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82W 次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生》讀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

“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給出的定義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馬寨一中實施感恩教育已經僅十三個年頭,學校從識恩、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等幾個方面爲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材。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如何實現感恩教育的規範化與效能提升”,發言稱不上,我只是想談談自己對感恩教育的一些淺顯的認識和理解。

申校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目前學校在感恩活動中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理念引領,二是缺乏活動創新。理念層面學校通過鄒越老師的團隊等對師生進行了一系列培訓和學習,在感恩教育中起到了高屋建瓴的引領作用。我想重點談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學校感恩教育活動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

馬寨一中的感恩教育在各個方面已經做得相當成功,我想能不能在學校做好感恩教育的同時帶動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例如:哪些家庭的感恩教育做的相當好的,可以請這些家長和孩子一起向全校師生分享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還可以改編成劇本、小品演出,製成感恩小視頻、電影、電視等向社會傳播正能量。

還可以通過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討論等形式,澄清與抵制各種消極的、錯誤的道德意識,正確認識自身不足。激勵學生不斷反思現狀,設計未來的價值理想,讓學生在這種不斷的“獲得”、“反思”、“設計”的活動中,不斷自我否定與自我生成,從而自我提升人格境界。

二、呼籲感恩教育“鏈條化”。

感恩教育各校都在做,各個階段都在做,有的做得紮實有效,有的只不過是在課堂或者小範圍內做了一些碎片化的、不夠系統的感恩教育活動,這是學校德育教育中感恩教育的缺失或不足。現如今我們不是流行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小時候學知識,大學生活學禮儀。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從小就樹立一種感恩情懷。感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世界各族人民都應該具有的最基本常識,感恩教育不僅僅是所有學校的事,更是一個民族乃至世界的大事。所以學生的感恩教育應從幼兒、小學就得常抓不懈,並且還要將感恩教育活動作爲鏈條式的教育模式推廣到每一所學校,讓感恩教育在學校與學校之間起到無縫對接。

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齊美爾在《忠誠與感激》中提到,“感恩的獨特之處,不在於回報而在與意識到無法回報。”,既然恩情無法回報,就應當以施恩的形式將恩情傳遞給其他的人,形成一個“感恩之鏈”。有了這個“感恩之鏈”,我們的社會將成爲一個互愛、互助、文明、友善的大圓圈,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加美好。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2

人生這本書,三年前當我選擇考研這條路時在網上看過電子版,當時一直以爲還有後續情節,而今看完紙質版的,確定這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是真的結局。

每次看完人生我都是一氣呵成,開始我會爲高加林的遭人陷害,被迫離職深表同情;當他走到人生低谷時卻遇到了好姑娘劉巧珍,她給他愛情的滋潤,他是幸福的,雖然沒有穩定的事業,但卻擁有甜蜜的愛情;再後來因爲叔父的關係,各種輾轉託人走到了省報的前線,加上自己的才華橫溢,很快開始嶄露頭角,春風得意;這時候遇到學生時代的老相好黃亞萍,如今的高加林突破了現實的障礙,大家閨秀黃亞萍曾經的擔心也釋然,於是兩人舊情重燃,各自拋棄現有的對象而走到了一起;他們是都市的時尚代表,倆人很快嚐盡了事業愛情雙豐收的甜頭,準備進一步地發展;但,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高加林此前升遷的各種手段被人披露,他被“打回原形”,回到了曾經那感情熾熱卻又常渴望離開的故土。一切就像夢一般發生在高加林身上,讓他深深地體會到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是那麼地近,又是那麼地遠。

書中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劉巧珍,在農村被很多人追求,卻又偏偏愛上高加林,好不容易獲得他和旁人的認可享受甜蜜,不想愛郎卻要去縣城走馬上任,於是她陷入漫長的相思與等待中。不曾想,等來的卻是愛郎的無情拋棄。心灰意冷之後她開始表現出不正常的平靜,一狠心帶着對加林的恨與愛嫁給了一心追求她的掌管馬店的馬拴。不久,高加林因事打回原籍,她卻因愛一直在別人甚至家人面前袒護着他。無疑,她是善良的、是純真而又質樸的,是典型的農家閨秀,她沒有做錯什麼,但她的命運卻是值得我們同情的。

黃亞萍,典型的時尚都市女,擁有不錯的家庭背景,學生時代對加林抱有感情,但因加林身在農村而選擇放棄,畢業後備受克南追崇,與之將就着自己的感情,直到高加林以省報記者的身份出現在她眼前時,她平靜地感情再一次掀起了狂風巨浪。他不再侷限在農村了,突破了自己不能與“農村”結合這一心理界限後,她不顧一切開始了對加林狂熱的追求。而此時的加林處在事業的巔峯時期,春風得意,又有如此俊俏的老相好追求,一狠心一跺腳,二人都選擇拋棄了現有的對象走到了一起。擁有着共同的價值觀,他們很享受的沉浸在都市的二人世界裏。不料,加林的事情“敗露”,迫於現實或是迫於自尊,倆人都無法接受自己和對方接下去的關係,於是含淚分手。個人看來,黃亞萍是現實的,但她又是有思想有追求的,願意付出代價去追求有共同價值觀的人,但她也逃脫不了現實的束縛,她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女性現實派的代表。

德順爺爺,典型的莊稼漢,勞動人民都是善良的。在衆人都不看好加林和巧珍的關係時,他力排衆議,力主贊同,趕架子車去城裏拉糞,故意撮合他們倆同去並讓他倆挨着坐後面,千方百計給他們創造獨處的空間,他是祝福他們的。之後加林拋棄巧珍,他應該是同情巧珍而斥責薄情郎高加林的;但當最後高加林因事敗露回到家鄉時,他又是同情加林的,他是第一個站在村口迎接這個備受打擊的年輕人,他安慰他,用他畢生的勞動智慧去撫慰這個受傷的年輕人,他被打動。從零星地這幾點看來,德順爺爺是勞動人民的典範,心地純樸又忠厚,關心下一代人的成長,向他致敬!

寫了很多,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如此?在強大的社會潮流面前,我們努力追尋着自己心中的那個夢想,只要有一絲機會向上攀登就絕不放棄,我們是渺小的,但這並不排除我們不能用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當然盲目地追求並不可取,但只要是正當的,合法的,我們就應該努力去爭取。

因爲,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卻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3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樂觀,積極,無畏年齡。71歲,依舊可以走在時尚的前沿。經歷過不同國家的搬遷,依然可以靠着自己,創造出穩定的工作,還能在單身的情況下,培養出三個優秀的孩子。目前的世界新首富,埃隆馬斯克,特斯拉的創始人之一,正是她家大公子。關於孩子的成功,她只是輕描淡寫:“對孩子最有用的教育,就是讓他們看見你在努力成爲更好的自己。除此之外,都不重要。”的的確確,作爲一名女性,她很努力,更多的是坦然:“真正的贏家既不是“傻白甜”,也不是怨婦,既不盲目樂觀,也不顧影自憐,而是有足夠的勇氣,能心平氣和地一一解決所有挑戰的人。”我們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何能夠解決好自己面對的問題和困難,這個命題,是我們窮其一生,也要學會的吧。“無論一切看起來多麼暗淡,前方總有光明。如果實在太黑了,那就讓自己變成一盞燈吧”,有些事,如果實在跨不過去,那麼換種思路,能否柳暗花明呢?

她不僅僅教我們如何去面對問題,更多的是提出了“個人”的概念。“追求美是很重要的一個人生課題,不論我們現在是哪個年齡段,都不能放棄對美的追求。”去年,我嘗試着化淡妝。結果發現,從眼影到口紅,那麼多的色系,多種組合,每次都是一種樂趣。去年播出的《乘風破浪》,颳起了一陣辣媽學舞蹈的潮流。這也給我了很大的感悟,時間總會印刻在我們的身體,但願不是停留,只是經過而已。只有無懼了,才能做到享受。梅媽也說了,“即使在七十歲時還能當超級名模走秀,但只要是女人,她就總會對自己這裏或者那裏不滿意。真相是:人們只會關注你最好的部分。所以,儘管自信吧。”“不要讓年齡之類的東西成爲你的束縛!”,“讓生命中的每一個十年都比上一個十年更好”。

梅媽對如何結交朋友,也做了很好的詮釋:“善於尋求別人的幫助和支持。求助是一種非常基礎的生存能力,求助就是在結網,在與更多人建立信任和連接”,“真正的朋友未必能與你抱團取暖,但必然能讓你肅然起敬”。

因爲時間有限,我能展示的只有這些隻言片語。剛看完本書後,熱血沸騰,想着應該去做點什麼。心中不安分的因子蠢蠢欲動,感覺自己這個年齡段其實也只是剛剛起步。新的一年,還是要有所進步。朋友圈裏有朋友發文:“一個人如果不看書,他的三觀只能由周圍的人決定。”現在我可是和你遙相呼應了呦。書中,確實會有你想要找到的答案。

最後的最後,分享下本書的精華,“如果你並非生而顯貴,你需要找到你的天賦,並努力工作。你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和你周圍的每個人分享你的成果。我建議你忘記自己的出身。有句諺語說:“二十一歲意味着再世爲人。”這句話的意思是,你需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工作越努力,運氣就越容易找到你。”希望我們的公章號能有出下一期的動力,堅持看完本文的你,心裏會有所觸動嗎?接下來,你會有怎樣的行動呢?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4

看《淡定的人生不寂寞》這書感覺真的很不錯,感悟很多 感觸也深,全書充滿了空靈的味道,主張用沖和、平淡的內心看待周圍的一切、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紛爭,特別強調戀人之間的信任、寬容。保持一顆淡定的心。人非聖賢,更有七情六慾,怎能把持的如此之好呢?思想覺悟的昇華提升你的拿捏能力,點到即止,理性的人生是枯燥安全,感性的人生是激情危險的,所以無論在哪方面的理智與感性你的拿捏恰到好處就是一次的正確的抉擇,昇華的覺悟會告訴你該如何難得糊塗的去無限激情追逐人生,實現自我

或許人生再多的歷練都不如一顆淡定的心來的強,我們的生活里正因爲缺少了這份淡定纔會多了很多的煩惱 甚至於糾結在心無法自拔,不管開始的如何美麗 任何故事都會有着它自己的結局或好或壞,如果能有一個淡定的心情和態度是否就不會那麼在意,面對生活裏來去的人和事,我們最最缺少的或許就是它 淡定,誰說平淡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呢?

轟轟烈烈的愛很美,可是也會帶來刻骨銘心的痛,面對感情裏的欺瞞、背叛、拋棄和各種的心酸,真的太傷人,很多人都嘗試過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好受嗎?不好受,如果看淡一切得失你是否還會那麼在意呢?我們的生活裏除了愛情其實還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你的人生不是隻爲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人而存在,美好的東西很多,儘管它們的背後藏着很多不爲人知的痛,就當這一切只是人生必經的過程,走過了 嚐到了 體會了才知幸福和快樂的來之不易,才知人間的冷暖情懷,才知你的人生其實並不寂寞,滿足於心,停止那無邊的慾望,淡看人生,幸福一直在。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5

再讀《人生》時,已過而立之年。記得初讀路遙的《人生》,剛剛讀初中,彼時的年紀,只嬉笑或惋惜於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對於作者煞費苦心隱蘊文中的描寫和哲思,則無法參透。當十多年後,靜心再次品讀,有種入身三分的浸入之感,久久無法平靜。

多年來,對於人生的探究是我和身邊同齡的朋友們熱議的話題,但一直無法有清楚的答案。我常常會想,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的人生?我的價值……路遙的《人生》,通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擇,而這些選擇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通過行爲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創作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依然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文中最後,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裏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嚐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可謂一語中的,震撼人心!究其然,人最怕面對的是脆弱的自己,而最強大的則是內心的堅韌。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滅,此段經歷會必會成爲他最寶貴的財富。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生活的理想就是爲了理想的生活。記得自己當初因爲一份不甘心,離開了家鄉優越、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報考了機關。等到了大城市、擠進機關之後才發現,現實中的榮耀遠比想象中的要骨感,而困擾卻遠比想象中的要豐滿很多。擁擠而寂寞的都市,風光而重負的工作,熱鬧而孤獨的生活,人生的矛盾在這裏體現了極致,內心的糾結甚至後悔總是如影隨形。與我有相似經歷的朋友曾作過描述:回想這幾年的生活,我一直是在追求理想的生活。但是,我卻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對於每個人來說,理想的生活卻是各不相同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卻意味着要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呆在大城市的某一個角落,卻意味着過着一種平民的生活;在各地出差奔波,卻意味着與家人聚少離多。與以前相比,我的外表已變得樸素,內心已變得粗糙。

說實話,什麼叫忙碌的不可開交,這幾年算是感同身受。有很多個晚上,我和同事們都是坐在電腦邊,覈實各類數據、整理各種工作情況報告。很多不瞭解我們單位的人,根本無法理解,甚至難以置信在機關怎麼會這麼辛苦。工作壓力之大,神經之緊繃,都是我職業生涯的挑戰。至於逛街、美容、泡吧、看電影、旅遊,儘管都不是我很熱衷的事情,但感覺已是非常遙遠的事情了。有那麼一段時間裏,我曾深深地迷茫過,甚至懷疑過自己最初的選擇。

前些時日,出差時與一位老縣委書記偶然聊起關於人生和人生價值的話題,他的話語樸實卻有力,讓我印象至深:“你們這代人不像我們這代人,受過很多苦,對我們而言,特別珍惜現有的工作和條件,我們只想踏踏實實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但你們代表着未來,有活力,有理想,敢於質疑和抗爭,這些都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但你們也應正視自身存在的浮躁,摒棄浮躁,才能靜心做事,未來的人生方向固然遙遠,但只要明晰自己的階段性目標,心懷堅韌,努力的做好,享受奮鬥過程也不失爲實現人生價值啊!”

是的,人生的道路上,幸福的目標是什麼?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說:有錢就幸福;一個忙忙碌碌的富人說:有閒就幸福;一個寒窗苦讀的學子說:能放假就幸福;一個婚姻破碎的女人說:能被愛就幸福;一個雙腿截肢的殘者說:能走路就幸福;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說:能看見就幸福……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樣,積極心理學把這種理解和感受稱爲“主觀幸福感”。不管你是通過追求什麼到達幸福,所有人在這種主觀幸福感中都體驗到了兩種共同的情緒:快樂和滿足,並且這種快樂和滿足不是稍縱即逝的,而是一種長久保持的並且持續對生活施加正面和積極影響的。而努力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是人生的一種精神狀態,是對生命的一種赤子之情。一心努力可謂條條大路通羅馬,只想獲取可謂道路逼仄,天地窄小。所以,與其規定自己一定要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物,獲得什麼東西,不如磨練自己做一個努力的人。志向再高,沒有努力,志向終難堅守;沒有遠大目標,因爲努力,終會找到奮鬥的方向。做一個努力的人,可以說是人生最切實際的目標,是人生最大的境界。

那麼,今天,明天,無論怎樣,我都必須首先使自己成爲一個很努力的人,然後,爲了自己理想的生活而繼續努力。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6

如果覺得生活淡出鳥味來,不妨讀讀書,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的過程。要知道你挑選的這些作者在你生活裏或者身邊方圓百十里都沒有的人。

遺憾的是,生活裏絕大多數時候,大家寧願花100元和狐朋狗友吃頓火鍋,也不願花30元買本書,和作者聊上一晚上或者好幾天,獲益匪淺的過程大多數人都是拒絕的。寧願做一個大多數,擺拍咔嚓一下,曬個朋友圈的愉悅程度遠遠大於讀書。

路遙的《人生》這本書一直沒看,竊以爲看完了《平凡的世界》路遙其他書就不必看了,沒想到看完之後對自己的狹隘觀點感到慚愧。這本中篇小說,還是會引起很大的思考。

我在20xx年元旦當天讀完的,很多人就是一句:高加林是個渣男。是的,短平快的評論,做個鍵盤俠總是偉大正直的。

我想的是,假若你有了進入中央部委的機會,談了個愛人在農村,你怎麼取捨的呢?理性的人可能說不違法,也沒結婚,分手唄,我們還是現實一點吧。置身其中的時候百般託詞,置身事外的萬般指責,這就是我們的狹隘視野。這個問題也不太貼切,因爲時代背景不同了。

換做我是高加林,我也不知道作何選擇。我會畏懼一眼望不到邊的農田,也會擔心自己被同齡人遠遠的甩在不爲人知的角落,更多的是從此遠離那豐富多彩的世界,面對單調枯燥的人生不發一語,生和死都變的沉默。正如《東風破》裏寫的那樣:夜半清醒的燭火不忍苛責我。近幾天看到最爲狠毒的一句話:站在命運的轉折點,還以爲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這句話對於處於備考狀態的各位,最爲恰當不過。

你覺得今天的時間和一月之前的時間別無二致,正是這毫無差別的每一天的普通,讓你在命運轉折點大勢已成的時候又開始喟嘆運氣不好。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7

一個人要掙脫這個紛雜喧囂、物慾橫流的社會,的確很難。但是,每個人都別無選擇,如果你要幸福,你的心靈就必須擁有一份淡定。唯有淡定,才能讓你的內心安靜下來,才能細細品味生活的萬千滋味。這是我讀完這本書之後,最深的感受。

這是一本講述收穫的書。因爲它成熟、睿智、沉穩、平和。全書共有七輯。分別講述了生死之愛、平淡流年、瑣事中的愛、無望之愛、幸福的祕密小徑、緣起緣滅和寧靜的心靈。作者有一隻流暢而優美的筆。全書從頭至尾沒有刻意煽情,只是淡淡講述着,卻使讀者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動,放下心靈的重擔,看淡一切,讓自己的心靈靜下來,像那個思考者,什麼也不做,只是思索人生。《淡定的人生不寂寞》就是這樣一本恰到好處的讀物,很平易,很淺顯,然而很真實。靜靜讀下去,說不好在什麼時候,當你注目哪個故事時,你心底那根生鏽的弦,就被悄悄撥動了。

做爲一名教師,更需要擁有一顆淡定的心。教師要面臨來自社會、家長、學校和學生的多重壓力。教師即要任勞任怨、勤勤懇懇的工作,又要滿足家長和孩子的要求,而且在制度細節方面,還規定了很多老師不能觸的高壓線。另外,雖然提倡素質教育,但仍然走的是應試教育的路子,學校、家長要的是成績,而要想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就要從嚴要求學生,而學生又摸不得,打不得,一旦有一點小事,學校和老師就成了永遠的被告。面對這樣一個社會現實,我們要坦然面對,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善待自己的工作,把工作當作一件幸福、快樂的事,不要怨天尤人、牢騷牢騷。高興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爲什麼我們不高高興興的度過每一天呢?此外,作爲老師,要爲學生創設一個平和自然的空間,要有愛心、耐心、要呵護,要維護,要有靜等花開的情懷。千萬不要試圖改變孩子,只能順勢而爲。懷着淡定、從容的心情,等着我們的孩子慢慢進步、慢慢成長。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8

路遙的《人生》:環境在變,感情在變,人生也在變。那天到朋友家裏溜達,偶然看到路遙的《人生》,很早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一直沒時間買回來看看。機緣巧合,讀完這本書。

《人生》講的是農村孩子高加林的人生,成績好,愛看書,剛出來時當民辦教師,3年後,被關係戶頂替。他接受命運的安排,當農民,種地,失意的階段有善良的巧珍的陪伴,當他憑藉着叔父的關係,到縣城裏做起記者時,又與曾經有着好感的漂亮女同學相好,狠心與農村姑娘巧珍分手,不曾想命運再一次捉弄,清查關係戶,他又被打回原形,當農民。

我感觸挺深,可能因爲我是農村的孩子,才如此理解高加林的擇偶觀。先說說我父母。我爸讀過初中,我媽不識字,熟人介紹認識的。我外公看我爸人高馬大,做事勤快,便應允了這件親事。我媽說不喜歡我爸,最初的幾年,窮,日子不好過。

在一起30多年,我爸說一直很喜歡我媽,不管我媽脾氣怎麼壞,對他怎麼罵。

以前不能理解,他們沒有共同愛好,我爸喜歡看小說看電視劇,跟我媽沒共同語言,可是他就是順着我媽,賺的錢也都給我媽。在看完《人生》後突然理解了,年代不一樣,他們所追求的婚姻和愛情是不一樣的。

大環境下的趨同形式,到了適婚年紀,找到喜歡的人,過一輩子。感情不合?磨合,調整,容忍,包容,慢慢地就是一輩子。擇偶觀是個人意識問題,但在身邊的環境裏容易受到改變。

在《人生》裏,高加林的擇偶觀很有主見,畢竟他讀過那麼多書,算是知識分子。不同環境下,心境發生改變,懂得取捨,更懂得自己想要的什麼。他飛黃騰達時,拋棄農村姑娘巧珍,肯定很多人認爲他不識好歹,忘恩負義。如果換做是你呢?你會怎麼辦呢?

1、高加林追求的是與自己心靈合一、志同道合、合拍的伴侶。

高加林讀過高中,有知識,有文化,巧珍,農村姑娘,斗大的字不識一個,善良,純真,一心愛着他,願意付出一腔熱情,她的愛很純粹,不求回報,只要他好就行。

兩個人距離相差太大,可是在情感上卻也產生過共鳴。在他失意落魄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姑娘投來一顆熱忱的心,讓他心動不已。他訊速地與她在一起,甚至接吻。黑夜裏,躲在在草垛裏看星星,接吻,做着談戀愛應該做的事。

這是年輕人荷爾蒙的作用。這時候,我們不講究讀沒讀書,是因爲處於那個環境,情不自禁。後來,他做了記者,發現自己的身份不一樣了,似乎與巧珍的關係不再親密,似乎一夜之間,她便不再懂得自己。

他在繁華里,在虛榮裏,在自我感覺裏,與高中同學黃亞萍速度升溫,確立關係。他們有着共同的愛好,有着談不完的對生活的熱愛,有着更美好的憧憬。雖然好景不長,在得知高加林被查,回老家當農民時,她也猶豫着,同時也想不顧一切的跟着他去。

幾分真情,幾分世俗。

在農村,這樣的事再正常不過。就拿現在女孩擇偶標準來說,得有車有房有存款有工作吧。可是如果沒有感情,有這些也同樣過不好日子。找一個喜歡的,合拍的,說什麼他都懂的人該多好。你彈琴,他唱歌,高山流水難遇知音。

2、工作發生變化時,擇偶觀也發生改變。

如果高加林是農民,他就會接受命運的安排,和巧珍走在一起。但是他踏上當記者的路,改變了人生軌跡,那麼在相對應的環境裏,他便有權利換一種擇偶觀念。

不同環境裏,不同選擇。

比如暴發戶,曾經過着很苦的日子,突然有錢了,看着家裏的.老婆又醜又老,他肯定會在外面找個年輕漂亮的。小說裏經常看到是有錢人士三妻四妾,朝三暮四,不過就是因爲自己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這是人性

但是人的感情是真的,無論怎麼變,曾經在一起時說過的話,做過的事,都是真心的爲對方付出。這些經歷是無法抹滅的。就算是假的,是欺騙,終究存在過。

3、婚姻與愛情的不同之處,愛情是兩個人的感覺,婚姻是家庭的磨合,父母的認可。

高加林的父母得知他與巧珍在一起時,告誡他,他們門不當戶不對,不要在一起。黃亞萍的父母得知高加林要回去當農民時,也是勸他們分手。父母所考慮的都是門當戶對。

父母觀念認爲家庭環境相差太大,在一起不會幸福。

不無道理,兩個人身份懸殊,經濟不同,價值觀不一樣,生活在一起的有着無盡的矛盾。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城裏兒媳婦給農村的婆婆買200的衣服,農村婆婆嫌貴捨不得穿,給自己親爸買20__的羊毛衫,她老公看不慣,說她爲什麼區別對待。關鍵是城裏的岳父是領導人物,平時都穿這個價位的,跟農村的婆婆的肯定不同待遇。

男人卻認爲是媳婦不懂事。他看不到自己的地位和角色,看不到自己的差距,一味指責媳婦兒,能有什麼好結果嗎?高加林深知世俗的眼光,他立馬與黃亞萍提出分手。他要斬斷曾經的情投意合,斬斷不可跨越的父母的在意。他是一個明白角色,他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該想些什麼,該得到些什麼。

總結: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你配得上的伴侶過一生。人貴在有自知之明。無論環境怎麼變,身邊的人說什麼,唯有面對真實的內心,才能得到解脫與釋然。

愛情,是有的,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互相吸引,在一起的歡喜與悲傷,離別時的淒涼,過程中包含的體諒與驚喜,證明曾經來過的情緒,慢慢都會消融在現實生活裏。

人生起落,唯有以平靜的心態面對,不管是擇偶,還是工作,順逆終有時。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9

初讀肖川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試着找幾點對號入座,就定個小題目:“苦、累並幸福快樂着————因爲我是教師”。

書中引用古人的話是這樣闡釋幸福與快樂之間的關係的:即“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幸福生活是我們天生的善,我們的一切取捨都從快樂出發,我們的最終目標即是得到快樂。”作爲教師我們的幸福、快樂源自何方?書中說: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教師是一種知識轉化與智慧增值的職業,是一種心靈浸潤與人性化的職業。對於教師而言,幸福更是有特殊的意義,教師是一種社會角色,肩負着一定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而教師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最樸素的概括就是教書育人。因此,儘管教師幸福與其他因素有關,但教師的幸福主要體現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就這一點來說我是深有體會的,我真切地認識到:教師的幸福來自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自己從事教育工作已經整整三十五年了,三十五年來,究竟教過多少學生我從沒有計算過,但是我卻從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品嚐到幸福快樂,因爲我從自己獨特的工作對象————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進而體驗到精神上的無限幸福。學生的學業進步、道德成長、個性萌發,桃李滿天下,促成了我最大的幸福。

就拿我所教的三(3)班工作來說吧,全班不過40多名學生,但卻是全年級的老大難,學生的組成結構比較複雜,單親的、離異的、溺愛的等等,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甭說幸福快樂了,每天就剩下在痛苦中掙扎了。剛接手時我也曾一度束手無策,但是我知道,我的教師責任感,我對學生的愛是不受任何客觀條件制約的。正像文中說的:有愛才有教育,有興趣纔有學習,學生的課堂行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任課教師的喜好程度。如果我們想要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想要分享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就需要合理、有效第組織課堂,使他們獲得情感上、智力上和身體上的安全和關愛,這些我認爲我做到了。我充分利用課堂的四十分鐘,用最佳的授課形式,準備充實的教授內容,贏得學生的認可,用課間休息與中午休息時間與他們溝通、交流,而且,真心實意地幫助他們分析今天的知識積累與他們未來的前途命運的關係。很快,我就成了他們的良師益友,課堂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該改善,我馬上進入第二階段,幫他們補知識,我也因此犧牲了一學期的中午休息時間,自己雖然苦點、累點,但一看到他們的不同程度的進步,我就發自內心的高興,尤其是第一學期下來,我在他們的心目中的滿意度是100%,但是那種幸福快樂的感覺只有自己能體會得到。

有兩個典型的事,讓我至今想起來還津津樂道。班裏有一個男生,大家公認是雙差生,我對他的幫助教育就比別的學生多一些。一次我因心臟不好,趴在講桌上起不來,同學們都不知如何是好,據後來大家講,這個學生知道他奶奶有藥,急了似的往家跑,他回來的時候,我已經吃完了藥,看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我面前,舉着藥,我當時就哭了。這裏面更多的不就是幸福嗎?還有一個學生,父母離異,母親帶着他重組家庭,他的性格比較怪,很少與同學溝通,我只是發現他的字很好,適時鼓勵,對他的工作更以關愛爲主,僅此而已。他回家竟對他媽媽說,他將來的第一份工資,要給我買好吃的。大家可想而知,我還有什麼理由叫苦叫累呢?我都被學生給我帶來的幸福包圍起來了,它不正是我今後更好的工作動力嗎?

本學期,我又接了四(1)班,我沒給領導提任何困難,我同樣用滿腔熱情工作,爲了提高優秀生的成績,我又利用中午時間給他們輔導,以至於有的老師說我精神好,不知道累。其實,苦、累我自己最清楚。我何嘗不想利用中午歇歇腿,緩解一下到了晚上腿就腫脹,可是不行。如果有一次我因其它原因沒有輔導,感覺就很失落,好像一天沒做事。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這次單元測試,我輔導的其中一名同學及格了(上學期數學只考了26分),看到這個成績,我內心也充滿這成功的喜悅。我早已默默地把培養學生作爲自己最幸福、最快樂的事。

是啊,我是幸福的。多年來,我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創造出值得崇拜的學生。我時刻看到自己學生成長,在學生的進步與對社會的貢獻中體會到一種他人無法達到的快樂。最後用書中的話結束我的發言:教師,諄諄善誘,守望的是講臺,放飛的是希望,播種的是知識,收穫的是未來!我將會一直默默地奉獻下去,享受那無與倫比的幸福。認識膚淺,望諒解。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0

這是我第二次讀路遙的書,同平凡的世界一樣看完之後,感悟良多。《人生》與《平凡的世界》一樣皆從平常的天氣開展出去,在我們的眼裏無論是風雨飄搖或是白雪紛淋都只過是正常的天氣情況,並無多少異樣。然而作者早已將故事主人的命運昭示出來,安排得妥妥當當,我有時甚至暗自自忖到是天氣還是命該如此,對於天氣與命運或許可以劃個等號,總是如此陰晴不定。

《人生》是我看完《平凡的世界》之後早就想一睹爲快的書,但由於各種原有如今才見其“芳容”,真是妙不可言。我沒有作過任何的猜測與幻想或是想象,只是帶着我應該具有的真實性與故事給予我那般熾熱的鼓勵去溫柔對待,除此之外我沒有更好的辦法。

在大多數眼中《平凡的世界》與《人生》爲人生勵志小說,在其出版到如今激勵了或是激勵着不少年輕人。雖然故事的年代已久遠,但相同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卻不可少見,只是更換了不同的時代背景與不同角色,在內容的本質之上並沒有多少差異。或許看了《平凡的世界》你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平凡,而自己原來有多麼卓越,世界很大而夢想很小;看了《人生》之後你纔會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缺失了什麼,應該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把那“要緊處的幾步”走好,又何嘆人生路漫長。

與餘華的《活着》相較來說,路遙儼然沒有餘華那樣顯得“刻薄”,在現實與命運面前只是緩緩推進,給予讀者或是主人公緩解的餘地。而餘華卻毫不留情地向你直接昭示苦難所帶來的悲慘與絕望,甚至直接得讓你有着一種完全崩潰的感覺,相比之下更像一個無情的魔術師。二者各有千秋,一種是跟隨命運與現實循序漸進,一種是在苦難面前置之死地而後生。但對於命運而言不免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我們在命運面前有時是無法反抗的,只能藉助於自我認爲可能對的方向繼續前行着,只能試着去無視命運的捉弄。命運是個奇怪的東西,有時與我們能夠成爲推心置腹的好朋友,讓我們在人生上不顯得處處悲涼與絕望,在絕望之中都會尚存希望;有時與我們又是仇纏滿腹的仇敵,隨時隨刻都想置我們於死地,藉助它一切力量摧毀與泯滅掉我們殘存的希望,直到我們向它屈服爲止,讓我們不再尋找到一個適合的理由繼續再對它抱有絲毫的希望。

但是,我們還是要再繼續不斷地說服自己,並利用自己畢生的親和力去再次靠近並絕對信任它,好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擁有繼續活着的勇氣與活下去的理由。面對高加林來說所受的遭遇絕不比之遜色,——自我教師資格爲別人借用權利替代,自己還得以笑面對待剝奪自己資格之人;難以面對同學所目睹自己的不堪,但還是得繼續裝着若無其事;對於自己去賣白饃換取買油鹽而對要喝“白蒸饃哎——”難以啓齒時還得繼續向生活的現實低頭哈腰,或許那時他開始逐漸相信命運了,不再有那麼幾分知識分子的“清高”了。

無論是與命運推心置腹還是接受它的虛情假意,我們都得認清自己,我們承認與順從得再多有時並不能增改它或許早已既定的圈套。大多轉機都深藏於不可發現的時空之中,只待無意之間,確切地說是有福分獲得它的恩准而對希望有所盼望。我們有時覺得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權利與義務,可當真正幸福擺在我們跟前只有一線之間的距離時,我們又猶豫不決了,認爲那是一種奢求,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即便是得到了也是不可靠的幸福。

人只有在絕望之中才會生髮出對自我悲鳴,在常規狀態之下我們會肆無忌憚地揮霍掉轉機所帶來的希望的些許星光。我們總在失望與絕望之間徘徊與猶豫,在希望與落寞之間躊躇不定,在那些所謂的十字路口失去應有的判斷力。

命運不會給人絕對的絕望,沒有退路的失望,總要給人一點轉機的。彷彿我們的人生就是它安排的一場戲,我們充當着戲臺之上的戲子,缺了我們就缺了戲子,戲就無法再繼續演下去,因爲沒有比人這種戲子更適合的戲子了。無論是其中的複雜性還是看似簡明性都是一些無法估計的猜測。相反的是我們不是靠演戲維持着人生的,而是企待着超越命運之手的更高意義。

在你最絕望時命運之手常將你拉往希望的邊緣,給予一些假惺惺的好轉事態。對於高加林來說,巧珍在自己毫無準備之下告白對於自己來說無疑增添了些生活的希望與樂趣,但更多的是面對自己未來的惶恐不安。不過或許在這一刻他才能夠有足夠的底氣去遺忘前些不堪入目的日子,在這一刻他纔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也只有在這一刻他才覺察到自己的生活與未來的命運是那麼滿目瘡痍,在這一刻他真正地陷入了迷惘與無助了。

生活不會讓我們順順當當地成爲一個高尚而有品味之人,不會讓我們的路途顯得順坦與愉悅。人常常被牽絆不僅是權勢與地位,而且還有維繫着的不敢高攀情感,高加林並沒有認爲巧珍的告白是一件值得高興之事,相反或許這只是一個夢幻,在夢中才是真實的。他下定決心留在家裏出山去勞作,以此證明自己也具備着勞動人民不怕苦的優秀品質,不是每一個文化人都顯得弱不禁風。而在一旁的巧珍見其狀況早已淚流滿面。

愛情沒有到來之前始終如一地保持沉睡的狀態,沉睡只是在等待一個震動將其震醒,這個震動似乎是命中所定,不能夠安靜地對其避而遠之。我們有時以爲閉上眼睛,捂上了耳朵就能夠無所觀望,無所聲響。可哪知某一天我們不僅被弄得無法沉睡,而且自己還被震得支離破碎,生活早已不再恢復以往的平靜。

我們常以爲值得去歌頌與懷念的日子最後往往成爲風輕雲淡,而那些最不起眼的日子又常顯得彌足珍貴。那些被緊緊握住被珍視得如至寶一樣的日子逐漸被時光遺忘,那些如今覺得可以灑脫拋置的日子反而雕刻於時光之上被我們逐漸記起,成爲我們最深切的懷念。只待時光遠去,歲月流長,把每個當下的日子偶爾伴隨記憶流淌。

愛情可以讓人對生活再次拾起對生活的熱情與激情,亦可以讓人消沉與墮落其中。在高加林幾乎喪失了鬥志時,命運偏偏爲他安排這麼一段離奇的愛情,在愛情之中點燃希望的火把,激情地燃燒着。這段愛情的到來使他漸漸忘卻了往日的想法,那些試圖脫離掉黃土地的夢想,如今的他漸而更加承認並認定着自己屬於黃土地,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再帶有那些驚羨的眼光去看待別人,耕耘好自己的“土地”纔是自己的本分。“他漸漸開始正常地對待勞動,再不像剛開始的幾天,以一種壓抑變態的心理,用毀滅性的勞動來折磨肉體,以轉移精神上的苦悶。”這次愛情的來襲讓加林更加堅定不移地認爲黃土地裏也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人生之中的很多事情都是那麼錯厄不定,有些事情註定要經歷風雨般的考驗。對於加林與巧珍的愛情,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與理解,甚至於同情,人們不僅要只要製造輿論去平添日常生活的活動,而且還要肆意地擴大到滿村風雨。我們可以理解這種做法爲愛情的鑑定,亦可理解爲至始至終爲一種舊俗的觀念所籠罩的愚昧與無知。即便如此,愛情所煥發出來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它的容量使愛着的兩個人足夠地富有。

一個人可以爲理想謳歌,切不可爲現實謳歌。理想常與現實隔離開來而倍顯高貴,可以不用講求那麼實際,但現實卻不然,不僅要你爲之低頭哈腰,而且要你飽經風霜嘗完其中所有的痛楚與心酸。而我們常撇開現實駕馭着理想的幻象忽略掉現實的真實性。也許等到我們待到那個“夢醒時分”時才恍然大悟,醍醐灌頂。成爲無業遊民的加林在高明樓的幫助之下獲得了拉糞的“一官半職”。

但這份職業令他拉着茅糞桶東避西躲,鬼鬼祟祟得似做賊一般,因爲職業之間的差距而害怕碰見熟人與老同學。可哪知即便不遇見熟人與老同學,終究還是逃不過人所具有的觸景生情。那夜“他在燈光若明若暗的街道上走着,心裏忍不住感嘆:生活的變化真如同春夏秋冬,一寒一暑,差別甚遠!三年前,這樣的夜晚,他此刻或者在明亮溫馨的教室裏讀書;或者在電影院散場的人羣裏,和同學們說說笑笑走向學校。要不,就是穿着鮮紅的運動衣,瀟灑地奔馳在縣體育場的燈光籃球場上,參加籃球比賽,聽那不絕耳的喝彩聲……黃亞萍此刻在幹什麼呢?讀書?看電視?喝茶?他很快覺得自己有點可笑了。”生活有時就讓人覺得可笑,不是我們對生活開了一個玩笑,就是生活對我們開了玩笑,我們在開玩笑時生活當了真,我們開始認真對待生活時生活又在開玩笑。

不過,生活總有些意想不到的插曲,總有些意料之外的驚喜,總有些時候讓人受寵若驚。叔叔高玉智調派到老家工作並身兼勞動局局長一職無疑爲家裏增加了榮耀與光彩,更多的是提高了家裏的底氣與聲望,正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向傲慢的劉立本與仗權勢的高明樓一瞬間變得開始巴結與順承了,臉上時刻拉開了笑面。自然的是,家裏有了靠山,加林工作就有了指望,接連不斷的是生活光景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觀。其實,對於加林這麼一個充滿報復與理想的血氣方剛之人,必然對自己的前途有了無量的憧憬。

叔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相當於爲他未來劈開了一條光明大道。在叔叔間接的幫助之下,再加之高明樓對於加林又顯得有些愧疚感,於是對馬佔勝也做了一些工作,當初加林丟掉工作就是他們兩人謀劃的,如今給加林安排個比教師好的職業一方面可以掩埋內心的愧疚,另一方面又可以與加林家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以便往後可以找點關係。對於精明的高明樓與馬佔勝絕不會錯失這個良機,這個如意算盤他兩打得自認爲可算是完滿。

於是,加林在自個都覺得茫然無知的情況下就到了縣裏去當記者,當然他自己也深知自己那麼順順當當地到市裏工作大多也仗了叔叔的地位。但他沒能力去預知到他未來的路該如何走,路途是否坦蕩都不得而知,不過至少當下是那麼的美好,那麼值得憧憬。

人們常說“好景不長”我想總有點預示的,如暴風雨來臨之前要有點徵兆,但在加林身上卻沒有得到靈驗。到縣城工作之後的他與黃亞萍的瘋狂戀愛,再到因爲黃亞萍的戀愛自己被張克南他媽告到紀檢處查到“走後門”而丟失掉工作,自己拋棄的巧珍已嫁爲人婦。這些毫無徵兆的事情在那麼短時間內神不知鬼不覺地接連不斷地發生,直到最後回到老家之後才明白原來一切都像做夢一般,但好在這個夢被現實與良心破滅,這時才清晰地明白那些意味深長的道理……

“嚴峻的現實生活最能教育人,能夠讓人減少一些狂熱,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德順爺爺用綴補釘的袖口揩了一下臉上的汗水,說:“聽說你今上午要回來,我就專門在這裏等你,想給你說幾句話。你的心可千萬不能倒了!你也再不要看不起咱這山鄉圪了。”他用枯瘦的手指頭把四周圍的大地山川指了一圈,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的。再說,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着哩,屈不了你的才!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爺爺,你的話給我開了竅,我會記住的,也會重新好好開始生活的。剛纔我在前川碰見莊裏的其他人,他們也給我說了不少寬心話。唉,我現在就擔心高明樓和劉立本兩家人往後會找我的麻煩,另眼看我……”“啊呀,這你別擔心!就是爲了這事,我剛纔還去明樓家找了他。我和他爸當年是拜把兄弟,我敢指教他哩!我已經把話給他敲明瞭,叫他再不要搗你的鬼……噢,我倒忘了給你說了!我剛纔去明樓家,正碰見巧珍央求明樓,讓他去公社做做工作,讓你再教書哩!巧珍說得鼻子一把淚一把!明樓當下也應承了。不知爲什麼,他兒媳婦巧英也幫巧珍說話哩。你不要擔心,書教成教不成沒什麼,好好重新開始活你的人吧……啊,巧珍,多好的娃娃!那心就像金子一樣……金子一樣啊……”德順老漢淚水奪眶而出,頓時哽咽得說不下去了。高加林一下子撲倒在德順爺爺的腳下,兩隻手緊緊抓着兩把黃土,沉痛地呻吟着,喊叫了一聲:“我的親人哪……”

我不能夠準確地給人生下一個定義,或許借柳青那幾句可以道明。柳青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需要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深藏的酸甜與苦辣。最後將一切都付之一笑。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1

抱在這一次的寒假讀書計劃書單中,我選擇了《簡愛》這本書。打開書架,取出爸爸送給我的那本《簡愛》翻了起來。在朦朦朧朧的迷霧中,出現了一個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簡愛的第一個身份是裏德太太的侄女。她自幼失去父母,唯一愛她並領養她的舅舅又過早地棄她而逝。她從小受盡兩個表姐和表哥的欺負,總是待人受過。而且"無論怎麼討別人的歡心,都有人從早到晚地罵我淘氣、陰暗、討厭、鬼頭鬼腦"。這種強烈的不公終於在簡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她鼓起勇氣教訓了約翰,並且衝破了長期以來一直束縛着她的那個服從長輩的觀念。她勇敢的站起來,訴說心中的不公平,控訴以恩人自居的舅媽的罪行。她一針見血地罵她是僞善的女人,把她斥責得擡不起頭。面對強權,她開始反抗,也開始走向成熟。她學會了獨立。

當走出舅媽的家時,簡愛的心情是陰暗的。因爲她從種種蛛絲馬跡中已經領悟到第二個住所——勞渥德慈善學校對她不可能會輕鬆。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擊傷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並沒有下決心與全世界作戰。她對譚波爾小姐和好朋友海倫彭斯都有極大的熱心和熱愛。在勞渥德,她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區別對待。這給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層是非和正義。她以別人對待她的方式對待別人,她成熟了。隨着成長,簡愛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發出光芒。

簡愛一生的轉折發生之處便是桑菲爾德府。她來到這裏,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師。而18歲的她,漸漸地與主人羅切斯特產生了愛情。羅切斯特家召開宴會,簡愛以不卑不亢的態度與貴族的小姐太太們相處,爲自己贏得了尊嚴。她對羅切斯特的愛情是炙熱的,也是強烈的。但她決不會因此失去原則。當她誤認爲主人要娶一位貴族小姐,又要同時把她留在身邊,使她成爲無足輕重的人時,她憤怒地反駁了羅切斯特。在這個時候,她的憤怒的斥責,正是使我們感到敬佩的。

而命運似乎還要考驗簡。在她與羅切斯特的婚禮上,她才發現羅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顧內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用法律的條款約束自己,爲自己營造了一個光明的天堂。她是自立而獨立的。她爲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華彩的樂章!

命運是公正的。簡最後與羅切斯特獲得了幸福的結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經久不衰的珍寶,永不褪色。

最後,倫敦的迷霧又加深了。那個瘦小但堅強的身影遠去了。我合上書。19世紀的英國漸漸如一艘航船從思緒的海洋中退去。

簡愛的一生,從幼稚到成熟;從柔弱到堅強;從懵懂到智慧,她改變了許多,成長了許多。而我們,也在成長,也在從幼稚變成熟,從懵懂變智慧。

簡愛的一生,不變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們,讓我們保留一點不變的精神,總有一天,它會像金子一般發出光芒。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2

忙裏偷閒,細細品讀了《慢生活》這本書,對書中的觀點深以爲然!

是啊,如今的世界是忙亂的、競爭的、也是無序的。“快”已經成爲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在一千多年前用詩詞表達了自己嚮往田園生活的心情。而在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東籬南山之樂,已成爲傳說中難以企及的奢侈。連“睡覺睡到自然醒”都成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於是,越來越多的過勞死令人觸目,越來越多的**現象更令人驚心!

觸目與驚心、哀嘆與痛惋之餘,我們不得不思考,是什麼,把這些奮鬥者,這些精英們送上了絕路?

在讀過《慢生活》之後,我才驀然醒覺,是不良的生活方式殺了他們!越來越多的人,因爲急於成功而疲於奔命,彷彿是奔跑在轉輪裏的小白鼠,急三火四地往前衝,累得精疲力竭,卻不明白只不過是在原地踏步。等高負荷、高強度讓身體再難以支撐,等明白自己付出與所得根本不成正比,等發現自己的勞作與收穫竟然事倍功半時,往往已透支了健康,身體之廈千瘡百孔,而那預期中的成功卻彷彿海市蜃樓般,變得更加虛無飄渺了,於是又摧折了信心,精神之堤更是轟然坍塌!於是悲劇就無可避免地產生了!

這是怎樣的錐心之痛啊!更在提醒我們--陳舊的觀念必須更新了!

《慢生活》如一股清泉,通過閱讀那優美動人的文字,感受作者爲我們構架的那個輕鬆、愉悅的環境,使生活在快節奏中、處於精神高壓下的我們,開始被動地重新思索自己的生活,開始尋求一種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慢吃、慢睡眠、慢工作、慢運動、慢讀書、慢休閒、慢音樂、慢社交、慢情愛--這全新的理念提醒我們,在緊湊、高效、高質量的工作之餘,抽出20分鐘到半小時來,放慢腳步,在健康跑中親近自然,在和諧氛圍人親近家人,讓沿途風景滌去心中的憂煩,在親情愛情中中體味生活的真髓,會讓身心在和諧的節拍中得到放鬆,輕鬆地再啓航時,效率會更高,質量會更高!

朋友們,感覺慢生活吧!像《慢生活》所說的那樣,在生活上把心態放平和,慢而不怠,急而不躁,讓工作中要有條不紊,讓生活有張有弛!既要在快樂輕鬆中享受工作的快樂,在工作中品味生活的真諦!生活需要從容,需要夢,而感受慢生活就是這樣的一種從容、做夢的形式,當你一任自己深陷在這份從容與夢想裏時,時空顛覆,忘卻營營,日常的繁忙和瑣碎都已摒棄在外了。

從容淡定,快意人生,相信我們的世界從此與衆不同!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3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爲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爲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爲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4

《人生》是路遙的成名之作。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敘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復又回去的曲折人生歷程。在城鄉間輾轉,他既選擇過努力與堅持,也選擇過放棄與告別,其間與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剪不斷、理還亂。

讀罷《人生》,心中五味雜陳。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充滿了戲劇性的變化。

小說一開始描寫了高加林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回到農村務農。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地開始新的生活。

卻沒有想到,就在高加林安於現狀,接受農村姑娘巧珍的愛情之後,他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平步青雲,他的世界一下又變得多姿多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內心深處的不安分,對夢想的追求,加上城市姑娘亞萍的主動,他選擇了和巧珍分手。就在他夢想着美好的生活、光明的前途在不遠處向他招手時,因告發走後門,亞萍離他而去,他又重新回到了農村,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他悔恨莫及。

這一波三折的人生歷程,唏噓的同時,讓人深思:是命運捉弄人?還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命運?

人生的選擇,有得必有失。人生無論選擇那條路,人生都是不完美的。就像高加林爲了美好的前程與亞萍在一起,失去了金子般的巧珍。我們無法評價高加林選擇的對錯,或許這一波三折的命運,纔是人生。

高加林一個處於社會底層的貧困農村青年,有着夢想,有着掙扎,有着追求,有着對現實不公的憤恨,更有着跳出現狀的勇氣。作者沒有寫高加林完整的一生,最終也沒有給我們一個完美結局。或許,就是讓高加林有機會來自省,修正自己的錯誤吧。我想,經歷過大起大落,經歷過離別痛苦,高加林的人生會更加的精彩。

柳青說:“人生的道理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人生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的岔道口,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美國詩人羅伯特說:“也許多少年後,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一片樹林裏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生其實就是不斷的選擇與取捨。路遙通過平凡的人物,真實的人性,告訴我們:夢想的取捨,緣分的離散,都不是我們所能強求的,人生應該接受命運但不卑怯。願我們在面臨每一次選擇時,都能擁有足夠的勇氣和智慧,也願我們在每一次選擇時也都能無悔!

《人生》讀書心得體會15

20xx年半年就這樣過去了,算算博士畢業回來2年餘了。回頭想想,這兩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有歡笑,有淚水。奧運成功,載人火箭發射,當時激動的淚花似乎很遙遠了。而留在腦海裏,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一些不幸的事,西藏、新疆動亂,尤其是最近震驚全國的南平“醫鬧”事件;2007年7月博士畢業典禮時閃光燈和歡呼聲彷彿似乎已經淡得想不起來了。反倒是一些患者的呻吟聲、死亡患者家屬的慟哭聲猶如就在耳邊。

小時候,村衛生所只有一個醫生,大人們都說他會看病。有一次,腳丫被碎瓷片割了一個很深傷口,用水洗洗,沒管它,竟然化膿了。自己塗紅藥水和傷口撒鹽,沒效果,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下肢沿着淋巴管紅得不得了。父親帶去村衛生所打針,印象中那醫生、護士是坐在濃濃的藥水味辦公室,連打三天就好了。那濃濃的藥水味和神奇的療效,第一次讓我覺得醫生護士象天使一樣。

1991年高考報考是醫學專業,到廣州讀書、考研。記得當時不能留校,很是鬱悶。分配在在一七五醫院,小是小點,但也是三甲。當醫生雖然很苦,很累,很枯燥,這卻是我在社會可以立足的一技之長。後來又有幸去讀博士了。到了博士一個新的平臺,纔看到醫學專業知識有着多少日新月異的突破,自己的心應該有多低,低到我只要努力解決我自己分管的那幾個病人疾病痛楚。“寧靜致遠”四個字,我把它寫在我的本記本電腦桌面。我的很多棱角和性格漸漸已經被磨去,變成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原來的張揚和不可一世,漸漸成爲現在的很平和,很安靜。

我總希望給別人帶去快樂,尤其是自己喜歡的朋友和愛的人,可是我的心裏總是有很多的憂傷。2007年博士畢業,以爲自己期待的幸福就要到來。可是,我很笨,總是自己愛的人受傷。整天加班,小孩的事幾乎不管,而病人一個話隨時可以把我叫到科室。每天不管加班到深夜幾點了,我愛人都等我回去才願去睡。最嚴重干擾生活的是,一些病人在凌晨或中午休息時打電話來。一次可以理解,二次可以理解,一百次呢?從科裏回家一趟,就會傷人一次,就象一把把鹽撒在愛人傷心的地方,慢慢地滲透,一次比一次傷得更深。

有時我想不當醫生算了,但我不當醫生,我還有其他對社會有用的地方嗎?我能關掉手機嗎?手機不通、不知道就不用操心了,反正有值班醫生。但我從來不敢關機,病人打電話肯定是事的,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患者放心不下或在擔憂的事。非常幸運的是,丈母孃克服千萬種困難來幫帶小孩、管家務,挽救了我的家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總是覺得很累。醫生,兒時對醫生的那種仰慕已完全消失,漸漸對醫生這個職業有點厭煩。可是我爲什麼總不能懈怠自己、放鬆自己,每天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膽顫心驚,確定每一個診療方案都如履薄冰。或許,是因爲我每每被患者感動和落淚,真實的東西總是能直指人心。也許,在這個冷酷的商業社會裏,我們並沒有麻木。

今年春節前,科室有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是一位漳州知名的企業家,入院後很快出現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併發症,家屬對疾病不瞭解、期望值非常高,也提出轉診省或上海更大的醫院。當時我正在複習準備晉升高級職稱的考試,壓力已非常大了,並且如今社會的醫患關係已把醫生逼在懸涯邊了。自己提醒自己:2000多項考試內容呢,我要複習。不管他了,是家屬吵着要轉的,籤個字讓他轉院算了,轉診過程時死掉或病情惡化也不關我的事;但是,醫學常識告訴我,病人合併呼吸衰竭、病情太重了,轉診肯定會使病情惡化、他院繼續搶救成功率幾乎爲零。心底的良知讓我不能放棄,於是耐心地與家屬溝通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搶救上,連續十多個日日夜夜守在病房裏。在全科以及許多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使病人轉危爲安。突然的,我和患者說我請假兩天去考試,患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流下眼淚,我的眼眶也不禁溼潤。這十多個日日夜夜,我和患者似乎感同身受、一起經歷着生和死的決擇,患者對於醫生的感激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一次次成功搶救,換來了患者對我的醫術的肯定。什麼是醫術呢。我認爲醫術,是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是團隊的力量;從內心講,我相信每個醫生都希望自己醫術高超,猶如華佗在世。把患者當親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子女,我目前還無法做到。但是,我們醫生履行的是一項特殊職業,醫德是我們的規範和指南針。醫德就是醫術的核心,是醫術最基本的元素。良好的醫德,才能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