。

前段時間在老家,無意間看到了一個小侄子的語文讀本,《愛的教育》,心頭一驚,我們的教育已經開始關注這些了,昨晚我在kindle搜索了這本書,這本書居然是一個意大利人在1886年的著作,民國初期就傳入中國,夏丏尊先生根據日、英譯本翻譯成漢語,豐子愷插圖。

這本書的譯者夏丐尊言到:“書中敘述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感,社會之同情,都已近於理想的世界,雖是幻影,使人讀了覺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爲世間要如此纔好。於是不覺就感激、就流淚。這書一般被認爲是有名的兒童讀物,但我以爲不但兒童應讀,實可作爲普通的讀物。特別地應介紹給與兒童有直接關係的父母教師們,叫大家流些慚愧或感激之淚。”

希望我們都能學會如何愛人如何表達愛意,讓我們的家庭更美滿,讓我們的社會更和諧,甚至人類更進步。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3

《愛的教育》是通過埃·德亞米契斯的兒子的日記改編的。這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說,以一個四年級男孩恩利柯的眼光,講述了從三年級10月份開學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內外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包括髮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還包括父母爲他寫的許多勸誡性的、具有啓發意義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9則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通過塑造一個個看似渺小,實則不凡的人物形象,在讀者心中蕩起一陣陣情感的波瀾,使愛的美德永駐讀者心中。整部小說以一個小學生的眼光審視着身邊的`美與醜、善與惡,完全在用愛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看了這本書我感受很多現在把我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

一、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恨鐵不成鋼”的愛。

某些教師抱着對學生“寧給好心,不給好臉”的態度,對學習和品德行爲不夠好的學生,一味批評訓斥,甚至採用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樣的教育效果適得其反。因爲,青少年的叛逆性很強,教師這樣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加大恨老師,使其品德行爲就更爲放蕩,日益失掉爭取進步的信心。我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有厭學的情緒,上課常走神或做小動作,作業糊塗至極,甚至乾脆不做。我屢次直接嚴厲地批評了他,沒想到他不但不思悔改,情緒反而更加牴觸,一副天不怕地不怕、毫不在乎的樣子,我差點爲之氣昏。

過後,我頭腦冷靜下來,回想自己的言行,才吃驚地感覺到對他的態度過於偏激並且簡單草率。後來,我重新從另一個角度支觀察揣摩他,抓住他愛表揚的特點,儘量找出他們的閃光點,當他老毛病再犯時,不是再一味批評他,這樣一來,他可來神了,身子坐得挺直,集精會神,那節課的提問,他回答得正確而且聲音十分響亮,課後的作業也做得不錯。

所以,經驗教訓讓我深深覺得,做老師的不要動輒就批評學生,或用單調的罰抄、罰背、體罰等來對付學生,因爲這種表面看似乎“愛之深”,但實際表現出來的卻是“恨之切”的行爲,常常給學生帶來身心的摧殘,學生也是一個有獨立人格尊嚴,擁有爲人權利的人,當老師兵貴神速或踐踏了他們爲人尊嚴和權利時,學生就會產生越批評、越懲罰、越偏跟教師對着幹的逆反心理,因此,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對學生不尊重的態度和行爲,都是應當予以遺責的。

二、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讓學生一口吃成胖子”的愛。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考試是教育結果檢測的手段,考試是爲教育服務的,但由於社會總是用考試來檢查、評價教育的結果,並以此爲依據來區分各個學校教育效果的好壞,決定學生的升學率。由此,大部分教師爲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大幅度採用題海戰術,大量的作業讓學生簡直喘不過氣來,教師卻不爲之所動,仍不知疲倦地蒐集資料,絞盡腦汁不停的出題,讓學生不分晝夜地做!做!做!學生考試成績好,教師就高興;學生考試成績差,教師就不高興,甚至大發脾氣,責怪、漫罵、歧視等相繼出現。這樣的教育只會造成學生對學習恐懼的心理,日益把學習當作苦差事。

試想一下,成年人工作一天下來,尚可會覺得疲累不堪,一下班回家還可以停歇下來休息,悠閒地坐在沙發上聽聽音樂,看看電視。而學生一整天除了上課時間外,課後還有大量的作業在等着他們,甚至連星期六和星期日兩天休息日都不例外:背書、作業一大堆,學生真是比大人還忙累!長期下來,學生吃得消嗎?知識掌握得了嗎?這樣的教育適應現當今的素質教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4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一個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一天不睡覺,但一天不讀書是不行的。因爲,只有讀書才能打開智慧的大門。今天我就要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代表作,1886年這本書剛一出版,就立即轟動了意大利文壇。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不久又被翻譯成多種文字,風靡全球,這本書不僅被作爲中小學生的教科書,還被作爲教育孩子的範本,成爲全世界公認的最富有愛心的兒童讀物,足以說明《愛的教育》在當時乃至現在文壇上是多麼舉足輕重的名著。

整本書都圍繞着一個字,那就是“愛”,無論是父母之愛、夥伴之愛、同學之愛、師生之愛,都是這本書的.主旨,其中的人物富有正義感,在別人危難時都會伸以援手,不管認識不認識對方。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意外事件”一章。早晨,洛貝蒂在上學途中,發現一名低年級的小學生滑倒在馬路中央,一輛疾馳的車飛奔過來,馬上就要碾壓到小學生身上,正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洛貝蒂衝了過去,一把把小學生拋了出去,自己的腳卻被疾馳的車碾壓過去。這是要有多麼強烈的正義感,纔會捨身去救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哪,我們要向他學習。

現今,我們的祖國還有一些留守兒童,貧困人羣,孤寡老人,街邊流浪漢。但是,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心,社會將更加和諧,祖國將變成更加美好。正如一首歌所說,“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世界都充滿愛。這就是我之所以要推薦這本書——《愛的教育》的原因。讓我們以書爲友,讓書陪伴我們的人生。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5

最近看了作家Amicus寫的作品《愛的教育》。故事講的是四年級小學生安利柯十個月寫的日記,寫的是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卻處處流露出真實感人的情感,讓我哭了好幾次。書中介紹的人物,是待人和善、品質卓越、學識淵博的多蘿西,善良正直、樂於幫助弱小的卡隆、身心殘疾、堅韌不拔的耐莉。他們都用平凡的例子向我們展示了身邊平凡而真摯的愛情,讓我深受感動。

看完這本書,我知道“愛是陪伴,陪伴我們讀書”;愛是對孩子的嚴格要求,愛在我們每個人心裏;愛是責任,是幫助,是關心他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愛,學會關心家人,幫助別人,承擔責任。

在這本書裏,我知道父母對我們要求嚴格是爲了我們好,但希望我們能更努力,更堅強。我知道,你可以通過幫助別人來快樂。

這本書裏有很多東西讓我印象深刻。在這本書裏,我羨慕安利有那麼多好朋友,佩服卡羅娜的樂於助人,同情納利的不幸。印象最深的.是卡羅娜,卡羅娜是納利的“保鏢”。他既勇敢又善良,經常幫助被欺負的學生。其中,他幫助的納利是殘疾人,右手骨折,駝背。因爲納利駝背,經常被其他同學嘲笑,甚至有同學拿着書包打他的背。卡羅娜每次看到都會勇敢地站出來說:“你再敢欺負納利,我就不攔着你!”他總是勇敢地站起來,幫助納利不被其他學生欺負。

看完之後,我被卡羅娜的勇敢和善良所感動。我覺得應該向卡羅娜學習,做善良勇敢的人,幫助弱小的學生,不嘲笑殘疾人,做樂於助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