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6W 次

有效教學,不是看教師是否教得認真或是否講完了課時教學內容,而是看課堂三維教學目標是否達到,看學生有沒有真正學懂或學得好不好。下面歡迎大家閱讀本站網精心整理的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篇1: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有效教學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四、在教學關係上,表現爲:引導與幫助

五、在師生關係上,表現爲:尊重與讚賞

我們認爲,在師生關係上的和諧,教師的教學行爲主要應表現爲:尊重與讚賞。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在課堂對話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濃濃的愛意,真誠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地、民主地對話。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朋友般的交流,師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與切磋,補充與討論,傾聽與溝通,尊重與信任,平等與合作。在師生互動中,允許學生答錯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許補充,不明白的允許發問,有不同意見的允許爭論,允許學生向教師“發難”。在課堂中應沒有訓斥、責罵、侮辱和體罰;也沒有緊張、恐懼、擔心和不安,應是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和諧課堂。

讚賞。就是要讚賞每一位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專長;讚賞每一位學生取得的哪怕是極小的成績;讚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讚賞每一位學生對教材的質疑和對自己的超越。

六、在學習評價上,表現爲:發展與開放

七、在問題刺激上,表現爲:創境與設疑

創境。在新課程有效教學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創設系列的情境,組織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強化學生對問題的觀察,思維,記憶……,不斷鞏固學習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幾種:

(1)語言刺激。即教師以“奇”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精”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新”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美”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藝術”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

(2)媒體刺激。即教師以背景內容刺激問題;以核心內容刺激問題;以激趣內容刺激問題;以重複呈現刺激問題等。

(3)演示刺激。即教師以模擬演示刺激問題;以實物演示刺激問題;以圖表演示刺激問題等。

(4)情景刺激。即教師以活動情景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實驗情景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心理體驗情景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故事情景來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等。

(5)情感刺激。即教師以成功激勵的方法刺激學生與問題對話;以合理調節情感狀態來刺激問題對話;以“移情”手法,刺激問題對話等。

設疑。教師要通過設疑,刺激學生對問題探索求知的慾望與熱情。通過問題的刺激,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問題刺激的設疑方法很多,這裏提供若干個設疑點,如:在課題上設疑,在重點上設疑,在銜接上設疑,在聯繫上設疑,在思路上設疑,在實踐上設疑,在比較上設疑,在謬誤上設疑,在疑難上設疑,在運用上設疑,在深化上設疑等。但設疑應注意;目的性,啓發性,趣味性,針對性,整體性和主體性等。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篇2: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首先讓我感受到專家廣博豐厚的知識功底,也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最重要的任務是學習,勤奮學習,充實自我的重要性。作爲培養新世紀人才的教師需要各方面的知識提高人文科學的素養。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給學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因此,我們平時要抓住一切機會學習,充電,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做一個踏實實的學習者。盡力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貼近有效教學、引起學生學習的意象,即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在學生想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的。爲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經常觀察瞭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他們的生活環境、範圍及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們最願意接受那中課堂教學的呈現形式,不斷的與孩子們談,與孩子們交流,瞭解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困惑與體驗成功的快樂。走進孩子們的心靈,貼近孩子們的胸脯,斟酌孩子們的脈搏,洞察孩子們一切心理反應,然後根據教材特點去設計,實施自己的課堂教學。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的內容。就是讓學生知道學到什麼程度以及學什麼,學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學什麼或學到什麼程度,纔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因此我們在備課時,總是心中裝着教學目標,站在孩子們的角度,眼睛盯着社會的發展,生活的需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採用易於學生理解的方式。我們有時通過把一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變成學生理解的聲音信息,使學生藉助聽覺加強學生的理解,獲得良好的收穫。做一些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喜聞樂見的教具,通過教具的演示,把一些抽象的理性化的難理解的知識變的具體化,形象化,帶學生一起感受知識的來龍去脈。關注學生的進步發展。首先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唱獨角戲,不過高的估計自己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把學科價值定位在一學科上,而是盡力的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新課程使我們走到一起來,大家合作,研究交流,提出發現的問題,與同行們共同分析討論,提出改進措施。最後得到的方案爲大家公享。這是共同提升理論與教學水平的好辦法。研究的過程中,是有很多困難的,可能要佔據我們休息的時間。但是用研究的眼光去對待我們的工作,去證明我們的價值,在研究中體驗研究的快樂。在研究中得到成長,佔用一點時間,有何妨呢?當我們對教育科研產生了興趣,在集體科研中找到了樂趣。不再把工作當成負擔,我們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我們的幸福感就找到了。不斷學習。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果我們仍抱着吃老本的心理來組織教學,那將無異於“舊瓶裝新酒”,根本無法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我們才能“天光雲影清如許”,在教學中才能做到遊刃有餘,才能創造出更爲新穎的課型和更爲科學更爲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從而爲學生提供更爲優質的服務。因此,學習、學習、再學習,不斷向書本學習,向學生學習;創新、創新、再創新,大膽改革大膽實驗,不被傳統所束縛,不斷總結成敗得失,將成爲我們教師畢生的課題。

  篇3:有效教學心得體會總結

在課題《隨遷子女小學有效教學研究》的引領下,先學後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積極地去探索一套適合數學的教學方法,通過組內探討,學習資料,確定了三步五環節教學模式,通過“自學——對話——評價”三個步驟,“定標自學——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精講點撥——課堂評價”五個環節。接下來分享下我教學成果。

起初,學校在探究這個模式時,我是非常的贊同,也比較符合數學的學習,但在備課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艱辛,也遇到了瓶頸,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很難掌控,很難找到“最近發展區”,但這接下來,又探索到了以‘導學案’來帶領學生自學,效果有了一點點呈現,從不會自學到了解了何如自學。班上自學不肯動手的同學也基本沒有了,提問的同學慢慢地多了。但是論到教學效果還是一般般,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就拿新授課來說吧,“自學”沒有起到激趣的效果,“創設情境”也未能很好地區解決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矛盾,更是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迫切學習數學的願望。

我們常說,數學教學的核心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思考、思索就體現的無比重要,教師做到如何去“導思”是關鍵,以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思考探索,再以分層練習爲載體,那麼每位學生的思維就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興趣是做好的老師,評價是最好的手段,集體智慧纔是大智慧。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通過集體備課,研讀教材,在導學中多下功夫,把學生興趣激發出來,然後在創設情境中導思,通過小組探索求異,最後以評價引領來帶動學生,更是後進生的積極性,這套“導學--導思--探索--求異--評價”的模式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期待能有更好地效果吧。


更多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