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與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具有許多新的特點。認真研究和把握這些特點,對於促進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

  【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1】

爲適應世界知識經濟的挑戰,培養21世紀的創新人才,第三次全教會提出將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爲素質教育的重點。這一教育思想觀念與教育模式的根本變革,無疑對小學教學管理提出挑戰。顯然,過去小學教學管理與當前教育改革的發展不相適應,廣大一線幹部教師呼籲,小學教學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緊緊抓住管理這根繮繩,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不可能的。

應當看到,經過多年的學習宣傳,廣大教師對素質教育的概念並不陌生,但相當多的幹部和教師還僅僅停留在認識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沒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爲教師的教學行爲。尤其是一些管理行爲有悖素質教育,相當多的教學管理還是圍繞着知識傳授進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試管理、分數排隊層面上,這樣的教學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學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無從談起。

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素質教育在課堂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課前期盼。主要是針對學生的好奇心理。課前佈置觀察作業。2.課上期盼。引導學生對觀察活動進行總結,從而進一步提出問題。從對一種事物的研究點出發,可以引出對其它事物的認識,從而可以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也使學主動思考和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月的主動者。3.質疑期盼。質疑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教師可根據所教授內容的需要提出較有難度的問題,讓學生來回答;或者發動學生提出與講授內容有關時問題。然後,師生共同探討解答。4.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究竟是怎樣的?專家認爲,首先應該實行啓發式、討論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提倡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真正把傳授知識的過程當成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教學的重點應當放在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要不斷創設與學生心理需求變化同步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管能動性。使他們愉快地投入學習,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輕鬆、活躍,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爲此,對如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澄清在教學管理中亟待的幾個問題是,淺談以下幾點體會。第一,什麼是以學生爲主體?以學生的什麼爲主體?以學生爲主體強調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應當以學生的思維活動爲主體,以學生的認知過程爲主體,而不是在時間安排上“以學生爲主,以教師爲次”。第二,教育工作的最終成效不是以教師教了什麼,而是以學生學了什麼、對學生的素質產生了什麼影響來衡量,這是教育思想的重大轉變,按照這樣的教育思想,教學活動理所當然地要轉向以學習者爲中心的軌道,衡量一節好課,評價一節好課也理所當然地要以學習者的發展爲尺度。

教學管理人員應進一步更新觀念,用新教學觀來透視與分析今天的教學。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尚鳳祥到中小學聽課後十分感慨,課堂教學並未真正實現教學目標,教師講課十分投入,但更多的是在單純傳授知識,尚未體現能力培養、方法訓練、行爲養成等,課堂教學的目標不僅要有全面科學的基礎目標,還應當體現發展性目標。不可否認,大多數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影響了學生能力的發展,但不是有意識的自覺的,因此是低水平的,如何將這種不自覺的行爲轉變爲自覺行爲,正是管理者的職責所在。

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應當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應當看到,經過多年的學習宣傳,廣大教師對素質教育的概念並不陌生,但相當多的幹部和教師還僅僅停留在認識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沒有將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爲教師的教學行爲。尤其是一些管理行爲有悖素質教育,相當多的教學管理還是圍繞着知識傳授進行的,仍然停留在考試管理、分數排隊層面上,一些管理部門給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並按升學率和分數對學校和教師進行排隊,以此作爲實施獎懲的依據。有的學校對國家規定的課程隨意更改,或增加課時總量,或減少和挪用非考試科目課時,辦復讀班和反覆進行模擬考試,濫編濫印複習資料,向學生硬性推銷。有的剝奪學生休息權利,以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影響學生全面發展爲代價,追求所謂的高分數。有的對個別教師加重學生負擔的做法採取默許的態度,甚至大加讚揚、示爲樣板,這樣的教學管理不可能使中小學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無從談起。

由於對傳統教學方法駕輕就熟,一些教師不願意花力氣探索新路,相當多的課堂教學仍然是把傳授知識作爲教學的主要目標,忽視學生全面發展,重視“教”而忽視“學”;重視現成結論的記憶,忽視學習過程;重視向學生灌輸而忽視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視教學活動的嚴格劃一,忽視學生的創造才能和個性差異;重視認識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合作、交往等行爲的養成;重視考試的選拔功能,忽視學生的全面綜合評價等。

爲此,有必要採用剛性管理手段,加大對原有教學中不合理的行爲方式和思想觀念進行變革的力度,糾正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適應素質教育的做法,改變教師多年來習以爲常的教學習慣,通過規範教學行爲,減輕學生過重負擔,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總之,現代教學管理必須更新觀念,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新的教學觀來透視與分析今天的課堂教學,重視加強素質教育,力爭學生的全面發展。

  【2016教師關於素質教育大討論心得體會2】

當代學者、散文家周國平認爲“閱讀經典是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之一”,並且提議“把受教育者引領到經典著作的寶庫裏,讓他們瞭解、熟悉、領悟存在其中的傳統,受其浸染,加入到人類精神探索的偉大進程中去”。聯繫初中語文教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七至九年級的階段目標:學生要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地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的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那麼,怎樣利用語文課堂的有限資源,將名著推薦與閱讀落到實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