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教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

我拜讀了《舞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在教學中教師自身能力的重要性,並將學習情況作筆記如下: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態猶爲重要,一般來說,音樂教師應該讓作品先打動自己,再去感染學生。一個合格的音樂老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以情感人,把教學內容演繹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使學生陶醉於音樂之中,讓他們不知不覺地隨着音樂節奏動起來,激發學生音樂表演的興趣和慾望。在音樂教學中,導課猶爲重要,只要老師教“導”有方,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得以發揮。導課有幾種方法:如以歌唱導入,學生興趣高,學生主動,記得牢固。以表演導入,具有生動性。以故事導入,具有形象性,使學生印象深刻……繪聲繪色的結束語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收尾結課和開頭導入同樣重要,因學生活動的組織象深刻。

唱歌教學中範唱、伴奏的合理應用。在唱歌教學中,前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具有定調,提示速度,醞釀情緒等重要作用。首先,伴奏要適度、適時、適量;要有層次,還要加間奏,有許多老師忽視了這一點,就簡單的起個頭,如:授課教師總是“預備----起”這樣,不利於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還有一點是注意伴奏切忌過於複雜,因爲學生在學唱新歌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旋律和節奏上,這時如果伴奏太複雜,就會起到“喧賓奪主”的副作用。範唱時,對教師的要求也較講究,如範唱時,教師演唱的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因爲學生學習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出於模仿,教師準確的演唱歌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表揚的恰當使用。教師應該以適時、適當的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使他們在學習中具有愉快的心情。這時候,表揚應當成爲教師常用的法寶。在學生的眼裏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次掌聲都是對他們行爲的最好褒獎,因此,對於學生的表現,老師應用“你真聰明……”等語言來讚賞,不要吝嗇你的讚揚;成功的體驗會化成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追求。

律動、舞蹈的運用。奧爾夫說過:“原始的音樂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我拜讀了《舞蹈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在教學中教師自身能力的重要性,並將學習情況作筆記如下:

在教學中,教師的教態猶爲重要,一般來說,音樂教師應該讓作品先打動自己,再去感染學生。一個合格的音樂老師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要以情感人,把教學內容演繹的淋漓盡致,恰到好處地使學生陶醉於音樂之中,讓他們不知不覺地隨着音樂節奏動起來,激發學生音樂表演的興趣和慾望。在音樂教學中,導課猶爲重要,只要老師教“導”有方,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真正得以發揮。導課有幾種方法:如以歌唱導入,學生興趣高,學生主動,記得牢固。以表演導入,具有生動性。以故事導入,具有形象性,使學生印象深刻……繪聲繪色的結束語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情感體驗,收尾結課和開頭導入同樣重要,因學生活動的組織象深刻。

唱歌教學中範唱、伴奏的合理應用。在唱歌教學中,前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節,它具有定調,提示速度,醞釀情緒等重要作用。首先,伴奏要適度、適時、適量;要有層次,還要加間奏,有許多老師忽視了這一點,就簡單的起個頭,如:授課教師總是“預備----起”這樣,不利於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還有一點是注意伴奏切忌過於複雜,因爲學生在學唱新歌時,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旋律和節奏上,這時如果伴奏太複雜,就會起到“喧賓奪主”的副作用。範唱時,對教師的要求也較講究,如範唱時,教師演唱的聲音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因爲學生學習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出於模仿,教師準確的演唱歌曲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揚的恰當使用。教師應該以適時、適當的鼓勵,讓學生獲得成就感,使他們在學習中具有愉快的心情。這時候,表揚應當成爲教師常用的法寶。在學生的眼裏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一次掌聲都是對他們行爲的最好褒獎,因此,對於學生的表現,老師應用“你真聰明……”等語言來讚賞,不要吝嗇你的讚揚;成功的體驗會化成學生對音樂的熱情追求。

律動、舞蹈的運用。奧爾夫說過:“原始的音樂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能支持和鼓勵,教授學生自己所創編節奏型,自己創作旋律,自己學習作曲的方法。自己創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自己創編舞蹈等等方法,都不錯。音樂課上,不但要有動聽的音樂,親切溫和的語言,還應有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老師爲學生表演舞蹈,學生產生律動,通過自己的律動,學生感到了音樂的舞曲的節奏和歡快的情緒,更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那麼,學生唱到激動時,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正因爲此,爲了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表現作品,教師要根據中學生怕羞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投入到音樂中來,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及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讓學生髮揮性地做一些即興表演,使學生的身體律動跟上音樂的節奏,二者合而爲一,利用舞蹈、律動,活躍課堂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但是最好能夠讓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而不是幾個學生。因爲學生的熱情都很高。

雖然筆記的內容不多,但學習的過程是非常快樂的!拜讀此書後也是受益良多的!樂教學中,教師能支持和鼓勵,教授學生自己所創編節奏型,自己創作旋律,自己學習作曲的方法。自己創編打擊樂爲歌曲伴奏,自己創編舞蹈等等方法,都不錯。音樂課上,不但要有動聽的音樂,親切溫和的語言,還應有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老師爲學生表演舞蹈,學生產生律動,通過自己的律動,學生感到了音樂的舞曲的節奏和歡快的情緒,更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那麼,學生唱到激動時,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正因爲此,爲了活躍課堂氣氛,更好地表現作品,教師要根據中學生怕羞的心理特點,引導他們投入到音樂中來,改變單一的教學方法及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讓學生髮揮性地做一些即興表演,使學生的身體律動跟上音樂的節奏,二者合而爲一,利用舞蹈、律動,活躍課堂引發學生積極思維。但是最好能夠讓所有的學生參與進來,而不是幾個學生。因爲學生的熱情都很高。

雖然筆記的內容不多,但學習的過程是非常快樂的!拜讀此書後也是受益良多的!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2

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理論學習心得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小學階段英語學習應該掌握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在具體的語言技能二級目標中也指出,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並養成按意羣閱讀的習慣。這些因素促使並激勵我在當前的繪本教學的研究與探索,對自己的認識有了更理性地引導。

英語作爲一門生成性語言,應該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探索和合作中,資助發現語言學習規律,掌握語言知識和技能,發展綜合語運用能力。英語的繪本教學正好可以給孩子們提供這些幫助,既可以在繪本故事中瞭解語言,更能體會語言。同時,這也是補充教學的很好的一種方式。

英語繪本具有直觀性、生活性、故事性、情感性、重複性和節奏性等特點,讓小學生能從英語教材當中培養出優良的語言語感的能力。繪本通過它生動的圖片內容以及其簡潔的圖片內容的介紹語言,成爲了小學的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式之一,英語繪本閱讀不僅爲枯燥的英語學習課程帶來了新的活力,還能推動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更有利於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繪本閱讀將小學英語的課堂教學方式帶到一個新的世界當中。

本次研究的學習過程中,在分析出繪本教學現狀和問題後,還針對英語繪本教學的問題進行探討,並多次嘗試尋找解決策略,將此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不僅豐富了現有的繪本教學,發展了孩子的多元智能,還爲教師的成長及個人素養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在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這方面,我們不僅注重學生語言知識積累和語言技能發展的培養,更應該注重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發揮英語學習促進學生身心的作用。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能夠因材施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喜好和特長不同,有的學生喜歡唱歌,有的學生喜歡閱讀,還有的學生記憶單詞很厲害,還有的學生口語很棒,那麼,這時候,我們發現英語繪本是一個綜合性的教學資源,既能滿足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等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繪本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是故事的主動深入者,每個孩子在繪本學習後會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穫。多樣化的英語繪本學習中,我們可以充分挖掘孩子內在的潛力,發揮他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他們的表達能力及生活實踐能力。教師在幫助學生參與到繪本學習的時候,引導學生用自己擅長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英語,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並且發揮了英語學科的人文性質,有利於學生前面發展。

英語繪本的學習有很多優點,同時,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問題。現階段,我們接觸的英語繪本教學注重語言,而沒有很多的關注到繪本圖畫,弱化了繪本的價值。各個學校有教育部既定的教材,所以繪本教學經常性的被上成常規的英語課堂,尤其是閱讀課,詞彙課,這樣的話,教學目標就有所改變,實際性的效果也有所改變。在教學中,穿插英文繪本故事教學,因爲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大程度的提升及影響。

英語繪本的價值還有待我們去開發,去研究,去探索,它的價值不僅停留在學生層面,在開發繪本資源,設計英語繪本教學的同時,對於教師的個人素養及綜合素質,也有很大的提升,教師也在不斷的改進,積極的思考,將繪本教學與學生身心發展相結合,更好的區分並完善好繪本課及常態課程,讓孩子的綜合素質有所提升,英語人文素養不斷加強。

作爲小學英語教師,充分發揮繪本教學的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利用繪本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水平,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一舉多得。好的繪本教學帶給學生的是無窮的樂趣和深刻的影響,同時,教師主動的開發繪本教材,在原有基礎上創編更加適合學情的繪本,也尤爲重要,潛心思考下,是繪本內容更加合理化,更貼近兒童的生活。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3

利用假期休假時間,我讀了教育專著《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該書圍繞“教學是基於教師的心靈,即教師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這一中心,探討了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心靈歷程,列舉了一種分離的生活並剖析了其背後的原因,鼓勵教師爲更好地投入教學,過一種內心完整與和諧的生活,並由個人內心的自我認同和自身完整轉向更大的共同體世界,提出了教育改革中如何從教師心靈出發,激勵教師把職業發展和學生髮展緊密結合起來,爲改革注入活力。

1、教學勇氣:問問自己我是誰?

我們做好工作的前提,緣自於對“我是誰”的認識。只有先認識自己,才能再談教學。當我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我想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擺脫許多當前的困擾堅定執着地走下去。

要想最終獲得成功,必須有孤獨的時間和空間,真正的自由只能在孤獨中誕生。當無人能與你進行直達內心世界的攀談時,毫無疑問,你會孤獨。要能做到在孤獨中行走,需要極大的勇氣。教學是需要勇氣的,教育也是需要勇氣的,喪失了自我的老師,如何教育出有個性的、有創造力的學生?作爲一名教育者,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勇氣是,首先應當對自己從事的教育事業負責,不跟着社會所謂的大環境隨波逐流,因爲我們是改造社會、創造社會的人,所以,我們必須像吳非老師那樣,直立行走,不跪着教書。

2、自我肯定

“就像任何真實的人類活動一樣,教學不論好壞都發自內心世界。我把我的靈魂狀態、我的學科、以及我們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學生心靈上,我在教室裏體驗到的糾纏不清只不過是折射了我內心生活中的交錯盤繞。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提供通達靈魂的鏡子。如果我願意直面靈魂的鏡子,不迴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機會獲得自我的知識——而就優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好老師有一共同的特質:一種把他們個人的自身認同融入工作的強烈意識。” “當我喚回了我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時,當我牢記我的自我個性和我的天職意識時,威信就樹立起來了。這時教學就能夠發自我自己真實的內心深處——這是一種有機會在學生們的內心獲得默契的迴應、共鳴的真實。”

以上幾段文字,我們可以找出幾個關鍵詞:自身認同、自身完整,聽從自己的的心靈呼喚。教師的內心包含着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具體來說,心靈是指一個人的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自我認同是指構成生活的不同力量的匯聚,這些不同的力量來自你的天賦、家庭背景、生活經歷等等,而自我完整則是指將這些力量協調,編織進一個完整的人格中,即一個人是在生活各種力量的集結中找到自我認同和自我完整的。然而,教學上的種種要求常常使得許多教師感到激情消退以致於無心教學,傾向於去外部客觀世界尋找力量使我們確信技術、方法、模式,使得教師的“心靈”是我們鮮去討論的一個話題。作爲老師,在“與學生的生命重新相逢時”,你有了新的發展機會。你是否爲只能“爲他人作嫁衣裳”而委屈?當教師“用一種深切地結合他本身獨特氣質的方式”把把自身獨特的優勢整合於教學中,在與自我、學生、學科的密切聯繫中彰顯生命本質時,就能夠發揮出驚人的教育力量,甚至發揮出改變現實教育制度的力量。所以,我們必須走向自己的內心世界,呼喚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只有教師能和自己的心靈對話,纔有可能將心靈呈現在他的學生面前,真正的教學才能發生。以主體爲中心的課堂

“以主體爲中心的課堂是以這樣的事實爲特徵的:這第三事物真實地存在,且生動活潑,有聲有色,以至於它能令教師和學生都要爲他們所說和所做的一切負責。在這樣的教室中,並不存在惰性事物。偉大的物質如此活躍,教師可以當學生,而學生也可以當教師,彼此都可以偉大事物的名義向對方發表其見解。在這裏,教師和學生都擁有一種超越本身的力量——這就是超越了我們的自我專注、拒絕把我們削減爲只需要自我關注的主體力量。”

我們的教學經常徘徊於兩種中心之間而無所適從,教學究竟是應該以學生爲中心,還是以教師爲中心呢?當教師和學生成爲課堂中唯一的活躍體時,不是教師有絕對的權威,就是學生佔據整個課堂。缺乏標尺的天平總是東斜西歪,平衡需要一個第三事物的支撐。這個第三事物就是要學習的事物,即稱之爲“主體”。帕爾默提出課堂應以主體爲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爲中心或者以學生爲中心。如果我們把知識看作是純客觀的,那麼知識就像被處理過的動物標本一樣,乾癟而缺乏生氣。這樣的知識是死的,只能被稱作“客體”,作爲客體的知識,在課堂中則表現爲教師向學生單向傳授。然而,認知者與被知者始終處於一張不可分割的互動關係網之中。如果我們將被知事物看作是有生命力的,主體不停地呼喚我們從自我中進入它自身之內,去深入發掘它的祕密,課堂中的每一個人都有權力和機會與主體直接對話,產生聯繫,就構成了一個以主體爲中心的交錯、動態的學習共同體。事實上,當前課程改革堅持的精神實質就是主體教學,我們完全可以建構一種高效的開放的課堂,將知識有意義地連接起來,將學生引入和主體之間富有激情的對話。融入集體

“由於學生一起學習,所以真正共同體發揮了教育力量。雖然我們依然堅信競爭是提升學習動機的最好辦法,但因這些學生的個人學習使他們能夠爲羣體的探討作出貢獻??。一起學習也爲他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的眼睛看待事實的機會,而不是強迫他們透過他們自己有限的視野去審視每一件事物。他們能檢查而且糾正從各種不同的觀點所看見的一切,因而有機會得出更趨於正確的結論。”

帕爾默一語道破作爲教師建設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是多麼重要!我們完全可以讓共同體發揮教育的力量,但這一定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體的基礎上。何謂真正的共同體呢?帕爾默這麼描述:“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同時關注一件偉大事物,在這樣的課堂上,讓主體——不是教師或學生——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以教師爲中心和以學生爲中心教育的最優特質獲得融合和超驗昇華”、“儘管表現形式不一,但是優秀教師都有這樣一個特點:他們完全沉浸在課堂上,和學生作深層次的交流。他們能編織一個複雜的網,這張網聯結着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會爲他們自己編織出一個世界。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繫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於教師的內心中。”教學是一種個人化的專業,在這樣的“教師文化”中,不僅僅是停留在學習他人的長處上。帕爾默告訴我們,“從同事那裏我們可以更多地瞭解我們自己和我們的教學”,“當我們聆聽彼此的故事時,我們時常會默默地反思自己作爲一名老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共同體中的同行是很好的鏡子,是很好的參照物。同行間的切磋,還能幫助我們瞭解探究自己的內心世界;同行的意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從別人眼睛裏看事實的機會。通過同行這面“鏡子”照出我自己,認識我自己。這樣,纔是學習於“共同體”中,讓“自我”相融於“共同體”。

在閱讀《教學勇氣》的過程中,我不斷有新的發現和感動。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去探索其中的奧妙。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4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已經有X年了,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實踐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已經成爲我教學工作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有效途徑。其中,《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對我意義非凡。

初讀《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被它裏面所記錄的新穎教學方法所吸引。這本書是特級教師張敏華所著,書中所涉及的研究範圍非常全面,全書共分爲思維導圖與語文觀念、思維導圖與教學策略、思維導圖與教材解讀、思維導圖與課例評說和我與思維導圖的故事五個部分,幾乎涵蓋了小學三個學段的語文教學,包涵了小學語文的常見課例,既包括一定的學理知識,也有操作性強的實踐指導,對於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我更多的是關注思維導圖的應用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都有哪些思維導圖的類型思維導圖以及具體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等。當時,書還沒有學深學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應用了。並且,通過讀書我瞭解到,思維導圖的使用時機分別是在課前使用,預習新知;課中使用,學習新知;課後使用,複習知識。於是,我就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了初步的構想,我的想法是先在課前預習時應用思維導圖,就這樣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第一次應用思維導圖的嘗試。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對於思維導圖比較陌生,不懂得怎麼使用,而我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就自己跟着學生一起學着畫,先介紹最簡單的魚骨圖給他們,接着找關鍵詞。慢慢的,當我們多練習幾次後,就初步掌握了思維導圖的使用方法,學生們對思維導圖的使用也很有興趣。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發現較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思維導圖建立單元教學的整體觀,通過整體的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雖然第一次對於思維導圖的學習和嘗試還算比較成功,自己也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但是近期當我再次閱讀《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教學》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之前的閱讀也只是淺嘗輒止的,對於書中的精髓還是沒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於是,我原原本本地再次細讀這本書,深深感受到了思維導圖給我的教學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思維導圖真的能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新鮮的血液。可以說,這本書真的已經走在了語文教育的前沿,書中所體現的教學理念和列舉的教學方法爲語文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比如,在書中第二部分內容中,作者從識字、句子、語段、篇章、習作、口語交際以及複習七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在每一章的第一節陳述了各個教學內容的“學理分析”,展示了非常多的導圖實例,圖文並茂,可讀性強。在識字教學中,從“圖解漢字類型”“圖解字音”“圖解字形”“圖解字義”“圖解識字鞏固法”等列舉了大量導圖實例,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解決了識字教學枯燥無味的問題,又增加了識字教學的思維含量,可謂一舉多得。在句子教學中,通過“圖”顯成分——明確句子的完整;“圖”現語序——正視句子規範;“圖”釋句中關係;“圖”示句間關係;“圖”助積累;“圖”促仿寫……思維導圖與句子教學的有機結合,讓句子教學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並且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發展。

基於此次閱讀和學習,我想我還會繼續嘗試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並且不僅僅是在語文預習階段,而是在語文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後都進行應用。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想如果能有效、科學的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能對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並且,思維導圖非常受學生歡迎,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能讓學生們喜歡上學習、學會學習。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5

一、關注生活,積累素材。

二、精選材料,爲文添彩。

三、教會學生聯想,想象。

四、常動口,常動手。

五、多讀能助寫作一臂之力。

小學生學習語文最頭痛的就是寫作文。如何解決小學生寫作文難的問題,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我自己覺得發現可以從下幾方面的去做:

一、關注生活,積累素材。

很多學生一看到作文,最頭痛的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內容。記得我是學生的時候,我的老師就告訴我,要想作文寫得好,就要關注身邊的一切,當時就特別注意身邊的事和物了,到寫作的時候,好像不管什麼樣的作文,自己都有內容可寫。今天自己當老師了,也同樣把這個方法告訴我的學生。其實生活中很多的素材都是我們寫作的元素,多數孩子覺得沒什麼可寫主要是沒用心去關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同時我認爲這樣的積累,對於培養學生對事物的敏銳度也有很大的幫助,久而久之的積累,作文內容就豐富多彩了。

二、精選材料,爲文添彩。

生活中的內容積累多了作文就有了可寫的了,但在寫時應該還得注意材料的篩選。有很多孩子在寫作的時候,一看到寫事的就把自己做的事隨便找一件來寫,我覺得在這時,教師應該指導孩子在自己積累的材料中去選擇最貼近自己生活,最能與主題有共鳴的內容來寫。同時應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法。

如:1、學會爲文章添枝加葉。

2、小中見大 挖掘平凡事物中的真諦。

3、轉換視角 一料多用。

三、教會學生聯想,想象。

在作文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經常訓練學生寫一些想象作文。

首先是培養學生有依可想。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在學習到“大年夜,又下着雪,一個穿着一雙很大的拖鞋的小女孩在街上賣火柴,突然兩輛馬車飛快地衝過來,嚇得小女孩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着,另一隻叫一個男孩撿起來拿着跑了。說等他有孩子時可以拿它做搖籃。”這句時讓學生談讀後感受,然後以《我就是那位小男孩》爲題寫一篇讀後感。學生們在文章中寫出了對小女孩的同情,對那個社會制度的憤恨。

其次,給孩子們搭建想象的平臺,讓孩子們在寫作的空間任意翱翔。如:讓孩子們寫《二十年後的我》、《我長大了以後》、《假如我是市長》、《我的理想》、《假如我會克隆》等這樣的文章,來訓練孩子們的思維,想象給孩子寫作添上了翅膀,有些孩子發揮極致,洋洋灑灑上千字不成問題,有些孩子不僅能想象未來,更可貴的是能充分認識自己的今天,要想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現在必須要好好學習,朝着自己的目標努力。

四、常動口,常動手。

要想讓學生寫出有切身感受的文章,那就必須得讓學生先動手,然後再動腦。我佈置學生殺過雞,殺過魚,上山採樹葉、做過環境調查,做過手抄報,爲生病的同學做過募捐活動,炒菜,包餃子,整理自己的小天地,幫助媽媽做家務,等等。由於學生親自去做這些事,在做事的過程中就會有很深的感受,把這些感受記錄下來,便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

同時,我會讓學生在寫作前先動口說自己所做或看到的事,學生會說了那麼寫的時候纔會動筆快!

五、多讀能助寫作一臂之力。

多“讀”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通過大量地反覆地閱讀課文,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改造自己的語言,規範自己的語言表達,從閱讀中汲取作文的營養,爲寫作服務。如:我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讓學生反覆朗讀第一段,深刻體會人們在等候總理靈車到來時的情境。在體會的同時,學生還從中學會了不同人物的外貌、動作、心理描寫等方法,爲今後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6

假期翻閱了《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第一篇介紹於永正老師的文章,深深地被於老的教學技巧折服了。提到課堂教學的藝術,於老首先指出:教學藝術來自於準確把握教學內容。大到一篇課文的結構,小至一句話、一個詞,都要了然於心,把它弄清楚,弄明白,否則就不能教,也無法教。拿到課文,首先讀,哪怕教過好幾遍,朗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讀的同時查字典、詞典,把拿不準的字的讀音,一一落實,絕不想當然。每個新詞都查查詞典,不能有半點含糊。他還說,只看教參,沒有自己的思考,是從來沒上過讓他滿意的課的。最後指出:這法兒那法兒,不鑽研好教材就沒有法兒。反思我們的老師有多少在教學前下過如此的功夫呢?是否舉行教師朗讀專項訓練,先讓老師朗讀過頭才能更好的上好課呢?於老師是這麼做的,我們也能夠如此做的。

如《水上飛機》一課於老師指導學生理解“究竟”,他在課前先仔細查閱了詞典,弄明白了“究竟”的兩個含義之後,先讓學生讀書中的句子:“小海鷗想:貨輪,客輪啥樣的我都見過,就是沒見過這種長翅膀的船,它決心去看個究竟。”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想“看個究竟”的事,說完,將“看”擦掉,先後換成“問”、“探”,讓學生再說說在生活中遇到的需要“問個究竟”、“探個究竟”的事。學生很活躍,發言也精彩。

於老師又指出教學藝術來源的第二點: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他指出:課堂的精彩常常不是(或者說基本上不是)因爲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爲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在很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理解,就是要承認差別,尊重差別;理解,就是要發現平時只能舉起50公斤槓鈴,而今天他卻舉起了50.01公斤的微小進步。在於老師的課堂上,時時能夠看到他對學生真誠的期待、深情的教誨、默默的關懷,這一切融化了孩子的心,也使於老師的課上師生和諧融洽,氛圍濃厚。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纔會理解孩子。於老師多次提到第斯多惠的一句話--那就是“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喚醒 、激勵與鼓舞。”

教學藝術的第三點來自於老師的藝術修養。看看於老師的課前準備吧:把課文讀好了,讀得有聲有色、聲情並茂,把文字讀活了,可以胸有成竹地走進課堂;備課時,總忘不了備“字”--把每個生字,照着書上的正楷字,認真臨寫,直至自己滿意。再看看課上的技巧吧:肯定學生的朗讀,籠統地說“讀得很有感情”,就不如說“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的心情很--”、“你把--讀活了”、“你彷彿把我們帶到了--地方”。

以上的一些內容只是淺淺讀了一會的感受。名師許多東西需要我們真的多多擠時間來學習呀!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7

本學期我有幸成爲區xxx名師工作室成員,認真閱讀了《小學英語高效教學》一書,讀完此書,收穫頗豐。

作爲一名英語教師,我感到了自己之前教學的諸多不足,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教育專著中那份鮮活的理念,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與動態。

要進行高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

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閱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高密度是指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教師講解多,必然減少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外語實踐的密度。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項外語活動。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的基礎上的教學內容並列和反覆地進行語言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從聽、說、讀、寫各種不同角度展開,以增加外語實踐的量和外語實踐的人數。

快節奏指的是學生學習和操練的節奏要交替緊湊。當然所謂的“快”不是指一味的進度快,而是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內容和學生輪換操練的頻率要快速、協調。爲了節省組織教學的時間,師生之間要達成一種默契,可藉助於一些手勢語、體態語和暗示來表達教師的要求。這本書主要闡述了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新課標精要解讀:

主要引導老師重點分析新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對於相關英語學習內容的主要目標要求、實施建議等,想方設法讓老師做到“標準在胸”。

二、常見問題梳理:

就一線普通英語教師教學中最常見、具有代表性及傾向性的誤 區、問題給予精要提示,以便於改進。

三、高效策略導引:

從理念與實踐結合,特別是與大多數普通英語教師教學實踐結 合的角度,指導運用實用、高效、便捷的小學英語新課程實施策略。

四、實用案例透析:

選用普通一線教師成功的教學設計、教學案例並評析,使之接 近普通教師教學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易於揣摩領會,且便於“學”,能夠“學”。

五、智慧經驗鏈接:

精選時效性、操作性強,有見地的相關經驗、做法或觀點,以 期達到拓寬視野、融會貫通的目的。

六、反思討論實踐:

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實踐,每節提供兩個相異或相反的觀點,並提出直指英語教學實踐的兩個現實問題,以便引發教師結合實踐,梳理自己的觀點,反思自己的實踐,從而提高自身英語教學水平。

領會了這本書的內容,高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所謂“高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我認爲高效教學中的“效”字不僅侷限在課堂中的體現,還應體現在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爲真正高效的教學。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到了高效,才能算是真正的高效教學。

一、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準備工作通俗的講就是指教師的備課:教具的準備,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任務的佈置,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學生課前應做好的相應的準備工作。比如在教授服飾的課堂上,就要利用學生的衣服來教學,因此,上課前就要求同學們準備好各種衣服。再如爲了突出英語學習的氛圍,我們還可以在課後讓學生布置英語角,辦英語手抄報等,讓學生活躍在英語的氣息中。教學設計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它爲一堂有效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首先,教師應當瞭解學生的應有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心理個性年齡特點,並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特點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立目標要符合學生實際並且難易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

2、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活動的設計。現在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課時緊班容量大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更要抓住教材要點,並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從實際水平出發,靈活安排使用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和學習動機出發,設計課堂環節,既不要太過複雜繁瑣又要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

二、要進行高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高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8

用了一週的時間,將思維導圖閱讀完畢,書中有這樣一個比喻:一位使用者在第一次接觸思維導圖的時說,這就好比,我開了一輩子的車,可車窗玻璃是髒的;突然間,思維導圖替我一下子清除乾淨了。其實,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實踐着思維導圖,爲什麼,嬰兒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說的第一句話基本都是“媽媽”,爲什麼是“媽媽”呢?因爲媽媽是思維導圖的中心!從她這個地方開始,向四周發散出愛,食物,溫暖,保護,輸送和教育,因此,嬰兒根據本能在內部形成思維導圖,從他出生起直至其整個一生,從每個發散中心開始,生出一個個分枝和聯想的網絡,最終發展成爲有知識的成人軀體。從我們開始接受教育開始,老師就會給學生三項規定,聽話、合作和變化,這三項指令在思維導圖中的對應物是”接受”,”應用”,”適應”,其實,在我們接觸陌生的事物之前,首先做的一般是模仿,慢慢地可以應用,最終,加入自己的一些創新以及技巧,遊刃有餘地去適應這個陌生的事物,這是大腦地一種思維模式規則。而打開大腦潛力的萬用鑰匙,無非就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會將你帶入一個未知的世界,你可以極大地發散你的放散性思維,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圖形技術,它可以應用於生活的各個方面,其改進後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爲表現。

思維導圖有四個基本的特殊:

(1)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

(2)主題的主幹作爲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

(3)分枝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枝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枝上;

(4)各個分枝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一直認爲,自己或是偏左腦或偏右腦的人,實際上是錯誤的,我們在某方面不行,只能說明,我們要在大腦技巧某方面下功夫。所以,障礙都是自己設定的,如果你想逾越,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實,包括本人在內,一直也是做線性地筆記,最後發現,很多東西,基本看着都沒什麼興趣,同時,印象也不深刻.同時,大家想過,爲什麼開會的時候,很多人容易睡覺,到底是爲什麼呢?是內容不精彩,還是記一條條地筆記太累,歸根結底,是大腦處於懶散狀態,目前地內容,以及自己記錄地內容根本不能提起激起大腦產生興趣.自然瞌睡蟲會光顧嘍!大腦的潛能是無窮無盡地,而真正發揮大腦這種能量的方法,無非就是利用思維導圖,選取一箇中央圖形,不斷地進行拓展,填充,你真的會發現不一樣地世界,感謝思維導圖創始人東尼.巴贊!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9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藝術不僅取決於教師有較高的專業知識水平和較完善的智能結構,如淵博的知識、豐富的語言、廣泛的審美情趣、生動的表演技巧和較強的組織能力等,而且取決於教師的教學法理論素養和教學實踐經驗。僅從教學過程這個方面分析一下黃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的特色。

1、開講,體現了一個“趣”字。

例如,他用音樂課的“節奏練習”來導入“循環小數”,用“猴王分餅”的故事來導入“分數的基本性質”,用發佈亞運會新聞的課前談話來導入“百分數的認識”,用“奶奶和孫子生日”的故事來導入“年、月、日”等,都較好地創設了問題情境,產生了“先聲奪人”的教學效果,顯示出紮實的教學功底。

2、新授,體現了一個“實”字。

例如,在“百分數的認識”這一課例中,在基本講完新課後,他設計了這樣一個數學活動:讓學生書寫10個百分數,要求一個比一個寫得好並且儘可能地快。在學生書寫的過程中,老師突然叫停筆,讓學生默默地數一數,自己寫了幾個。接着,教師提問:“你能告訴老師寫了幾個嗎?”學生紛紛舉手。老師沒有讓學生回答,而是接着問:“你能用百分數來告訴老師完成的情況嗎?”學生頓覺有趣,積極思維後,有的學生回答:“我已經寫好的個數佔要寫個數的30%。”有的學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務的40%。”有的學生回答:“我還剩任務的60%沒有完成。”有的學生回答:“我再寫任務的10%,就完成一半了。”教師又問:“你們是如何想出這些百分數的呢?”同學們都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如一學生回答說:“我寫了4個,佔任務10個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教師充分肯定學生愛動腦筋,學生獲得了學習成功的滿足。這個教學活動不僅讓學生練習了寫百分號,更重要的是將學生所學的知識用到了實踐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爲後續知識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3、練習,體現了一個“精”字。

例如,“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例的練習就較好地體現了上述特色。黃老師在練習設計中,注意練習的目的性、典型性、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和趣味性,注意應用題組練習,加強各種練習的聯繫和配合,提高練習的整體效率;在練習的編排上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練習結果的處理上,做到了及時反饋評價,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繫,在評價中受到激勵。

4、結束,體現了一個“活”字。

例如,“質數與合數”這一課的結束就設計得頗有韻味,他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然後啓發學號數是1號的同學先走,因爲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再讓學號數是質數的同學走,最後讓學號數是合數的同學走。先走的學生要大聲報出自己的學號數,讓沒有走的學生判斷。學生在有趣味的遊戲活動中,既鞏固了知識,又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可謂一舉多得。

黃老師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發展,爲學生髮展而教;尊重學生,與學生“和”“平”相處。在教學藝術上,求“實”,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深深地影響着我。教學生先愛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學的基礎。我堅信我在教學中要向黃老師學習,熱愛自己的學生。在教學方法上,關注學生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讓學生願意親近數學、瞭解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

黃老師對教學的鑽研,對孩子的愛深深地影響着我。我從他的教育教學理念中學到了對我來說是極其重要的教育教學觀點,也不斷促使着我激勵着我錘鍊精湛的課堂教學,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創設精彩的教學舞臺。黃老師提出了一個教育的永恆目標:暢神境界的追求。即教師在複雜多變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教育智慧的追求”。

其中最令我深思的幾句話是:

1、讓人把話說完吧!(傾聽是一種教育行爲和教育方式,傾聽的方式表現出教育的質,尊重,信任,虛心。傾聽中迸出教師的智慧——傾聽的核心是思考)

2、求異蘊藏着創新,蘊藏着靈性,而這靈性就是思維創新的火花。

3、課堂上的精彩,源於上課之前的精心。

4、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語言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此外,黃老師提出了“智慧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滿天星辰,沒有誰註定滿腹經綸,妙趣橫生……”,激勵我們不斷追求教育的智慧,不斷創造教育的智慧,用智慧成就教育人生!

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引人入勝地創設問題情境、激情四射地開展探索研究、意猶未盡地實踐延伸。比如:在循環小數一課裏,黃老師用盡人皆知的: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這樣一個有趣的童謠,作爲本課的“開場白”,形成了輕鬆、愉悅、民主的學習氣氛,使學生一下子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黃老師的課堂猶如師生間對話式的真誠交流。孩子們想說,敢說,而黃老師也給足了孩子們充分表達的機會。哪怕說錯,他也耐心地傾聽,甚至爽朗地對答錯同學笑,在笑聲中傳遞給孩子不用拘束的暗示,再巧妙地指引,讓孩子聽得心服口服。黃老師的評價語沒有充滿激情卻充滿了真誠,讓人得到真實的激勵和有用的指導。正是黃老師的“平淡中見神奇”讓我們領略了數學課堂的無窮魅力。這種創新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和傳承的!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0

暑假裏,我認真閱讀了一本關於"如何確立課堂教學新理念,如何提高自己課堂教學藝術水平"的書,書名是《小學英語有效教學》。讀完《小學英語有效教學》一書,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英語教師,我感到了自己的停滯不前,我感到我有時的課堂是低效、無效,甚至是負效的。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我困惑,我苦苦思索。這本書讓我感受到教育專著中那份鮮活的理念,體會到專家引領的那份頓悟,捕捉到最前沿的教育信息與動態,體會到名師的指點迷津。一堂小學英語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定義爲熱熱鬧鬧的師生活動或滿堂灌的教師一個人的口語獨角戲。衆多專家學者明確指出,中國的小學英語教學,是學生對一門外語的學習,而不是作爲第二語言的簡單習得。因此,採用直接法和認知法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使其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發揮最爲恰當的作用,讓學生通過一堂課中的經典活動項目,沉澱出他們自身的英語知識和學習能力。

有效教學是"爲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我認爲有效教學中的"效"字不僅侷限在課堂中的體現,還應體現在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中、課後的反思中及長期的關注中。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麼即使教師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稱之爲真正有效的教學。只有這幾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一、 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

課前準備工作通俗的講就是指教師的備課:教具的準備,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任務的佈置,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學生課前應做好的相應的準備工作。比如在教授服飾的課堂上,就要利用學生的衣服來教學,因此,上課前就要求同學們準備好各種衣服。再如爲了突出英語學習的氛圍,我們還可以在課後讓學生布置英語角,辦英語手抄報等,讓學生活躍在英語的氣息中。教學設計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它爲一堂有效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 首先,教師應當瞭解學生的應有知識和能力水平,以及心理個性年齡特點,並根據學生已有的這些特點確立適當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確立目標要符合學生實際並且難易適度,不能過高或過低。

2、 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活動的設計。現在小學英語教學普遍存在課時緊班容量大的問題,儘管一些專家和有關工作人員在多方努力但至今還沒有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這就要求我們小學英語教師更要抓住教材要點,並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從實際水平出發,靈活安排使用教材,從學生的興趣、學習風格和學習動機出發,設計課堂環節,既不要太過複雜繁瑣又要引起學生興趣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的語言能力有所提高。

3、 學生對課堂所需材料的準備。這部分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相關知識鏈接的準備。比如我們要在新課上將11-15,那麼對1-10的複習和對how many 的回顧就非常必要,這一步可以在課前進行,也可在新課的開始時通過Warm-up來完成。另一部份是對新課所需學具的.準備,如照片,詞卡,學生卡片,小組活動的實物等,有些與學生個人情況相關的學具或大量實物教師很難靠自身能力短期準備完成,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新課前準備完成,這樣就可節省課上製作的時間,也可讓學生對新知有個初步的瞭解。

我校的學生,對英語學科應該說還是有很大興趣的,也有一定的語言感知基礎,但由於不同年級的教材之間知識結構安排和培養理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別,所以他們的現有知識還不夠系統,因此,課前或新課之初對已有知識的梳理更能發揮其作用,利於新課的開展和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二、 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閱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高密度是指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大面寬。教師講解多,必然減少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激勵學生積極學習,提高外語實踐的密度。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各項外語活動。高密度要求在同一水平的基礎上的教學內容並列和反覆地進行語言基礎知識和能力的訓練,並在理解的基礎上從聽、說、讀、寫各種不同角度展開,以增加外語實踐的量和外語實踐的人數。

快節奏指的是學生學習和操練的節奏要交替緊湊。當然所謂的"快"不是指一味的進度快,而是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內容和學生輪換操練的頻率要快速、協調。爲了節省組織教學的時間,師生之間要達成一種默契,可藉助於一些手勢語、體態語和暗示來表達教師的要求。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都必須用正常語速,用外語提問只說一遍的好習慣,以保持明快的節奏感。

1、課堂教學活動目標要明確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採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易於學生參與體驗的任務型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What would you like?"的教學內容時,可以設計 "Menu" 讓學生"到餐館用餐"的活動,讓學生練習食物的單詞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和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這個教學活動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這樣的教學活動是有效的教學活動。

2、情境創設要真實便於操作,合理分配時間

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小學英語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小學英語教學中主要有藉助實物和圖像創設的教學情境,藉助動作(活動)創設的教學情境,表演,藉助語言創設的教學情境,例如,在學習文具的詞彙時,我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實物或圖片進行猜謎遊戲,讓學生猜書包中的物品;再如在學習"At the zoo"話題時,我設計了帶學生參觀動物園的情景,讓學生口頭描述他們所熟悉的動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徵, 並能說I like monkey。這些情境的創設都有利於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教學活動目標明確。

然而,在一些課堂上,有些教師過於注重情境的創設,用大量的時間和語言創設情境。如,有位教師在教授"My clothes"的內容時,設計了開服裝店,買服裝的活動。教師可以課前安排學生分四人小組分別在家裏draw一些服picture帶到課堂上開展活動。但是在授課時教師首先教學生用紙和彩筆在課堂上製作shirt, T-shirt, skirt, dress, trousers,sweater, jacket, vest, jeans, pants等圖片,結果學生用了很多時間製作"clothes pictures",最後教師匆匆忙忙讓學生用做好的"clothes pictures "開展clothes shop,進行對話練習。整節課的教學時間安排非常不合理,教師用了過多的時間進行了非針對教學目標的活動,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大大降低。

3、 運用手勢喚醒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語言學習與學生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對語言的充分理解密不可分。強烈的學習動機、充足的學習自信、堅定的學習意志以及大膽的實踐精神能加快學生對輸入語言的吸收和內化,提高課堂效率。有時,一個眼神,一個表情,更多的時候只是一個手勢,就能一起學生的注意,是學生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及生活經驗來理解內化來自老師的語言知識,形成語言理解能力。

4、 簡筆畫讓英語課堂充滿活力。簡筆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之一,是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可替代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簡筆畫的特點是:構圖簡潔,畫法簡單,隨用隨畫,使用方便。其作用在於有效運用簡練的繪畫語言,幫助學生理解事物的概念,辨析詞義,操練句型和掌握課文內容等,起到化難爲易,激發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作用。

5、 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英語課具備了很多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元素,如色彩、動畫及音響等。教師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合理的課堂環境,解決重難點,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英語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既要發揮其容量大、節奏快和感染力強的優勢,又要擺正其在英語教學中的位置,做到適時、適度、適量很重要。

三、 課後的及時多樣的鞏固練習作業

雖然小學生對英語學習較爲感興趣,但由於課業及家庭等多方面原因,學生課外用於英語學習的時間很難得到保障,而英語作爲一門語言來學習,鞏固的過程必不可少,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給他們設計豐富多樣有能夠起到有效作用調動其積極性的課後作業形式。

1、 基礎型作業。給學生布置與所學知識相對應的聽讀寫作業。如:聽課文磁帶,熟讀課文,練習單詞書寫等傳統作業,對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很重要,是作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要適量。

2、 說一說,演一演。根據所學的單詞和句型,讓學生結組進行對話的創編活動,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小組中進行交流,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角色,確定內容,既考慮了學生的差異,有可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 畫一畫,做一做。小學英語所涉及的單詞多是實物單詞,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單詞,大都有其具體的形狀顏色等外部特徵,而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大多對繪畫很感興趣,五顏六色的彩筆對他們有着無限的誘惑。一次根據這一心理特點,我們還可以把單詞鞏固作業,設計成繪畫型作業,如單詞卡片的製作,同類單詞一覽表等。

4、 收集型作業。讓學生根據要講的知識或是剛剛講完的知識,收集有關方面的背景、文化、圖片,實物、語音等相關材料,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深刻透徹的瞭解。即有利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又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瞭解掌握。

5、 錄製磁帶,觀看相關英語欄目等。

四、 教師自我的管理

教師也要多學習,多讀書,瞭解各種學習與教育理論。瞭解學生的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動力的挖掘是有效教學開展的關鍵所在,而教師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有效的教學手段是挖掘學習動力的工具。其實,"有效教學",不僅有助於學生更好地成長,實際上也有助於每一位老師更好地發展。這兩點並不是對立的,它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教育家的智慧--"教學相長"。歸根結底,這是一種新的"教師文化"的創造。

五、 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爲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1

我閱讀了《浙江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規範和建議》,現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要牢牢抓住識字、寫字教學這個重點,幫助學生認記生字,認真地做好寫字的指導。並逐步過渡到中年級學生的自主識字,加強識字的交流,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作爲低年級的語文老師更應該把寫字的起始教育抓好,重視寫字教學,低年級要利用課內時間指導學生寫字,指導學生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漢字的筆順規則和結體規律,把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筆畫、筆順、結構難以把握的字,教師要範寫。重視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

這是我的一些做法:

1、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格子。爲了讓一二年級的學生更好地把握漢字的結構,因此都在田字格里進行書寫。有的學生並沒有真正認識到田字格的重要性,覺得只要放入田字格內就行,至於怎樣放,就無所謂了。其實,把字放入田字格放得合不合適、大小規格是否合適,也是極其重要的,這關係到以後寫字能否寫均勻、寫美觀。那麼,對於一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如何處理字與格子之間的關係呢?我總是生動地把“田字格”比喻成“字寶寶”的家,告訴學生,每個生字寶寶都很漂亮,它們也有自己美麗的家,我們怎麼樣才能讓它住得安穩呢?你想不想讓這個字寶寶住得舒適呢?聽到這些話語,孩子們就會有意地去觀察,主動地去發現,此時,我覺得遠比教師講解更易於接受。有時,孩子會把字寫得太靠上,我會提醒他:“瞧,字寶寶都頂住天花板了,多難受啊!”孩子總會羞澀地一笑,悄悄地擦了,認認真真地再一次進行書寫。經常性地這樣提醒,久而久之,學生也就明白了,字應該放在格子中間,而且四周應該留出一定的空隙,纔是最合適的。

2、引導孩子觀察字的結構。漢字是方塊字,分類後不外乎那麼有限的幾種結構形式,每種結構形式的漢字在佈局上有其各自的特點。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字的筆畫結構,看字的大小、高矮、寬窄,觀察得越仔細,寫字就越有把握,寫出的字才能結構勻稱,搭配合適,端正整潔。一開始由教師講解,然後慢慢扶着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這一類類不同結構的漢字在佈局上的特點,因爲只有學生自己發現的,才能是學生已經消化認識的。例如在分析上下結構的“罷”字,除了引導學生說出上窄下寬,上短下長,我還讓學生觀察“下面部分”爲什麼寬,靠哪一個筆畫寫寬的,學生一目瞭然地就看到“去”的第二橫,學生也就很容易地把下面部分寫得協調了。有的時候,筆畫之間的相互避讓,老師也可以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講給學生聽。通過這樣不斷地引導,學生的自我觀察能力就越來越強,漸漸地,學生就能獨立寫好一個個漢字了,隨着年級的升高,教師的指導也就逐漸減少,讓學生在自悟中提高。

3、引導學生進行字的比較。在練習寫字時,老師可以把一些字形相近的字放在一起寫,讓他們找出字的不同點,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把字寫漂亮。如學過“日”、“口”、“中”字後,學生比較“口”與“日”、“中”三個字後,發現這幾個字的共同點都是方框兒,但“口”是上大下小,“日”是長方形框,“中”也是長方形框。學生在腦海中留下比較深的印象,寫字時就能胸有成竹,筆聽使喚。對小學生來說,寫好一個字,都是有一個由不好到好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不斷地將自己寫的字與範字進行對比,比出差距,找出不足,在“比”中取得進步。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2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這本書的作者帕克·帕爾默寫的故事幽默風趣,情節跌宕起伏。書中講述了數十位美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鮮活的教學實例向我們展現了超越職業恐懼和重拾教師心靈勇氣的精神,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告訴我們,“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我完善”。

一、教學勇氣的推崇

帕克·帕爾默認爲,教學勇氣就是指教師有勇氣以符合他們內心最推崇的價值的方式教學,而不是以符合制度規範的方式教學,也不是以迎合學生的方式教學。教學勇氣源自教學的內部景觀,就是用真心去教學,就是使教學契合本性,就是追求完整的教學。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過,“教育意味着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棵大樹搖動另一大樹,一個心靈喚醒另一個心靈”,帕爾默和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不謀而合。

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和心靈的自由,但繁雜的教“規則”“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師心靈失落。在現實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傾出一腔熱血,熱愛自己的教學,盡心盡職地工作,但學生和家長未必都能夠尊重和理解教師的一片苦心,這也會加倍傷害教師脆弱的心靈,給他們潑上一盆冷水,讓他們心灰意冷。我們當中的很多人,是出於心靈的原因,再加上熱衷於自己的學科教學、樂於幫助孩子學習等願望而成爲教師的。但是隨着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會遭受到這樣那樣的“恐懼”,使很多教師失去了這種心靈的力量,教學熱情嚴重地受挫。我認爲,唯有與學生、與家長、與同事真誠溝通,發揚優點,克服缺點,才能釋放心靈,戰勝“恐懼”。我想教學的勇氣就在於教師要始終保持心靈的開放,遇到問題冷靜地分析,跳出教育的圈子看教育。如果自己的觀點是有效的、是對的,即使力不從心,也要能夠堅持。這樣,我們把自己的心靈獻給學生,才能夠鼓起教學的勇氣,才能夠獲得教學的幸福感。

二、教學相長的重建

“教學於共同體中──以主體爲中心的教育。”這是帕爾默在書中提出的觀點。前一段時間教育界流行的觀點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一切,爲了一切學生”,許多教師在課堂上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主動,但沒有章法,沒有深入,討論探究重在形式,淺嘗輒止,甚至偏離學習目標,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被放棄。再來看一看帕爾默這句話是不是對我們有所啓發:“在一個以學生爲中心的環境中,有時產生不經思考的相對主義傾向??當學生被放在中心位置時,教師可能會放棄太多的領導權;當什麼都以學生爲標準,就很難再去正視個人或團體的無知和偏見了。”帕爾默指出,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乃至現今的“學生中心說”。他說:“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爲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爲中心,而應以主體爲中心。”他的觀點給了我們雲開霧散的感覺,可謂一語道破禪機。那麼什麼是教學的主體呢?帕爾默認爲,這個主體是由學生、教師以及作爲溝通師生關係充當媒介工具的偉大的“第三事物”組成。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複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課堂不僅是學生的舞臺,也是教師的舞臺,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和諧、融洽,共同成長。這樣,教師、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到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古人云“教學相長”,也許就是這個道理。

三、教學牧場的形成

帕爾默對於教師角色的定位十分準確,他說:“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帕爾默在教師工作坊中,給大家出了這麼一道填空題:“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他的目的是希望生成和探究我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們的獨特身份認同所蘊含的隱喻和影像,從中發揮教師的洞察力和想象力。許多教師回答這個問題時,爲自己提出了許多成功的隱喻——教得好的狀態就像一簾瀑布,一名爬山向導,一名園丁或一個天氣系統。每個人的隱喻都是不一樣的,因爲優質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而作者在空格里填的答案是“牧羊犬”,“當我教得最好的時候,我就像牧羊犬”。讀到這裏,我也在思索着自己的答案,同時又很認同作者的這個隱喻,它很確切地描述出了一個實踐真正共同體的空間影像。帕爾默解釋道:“牧羊犬有四種重要的功能。它維持一個使羊羣能放牧和自己吃草的空間;它把羊羣聚集在那個空間之中,不停地把走失的羊羣找回來;它保護空間的邊界並把危險的掠奪者阻攔在外;當放牧的草原上的草吃完了,它和羊一起轉移到另外一個可以得到它們需要的食物的空間。”教師在教室中的任務就相當於牧羊犬在草原上的任務——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吃草”,讓學生明白一定要自己去“吃草”,教師永遠不可能替代他們“吃草”,而當他們已經在那個地方能學到什麼知識後,教師就一定要把他們轉移到下一個“牧場”。這就是主動學習,這就是學會學習。

總而言之,帕克·帕爾默的這本《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可以說是教育教學理論的經典著作,真實地揭示和再現了當下我們教師所遭遇的現實窘境、痛苦和困惑。閱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次心靈之旅,帕爾默的一句句真知灼見,猶如深埋在沙坑裏閃爍着光芒的美麗貝殼,等待着我們一點點地去撿拾,去挖掘。我相信,它能夠幫助我重新拾起失落的心靈,找回曾經失落的真我,提醒內心真我的存在,使我一直保持教學的激情!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3

最近讀了張映紅的一篇文章,題目是《農村中小學美術教學方法新探》,感受頗深,作爲工作了十幾年的小學美術教師,在工作中也曾遇到過很多共同的問題,有的得到了自我學習的解決,有的卻止步。而張映紅教師的這一片文章採取的方法和策略使我感受到,充分發揮教師的自我學習能力對教學工作的幫助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將讀書心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把美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他看來:“ 沒有審美教育就不會有任何教育。”而美術課是中小學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其目標是以審美教育爲主線,以學生的智力和才能培養爲核心。不言而喻,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整體性和特殊性,其任務不是重受教育者的短期行爲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成爲社會所需要的個體品質高尚的世紀新人。這裏足見美術課堂教學方法的重要。然而,在比較偏僻的農村,目前中小學課堂教學方法仍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對學生創造思維能力與審美能力培養、千篇一律對着課本臨摹、“照葫蘆畫瓢”度過40分鐘、還有的地區學校乾脆不開設美術課。這種現狀與我國義務教育所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相悖。有礙於創造力、想象力和視覺記憶力的發展及中小學生個性、意願、情感的表達;更缺乏審美教育的現代意識,其結果僅極少數學生或憑天資或家庭因素保持着美術的興味,而大部分學生收效甚微,基本毫無效果。筆者多年的農村美術教育教學實踐探索到以下教學方法覺得切實可行。

1 課堂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

包括:導入方法新鮮多變;示範指導力求淺顯易懂;媒體語言形象具體;習作評價進課堂且“寬”一點等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濃厚的猜謎之中,自然導入新課,這樣既開發學生智力,又加深學生對所畫物體的印象,將收到課伊始趣亦生的效果,還可以對範畫或臨摹對象進行欣賞、評價、使學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構圖、造型,產生美的向住,激發強烈的作畫慾望,在此基礎上導入新課,水到渠成,同時、還可以巧設懸念激發興趣、導入新課,而興趣被激發所要達到的效果是“似難而易”,可謂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後,使學生感到:“噢,我也會”的心靈感應。

美術課的示範是指導學生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描繪對象,掌握作業要領的重要手段。示範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動畫片,多適應於低年級某些技法難以掌握的中國畫等,教師可一邊講解、一邊做技法動作的示範,一邊讓學生在自備畫紙上學着畫。這樣學生自練就不難了。

媒體語言指的是教學中常用的圖片,實物、模型、音響、幻燈、語言描述等一些“輔助工具”。教學中媒體的使用,能使繪畫內容變籠統爲具體,變抽象爲形象,變模糊爲清晰,變難爲易。學生在心情愉快中積極思維,進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在評價作品時,“ 真棒!”“構圖準確!”、“大有進步!”諸如此類語言都能使學生增加繪畫的信心和熱情,培養了學習興趣,激發繪畫慾望,爲下一次作業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2、 鼓勵教學方法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其中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鼓勵藝術表現, 激發藝術創造;鼓勵自我體驗, 激發參與意識。

在教學中,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學都說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吶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啓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中,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都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價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纔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

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性表現出來。

在美術工藝課裏,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範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覆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覆嘗試練習後掌握技能,在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3 、因地、因時制宜、走出課堂、描繪自然、體驗生活、開闊視野。

農村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地大物博,學生外出比較安全,在學習風景寫生、泥塑課時,可結合時間、氣候、環境,有組織、有紀律地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大自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畫畫、塑造。對周圍的形、色進行辨識,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熱愛祖國美好河山的純高心靈。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應以真誠的態度和熱情對待學生,對學生的每一件作品、每一次嘗試都懷着濃厚的興趣和真誠的關注,特別注意在教學中巧妙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表現積極性,從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4

首先,在如何開展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方面,就是要求學生能體會到英語學習的興趣。敢於開口,表達中不怕出錯誤。樂於感知,並且積極嘗試使用英語。積極參與各種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小組活動中能與其他的同學積極配合和合作。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大膽求助,能夠找老師找同學,回家的時候找自己的家長,來幫助自己。

那如何培養和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呢?第一,教會學生日常生活用語是非常重要的。第二,與小學生用英語來做遊戲,這也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利用小學生感覺敏銳的優勢。第四,要充分地利用英語兒歌、歌謠、順口溜、小故事、小表演、小話劇等,這些都是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做的。第五,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要充分發揮任務型教學途徑的優點,給學生充分的機會,在具體生活的場景中來用英語做事情,另外要結合學生生活來“用英語做事情”。

第二在如何開展文化意識教學方面,首先,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和語用中的文化因素。第二條,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造儘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當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第三在如何開展跨文化教育方面,我們要會註釋。即在教材中對涉及具有文化特異性的內容加以註釋和講解。會比較,即在教學中直接利用本國文化,通過對比發現兩種文化的異同。會融入。即直接把外國文化內容作爲語言教學材料,或把外國文化中具有文化特異性的內容直接編成教材,開設課程,介紹異國的習俗、歷史、風土人情等。

第四,在如何開展課外活動方面,課外活動要有助於激發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語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開發智力和塑造性格。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需求,結合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有計劃、有組織、有創造性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因地制宜的課外活動,英語課外活動要着重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尊重他們的策劃和選擇並且給予恰當的引導和輔導。

小學教學讀書心得15

最近,一口氣讀完借來的《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策略》一書,時時受到書中案例的啓發而豁然開朗!今天,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讀書的一點體會,希望能將書讀薄,能和大家產生一點共鳴。

“有效教學”的提出是針對許多教學低效、無效提出來的。但“有效”的程度空間卻是無限,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無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標,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在一段時間裏,學校、教師積極踐行新課改的先進理念,我們的課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了極大的改變,課改煥發了學校、教師、學生的生命活力!但是我們也同時看到,與之俱來的許多問題的矯枉過正,不同程度地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度。我們一線教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誰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實踐中的問題呢?《有效教學》叢書,及時蒐集捕捉了教師們亟需解決的難題,從不同角度分析了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給出瞭解決問題的思路,我們可以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本書的問題來源涉及四大板塊:識字寫字教學、閱讀教學、作文教學、口語交際教學。選取的問題具有典型性,一些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遇到的,還有一些在我們自己的教學中已經潛滋暗長了,可是我們至今卻並沒有發覺。

比如寫字教學,從開始的要求寫正確,到現在指導學生寫美觀,要求上和評價上的變化反映了教師觀念的深刻變化,貫穿其中的審美教育、藝術教育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漢字作一種文化符號,是一種生命的符號,蘊含着智慧和文明,蘊含着圖畫和節奏,蘊含着做人的道理,對於這些東西的傳達,我們做得很不夠。四大板塊中的重頭戲是閱讀教學部分,分別從課內閱讀教學、多媒體影響下的閱讀教學、閱讀教學的評價、課外閱讀教學等方面來闡釋的。其中“朗讀:是不是老師發出的簡單指令?”“扁平化:‘形象’解讀的瓶頸”“資料蒐集:意義與效果的追問”“多媒體:是飾品還是手段?”“課外閱讀如何進行有效指導?”等,讀後覺得受益匪淺。

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提出“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於是在教學中,語文課常常淹沒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也常常聽到老師民主的聲音:“誰能給大家讀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誰能夠帶着美麗的春天的感覺讀讀‘煙花三月下揚州’?”那麼這些做法是不是都合適,都有效呢?答案:不一定!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承擔着多種功能,如線索功能、手段功能、訓練功能、評價功能以及多種功能的合一。我們強調朗讀的不可或缺,但是對於每一遍朗讀的作用或者什麼時候朗讀,採取什麼形式的朗讀的安排目的可能不甚明確,處理有些簡單化、隨意化了。閱讀教學中“形象”的扁平化主要是指閱讀教學過程中,師生對作品的“形象”的把握過於單一,浮淺的一種傾向或做法。出現這種傾向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教師受到了教學用書的制約和影響所致。課標中明確要求教師“創造性理解和使用教材”,“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閱讀的評價”等等,都帶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可是我們再去閱讀教參,又具有明確的規定性。如果我們的教師不去獨立的解讀文本,不去進行深度的思考,僅僅以教參作爲依據,我們怎麼能打開學生的思維領域,怎麼能正確評價學生的多元解讀呢?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明確課文的教學任務,心中有數,才能聆聽並及時評價來自兒童的不同聲音,有效捕捉課堂上隨時可能出現的教學信息並把它們作爲資源,在生成中豐富提升學生對“形象”的理解和解讀。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老師研究的重點、難點。在閱讀《有效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一書時,編者又向我們提出了問題:作爲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作文教學爲什麼沒有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有時還起了反作用?爲什麼在作文訓練中孩子表達的興趣一點點消失?是啊,這些不正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嗎?

日常教學中,我常常發現,一到作文課,學生就愁眉苦臉,交上來的作文許多是七拼八湊、無病呻吟,更有許多學生的作文存在着驚人的相似。如:一次佈置大家寫一篇關於親情的文章,爲了防止學生“無米下鍋”,課前還組織大家談親情、感受親情,誰知道,作文交上來以後,寫媽媽雨中送傘、深夜送“我”上醫院的竟還有好幾個。不少學生的作文不是爲表達需要,而是爲了作文編作文、抄作文,這樣的作文誰願意寫呢?

在專家的指導下,我發現:原來可以這樣做!

在指導思想上我們要認識到,好的作文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老師引導出來的,學生只有細緻地感受生活,真實地表達生活,在生活的過程中思考、表達,在思考、表達中反思生活,纔有可能爲寫好作文做好條件準備。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確立爲生活寫作,而不是爲考試寫作。必須引導學生“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所以,習作訓練不要急於用文本的框架去束縛學生,不要急於教他們審題、立意、開頭、結尾,而首先要引導他們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自覺觀察,領悟思考,獲得知識。然後激發他們的表達欲,講真話,抒真情。寫什麼,怎麼寫,可以給學生充分的自由。

在指導學生直接進行生活積累的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注重間接生活的積累。例如,通過閱讀課外書籍、觀看電影電視、參加校內外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現生活、感受生活、反映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