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W 次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古人早就說了“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要想有潺潺流淌的一汪清泉活水,就得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給教師的建議》。《給教師的建議》是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一本專著,但絲毫看不出理論的成份,每句話皆讓人感覺都是出自實踐的經驗之談。雖然時間離我們已有幾十年了,雖然這本書的背景是在前蘇聯,但對於我們中國現在教育,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的意義。

我們的教師首先得從“愛”開始,心中要有愛,但不能是膚淺的愛,要明白愛是一種責任,愛是一種能力和智慧。要把愛融入到真正的素質教育的理念中去加以實踐。作爲一名教師,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教學的規律合作,努力將他的學生從沉重的學業負擔中解放出來,使學習變得“簡單”;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懂得和學生合作,讓學生的學習充滿“幸福的趣味”,讓學生在個性化活動中思考,在思考中更加個性化地活動,從而成爲自己的主人,不再做教師設計的王國裏的順民;如果他的心中真的有愛,就應該把他的學生引向大量的閱讀或直接的生活裏去,使他們的心智活躍在一個“真實豐富而廣闊的生活背景”中,不再讓他們的大腦變成一具堆積抽象概念而易碎的容器。我把以上對充滿愛的教育的願望歸結爲“簡單——有趣——豐富”。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努力追求這樣的課堂教學。下面我再結合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分別加以闡述。

一、追求教學的“簡單”。

教學顯得繁難的根源在於教師沒有把握住所教學科的規律。蘇霍姆林斯基強調要讓學生擁有讓教養、智力發展和信念的血肉能夠依附在上面的那個“骨架”,這個骨架就是一些實際技能和技巧,即觀察周圍世界的現象,思考,表達出自己關於所見、所做、所想的思想,閱讀,書寫共五種;他認爲缺少這個教養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學校工作中最爲嚴重的缺點之一。我認爲在這五種技能中,最首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使學生的閱讀達到一種自動化的程度,即用視覺和意識來感知所讀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過“出聲地讀”的能力。培養這種達到自動化程度的閱讀能力的關鍵就是培養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就是概括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是從“具體的概括”到“抽象的概括”;有了概括能力以後再培養反咀細節的能力。這個規律可以簡單歸納爲“具體概括——抽象概括——反咀細節”。教師應該牢記這種規則,通過足夠數量的事實材料的演練,使學生自然而然地也牢記了這種規則,從而能夠自動化地運用這種規則。關於教會學生思考,蘇霍姆林斯基認爲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接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象串聯起來的那些線索。

二、追求教學的“有趣”。

這裏所說的“有趣”,不是一般的低級趣味,而是一種來自於創造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一個人的身上發現他那獨一無二的創造性勞動的源泉,幫助每一個人大開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見、理解和感覺到自己身上的人類自豪感的火花,從而成爲一個精神上堅強的人,成爲維護自己尊嚴的不可戰勝的戰士。”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培養學生養成從事緊張而又快樂的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在那些各種思想相互交叉、糾纏、碰撞的“交集點”上,啓發並監視學生的腦力勞動,使他們能夠在這樣的勞動中由於激動和自豪而快樂地戰慄。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成立各種的'活動小組,力求每一個小組都能夠顯示自己的特長和個性,並且能夠在活動中,設法使理論知識成爲組員進行創造、解決各種智力任務和勞動任務的主要刺激。努力追求教學的“有趣”,是追求真知識的必然途徑。關於什麼樣的知識才是真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解釋的相當透徹,他認爲,只有當知識成爲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爲知識。所以,教學沒有學生的絕對參與,沒有學生的自主活動,沒有觸動學生精神、思想和興趣的創造,就不是真正的教學。只要在教學的第一線工作了一些時日的老師都應該知道,如果只是讓學生記誦別人的思想,而不創造自己的思想,那麼學生就會採取漠不關心和不易接受的態度,這樣哪裏還會有真正的教學存在呢?

三、追求教學的“豐富”。

追求教學的豐富,就是使學生從閱讀和生活之路走向真理,從而使學習的過程真正地豐富多彩起來。蘇霍姆林斯基提倡的“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的思維”和“鼓勵優秀的學生超大綱”的教學理念到了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所謂“兩套教學大綱”,就是要求學生必須重視的兩套材料,第一種就是來自於教材中的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裏的材料,第二種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他認爲第二種材料就是爲學生識記、記熟和在記憶裏保持教學大綱規定的教材而創造的一個智力背景。所謂“超大綱”,就是讓那些天賦高、有才能的學生在他們有能力的那些學科上和創造性活動的領域裏超越教學大綱的界限,因爲在這種豐富的智力生活的氣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學生了解、聽到和想到的東西很多,這樣就能激發他們去從事深入的研究,而且使他們理解和學會必須識記的材料變得更加的容易。而這些超越大綱的富有創造性的智力生活必然使集體的智力生活變得豐富多樣,對學習較差或比較平庸的學生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

實踐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關鍵就是要靠把課堂教學與以閱讀和小組活動爲中心的整套課外活動緊密聯繫起來,每一個教師都應該力求通過組織並激勵學生閱讀和組織小組的活動,使他的學生在最喜愛的學科或創造性活動方面知道的東西,比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多好幾倍。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纔可以避免學生成爲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很可能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學畢業,但是卻完全不懂得什麼是智力生活,完全沒有體驗個閱讀和思考這種人類的巨大喜悅”的人。

如果我們的教學能夠真正做到了“簡單、有趣、豐富”,那麼我們的愛就能真正地得到了體現,這種愛才成爲了真正有價值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