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閱讀研討心得

閱讀研討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7W 次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啓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閱讀研討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研討心得

閱讀研討心得1

4月25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今天在乍浦鎮南灣幼兒園裏舉行着沿海片幼兒“早期閱讀”教學研討活動。在這裏我享受了一頓豐厚精神的午餐,甚至在活動結束時我臉上還是掛着笑容,心裏還是回味無窮,意猶未盡。我想,真正的滿足莫過於今天的四個早期閱讀活動和祝小雋老師的精彩講座了!

上午我們觀摩了四個特別的教學活動,分別是乍浦中心幼兒園李秀平老師的小班早期閱讀《蘿蔔屋》,百花藝術幼兒園王俞麗老師的中班繪本閱讀《我是彩虹魚》,上海浦南幼兒園劉穎老師的小班美術閱讀《小金魚逃走了》,還有上海浦南幼兒園名師祝曉雋老師的大班繪本閱讀《狐狸爸爸鴨兒子》。

四個活動都非常的精彩,真是令人大飽眼福啊!李老師聲音非常的動聽,給人親切的感覺,而且故事選材適合小班年齡特點,情節很有趣。可愛的小豬把小兔的蘿蔔屋給吃掉了,後來小豬請小兔到自己的家,小兔幫助小豬收拾整理房子,後來小豬和同伴們幫助小兔重造房子。幼兒通過閱讀故事,體驗知錯就改,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王老師給人感覺很穩重,思路很清晰,特別是提問都很開放。李老師在活動中讓幼兒大膽猜測和想象故事的進程,在分享和互動閱讀中理解故事內涵,懂得友誼的珍貴和分享的快樂。劉穎老師是一位教齡只有三年的青年教師,但是她的上課方式很特別,迴應很及時很豐富。雖然整個活動時間雖然有點長,但是幼兒一直保持着興趣,聽課的老師也在體驗着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美術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新奇。

最後一個活動是祝老師的《狐狸爸爸鴨兒子》,一聽到題目就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故事。祝老師的.課堂很輕鬆,很幽默,她的迴應更是絕妙,聽她的課是一種美的享受。今天我把她的迴應都記了下來,仔細看看,迴應裏面包含着祝老師豐富的知識經驗,活躍的思維,還有愛孩子的心。在積極有效迴應孩子這方面我還是很欠缺的,我會朝着祝老師今天給我們的迴應訣竅,在我的課堂中進行實踐的。

下午是祝老師的講座,真是一個特別的講座。祝老師的講座很輕鬆,很幽默更讓人感覺她不是在給我們做講座,而是在跟我們聊天,朋友與朋友之間心與心的接觸。一開始祝老師對上午的活動進行點評。從第一個教學活動《蘿蔔屋》爲例,講解制定活動目標的三個要點。1、準。(符合幼兒年齡特點)2、具體。(活動的獨特性)3、可操作性。(指向放在目標裏)這樣的講解通俗易懂,便於操作。

閱讀研討心得2

昨天我很幸運能到賀高去聽語文閱讀觀摩課,在那七節課裏不僅欣賞到了賽課老師的不同風格和風采,更讓我對語文的教學中對文本重視的思考。

我們在這次全市性的中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中,聽了四節《明天不封陽臺》和三節《七顆鑽石》的觀摩研討課。參賽老師對教材的處理方式與執教風格都各具特色,給觀課的老師和同學們都留下了較深刻的印像。但我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很多老師喜歡把德育問題放在語文課的重要地位,花了大量時間去跟學生講,聊德育問題,卻忽略了對語文課文文本的體現和重視。

語文教學的基本應是文本,語文教學應以文本爲“根” ,適度超越 ,有助於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最後應又迴歸到文本的整體學習上,這樣才能更好的 構建閱讀教學師生交往的新景觀。名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都熟悉,是啊,就如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

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築。作爲公開的課也不能丟了文本而追求課堂表面的“喧鬧與繁華”。我認爲,語文教學應努力追求學生思維的躍動,語文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而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適度超越文本的語文課堂,能爲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人格浸染、品格薰陶這些方面提供了更爲廣闊的天地,語文教學是可以很豐富的,但它並不體現在課堂表面的“喧鬧與繁華”上,而是體現在學生的思維是否真正地隨着教師所指引的方向沉思默想、讓自己的思維縱橫馳騁。很多時候,語文課堂的'“沉寂”也是一種美,因爲那是思考美。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是思考的培育者,不是知識是注入者。”適度的文本超越要爲這種課堂的思考美、豐滿美服務。

拋開文本一股腦兒超越文本,那是會留下“後遺症”的,但適度的超越是需要的,這也是對語文老師自身學識、感悟、創新、鑽研教材、開發語文資源這些方面的能力的新挑戰。觀摩課對我感觸非常深刻,讓我不得不思考,作爲語文教師:要想讓語文教學洋溢着新課程的太陽氣息,語文教師首先必須具有濃濃的書卷氣。

我明白了智慧訓練的目的在於造就智慧的探索,我想,這探索,既指學生,更指我們教師;我想,上好語文課,關鍵在教師。

閱讀研討心得3

5月26日在z市第二實驗小學,我有幸參加了慕名已久的舉辦的首屆於永正與於派弟子閱讀教學研討會,聆聽了各位專家紮實細膩的示範課以及對簡單語文教學的準確解讀,讓人茅塞頓開。重朗讀、善範讀是於派的標誌性的特徵、很有欣賞性。但對一般教師來說可望而不可及,非一日之功。張淑英老師講述的天鵝的故事娓娓道來把聽衆帶入了感人的故事裏面。欒喜峯講授《爭論的故事》時,從“字、讀、析、練”皆是於派招式,盡得其形,學生興致很高,學生語出驚人。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於永正老師講的《天鵝的故事》,於老師真實、樸實、紮實的課堂給了我們深深的思考。

(1)評價,不空泛,不虛飾,教給方法,切實管用。如:“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天鵝的故事從哪兒開始從那兒結束,讀書要學會作記號,要留下思考的'痕跡。在開始的地方畫兩道豎線,結束的地方畫兩道豎線”、“讀書要記住,只有記住了纔會用,不要走馬觀花看在眼睛裏,記在心裏”、“仔細思考,反覆琢磨,纔會寫出好的文章”……這些話,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迷人的詩意,但很實在,很具體,很有效。

(2)第一課時他的弟子已經領着孩子們把課文讀到極致了,我一直在想於老師在第二課時會引導學生在怎樣讀呢?但是結果跟我想的不一樣,於老師上了一節寫作指導課,本課中於老師安排了三次寫,第一次是爲概括故事而寫,培養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將課文內容概括成一句話,是爲了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課文內容,提高了寫的層次;第三次是爲理解表達而寫,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寫出自己的見解來。從而抓住了本課主題:敬畏生命!這樣的寫,既有利於學生漸入學習佳境,又有利於學生的均衡發展,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於老師說之所以採用斜的形式,是因爲寫的機會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均等的,人人都能得到訓練、得到提高、得到發展。較之“說”,有三個優點:一是消除了部分優秀學生的話語霸權,避免了課堂上少數學生髮言、多數學生聽講的弊端;二是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對問題思考得更加深入,表達得更加有序、嚴密;三是通過書面的展示,給學生和教師進行評點、修改留下了空間。

(3)聽完課後,我覺得於派引導大家做的就是“語文教學簡單一點就可以了,本本分分求發展,紮紮實實求發展,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承載的是識、寫、讀、背、說、作、習。再簡單一點,即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就是讀讀寫寫,寫寫讀讀。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任何一次外出聽課都是我們學習的大好機會,從中可以取得真實課堂教學中的經驗。非常感謝領導給我這次外出學習機會,這次學習真是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在各方面不斷地深入鑽研,對課堂教學不斷探索,走出適合自己的教學路子,做到簡單語文,快樂師生!

閱讀研討心得4

20xx年9月22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組織的中小學生閱讀素養教育研討會,整天的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對閱讀這個概念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最注重的就是興趣,當一個人對閱讀有了興趣,那麼他就會無時無刻不在閱讀。孩子、學生、成人、老人,每個人都需要閱讀,都需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加強全民閱讀,提高國民素質,建設學習型社會,這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目標。

讀書需要興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閱讀,縱觀國外的大小圖書館,每天都是人聲鼎沸,來看書的人絡繹不絕,光憑這一點就值得讓我們國人深深的思考。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利用自己的親身體驗,給我們講述了他的'特殊的家庭閱讀教育。校長的兒子是一個理科生,對語文沒有太濃厚的興趣,因此校長一家三口制定了一份寒假計劃——每天背誦一篇古詩詞。剛開始校長的兒子對這個計劃沒有什麼興趣,後來在校長的引導下,他們把讀古詩慢慢地演變成了誦讀,再把誦讀慢慢的變成了朗誦,古詩的每字每句就在這個男孩的嘴裏,鏗鏘有力的讀出來,讓人聽了感覺是一種美的享受,最後校長三口人決定利用錄製視頻的形式配樂朗誦古詩詞來評選出家庭中完成最好的那位成員。這樣就讓我們看到了一份非常專業的家庭閱讀作業。這個例子向我們詮釋了家庭閱讀需要一定的氛圍,更需要家長正確的引導,這樣孩子才能夠愛上閱讀,養成喜歡閱讀的好習慣。對於現代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閱讀並不是爲了考試那麼簡單,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把讀書的目的搞得更加寬泛一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和個人素質!

閱讀研討心得5

今天,我們有幸參加了四年級組關於“全方位、多渠道打造書香縷縷的中年級閱讀‘磁場’的研討,老師們分別介紹了自己在課外閱讀方面的一些做法,讓我很受啓發,思考頗多。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小學第二階段(3~4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第二學段(5~6年級)學生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課堂時間有限,教學中怎樣引導幫助學生在課餘時間完成課外閱讀量的要求?這是備受語文老師關注的,老師們的介紹給了我可以借鑑的好些方法:

第一,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中國古代就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環境對孩子閱讀的影響是很大的,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給孩子更多一些的讀書時間,爲孩子建立一個小書架,擺上孩子喜歡的圖書,例如童話故事,神話傳說,兒童畫報,經典名著等。放寬孩子的閱讀範圍,讓孩子自由地閱讀自己喜歡的內容,自由地發揮他們的閱讀天性,從而愛上閱讀。

第二,懂得爲孩子選好書

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能力是有差異的,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推薦不同的書籍。在低年級時,我們可以讓孩子閱讀繪本和有趣童話一類的書。有《小布頭奇遇記》、《小豬淅瀝呼嚕》、《格林童話》等。到了中年級,我們可以讓孩子閱讀,如:《蘋果樹上的外婆》、《一百條裙子》、《小公主》、彩繪本《昆蟲記》、《湯姆叔叔的小屋》等書籍。到了高年級,我們可以讓孩子們閱讀《城南舊事》、《史記》、《世界上下五千年》等。

第三,激發孩子的閱讀慾望

閱讀是一種快樂,閱讀是一種享受,閱讀是一種創造,孩子在書籍的世界裏去暢遊,在知識的海洋裏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財富。

1.鼓勵親子閱讀

無論自己的工作有多忙碌,每天都應當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同閱讀,分享名家經典,這對家長來說,是一種情操的陶冶,對孩子來說,更是一種無聲的教育,有利於學生在品書的過程中心靈得到滋潤,得到淨化,更有利於親子雙方在文化修養上的共同提升。

2、提倡師生共讀

作爲老師,我們要積極爲孩子們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靜靜地自由閱讀,讓他們在課間隨意翻閱,讓他們在課堂上閱讀交流。同時爲了展示讀書成果,可以通過讀書交流會、閱讀考級等形式予以展示。

第四、教給孩子閱讀方法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邊看書一邊動筆,教給孩子可以用線段或者符號把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註出來;也可以教孩子有選擇地摘抄自己感興趣的名言警句、詩詞歌賦、成語故事等;還可以寫書本的梗概提綱、簡短書評、乃至心得體會,甚至在書的空白處可以加上自己的批註。這樣可以加強孩子讀書時的思考深度。

閱讀研討心得6

我校組織一些教師到北京八角北路小學參加了北京石景山區小學各學科的研討活動,在短短的兩個半天時間裏,我有幸參加了北京八角北路小學及北京石景山區小學數學研討活動。每一位上課的教師都以自己的特色詮釋着數學課堂教學,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置身於會場中,傾聽着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心裏總有說不出的感動。

在這三節課首先讓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種和諧的朋友型師生關係。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讓我看到的是,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空間變得開放和融合,教材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變得開放和融合,不管是老師的導入語還是提問語都顯出一種商量和平等的關係。如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創造了一個平等、和諧、融洽、寬鬆的學習氛圍,可以看到學生是在沒有任何的負擔的情況下進行學習的,讓人感覺是一種享受。課始教師講到“植”代表一棵樹,下一棵樹應該植在哪?當學生到前面指出應植在“植”的後面時,教師一把把學生摟在自己的身邊,問學生:像我們這樣植嗎?學生立刻反應過來說:不,要有空隙。教師緊接着很自然的引出樹與樹之間一定要有“間隔”。一個摟的動作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也很自然的把學生引到植樹中的間隔問題。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始終面帶微笑,向朋友一樣,和學生一起沉浸在自主探索活動中,有操作,有探索,有討論,既不是熱鬧非凡,也不流於形式,做的實實在在,紮紮實實,通過教師有價值的幾個問題的引領,學生的有效參與,很輕鬆的完成了教學任務,課堂效果也非常的好。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一年級的孩子特別的好動,課堂教學非常的不好組織,尤其是在認識人民幣時,學生非常的活躍,拿着自己框里老師準備好的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異常興奮,有的在邊拿邊認識這是多少,那是多少時搶起來,還有的已經跪倒凳子上了,這時已經完全忘記了老師的存在,各自沉浸在自己的思維活動中,這是馬老師不急不惱。

首先把跪倒凳子上的一組學生請到了前面,課堂。律有了一些好轉。教師讓到前面的那組學生舉起自己的人民幣,其餘學生舉起和他們同面值的人民幣。可這時還是有些學生還是沒有停下來,馬老師面帶微笑一邊拍手叫大家停下來,一邊叫前面的學生等一等,同時走到比較慢的學生跟前,撫摸她們的頭,用眼神示意他們停下來,說:看誰坐的最好,我們一起來認識人民幣。在教師的示意下學生很快的停下來,大家一起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始終把學生放在心裏,放在第一位,教師用撫摸、激勵性的語言等手段,引領着每一位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幾個活動中進行學習。每一個活動都確保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進來。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表現的更是淋漓盡致,教師不急不躁,面帶微笑,態度和藹,語言溫和,讓人感覺非常的有親和力,非常願意和她進行交流。在這樣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哪一個學生不願意參與到學習中來呢?

其次我充分感受到了每一節課的教學都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在這三節課中,教師都重視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姚軍英老師的《植樹問題》的導入,是通過讓學生觀看最近北京出現的沙塵天氣的圖片,引出課題:要想改變這樣的氣候就要植樹;當學生解決了兩端都載的植樹問題後,教師緊接着就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這樣例子,學生找出了很多這樣的例子:鼓掌、擺花盆、始終報時、學生站排……使學生體會到像植樹這樣難的問題,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通過超市付錢、公交車買票、存壓歲錢導入新課,使學生認識到我們的生活每一天都離不開錢。之後教師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環節進行教學:學生先在用老師準備好的的人民幣來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然後再通過去銀行兌換人民幣來理解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關係,再通過到超市購物和生活中一些日常用品的價錢這兩個活動認識元、角、分之間的關係,最後教師用購物街中猜物品價格的方法讓學生猜他們最喜歡的喜洋洋的價格及每人每天節約一分錢,13億可節約多少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和每人節約一分錢做有意義的事的思想教育,整個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是從生活中出發,又還原於生活。

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能充分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每天都在用人民幣,人民幣對於他們來說很重要,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所以整節課學生學得特別賣勁,課堂課堂學習氣氛非常熱烈,每個學生都願意參於到學習中去。充分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後,教師先讓學生感受一瓶蓋、一小杯子有多少粒綠豆,再通過用一小杯子一小杯子量出一萬粒綠豆有多少,接着讓學生學校的人數、建國60年大慶中一個方陣的人數再次感知生活中的一萬。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

再次我充分感受到了每一節課的教學最好的詮釋了“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如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讓學生用棋子代表樹、小棍代表間隔進行實際操作,教師只提操作要求,不做任何提示,學生自己在充分操作的基礎上就總結出了兩端都栽樹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這麼難的植樹問題就這樣得以解決。再讓學生擺學具,通過自主探索學生又探索出一端不植、兩端都不植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只是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的還給了學生。同時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即增加了他們的動手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雖說是一年級的學生,但是教師也是創造各種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根據自己的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和它們之間的關係,這樣激發了孩子的學習慾望。教師只是在組織、引導學生有目地的進行學習,同時在巡視的過程中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解決問題。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讓學生通過數大屏幕的小立方體、用學具貼圖片、在計數器上撥數這些活動先從直觀上讓學生初步感知萬以內的數,在感知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位置值。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是學生在操作,教師環環緊扣、有目地的教學設計和幾個有價值的追問把學生逼到了浪尖上,這樣學生不得不去探索,讓孩子們一步一步走向最高的學習目標。學生學得有動力,教師教得也很輕鬆。這樣的課堂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理想課堂嗎?

最後我充分感受到了他們深厚的教學功底。一是每一位教師語言簡潔精煉,言簡意賅,沒有多餘的話,重視數學語言表達,注意學生語言的嚴謹性。每一節課上的都是那麼幹淨、利落,但又不缺乏溫馨的感覺,每一節課讓人感覺都很舒服,都是一種享受。二是在教學中每一位教師都在自己的課中融入了自己的智慧,他們對深入教材,究其根源,達到了對教材的真正理解,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最終呈現給我們是一節節精緻的課堂。讓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姚軍英老師在《植樹問題》中,藉助直觀操作,化難爲易,學生通過充分的操作自主探索出兩端都栽樹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並進行了充分的練習。可以說到此已經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教學目標,教師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仍然讓學生進行直觀操作,又探索出一端不植、兩端都不植的植樹棵樹和間隔之間的關係。這樣的設計,可以看出是源於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使得本節課有輕有重,凸顯課堂實效性;再如馬老師的《認識人民幣》,教學目標把握準確,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是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每個活動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教師心理有學生,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整節課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趙燕老師的《認識萬以內的數》,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繫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更細緻的安排。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學。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數大屏幕展示的小立方體,再讓學生自己用學具擺,接着藉助計算器認識幾千幾百幾十幾及計數單位,接下來三個練習題的設計可以看出教師對教材確實有着自己獨特的解讀,用實物圖和計數器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分別探索出百位數上沒有數,個位、百位上沒有數,十位、百位上沒有數的三種幾千幾百幾十幾的數的寫法。教師獨具匠心的設計和有層次的引導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一萬的認識,教材是一千一千的數來認識,而教師通過9999的下一個數是多少來認識一萬。教師之所以選擇這樣的教法,是因爲她課下調查得知學生的大多都是從從9999再數一個來認識一萬。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方法,進行的教材進行了創造性使用。可見教師不僅做到備教材,而且做到了備學生。最後數綠豆應該是本節課的導入,教師卻把這部分內容設計爲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一萬。教師考慮一萬粒綠豆對於學生來說,可能他們並不真正知道是多少,通過教師的實際操作,讓學生實實在在去感受一萬粒綠豆到底有多少。再通過學生學校的人數、建國60年大慶中一個方陣的人數再次感知生活中的一萬。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 。

總之,這三節課每位課教師都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每堂課細細地聽下來後,我感覺自己不論在哪方面都和他們有着很大的差距,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很多,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積極努力的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會把這次參觀學習到的的精華加以吸取,在以後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大膽運用,爭取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有一個新的進展。

閱讀研討心得7

9月26日至28日,xx市小學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梅列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由十二縣市和兩所市直屬校選送的14節閱讀課參加本次評選活動。

本次活動呈現出如下亮點:

一、參賽選手素質較高。

無論是久經沙場、揮灑自如的骨幹教師,還是初出茅廬、教風清新的年輕老師,都能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教學目標值得商榷),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立足學生閱讀本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但這似乎還不夠)。閱讀教學中讀的形式更加豐富,除了朗讀以外,默讀、略讀、瀏覽、快速讀等各種讀書形式都進入課堂(但老師更多關注的還是朗讀指導,對其他幾種讀的能力只見佈置,未見指導)。在課前不能進班熟悉學生的情況下,他們大多能在課前10分鐘的交流時間裏較快熟悉學情,調動學習氣氛,不少課堂都能體現出學生由“冷”到“熱”的過程,學生剛開始不愛發言,思路沒有打開,後來隨着課堂教學的進程,學生的學習潛能被不斷激發,漸漸融入課堂,大膽發表見解,且發言、朗讀的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二、閱讀教學有新的突破。

一些課堂呈現出了從“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的轉變,以課文爲例子教學語文的知識和技能的意識有所增強。如《祖父的園子》《我最好的老師》等,既關注了課文表達的內容,同時也關注到其表達的形式。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孟令全老師指出:“閱讀教學中,對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研究得比較多;對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較少。這不能不說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失衡。只講內容,不講形式或講得極少,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語言閱讀教學,如果只侷限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是不完整的教學,最多隻能說完成了教學的一半。只有把理解內容和形式有機統一結合起來,才能說走完了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這樣的過程是由語文教學的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否則就不是語文的閱讀教學。”這應該成爲我們當前閱讀教學改革的一個指導思想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課時目標不明,雖然是上第一課時,但大多數的課堂呈現卻是基本上囊括了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比較突出的是六上《只有一個地球》的第一課時其實已經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老師在結課時交代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討論爲什麼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地球?”已經脫離語文學科的本位。大概是老師們總想在第一課時儘可能展示其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的精彩部分,所以纔在第一課時大包大攬,但第一課時的教學有其既定的目標,如字詞教學、初讀感知、瞭解大意、理清脈絡等,再把第二課時的大量閱讀理解擠進來,難免貪多嚼不爛,好幾節課都出現前面教學的生字在後面又出現讀錯的現象,如:“引吭大叫”“淨角”“大模大樣”“瀑布”“磨坊”等,說明讀準字音這關未過。四上〈白鵝〉與三上〈風箏〉理解課文都是三個部分內容,在第一課時既定教學任務這麼重的情況下,還學完了兩個部分內容(〈白鵝〉的.叫聲、步態,〈風箏〉的做風箏、放風箏),只留下一個部分內容在第二課時學習(〈白鵝〉的吃相,〈風箏〉的找風箏),這樣是不是會頭重腳輕了?課時劃分比較恰當的是六上〈老人與海鷗〉,在瞭解大意、理清文脈後,學習第一部分“老人愛海鷗”,將第二部分“海鷗送老人”安排到第二課時學習,這樣第一部分就能學得比較充分些。

二是學段目標不明。四上〈白鵝〉用了14分鐘學習生字新詞,有無必要?四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在字詞教學中老師可以更加放手一些,這樣就不會導致後來學生兩次讀書時間不足,有點匆匆走過場。又如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但是大多數老師都只關注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視了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還有一點缺憾:老師自身的語文素養不高、語文意識不濃、語感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多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不太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對於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談感受時出現的表達不清或表達困難等問題,不能予以及時幫助和指導,甚至對於有明顯語病的表達也輕易放過,如一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又大聲又響亮”,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們激烈地喊叫着:風箏飛得再高一點”,老師都沒有注意。其實這些不都是最好的修改病句的範例嗎?可惜老師錯過了一個規範語言表達的機會。學生在發表見解時,不僅關注其思想內容,也要關注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語文老師不同於其他學科老師的特有的教學任務,我們責無旁貸。二是個別老師自己的語言也不夠規範,如“長長的瀑布”“這樣長的瀑布讓你想到什麼”用“長長”來形容“瀑布”不妥。三是出現知識性的錯誤,如老師說“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如果你喜歡哪個字,還可以把這個字讀得重一點,拖得長一些。”古詩誦讀的音長是由學生喜不喜歡來決定的嗎?老師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在指導朗讀時很想給學生方法,卻只能在“大聲、有感情地讀”中繞來繞去,無法提升。四是有一個老師把“賈*凹wā”讀成了“āo”。

一點思考:閱讀教學還有沒有別的招?

本次閱讀教學不管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不管是第二學段還是第三學段,老師們都是兩招打天下,一是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詞句談體會,二是創設一些情境,引領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不是說這兩種教學手段不好,但是學生如果年復一年,一節課接一節課都是這樣上的,他們會不會厭倦?另一方面,關於找詞句談體會,學生都沒有困難,他們都能準確找到相關的語句,而且他們談的感受也似乎都受到了肯定,如果一節課光讓學生交流他們已知已會的東西,我們的閱讀教學還有何意義呢?如何在他們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提升呢?老師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哪裏呢?有些茫然。

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方面,我們語文老師還有沒有別的招呢?值得思考。

閱讀研討心得8

爲進一步確立“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課堂教學觀,積極探究自主、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我校課堂教學水平,我校於3月25日開展了“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研討課活動。聽後受益匪淺,也爲自己的教學指點了迷津,指明瞭方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們注重通過“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模式,真正在課堂上落實在行動中。同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自學、學生的小組討論、學生的當堂達標等主要環節,真正實現了“以學爲主當堂達標”的目標。

一、切實體現了教師“導”的作用,重視了學法引領。

法國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21世紀最困難也是最有價值的,是讓教師閉上他的嘴。教師要能想方設法設計好學生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開啓學生的口,動起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腦,恰如其分地引導啓發學生。因此要體現“以學爲主”,就要教給學生“如何學”。根據不少老師編寫的學案看,很多老師在這方面頗費了一番心思,真正起到了啓發學生智慧、引領學生學習、激發學生興趣、構建學科知識的作用。各位老師都能針對本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切實可行的方法。如馬雲飛老師和魏鑫茹老師,都體現了老師的指導有方。這樣學生有法可依,自學起來就會眉頭舒展,不至於一頭霧水,長此以往學生們的自學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二、“先學後交,當堂達標”,這是衡量學與教的一面鏡子。

“先學後交”與“先學後教”音同字不同,“交”是更寬泛的“教”,體現了合作學習、交流學習、交叉學習。學生以小組合作爲主,不再是整齊劃一而是各有各的分工、各有各的學法;學生“我參與,我快樂,我自信,我成長”,這就是生命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因爲這符合“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爲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爲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爲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爲主”轉變。

反思我們的日常教學,過多的重視講課,淡化了預習和反饋,沒有把“預習”和“反饋”當作課來上,注重的中間,忽視的是兩邊,部分教師甚至“前無指導、中無引導、後無點評”,其實,一節課下來,教者只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優等生髮言的機會不超過兩次,儘量爲中等生和學困生提供展示機會;二是在‘預習、反饋’兩個環節着重解決學困生問題,重點關注了“弱勢羣體”,並且利用了“兵教兵”、“兵練兵”、“兵強兵”戰略,實行驗收制度,檢查目標達成的情況;三是建立學習小組,資源共享,既有合作又有競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層次取得成功。我想,我校學情與之有相似之處,這應該是今後我們進一步落實“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模式的長期性任務、

三、實施有效的評價,以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適宜的小組合作學習目標。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達到個人目標,而且要幫助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所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教師以小組爲單位制定目標。其次,正確處理組內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更優,差生更差。所以,教師要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讓學困生先說出最容易想的解題策略,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聽完再細緻分析一下過程;教師行間指導時,應重點指導學困生的學習,瞭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並通過一幫一扶助,實現差生到優生的轉變。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理念下一種重要的教學形式,也是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有效的合作學習,能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啓幽閉的心智。教師在新課程的環境下,必須重新審視合作學習的價值,揚長避短,積極營造民主、開放的小組合作學習氣氛,使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與活力。

閱讀研討心得9

20xx年11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xx省小學語文多文本閱讀教學暨相關課題研討會,在會上聆聽了xx名師王xx老師關於《羣文閱讀的概念、教學以及課程》的專題報告,觀摩了3堂優秀的羣文閱讀課。在這之後,還聽取了來自xx省各地市的實驗學校與實驗區的經驗交流彙報,收穫不少,不虛此行!

會議的開幕式上三位專家對語文課題做了簡單的說明並以戀愛、蓋房爲例,讓看似難以理解的課題報告瞬間變得通俗易懂,拉近了與會人員與課題的距離。李xx老師的精彩闡述,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閱讀以及如何上好羣文閱讀課。針對一個與教材結合且又讓學生關心、感興趣的議題,根據所要達成的目標要求,選擇一組有意義且具互文性的文本,進行允許學生自主選擇的閱讀教學,從而讓學生在討論分享中建構對某個概念的較全面的認知,從而全面提高學生閱讀素養,這就是李xx老師對於羣文閱讀的暫時定義,李老師提出,作爲我們的一線教師要做的是教改先鋒,而不是先烈!

針對如何教學羣文閱讀這個問題,當天下午三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爲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其中鄭州市鄭上路小學的鄭一鳴老師執教的羣文讀寫課《聲音可以這樣寫》讓我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開課伊始,鄭老師的導入乾脆利落,直接進入,交給學生4篇,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之後分享這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這個過程讓學生即完成了精讀,又利用聽讀節省了時間。在瞭解了主要內容後,讓學生再次默讀4篇並畫出中描寫聲音的詞語,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方法來描寫聲音,體會這樣寫的好處,最後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找到了擬聲、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以及標點符號的運用,在老師的引導下也明白了這樣寫的好處,在優美的朗讀聲中感知聲音描寫的美妙!在最後的練習寫作環節中,老師先讓學生聽了一段不同層次的雨聲音頻,讓學生交流聽到了什麼聲音,最後動筆將自己聽到的聲音用學到的方法描寫出來,在展示環節中,我們看到了“大地方”學生的優秀素質,動聽流利的語言,熟練的標點運用以及美妙豐富的情感朗讀,處處彰顯着學生紮實的基本功!在老師的精心引導下,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到極致,這就是學生的課堂。

在最終的會議總結上,xx省小語教研室的王琳主任對課題的研究做了簡單要求,同時對閱讀教學也提出了一些看法。

在王主任看來,多文本教學無論何種形式,它只是教學的一部分,它與傳統教學(單文本教學形式)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只可以輔助教學,不需要一上閱讀課就是多文本文閱讀的形式,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多元化教學,不能以此取代語文教學的功能。我們一線教師不要把多文本教學看成負擔,認爲這種形式高深莫測,說白了,它只是將超過1篇的教學資源通過你的'統整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找準議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例如像鄭一鳴老師的執教一樣,將多篇組合只學聲音描寫的方法。無論什麼樣的教學方式都不能脫離課標要求的年段要達到的本體性目標和非本體性目標(三維目標)。

總之,我們的教學要適合學生,而不是迎合領導和老師。多文本教學的優勢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僅此而已,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艱鉅。我希望自己能在課堂教學上有所突破,給學生帶來更好、更享受的課堂,就像李xx老師說的:“我最大的幸福就是擁有一間自己喜歡的教室。”而他現在做到了,我也希望自己最起碼做到擁有大家喜歡的課堂,我會爲此而奮鬥、加油!

閱讀研討心得10

xxxx年10月11日上午,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老師和海口中學、景山學校、寰島小學、白駒學校、新埠小學等兄弟學校的將近三百位老師齊聚海甸三樓多媒體教室,開展了一次“閱讀教學之讀寫研討”的基地培訓。

本次活動由我校的招牌美女主持人簡怡老師擔當,她向各位介紹了本次活動的流程:一、由省學科帶頭人王花老師授課《石榴》。二、王花老師談談自己備課及上課的心得體會。三、由特級教師邱淑慧副校長做《讀寫交融,言意兼得》的專題講座。

《石榴》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王花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學習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通過觀察實物、圖文結合、朗讀感悟,瞭解石榴果實的特點,初步懂得寫水果的一般方法。3、體會用比喻、擬人的寫法能夠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形象、體會作者對石榴和家鄉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陶冶審美情趣。4、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品嚐一種水果寫一段話。教學重點:通過觀察朗讀,瞭解石榴果實的特點。教學難點:學習描寫水果的寫法。

在這四十分鐘裏,王老師的這堂讀寫結合課,孩子樂於說,善於寫,可謂是做到:閱讀尋契機,提煉得寫法,遷移模仿練,星級評價佳。老師們在認真地做着聽課記錄,課堂結束了,大家還意猶未盡。

課後,老師們都沒有休息,緊接着王老師跟大家分享她備課及上課的感受。她告訴大家,今天是她第四次呈現這堂課,在邱校的指導下三次“瘦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最終一錘定音以“石榴果”的教學作爲讀寫契合點。

接着活動進行到第三個環節,由特級教師邱淑慧副校長做《讀寫交融,言意兼得》的專題講座。

邱副校通過列舉中年段隨文練筆,隨文仿寫兩種訓練的異同處,讓我們更清晰地知道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尋找讀寫的結合點。

邱校認爲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體現的是教學價值而非僅僅原生價值!爲此觀點點贊,的'確,我們授人以漁才能讓我們的課堂富有生命的活力,這正應了她開場白時對“語文”的解讀!

一個上午,有幸聆聽了王花老師踏實有效的一節課。邱副校長精彩的講座。真的是收穫頗多。這樣的培訓真實有效!

閱讀研討心得11

一、內容

本次新生研討課的內容包括老師指導,自我認識,小組合作及個人獨立任務。

研討課開始,老師介紹了本專業的基本內容,要求及未來發展。機械電子是工程學科中的一個跨學科專業,在機械製造、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培養具有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技能,能在生產一線從事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產品的設計製造、控制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能在中、高等職業教育領域從事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理論教學、專業實踐指導和學生管理工作的複合型職教師資。需要具有製圖、機電信號採集轉換與檢測、機電系統微機與PLC控制、文獻檢索等基本技能。有較強的數控機牀操作、調試、維修、維護等實際操作技能。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測試機電參數、合理運用機電設備的能力。具有機電產品的開發運用能力。具有機械、電子、數碼等產品結構研發設計的能力。具有機械、電子相關生產企業及研發機構的管理能力。畢業生可到各類機械設計與製造企業、電子及電器企業及其它生產部門、公司、科研與教學部門從事機電品的設計、製造、管理、教學、開發、銷售及技術服務等工作。

自我認識即介紹自己及上大學的目的、未來目標,這使我們對自己有了更深的認識,並能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有大概的目標及方向。大學是個自主發揮的空間,是個獨立做主的地方,有目標,有奮鬥的生活很重要。

小組做兩次關於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知識的ppt,分工合作,包括收集資料,做ppt,去講臺上講解,回答同學的疑惑。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出色地做好自己的板塊,盡職盡責完成任務。不僅使我們對專業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還鍛鍊了我們的表演能力,更加深了小組成員間的認識與感情。

個人獨立做ppt是對前兩次小組做ppt學習到什麼的應用,將個人的責任放大,一個人負責整個板塊的工作。這樣確保每個人都能鍛鍊到位,真正體驗每個環節,有耐心收集資料,有能力做ppt,有膽量上臺解說,最終“脫離組織,獨樹一幟”。

二、參與過程

本小組做了“關於對機械電子工程專業認識”,“機械手”兩個ppt,。

第一個ppt一人負責收集資料,一人負責做ppt,三人負責講解,一人負責回答問題。第二個ppt一人負責收集資料,一人負責做ppt,二人負責講解,兩人負責回答問題。

三、總結

新生研討課讓我們獲得了很多有用的專業信息。雖然我們每個人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才選擇了我們的專業,但畢竟我們對我們的專業缺乏很多必要的認識和了解。幸好新生研討課給我們提供了這養一個平臺,在上完新生研討課之後,很多同學表示對我們的'專業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比如說在大學年各個階段我們都應該學些什麼,我們主要應該學那些方面的知識,我們在四年裏應該培養自己那些方面的能力等等。在課堂上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畢業之後的擇業與就業情況,向我們全面分析了選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利弊。這讓我們在大學學習之初就對將來的學習就業局面有了大概的瞭解,讓我們在今後四年的學習中能夠選擇性的做些準備工作,不至於在面臨抉擇時手足無策。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的競爭很激烈,要我們明確自己的目標並腳踏實地的走好大學生活的每一步才能使自己更有優勢。

其次,新生研討課採用了一種互動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在課上能夠暢所欲言地與老師進行交流,有什麼不懂的立刻就能夠得到解答,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對學習知識的積極性,讓我們對學習充滿了極大的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同學們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總之學校開設這樣一門課程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新生研討課在我們的大學生活的開端給我們上了重要的課,讓我們最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和未來有了更大的期待。通過新生研討課使我們對學習狀態和學習方法有了一種新的認識,感慨“知識原來還可以這麼學”,對大學有了一種新的

認識,促進了自主學習和探索學習,鍛鍊了自己的表達、團隊協作等多種能力。

新生研討課不是在教我們一門知識,而是在教我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思考問題,

這種課程對剛開始大學生活的我們是極爲有益的。我們不僅獲得了知識,更重要

的是瞭解了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與過程,對何爲研究也有了初步瞭解。另外,

我們有充分的機會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嘗

試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即基本上完全自主地查找資料、分析資料、獨立思考、

參與討論在此過程中領會到了什麼是大學裏的學習,鍛鍊了對陌生領域的領悟能力。

新生研討課給我們提供了走進名師的機會,名師就在身邊!作爲重慶大學的學生,一進入大學就可以與本專業、領域的名師、教授進行平等的交流,我深感榮幸與驕傲,有過一種從來不曾有過的優越感,通過與名師的交流、對話,領略名師的魅力風範,感受他們的治學爲人之道。

新生研討課的足跡將越行越遠,隨着時間的流逝,但這份獨特的經歷必將讓我終生難忘;學習雖然短暫,但這份彌足珍貴的師生情、友情必將歷久彌香!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一定會牢記自己在大學四年規劃中所做的承諾,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努力踐行並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閱讀研討心得12

這兩天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討會,聽了王榮生教授的講座,好多東西是我們迫切需要的,有不少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使我們的認識提高。特別是名師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

在講座中,王教授指出閱讀不要光找到相關的文字,還要通過文字弄明白作者想要說什麼,要找出文章的關鍵點,關鍵處,關鍵語句。王教授反覆強調:備課備兩頭,一頭備教材,確定教學點畫上黃顏色,一頭備學生,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畫上綠顏色,黃色、綠色的地方一定要重疊,重疊的地方就是教學點,也就是教學目標。閱讀是基於學生理解的朗讀,學生自己能讀懂的地方不需要教,學生怎麼也教不會的不需要教,我們教的只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反思一下我自己的教學課堂,真存在着王榮生教授指出的種種問題。比如說:在教學中,始終把自己認爲的重難點強加給學生,認爲我們成人讀不懂的地方就是孩子理解的難點,殊不知一堂課聲嘶力竭地講解重點,到頭來學生還是不理解。實數無奈之下,我只好採取自己一個人在自說自畫、自導自演的方法。這樣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覺得學習就是跟着老師抄答案,不需要自己動腦筋,非常的機械、單板而單調。我想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減弱。

我覺得作爲一名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學會從關注“教學方法”轉向“教學內容”,要從關注“教的活動”轉向“學的活動”。課堂上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真正實現葉瀾老師所說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我準備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一、關注需要,選取適宜的教學內容。

首先從備課開始轉變,從“我要教什麼”“我要這樣教”,轉變到“學生想學什麼”“學生怎麼學”。所以備課時除了要“備教材”外,還要把重點放在“備學生”這一頭中,充分考慮學情,學生不理解的地方都要準備,但不需要都出示,要“不告不處理”,學生沒有問到的地方就不處理。

二、努力改變自己的課堂,更多關注“學的活動”。

從關注教師的“教的活動”轉向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在今後的課堂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的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設計兩三個有效的個教學環節,組織學生較充分地學習活動,讓學生有較充分的學習時間,能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與交流,努力使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共同的學習經驗。

所以,並不是說我們只要用幾個大問題來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就行了,而是要站在他們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學習興趣點的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他們會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所希望得到的幫助……這樣一來,備課同樣需要周密的思考,只不過是換一個角度去想,我們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不是把教案都上完,課堂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啓發下自主獲取知識的過程,前者肯定很完美,而後者就會顯得“其貌不揚”,放棄外表的熱烈,追求內在的成效往往需要教師極大的勇氣。

閱讀研討心得13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我們的文學素養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營養,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通過這次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的觀摩會,我深深的感覺閱讀在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因此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的啓迪,享受審美樂趣。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閱讀教學是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閱讀、探究的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具有自主性、獨立性和選擇性,教師則是學生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實踐中,堅持以“讀”爲主線,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後的主題閱讀學習中要像更多的優秀教師學習,改進自己的主題閱讀方法,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遵循以下環節:

一、圍繞主題、自主預習

預習內容:

1.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它們在文中的意思。

2.結合預習提示讀課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可在空白處簡要寫出自己的體會,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提出自己的疑問。

3.蒐集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文本、圖片、音像)以及跟課文主題、體裁相同,思想內容相近的文章。

課前準備是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教學必備的一個環節,在準備的過程中,師生可以互相交流溝通。通過溝通,教師可以及時瞭解學生情況,使教學設計更貼近學生實際,更趨向科學合理。學生通過課前準備,加深體驗和感悟,爲學習做好知識和情感的準備。同時,預習可以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向老師和同學,學習目標的指向性更明確,會使課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深刻,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心得體會《全國小學語文主題學習觀摩研討會心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

1.交流預習,提煉疑難問題。

(1)交流讀文情況,主要是正音正讀。(可指名讀、接讀、競賽讀等)

(2)交流自讀自悟情況,提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

通過巡視,參與學生討論,瞭解學情,以學定教,及時調整教學預設方案。

2.帶題自學,小組合作研讀。

(1)首先引導學生帶着前面提煉出的問題,直奔課文重點,研讀課文。

(2)然後,小組交流,各抒己見。

(3)展開研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要環節,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自學研討保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思考分析,邊讀邊劃邊注。教師巡迴指導,參與學生的自學研討活動,並注意吸收反饋信息。

這一小環節從表面上看往往是靜的,看似一段空白,實則是充滿了學生整個思維過程的一段寶貴時空。學生只有有了自讀自悟後的獨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參與合作小組的討論,傾聽和評價他人的發言,接納別人的合理見解。

②小組交流,相互合作,豐富閱讀認識,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與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師生共同研討。

組織全班交流,讓學生按自己的選擇,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過程中,穿插落實訓練點,如:“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等。教師適時組織討論補充、評議深化、相機誘導。

語文最有靈性的部分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最具情韻的部分是不斷品味中獲得漸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切實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過程提示,讓他們圍繞自己的'最深感受進行深入研讀,使學生能夠自由且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而後再展開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師生在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日積月累,豐厚語文素養。

4.適度拓展,想像創新

這是深化閱讀並引導運用創新的環節。可進行續編故事、仿寫片段、編演課本劇等活動。

讀寫結合,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拓展閱讀,精博結合。

按照我們進行的主題教學課題實驗的思想,以原教材中的精讀課文爲依託,確定教學主題,然後圍繞主題對教材進行重組、刪減或補充,選編與單元教材同一題材的範文佳作,以及主題閱讀叢書作爲閱讀教學延伸的輔助讀物,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裏,儘量多地接觸大量的語文材料。這部分內容可作爲略讀材料處理,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前面研讀課文時運用的學習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感悟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可以使學生可以得到較系統的語言積累,豐富情感體驗,從而達到自主內化的目的。

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教學設計的優勢就在於學一課帶一串,教學內容密度高,容量大,綜合性強,學生所學是多方面的、立體的,既有信息資源的獲得,又有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還有價值取向的形成,更有語文素養的逐步形成和發展。

四、課外延伸,加強實踐。

小小課堂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個問題討論的全面而深刻,重要的是把學生引發開去,適量爲學生推薦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相應、由課堂教學的諸多層面而生髮延伸開去的相關讀物,讓學生到更多鮮活的語文材料中去自主探究,深化感悟體驗,進而將情感內化爲行動的力量,學會關注現實生活。

形式多樣、難易適中、富有趣味的閱讀材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自覺地對材料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讀、體味和欣賞,得到知識的滋養、藝術的薰陶和情操的陶冶,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的天地裏自由馳騁。相關專題:[語文]

閱讀研討心得14

李老師:

你好!昨天參加了學校舉辦的關於《如何讓閱讀成爲一種習慣》的研討會,讓我獲益頗深!原來我也一直致力於培養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通過昨天老師的講解和其他家長的經驗傳授,我覺得我做得還遠遠不夠。

正如老師所說,孩子的閱讀少了,就會造成眼界狹窄,與人交流時缺乏談資。就語文課程的學習而言,也是3分鐘得益於課內,7分鐘得益於課外。由此可見,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是多麼重要。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呢?這一點,我和許多家長的做法是一致的。首先,我在家裏給她創造了良好的讀書氛圍,我把書籍放在書架中孩子能夠夠到的地方,讓她自己取閱方便;其次,我給她選購的書籍都是帶注音並且圖文並茂的,這樣能夠吸引她的注意力;另外,選購的書籍厚度要薄一點,這樣她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看完,她自己會有一定的成就感。有空時,我會和她一起閱讀,並與她共同探討書中的內容,互相提出問題並回答,與孩子交流讀書的心得。最重要的是,孩子讀書時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我們家裏從來不打麻將,電視的音量儘量開小,而我自己也總是捧着一本書籍在旁邊默默閱讀,讓孩子感受讀書的氛圍。我也定期帶孩子去書店,讓她選購一些她自己喜愛的書籍,因爲她自己感興趣的書她才更愛閱讀,因此不論她選擇漫畫書也好,走謎宮的書也罷,我都會滿足她的要求。當然,我也會引導她選擇一些經典書籍來閱讀,比如中國經典的民間故事、啓發小學生明理懂事的真情故事、勵志故事、外國的經典童話故事、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等等,好在她自己對這類書籍也是非常喜歡。

一些高年級的同學家長傳授了一些很好的經驗,我覺得十分值得借鑑。比如,要隨時抓住教育的契機。幫助孩子選擇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讓孩子在看電視得到愉樂的同時,也能獲取一些知識;有的家長還把平時從報刊、雜誌上看到的好文章複印下來裝訂成冊,拿給孩子看。我有時也會把看到的成人雜誌中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文章讀給孩子聽。

老師還就如何指導孩子閱讀經典名著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方法:

1、先讀前言、後記和目錄,瞭解相關背景。

2、略讀和精讀相結合。精讀的部分要反覆閱讀,加強記憶,爲以後的寫作積累素材。

3、做點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要學會使用工具書來查閱。

最後,老師還推薦了適合不同年級學生閱讀的書目。

總之,這次閱讀交流活動讓我感受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我會按照這次取得的經驗更好地引導孩子去讀書,讓她取得長足的進展。謝謝李老師提供的這次機會!

XX媽媽

20xx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