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國無法不能立足於世界,更不要說在世界建立自己的威信,無論是一個單位還是一個人,都要以法爲重。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整理的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希望大家會喜歡!

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1】

星期二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教師法制教育》,使我深有體會和反思。

體罰學生是我國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爲,但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卻時有發生,特別是面對調皮學生,似乎是除了體罰,別無選擇,我們老師不允許學生有錯誤。對不聽話的學生“恨之入骨”進而“大打出手”,甚至連許多家長也認爲,適當的體罰是應該的,只要不太過分。有時,被體罰的學生往往是差生,他們的言行有時實在太過分,令許多教師感到“教師難當,書難教”。稍不理智,就容易釀成體罰事件。

但不管什麼原因,教師體罰學生是不對的。它不僅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且嚴重傷害了未年人的身心健康。 作爲一個僅僅有四年工作小學教師的我,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避免和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增強法制觀念,依法規範自己的教育行爲。

我國《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教育行政處罰條例實施辦法》等法律都明確規定,禁止體罰學生。教師體罰學生,不僅有悖職業道德,違背教育規律,而且是違法侵權行爲。違法行爲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進行心理換位,站在學生和家長的角度想一想。

體罰是一種粗暴的行爲,它不僅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而且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受體罰的學生,容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老師也經歷過學生時代,說句心裏話,你願意接受體罰嗎?假如你現在也有子女讀書,孩子經常受體罰,你會怎麼想?如果教師都能這樣進行心理換位,將會減少許多體罰事件的發生。

  三、注重師德修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學習。

現代教育觀提倡以人爲本,提倡教育服務意識。在教育過程中,不管遇到多調皮的學生,不管遇到多難處理的問題,我們都應該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僅要把學生當成人格平等的朋友,而且要樹立爲學生服務的意識,要想到中小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不可能會沒有錯誤,教師應該寬容他們,給他們愛,要學會用自己美好的心靈去溫暖其心靈,用精神甘霖去洗滌他們思想上的污垢。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也將成爲他們對待我們和別人的方式。所以,要形成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道德。

真正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好教師不會體罰學生,但願體罰學生的事件遠離我們的校園。

  【2016教師法制教育心得體會2】

前幾天我校組織觀看了《教師法制教育》專題講座,觀看結束後,我的感觸很深。

  我認識到了體罰對學生的傷害。

1、難以轉變學生不正確的態度。雖然體罰可能達到制止某種行爲的目的,卻很難轉變學生不正確的態度。體罰與變相體罰只能使學生學會逃避體罰,而不是誠心轉變態度,改正錯誤。

2、難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殺雞儆候”式的體罰使學生在行爲上謹小慎微,時時、事事消極防衛,害怕教師。這就不利於學生形成積極向上、勤奮學習的思想品質,也不利於班集體形成文明、和諧、輕鬆的氛圍。

3、體罰與變相體罰會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焦慮。體罰還會導致師生關係緊張,使師生產生衝突乃至對抗。這既損害了教師的社會地位和人格魅力,也是違反了法律。

  那麼,不體罰怎麼辦?

1、真正的嚴師不是“罰”師。真正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好老師,不會體罰學生,而是會採取更爲有效的方式去幫助學生。心理學家早已用實驗證明,對學生的肯定遠比“必要的懲罰”有用得多。對學生的錯誤採取消極或負強化也比直接的懲罰更容易使學生接受和理解。記得一本書上說過,學生好比一個鐵盒子,不是要你去一拳砸扁它,而是要你去細細地找到那把對號的鑰匙,去開啓他們的心扉。雖然,現在學生的情況千變萬化,但只要讓每個學生感到老師無私的愛和深切的關懷,感到老師是可以信任的人。“親其師而信其道”這樣,教育學生就容易多了。

2、善於表揚,巧妙批評。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錶現優秀的學生,老師的表揚和鼓勵,也激起其它學生向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好的學生難免也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學生身上也有自己的優點。所以要抓住契機,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只要學生有點滴進步,就採取不同方式鼓勵上進。當然,對多次教育仍然不改的學生,在尊重人格的原則上進行適當的處罰對學生是很必要的。成人犯錯要受到社會輿論、刑法等處罰,孩子犯錯也應當受到一定的處罰。讓他知道犯錯所要承擔的後果,他才能知道該如何正確地生活。但前提第一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那就是無論批評多麼嚴厲,都不能打擊孩子,蔑視孩子,不能說傷孩子自尊心的話。第二是儘量用合適的處罰代替體罰,畢竟目的是爲了讓他改錯,而不是懲罰。

3、多理解學生,以法代替體罰。由於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現超越社會規則的行爲,對這些行爲教師要正確認識,不要動輒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