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共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共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共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題記

今晚,懷着好奇的心情和同學們一起翻開了《蘇菲的世界》。本以爲這麼厚的哲學書會很枯燥。可不知不覺間,我已沉浸在這本書中了。

書中的主人公蘇菲,是一個平常的女孩。然而,一封突如其來的信註定了她的一生不會這樣平凡下去。她在書信中,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

在第一章中,兩個問題吸引了我:“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初讀時對這兩句話嗤之以鼻。可細細品味,似乎又另有深意。“你是誰?”我就是我啊!蘇菲起初也是這樣想的,但她的哲學課程給了她不一樣的看法。

書中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所有的生物,都是出生在兔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稀奇……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仔細思考,我不也正是如此嗎?小的時候,對一切事物都感到驚奇,總喜歡刨根問底。是從何時開始,我對一切失去了當初的熱情了呢?我想,這本書,這堂哲學課程,也會讓我重向兔毛頂端攀登。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世界從何而來?在沒有讀過這本書之前,我從未問過或想過這個問題。或許是偶然間爸爸媽媽告訴我這裏是世界,從此我就知道這兒是世界。一天當中,我會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但我卻從未提出過一個爲什麼?不只是我一人,大家都把世界想得理所當然,世界彷彿與我無關。所以,作者用了很生動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來的一隻兔子,關於突然變出兔子的事,我們知道這不過是魔術師耍得把戲罷了。

我們只是想知道他如何辦到而已。然而,談到有關世界的事實,情況便有些不同了。我們知道這世界的不只是魔術師妙手一揮、掩人耳目的`把戲,因爲我們就生活在其中,我們是它的一部分。事實上,我們就是那隻被人從帽子里拉出來的小兔子。我們與小兔子之間唯一不同的是:小兔子並不明白它本身參與了一場魔術表演。我們則相反。我們覺得自己是某種神祕事物的一部分,我們想了解其中的奧祕。關於小兔子,最好將它比作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蘇菲只是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你又是誰呢?蘇菲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第一次讀《蘇菲的世界》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會收穫更多。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這本書用一個故事的形式很有趣味性,來講了周學的變遷歷史,隨之而來的是一大串謎底,讓人越發得琢磨進去,更想了解到事情的原委。關於哲學的歷史,之前我讀過羅素的《西方哲學簡史》,對於大概的西方哲學的變遷有了一定的瞭解。而這本書,將羅素以後的東西都補充了過來了。但是對於。弗洛伊德 ,能否作爲一個哲學家,我還是覺得有點異議的,他,只是一個精神分析引論的心理學家,怎麼能和哲學扯上關係?這點我感覺很不認同,但是這本書我是很推薦的。他深入淺出地講了從伊甸園到近代的'哲學變化。

不知道每個人,在夜晚擡頭仰望星星的時候,是否會想到,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 這個世界會是怎麼樣的?真的是我們感官所看到那個世界嗎?《蘇菲的世界》也是我們的世界,我們要永遠保持着一顆好奇的心去探尋這個世界的真理,宇宙的未來總是要被我們探索的。讀完了這本書,你我別忘了仰望天空,因爲還有很多未知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哲學也是如此,讀哲學就是讀世界!讓我們讀懂哲學,增添人生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爲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我開始並不知道,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接着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爲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內容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而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子,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麼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該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現在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說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麼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蘇菲的世界》你看過嗎?這是一本哲學史書。是我最近看的一本名著。它是(挪威)喬斯坦.賈德寫的。

起初,我認爲這種書是無聊書。但是由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這本書的概述,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祕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走進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然而,事實的真相卻比她想的更怪異,更離奇了。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爲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纔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哲學教授傅佩榮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哲學不是萬靈丹,但從來不去留意,愛好智慧的重要與前人的心德,那麼註定將會陷於心靈之封閉與終結。這或許是這本書在世界各國廣受歡迎的原因吧!爲了使人從困惑到覺悟,本書提供了一盞明燈。”

是的,哲學會使我們醒悟。而這本書使我們走進哲學,使我們從困惑走向覺悟。所以我建議大家來看《蘇菲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蘇菲的世界》第一遍終於讀完了,讀得較慢,因爲關於哲學,比較燒腦,並且每天和一本散文類的書搭配看,搭配的兩本散文書早讀完了,也虧後來搭配的《沈從文經典作品選》大開本,耐讀,還剩有幾十頁,終是熬過了《蘇菲的世界》。

除了讀時的腦洞大開,過後卻並沒有太多的印象,有點慚愧。

所做的比喻,印象深刻的是關於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而我們多數人都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不願爬出、得過且過的人;再就是“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

印象較深的金句:

“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慾的心靈。”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唯有平衡、節制,人才能過着快樂和諧的生活。”

“我們的本質原來也和夢一般,短短的一生就在睡夢中度過……”

“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

“尊重每一個人的本身,而不要將他當成達到某種外在目的的手段。”

……

所有提到的'哲學家,記住的有:

德謨克利斯特,他提出了原子理論,還有關於‘靈魂原子’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

希波克拉底,他的‘醫學倫理’,他要求學生宣讀的誓言,我覺得讓如今的醫生來宣誓,也是合適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師生關係的繼承和發展,也有個印象,得益於學校裏學的知識的積累,知道這三個人;

笛卡爾,以前只知道他是一個數學家,座標系,笛卡爾定理,原來他也是個哲學家,‘我思故我在’竟是他提出的;

之後的康德、黑格爾,只是知道是哲學家;

達爾文,只知道是進化論的提出者,不知道也是個哲學家;

馬克思、恩格斯,這些因爲國家的制度,在小時候的政治裏就學過他們的思想。

哦,還記得一個休姆,但是他的哲學思想不知道主張什麼了。其他的那麼多的哲學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

正如作者所說:“這不是一個讀一次就可以的故事”,我也需要再來讀,再來讀。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哲學,作爲人類精神的象徵,從古至今都披着神聖的面紗。人們雖滿懷敬仰之心,卻很少能看到它的真實面目,因爲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着歲月的積澱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後繼著書立傳,試圖爲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於是,千百年來,哲學似滾動的雪球不斷變大,而人類只能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峯一角。

然而有這樣一本書,它並沒有用崇論宏議來解釋哲學的深奧,而是以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了一位又一位哲學家,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向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這本書就是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作者在文中創造了兩對人物:少女蘇菲和她的哲學老師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親。這兩對人物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我在撲朔迷離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們是誰”,“我們爲何在這裏”這些問題。

年少的蘇菲跟隨着一封封神祕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也彷彿如蘇菲一樣沿着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闢論述。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感受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魅力,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欣賞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沉醉於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後,穿梭於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面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心中的崇敬之情,啓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展的工業推動着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揮到了極致。而後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鉅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當你把一個又一個哲學家和他們的故事及理論連接起來,就會發現西方哲學史已經變成一條河,雖曲折蜿蜒,但源遠流長,靜靜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以見底。

讀完這本書,我們不得不感嘆作者實在是一位闡釋與表現的高手,他居然讓人像讀偵探小說般地把幾千年的哲學史一口氣讀下去。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有關雅典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故事。在公元前400多年時出現了一位對歐洲思想有重大影響的人物———蘇格拉底。他的高明之處在於和人談話能夠不斷揭露人們思想上的弱點,令人可以領悟哲學的真理。然而對某些人而言,這樣的談話無疑是當衆揭醜,併成爲衆人的笑柄,對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當然就更難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處以死刑。他本可以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免於一死,但是他沒有這樣做,因爲他重視良心與真理,即便付出生命,他那種爲了真理而戰,爲真理而犧牲的精神使我深深佩服。

作者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哲學是什麼,在哪裏,多麼有趣,又多麼奇怪。你會理解,所謂哲學,並不是某些人“吃飽了撐的玩兒”的把戲,而是人類對自己、對周圍的世界永恆的叩問。這本書的最大意義在於,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禮讚、對人生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爲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進入覺悟,點燃了一盞盞明亮的航燈。其實,哲學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它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它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之間的關係。在我們這個世界,如果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而哲學給予我們智慧。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精神的世界。我相信只要我們也像文中的主人公蘇菲那樣有着積極處世心態和樂於思考的精神,我們也能像她那樣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裏收穫很多很多。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兩個月,斷斷續續翻完《蘇菲的世界》這本小說(於我來說,也僅僅是小說),好吧,我只是看了個熱鬧。那麼小說讀懂了麼?大概…也許…可能吧!也不敢說,蘇菲的世界裏一切都是那麼神祕,留給我的好像只有幻想的恐懼和語塞的尷尬。

恐懼

“蘇菲開始對着鏡中的自己扮鬼臉,就像她在家中浴室裏做的一般。鏡中人也一如預期的跟着他的動作做。突然間,一件駭人的事發生了。有一剎那,蘇菲很清楚地看到鏡中的女孩同時眨着雙眼。蘇菲嚇得倒退了一步。”蘇菲嚇得倒退了一步。好勇敢的`小姑娘!僅僅倒退了一步。而我,嚇得趕緊合上這恐怖的東西,關燈,睡覺!這是恐怖小說嗎?夜已深,再讀下去,註定要害怕得失眠了。實際上,還是幻想了很多,幻想假如我遇到了這樣一位哲學老師,會如蘇菲一樣勇敢嗎?會如蘇菲一樣好奇,進而去一探究竟嗎?顯然是不能的,僅僅是一段文字,就被嚇成這番模樣,慫!甚至不明真相地想好了這次讀後感的標題:《假如我是蘇菲》……真的失眠了!於是將它閒置了許久。假日裏,瞥見了它。艾伯特是誰?席德又是誰?蘇菲和他們相見了嗎?好奇心還是驅使着我又拿起了它。“要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我想說,好奇心讓我讀完了小說,卻完全忽略了它的實質:哲學。沒想到的是,尷尬來得那麼突然,絲毫沒有防備。

尷尬

讀完小說的那天下午,第一節語文課,《生命與水》已接近尾聲:生物鐘是怎樣進行的?人爲什麼會生老病死?……雖然人體存在着許多不解之謎,但我們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體一切奧妙都離不開水。話音剛落,一隻小手高高舉起:“老師,我有一個問題,人死後有靈魂嗎?”我怔住了,許是蘇菲的影響,腦海中突然蹦出了這樣的想法:這孩子和蘇菲一樣也碰到了一位神祕的哲學老師嗎?抑或是蘇菲和艾伯特從少校的故事中走出來,操縱席德與少校已不能滿足他們,又來尋找下一個目標傳授哲學了麼?還是席德與少校?(荒謬!荒謬!)

小的時候,對於這種問題,我也是困惑的很,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地淡忘它們了,如同書中所說,那種爬進兔子皮毛深處的微生蟲,怡然自得的生活着,不覺地很佩服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回答?像蘇菲的媽媽那樣,還是學校裏的詭辯家?關鍵是我也不知如何詭辯。此刻,好想讓艾伯特或是少校,又或是喬斯坦賈德來回答,突然很後悔忽略了哲學的部分而只是看了個熱鬧,我想要是略讀懂了個一二,起碼還能詭辯幾句。“站在科學的角度來說,是沒有的!事實上,到底有沒有,老師也不知道。”什麼答案?尷尬得溜出了教室……哎!悲哀悲哀!一個不受待見的詭辯家也稱不上了!

謬談就到此結束吧!再讀!再讀!說不定還能和他詭辯個一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放學回家後收到了兩封奇怪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此開始,蘇菲的命運改變了。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試着破解這個世界的謎團。可是蘇菲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象中更離奇古怪……

一開始,我真的以爲這是一本偵探小說,否則怎會如此引人入勝讀着讀着,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我今年12歲,上五年級,在我的概念裏只明白有哲學家的存在,並不明白哲學是怎樣回事。媽媽說,哲學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複雜,能夠打個比方,醫學家研究怎樣治病救人,植物學家研究怎樣栽培植物,使花開得更好看,果實結得更豐滿,味道更鮮美,史學家研究國家政權怎樣興盛怎樣衰亡。哲學家呢,不研究具體的東西,他們會把剛纔那些學者的成果進行一一比較,發現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國家政權也好,它們都得貼合一個生長、興盛、衰弱、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哲學家就會把這個過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動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學應當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規律的一門學問。

如此說來,哲學應當枯燥乏味、神祕而深奧的,可《蘇菲的.世界》卻如此生動,它刻畫的蘇菲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女孩,她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有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的慾望,從蘇菲身上,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人必須得堅持一顆“好奇”之心,我明白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讓我失去了思考的價值,就像學習,對書中的知識、教師傳授方式,從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對事物探索的精神,進而我們的思維開始被固定,最終因爲惰性變得呆板,毫無創新可言。

多對這個世界問幾個爲什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着。《蘇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讀的,它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哲學,更多的還是關於生命等的有意義的問題,它讓我學會了用哲學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認識自我。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窗外,雨淅瀝瀝,正是讀書的意境。我坐在窗前,細細琢磨着喬斯坦·賈德的《蘇菲的世界》,感受着蘇菲的神奇經歷,品味其中一些深刻的哲理。書中語言幽默,卻將深奧的哲理闡述得淋漓盡致。認真品讀,只覺收益頗深。

“你是誰?”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蘇菲迷惑了,我也不禁啞然失笑。蘇菲就是蘇菲,我就是我,我就是孔韞秋呀!一頁頁往下翻閱,跟隨着蘇菲哲學性的思考,我也漸漸開始思考:那個叫孔韞秋的人又是誰呢?如果我換了一個名字,那麼我是否變成另一個人了呢?

就在我爲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另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世界從何而來”?不用說,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我也覺得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在我的認識裏,世界只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我站起身來,在屋裏來回地踱着步,望着屋外細密的雨霧,在腦海裏搜尋着。也許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可現存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個物質造成的。那另一種物質又是什麼呢?

望着窗外的`雨,心久久沉浸在書中,我琢磨着好奇心、生命的意義等哲學話題,和笛卡爾、蘇格拉底等哲學家對話,感覺自己和先前的自己好像變得不一樣了。以前的我關心的只是吃飯睡覺、考試分數等等,就如同寄生在魔術師帽子裏變出來的兔子毛上的小小生物,墜落到了兔毛的最低端,習慣了便無心再往上爬,它自然到不了頂尖,看不見另一片更爲廣闊的世界。這是何其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習慣了這一切的我們並未察覺這份悲哀。哲學也就這樣遠離着我們。

閱讀良久,輕輕將書合上,思緒萬千。此刻,我坐在書桌前,竟然會時不時地回頭看自己的身後,試圖搜尋蘇菲的身影。蘇菲會不會正站在我的身旁,手舉扳鉗,準備敲我的頭,以便顯示她的存在?但即使她確實存在,真的從少校的故事中逃脫了出來,我卻無論如何看不到她。

雨還在淅淅瀝瀝地下着,我靜靜地站在窗前,琢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是一部哲學啓蒙書,但並不僅僅是哲學而已,除此之外,還有思考。對人生,對世界,對社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蘇菲的世界》是喬斯坦·賈德的一本非常有的哲學小說,讓我讀後深有。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哲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不僅枯燥,而且非常難以琢磨。但是自從我讀了《蘇菲的世界》之後我的想法就改變了。

《蘇菲的世界》是通過一封封神祕而又引人深思的來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帶領我走進哲學的王國,遨遊哲學的世界。每一次通過一個個的問題,經過深深地思考,去哲學的道理:

一、我是誰?

“我是誰?”這是蘇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祕的來信,從此引發了她對身邊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對整個世界、的思考。

雖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過這個問題,因爲每個人都習慣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蘇菲”變成了“菲蘇”,那麼你到底是“蘇菲”還是“菲蘇”呢?有時候我也會想“我到底是誰?又爲什麼會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呢?”書上說:“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說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會存在,因此我便這樣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魯迅的故居里,魯迅先生曾經在這裏生活過,而我又站在他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突然之間我感覺人活着是件多麼美妙、神奇的事啊!而這個世界又是多麼神祕啊!

二、要有好奇心

書中來信的神祕人說過:“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哲學家,,只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們學習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東西,可見有好奇心是一件多麼可貴的啊!

許多人小時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長大了之後,想法現實了,也漸漸習慣了這個世界,認爲什麼都是應該的,卻丟失了好奇心;此時此刻,我也悲哀的發現我也正漸漸的習慣這個世界,認爲有些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沒有奇蹟,沒有懸念,更沒有什麼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邊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這也是因爲每個孩子都還沒有丟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三、沒有至善至惡

大家都認爲世界上有善良和,而那些、電影、戲劇、演義都在極力地宣誓“是永遠戰勝不了(善良)的”、“(善良)必勝”等等,,漸漸地人們也被這些看法所“感染”了,認爲就是代表(善良),就是代表,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是當我看完書中第三章後,我的看法就變了。

我跟着蘇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而這些都是取決於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數人認爲某種事物是好的,那麼這種事物就會被推崇的代表,反之就會被人們唾棄爲惡的代表。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們的思想也會發生變化,任何事物無論是至善還是至惡,似乎都不是真實的,所以我認爲世界上並沒有至善至惡。

說實話,哲學實在是一個太大的課題,讓人不得不去不斷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個剛剛步入哲學這個金色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佈滿夜空的星塵,但是,我相信,我總有一天也會成長起來,也會沿着哲學的階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處,去仔細地審視哲學這個大世界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當被問及這些問題時,你是否會困惑?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幫助是:哲學家對一系列哲學問題探討的背後,給予我思考的空間。給我不同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打開我認識這個世界的大門。

該書以主人公蘇菲爲線索,書信爲引子,通過與艾伯特書信來往,蘇菲學習了從耶穌時期到現代社會的哲學歷史,跟着蘇菲的腳步,讀者會收穫西方哲學史中很多大師的經典理論。

開篇就說:“人類就像從魔術師的禮帽中變出的小白兔,而哲學家會去探索魔術師的奧祕。”從耶穌時期到現代社會。艾伯特很系統的給蘇菲講了前後幾千年的哲學思想。

自然派哲學家代表的事物不會從無到有的觀念,德謨克里特斯的原子論即世界有很多單位原子組成,柏拉圖的理性論,亞里士多德的觀念與理性,以及巴洛克時期,中世紀的哲學,笛卡爾的機械論,洛克,休姆,康德黑格爾的哲學……

總結哲學,無非是關於理性的探討,從而引出的一系列提問:人是否有永恆的靈魂,人生下來就有一套觀念嗎,你發生的事情是命中註定的嗎?你相信理型的世界,還是感性的觀念?

在探討這些問題時,有一位哲學家提出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就好有一個滾動的球,然後人在上面,問:這個球從哪裏來。哲學喜歡問事物背後的原因,它要求我們將思緒從問題裏跳出來,作爲一個“旁觀者”去理解問題。

我們都是兔子毛皮深處的.細蟲,哲學家相比其他人而言,他們會盡量爬出毛皮深處,去毛皮頂端,看看究竟是回什麼事。我個人認爲,學習哲學的意義在於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鍛鍊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畢竟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明白。

祁克果提出人生的三個階段: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指出人生活的方式分別是快樂主義,道德的態度,以及宗教的責任。我認爲自己現在正處於第二個階段,道德階段,認識到自己,的確開始在意事情對與錯,而不再是爲追求簡單的快樂。

我們只不過是地球上小小的沙塵,在地球在還有宇宙,地球在不斷的運動之中。由於世界大爆炸,碎片(各星球)現在依然在四面八方擴散,且總有一天,碎片會再次聚合成一個球。

我們也許不會看到世界變化的全過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其他人的著作認識這段歷史,預言未來!達爾文的進化論證明物種有一個共同的祖先,經過環境的篩選,生存能力強的物種得以存活下來。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與夢,告訴我們控制好自己意識與潛意識的大門,而且最好是把門半關着。精神病人就是過度的在意潛意識,讓潛意識失控的後果。夢中,我們都是自己的導演,編劇,是潛意識的天堂。夢能間接滿足我們心靈的需求。

蘇格拉底的談話的藝術,提到,智慧與愛智慧是不同的,哲學家是一類追求智慧的人,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所知。柏拉圖提出理想國的哲學,他認爲世界的發展好比如上帝提前建好的積木,有一個理想的樣子。人是有永恆靈魂的,用同一個磨具做出的餅乾,形狀都一樣,放到這個世界,就是說磨具是提前我們大貓裏有的。

亞里士多德則不同意他的老師的思想,他認爲人在沒有看到磨具之前是沒有一個概念的,他相信感官的世界,即看到過,聽到過。

這本書帶領我初步瞭解哲學,開啓我哲學的大門,受益匪淺,如果再讀一遍。我會逐字逐句記好筆記,因爲它值得去細讀。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我們是誰?是書中的人物嗎?是在被更強的手操控嗎?我們從哪來?是被別人創造?還是說我們真實存在?

“哲學是一種工具,一種讓人們以更高、更深遠、更本源、更根本的洞察力剖析世界的工具。是一支鋒利的手術刀,劃破世界遮遮掩掩的面具,將本源展露在宇宙的光芒下,爲人們所觀察、解構、分析、慨嘆。”自古以來,人們就有了對世界本源不同的思考。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係,唯心還是唯物?無數的哲學家向自然宣戰,向宇宙探索,在這項偉大的事業中獻身,因爲我們想知道,我們是否真實,那個神祕的領域總是散發出難以抵抗的'魅力。

“宇宙的本質,人生的意義,思想的盡頭,規律的本源。”宇宙,生命,思想,規律,混合在一起,永遠都分不開,即使自古以來的哲學家們都有着各自的觀點,但充滿智慧的到最後總是殊途同歸。不同人的觀點總是會不謀而合,作爲人存在,其實是很有侷限性的,但是人的思想無邊無際,所以對於世界我們可以任意思考,對於本源我們可以任意探索。我們不能侷限於眼前,我們要嘗試着跨越大河,翻過大山,走向更加遼闊的天空,那是我們最好的歸宿,那裏的人都在自己心中形成了一套世界觀,價值觀,懷着的是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對本源的追問,他們有自己的一套定義。

那世界究竟是什麼呢?哲學的導師引領着蘇菲一步步走進哲學的殿堂,一點點的有了自己對世界的思考,她一點點的探索,最後卻發現,自己只是席德的爸爸創造出來的人物,而席德的爸爸是被作者創造出來的人物,那麼我們呢?這跟我以前的想象倒是不謀而合,我以前常常會想,或許我們就是在一個特定的劇本里面,當死亡之後,劇本自然完結,我們作爲我們,作爲自己,卻無法決定我們的任何事,長相,身高,甚至於連我們自己的性格都很難去控制,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萬事萬物是否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

水能變成酒嗎?

泥土與水何以能製造出一隻活生生的青蛙?

與之前一樣,寫下這篇文章時,我已看到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觀念,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讓我們開始回答今天的問題。

萬事萬物是由一種基本的物質組成的嗎?上自然科學課的時候,老師說了組成生物的是細胞,不同的細胞又是由不同的物質組成,化學課老師說了原子之類的,事物是由原子組成的嗎?是由於不同的排列組合,才構成了今天豐富多彩的世界嗎?

水能變成酒嗎?正常人第一眼看到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是否定的,水就是水,酒就是酒。不過,你是否想過,把米、酒糟、和水混在一起、蒸餾、發酵,最後得出的是酒吧。不過,這裏經過了一些變化。而雪梨裏含有很多水,不過雪梨就是雪梨,不是水。

接下來的問題,泥土與水何以能製造出一隻活生生的青蛙呢?我想當然不是把泥土和上水,捏出一隻青蛙這麼簡單。如果泥土裏的物質可以變成青蛙的話,是否可以把蛙卵種在泥土裏,每天澆水,等着長出很多青蛙呢?如果可以,我們還需要有蛙卵呀。如果可以,我倒希望能種只小白兔或小哈巴狗,我不喜歡青蛙。

看看哲學家是怎樣回答這些問題的吧。

每一位哲學家關注的領域是不同的,沒有一位哲學家會企圖探討哲學的所有領域。因此,在今後的課程中,我們先要知道每一位哲學家的“課題”,這樣就比較容易瞭解他的思想脈絡。我想這種學習方法也適用於其他領域,即首先了解中心思想。

我們從最早的希臘哲學家開始說起,他們也被稱爲“自然派哲學家”,因爲他們關切的主題是大自然與它的循環與變化。廢話少說,解釋的.文字書上寫有,在這裏,我只列舉哲學家的主要觀點。

泰利斯:所知的第一位哲學家,來自米雷特斯認爲水是萬物之源,讀後感《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安納克西曼德:來自米雷斯特。認爲世界並不是由一種物質造成的。世界只是他所謂的“無限定者”中無數個生生滅滅的世界之一。

安那西梅尼斯:來自米雷斯特。認爲萬物之源必定是“空氣”或“氣體”。

帕梅尼德斯:來自伊利亞。認爲萬物一直都存在的。我們的感官使我們對世界有不正確的認識。

赫拉克里特斯:來自小亞細亞。認爲所有事物都是流動的。世間事物是相對的。

恩培竇可里斯:來自西西里。打大自然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他稱之爲四個“根”,即土、氣、火、水。

按捺薩哥拉斯:主張大自然是有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微小粒子所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這一課講了很多,都是關於世界組成的,哲學家思考着世界組成的問題。課上,並沒有用枯燥的語言闡述每位哲學家的觀點,而是用了很多生動的比喻,不過,我對於青蛙還是不感興趣。

下一課是關於徳謨克里斯特(來自愛情海北部海岸的阿布徳拉的小鎮)的原子理論的,他是課上談到的最後一位偉大的自然派哲學家,所以我放到一起寫了。

積木爲何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玩具。

記得小時候,我很喜歡玩積木,可以搭房子,擺各種樣子之類的,不過,後來表弟表妹到我家搜刮了一通,我的積木也所剩無幾了,現在基本上不見蹤影。爲什麼說積木是世界上最奇妙的玩具呢?或許是因爲它們可以組成各種形狀吧。

我們看看積木和哲學有什麼聯繫吧。

徳謨克里斯特認爲自然界的轉變不是應爲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變”。他相信每一種事物都是由微笑的積木所組成,而每一塊積木都是永恆不變的。他把這些最小的單位稱爲原子。積木在某種情況下和原子相似,首先他們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它們有各種不同的形狀與尺寸,它們是硬而且不可滲透的。它們可以組成任何你想要得到的形狀。

由於相信物質的東西,因此我們稱他爲唯物論者。

原子理論講了很多,這裏我就不一一概述了。不過,關於希臘自然派哲學家的介紹到此爲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啓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瞭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築、數學等許多方面。

至於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於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文明。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着文明的精華。看過之後,我已經不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不過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後,一切都歸於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曾經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後的第一感覺。我不知道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爲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後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通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爲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後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於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爲哲學不是科學,因爲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纔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着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瞭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容廣,但並不紊亂,書中內容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內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內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後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民族的人都在追尋着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爲人們的好奇心,纔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爲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並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衆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複雜難解、神祕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着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爲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爲什麼。

心裏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知道怎麼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後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瞭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啓發,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