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1

受熊培雲先生的影響,最近我開始閱讀雨果的名篇《悲慘世界》。這是一部很長的書,雖然目前沒有讀完,但已經受益匪淺。爲了使自己讀書時有過的感動不至於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最終煙消雲散,那麼就開始邊讀邊寫下一些讀書的體會吧。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人問我是《悲慘世界》裏的故事悲慘,還是《活着》裏的故事悲慘?我只能說這是兩種不同的悲慘,《活着》的悲慘發生在特定的年代,悲慘的原因很多是由於當時的國家政策造成;《悲慘世界》的悲慘則是一種在人類社會隨時都會發生的悲慘,它也許發生在十九世紀的法國,但你分明知道它也或多或少發生在你身邊,因爲它不僅僅是由社會制度所決定,而是由人性所造成。

冉阿讓,小說中的一位主人公。他出身貧困,從小與家境困難的姐姐相依爲命;他辛勤工作,卻無法爲自己的侄兒們帶來起碼的溫飽;他爲了侄兒們不捱餓而偷了一塊麪包,卻因此被判了5年的苦役;他因爲屢次越獄不成,最終坐了19年的監牢;他獲得了“自由”,卻躲不開社會歧視的目光,城市裏的人沒有人願意給他工作,沒有人願意爲他提供住宿。在這樣一次次被社會拋棄,一次次被他人打擊下他已經變得心如鐵石,仇恨社會。從他的人生經歷來看,仇恨社會的確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就在這條叫做冉阿讓的喪家之犬走投無路的時候,城裏的卞汝福主教,這位活在人間的天使,收留了這可憐的人。主教大人雖然享受着豐厚的薪酬,但由於常年把自己的大多數收入用來救助貧苦百姓,所以生活得十分樸素,以至於冉阿讓錯以爲他只是一位普通的神父。主教收留了他,給他準備了晚餐,爲他鋪好了牀褥,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上給他溫暖,然而冉阿讓在午夜醒來之後,還是在作惡的慣性下偷竊了主教家唯一值錢的一套銀餐具後逾牆逃走。

命運顯然喜歡開玩笑,冉阿讓雖然揹負了近二十年竊賊的名聲,但顯然他並不擅長這一行,於是他很快便被警察發現,雖然他向警察撒謊身上所帶的銀餐具是主教送給他的禮物,但顯然沒有誰願意相信他,於是他立刻被押解到了主教家中。天使般的主教大人沒有責罰他,而是在第一時間承認了他的確將這些餐具送給了冉阿讓,並溫和的埋怨他走得太匆忙,以至於忘記拿走他送給他的一對銀燭臺,並祝福他用這筆錢去做一個誠實的人。

就在這一刻,冉阿讓多年構築起來的精神防線開始崩塌,冰冷的心開始融化,儘管這並不容易,於是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下他還是依照慣性搶劫了一位孩子的錢幣,但頓悟之後的他終於嚎啕大哭,他在曠野中呼喊着那位孩子的名字,希望把錢還給他,他跪在主教的家門前,懺悔自己的罪孽。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更名換姓,洗心革面,成爲了另一位活在人間救苦救難的天使馬德蘭先生。

嚴酷的法律與懲罰將一位當初單純的青年變成一個內心冰冷、充滿仇恨的罪犯;主教的寬恕卻將他由一個不斷沉淪的惡徒重新改造成爲一位人間的聖徒。細細的閱讀這本小說,我並不覺得這樣的轉變有什麼不可思議,也不認爲這是出於作者的虛構與編撰,反而覺得這樣的轉變是十分自然的,閱讀的同時感受到良心的震顫。這或許是因爲雨果是在這部書裏真正傾注了自己的.心血吧。

冉阿讓生活的在一個缺乏寬恕的社會中。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讓誠實的勞動顯得沒有意義,每日辛勤勞動的體力勞動者卻無法給家人帶來最低的生活保障;僅僅因爲微不足道的罪行而讓人身陷苦役,卻無人理會他的家庭如果缺了他將會陷入怎樣的境地,法律以懲惡揚善之名活生生摧毀了他姐姐侄兒們生活;監獄的存在並不爲了如何將有罪的人改造成爲高尚的靈魂,而僅僅用恐怖與苦役來折磨囚犯的肉體,羞辱囚犯的自尊,讓他們的內心變得更加陰暗;社會大衆不願意給於人改過自新的機會,即使是那些平時生活並不如意的人也覺得自己有資格鄙視所謂的“有罪的人”。每個人都會犯錯,而這一切的恐嚇、冷漠卻將人不斷推向更深的黑暗。也正是因爲這樣的社會現實,主教大人的寬恕纔會顯得如此的震撼人心。

人之初、性本善;人之初、性本惡;每個人都有利己的本能,每個人也都會產生利他的願望。人人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理想社會是不符合人性的,因而也是不可能來到的;人人專門自私而不利人的社會則是恐怖冷漠的地獄,“他人即地獄”的地獄。雨果在書中借冉阿讓之口說:“入獄之前,我是一個可憐的鄉下人,智力很低,像個傻瓜;牢獄改造了我;原先愚蠢,後來變得兇惡了;原先是塊劈柴,後來變成了焦木;嚴厲懲罰毀了我,後來寬厚和仁慈又救了我。”

懲罰將人推入地獄,而寬恕則將人帶回天堂。雨果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的作家,他的作品裏面無不充滿着一種悲天憫人的關懷,他的思想如果說在我們東方有什麼知音的話,我覺得最貼切的便是孔子“仁”的思想,“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做到這樣一層,天堂便盡在我們的身邊了。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2

今天早上,我讀了法國最著名、最偉大的作家維克多·雨果的著作——《悲慘世界》。讀完後,我想了很多很多。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在一八六二年所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的是一位名叫冉。阿讓的青年因偷了一塊麪包而判五年苦役,他多次企圖越獄,但結果是被判處十九年苦役;結束了苦役生活後,在回家途中被一個善良的神父卞福妝留下過夜,但他恩將仇報,偷走了神父家的東西,在街上被警察抓住。但神父免去了冉。阿讓的罪行,冉。阿讓內心原本的人性覺醒了,他洗心革面,變成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善人。

以前,我總是不明白愛的意義,直到讀了《悲慘世界》這篇長篇小說,我才明白:愛,能溫暖整個世界,而愛,是永遠存在的,任何人生來都是善良的,只是由於各種原因他們把愛塵封起來了,只要有人用愛去溫暖他,就是以邪惡出名的希也可以變成向孔子一樣的大善人。

黑暗中也有光明,憎恨中也會有愛,讓我們以愛換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讓我們與愛爲伴,帶着愛,面迎陽光,伴着春風出發。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3

書是知識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是智慧的翅膀,是生活的方向盤。讀一本好書就是找到了一位好老師。書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還能教我們做人的道理。的確,一本好書,可以讓我們受益終生;一本好書,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路程;一本好書,可以給我們以人生的啓迪。《悲慘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作品。這部小說的主人公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由於他犯有前科,儘管他有着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會遭到人們的誤解。他收養了一個女孩並把她撫養成人,他還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我很佩服冉阿讓,他是一個英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市長,化名馬德蘭,有一個罪犯被認定是冉阿讓,準備被處死時,馬德蘭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救下那個罪犯,當我看到這一部分時,我十分感動,我對他的敬意便油然而生。冉阿讓是一個正直、勇敢、善良的人,他爲他人做出了許多貢獻,卻不求回報。他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沒有選擇逃走,而是幫助別人找回珂賽特,他這種爲他人、爲社會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悲慘世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4

打開雨果的《悲慘世界》,泛黃的扉頁已有殘缺,但濃郁的書香依然撲鼻而來,我追隨它的腳步,走進了那個悲慘而有幸福的世界。

主人公——滿臉鬍子,力大無比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當他終於獲得了自由卻衣食無着,沒有一個人願意接受他時,一位貧窮的主教卻給了他平等、關愛與心靈上深深的安慰,讓冉·阿讓一次又一次在出獄後迷途知返,走上正義、善良之路……芳汀的小女兒柯賽特因母親無錢撫養被寄養在貪婪醜惡特納第夫婦家,芳汀死後,珂賽特被百般折騰,生活在無邊的黑暗與恐懼之中。正在這時,那位叫冉·阿讓的人不斷幫助這個陌生的小女妖,儘可能的給她以人間的溫暖與純真……當法國發生了變動,珂賽特深愛着的一位青年馬呂斯可能會在參加革命戰爭時戰死,也是那位叫冉·阿讓的人幾乎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他的幸福生活……冉·阿讓,雖然是一個苦役犯,卻在主教大人的感化下,成爲了一名勇敢、正義、善良的勇者。太多太多的感恩,一言難盡。

冉阿讓:做爲本書的主角,他的經歷非常曲折。有煉獄般的監獄生活,有渾渾噩噩的流浪,有功成名就的當市長的時期,有被追殺的逃亡時期,有隱居的時期。他本是一個普通的市民,因爲家境所迫,偷了一個麪包,而被關監獄9年。他本是個無罪的人,卻被黑暗的現實所毀滅。多年的痛苦的監獄生活讓他幾乎成爲野獸而失去人性。後來他越獄了。

他穿的破破爛爛地走在城鎮的街道上,所有看到他的人都躲避着他,視他爲細菌瘟疫一般,沒有一點吃的和留宿。直到到了涅迪主教的家,涅迪主教仁慈地對待了他。當他晚上在涅迪主教家裏夜晚留宿時,他居然想要殺了熟睡的涅迪主教,爲的是偷走他家的銀燭臺和盤子,但是最後主教寬恕了他,放走了他。後來他當了某市的市長,得到了人民的尊敬。他也爲市民做了許多貢獻,受到人們尊敬。但是警察沙威卻不能放過他,成爲市長的冉阿讓被稱做馬德蘭先生。讀後感·他非常正直仁愛,他救了落魄的女人芳汀,最後收留了她的孤女柯塞特,最後都做着正義的事情。對於這點,我非常尊重。一個人能不爲自己的利益而把一切奉獻給他人,這是很偉大的。冉阿讓的身上透出一種魅力,一種讓人佩服的道德。

從一個犯人到一個讓人尊敬的善良的爲別人服務的高尚的人,冉阿讓做出了這種轉變。這體現出一種人文精神,是對人性道德的歌頌。

然而這部聞名遐邇的世界名著,它卻能把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的種種改變盡收眼底,讓我不禁感嘆人性的微妙,更讓我爲雨果這位文學巨匠寫上佩服二字,不得不感嘆當時階級的社會對待窮人的殘暴;也感嘆當時法國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感嘆人們你與我詐的陰險;更感嘆那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民,爲了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犧牲,那些心中充滿愛和希望的人。

作者雨果把法國底層人民的苦難,歸之於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整部小說的目的在於揭露這種社會壓迫如何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且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在《悲慘世界》這本書裏,深刻體現了作者對底層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同時又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強烈的不甘和抗議。

但願我們身邊多一些像主教般光明的使者,傳遞無私、善良的精神,讓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爲樂、見義勇爲的隊伍中來。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個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出和諧平等的社會。

《悲慘世界》讀書心得體會5

上學期,我讀了《悲慘世界》,這本書是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又一佳作。

這本書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麪包,使他在監牢裏度過了黑暗的20__年。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這樣,冉阿讓已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

冉阿讓後來盡全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們知道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們眼裏它還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最終他還是悽慘的死去了,這充分體現出當時的社會是多麼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永遠都不能改了嗎?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並不鮮見,他們爲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爲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爲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爲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動戰爭……但可喜的是,現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