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W 次

如何既保持持續增長,又確保質量與效益,是發展中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的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1】

提質增效是企業的核心任務。工程項目作爲組織細胞,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只有讓提質增效在工程項目落地生根,才能最終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在日常生產經營工作中,只有把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解決好,提質增效才能落到實處,纔不是一句空口號,才能實現“企強工富”的夢想。

提質增效,“提”是手段,就是在經營統籌上要謀劃好;“質”是根本,是企業穩健發展的保證;“增”是方法,就是在管理上要創新;“效”是目標,就是創造效益,確保實現國有資產增值。

但是,有些項目的工作效率和幹部作風與提質增效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一些項目管理者作風不夠紮實,佈置任務多,狠抓落實少;不作爲、亂作爲,甚至對勞務協作隊吃拿卡要,不給好處不簽字、給了好處亂簽字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個別管理人員思想不解放、知識老化、能力弱化,“庸、懶、散”現象普遍存在;監督追責機制不健全,力度小。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項目源頭效益的提升。

對此,項目管理人員要有“壯士斷腕”和不怕得罪人的決心,堅決改進工作作風,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務質量,促進工作落實;以目標管理、績效考評爲載體,以效能督察爲手段,加大紀檢監督檢查力度,嚴格責任追究。通過治庸提能力、治懶提效率、治散正風氣,切實提高項目服務質量和辦事效能,着力解決好辦事效率不高、作風不實、效益不優的問題。

項目管理人員要落實新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各項工作,嚴抓細管,提高執行力,促進項目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確保提質增效在項目落地生根。

  【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2】

發展必須講質量和效益,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中國已經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全面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已成爲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核心任務。

一、經濟提質增效的新內涵

1.從增長動力看,提質增效意味着動力轉換。一是需求拉動出現新變化。消費需求個性化、多樣化逐漸成爲主流;投資需求在傳統產業相對飽和,但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外部需求總體疲軟。二是創新成爲驅動發展新引擎。三是資源配置動力內生化。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不僅來自資源要素在部門間、地區間的轉移,更多來自部門內、區域內資源的優化配置。

2.從經濟結構看,提質增效意味着結構優化。一是產業組織出現新特徵。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的作用更加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日益成爲產業組織的新特徵。二是新型城鎮化進程加速。三是區域統籌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3.從發展的可持續性看,提質增效意味着包容性發展。一是要素生產率進一步提高。生產要素從低效率部門向高效率部門轉移,在產業內部通過競爭、兼併重組、淘汰低效企業,經濟整體效益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二是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三是收入分配格局優化,居民收入在整個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能夠更多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四是有效化解各類風險。經濟增速下調暴露出的各類風險,如地方政府性債務、影子銀行等,能夠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既減輕一次性風險衝擊力度,又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威脅。

4.從制度環境看,提質增效需要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一是由政府主導型經濟轉爲市場主導型經濟。二是形成“儘可能市場、必要時政府”的經濟治理模式。三是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推進關係行政組織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實現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的不合理干預。

二、經濟提質增效的制約因素

1.可持續協調發展的理念缺乏。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發展理念滯後於改革的現實需求。在一些地區,付出了高污染、高耗能以及犧牲居民福利的代價。同時,部分地方採取一些短期措施,加劇了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

2.經濟增長動力機制單一。一方面,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存在較嚴重的產能過剩,佔用大量生產資源,集聚巨大的經濟風險;另一方面,養老、醫療、教育等行業社會力量進入不足、競爭不充分,導致社會資源配置錯位。

3.微觀市場主體積極性創造性不足。在一些地區和領域,政府“有形之手”主導資源配置,市場價格被扭曲,地方政府主導市場投融資,行政性壟斷妨礙公平競爭,影響微觀主體的合理預期,使其產生政策依賴。

4.科技體制行政化特徵明顯。一是科技資源配置行政化。科研機構在省市兩級按行政體系設置,立項管理和成果評價一般採取行政化的辦法,以企業爲主體的創新體系還未形成,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張皮”未能根本解決。二是科技市場發育不健全。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爲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三是科技創新的社會環境有待改善。知識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科技人才評價機制行政化,大學專業設置仍由教育行政部門決定,難以充分反映市場需求。

三、加快提升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對策建議

1.科學界定政府、市場、社會的作用邊界,真正在重大改革問題上實現新突破。謀劃好轉變政府職能、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金融改革發展、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改革任務,抓緊制定具體細化、務實管用、有中國特色的改革方案。

2.推動產業結構走向優化,真正做好經濟結構調整加減法。一是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拉動作用。把城鎮化作爲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着力提高城鎮化質量。二是以打破壟斷、促進競爭爲突破口,增加有效供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經營性項目建設與運營,保證有限的政府投資投向棚戶區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三是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繼續化解過剩產能,促進產業從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四是提升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加大重大項目、重要載體向中西部地區佈局的密度。建立東中西合作長效機制,深入推進產業、科技和人才在地區間的轉移,拓寬合作領域,爲我國中西部發展形成內生動力提供強力支撐。

3.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創新型企業集羣,真正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位置。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着力培育以高新技術企業爲骨幹的創新型企業集羣。積極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激勵機制,深化教育培訓改革。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打破“課題制”包打天下的局面,分類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管理模式。

4.打造政府主導綜合服務平臺,促進要素有序流動,真正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重點圍繞企業國際化、城市國際化、人才國際化提高開放的質量和效益,積極探索改革外商投資模式、外貿經濟體制、高層次人才引進方式,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抓住“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重要契機,加大政策拓展力度,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平臺建設水平。


1.關於雙提雙增心得體會

2.關於雙提雙增個人心得體會

3.個人雙提雙增心得體會

4.落實雙提雙增心得體會

5.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6.新疆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

7.自治區學講話轉作風促落實學習心得體會

8.踐行雙提雙增大討論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