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推薦】朝花夕拾讀後感

【推薦】朝花夕拾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讀後感1

上個星期,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會議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寫下了這篇讀後感。“朝花”指早年生活園地裏破綻初放的花朵 ,“夕拾”暗示當時的寫作心境。我覺得《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其實是魯迅先生個人生命歷程的藝術寫照。前七篇寫在家鄉紹興的生活,後三篇敘述了從家鄉到南京,又到日本,再回國教書的過程。在這組續寫人生經歷的回憶性散文中充滿歡樂諧趣的童年生活,飽受壓抑痛苦的少年遭遇,歷經艱辛的青年奮鬥,不同生活層面交合融匯,展現給我們一個富有個性的`特徵的生命世界。這些文字以生動的文筆,夾敘夾議地方法記述了魯迅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某些側面,因而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

魯迅立足與時代高度,放眼廣闊的社會生活,在作品中始終迴盪着歷史沉重的腳步聲:辛亥革命....

《朝花夕拾》,以悠長的情蘊緬懷往事,娓娓訴說了作者的童年的樂土百草園和私塾三味書屋的種.種趣事,虛僞,殘酷的封建教育理論,父親的病與庸醫誤認,紹興的迎神賽會五猖會,在南京和日本求學的經歷,思想歷程以及辛亥革命前後得事態風俗等,將明末民初的某些社會生活面貌生動的展現出來,對以儒教爲本的封建理論道德,封建迷信,封建教育進行了嚴肅而深刻的重新審視,並結合現實鬥爭,鍼砭時弊,向黑暗社會發出抗爭的呼聲,給各種反動勢力及御用文人以諷刺和打擊。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對早年生活的一種追憶,裏面有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有他對老師和朋友的記憶。很早以前我就讀過裏面的《藤野先生》一文,對他描寫的那個又黑又瘦,教學嚴謹的老師印象深刻。

讀書的時候就學過魯訊先生的文章,這篇文章裏“大概是物以稀爲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繫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爲“膠菜”;福建野生着的蘆薈,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爲我的食宿操心”,對這一段我印象深刻,當時語文老師是要求我們背誦,到現在還能背出來,當時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應該是節選的。

從這篇文章裏學習魯訊先生的寫作方法,他先以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尊爲“膠菜”;福建的野生蘆薈運往北京,美其名曰爲“龍舌蘭”作鋪墊,再寫他在仙台所受到的'優待,就水到渠成,從中也可以看出魯訊先生的謙遜情懷。

這一篇是敘事散文,從文中充分表現出魯訊先生的愛國精神,因爲無法苟同於當時中國人的態度,爲了喚醒、拯救當時已經麻木的中國人,他也在此時改變了學醫救國的初衷,雖然從此與藤野先生分別,但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魯訊先生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又繼續寫此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

魯訊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從他的文章中不但可以學到高超的文學寫作技巧,還可以從中學習,他的高風亮節情操和那無畏的革命精神。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我喜歡看魯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裏的《狗貓鼠》這一篇。特別有意思的是,有時候魯迅先生不只說的是貓,常常會代指一些人。

魯迅先生打小仇貓,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討厭貓、恨貓。而這個消息成了事實,被許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風起浪,寫了一篇廣告詞:“狗仇貓,魯迅也仇貓!”在暗中罵魯迅是條狗,但魯迅先生心胸寬闊,不去計較這些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貓的原因。最後只在一篇童話裏看到了些虛假內容,只因爲狗把貓錯當成了大象,受到動物們的恥笑,從此以後,狗和貓成了一對仇人。

狗仇貓的原因不太明瞭,可魯迅先生仇貓可是理由充足的。第一個原因是貓的性情與其它各種動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總不肯一口結束它們,而是盡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沒新的玩法,玩膩了的時候,這才吃下去。讀到這裏,我忽然明白了魯迅先生其實是在筆頭上做文字,是不是僅僅只有貓纔會這麼做呢?完全不是,這裏就代指了魯迅所處年代的日本人的所作所爲!他們慢慢地折磨愛國人士,再殘忍的處置他們。

第二個原因是貓雖然與獅虎同爲貓科,可是卻有那麼一副媚態!讀到這裏,我忽然又明白了,那個時代的.有些人就是這樣,爲了努力巴結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態,以求討好!第三個原因是小時候他家的大花貓吃掉了他飼養的“寶貝隱鼠”。

魯迅先生的散文,字字珠璣,話裏藏話,露出鋒芒,有些內容我還似懂非懂,但這絲毫不影響我走進大師的世界享受文學的魅力!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原本叫做“舊事重提”,收錄了魯迅先生記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本應該快樂美麗的童年,因爲籠罩在那個封建社會,時不時透出些迂腐的氣息,所以魯迅要罵,罵那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文章表面看,魯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溫情的文字,其實,他把憤怒藏得更深。有人說柔軟的舌頭是最傷人的武器,也許魯迅先生正是想達到這個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首先使用了許多鮮亮的文字記敘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接着再寫道“我”不得不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前邊寫的.百草園很好地反襯了後來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體現了魯迅對舊社會私塾的不滿。在《藤野先生》中,魯迅日本的醫學導師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節的人,“這藤野先生,據說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時竟會忘記帶領結;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但藤野先生對工作是極其認真的,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添改過了;血管移了一點位置也要指出。這個對比手法,較好地寫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寫出了魯迅對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對中國留學生孜孜不倦的教誨及對學生的一視同仁,這與日本學生對中國學生的輕蔑態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出藤野先生是個真正的君子。

朝花夕拾讀後感5

讀完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後,其中的一篇《五猖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猖會”在當時社會是孩子們所盼望的。這本該是一個孩子們都開心、嚮往的節日,但魯迅先生卻不這麼覺得。他正要去看會,可就在這時,被父親叫住背《鑑略》,背完之後才能去。小魯迅是多麼失望呀!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這難道不是魯迅的抗議之聲嗎?這句話看似是魯迅對父親提出的疑問,對父親這麼做的不理解,可我覺得並非僅僅如此。這更是魯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自己對封建家庭教育的不滿。本該高高興興地去看會,卻被父親的命令弄得沒有了興致,嘴上雖沒有說自己的觀點,但心中早已不滿。我總覺着,封建教育最大的缺點就是一點點地吞噬了孩子們的天性,讓孩子們過早地被“之乎者也”糾纏。孩子們的天性如果被壓制了,那每個孩子豈不就像沒有情感的機器人?

現在的`中國家庭,父母都希望兒子長大後變成龍;女兒長大後變成鳳凰。所以在我們每週五天的學習後,還要在週末給我們報補習班、興趣班……或者是在我們玩得正開心時,被媽媽叫去給阿姨背一首古詩,讀一篇文章,然後再補一句:“如果不背,我們現在就不玩了,回家!”再比如我們想要一個玩具,去給媽媽說,結果得來的卻是:“等你下次考試各科到95分以上再說吧。”

魯迅的童年,許多的童真都被抹殺了。我多次讀《五猖會》之後,發現這種教育在當時那個時代已埋下了種子。好的傳統我們要傳承;但不好的,就丟下吧。讀書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但我們的健康成長也很重要。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晚年創作的回憶性散文,回憶了他幼年到青年的事,是瞭解研究魯迅早年生活思想與當時社會風貌的書籍。它追憶了那些無法忘懷的人物或事件,抒發了對往日親友與師長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批評。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父親的病》一文,他講述了父親得病,於是請了兩名當時“名聲”很高的`醫生,結果他們面對金錢的誘惑,爲魯迅的父親瞎開藥方,用花言巧語換取了他人的生命。寫出當時社會的渾亂,庸醫誤人,揭示了這些人故弄玄虛勒 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當然這篇文章不僅講述的故事情節和寓意,體現了當時社會的現狀,還有它的寫作手法,寫作方式也是非常的巧妙,令人驚歎不已。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幼年的魯迅在百草園內玩耍,寫了許多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其中就在這篇文章的第二段就有許多這樣的描寫“不必說碧綠的草略,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讓我們看出百草園不僅大且景色優美,當然在寫雪天捕鳥這付件事情中,也用到了許多動詞,用了許多動作描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捕鳥的過程與方法。寫出了童年的魯迅所散發出的童真童趣的氣息,感受到了魯迅對自由的嚮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朝花夕拾》抒發了魯迅對舊社會的不滿,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學習革命先列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像急迅一樣探求真理,像範愛農一樣愛國,像田野先生一樣毫無民族偏見。舊社會的黑暗與今天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朝花夕拾讀後感7

在暑假的時候,我讀了《朝花夕拾》這本書。書中寫的是魯迅以前的回憶,資料主要是作者對當時舊社會的批判,也體現了魯迅先生寫文章的語言特點。

在這本書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寫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寫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幾乎把自己的一生寫進書中。有些故事讀起來會有一絲親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會》,在“我”正準備去看廟會的時候,父親卻讓“我”背書,此刻的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會有相同的事情發生呢?正是因爲這個故事我才覺得父母的`這種行爲是不是沒有顧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媽媽,雖然讓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還愛說別人壞話,但她還是有優點的,如“我”和她聊到長毛的時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對她產生了個性的敬意,雖然這敬意越來越薄,在長媽媽的身上,我深深的體會到了當時的社會的婦女的形象。在此刻的社會中雖然也有這種“反面”形象,但已經很少了。這也是當時封建社會留下的後果。

在這本書中,我不但見到了一些舊社會的壞風氣,還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學習的地方,就如書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魯迅先生從醫時的老師,他爲人十分的嚴謹、認真。在“我”的筆記中,他都會幫“我”勾勾畫畫,有一點錯誤他都會改出來,這也使“我”對他充滿了敬意。而藤野先生嚴謹、認真的態度正是我們就應學習的。

總之《朝花夕拾》向我們揭示了當時舊中國整體社會現象,落後、愚昧。也激勵我們珍惜這天,更好的去創造明天。

朝花夕拾讀後感8

一場成功劇幕,並不需要過於華麗的點綴;一件無價之寶,也不需要過多的裝飾。正如魯迅先生的文章,第一篇的開場,些許平淡,但足矣。

是了,不願浮誇,只是平淡跨越時空,再次回到他的童年,苦澀與歡樂並存,悠遠的氣息,將那一段段經歷帶到我的面前,歎爲觀止。

與茫茫文字擦肩而過,願它帶給我一個全新的、我所不認識的魯迅先生。一抹我印象中的嚴謹認真,一絲不苟,替代它的是一個活潑貪玩、博學多才的孩子。

魯迅先生的文章,從不遮遮掩掩、扭捏得像個孩子,相反它大方、得體,仿若君子。這一點,從很多地方都能體會到。魯迅先生的童年,受封建社會的影響,是有些悽苦的,這一點從《五猖會》中體現出。記敘的內容大概是這樣:“我想去看五猖會,想到南風如此盛大的廟會,我又笑又跳,興奮極了。父親卻命令我背《策略》,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我頭上似乎澆了一盆冷水,心中不願,卻只好強記着,後來在父親面前夢似的.背完了。對於去看會,卻已覺得索然無味。”貪玩,對於一個年僅七歲的孩子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而魯迅先生的父親卻絲毫不顧及他的額感受,讓他掃了興。由此可見當時封建社會,父母對孩子心理的無知,孩子的無奈和痛苦。

魯迅先生童年歡樂的時光,是在百草園度過的。縱然後來父親將他送到了三味書屋,這裏卻仍使魯迅先生久久無法忘懷。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篇文裏,活潑的文字將他的童真表現得淋漓盡致。百草園,一個有着神奇、有趣的動植物的地方,那裏是魯迅最後將童心藏起來的地方。

花的一生,不過是從起初的嬌豔與芳菲到最後的凋零與枯萎,在風中蕭瑟,那殘忍的清香卻會傳到更遠的地方。人生,亦是如此。

朝花夕拾讀後感9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與它超凡脫俗的名字一樣。魯迅先生在晚年時回味着自己童年時的點點滴滴,想必那味道會是別有一番風味吧?猶如清晨的鮮花在陽光的點綴下悄然聲息的綻放着它絢麗無比的美,待到夕陽時分去摘取,花亦那花,但卻失去了晨時的豔麗與芬芳。夕陽便賦予它一種令人浮想聯翩,回味無窮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一位衆所周知的大作家,其作品不遮掩、不用華麗的文字去渲染,書中從未有過一個壞形象,但卻能簡潔的表現出封建社會的醜惡與對人們的殘忍。因此,我更加喜愛他的作品。

他童年並不絢麗,同時也並不乏味。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百草園無憂無慮的兒時生活甚是讓我羨慕,可是待我讀到三味書屋中私塾先生的嚴厲讓我感到忽如一陣寒風襲過。兒童喜歡玩樂的天性與封建式私塾教育的束縛。充分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私塾教育給予極其不滿的態度。“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的,但是這樣做,不就是讓孩子在起跑線上沒了信心嗎?所以應當讓孩子健康活潑成長。

《朝花夕拾》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活靈活現的人物,富有飽滿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着監獄般囚禁人們的舊社會。一切的感受,都是這麼天真,都是這麼的爛漫。最值得讚歎的是,作者以一個小孩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讀起來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時不時還會引起我心中的共鳴。

時間的推移,童年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些朦朧不堪的記憶。細細的品味着《朝花夕拾》感受着那段不同年代的童年夢,與魯迅先生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現了他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希望能自由安閒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少年,天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撓撓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認爲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着甜美的童年之夢。回憶起那些童年瑣事,還時常記憶猶新,忍俊不禁。

我家原屬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時候,總去那裏享受着春日的'陽光,秋日的清風,還有那片總被我採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小時候,天天一吃完飯嘴都不擦就去鄰家串門子,和小夥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裏玩,時不時還跌進泥坑變出個"小泥人",採了各式各樣的花,又生怕主人找來,就把花藏在樹洞裏,一會兒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都在爲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

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樓房,我和小夥伴們都在爲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親切,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然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無論現在能否實現。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能夠視爲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並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十分好看。

《朝花夕拾》與一般的自傳或回憶錄的寫法不一樣,它不是個人生活的編年史,而只是從生活回憶中選取一些有意義的片斷,寫出一組既各自獨立又具有連續性的系列散文。魯迅的生活閱歷相當豐富,即使在本書中所反映的青少年時代,可寫之事也很多,但他只從中選取了十個題目,這與他一貫主張的“選材要嚴,開掘要深”的嚴謹的`寫作態度有關。這十篇散文,每篇都有很深的思想意義和很高的藝術水平,在衆多散文中,能夠稱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這本散文中,我覺得最好的一篇是《阿長與〈山海經〉》,這一篇散文裏,魯迅曾懷着真摯的感情爲長媽媽呼喚:“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他的魂靈!”這種刻骨銘心的人間摯愛,顯露了魯迅心靈世界最爲柔和的一面。還有那《二十四孝圖》中的“臥冰求鯉”、“老萊娛親”,被魯迅斥責了一頓,好趣味!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期望大家多多去看《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朝花夕拾是中國偉大作家、革命家魯迅先生的散文集。當我聽說我想讀《朝花夕拾》時,我有點牴觸,因爲很多人說他們不懂。但直到我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它非常好。這是對當時中國社會的諷刺,是對當時無知麻木的普通中國人的吶喊。例如,當談到長母時,魯迅非常想念她,比如她給魯迅買的那本書,但有時魯迅因爲她的無知、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而看不起她。這是當時中國勞動人民的縮影。由於生活貧困,他們不得不將自己的精神寄託在衆神身上,以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這與魯迅先生的家鄉所描述的“飛躍之地”是一樣的。

另一篇我印象深刻的文章是關於魯迅先生對貓的看法。這是一篇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文章。通過形象隱喻,作者發現貓、老鼠和狗是不同的人,充滿了諷刺意味。這不僅是當時學術界的'一種批評,也是對白話文的一種建議。這是我最喜歡的文章。

另一篇文章是我們中文書裏的藤野先生,記錄了魯迅先生在日本仙台的醫學研究。作者講述了清朝留學生在國外受到欺凌,被稱爲弱智兒童,他們是無辜的、被陷害的、被冤枉的。同時,他創造了一位公正、真誠、誠實的醫學教師藤野先生,深受魯迅先生的喜愛。

從百草園到三威書店,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心。我似乎看到了年輕的魯迅。當大人不注意時,他就進入藥草園。他在昆蟲的陪伴下采摘野花和野果。在三威書店,儘管壽先生的嚴格指導,他仍然在學生們的心中承載着童心

每天採花是魯迅先生的人生感悟。讓我們一起了解那個歷史時期和那個社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朝花夕拾》是魯迅回憶自己往事的散文集,而《吶喊》則是魯迅的第一部小說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和一位叫阿長的.保姆在一起的時光。這個保姆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是懂的禮節很多,在大年三十早晨都讓魯迅按照習俗把該乾的事幹完。不過有一次她把魯迅的隱鼠害死了,魯迅非常恨她。後來,魯迅的叔祖送他一本《山海經》繪本,他很喜歡,但沒多久就把書弄丟了,想再買也沒買着。阿長告假四五天回來後帶來了一本新的《山海經》,魯迅忘記了仇恨,非常敬佩阿長。

我認爲阿長是一個懂禮節、關心他人的人。懂禮節體現在除夕夜,阿長讓魯迅準備明天的事。第二天早晨,必須讓魯迅按照習俗把該乾的事幹完才能上牀。關心他人體現在她把隱鼠害死了以及把新的《山海經》帶回送給了魯迅。害死隱鼠是因爲她以爲那是老鼠,不讓它傷害人們;如果她不關心魯迅,就不會給他新的《山海經》。

《朝花夕拾 吶喊》這本書中還不止這一篇文章,有趣的還有很多篇。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魯迅先生童年的樂園,那裏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深深地刻在了童年歡樂的記憶裏。三味書屋既是魯迅先生認真讀書的地方,同時也是一個充滿童趣的地方。如果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也歡迎大家推薦書籍。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魯迅先生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散文集———《朝花夕拾》。書中一共有十篇散文,主要寫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地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

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其中,最能體現封建的虛僞殘酷的是《二十四孝圖》,它主要寫了作者讀了二十四孝圖時的感受,着重分析了“老萊娛親”“臥冰求鯉”“郭臣埋兒”這幾個故事傳說,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爲倫紀,污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作品對當時反對使用素材網小編,提倡使用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

讀了《朝花夕拾》,我最大的感想是;在魯迅那個年代,人民受盡了黑暗的壓迫,都紛紛發起了反抗,他們都經歷了多少次的.改革與戰爭,纔有了我們現在和平安定自由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在這裏,家裏有電視電腦等繁多的電氣設備,衣食無憂,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不用遭受黑暗社會壓迫,不用去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鮮血和身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這也讓我知道魯迅是一個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同情被壓迫的那些艱苦勞動的人民,他痛恨那些壓迫人民阻礙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

以後,我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不能浪費光陰。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寒假中,我有幸讀了大文豪魯迅的著作—《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所作的敘事文集,共10篇,它真實地記錄了魯迅青少年年代的生活經歷和思想變化的進步。

《朝花夕拾》這本書在選材上擅長以小見大,通過日常的小事,展示出宏大的社會風貌,表達深刻的主題。既寫出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又寫出了作者對新文化運動和民主革命的支持;既寫出了作者對精神麻木的民衆的悲哀與憤怒,又寫出了作者對童年、對大自然的美好回憶嚮往與對壓抑兒童天性的封建教育的不滿。

作者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成功地塑造了具備鮮明點性格特徵點的人物。如勤勞樸實,熱愛生活的長母親。長母親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她常給“我”講故事,讓我感覺“她”有“偉大的神力”。她知曉“我”喜歡《山海經》,不識字的她不辭辛勞地幫我買了回來。還有嚴謹認真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對工作及其認真,他把我的講義都用紅筆改過了,連講義上畫的血管移了一點也要指出。魯迅筆下的人物形象不只具備鮮明的性格特徵,還具備人性的複雜性與矛盾性。如長母親由於社會的影響,保留了不少迂腐的社會風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還盲目地對“長毛”的故事妄加評論等,這部分描寫使魯迅筆下的人物愈加生動,愈加有血有肉。

在《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從《百草園到三

味書屋》。它描述了作者兒時在家裏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唸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泛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銳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將康活潑成長的合理需要。

讀完了《朝花夕拾》,我不只對魯迅的文采有了更多的認知,也獲得了一些對生活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