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我的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5篇)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好處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

《我的大學》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的他滿懷期望的來到喀山想進大學讀書,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他開始爲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兒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裏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啓迪和教育,對人生的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爲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他大敞着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的觀察不成體系,甚至雜亂無章,但就是這樣的觀察使他倔強地成長了起來。應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我說:“苦難的日子裏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他生活在沙皇專制的時代,他那雙敏銳的眼睛見證了當時俄羅斯民衆的生活及思想真實——底層民衆庸俗、空虛、無奈、褻瀆,同時又具有在苦難的洗禮中積澱出的善良、樂觀、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們的醜陋與完美無掩無餘地裸露在作者觀察的眼睛裏,對於人們那些粗俗甚至低級下流的舉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滿眼都是善,所以,那些醜陋甚至不顯得骯髒;他極力讚美人們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聲,甚至是一點點完美的流露,在他眼裏,這些完美閃爍着高貴的純淨的光澤——他幾乎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他眼裏,勞動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戰鬥。在簡單的純淨的心裏,他學不會去在意生活的艱辛,更多的他會直接發現苦難中的美麗,感恩它,讚美它,並在這些盪漾在苦難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尋找成長的底氣。

作者曾想過自殺來結束那種承重的痛,加入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提高。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善,同樣也沒有惡。當還不會辨是非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把惡當作寶貝珍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直接發現並深刻地記住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重重疊疊的抱怨,那是因爲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變得成熟起來,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複雜。當遇到麻煩甚至苦難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爲苦難所累,而是爲我們應對苦難的態度所累。縱使世界萬般複雜,我們時常會身不由己,但我們仍需要持續一份濃郁率真的心氣,成長從那裏開始,也必將在這附近到達它的極致。

成長的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說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裏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夢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僅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纔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我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裏無情地吸吮着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裏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裏的思考着。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2

書,陶冶了我的性情;書,豐富了我的知識;書,開闊了我的視野;書,給予了我人生的啓迪。以書相伴,人生就會有大不同。生活可以清貧,但不可以無書。博覽全書的人,往往知識豐富,能集衆家之所長於其身,因此能使人喜歡讀書,將使他終身受益。

雖然我們都知道要多讀書,讀好書。可仍然有一些人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究其原因,那是因爲他們沒有對讀書產生興趣,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

讀書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取廣泛的知識,陶冶情操,還能使孩子得到放鬆休閒,緩解焦慮,調節情緒,與孩子一起讀書,既能留出一些時間與孩子共處,又能要求自己也養成讀書的習慣,一舉兩得。

經常讀書的人會思考,知道怎麼才能想出辦法。他們智商比較高,能夠把無序而紛亂的世界理出頭緒,抓住根本和要害,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經常讀書的人不會亂說話,言必有據,每一個結論會通過合理的推導得出,而不會人云亦云、信口雌黃。

讀書的最終目的當然是爲了提高對人性的認識,鍛鍊心胸,逐步訓練感受幸福的能力,培養自信心,形成實踐能力。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因此,養成閱讀習慣將受用終生。閱讀習慣是在心靈深處裝了一部發動機,一個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一輩子不知所措。

這些年來,我讀過的書都不計其數。而且每一本書都有各自的含義,都利用了許多方式來告訴我們一些大道理與小道理,讓我們學以致用。

衆人皆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一本好書,你就能多進一步階梯,可如果你是囫圇吞棗地亂讀一通,那麼進步的階梯將會有缺陷,你的人生也將會步入另一個不同凡響的世界。

不要以爲讀一本好書很難,其實這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讀書時,你要敞開你的心扉,在不同的環境下幻想書裏面的人物與場景。並非親身感受,又怎能悟理如雲呢?而且,讀書時最好不要抱着各種干擾,要做到心如止水、心無止境這八個字,在這種環境下讀書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只要你做到以上幾點,即可成功!讀書,會讓我們天天向上、永垂不朽、受益匪淺、馬到成功。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3

初讀《城南舊事》,好像陷入一個復古的相冊,在一片泛黃之中去找尋那一份關於童年的記憶。

童年是短暫,因短暫而美好。對許多人來說,童年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充滿童真、快樂,對未知的好奇與神祕感,所有一切的一切,都美好而易逝,易逝而美好。寫童年的作家很多,但林海音描述童年的手法卻與其他作家不同,一反慣常使用的體驗性隨筆文體,通過一位小姑娘之眼,來窺探發生在身邊的成人世界書中的林海音用細膩的筆觸去刻畫一個個人物,那一段段“舊事”彷彿就在眼前,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紛紛出場:無文化卻任勞任怨生了一大堆孩子的母親;充滿威嚴具進步思想卻早逝的父親;用奶水和幫工做一年四個月換取一個月四塊錢,兩副銀首飾、四季衣裳,一牀新鋪蓋的宋媽;感情受挫導致成了“瘋子”最後喪身於車禍的秀貞母女;充滿女性柔媚風情而又善解人意的風塵女蘭姨娘;因生活所迫走上偷盜之路的收買破舊貨的小子有反覆出現的主角人物,也有蜻蜓點水,幾筆帶過,卻入木三分,讓人過目難忘的配角。作者鋪陳了一幅生活畫卷,讓人不單讀到老北京的一些舊日風土人情,也讀到作爲移民者的英子一家從故鄉閩南帶來的文化痕跡。

通過小孩的眼光看大人世界,通道似乎窄了,卻也增加了小說的純度和想象空間。在英子眼裏,無論哪一個人物,都是善良的,縱是當了賊的賣小雜貨男青年,宋媽懶做好吃嗜賭沒責任心的丈夫“黃板提及童年,眼前便不覺浮現屋後的池塘,母親的巴掌以及父親每次回家背的包。這些東西好像全部定格在生命之中,怎麼揮都揮不去。真有一種“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的感覺。

童年如夢,夢出外婆的橋;童年如橋,接着未來的路。一直以來,我都覺得這是對童年的註解。是啊!童年如夢,夢裏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所以孩時的我們不會覺得累。像林海音一樣,用孩子的眼光去自看世界,那這個世界以及這生命,便是一場夢,一場不會累的夢,一場純淨如水的夢。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4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抱着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裏,爲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麪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可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構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半途而廢。從此刻起,我必須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我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5

《我的母親》是老舍回憶他母親所寫的一篇記敘文。全文通過對母親一生經歷往事的回憶,塑造了母親的形象,突出表現了母親勤勞刻苦、善良寬容、樂於助人、意志堅強等性格與偉大無私的母愛,以及母親的人格力量對作者思想性格形成的深刻影響。而文章的`最後一句:“唉!還說什麼呢?心痛!心痛!”更是以簡樸的語句,表現出作者欲言又止,又難以盡述的追悔內疚之情和無從說起,又沒齒難忘的養育教誨之恩。

作者在文章中敘述了母親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如“最會吃虧。給親友鄰居幫忙,她總跑在前面。但是吵嘴打架,永遠沒有她”,“在刺刀下,饑荒中,保護着兒女。從無辦法中想出辦法來”。這些都說明了母親軟而硬的個性,而母親的這種個性又深深的影響到了作者,使得作者擁有了“對一切人與事,都取和平的態度,把吃虧看作當然”。與下文的“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相照應。“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裏,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這是作者經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從濟南逃到西南對思母的那種複雜心情。也許我們都不曾體會過,也不曾知曉過,但作者卻覺得很痛苦,因爲世界上沒有什麼會比思鄉情,念母情更來得強烈了。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失去了根的花,是怕當每次收到家信的時候,就會有不詳的消息從中滲露出來。有母親的人,心是安定的。作者又何嘗不想這樣呢?“我疑惑,我怕”。疑惑爲什麼在一年的家信中都找不到關於母親起居的情況,怕母親早以有不策,只是作者不想捅破,捅破那層似窗紙一樣的念母之情。但噩耗還是傳來,原來母親已經去世有一年了。作者最後也只剩下內疚而又惋惜不已的哀痛,只能以“心痛!心痛!”來結束全文。

作者在敘寫個人生活經歷和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情時,把深沉的感情寄寓在平實簡樸的語言中,讀來親切,令人動情。而最後那句“心痛!心痛!”更是被人們視爲經典。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6

1.我是哪隻小老鼠?在別人眼中,我是哪隻小老鼠?

清晰的自我確定,敢於克服恐懼,承認並應對自我的不足,才能剝開迷霧,提升領導者的執行力,管理本事和格局。

2.你認爲,工作是領導變革還是應對目前的局面?

“我原先一向以爲,自我的工作就是在問題出現之後處理它們。而事實上,我應當眼光更長遠一些,應當提前注意到工作中的新動向。”

3.爲什麼工作佈置了,也達成一致了。卻推不動?執行力低下?

1)越基層越擔心變化,強制的變化越容易受到抵制;

2)同事間的影響力,僅有大部分人都改變,整個團隊纔會改變;

3)帶領變化時,領導者除了講好一個故事,是否掌握了講故事中不可缺少的技巧——帶領員工想象擁有“新奶酪”的情景和畫面,增強信心。

4.作爲高層領導者,是否具備克服恐懼的本事?能否走出“安全屋”?

說比做要容易的多,但身心躬親,走出那扇“安全門”,走到一線基層,用職位的影響力帶領變革。還是待在自我的“安全屋”裏,用自我的邏輯畫圓,Review和評價?由於掌握不充分的信息而不安,無法真正交付信任?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7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二十一世紀的來臨,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化,信息化的時代。作爲一個教育者,怎樣使自己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着實值得思考。要想讓學習者學會如何學習,學會如何合作,學會如何交往,那麼教育者本身就應該處在一個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的位 ,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爲指導,並將這些理念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學習《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使我能夠及時地汲取當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真是受益匪淺。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 "以問題爲紐帶的教學",因爲我是從事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這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教師,在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過程中,又應該具有什麼能力,充當什麼角色呢我想:教師應該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它是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掌握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輸出信息並獲得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以及溝通師生思想認識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來,課堂提問彷彿是教師的專利品,學生只是這些專利品的代言人。如何讓教師"會問"已成爲衆多人研究的話題。但從課堂改革出發,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敢問","會問","善問",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已成爲當前課改的重點之一。

又如,讀了《教育新理念》,使我體會到作爲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爲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爲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爲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文筆簡潔流暢,全無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聯想,啓發性,可讀性很強。如:在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中國學生屢屢獲金奪銀,卻沒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學生基礎紮實,卻出不了世界級的大師;中國學生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卻少有原創意義上的知識科技創新,以致於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實力總評價中,美國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國得了54分,俄羅斯得了25分,中國僅得了20分。……中國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家長問孩子的第一句話,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差不多是一樣的;"今天的作業做完了嗎 "家長們關心的是學校既定的任務完成了沒有。世界上還有一個民族也特別關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當孩子們放學回家後,家長們問他們的第一句話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學校向老師提問了嗎 "如果孩子得意地說:"我今天向老師提了一個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出來!"那家長會像孩子一樣的得意,會喜形於色。可是如果中國的孩子回來對家長說他提了一個問題把老師難住了,絕大多數家長會感到尷尬和爲難,甚至會斥責孩子:"你逞什麼能!" 又如袁先生提出的"知識的綜合與知識的綜合教育。"書中舉了個鮮活的例子:一位教初三數學的教師向全班學生提出――教室的體積有多大這個問題的每一個具體知識對初三學生來說都是非常簡單的,可是把它們綜合起來(先利用身上的尺量出教室的長寬高再計算)解決一個問題時,全班四五十個同學卻一籌莫展。這在日常表現出來的是"我們的學生普遍的考試成績都不低,他們對相當精深的專門知識都能掌握。遺憾的是,在生活中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卻很低,而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他們是完全擁有的。"與之相反的是大神探福爾摩斯的例子。福爾摩斯的各種專業知識非常有限,有的甚至爲零,卻能夠無所不通,料事如神,這靠的是在需要的時候他能調動所具有的有限的知識,當他覺得知識不夠用時,能及時補充。……這些事例在閱讀的過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鳴。因爲,在我們周圍的確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只是我們有時視而不見,懶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書中,不僅直言了我們教育面臨的現狀,還爲我們教育者進行了剖析,就具體的事例進行分析,挖掘背後隱含的教育觀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一氣呵成的痛快。

而《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學生該這樣教。書中衆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着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繫,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裏行間,而一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譬如,作者在講到建立教育科研機制,創造研究學問的氛圍和環境,鼓勵高學歷,高學位,高學術水平的教師脫穎而出時,舉的是哈爾濱第三中學的實際例子,並詳細地介紹了其現存的狀態,採用方法等等,甚至具體地介紹了該校給作爲學科帶頭人的教師的津貼數額。再如,在介紹德育工作在"五育"中的作用時,作者舉的是湖北黃岡中學,山西通寶育傑學校這樣分屬國有,民營的兩個中學實例。對山西省幾年來有關德育工作的若干數據的評介,則使人從整體上增進了對當前德育工作的瞭解。生動的點,概括的面,點面結合,具體生動,讓你從感性,理性上真正能夠理解德育工作的迫切性,重要性及現實性。

《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兩本書在我今後的工作中一定還會給我不少的啓迪。我將不斷學習,不斷反思,爭取在教學上有所突破。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8

今天,我把我們班出的的是書給看完了,覺得他們寫的都特別好,尤其是張墨白寫的土星曆險記——讓我覺得小動物們團結就是力量。突破了許多難關,獲得的最後的勝利。

其他人寫的也很多,比如閆浩玉寫的的勇闖西遊記的一篇生死一搏,裏面內容很有想象力,特別的好。李晨溪寫的私人事也很棒,曹子君寫的同桌冤家突出同桌的關係,孫佳澤寫的雖然不太長,但他寫出了日本爲了搶與中國作對。他的愛國精神特別強,值得我們學習……讀了一本書我覺得那些用手寫小說的同學們真棒,他們幫自己在學校在家裏在英語班和在外的一些事寫在了自己的小說本上,然後讓老師出成了一本小說書。我決定了,自己要出一本爆笑三國給大家看,等明年就會出成了,我一定會向出書的目標努力的:加油,一定會成功的!!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9

下課後,來到校教研室領書,一本《我的閱讀觀》映入眼簾,哦,原來是朱永新先生的書,站在桌邊隨手翻了幾頁, 便被深深吸引了。

朱永新先生的思想總是那麼鏗鏘有力,讀着他的文字,總有一種歡欣鼓舞的感覺,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閱讀,他認爲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懷揣教育夢想的我被深深的打動了。

手裏捧着沉甸甸的書,我沉浸其中。翻到朱餘之爭,我看到了兩位教育大家關於閱讀的分歧與辯論,更加興趣盎然。兩人爲爲國家閱讀節的設立而產生了不同見解。朱永新在提案中寫道:和世界上其他民族相比,我們中華民族的閱讀水平堪憂。由於國民疏於閱讀,遠離經典,導致部分國民缺乏應有的文化底蘊,心態浮躁。他認爲:。猶太民族爲什麼那麼強大?爲什麼這個在公元70年後就失去了祖國,到處流浪,寄人籬下的民族,卻產生那麼多世界級偉人呢?爲什麼他們依然能保持自己獨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呢?這與猶太人視書如命、崇尚讀書息息相關。 而餘秋雨先生則認爲,其一,現在每年已有世界讀書日,沒必要再增加類似節日;其二,網絡閱讀日趨流行的今天,信息爆炸,閱讀不是欠缺,而是成爲災難;其三,今天閱讀不再重要,對文化見識而言,更重要的是考察、遊歷、體驗、創造。我被兩人的堅定立場與博學善論所折服。但是,我想說,無論如何,兩位學者的目光是一致的,即都關注閱讀。我贊同,佩服。但我想,這場爭論無論結果怎樣,都是一件好事,至少能讓很多人重新將眼光投向閱讀。有了分歧與爭論,纔有關注與發展。

我敬仰朱先生及他敢於創新的思想,崇拜他思國憂生的胸懷。作爲一名教育工作崗位上的小輩,我喜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一本好書,其中可能有着許多美麗的小精靈,飛來飛去,還給你如果書籍可以有五色的油彩,那麼我願意把詩歌作柔和的水粉,把散文做一支詩情畫意的畫筆。在書的天地裏,描繪出最美的風景。許多名人大家都曾這樣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書是人的精神食糧。由此可見,讀書對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啊!

送來光明的果實。字裏行間都能碰撞出知識的火花,知識慢慢的堆積,最終就會形成智慧的熊熊烈火。而書,又能像是一片大海,等你尋找用之不竭,無窮無盡的寶藏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0

書,是我們的朋友,給我們帶來知識的同時更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歡樂。記得從我兒子咿呀學語開始,我們便踏上了共同閱讀的“快樂旅途”。

我們的共同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地過程。從色彩斑斕的識物圖書到內容豐富的識字圖書,從經典的格林童話到中國的傳統古詩,從簡單易懂的幼兒讀物到複雜深奧的自然科學。在起初,由我幫他選適合的書;到後來,他自己主動挑喜歡的書。我們的讀書渠道也在發生着慢慢地轉變,由頻繁地去書店買書到現在不斷地去圖書館借書。讀書,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讓孩子愛上閱讀,身教勝於言傳。我們作爲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看點書,多學點知識,這固然沒有錯,但我們不能一味地要求他們獨自閱讀,特別是在開始階段,孩子還沒有養成習慣。讀書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過程,需要大人的陪伴與呵護,他才能真切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假如說一個家長一直讓孩子好好看書,而自己卻在旁邊看電視、玩手機,那這孩子還能靜得下心好好看書嗎?想必他心中的天平秤早就發生了傾斜,那還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嗎?反之,如果我們與孩子一起讀書,分享其中的喜怒哀樂,效果則大不相同。

我與兒子共同讀書,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更加深了我們的感情。讓我們陪伴孩子攀登成長的階梯,和孩子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1

“讀書”一聽到這個詞多麼熟悉啊!喜歡讀書的人就會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怎麼回事。喜歡讀書的人,時把心思投入進去,身臨其境。在書中他看到了雄偉壯麗的山川河流,看到了天真活潑的童年時代;在書中他同作者一同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與失敗的悲傷,一同欣賞優美的歌曲。當我捧起《鋼鐵識怎樣煉成的》,深深融入到裏面時,我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因爲我擁有健康的身體,保爾雖然殘廢,但他那種不向命運低頭,堅強的毅志和頑強的精神,深深地把我折服,讓我佩服。我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希望。我更愛讀書了。

《伊索寓言》給我了諸多感受,在黑暗處給予我啓發,這本書的每一段小小故事,都蘊含着無限的哲理、寓意,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例如龜兔賽跑,它就給我們了一個很大的啓示,由兔子的鬆懈,到烏龜的堅持,給我們了一個大道理,說明了奮發進取往往會勝過恃才自負。如果你想永遠比別人快一點、聰明一點,那你得戒驕戒躁,如果比別人“笨”一點或是慢一點也沒關係,你只要向烏龜學習那種一刻不停始終堅持到最後的堅韌毅力和精神。書中的故事又讓我們明白了另外一個道理,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遇到了困難,不害怕不氣餒,要勇於面對困難,運用你的智慧,只要你開動腦筋積極面對,困難一定能迎刃而解。

《魯賓遜漂流記》中的魯賓遜用自己的雙手創造了一個屬於他自己的王國,我們也可以用勤奮和智慧打開成功之門。不論做什麼事,都不能喪失意志,不能怕苦,要儘可能的發揮出你的才智。因爲,成功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在我認爲,讀書是人生中最好的娛樂、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給予人無窮無盡的知識,而且可以給予人無限的樂趣並且培養人爲人處事的的能力。我想,書籍是的良師益友,精神的食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讀書呢?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2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義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其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着上大學的願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後,不得不爲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那裏學到了在有圍牆的大學裏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終於成長爲一個革命知識分子。《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 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後,我深有感觸。高爾基出身貧寒,有着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欺負。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並且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麼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 當初我剛考進這所大學時,因爲專業是被調劑的,心中也就不平衡,對學校充滿了抱怨與不滿。對學習不是很上進,整天在學校無所事事,不是看小說,就是跟朋友們聊天,將大好時光白白浪費掉。還有的就是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面對,甚至會半途而廢。到了期末考試時,由於平時的不努力,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導致期末成績出來不理想。等到讀了這本書後,我才深深的感悟到我是多麼的不懂的珍惜着美好時光,有這麼好條件讓我讀書,獲取更多的知識。爲此我深深的反省,要好好的藉此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生活,擴大自己的視野。另外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閒着,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爲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只有勤奮學習,長大後纔能有所作爲。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也許真的是要經歷磨難才懂的自己身邊的幸福,這樣才明白自己比別人是多麼的幸運。所以我們要積極追求光明與知識,讓自己成爲有用的人,對大學,人生充滿熱情,活力。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3

今天,我讀了《我的母親》。在這篇文章中作家老舍爲我們講述了他可親又可敬的母親。老舍的母親家境貧寒。1900年老舍的父親去世後,生活的重擔落到了母親一個人身上,那年老舍才一歲半,她的母親靠爲別人縫補衣服和幹一些雜活養活一家人,每天從早忙到晚沒有享過一天福。她天天吃的都是粗糧剩飯,魚呀、肉呀。從來就沒有吃過。後來,兒女們長大後工作在全國各地,母親又孤身一人,只有過年全家人才能團聚在一起。

母愛如山、母愛如海。老舍說:“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所以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這篇文章讓我很感動,我的媽媽工作很辛苦,還要給我做飯、輔導我做功課,每天都忙忙碌碌的。這全都是爲了我啊!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能辜負了媽媽對我的愛。老舍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偉大!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4

讀書,可以更新我們的理念;讀書,可以改變我們的現狀;讀書,可以提升我們的精神;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品性;讀書,可以激發我們的職業智慧;讀書,更可以支撐我們的教育生命;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出的,教師“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財富來豐富自己。”當然,我們也不能爲讀書而讀書,一定要把讀書自覺地和教育教學改革和實踐的研究結合起來,用讀書指導實踐,用實踐指導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最有用的讀書,這樣的讀書纔是有生命的讀書。

在一定意義上說,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史,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推而廣之,一個學校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風,無不與這個學校的讀書學習風氣相關。讀書是一個學校生命力之源泉,也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基矗如果我們的學校、我們老師,都能有“讀書工作化”和“工作讀書化”的目標追求,並不斷爲之實踐,那麼我們就將在理想的教育改革和激烈的教育競爭中佔得先機,並展現出無限的生命力。

我的讀書心得體會15

“讀書百遍,其異自變”這也是由讀書中領悟的。讀書可以說是娛樂,也可以說是辛苦。當你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時。你自然會產生不同的疑問,但讀書是百利而無害的,如果那是好書的話,一切文學者都這樣認爲。這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我對好書從來都是愛不釋手。加以保護。所以我對破壞書的人感到厭惡,因爲他們根本不懂得珍惜。讀一篇好文章比作任何事都要好,這簡直是人的享受。所以我熱愛讀書。讀書也給我好多的幫助和啓示。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看書。什麼四大名著全都給我看過了,意思還能看得懂。有些雖然很無聊但很實用,有些就很有趣。文章中運用的各種手法都很妙筆生輝,如色如畫。比喻形象、生動,誇張則程度很深,很能突出事物的特性,極其美妙、動人。有些情節還感動得流淚。

無論形態、動作、心理都描寫得極其細膩、完美。使人找不出什麼缺陷可以稱得上 完美無缺。不過這實在太美了,使我看了還想看,回味無窮。所以我愛看書,甚至忘了吃飯,把東西拉倒,搞跨了。所以我媽媽稱我是書呆子,這次也承認,事實也確實如此啊。

其實讀書有很多好處,只要你真正地欣賞到文章的內在美,你會覺得飄飄然,很自由,一切的煩惱拋到九霄雲外,怎麼也望了使人流連忘返,其次還可以陶冶性情。至於那情操,道德什麼不在話下,它可以使人品德兼優,有同情心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的好學生。讀書還可以使人懂得人生的一些哲理,懂得理解他人,原諒他人,和睦相處,解決糾紛,什麼都以和爲貴。正所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朋友纔會真心相告,友誼才能加以長久。人不可以有歪斜之心,一旦有了必須改正,它會導致你走向絕路,永不能回頭,所以不能產生歪斜之念,這只是一念之差而已,千萬不要做出令自己後悔的事啊!人生往往都是要慎重選擇自己的路,所以讀書對我們擇路很大的幫助,它或者可以決定我們人生的道路,我們需要向好的看齊啊!

讀書的好處不可勝數,它能給我們很好的啓示,教育,所以讀書是可以陶冶性情,心情開闊的一種娛樂活動,我們要熱愛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是一句不錯的話,大家也認真讀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