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3W 次

什麼樣的教師也就帶出了什麼樣的磁場,什麼樣的深度也就擁有了什麼樣的深度課堂。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體會,一起來看看吧。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一

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跟隨縣名師團到濰坊、青島的五所學校考察學習,感慨頗多,收穫頗豐。

聚焦語文課程――讓語文豐富飽滿地植於孩子心中

所到之處均注重課程的開發,香江二路小學、嶗山區實驗小學均有自己的課程樹,特別是香江二路小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顧校長極愛思考,極有思想,他用樸素而真誠的語言解讀學校管理的三個階段:無序――有序(制度化)――無序(人本化)。看得出在學校管理中他有切身的經驗,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思考,最重要的是他尊重優秀老師,組合成長共同體,爲了學校的有效發展努力開拓。如顧校長所言:不能爲了幾個會拖拉遲到的老師而誤解更多優秀的老師,優秀的老師是有教育使命的,他們到校不是爲了點名的5元錢,是有教育理想的,所以當學校管理髮展到第三個階段後,顧校長取消了學校點名儀式。其次是走進他們的材料室,我們一行30多人均被震撼了,所有的校本課程一應俱全,作爲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語文方面的課程,他們的閱讀考級保留了孩子從一年級至六年級的所有過程材料,的確是太讓人驚訝了!一所學校能爲每個孩子建立閱讀檔案,注重成長過程,關注變化的喜悅,足以看出這個學校的領導多麼務實,這個學校的老師是多麼捨得爲孩子們花費時間。不論是閱讀考級,還是足球課程的研發,甚至於少先大隊的值班記錄,香江二小都注重了過程資料的積累,成爲學校一筆寶貴的財富。

通過學習,也切實認識到語文不僅僅是幾頁教材,通過和其他學科的整合,以及語文自身資源的豐富,讓語文豐富而飽滿地植於孩子心中。比如王老師的《水墨唐詩》,由一首古詩引出一個主題,由一個主題延伸出一組古詩,在短短一節課內豐富了孩子的想象,鮮活了孩子的感受。於是,唐詩不再僅是一首詩,而是一種文化潤澤其中。

學生參與管理――讓孩子決定教室的文化

在青島嶗山區實驗小學,我們被一個班級吸引,四年級二班。首先吸引我的是門後那個小書架,我也曾想在這個位置放個書架,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而在這個教室的前門後放有一個書架,是一個大鞋盒套小鞋盒手工製作的書架,書架的一側放有一個垃圾箱,就是一個普通的紙箱蒙了一層包裝紙,然後在紙上捅幾個洞,將掃帚倒放在裏面。在門後的牆上,包括門後面有孩子們做的好書推薦海報――很稚嫩,但很寫實。我想我就在此刻喜歡上這個班級,這個班級處處有風景,處處有學生參與的痕跡。

等到老師來了,一介紹,果真所有的都是孩子們做的,平時管理也是孩子們在做,他們結合學校的讀書節,做了此次教室的文化佈置,教室後面的牆報上還有新聞週刊,是孩子們剪輯的報紙,還有孩子們自己商定的獎懲政策:比如獎勵玩班級電腦半小時,比如罰與任課老師面對面吃飯(這在我看來是獎勵的一種表現,竟是孩子心中懲罰的方式)……教室佈置滿而不亂,處處顯示着孩子的主人翁意識,這個老師的管理很值得學習,她讓我瞭解到有了學生的參與班級才真的是孩子們的,才真的會擁有感情,成爲他們眷戀和依賴的港灣。

在班級裏,班主任就是主心骨,他的思想直接關係到班級的成長和發展。我們的確應該如李希貴所言學生第一,處處以學生的需要爲出發點,讓學生完整的參與班級文化的建設和班級的自主管理,讓他們成爲名符其實的小主人。

3天的學習很快就結束了,我想這短暫而富有意義的旅程會帶給我思想的啓迪,行動的督促。一定是在博覽的基礎上方可約取,必定是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才會有真正的收穫。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二

12月10、11兩日,我參加了在牡市舉行的省名優教師課堂展示活動,老師們精湛的教藝和睿智的課堂應對讓我由衷的佩服。在欣賞和讚許之餘,也藉此反思自己的教學。

一、課堂--應是師生共建的一片真實天地

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從容不迫地走進課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開始授課,教學環節銜接得天衣無縫。聽課老師的視線始終集中在授課教師的身上,全神貫注地欣賞着嫺熟的教學技巧表演,教師當演員的表演水準已充分顯露。然後在一片掌聲和褒獎中,我們不禁要問:在這些所謂“精彩”、“完美”的課堂上,學生獨特個性的思維火花在哪裏閃現?數學教學獨具魅力的美在哪裏閃現?難道順暢的教學流程、先進的教學手段、熱鬧的教學氣氛,就是新課程標準下的理想課堂嗎?

“老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老師,我有補充。”“老師,我發現書上錯了。”……課堂,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老師,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尷尬。課上,學生開始有自己的主見,不願跟着老師設定的思路走。是將教案進行到底,還是大大方方地順着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

葉讕教授極具精闢地指出導致這一切的原因:“是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現。導致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機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新理念下的課堂是活的,隨機生成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共創的人生體驗,是真實的生活經歷。這裏不應該有花架子,不應該有裝腔作勢,不應該有矯情表演。有的是學生實實在在地學,教師真真切切地教。水到渠成的教學固然好,意料不到的課堂意外也是正常的,更能演繹精彩。所以,當面對無法迴避的課堂生成時,我們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把這生成及時納入預設的教學當中。在冷場的時候及時調整,在出錯的時候重構共建,從而使課堂上的生成轉化爲教學中寶貴的課程資源和財富。

二、生成 -- 應是師生共點的一盞智慧明燈

現代教學理念認爲,課堂教學不是預設教案的機械執行,而是在課堂上重新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人性不斷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沒有生命氣息的課堂教學是不具有生成性的。從生命力的高度來看,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重複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過程。課堂學情靈活多樣、變化莫測,師生唯有從容迎變、應變,形成高效互動,才能生成課堂,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1、善於傾聽

課堂上的亮點,源於學生精彩的發言。傾聽能及時發現課堂生成,能使學生感受到關注。課堂上一次無意識的傾聽,往往能使教學得以昇華,使教師真正意識到課堂上生機勃勃的一面應該是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教師的上課應該隨着學生的狀態而調整、改進,這樣課堂纔會有生命的活力,當然,這也給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尊重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生命個體間的各個方面都充滿着差異。數學課堂就是要將這種差異視爲一種教學資源,努力創造條件展現學生豐富多彩的個人世界。

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人,承認差異,承認個性就是對學生最大的尊重,也只有這樣才能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意識落實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真正體現以人爲本。

3、機動設計

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但是受傳統教學的影響,在設計時往往喜歡環環相扣。教師怎麼問,學生如何答;怎樣總結,如何過度;學生談到哪裏出示圖片,等等,考慮得甚是周到。這樣步步爲營的設計,形成一種“線形序列”,殊不知就在不知不覺間給自己和學生來了個五花大綁!試想,教師在課堂上還有什麼激情、靈感可言?這樣的課堂又能生成些什麼?

所以,教師應審時度勢,相機調整教學預設的良好態度,才使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投入到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活動中,獲得思想啓迪,加深知識理解,促進思維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價值,感受享受知識的甜蜜,感受心靈成長的幸福。

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設計時切忌作繭自縛。只有將線形設計柔化爲機動性設計,老師的頭腦才能卸下重重負擔,從而調控自如:學生的個性才能擺脫層層束縛,得以恣意張揚。課堂纔有可能因此而激情盪漾,靈感迸發,精彩紛呈。

生成,追求的是教學的真實自然;課堂,再現的是師生“原味”的生活情景。這樣的課堂無疑是美的!美在它的不加修飾,美在它的清新單純,美在它的活力四溢,美在它的樸實自然。努力改進課堂教學,讓數學變得快樂,成爲一種享受。而這些卻恰恰是考驗教師的課堂調控機制和應變能力,說白了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挑戰。但這些也正這是數學永恆的理想和期盼,是數學的真諦和歸宿,也符合我校提出的辦學特色----“怡美教育”中的“怡美課堂”的理念吧。在我們大力推行高效課堂的同時讓我們理智對待每一個課堂動態生成,讓課堂的生命流光溢彩,這樣的課堂也一定會達到高效。

  2017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心得三

我參加了全縣小學品社優質課聽課活動,在這裏我聽了6節高質量、高標準、緊扣新課程、新理念、新策略引領下的課堂。從觀摩課中我學到了教師的設計理念,教態,課堂評價與學生的溝通等等,他們的精彩表演深深的打動了。同一內容,不同人的演繹出了別樣的精彩。

在實踐和學習中,我對當前小學常識課的教學有了以下幾點認識:

1、常識學科僅僅使學生掌握一般的知識還不夠,必須在提高學生的素質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使學生各方面和諧地發展。教學過程中,學生掌握能力比掌握知識更加重要;培養科學的學習方法比了解結論更加重要。因此,在教學的知識的同時,要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能力,發展他們的情趣。教學活動的內容除了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外,還要有必要的橫向拓展和滲透。

2、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培養,興趣的提高需要在實踐過程中加以實施。用思維引導實踐過程,做全面的加工、分析,再通過語言表述出來,纔算對事物性質有了真正的瞭解。

3、傳統的教學方法太偏重知識教學。表現爲教學時過分地重視書本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實踐知識;重教師講,忽視學生的學。對學生的第一認識重視不足,對學生的“主體”作用認識不夠。有些教師在課堂中一味地採用“講授法”,結果自己講得很累,效果確不好。久而久之,使學生養成了懶動手,不動腦的壞習慣。

4、知識的教學,我們應該注重啓發式,應該讓學生去嘗試探索,不能單靠填鴨式的灌輸和注入。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只能指導學生學些什麼?用什麼方法去學?不能代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不能把知識的結論告訴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講得少,做的少,把大量寶貴的時間還給學生。在學生自行研究、探索、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促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日復一復,就有可能成長爲勤思考、會思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