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9W 次

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個好的開始很重要,引導學生將學習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1】

導入新課是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爲 :導入新課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心理特徵,通過圖片、音樂、文學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再現教材情景、背景或環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以強烈的真實感,以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這就要求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導入新課這個環節。

一、導入新課,爲教學成功奠定基礎

好的導語是開啓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也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導語設計的好與不好將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課堂效果,老師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把學生的感情引入到課文情境中來,那將會爲這堂課的成功奠定基礎。

二、“學起于思,思起經歷”。

思維一般都從問題開始。在導入新課時,可以適當創設“問題意境”, 例如在上三年級掌聲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課前,我在黑板上板書課文最後一段的第一句: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當一個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接着,我和他們說:“同學們,你能聯繫自己的經歷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一下子就有兩三個學生舉手了,有的說自己在演講時的感覺,有的說自己競選班委時的感覺,還說了自己得到掌聲心裏的想法。再回到的課文,當我把問題拋出後,經過引導,舉手的學生明顯多了起來 。接着有位同學說:“老師昨天我上臺分角色表演時心裏很慌,不敢看同學,但是同學們給我鼓掌,我就好很多了。”他的這些都是自己的親身感受。於是,我開始揭題了:“同學們,有一個叫小英的孩子,因爲掌聲,她開始有了改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課文。”然後板書課題,再齊讀。這樣將學生的親身經歷與學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三、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學生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令人深思”。

四、利用故事,激發聯想

針對小學生愛聽有趣的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新課中,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語、趣聞等,可以幫助學生開展思維,豐富聯想,可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爲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孫中山破陋習時,我就先給他們講了孫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當了臨時大總統。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參議院出席一個重要會議。然而,大門前執勤的衛兵,見來人衣着簡單,便攔住他,並厲聲叫道:“今天有重要會議,只有大總統和議員們才能進去,你這個大膽的人要進去幹什麼?快走!快走!否則,大總統看見了會動怒, 一定會懲罰你的!”

孫中山聽罷,不禁笑了,反問道,“你怎麼知道大總統會生氣的?”一邊說着,一邊出示了自己的證件。衛兵一看證件,才知道這個普通着裝的人竟是大總統。驚恐之下,衛兵撲倒在地,連連請罪。孫中山急忙扶衛兵起身,並幽默地說:“你不要害怕,我不會打你的。”講完之後問他們還想不想知道孫中山的其他故事,接着就導入新課了。

總之,導入新課的形式還有很多類型。關鍵還是要因時、因地,因材施教,但是不管採用什麼方式導入新課,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啓迪智慧、陶冶情操等諸方面取得好效果。

  【語文教學設計模板學習心得體會2】

有幸聆聽了重慶市特級教師王君老師的報告《我的青春語文觀——我的語文教學探索之路》。報告中,王老師講述了十幾年來的語文探索經歷,詳細闡述了自己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

王老師語文教學創新的四個層次是這樣的:1、在新穎獨特的課堂設計中創新。2、在靈活紮實的語文味中創新。3、在誠懇機智的學情應變中創新。4、在把握語文學習規律和健全語文學習制度中創新。

從她講述的內容中,我窺探出,這所謂四層次,其實包含着她走過的語文教學的四個階段。一是對教材鑽研的課堂設計階段,二是以語文訓練爲主的導學階段,三是學生爲主體的以學論教階段,四是建立語文學習規範的自主學習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王老師探索語文教學的主要思想歷程。

王老師第一個階段的重點在教材鑽研上。她總是在對教材深入細緻研讀的基礎上,着力於巧妙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麼尋找到巧妙的突破口,要麼設計出新奇的板書,要麼思考出富有創意的處理方式。如《沁園春雪》根據理解設計詩詞TV,《題湖陰先生壁》把湖陰先生家的情景畫出來,《蘇州園林》四張園林圖片四個導遊解說,《木蘭辭》設計木蘭明星檔案,《儉以養德》填充“靶子圖”,《珍珠鳥》設計小鳥寶貝成長日記、人鳥對話,《濟南的冬天》你選誰當濟南的形象代表,《羚羊木雕》請你給同情的對象寫一封信,《石壕吏》課本劇改編和表演,《落棋有聲》辯論“如果你是廠長,你選誰當車間主任”,《中國石拱橋》作石拱橋的設計師重現趙州橋盧溝橋的形象……

這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青年教師打下堅實基礎的過程,這個過程王老師經歷了整整五年時間。對教材的研讀,是一個語文教師最基本的基本功。沒有對教材的鑽研,就沒有對教材的處理,教材鑽研得越深,教材的處理就會越淺易,所謂“深入淺出”就是這個道理。一個教師如果不經過這樣一番歷練,不能養成深入研讀文本的習慣,那麼他的教學之路必然是淺薄而空虛的。

王老師的第二個階段重點是放在學生學習的引導上。如果說前一階段王老師更着眼於從篇章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那麼這個階段則更加重視文本,重視語言的深層挖掘。她遵循陳鍾樑老師的話“語文課首先要上出語文味兒,要上得樸素自然,要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開始踏踏實實地迴歸文本,聚焦於語言文字本身,凸現語文課堂的本色,引導學生苦練語言“內力”。

爲此,她總是從文本內核中去尋找能牽一髮動全身的詞句,引導學生沿着語言去探求文本的真意。如她抓一“癡”字教學《湖心亭看雪》,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選擇一些虛詞、標點符號等文本元素強化對文章的理解,通過朗讀完成對語言的品味,等等等等。

這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迴歸階段。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字。語文學科的特殊使命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各元素的探究,走入文本。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走過的階段。沒有經歷這個階段的語文教師,不能叫真正的語文教師,最多隻能算個假洋鬼子。在每年的教師應聘過程中,這樣的假洋鬼子還多着呢。

王老師的第三個階段重點已經由教師的導走向了學生的學。她開始反思自己導學的利弊:“在多數人的詞典中,循循善誘從來都是一個褒義詞,但是,課堂上高度控制的導讀將學生的思維引向了單向思維的死衚衕,難以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和意識。老師那不無啓發的循循善誘,往往反而會禁錮了學生的自由思想,成爲了課堂殺手。”

於是,她走上了以學論教的道路。“教師學生與文本的初始對話一定要在教師和學生的對話之前。教師不給學生以有意暗示,讓學生的獨立體驗成爲課堂教學的起點,教師再由此幫助學生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目標。這樣的教學是以人爲本的教學,推進課堂進程的原動力是學生的認知,教師只是課堂討論的首席。教師和學生彼此獨立而又追求和諧。”其結果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依循常規,而是以已有知識爲基礎,結合當前的實踐,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別出心裁,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思路、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

這是一個思想突變的階段,由教師主體走向學生主體,這個思想過程容易,但要轉變爲教學行爲,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不少教師也認識到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但是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卻還是外甥打燈籠——照舊。這之中,需要勇氣,更需要能力。當我們許多的老師仍然停留在思想層面的時候,王老師已經在行動上走出了很遠。

王老師的第四個階段重點是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的規範,使語文學習變成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爲,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關於這一點,王老師是這樣闡述的:“語文的最佳狀態是:主動地探索語文知識的序列,摸索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規律,使語文學習從零敲碎打似的單項突破走向整合性、制度性、自主性。具體做法是:着力建設一個非常明確的語文學習的制度,讓玄妙的語文教學有章可循,讓以前在學生心目中可有可無的語文學習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軌道上運行,使學生學得到還看得到,對每一天每一週每一月自己必需做什麼心中有數。讓班級的學習秩序化、規範化、規律化。明確了宏觀和微觀的學習制度,就有可能使班級的語文學習逐步進入了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讓語文的教與學既生機盎然,又腳踏實地。”

爲了讓學生養成語文學習的習慣,爲了讓語文學習成爲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王老師在班上建立了許多語文學習的制度,如日記制度,日記評講制度,作文互批互改制度,錯別字整理和修改制度,課前演講制度,班級圖書館不閉館制度,讀書彙報制度,清晨積累制度,積累考試製度,五分鐘微型課制度,班級“百家講壇”制度,口語考試製度,班級生活語文化制度,專題活動寫作制度等。通過這些制度去規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通過活動把這些語文學習行爲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當學生的語文學習變成一種自覺自主的行爲,當學生的語文學習滲透到他們的生命裏去了,那麼,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達到了它的最終目的。這,應該說是我們語文教學追求的最高目標。

這,就是王君老師青春語文教學創新四層次的全部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