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精選14篇)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精選1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2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書心得吧。可是讀書心得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核心素養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精選14篇)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好書,也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恰恰如此,它的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該書主要從基礎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傳統文化研究、實證調查研究、現行課標研究、教育實踐探索等角度系統化地展開對核心素養的探索與分析,對於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讀完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首先,讓我明白“教育要立什麼德、樹什麼人”或者說“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自主發展意識、社會參與能力及文化修養,學會學習、自我管控、解決問題、創新發展屬於個人自主發展應具備的能力。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着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

站在物理教師角度,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學科教育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物理學是最早建立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以縝密的實驗爲基礎,以數學爲手段的理論思維的嚴格科學。正因爲物理學的這種特點,它在各門自然科學課程中,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肩負着無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養在高中每門課標中的分佈中,物理學科位於首位,其中物理學科對信息技術素養、問題解決能力素養、主動探究素養、科學素養、實踐素養的培養都是位列第一,遙遙領先於其它學科;在各學科課標中關於“核心素養”出現位置的彙總中,高中物理學科在課標內容上實現核心素養也遙遙領先其它學科。因此看出,做好物理學科教育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師要清晰瞭解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至少要對所有的基礎物理知識以及每一年級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瞭解。只有這樣,自己對於教材才能系統的把握。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待自己的教學。才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用學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努力地做好物理教學,研究物理課堂教學,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認爲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相對單一,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因此,培養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視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

一、教師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物理探究式教學是利用探究的形式進行科學內容的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過程的探究特徵。傳統教學主要是把對學生的“雙基”教育看做是教學工作的頭等大事,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沒有能夠全面地培養。

二、注重科學思想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科學觀。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學生頭腦中應當建立真實的科學研究圖景,而不是“科學是完全客觀的、科學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確定的”這樣的印象。真實的社會和生活充滿着複雜性和多樣性,就像真實的科學,沒有預先知道的確定答案。如果學校教育沒有教給學生這一課,不僅學生在未來難以勝任科學研究,而且在學生從學校進入到社會的莊邊過程中也會非常困難。

三、我們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人生和命運。

尊重學生則是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職業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不打罵生,還要以禮貌的、有修養的方式對待學生。每個班的學生成績都有好壞之分,我們不能因爲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挖苦他、諷刺他,說不定他學習不好其他方面好。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是作爲老師的基本素養。當前中國的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獲得一個好的分數,考出一個好成績對學生很重要。不可否認,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上大學還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的感受,考慮他們付出了多少,是不是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分數和升學不應該是教育教學的唯一目標。

四、我們要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獨特性。

世界上沒有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我國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很大的就業壓力,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太相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情況下學生沒有特長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如果學生只是坐在教室理想木頭一樣聽課、做作業,他們怎麼會展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才華,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應該診視和保護他們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性,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像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模一樣。

當然,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侷限於學校範圍內,一些關鍵性素養(如行爲規範、態度、價值觀等)的養成也離不開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因此,有必要通過整合全部社會力量來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和推行。無論是作爲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家長,一個社會人,我將持續努力,爲了孩子,爲了我們的未來盡一份微薄之力。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2

近半年來我讀了林崇德教授的《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一書後,發現該研究提出了各學段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

No.1 “核心素養”的概念

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p29-30)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爲“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

No.2 “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作者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蘊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爲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No.3 “核心素養”的演變

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爲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No.4國際視角下的“核心素養”

整個第二章共有78頁,分別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三個國際組織,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四個國家,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緣起、基本框架、啓示。從提供的有關標準來看,各有千秋。最後一節,作者從內容、具體指標、命名方式、內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較,可供參考。

No.5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

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爲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爲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

No.6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

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No.7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

作者運用大數據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進行分析,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No.8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

作者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比較新穎,應該深入研究。

總之,作者提出的“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

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後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決定房屋的高度。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3

“核心素養”一詞在我步入了基礎教育工作後便頻頻出現在耳邊。那麼究竟什麼才核心素養,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又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作爲一名新老師需要去積極學習與體會尋味的。有幸在學校的引領下讀了這本《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讓我在加深對核心素養理解的同時,更加了解具有中國風格的學生髮展方向。

一、品格與能力相互支撐發展

首先,我國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意味着品格與能力同時成爲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人的發展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發展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品格,品格與能力需要相互支撐發展,即有個人發展取向又有社會發展取向,來增強社會責任感等。“立德樹人”,其實德才是最高層次的智慧啊。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中國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應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

二、勤于思考、敢於表達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要求學科內容的選擇、目標的設立以

及所展開的教學過程,一定要以核心素養爲目標爲依據,有目的、有計劃地落實核心素養,要從學科特質出發。在數學的學科中,以學生爲主體,當注重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在教學中,陶行知先生強調了解放兒童,因爲解放他們才能讓他們發展。這也和我校正在實施的“對分課堂”的教育模式十分契合: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並且通過亮考幫的形式,鼓勵他們在思考的同時,敢於表達,敢於質疑,敢於繼續探索。使學生成爲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三、中國根、民族魂、世界眼

素養,也許比較抽象,但它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種習慣是需要長期積澱的。如同我們的數學學科,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之中教會孩子種種思想方法與理性精神,以此可以引用到更多的地方,邁向更廣闊和深遠的地方。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中國文化底蘊、時代特點。學習並不僅僅是爲了考試,而是爲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未來且長,但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作爲教師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斷在實踐中思考與總結,關注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讓中國大地上遍佈核心素養的果實。讓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們一樣,能夠不忘初心,不甘平庸。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4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爲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彙,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於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爲目標展開教學”,後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爲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爲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雲。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爲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裏,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爲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麼,爲什麼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託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迴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爲載體、以學科活動爲路徑、以學科教師爲條件、以學科考評爲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爲本,服從和服務於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爲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爲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後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後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爲例,基於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製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着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麼,補什麼”,因此特地將它作爲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5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這個題目就產生了深深的疑惑。這本書名字叫做核心素養下的中國表達,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中國表達?本書對於我們教育孩子有什麼深遠的影響……帶着對於這本書的疑問和思考,進入了閱讀與學習,在閱讀時也一直牢記自己是一名教師,將自己從書中所學用於今後的教育事業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收穫和體會。

一、智慧方式培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促智慧之光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儒家文化中,“知”與“仁”是評判人格完善的兩個重要的維度。這就提示我們應該從智慧的角度來闡釋核心素養。智慧指的是在複雜的情景中,或在面對突發情景中,表現爲從容、沉着、機智的態度和品格,以及面對問題的綜合能力。這與核心素養的特徵是吻合的。用智慧來解讀核心素養必定會使核心素養的表達有中國的風格。但是我們在用智慧的方式進行思考時要始終牢記:智慧的靈魂是道德。歷史與現在都告訴我們高智商只有與道德同行,才能培養出一名真正的智者。讀到此處,我腦海中浮現出很多有才無德危害社會的案例。2006至2007年期間,一款名爲“熊貓燒香”的病毒讓中國的大半電腦陷入癱瘓。而這個病毒的研發者僅是一名24歲的青年人李俊,後因此獲罪入獄改造4年進入了金山裏靠着自己的才華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本來人生已算圓滿。卻又因開設賭場再次入獄。不得不說這是一位計算結天才,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次危害社會。從古至今,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更應該肩負起學生道德培養的重任。我們常說要將學生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何爲棟樑之才這本書給了非常好的詮釋,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教師是智慧的引路人,這就告訴我們在覈心素養的背景下,爲學生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把整個世界當作課程來學習。情境中的學習,學生的視野更廣,學生的格局更大,會生成學生的大智慧,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培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讓過程明亮起來、溫暖起來、智慧起來。

二、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本書提出了在覈心素養的召喚下,我們應該做“活教育”。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創立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那麼什麼是活教育?可以用一個反向概況來解釋,活教育不是舊教育,而是新教育——舊教育是死的,新教育是活的。活教育不是隨意的教育,而是通過試驗的科學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理論的支撐,有科學的設計,還有嚴格的實驗論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應該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活教育可以激活學生的潛能,發展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活教育有一個力點,既是着力點,又是一個支點。這個力點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像我們現在實行的教學改革——對分課堂,這也是在覈心素養下的我們在做活的教育。爲了探究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也一直在行動中教學,在行動中學習提升自我。因此,在覈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是幸福的,因爲它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6

素養指的是沉澱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滲透於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的形成是多種複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於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爲“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着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瞭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着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分爲: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並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於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爲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展。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7

期中考試後,學校召開了家長會。從下午四點一直持續到晚上八點多,長達四個多小時的交流,我深深地感受着家長緊張、急切和擔憂的心情。但家長們所關心的事情大多是成績,所有的注意力也都只集中在成績方面,這是遠遠不夠的。其實,孩子的健康成長比一時的成績更加重要,孩子的核心素養是多方面的,這關乎孩子一生的發展。最近一直在研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書籍,也對於家校合作,共同做好孩子的綜合培養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教育應當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包括道德素質,智力,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學校教育在教育人才方面起着主導作用,但學校教育仍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否則學校教育的作用就會被減弱,甚至被抵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必要補充。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纔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進步,才能使學生綜合全面的發展。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培養孩子良好性格和早期智力開發的場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爲孩子以後的教育鋪下第一塊基石。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孩子一生。家長在想辦法爲孩子提供優越學習生活環境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生活和情感的教育、艱苦樸素,自力更生的教育,培養他們勤奮和獨立的精神。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作爲知識的傳授者,老師在知識傳遞和習慣養成上一定會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在我所教授的許多學生中,孩子成功的背後,家長都能夠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結合,擔負起自己應當擔負的責任,這既能保證孩子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也能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

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一些生活能力或學習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較差的學生。深入瞭解之後,我們會發現,這些學生中,往往單親家庭較多。還有父母在外打工,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比較多。這些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關心,或受到爺爺奶奶過分溺愛,性格發生扭曲,想問題偏激。針對這樣的學生要採取更加關切的方式去教育,否則適得其反。對於這樣的孩子,可以先找他們談心,迴避他的錯誤,直到他從內心深處接受了教師觀點再加以糾正錯誤,他纔可以改正。

曾有位學生,父母離異,孩子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孩子的父親常年不在家,爺爺奶奶覺得孩子沒有母親,因此對孩子百般寵愛。孩子也養成許多壞習慣,不做作業,隨便拿學生的東西,不愛勞動,還經常上課走神。在他爸爸談話後才知,父親對這一切都矇在鼓裏,恨鐵不成鋼的父親回來對孩子就是一頓毒打,其實這根本不解決問題。孩子回到學校後,時刻以憎恨的眼神凝視着我。後來,我把孩子的父親叫到學校,一起耐心分析造成現狀的原因,讓他回家做孩子爺爺奶奶的思想工作,對孩子的溺愛就是害了孩子,爺爺奶奶與學校的配合最終幫助孩子逐步改掉了不良行爲習慣。最後,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這位學生取得了明顯進步。

家長把子女送到學校,希望學校能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才,學校則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教育負責。學校與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家庭,學校教育結合的基礎。家庭與學校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是影響學生思想兩個主要外因,只有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才能實現孩子全面的心智發展。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8

假期裏,讀了《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一書,感受頗多。核心素養背景下的美術教學不同於以往的美術教學,對美術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師要擁有一顆童心。畢加索說過:“我用我一生的時間在向兒童學習”,教師只有擁有一顆童心,才能走進孩子們的世界,領略孩子們的悲喜酸甜,才能設計出孩引導孩子們經歷問題解決問題。其次教師要有創新意識。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教師的創新意識就顯得尤其重要,教師做爲引導者,需要拋磚引玉,雖然教師的想像能力遠不如孩子們,可教師獨特的人格魅力需要處處爲人師,爲人範,若是深陷在傳統的填鴨教學模式之中,又怎能發展自主學習之路,又怎樣培養創新意識呢?

其次:教師還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比如在中國山水畫賞析教學中,要選擇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做主題問題探究。確定核心問題: 爲什麼中國的山水畫歷史這麼悠久、發達? 組織學生討論:爲什麼水墨畫成爲山水畫的主流? 爲什麼中國山水畫裏時空關係的表現和轉換這麼靈活? 以山水畫、山水詩、以及山水畫的流變、時空轉換、山水情懷、筆墨情趣、寄情山水等爲關鍵詞,設計出教學主線,在此基礎上進行問題情境設置,從圖像解讀,美術表現,文化理解多方面強化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識和了解,落實核心素養。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用各種知識來創設遊戲情境,才能把孩子們引入自主學習之路,才能相適應的解決美術問題,才能巧妙的穿插美術知識,才能完成美術即定的教學目標。

再次:教師要有較強的課堂把握能力。教學過程中教學環節要整體把控,收放自如,使孩子們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完成獨特創作。教師要合理把控課堂節奏,解決教學生、難點,並在活動之中完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施展人格魅力,來吸引孩子的興奮點,引導孩子的激情,以達到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9

目前,基於學科素養的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徵求意見,這就標誌着中國基礎教育開始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從理論、觀念、操作三個層面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闡述,包括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大主題,旨在幫助教師提升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觀念。

書中餘教授在“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這一主題方面,重點闡述了讓核心素養落地的課堂教學的具體路徑和方法。策略是從觀念走向行動、從理論走向實踐的操作系統。只有將觀念和理論轉化爲實施策略和行動方案,核心素養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題是全書的重心和落腳點。靜下心來細細思考,作爲一名社會學科教師,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怎樣去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社會學科核心素養應該包含哪些方面。

一、語言能力:在社會情境中藉助圖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和行爲取向。三、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徵,反映其在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所表現的能力和水平。

四、學習能力:指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試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意識、品質和潛能。社會學科核心素養四要素的關係爲:知識能力是學科基礎、文化品格是價值取向、思維品質是心智特徵、學習能力是發展條件。我認爲,讓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點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質:

一、主動與進取: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和持續的興趣,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成就動機,能夠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有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學習過程中注重語言運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二、監控與調整:能對學習過程和學習情緒進行自我監控和有效管理,面對學習困難能夠自我激勵、自我調適,適時反思和評價學習效果,並對學習目標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調整,主動適應,堅持不懈。

三、選擇與獲取: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渠道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取最新的知識和信息,並結合學習目標對信息資源進行選取和整合,廣泛涉獵,有的放矢,既勤於學習,又善於學習,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四、合作與探究: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敏銳觀察語言現象和語用規律,能從多角度、新視角去觀察和理解歷史現象,嘗試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讀和評判多元化現象,勤于思考,探異求新。

核心素養實則也是潛移默化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吾日三省吾身,課堂教學堅持以核心素養爲導向,體現人文性的教學,科學性的教學,發展性的教學,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0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傳統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語言能力、數學素養、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能力。現代的基本素養指標包括溝通與交流、團隊合作、國際視野、信息素養、創新與創造力、社會參與貢獻、自我規劃與管理等。”

核心素養成爲教改的支點,未來學校的六大變化究竟有哪些?歸納起來有6大方面

1、育人導向發生變化: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關注學生的生命質量和價值,突出終身發展的核心素養。

2、課堂教學發生變化: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強調課程整體育人功能和價值。

3、實踐活動發生變化: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及其包含的學科實踐活動課程、開放性科學實踐活動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實踐育人的價值。

4、課業負擔發生變化:學生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5、課程發生變化: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提供滿足孩子現實生活、未來發展的課程,特別關注核心價值觀、生涯指導、金融理財素養,突出學生是現實生活中“完整的人”。

6、課程適應發生變化: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進一步突出地方、校本課程的時代性、開放性和靈活性。

雖然對《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只有淺淺的理解,但作爲一個教師看到這些發展方向內心還是期待的,這應該就是每個老師對自己學生的期許,那麼作爲一個老師也要以一個全新的標準要求自己,先改變自己,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帶給學生髮展。如果希望自己的學生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那麼就先塑造自己吧。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1

拿出書來時我首先聽取了老師意見,沒有從第一頁開始看起,而是選擇了我感興趣的內容。當老師在課上說我們不是拿到一本書就一定要從第一頁開始讀時,我內心罵了自己八百遍。我覺得自己太過循規蹈矩,過於刻板,我爲什麼不會多方位思考問題。於是,這讓我更加好奇這本書會帶給我怎樣的視覺上的衝擊和思想上的撞擊。我期待着它帶領我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當我讀完這一章節大概明白了美國教育爲什麼確實要優於我們中國的教育。美國在對於學生的教育方式上與我們大不相同。

首先,美國教育不會過於重視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他們更注重於學生的合作能力,思考能力,動手能力等。比如,他們的SCORE課堂模式,他們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表達想法,讓他們獲得進步和成功,並展示他們的成功。

其次,他們判斷學生是否學會了,不是用的試卷,而是用“產品”,所謂“產品”是指學生們自己動手參與制作的學科小報,學術論文,知識思維導圖,地球儀等。它們被貼滿了整個牆壁,擺放,懸掛在教室各個角落。這些源於他們的課本知識中,美國學生基本善於把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用這些作品或者實驗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也是美國教學方式中很特別的一種。

最後,除了這些他們還有另外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動態多樣分組法。所謂動態分組是指同學們以正方形座位入座,學生面對面增加交流可能性,而後又採用各種有趣的方式組成不同小組和座位,達到每個同學之間都有組隊學習的可能。這種看似隨意的分組卻能使課堂呈現一種興奮的狀態,從而達到高效學習效果。

美國的教學方式的確震驚了我,他們不計較於對知識的掌握,考試成績的高低。他們更注重於讓學生自主探索,以尋求最終答案的過程。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答案是一成不變的,但獲取答案的方式卻有千種,與其直接獲得答案,不如自己掌握方法主動尋求。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我認爲美國的教育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他們確實很聰明,任何你所想不到的新穎的,獨特的教學方式都可以在他們身上呈現。但我相信有一天我們中國的教育也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2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這是一本理論性極強的書,文中出現了許多概念性的詞語,首先,需要理解的一個關鍵性詞語,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掌握學科的核心知識,理解學習的過程,把握學科的本質及思想方法,形成積極的`內在學習動機、高級的社會性情感、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價值觀,成爲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礎紮實的優秀的學習者,成爲未來社會歷史實踐的主人。

看到這個解釋,我想起了大學的課程,大學四年,匆匆而過,四年當中上了無數的課,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節課程,老師提前分配任務,自己去搜索信息與材料,課堂上老師交給我們去展示。仔細回想,爲什麼不是那種老師教授很多知識的課程印象深刻呢?這和深度教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不僅僅是大學,而是學生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老師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點的傳遞上,而是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過去後,你腦海裏還留下點什麼?也就是是說,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如何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呢?文中教給我們教師要做的幾件事:1.確定學生自覺發展的“最近發展區”;2.確定通過什麼樣的內容來提升、發展學生,即轉化教學內容,提供恰當的“教學材料”;3.幫助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現與建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具體如何操作呢?我想起了幾年前關於綜合性學習的探索,每到綜合性實踐活動課程,我都分好小隊,先從隊長那裏瞭解學生學習情況,給隊長先做個簡單的講解與方法指導,剩下的課堂內外時間全部交給小隊成員共同探討,遇到問題,共同商量查找資料,實在不會,可以找我幫忙。提前會給一個星期的時間,過程中每個孩子參與進來,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我相信在這種輕鬆的氛圍中,孩子們收穫到很多。但這僅僅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牽涉到其他課程具體如何操作,需要下一步繼續探討。

文中在怎樣實現深度學習中,還提到了單元學習活動。這和部編教材的編寫理念非常接近,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是不能僅僅就一篇文章進行,而是要考慮教材的前勾後連,同時要進行教材的整合,要深刻考慮教材的規劃性與整體性,實踐性與多樣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爭取在每堂課都涉及單元整組的內容。

總之,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個不斷努力的方向。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3

《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是深度學習教學改進叢書的一本,2019年3月第一次出版,是一本數學學科教學指南,通俗易懂,對一線教師實施深度學習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參照。

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着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開展以從具體到抽象、運算與推理、幾何直觀、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等爲重點的思維活動,獲得數學核心知識,把握數學的本質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維能力,發展核心素養,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漸成爲既具獨立性、批判性、創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學習者。

那麼深度學習實施的策略有哪些策略呢?

1、選擇核心內容進行整體分析。

小學數學核心內容包括數的認識、符號的認識、數的運算、數量關係、圖形的認識、圖形的度量、數據的收集、整理與表達等。每一個核心內容羣,還可以分解爲若干個小的核心內容。核心內容的教學設計是解決一類問題,而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在進行教學前,需要進行單元整體分析。第一是對學科內容本質的分析,包括該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知識之間的聯繫,相關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第二是對該內容的學情分析:即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該內容的基礎與準備,可能的困惑與問題。對這個單元的分析,以少量主題的深度覆蓋代替多數簡單的題。形成單元整體目標:知識,技能,方法,核心素養。

2、設計問題情境引起認知衝突

有效的問題情境應該是貫穿始終的問題情境,問題情境的類型---

現實的情境:1、平時用的最多的是數學化的情境,把現實的數學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揚子三小到新街口的時間這樣的叫數學化的問題;還有一種叫裸情境,情境接近原始的故事,比如甲乙丙丁吃飯的故事,故事裏蘊涵着一些數量、信息、數學的情境(奇數偶數、正方體展開圖)。有效問題情境的特徵:圍繞核心內容、基於數學本質的分析,如:小數除法本質就是餘下的不夠分還要化到更小的單位繼續分,四袋牛奶12元,每袋多少錢?如果買4贈1,每袋多少錢?高一級單位不夠除,把1個1變成10個0.1,把這些弄透了,學生遇到其他的小數除法就會了。前概念就是學生現有的水平,就是學生跳起來摘桃子的位置,就是學生去同化或順應的基礎。前概念與這個知識直接相關的,而又與這個知識不完全一樣或者和這個知識有衝突的情境。

一節課需要幾個引發探究與思考的大問題,大問題就是讓學生深度思考,大問題在解決的過程中會派生出若干個小問題,有的是課堂隨機生成的,歸根揭底就是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這裏的大問題即學歷案設計中要求思考的教學目標。

3、圍繞核心目標開展深度探究

圍繞學習內容的數學本質經歷學習過程與方法(發現、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回到數概念,從特殊到一般)

合作學習不是教學本質,形式不能作爲判斷一節課好壞的標準,關鍵看合作幹什麼?解決什麼問題?某種情況下獨立思考更重要,關鍵問題是不是學生在思考,是不是在深度思考?

4、針對學習目標開展持續性評價。

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狀況的瞭解;二是對學習過程的檢測與調控。深度學習過程中評價可能隨時發生,更多的是形成性評價,評價的形式也是多樣的。

評價引起學生的元認知,幫助學生記得學習的目標,監控學習目標是否達成,反思和調控學習的進程,使得學習不斷深入,問題得到最終的解決。評價可以用提問的方式,“我們的問題解決了嗎?”“還有問題嗎?”也可以用紙筆測驗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的題目檢驗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

回顧我的教學經歷,仔細回味“深度學習”的含義,才愕然發現在我們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曾經“善意”或者“無意”地剝奪了學生很多權利。學生的深度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形式有着很大的關係,如果深挖小學生數學深度學習的缺失原因,就要從我們日常的教學過程和內涵中入手。當然,參差不齊的家庭教育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也嚴重地影響着小學數學深度學習課堂的構建,但最主要的是我們要從數學課堂上進行根本的改變。

核心素養讀書心得 篇14

讀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年長而睿智的老者對話,觀歷史變遷,嘆歲月亙古。初次與《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相識,是在劉秀豔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同讀共研”活動中,那時候我還沒有這本書,只是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聆聽名師解讀,對核心素養下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這個寒假我靜下心來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才發現書中提出的理論爲我們的數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行動指南。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都很高,如何引領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參與,從而獲得發展,體驗有意義的數學學習過程,就成爲擺在老師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成爲老師們茶餘飯後經常談論一個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通過閱讀《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一書使我受益匪淺。總觀全書,我將內容歸納爲以下四部分:

一、爲什麼要推進深度學習。

二、什麼是深度學習。

三、怎樣實現深度學習。

四、怎樣推進深度學習。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環節與學習主題的策略以及深度學習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包括單元學習主題的選選擇、單元學習目標的確定、單元學習活動的設計以及持續評價的開展,最後結合具體實例展示瞭如何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詳盡的介紹爲老師們進行深度學習教學設計提供了借鑑與指引。

讀完這本書,再回憶自己的教學設計就會發現自己的課堂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太多。以《認識人民幣》爲例,以前的教學過程中總覺得教學1分、2分和5分這種已經停止流通的小面值貨幣時存在很多的困難,但在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中,卻以“貨幣與我們"這樣一個主題進行設計,不僅可以將目前流行的小面值貨幣包含在學習內容中,也把那些已經不流通的貨幣,甚至是其他國家的貨幣引入歷史的回顧,不但解決了我以前遇到的難題,也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充實,提高了學生對貨幣的意義及它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這樣打破原有的以人民幣知識爲線索的課程,以單元主題的形式重組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野更寬,思考更深,學習與探究的空間更廣。深度學習點燃了我思維的火花,也引起了我對自己工作中一些問題的思考,讀完之後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有人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這話一點都不錯,我認爲這門藝術的關鍵就是通過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觸及學生的心靈。教學若不能打動人心,學生的思想、意識、情感就不能活躍,而深度學習的“深”,是這樣的“深”,它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及學習過程與方式的精心設計溝通已有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繫,實現知識的遷移,然後達到對知識進行靈活運用的目的。所以,深度學習首先“深”在人的精神境界上,“深”在人的心靈裏。

奧蘇泊爾曾指出:“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據此進行教學。”在深度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路人,所以在制定學習目標時需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學習內容要達到的這些目標需要哪些活動來轉化,學生如何以學習主體的方式開展深度學習。聽起來複雜又繁瑣的過程,在本書中作者卻以一個個精心設計的深度學習教學案例給出了明確又具體的指導,看過案例之後對書中的闡述恍然大悟,原來深度學習中的諸多環節在實際操作中是這樣的展現的。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教學設計,雖然努力想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但沒有讀懂學生又如何實現有靈魂的教學。

讀過此書,讓我在閱讀的道路上進步了一點,對自己有了重新定位,更鞭策我努力提高專業素養、努力成長。在教學中,能做到對所有知識的處理都得心應手很難,但只要我們善於學習借鑑,善於自我反思,我相信我們也一樣能夠激情綻放,留一縷芬芳在教育這片園地裏!願我們都能夠“爲未知而教,爲未來而學”,在教學的旅途中一路學習,一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