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家書》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通用15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

千百封書信寄託着說也說不完的愛,一句句殷切期望背後是數也數不清的情。說到《傅雷家書》,那其中蘊含着的濃濃父子情,被人們口口稱頌。在閱讀這“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的時候,或許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傅雷那表現得淋漓盡致的父愛,也會感嘆於傅雷教子的成功,可很少人又去思考過,傅雷除了在筆頭上教育孩子,實際又是怎麼做的呢?

以下是我的一些觀點:

一、在教育孩子時,傅雷永遠身作則。

傅雷、朱梅馥和全天下所有父母一樣,都希望孩子成爲全面發展的人,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也會提出一些作爲過來人的建議。書中寫道“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而傅雷也的確是做到了這一點,他奉勸兒子要多努力,因爲“勤奮比天賦更重要”。而他自己也一天花費十幾個小時來進行他的翻譯工作,他所翻譯的《歐也妮·葛朗臺》《巴爾扎克全集》《幻滅》《約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至今都是不朽的名作,後人還專門設立了“傅雷翻譯出版獎”來表彰那些近代優秀的發育翻譯家們,他在學術方面爲我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二、儘管兒子在國外留學,他仍然時刻培養兒子愛國的思想觀念。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時候,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剛剛解決溫飽問題的大多人們並沒有足夠文化藝術素養。對於以音樂表演藝術來謀生的鋼琴家傅聰來說,在國外發展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傅雷在信中多次提到“你不是抱着一腔熱情,想爲祖國,爲人民服務嗎?而爲祖國,爲人民服務是多方面的,並不限於用音樂去安慰心靈———雖然這是你最主要的任務。”儘管傅聰不能通過音樂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去,但他可以通過用事實使別人受到他實質的幫助。

同時,傅雷也在思想方面教授了傅聰許多中國優秀哲學。書信中寫到“富貴於我如浮雲,在你我是一條極崇高極可羨的理想準則。或許是氣質不同,並非多數中國人全是那麼淡泊。我們不能把自己太理想化。“傅雷對於巴爾扎克筆下那些爲了追求富貴奮不顧身的那些人十分不理解,並要求孩子要學習傳統的中國哲學,可以看出他至始至終不忘初心。

傅雷從1940年開始一直從事外國文學譯著工作,同時參加馬敘倫、陳叔通等籌備成立中國民主促進會。建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上海市政協的委員。他應該是最希望黨、希望國家發展的更好的,也是最最不應該被扣上“反黨”的帽子的。或許傅雷傾注一番心血在這上面,到頭來卻受了當頭一擊,極度的失望或許是他自殺的原因之一吧。

傅雷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更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觀念現在看看也毫不過時。我認爲現代家長們也應該學習他的教育方法。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2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爲一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裏,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犢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種,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和傅聰的家書給了我許多啓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3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孩子傅聰、傅敏的家信,該書是是教育子女的經典名書,是充滿着父愛的教子名著。他們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教育他們先成人、後成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因此我認爲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及榜樣。

傅雷把教育子女當成了對社會,對祖國的一項光榮的義務和責任。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把教育提升到這種境界,但對子女的關心愛護,卻是永恆的,不變的。

因爲《傅雷家書》是給他與兒子之間的書信,充分體現了作爲爸爸對兒子的心意。寫在紙上的都是些家常話,心裏怎麼想的,筆下就怎麼寫,用不着擔心讀者。正因爲這樣,感情才那樣的純真摯樸,沒有半點虛僞《傅雷家書》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傅雷家庭的範圍。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子女都疼愛有加,但在疼愛的同時,不忘對其進行全方面教育的,在人口衆多的中國,能夠達到此種地步的,能有幾人,因爲這需要充足的條件,父親要博學多才,兒子要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更要有充分的默契。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_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說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4

誰都說它是關於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虛傳。傅雷,傅聰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

《傅雷家書》用詞十分樸素,平平的語言何以使人讀出這麼多東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時時感受著父輩的愛,也付出自己的愛,對傅雷的家書自然有同感。

我的經歷有一段與傅聰更爲相似。我的抽屜裏也珍藏著幾封家書,不同的是那是我遵照老師吩咐寫的作文,給爸爸的一封信。打開信紙,你會看到剛入三年級的我拼音加字胡亂一氣的的書信。在這些家書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沒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師表揚一句,我也在信中寫明六要素,但即使我那時再小,也懂得報喜不報憂,也知道不讓出門在外的爸爸替我擔心。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家書不會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我對父母的保證,有時,父母不理解我,我也會寫下來,然後一把火燒了,這樣就沒事了。

《傅雷家書》不知何時會再次光顧我的書桌,但兩代人間的感情永遠那麼深厚,永遠是享用不盡的財富。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並會一直珍惜這美好的親情。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5

《傅雷家書》是傅雷的偉大成績之一,它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聰明”的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深刻寫照。

輯印在這本集子裏的,不是普通的家書。正如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說道:“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可見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和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與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不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更是諄諄教誨。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的歷史,開啓了一扇扇明窗,很好地爲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纔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6

《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書信。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以及對國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這本書中。不是這本書的語言有多麼精彩,也不是這本書的情節有多麼動人,而是這本書的濃濃父愛深深地吸引了我。一封封書信,最短的一兩百字,最長的七千多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爲父親對孩子的期盼與熱愛。

當看完這本書時,我感慨頗深,聯想到了我的父親。其實我的父親也是這般慈愛的啊!我與父親近些年來似乎也如“多年父子成兄弟”般,有過矛盾,但也可談得來,似乎比以前少了許多隔閡。作爲“教子篇”的《傅雷家書》其實也詮釋了父愛的真理。父愛在此書中如山間潺潺清泉,碧空中舒捲的白雲,其感情之純真、質樸,真是令人動容啊!

父愛大如宇宙,父愛隱如輕風!父愛高如俊山,父愛深如桑海!同學們,愛自己的父親吧!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7

傅雷是一本書,是一本蘊含着熱情、直爽、好學、才華的人生悲劇的書。翻開這本書,首先看到的是“傅雷家書”,感到看它就像聽老父親在你身邊低語。克利斯朵夫、貝多芬、歐也妮·葛朗臺、貝姨……傅雷把一個個大師的作品介紹給中國讀者的同時,也讓我們通過這些大師,一頁一頁地把“傅雷”這部書翻下去。

傅雷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不能違背自己的心靈,他同樣不能違反自己的邏輯,不能忍受自己的思想被霸佔,更不能讓自己的靈魂被否定,所以他選擇了死。

傅雷的謝幕是那麼悄然無聲,又是那麼震撼人心,“我素來對死看得極淡,只有鞠躬盡瘁,活一天做一天的工作,到有一天,死神來叫我放下筆桿的時候才休息。”

人們曾對傅雷夫婦是否應該雙雙自盡爭論不休。有的說雖然悲壯但不值得,有的說只要悲壯就值得。看完蘇立羣著的《傅雷別傳》,感到對於傅雷在那種特殊的時代選擇了死亡是不能用值不值來衡量的。傅雷是一位博愛人類、渴望和平的學者,“他的理想是接近貝多芬與羅曼·羅蘭的,也就是追求人類的愛,想念愛最終能化解仇恨使人們走到一起。”但有些人“他們會編、會寫、會添油加醋、會偷換概念、會混淆視聽、會‘欲擒故縱’”的本領。傅雷認爲這些“不是個人的膽識,是人類的墮落”,他不希望自己終生爲之奮鬥的“人類相愛的理想”,在這一代青年身上破滅,而且將成爲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幻夢。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8

讀完《傅雷家書》後,給我的感受是這不僅僅是家書,更是一本教人育人的書。在這裏,傅雷不只是一個父親,同時也是兒子的好友、老師。書中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朋友的關心勉勵,老師的諄諄教誨。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爲此,他不斷寄送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的學習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後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書》凝聚着傅雷對黨和國家的愛以及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對待生活的問題,對兒子進行了引導,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有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如在婚戀方面。都像是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者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後,處處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了對兒子深沉的愛,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都是爲了我們好,希望我們有所建樹。傅雷對兒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書涉及各個方面,內容富有哲理。告訴年輕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有理,不能激進,要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負衆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9

《目送》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年人的滄桑中,總有一種無言的傷痛。目送生命的逝去,目送生命的遠行,卻只能目送,無法挽留。”讀《傅雷家書》,彷彿穿越千山萬水——遠行的人漸漸消失,原路返回的人,眼中有忍住的淚水。

251篇家書,如同父母與兒子的竊竊私語,從時間的縫隙中重疊下來,累積成獨特的傅雷家風——“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無論是爲人還是從藝,傅雷夫婦給予孩子的,無疑是他們最寶貴的見識和經驗。還有什麼能抵的過這家書中的殷殷教誨?每一字每一句都飽含深情,在告誡成長中的孩子要“先做人”。每一言每一行都微妙且率直,在坦言生命中的爲與不可爲。

所謂父母,無疑是需要用能量和力量來推動孩子的成長。視他們爲獨立而自尊的個體,給予強烈的親密、關注和引導,形成平等而良好的關係,在他們長大之後,學會放手和退出,這纔是樸實而開闊的智慧之道。

時間太快,我們都害怕在匆忙之中辜負彼此,“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份。”爲此,給予和付出,並非需要回報,而是需要轉化成生命的營養,去有力的愛自己和他人,同時獲得更多豐厚的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0

三(3)王秋婷《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爲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着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爲父親的傅雷爲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爲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爲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爲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啓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爲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爲、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爲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纔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爲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文革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爲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爲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1

利用假期難得一憩的時間,給自己制定了讀書計劃,非常幸運的是,首先讀了這本書,趁着還有一種想寫東西的衝動,把自己的感受記下來。

第一次接觸《傅雷家書》,是在兩年前人教版的語文書上,傅雷寫給兒子傅聰的兩封家書選入了課本,因爲脫離了書信的整體內容,對於兩封家書的理解並不是很深入,唯一能打動我的是一種震撼,因爲在我的眼中,家書更多的是互訴想念,聊工作生活的境況,而這兩封家書,簡直是帶有文學作品的氣息,談論的關於藝術和感情的問題,真的不像一對父子之間的交談。

當我看前面的序文時,一個故事深深打動了我,在__年,傅聰到中國來演出,由於在成都機場,不慎摔了一跤,把右側的兩根肋骨摔斷了,只爲了一個承諾,一種信譽,一種對藝術的執著,他並沒有放棄到香港的演出,而是在國內醫院特製了護甲,帶着劇痛,堅持了演奏。

許多人士並不知情,因此有些評論家說“歲月在他的身上留下了痕跡”,面對這樣的評論,他並沒有爭辯什麼,在他的眼中,更有孔子“人不知而不慍”的曠達,這種人格上的魅力,深深地感動了我,試問當今,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如此呢?而我也深知,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成功,更是其父親傅雷對他的培養:首先要學做人,再當一名藝術家,最後纔是一個音樂家。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2

在傅雷家書中福清和孩子的對話裏,我可以看出父愛的偉大。

傅雷家書中可以看出,傅雷看待傅聰不僅是兒子更像是朋友,和他來往的書信寫出了傅雷對傅聰的一次次困難的選擇都做了引導。

其中有一篇說傅聰因爲貝多芬第29首和第10首哪個更重要吵了一架,最後傅聰離家出走。

這裏可以看出傅聰對藝術的追求,以至於和傅雷吵了一架,升至離家出走。

服從遇到困難是,弗雷也總是告訴他誰也是這樣過的,讓她心裏好受一些可以渡過難關。所以在後來一場比賽裏,雖然服從的天賦不如別人,但卻因爲弗雷德知道然他在比賽時不緊張得到了第三名的成績。所以這場比賽的得獎可以看出傅雷的教育方式對傅聰的成長有恆大的幫助。

傅雷曾對傅聰說過,久算在談戀愛最火熱的時候他也認爲,學術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而如果是別人在這種時候坑定認爲愛情第一。所以他對傅聰極其嚴格,但同時它也是愛他的。

傅雷對傅聰說行中的字不要太大,不然會被郵票該注意繳或少去移交。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傅雷是個星系的人,而傅聰是個粗心大意的人。

這小小信封的事情,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應該做事仔細認真不粗心。傅雷也告訴傅聰錢不能亂花,做人也不能太吝嗇,然他自己要好好理財,也提醒了我們因該要好好理財。還有就是交友很重要,自己要和朋友多聯繫,不然別人會覺得你冷漠,還有就是有些人的內心是熱親的但是在變面上他無法表達出來,所以需要長時間的接觸才能發現這些,才能表達出來這些真的內心品質。有些人表面上很好但實際上是想利用你,這也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現,所以交友橫重要,只有接觸一段時間之後才瞭解他。

所以,傅雷家書不僅說了父愛很偉大也然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給了我們恆多的啓發還有更多的發現要我們自己思考。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3

《傅雷家書》從1981年出版到現在,已經增訂了五版,發行100萬冊,可見這本書的影響之大。1984年我大學將要畢業時,讀到了《傅雷家書》。當時的感覺《傅雷家書》是一本充滿父愛的教子書。不久前重讀《傅雷家書》,從中感受到了傅雷濃濃的愛國情懷。

從唯物主義的樸素觀點看,愛國是一種對故土親人的天然樸素的道德感情,具有強烈的自覺性和認同感。從傅雷給其子傅聰的書信中,他們父子之間對家庭、社會、國家之間的關係理解和精神境界,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傅雷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書信,最長的一封七千多字。《傅雷家書》字裏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摯愛、期望。在1956年3月1日晨的信中,他寫道:“爸爸的心老跟你在一塊,爲你的成功而高興,爲你的煩惱而煩惱,爲你的缺點而操心!”全書真實地記錄了傅雷先生“大器之成,精心雕琢”,把兒子培養成材的過程。傅雷先生曾有志於美學及藝術史論的著述,卻終於遺憾地不能實現。但在他給傅聰的家書中,充分體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素養及深刻的探索。他自己沒有從事過音樂實踐,但他對於一位音樂家在藝術生活中所遭受的心靈的歷程,體會得相當細緻深刻。他對傅聰說:“藝術家天生敏感,換一個地方,換一批羣衆,換一種精神氣氛,不知不覺會改變自己的氣質與表達方式。但主要的是你心靈中最優秀最特殊的部分,從人家那兒學來的精華,都要緊緊抓住,深深地種在自己的性格里,無論何時何地這一部分始終不變。這樣你才能把獨有的特點培養及厚實。”這充分說明,傅雷把兒子的教育、生存發展與社會、民族、國家的生存發展,把兒子的家庭幸福、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從而培養自己國家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愛國的關鍵是“愛”,有了愛才會在言行中表現出愛國的道德品質。有了對祖國深沉而熾熱的愛,就樂於爲她奮鬥,甘於爲她奉獻,勇於爲她犧牲。可是愛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建立在大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基礎之上,正所謂“知之深,愛之切”。對兒子遠在他鄉異國,傅雷最擔心的是兒子埋頭藝術生活、脫離實際、脫離政治,害怕兒子對祖國有所隔閡。因此,在許多書信中,他諄諄教育兒子:“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你如今每次登臺都與國家面子有關;個人的榮辱得失事小,國家的榮辱得失事大!你既熱愛祖國,這一點尤其不能忘了。”傅聰在異國飄泊的生活中,從父親的書信裏吸取了豐富的精神養料,使他時時得到父母的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困難。這些書信,不但是親人聯結的紐帶,也是傅聰與祖國聯結的紐帶。傅聰在國外,不管國內家庭的殘酷遭遇,也不管自己背了多大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叛祖國,沒有說過有損祖國的話,沒做過有損祖國的事。所以傅聰信賴祖國、熱愛祖國的精神,是與傅雷的教育分不開的。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4

在上世紀,通訊不方便,人與人之間通過書信來傳情達意,即便遠隔千里,信的傳達時間再長,也割不斷親情與人性的真美。

《傅雷家書》向我們呈現了一篇篇父母與兒子親情流露,感人肺腑的家書。不僅有濃濃的親情,更有高尚的哲理供我們回味領悟。可謂中國書信的兩大境界,至深,至純,久久不能自拔……

在書中,分別爲我們呈出了嚴父傅雷的諄諄教導和慈母朱梅馥的誠懇叮嚀。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的日常生活,更有對兒子爲人處世的叮囑,句句話語都在提醒兒子自已的一言一行都象徵着國家的形象,要有深厚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讓他注意自已的語言,禍從口出,要謹言慎行,三思而後行。

同時,依憑着自已幾十年的寶貴經驗,爲他的物質生活保障和婚姻關係都提出了建議和忠告,讓人不禁感嘆這是一個多麼有責任心的父親。母親同樣無微不至,有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方式,站在兒媳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一位開明、慈愛、賢良的母親。

《傅雷家書》也上演了一場時代的悲劇,許許多多有才德的藝術家被迫害至死。這是可悲的,無知的',不公的,是思想的矇昧,是時代的落後,也是人生的湮滅!

作爲有知識的現代青年,勇挑時代思想的大旗,揹負上時代人的遺憾,共創中國文化的新輝煌!

《傅雷家書》讀書心得15

晚上的時候,偶拾《傅雷家書》,但是讀序言和遺書,便要落淚了,及至家書,更是情不能自已,其間洋溢的彷彿盡是生命的樂章。幾乎所有的父母———無論名人巨,還是凡人百姓,在諄諄叮囑女注意衣食寒暑、關心身體之外,更多的是告誡他們如何堂堂正正做人,如何刻苦學習,立志成才。

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常抽空寫家書告誡兒,務必勤學苦讀,不要虛擲了寶貴的少年時光,務必保持克勤克儉的家風,不要忘本,不要驕橫鄉里,不得染上紈絝習氣。清末狀元張謇,經常寫信教導在外求學的兒“人當有志氣”,“志當存高遠”。而《傅雷家書》更是把一位對社會、對祖國、對人類儘自己責任的父親的心靈展示出來,成爲的“鏡、“手杖”和豐富的精神養料,震撼了千萬讀者的心。《傅雷家書》摘編了1954年-1966年傅雷暨夫人寫給兒傅聰、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寫給出洋在外並最終成爲著名鋼琴演奏家的大兒傅聰的信件。洋洋萬言,字字意涌動,閱者無不爲傅雷教的精神感動。信中有對過去教過於嚴格的悔贖,有對兒進步的表揚和鼓勵,有對音樂和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及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生活的噓問和關心,“貫穿全部家書的情義,就是要兒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看一部家信錄,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熱烈又恬靜、又深刻又樸素、又溫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們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夠成爲一代翻譯名家的原因,更會從中學到如何育成才的人生真諦。

40年代上海孤島時期,傅聰還未及學齡,傅雷就發現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爲音樂工作者的素質,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親自擔當起教育的責任,並在最基礎的文化教育中,環繞着音樂教育這個中心。他親自編教材,給孩制定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監督,嚴格執行。他規定孩應該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甚至因傅聰不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傅雷平時克己待人,對兒也就十分嚴格,但深含意,正是從小這樣的教導,傅雷方能遠赴重洋後,仍能專心藝術,不爲外界侵染,最終成才。但是作爲父親,他時常爲自己以前過於嚴厲而向兒懺悔,兒自然也是理解父親的苦心的。寫作這些家信時,傅聰已經長大外出,但是傅雷仍然希望“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因此,兒雖然已經長大,但在父親的眼裏,他永遠是關的對象。他的這些關,不光是對兒幼時關的深情延續,更有着許多的延伸和擴展,每閱之,總在感動之餘,給人無限啓迪。傅雷家書》並不是一本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字裏行間不僅是拳拳的父此之情,還有更多的人生領悟,宛如一個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做父親的在兒別離後,翻然想念曾經的許多遺憾,其實孩又何嘗不是在別離後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親情。人世的無奈就在於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別更顯得彌足珍貴字裏行間不僅是拳拳的父之情,還有更多的人生領悟,宛如一個忘年的老友,娓娓道來歲月的感受。做父親的在兒別離後,翻然想念曾經的許多遺憾,其實孩又何嘗不是在別離後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親情。人世的無奈就在於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別更顯得彌足珍貴。

傅雷說“我的文字太死板,太實,不夠俏皮,不夠輕靈”。而儘管他的作品不具備輕靈,他卻具備另一種較之毫不遜色的文風,含蓄凝重.這種文風,只有嘔盡心血,而又嚴謹求實的學者才能寫出。他所寫出的熱,寫出的生活,都讓人感覺仿如耳邊響着貝多芬的樂章,血脈裏激昂着命運的音符。即便他以一種最平淡的父之辭寫出的家書,也同樣洋溢着這種讓人心動難止的的感動。可想他對生活的熱是充滿藝術家氣質的。我們理解了梵高的自殺,也同樣理解了傅雷的棄世,儘管二者不同。然而當一個人的血液裏充滿了澎湃的激情爲信仰和生活嘔盡心血時,是很難面臨一種崩潰的。這也許是對完美與現實衝突的一種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