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1

一本好書其實就是一雙能觀察世界的眼睛,如果我們有了這雙眼睛,你就可以看清這給世界,並瞭解這個世界。

這,就是我的一句“名言”。

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能震撼人心的書——《悲慘世界》。這本是法國大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鉅著。

書中的主角——冉阿讓,他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後做了熱心的園藝工人,幫助姐姐撫養着7個孩子!一年冬天,冉阿讓家裏沒有了一點乾糧,連一絲麪包渣也沒有了。但是他不想讓孩子們捱餓,便去麪包店偷一塊麪包。從此,冉阿讓便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

19年,它,讓冉阿讓的心變“硬”了。

但是在他剛剛離開監獄的第四天,有一位“天使”從天而降,使他慢慢融化。這位天使就是——卞福汝教主。他真誠而恭敬的招待冉阿讓,讓冉阿讓第一次感受到溫暖。

當冉阿讓偷走卞福汝主教的銀器時,他並沒有懲罰冉阿讓,而昰連同兩個燭臺一起送給了冉阿讓。

燭臺的光照進了冉阿讓的心,收到感化的他丟棄了心中的黑暗,開始從新做一個冉阿讓。就像卞福汝主教那樣,用最和善的心靈去幫助每一個人。

他將珂賽特就出魔爪,並且獨自撫養她長成人;他把一直折磨自己的沙威釋放,並用寬容把他喚醒;他不顧安危,把馬呂斯從戰爭中救了出來……冉阿讓每一個善良的舉動,每一個承擔的痛苦都讓我感到他那金子般的心。

記得上一次,我和媽媽做公交車。其中一站,一位老人,大概有六十多歲了。上車後,卻一個做位也沒有。一位大伯看見了,連忙讓那位老人坐下。他的這種行爲也感染了一個孩子,他連忙說:“大伯,您來坐着吧!”大伯摸摸孩子的頭,剛準備拒絕,一位青年站了起來,說:“伯伯,您坐下吧。讓孩子到這來坐!”這時,我們到站了,在準備下車。我對那位青年說:“大哥哥,我們要下車了來我這坐吧!”

下車後,我會想着車上發生的事:是大伯的善良感染了那個孩子,那個孩子的舉動感動了那個青年,他們的舉動又感動了我。我們相互傳遞着“愛”,我們做了一件好事。

愛如此偉大,卞福汝主教擁有了愛,所以感化了冉阿讓;冉阿讓擁有了愛,所以實現了自己的救贖,變成了一個偉大的人。所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愛,讓我們用愛去點亮自己的人生!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2

我喜歡讀書,在許多書籍裏,有一些我最喜歡的書,讓我愛不釋手,總是看不夠。其中有一本書我看後啓發很大,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被稱爲“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全書講述了一個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洗心革面,立志做人的事。冉阿讓是個普通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在他失業時,曾爲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5年徒刑;又因不堪獄中之苦4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出獄後二勞改的名聲使他找不到工作。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改惡從善,做了許許多多好事,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使他終於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部作品從公道、人性良心的角度,反對世間的一切壓迫和苦難,表現了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

讀了這本書,我對冉阿讓改惡從善的事情很感動,因爲人想從惡變成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冉阿讓卻做到了。這要感謝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因爲一個改惡從善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好人在幫助他,但遇到這個好人的人往往都非常少,而冉阿讓卻遇到了,他是幸運的。如果沒有米里哀主教的幫助,他就不會從一個勞改犯變成一個爲窮苦人做好事的人;同時,冉阿讓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一生爲人民做盡了好事,卻孤單地死去,連他的墓地也是簡單的,埋着他的地方隻立了一塊石頭。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一生爲人民服務,而死後卻沒有人能記住他們。比如說那些爲了人民解放而犧牲的戰士,他們是爲人民而死的,可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們也沒有宏偉的陵墓。這不正是冉阿讓精神的充分體現嗎?

冉阿讓的命運值得我們同情,也值得我們深思。爲麼他做了那麼多的好事,警察還是追着他不放?答案只有一個: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勢力對人們的壓迫。可現在就不同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被別人記住,有的還會得到獎金,與冉阿讓截然不同。

這部作品不僅是雨果的大作,更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3

我讀完《悲慘世界》這篇長篇小說後,內心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動,它讓我心裏得到一次洗禮,讓對故事主人公肅然起敬。冉阿讓是一個淳樸的普通勞動者,他每天辛苦的工作,但飢餓和貧窮還是試試困擾着他。

有一天,他安耐不住飢餓偷吃了一個麪包,結果被抓入獄。他因惦記家人,四次越獄,卻被加刑至十九年。長期的牢獄生活,養成了他鬱郁叛逆的性格,他開始仇視法律,仇恨這個不公的社會。

出獄後,他沒有住處,幸好得到仁慈的莫里哀主教的幫助。但他卻偷了主教家裏的銀器。主教沒有怪他,反而寬恕了他,放他走了。主教的善良喚醒了冉阿讓,點燃了他對生活的希望。

冉阿讓改頭換面,化名馬德蘭,來到了蒙特勒伊小城。經過多年的打拼,他從一個成功的商人變爲一市之長,成爲富翁的他不忘主教的教誨,熱衷慈善事業,經常幫助貧苦的'市民。可冉阿讓慈祥的舉動引起了警察的注意,無奈之下,冉阿讓又回到了監獄。

等他出獄之時,他花費重金幫助了芳汀的私生孤女,明膠珂賽特。後來他帶珂賽特隱居了,做了一位默默無聞的園丁,珂賽特也在他的愛護下慢慢長大,後來與一名青年相戀,找到了她的幸福。可是......,冉阿讓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冉阿讓的一生是悲慘的,但是他並不在乎,他只是一直用愛來關心人,愛護人。寬恕,是一種美德。寬恕了別人,也是寬恕了自己。讓我們一起放下心中的仇恨吧!

讀完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爲現實中,我們每個人都會碰到委屈,都會有仇恨。我們應該放開胸懷,寬容對人。

讓愛充滿人間,世界纔會變得更加美好。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4

合上書本,冉阿讓留給我一個落寞的形象,他佝僂着身子,臉上爬滿皺紋,目光暗淡卻堅定,慢慢地走進太陽巨大的光輝裏,直至消失不見。

他勤勞卻貧苦,爲了姐姐的孩子偷了幾個麪包鋃鐺入獄,幾次越獄後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卻難逃法律的鐵面無私以及內心的惶恐不安。直至遇見了小女孩珂塞特,他此生所有的溫柔與愛終於有了出口,珂塞特就是他的自我救贖之路,一條通往光明,接近上帝的路。

最成功的小說往往帶給人哲學式的思考。人類社會的文明可以給人類多大程度的幸福或者苦難。悲慘世界,寓意當時社會背景下,底層社會的人的生活多麼悽慘。階級固化,輿論偏見,愚昧昏庸,所謂的文明社會並沒有帶給底層社會的人多少幸福,甚至把孩子趕到黑暗的角落,永遠見不到陽光。

如果把黑暗的社會背景當做人類生活之上的屋頂,那麼也別忘記,屋頂之外,還有蒼穹。苦難無助的人們,只有把對幸福的嚮往寄託宗教,寄託於上帝。

冉阿讓起初也並不相信,甚至靈魂裏沒有一點神性的火花。他天性是善良的,可是生活的苦難壓抑着他原始的善良,他在作惡的時候遇到了苄福汝主教,仁慈的主教大人以德報怨,讓冉阿讓的靈魂第一次顫抖。而後無聊孤苦的珂塞特,那一顆飽經風霜的心產生了憐愛,這是他靈魂第二次顫抖。

珂賽特於他,就像末日的一縷光,好像是上帝的饋贈,來拯救他這個被世界拋棄的靈魂。於是他心中有了愛,有了對光明的期待,哪怕面對他從前所犯的錯,也再也無所畏懼。他也終於靠着自己的摸索,心中有了關於上帝的影子。也終於按照上帝希望他的去行事。

最終他終於安詳且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高一《悲慘世界》讀書體會與心得5

夜晚,溫暖的燈光照在我那藍色的書桌上,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後,一股強烈的感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書中的主角——冉阿讓在飢寒交迫的時候偷了幾塊麪包而坐了19年的牢,出獄後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便開始了救贖自己的過程。他用善良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讓他們從痛苦的魔爪逃脫出來,冉阿讓這種樂於助人的,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書中的冉阿讓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感觸甚深,他讓我知道了做人的觀念。有一次,同學們在操場盡情玩耍,玩的不亦樂乎。突然,一塊石頭飛向一位同學,“啊,好痛啊她大叫一聲,同學們紛紛圍向前來,可卻沒有一個同學扶她一把。這時,班長盧容孜用手帕幫她擦額頭上的血,緊接着,一些不怕髒的同學架起那位女同學到醫務室爲她療傷,這才把心中的大石頭放下來。還有一則新聞曾報道過:幾位中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碰巧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在地,路人們走同學過卻毫不理會,他們見到後,急忙走向前,把老奶奶扶到一張椅子上,細心照料,還買來水和食物給老奶奶,直到警察叔叔來才放心的離開。

像這樣的好事數不勝數,可社會就有些像德納第夫婦一樣爲了金錢就無惡不做的人,他們殺人、放火、搶劫,從中獲取利益,讓無辜的百姓受到傷害,這些人是最可惡的。如果人人都付出一點愛,社會會變得更美好。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良師益友,是一盞照亮我們人生的檯燈。打開《悲慘世界》這本書,將會感受到人的善良,寬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