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大學》心得體會(必備)

《大學》心得體會(必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心得體會(必備)

《大學》心得體會1

首先想談一下個人對《大學》這部經典的感悟,此經開篇便挑明主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完全圍繞着發揚德性的原則,是爲《大學》三綱,隨後展開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爲《大學》八目,而八目卻是以修身爲中心,闡發修身方法與修身目的的全部內容,由此可見,修身,是儒家極爲重要的一個核心理念,唯修身纔可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爲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讀《大學》時絕不能把“大學”這個概念理解爲國民教育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大學”。《大學》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無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學》是研究和探討人和人類社會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書。書中既教給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齊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階層講了如何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顧我國五千年曆朝歷代,下從平民上至國君其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無不證明《大學》講述的道理非常準確。哪個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個興國之君不以愛民爲本?從成功與失敗的古今人物身上我們不難發現,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覺不自覺地遵照《大學》所說的“修身是爲人之本”的要求修煉過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懷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抱負,並想盡早實現自己的理想,認真學習和研讀一下《大學》,並按照《大學》所說的原則修煉自己,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通過學習《大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大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大學》心得體會2

我國文學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的名著,可謂是國之瑰寶。而我們學校爲了引導我們從經典中領悟國學精髓,就安排了我們去讀《大學》這本書。

人類文明發展到了現代,當物質極度豐富的時候,人們更容易喪失了自己的本性,“心被物轉”,越來越關注物質的重要性。技術文明愈發達,精神文明愈墮落,有如一把秤的兩頭,要做到比重平衡,非常不易。對於儒家孔孟學說“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的先賢明見,在我們現在的社會環境中,的'確有重新認識、深思的必要。

提出“講文明”“以德治國”。要以德治國,首先要明明德。要明明德,就要學四書。學習四書的宗旨是崇德辯惑,使同志們從困惑中走出來,把儒學的核心————仁、義、禮、智、信作爲我們的,作爲我們的行爲準則。學以致用,進而達到大學之道的要求——明明德、親民、至於至善。

古語說,“知人先知己”,就是說人應該認識自我,知道自己是幹什麼的,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該前則前,該後則後,前後不能顛倒。安份守己,按層次、級別盡職盡責,不越軌,不越級,不犯上作亂,把個人的道德修養應用於工作、生活當中,就會安定團結,興旺發達。

智中出禮,用禮來約束自己,做到克己復禮,誠於中,形於外。禮中出義(勇),義中生仁。仁、義、禮、智總歸一信(五德)。學以致用,使自己不斷提高,敢於攀登。一生無怨無悔,不半途而費,好好的做下去,做到至忠至孝,天人合一,就是真正的得道成聖。

仁、義、禮、智、信是人之根本,人以德爲本。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天下太平,人民真正幸福

《大學》這本書我們知道了對國家要盡忠,對朋友要義氣,對長輩要盡孝,對身邊的人仁慈。還了解了許多古代的名人故事,使我大飽眼福。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令我終身難忘!

《大學》心得體會3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爲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句法,環環相扣,間不容髮,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了儒家學派“內聖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聖”;欲“內聖”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爲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着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在這物慾橫流,文化氾濫的社會狀態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貪於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纔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於修身,在於立志,在於奮鬥。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鬥,不奮鬥,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爲,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於心而動於行,如此,才能實現志向,有所作爲。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後纔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纔是實現“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於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並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併爲之奮鬥的人生目標。

《大學》心得體會4

軍訓很嚴格,一動不動,整齊劃一是我們基本的要求,軍訓很辛苦,爲了做好一個動作可能就要花費好幾天的苦練……這半個月來,我無數次的期望軍訓能快些結束,讓我們好真正去體會大學的美好生活。但每當心中生出放棄的想法的時候,總有一股責任、一股信念將我支撐住,讓我能繼續在辛苦的軍訓中堅持下來。

如今,日思夜想的軍訓閉幕式已經到來了,但我卻再說不出希望軍訓早些結束的話語。經歷了這麼多天的辛苦和苦練。如今我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要贏!

回想當時的情況,在激昂的音樂中,我們大一年級的新生隊伍在教官的帶領下將整個田徑場都圍繞了起來。隨後,總教官用演講的方式帶着我們回顧了這半個多月來的經歷,讓我們回想起了最初的拒絕,記起了那一次次的辛苦和其中的快樂。對比起當初,如今的我不僅適應了每天軍訓的生活,還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更加開朗!是軍訓,讓我們發生了這些改變!讓我們學會了團結,懂得了堅持,成爲了一名更加出色的大一學生!

但是,我又突然想到這已經是我們最後的.一天軍訓了,說不定,也將會是我們人生中最後的軍訓!想到這裏,我的內心也不禁感動傷感,開始對眼前帶隊的教官感到不捨。但已經沒有時間給我們傷感了。軍訓的匯演即將開始,我們將在這裏展現出自己在這半個月來所有的成果和努力!

如今,回想起那段在主席臺前的路,我已經忘了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只記得我們一心求贏,一心想要將辛苦了十幾天的努力都押在這一次的匯演上!專心一志,只顧着將聽到的命令執行好,我們整個班級在領隊的口號下展現了空前的默契!

當我們回過神來的時候,耳旁已經響起了掌聲。雖然身在隊伍中的我並不知道我們整體的表現如何,但我知道,我們一定展現出了不負這十幾天訓練的演出!才能收穫這樣的掌聲!

如今,軍訓結束了,教官也在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聲中回到了屬於他的地方。我很遺憾,自己沒能在軍訓中更多一份努力。但我明白,有了這份體會,在今後四年的大學道路上,我定會不留遺憾的去努力,去拼搏,打拼出一段無悔的大學經歷!

《大學》心得體會5

在這個希望的季節,我結束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時又迎來了我的大學生活,我懷着一份激動而又迷茫的心情來到了這個學校。

在入學的四天裏,我們計算機學院的學生接受了入學教育,在各位老師的講解中,我瞭解了許多心中不明白的問題,首先在第一堂課中,我感受到這是一所擁有嚴格而又完善制度的'學校,對於家庭貧困、學習優異的學生,學校都有幫助和鼓勵,這給了我們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動力,同時對於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又有很嚴格的處分。

在老師的講課中我感到受益匪淺,最讓我銘記的是:大學的成功=身心健康+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社會經驗+職業化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旺盛的人生成就渴望,連老師是一個很成功的人,對他的欽佩由心而發,連老師有問我們“你爲什麼而活着”我們都是有責任心的人,都是存希望的人,爲了明天得更好我們努力、懷有希望的活着。

每一位老師都是經歷過許許多多風雨的前輩,他們的話裏都有許多的人生的真諦、從他們的話中我收穫了許多努力都得不來的知識。

我們應該做一位自強不息,追求卓躍的大學生,在這個學校的生活我們都應該有一個很好的人生規劃,塑造完美的生活價值觀,在社會實踐和學習過程中總結經驗,更爲以後的學習和進入社會打好堅實的基礎。

《大學》心得體會6

這幾天,正值高溫期,溫度非常的高,有時候真的想放棄。在炎炎烈日下,同學們都咬牙堅持着。但是看着一個個同學仍舊能堅持,我質疑爲什麼自己不可以呢?是啊,軍訓就是爲了鍛鍊我們的意志,以致於我們能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更好地面對挫折與失敗,笑看人生。

當然,不可否認,軍訓有苦也有樂,在拉歌的時候,我們連與隔壁訓練的連就更像姐妹連一樣,彼此幫助。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彼此之間心心相印。蠻感激上蒼賜給了我們一個蠻好的教官,嚴格並着寬忍,軍隊是嚴肅的,但是在這一份嚴肅中,我們仍舊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個性。

說起我們的.教官心中不由生出一種親切感,因爲他只比我們大兩歲,是一個內向的大哥哥,在他的身上我感受不到像其他教官的氣勢和疏遠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溫暖,其實他和我們一樣只是半大的孩子,但卻肩負着重任,黝黑的皮膚深邃的目光讓人感受到了一絲悲涼,但當他低下頭抿着嘴忍着笑的時候,也讓我們驚詫得發現,其實他和我們一樣只是個孩子,在軍訓時他說了一句話:這輩子最自豪的就是可以當兵。

儘管有時會想家,儘管當兵很苦,但軍隊就是自己的另一個家,這讓他很幸福。我突然想到自己以前一直在追尋着幸福的真諦,現在我終於找到了,幸福的真諦就是就是不後悔,不後悔自己做出的選擇,爲此付出努力哪怕是失敗,也會感到驕傲。雖然我們僅僅相處了xx天但我們卻在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很多,在這xx天裏我不知學到知識也學到了一種精神一種無畏的精神。帶着它我們會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片廣闊的藍天。

不得不提的是在這xx天中我還得到了另一份禮——一份真摯的友誼。在軍訓的這幾天中我們互相幫助相互鼓勵,一起努力,一起分享快樂與汗水,可以說我們情同姐妹。也正是這份珍貴而炙熱的情誼支持着我一路走過坎坎坷坷業餘短短的xx天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那份攜起手我們一起闖天下的情感卻深深印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腦海。相視一笑,感動天地,緊握雙手,打造美好的明天,我想這是我的一份嚮往也使每個人心中共同的夢想,爲了它我們會一起努力創造出耀眼的輝煌。

軍訓雖然結束了但我們所得到的不僅僅是比以前更能吃苦了,還有一份深情一份感動和一份理解,在我們身上寄託了太多太多人的期望,他們爲我麼付出了很多很多,卻不需要任何的回報,我想這是一份寄託讓我們爲了未來而努力,xx天也許不算什麼,四年也可以一晃而過,但只我們們努力,只要我們可以堅持,明天的天下就將在我們的腳下!

《大學》心得體會7

五天的光陰,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團隊的凝聚力。結業典禮,很多人都表示光陰太短暫。我們航空港實驗區不同的單位,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相聚的時刻,這次培訓既給大家提供了學習的機遇,同時也提供了團隊建立的機遇。今年是實驗區大開發、大建立的關鍵之年,我們50名學員在浙江大學這塊書香寶地,通過共同學習生活,組成了嚴密的團隊和集體,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和理念,更加增強了爲實驗區建立開展奉獻力量的決心。

浙大校訓“求是、創新”,就是要實事求是,嚴謹踏實,發奮進取,開拓創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追求真理,知識應用必須積極開拓,勇於創新。浙大的培訓,讓我深受啓發、感慨頗深。作爲實驗區一名工作人員,我也期待今後還能組織這樣的活動,不斷進步幹部隊伍素質,爲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的開展凝聚力量,做出一名幹部培訓工作人員應有的奉獻。

經過12天的緊張培訓,我們第七期中層幹部培訓班即將結業。通過學習培訓,我們全體學員一致感覺到,開拓了視野,更新了觀念,取到了真經,對指導我們今後的工作必將起到積極作用。

一、指導重視,準備充分,整個培訓過程順暢,收穫很多。從籌備到培訓的整個過程,指導高度重視。整個過程非常順暢,一環緊扣一環,我們感覺緊張的同時又有宏大的收穫。

二、改變理念成爲這次培訓過程的一條主線,學員們始終在考慮:浙江經濟高速開展的原因是什麼?內蒙古的國有企業與先進管理理念存在哪些差距?我們如何迎頭趕上?從哪兒入手等等,雖然對這些問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答案,但我們實實在在得到了一些啓示,對搞好我們內蒙古自治區的國有企業必將產生積極作用。

三、“悟”字當頭,收穫宏大。開課伊始,我們就把“悟”字做爲這次學習的一個根本方法,每堂課爭取有所悟,通過聽課悟理念,通過研討悟方法、悟思路,通過參觀悟精神、悟規律。“悟”字當頭,爭取做到刻苦學習,刻苦思想,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尤其是如何學以致用是全體學員經常考慮的'問題,“悟”出的東西必將進一步指導以後的工作,進步我們工作程度。

四、團隊精神,貫穿始終。我們這個60人的團隊,一方面在學習,一方面在踐行。60位同學很快完成了三個轉變(指導→學員,家庭→集體,工作→學習)投身於緊張的學習培訓中,這裏不再有職位上下,不再有任何陌生。年長的歲,年少的歲,年長者刻苦學習、刻苦思想的精神不亞於年輕人,年少者尊敬老者,學習課程同時積極向老同志學習,學習他們的長處,學習他們的悟性,互相學習,互相進步,互相討論。充分展現了我們內蒙古國資系統的良好風貌。

《大學》心得體會8

爲期三天的軍訓結束了。雖然很短,但是仍然讓我念念不忘。當我提起筆想要寫點什麼的時候,突然百感交集。我深知自己不僅僅是健壯了體魄、增強了國防意識、提高了政治素質,更加是受到了一次心靈上的深刻洗禮,磨練了自己堅強的意志,培養了健康向上的心態,增強了團隊意識和組織紀律觀念。這也是我在軍訓中所獲得的最寶貴的財富。

在這三天軍訓時,嚴格按照要求,準時訓練,過着標準的'軍事化的生活。以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的學習態度投身到軍訓中去。通過實際軍事訓練,磨練了我的意志品質,培養了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作風,增強了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只要我們保持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就一定能戰勝自己。

《大學》心得體會9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一篇,作爲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脫出一個學術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的道德標準、行爲規範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於何方、歸於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大學》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於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說:“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於先天的具有或是後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爲表現合乎品質,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牆。在耐心被耗盡之後,對民衆的道德教育就淪爲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發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啓迪民衆。但其致命之處就在於,把社會大衆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並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並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衆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複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謂“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展,“新”是從過去到現在,“新”從現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說的“新”卻並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新”的本質是不斷調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於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了錯位。因爲個體總是太渺小,經受不住環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說,絕大多數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於不經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保持。或許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爲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結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並且有具體的藍圖。《大學》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有些令人驚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爲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瞭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鑑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展,並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後者所帶有的對優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善”的標準可能太過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着必然聯繫,前者只不過是對後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說,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爲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爲社會未來的發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而言也好,對社會發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大學》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論,並在一定程度上爲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爲,《大學》更大的意義在於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着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爲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着。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論相悖,也許他們採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着,將後人和身後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着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爲你曾爲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結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爲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大學》心得體會10

《大學》一篇,作爲儒家思想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提出的“三綱”、“八目”等重要觀點可被稱作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若是超脫出一個學術流派來看,《大學》中簡單明確的觀點與古今多數的道德標準、行爲規範也都有相通。

而“大學之道”,究竟存於何方、歸於何處,是一個最基本、卻也最難回答的問題。《大學》一篇之所以能流傳甚廣,也就在於它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不意在學術而意在整個社會的解答。這一解答融入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體系,也融入了整個社會的血脈,以一種文化而非答卷的形式,傳承至今。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大學》中舉例說:“見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惻隱之心焉。”其實無論是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都不能否認,由於先天的具有或是後天的教育,最基本的品德其實就已經在人的心中存在。因此,使人的心理和行爲表現合乎品質,需要的是“喚醒”。

這一“喚醒”看似容易,卻往往要面對一堵堵沉睡的牆。在耐心被耗盡之後,對民衆的道德教育就淪爲了簡單易行卻基本無效的幼稚化教育。“幼稚化教育”的出發點絕非愚民,而是要啓迪民衆。但其致命之處就在於,把社會大衆當做“零基礎”的愚民進行教育。

在當下,面對“道德滑坡”這一類愈發猛烈的抨擊和指責,很多人也想起了道德教育並付諸實施,卻始終收效甚微。道德滑坡導致了道德教育轟轟烈烈,而道德水準卻又並無想象中的觸底反彈,使得道德教育陷入窘境,而不得不更加迫切、甚至運動化地進行。但其實,民衆從不缺乏道德知識,而只是不想運用。一遍又一遍地灌輸重複的知識,只能是短暫刺激,從來都不是長久之計。似乎我們該去重拾起《大學》中所說的“明明德”,吹散掩蓋美德的陰霾,使其發散光芒,而非等被照亮。

大學之道,在親民。

《大學》引《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謂“親民”,通作“新民”,即使人自新。

“新”是變革,“新”是發展,“新”是從過去到現在,“新”從現在到將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中所說的“新”卻並非是與“舊”相對,甚至是與“舊”相合。“新”的本質是不斷調整而達到一個合適的位置。無論道德上、物質上,人與社會總是會出現種。種矛盾。在特定的歷史情形下,我們會將其歸於時代的變遷使得人的角色出現了錯位。因爲個體總是太渺小,經受不住環境一絲一毫的改變。但從一個普遍性的意義上說,絕大多數時間和地點,世界運行得是如此完美、一如既往,但卻不能消除人和社會之間的碰撞——是人在變,而非世界在變。也許有某一個瞬間,你與世界、社會是如此契合,可這種狀態卻無法維持。風吹草動都會使得你於不經意間與那一點錯離,而只好通過不斷的修正錯折往返。

新,歸根到底是對“正確”的動態保持。或許正確的標準沒有改變;或許世界未變,人卻對自己有了新的定位,或許世界變了,人卻不爲所動。無論變與不變,每一次自新都是一次新的挑戰,結果由個人和社會共同承擔。

大學之道,在止於至善。

“止於至善”是大學之道的最終追求,並且有具體的藍圖。《大學》中描繪道:“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有些令人驚訝的是,大學之道的目標沒有設定爲人人的道德標準都向“君子”看齊,而是很大度地給出瞭如此寬泛的標準。

這種包容的理想目標,對現今社會所追求的和諧共生非常有借鑑意義。多元的追求與發展,並不是我們邁向一致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渡,而是我們應追求的目標本身。道德標準的高低之間存在角度的差別,只要在最低界限之上,就都應當是以平等的地位存在的。在一個成熟的社會中,不同價值標準之間的共處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之上,而非“忍讓”。後者所帶有的對優劣的判別,會使得不公正的取向產生。

所謂“至善”,“至”在社會秩序井然,“至”在個人的選擇得到充分尊重,“至”在一切都擁有最豐富的可能性。“善”的標準可能太過虛無、難以設想,但可以肯定的是,社會的善與每個成員的善之間有着必然聯繫,前者只不過是對後者的概括。而對每個個體來說,善是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思考、選擇來完成的,而不能由他人或社會代勞。這樣的選擇過程,既是爲了滿足個體,同樣也是在爲社會未來的發展提供對不同可能性的.嘗試機會。

大學之道,在求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對個人修養而言也好,對社會發展而言也好,恐怕都沒有終極答案。《大學》一文對此的探索得出了一定的結論,並在一定程度上爲我們所認可。但我以爲,《大學》更大的意義在於探索本身。

從古到今,無論個人、集團、社會,都會經歷許多痛苦與災難。但他們探求“大學之道”的步伐卻從未被打擊、失敗阻擋。思考者們、踐行者們,都懷抱着讓個人、社會變得更好的不滅希望,用自己認爲合理的方式,不斷探索着。

他們是尋路者也許他們從未得出完美的答案,卻也一步步地以雙手之力推動社會與其中每個個體的前行。也許他們得出的結論相悖,也許他們採用的方法相反,但他們對世界的熱愛與執着,將後人和身後的世界改變成了如今的模樣。

尋路直至今日。我們都對完滿的人格、美麗的世界有着同樣熱切的憧憬,我們也在尋路。也許你對《大學》的作者提出的道路十分贊同,也許你的心中有另一條前行之路,也許你的看法模糊不清、難下決斷。每個尋路者都投射出一點星光,因爲你曾爲人與社會的前行貢獻出哪怕最微薄的力量。

沒有哪一顆星能夠照亮整片夜空,但所有的星卻能聯結起一個宇宙;沒有哪一個尋路者能夠爲最理想的未來給出一勞永逸的答案,但所有的尋路者卻將腳印踏滿了追尋歷程中的每一寸。

《大學》心得體會11

自從從象牙塔進入五彩繽紛的社會之後,我才發現社會真的很大,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事情、不一樣的思想,世間萬象進入了我的世界。我看到的“世間萬象”大多是富有的家庭、別墅、豪車、美女、奢侈品,好像每個人都在追求這些,而我自己什麼都沒有,我總是不停地努力,甚至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最後自己還是一無所有,於是我不停地工作再工作,結果努力的成果與慾望的比例趨近無窮小。我開始困惑,開始糾結,開始憤懣,開始討厭這個世界、討厭父母、討厭朋友、最後討厭自己,甚至覺得自己是一個虛無的存在。

也曾回憶起自己在少年時的快樂時光,父母從來不管我,但是鄰居家的奶奶每天都誇我能幹,說我成績好,會做家務,懂事,孝順,會照顧弟弟。有時候看到可憐的乞討者,還會把自己好不容易做小工攢下的零花錢都贈給了他。可是爲什麼長大了,這些都不再值得炫耀了呢?

最近有機會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讀了一些儒學,原本我對儒學之類的.書並不感興趣,覺得深奧難懂,並且是天方夜譚,現在發現,儒學是伴隨我們一生成長的明燈。其中最讓我感受之深的是《禮記·大學》,很多人說《大學》帶有理想主義色彩,但是我看了之後,覺得它向我展示的是人生進修的階梯,我從中受益匪淺。

《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這是《大學》的三綱八目,是《大學》的核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是《大學》的三綱,意思是說“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古有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十五歲入大學學習“窮理正心,修己治人”,這句話讓我明白,小時候學習的知識和技藝比較簡單和純粹,算到當今時代,也頂多算到大學畢業,學習的終究是能夠存活於世的最基本的本領。進入社會後,要學習的則是大學之道,窮理正心,修己治人,說到這裏,我才明白,工作之後,我的努力早已偏離了方向,而是在捨本求末,哪怕就是得到了別墅、豪車、奢侈品,對自己來說也不過是活在腐朽上的寄生蟲;在別人看來,也只不過稱你一聲“奢侈的有錢人”而已,對他們毫無意義。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意思是說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這是《大學》的八目,總結起來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照這八條人生進修的階梯,我發現,畢業後,我不僅沒有繼續要求自我進步,反而退到了最原始的狀態,就連小時候那最簡單,最純粹,最容易做到的事情,都做不到了。困惑、糾結、憤懣則是必然要出現的心理狀態。

《禮記·大學》,爲我打開了一扇重新瞭解自己,審視自己的心門,我經過自我反省,認爲自己選錯了追求的方向,人生的目標應該是讓自己內心充實,讓父母開心,讓身邊的同事朋友開心,讓全天下的百姓開心,而不是過分關注於自己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反思後,我決定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爲自己的人生進修旅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大學》心得體會12

《禮記大學》以“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爲其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其條目。大量使用排比和蟬聯句法,環環相扣,間不容髮,氣勢磅礴,雄辯有力,鮮明地體現了儒家學派“內聖外王”的人生理想。

人的一生,時刻都需要學習。欲“外王”必須先“內聖”;欲“內聖”必然需要加強自我道德的修養。也就要做到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缺一不可。

作爲大學生,確實應該明其本,知其用,然其所厚其所薄。當今大學生面臨着種種壓力和矛盾,其性情浮躁,意志消沉,悲觀失望的人實不在少數。在這物慾橫流,文化氾濫的社會狀態之下,很多人早已忘記了道德修養,只是庸庸碌碌,貪於享樂,卻不珍惜年華盛景去“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只會消磨意志,沉淪下去。

不斷的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是我們每個大學生必須正視的課題,這是首要的。其次,應潛心學習,深入研究,在學習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努力向其他方向發展。不要一味空想,沉浸在虛幻之中,而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應當分清主次,如文中所說:“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所以,凡事先要能定,靜下心來,纔能有所慮,有所得。倘若魯莽,草率行事,必將終無所獲。

《大學》之道,在於修身,在於立志,在於奮鬥。無道德,無修養,便胸無大志,就不會去奮鬥,不奮鬥,便終不可“外王”。所以,我認爲,提高自身修養,當入其微,從小事做起,從小志做起,點點滴滴,循序漸進。如此,方可能安能靜,知其本末,曉其終始。發於心而動於行,如此,才能實現志向,有所作爲。

《大學》之道是一條立志,實現理想之道。告訴我們凡事要從最基礎的`做起,牢記其本,明知其本,而後纔能有所方向,從小事做起,一步一步,而每一步都建立在前一步基礎之上,每一步都需要“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如此,謹小慎微,勤勤懇懇,纔是實現“外王”的基礎。

《禮記大學》凝聚了儒家學派關於人生與社會,道德與政治等問題的思想精髓,表達了完善自我並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其人格思想和社會責任意識均不無積極因素,因此,它是所有有志之士用以自勵併爲之奮鬥的人生目標。

《大學》心得體會13

金秋九月,碩果累累。我參加了總行組織的浙江大學“湘潭天易農商銀行中高層管理人員履職能力提升班”。首先要非常感謝總行黨委領導給予我們這麼一次高規格、系統化、全面性的培訓,培訓期間不僅領略了多位教授專家的淵博學識和授課風采,同時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這次遠赴浙大學習既是對知識的豐富和更新,又是對思維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相信對今後的工作一定會有所幫助。

一、浙大印象

浙江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爲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曾被譽爲“東方劍橋”。她的前身是創立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1998年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和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浙江大學。目前,浙大有7個校區、7個學部、7家附屬醫院,在國家公佈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浙大入選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18個學科入選一流建設學科,居全國高校第三。

進入浙大紫金港校園,綠樹成蔭,丹桂飄香,微風吹來,池水碧波盪漾,岸邊柳枝搖曳,讓人不禁想陶醉那"一杯香茗一卷書;一抹斜陽一壺酒"的閒散和逍遙。浙大的校風是求是創新,即使帶着很大的對大學的嚮往來參加本次學習,還是被浙大"求是"的校風給震到了。整齊的教室佈置,學員座籤、學員證、校徽、教學設備等物品配備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被重視、被認真對待的態度。再看課程設計,沒有虛無縹緲的華麗和不實,有的是實實在在對教育的點、面詮釋和解讀。

二、師資印象

這次培訓是總行和浙大管理學院精心組織安排的一次高端培訓班,邀請的老師有全國的教授、專家,有銀行業資深經理人,還有浙大“四大名嘴”之一。

浙大對學習的管理更是組織有序,管理有方,只想說辛苦的是浙大的老師,受益的是參訓的我們。班主任老師和授課老師都說,是因爲我們的認真,才讓教授們的講授更加精彩,可我們分明看到的是每位教授,都會在開講前十幾甚至二十幾分鍾之前到達教室。要麼播放精心挑選的音樂,要麼是用心剪輯的`短片,以把大家更快地帶入課堂。課堂上教授們深入淺出的講解,毫無保留的分享,推心置腹的交流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學問,是知識,更是感動。

三、知識印象

一是獲得的知識十分全面。本次培訓得益於總行黨委領導的高度重視,精心安排了方方面面的課程,既有業務管理、財務分析、精準營銷,又有危機公關處理、大數據情報獲取,還有團隊建設和音樂情懷等。提升培訓班一共開設了8門課程,這些來自國內優秀的教授、專家的精彩講授,對我們學員知識面的拓寬、思維能力的提升、情操情懷的昇華,具有積極作用。

二是獲得的知識通俗易懂。學員們都感慨,平時參加培訓和上課有感到枯燥無味的,有聽不懂的,有上課無精打采甚至打瞌睡的,在浙大上課這些都不存在了。本次邀請的老師有全國的教授、專家、銀行業資深經理人,上課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語言表達藝術也是一流的,講課內容通俗易懂,再難的課題通過打比喻、講故事,幽默詼諧的表達讓大家都聽得進、聽得懂。

三是獲得的知識受益匪淺。培訓課程內容都彌足珍貴,對於今後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在浙大上課,老師說,只需記住關鍵詞,而且有的老師要求學員齊聲朗讀一遍。確實,有幾個關鍵詞印象格外深刻:

第一個,速度第一、完美第二。這對於提升團隊執行力很有幫助,現實中也是如此,有的人執行過程中,總是懷疑頂層設計有問題,說三道四,反而影響團隊戰鬥力。團隊建設要像“海盜文化”一樣:團結一心,一致對外;誰先跑掉,誰先死掉。

第二個,二元定律。二元定律又稱“二元法則”,指的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上,營銷的競爭會最終成爲“兩匹馬的競爭”,通常,其中一個是,另一個則是後起之秀,二者相互對立。也就是說是不管在哪一個領域,不管進入這個市場的品牌有多少,最終能留下來主導市場、被消費者記住的都只會有兩個。作爲立足並深耕當地市場的天易農商銀行,我們要不斷地向競爭對手、向一流銀行學習,要充分發揮點多面廣、人緣深厚的優勢,克服自身的一些弱勢並最終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第三個,精準營銷“三小”。即:製造“小麻煩”,小題大做,小實惠。在“小實惠”方面,送小禮品是目前各家銀行的常用方式。送小禮品就必須注重技巧,什麼時間送什麼禮物,要投其所好、投其所需。這堂課所授內容對於我行開展的開門紅營銷及平時節假日主題營銷極具參考價值。針對不同的客羣(返鄉務工人員、年輕人、周邊商戶、拆遷戶、老年朋友等)贈送不同檔次的禮品,或者是以其他方式回饋。各網點應該要根據轄區客戶喜好和歷年禮品受歡迎程度來採購差異化的禮品。同時,還可以採用幸運大轉盤、抽獎箱等形式,客戶抽到什麼禮品就贈送什麼禮品。

這次浙大培訓心得體會總結起來,正如浙大校歌的一句歌詞——思睿觀通。

《大學》心得體會14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它的意義簡釋如下: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爲根本。

其中格物理解爲格,就是確實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在讀書中求知,在實踐中求知,而後明辯事物,盡事物之理。

致知理解爲就是求爲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鏡子,本來全體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現在逐漸擦去灰塵,使恢復光明,有了真知。所謂知,指道德意識而言,知既至,則能明是非、善惡之辨,聞見所及,胸中瞭然。

他們的關係是:

《大學》說:“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此八條目中,“修身”是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礎和方法,後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於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了認識才能意念誠實,然後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備了以上的條件,自身的修養才能提高。自身的修養又是治理國家的'必要條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最後達到天下大治。

在生活和教學中,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無偏見,無邪念,才能爲學生所擁護。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功夫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點。

在工作中,齊家就是要經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教化學生。

《大學》心得體會15

大學,我們滿懷夢想和期盼而來。在那裏,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我們,自我潛力不斷提高,各方面不斷完善,而勤工助學就是不斷完善的途徑之一。它不僅僅給我帶來物質層面的幫忙,也給予我精神層面的啓發。一年的勤工助學讓我體會頗多,受益匪淺。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不簡單,這是每次衛生狀況總結給我的感觸。每一天午後和晚上,在規定的時間內打掃完教室然後理解檢查,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星期就完了的事情。別看掃地、黑板、拖地這些小孩子都能夠做的事情很簡單,可要天天重複兩遍同一件事而且得保證質量就需要持之以恆,需要細心、耐心和職責心了。開始的那兩天可能還有一股新鮮勁兒,能夠很賣力的把事情做好,但是時間久了,機械般的做着同樣的事,人的惰性心理便出來了。

這時就需要有耐心、有毅力的把每一天要乾的活重複下去,就需要有職責心、細心觀察把重複的事情做好。

就像人們常說的,“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不平凡”,“做好人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人”,都貴在一個堅持、有職責心。而這些又何常不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所需要的品質呢。雖事不同,但理相通,掃地也能夠檢驗和培養細心、職責心和耐心。

有時候因爲垃圾太多,打掃太久而錯過食堂的飯點,或多或少心裏會有點不平衡,爲什麼別人能夠悠閒的吃着熱騰騰的飯菜而我要這麼忙碌呢。之後發現,那日子雖忙碌但很充實,我不能改變自己的出身,但能改變自己。透過勤工助學不但能夠減輕家裏的負擔,而且有一種自食其力的自豪感,多多少少減輕了一些因爲自己已成年卻還讓父母供養帶來的罪惡感。雖然得到的勞動報酬在物價飛漲的時代有些微薄,但至少能夠改善捉襟見肘的狀況,讓生活寬裕一些,至少能夠讓父母歇會。

有了這些領悟,在打掃教室的時候遇到熟人,也試着淡定、從容的打個招呼,從從容容的把份內的事情做好。同時,在熟練了每一天要做的事情之後,我開始試着提高工作效率。我相信必須有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打掃乾淨的方法,就像解函數應用題一樣,有最優方案。

這個,也會有最適合的方式。之後,在同學的提醒下,針對垃圾多、垃圾少等不同狀況採用不同打掃方式,同時加快速度,果然節省了不少時間。我想,學習也一樣,要注意效率,合理分配時間。自己的專業不能落下,但也不能拖拖拉拉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上面,也要了解一些文學、經濟、法律方面的知識。

說到學習,我反而覺得勤工助學不但不影響學習,還會促進學習,讓大學生活更有規律。,因爲每一天午後和晚上要打掃教室,上午和晚上如果沒有課就會在教室裏自習,到點了就打掃。這樣避免了不想去教室自習,不上晚自習,自習時間少而落下學習、沒做作業的狀況。也不會週末宅在宿舍在被窩中虛度光陰。有時候,晚上打掃完了還能夠跑跑步,這對於不熱衷運動,不會特意花時間運動的我來說生活反而更有規律,這些都是以前不曾想過的。

當然,偶爾週末會有活動,一外出就是一整天,沒辦法自己去打掃教室,這時候就需要請相同崗位上的同學帶掃,下次再給幫忙的同學打掃,這讓我體會到了互幫互助的力量和方便。既不影響參加活動又不失職。

從另一個角度說,這也增加了我與他人交流,拓展人際交往的範圍。有共同話題,纔可能會有交流,有了交流接觸,纔有可能挖掘新的朋友,而這新的朋友說不定又會帶來新的驚喜,新的機會,新的收穫。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也許此刻你在勤工助學過程認識的人,下一刻你會發現有些東西你需要向你剛認識的人請教。比如說:學習方面。所以,我在勤工助學的過程中深深地的體會到:儘自己最大潛力去幫忙別人就是在幫忙自己,永久也不要小瞧別人。

校園勤工助學中心經常會帶給一些校內校外兼職招聘信息,由學院用飛信通知,偶爾也有一些校外的發傳單、服務員之類的正好有時間又適合自己的兼職。至少這些因爲有校園負責人,相對電線杆等到處亂貼的兼職信息還是有保障一點。在這些兼職的過程中雖然有時候會很累,有時候有意外狀況、突發狀況,有時會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但畢竟我們是早晚要走向社會的,只但是是早一點熟悉罷了。最重要的是可從兼職中積累經驗,接觸一些行業,

或多或少會讓自己對這些行業,這個社會有新的認識,新的看法。而且,也能夠從你的兼職得到的報酬或對自己成果的審視決定自己潛力的強弱,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透過與別人的比較,對別人的觀察,分析比較,吸收別人的強項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潛力。例如商品促銷,透過對購買人羣上前瞭解產品的人羣的分析,進行有效宣傳,以及分析各種消費心理,銷售技巧等,豐富自己的經驗閱歷。而這,遠比書上告訴你印象深刻得多,生動得多。

同時,透過這些商品,你能夠更多地瞭解這些商品的信息,後者瞭解某一品牌某一公司,或者某一行業的操作。這對於你平常的購買,購買時的決定力是有幫忙的,因爲你瞭解的更多。同樣,在這兼職過程中除了經驗、報酬、潛力的提升,自身的不斷完善,也是一個與人交流,拓展人際交往的好機會。或許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好的朋友,帶來更好的機會。

沒有誰會永久一帆風順,坎坎坷坷,磕磕碰碰總是難免的。在兼職的時候會有,在打掃教室的時候也是難免的。有時候,晚上剛剛打掃完教室,還沒檢查,又有人扔垃圾了。如果自己還在,會重新打掃,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氣憤,但是還好,這樣的'狀況不常出現。

最讓人頭疼的是,因爲有班級在教室上早自習,有很多吃完早餐要扔的垃圾留在了課桌裏,不能給同學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也讓我打掃的時候任務加重。我開始明白,在教學樓前設立站崗,確實有它實在的作用。自己有打掃教室的體會,體會到賺錢的辛苦,我反思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行爲。

是否也把早餐帶進教室後,製造的垃圾沒扔到垃圾桶裏,是否在校園裏也沒把垃圾扔到垃圾桶裏。由己及人,漸漸地學會愛護周圍的一點一滴,是對勞動者的一種尊敬,也是最基本的素質。我想,如果大家都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裏,而不是教室裏、馬路上,同學、老師還愁沒有一個乾淨的學習、教學、生活的環境嗎。

有時候,教室的燈全都開着,亮堂堂的,卻一個人都沒有。是同學們下可走的太匆忙了,忘記了關燈,要明白中國這個人口大國,電力資源未必充沛呀!透過勤工助學這個崗位,體會賺錢的辛苦,慢慢的學會體諒別人,理解別人,養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這也算是提高基本素質吧。

偶爾,也會有犯錯的時候,它讓我體會到什麼叫“欲速則不達”。有時候,目測估計教室裏的垃圾不多,就把看得見的垃圾掃掉。但再次檢查的時候卻發現還有一些細小的漏掃的垃圾,只能重新全面的的清掃一遍,這樣花費的時間反而更多一些。有時候如果走得太匆忙,沒來得及再,自以爲掃乾淨了卻扣分了檢查一遍。吃一塹,長一智,別看掃地是件簡單的事,卻需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清掃每個角落,而那正是平常未注意的地方。

一件事情,會有很多未料到的其他事情發生,認真的去做,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解決方法。經常在打掃的時候發現有書本、雨傘、眼鏡等物件落在教室裏。讓落在教室裏的物件繼續放在教室裏也未必安全,失主也未必能再找到落下東西的地方,一般我都會交到失物招領的地方。既安全,失主也容易找到。有的時候,到打掃的時間了,教室裏卻還在開會,或者掃到一半,突然有人準備在那裏舉行會議。剛剛碰到這種狀況的時候,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知如何處理。

突然很多雙眼睛齊刷刷的看着自己搞衛生的時候,正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慢慢的碰的多了,我體會到要從容淡定的應對,遇到一點點麻煩,首先要想到的就應是怎樣解決,而不是退縮,丟下職責不管。勞動創造價值,儘自己的職責,從容淡定,我常常暗示自己。我也深深的體會到心態的重要。而且,畢業後工作,大多數人都需要從基層做起吧,可能是重複的做着同一件事情,可能是些瑣碎小事。這都需要我們調整心態從基礎做起,自強不息,不能眼高手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感謝勤工助學給我一個鍛鍊的平臺,讓我感受到用自己的勞動換取成果的自豪,讓我體會到耐心、細心、職責心、勇敢應對的重要。無論做事大與小,又要認真的對待,從容不迫,仔細完成,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