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創業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了哪些心得

創業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了哪些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從20xx年開始,我讀完了300多本書,還不包括那些沒讀完的,以及我在網上閱讀的東西。

創業者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了哪些心得

閱讀的書籍涉及佛教、商業、哲學、物理,作家的類型也很多,有女權主義者、有把妹達人(甚至還讀了特朗普的書《交易的藝術》,Art of The Deal)。我讀了老書,新書,有插圖和圖表的書,有許多書讀後沒有收穫,不過我還是深愛着幾本書。90%的不是小說。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下面這些心得。

  1、 真正的好書少之又少,所以是無價的

所謂的好書有兩種,每一種都很稀少。

第一種書內容好,它們所傳達的信息很獨立。文筆只需要足夠好,就能讓你追隨。

第二種書加工精良。這類書與內容的關係並不大,但是寫得如此好。

當我在兩者之間選擇時(我必須選擇),相比後者我會更加偏愛前者。我讀書可不是爲了追求浪漫。

(也就是說,有些書之所以喜歡是因爲優美,以散文的形式呈現,或者是Barnes、Keegan、Solnit這樣的人寫的。)

不論你選擇怎樣的方向去閱讀,碰到真正的好書都是一件幸事。

  2、 相反:有許多書很垃圾

我最不喜歡的書就是“廢話連篇的商業書”,也就是說寫書的人只懂理論,從沒有真正做過。

作者讀了一些東西,這些東西告訴他別人做了什麼,他們是某件事的顧問,他們是某個領域的學者。他們是空頭教授,是空頭企業家,或者是組織的頭頭,他們將別人的實際商業行爲筆記組織起來,然後以“專業知識”的名義兜售,例如,有一些不切實際的人類學家,只去過剛果一次,就寫什麼“剛果生活”。

總之:這種垃圾書在機場書店裏有很多很多。

很不幸,我讀了許多這樣的垃圾書,後來才徹底拋棄,就像拋棄大話連篇的愛人,他曾經許諾要將月亮摘給你,結果卻將髒衣服扔得到處是。

  3、 閱讀很容易就會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消耗和拖延

你如果能從這篇文章中學到一點教訓,那就選擇這一點吧。

閱讀能讓腦袋變得更聰明,最成功的人對書本永不知足,有許多報告都這樣說。

然後呢,我們就會碰到許多一心只想成功的人(甚至還想創辦一家專門談論成功的企業),他們之所以閱讀,只是因爲聽說讀書能讓人成功。

真失望,這樣的觀念還在延續。

我不是說成功的人不閱讀,許多成功人士的確愛閱讀,我很肯定,他們甚至還將自己的成功寫下來,不過閱讀並不是成功的祕方。

20xx年年末時,我開始創辦自己的企業。我讀了幾十本書,與營銷、企業家精神、顧客區分、銷售、產品、設計及其它東西有關。

然而到了要做決策時,真正重要的卻是實幹——這是我自己的經歷。到了某個點,研究只會干擾真實任務。一路上,你會顛覆不斷,沒有任何書可以幫你,這些麻煩比你什麼都不幹、一味只讀書,書中所說的麻煩還要多OORu。

關於這點,企業家Gary Vaynerchuk曾經一針見血說過:

“在你真正做某件事之前,到底需要讀多少專家所寫的書呢?你可以只讀那麼一些,到了某個點,你只需要做就行了。不要成爲一名學生。”

  4、 如果你閱讀只是爲了提升自我,那就圍繞特定問題尋找答案

從治療書籍到工程書,再到解決設計問題的書,解決特定問題時,這些書都是不錯的選擇。

去年,我最喜歡的書是《The Will To Change》,因爲我剛剛分手。如果早兩年閱讀,可能不會有那麼大的收穫。

當你爲行動找到了足夠清楚的答案,那就不要閱讀了,開始行動吧。否則就會變成“學術練習”,這是一位創始人說的,他創辦過兩家企業。

  5、 有些人真正做過某件事,有第一手經驗,多聽聽他們的意見

我尊敬一些人,他們寫的自傳、回憶錄是我最喜歡的,比如《Zero to One》(Thiel),《Big Magic》(Gilbert)、《Fashion is Spinach》(Hawes)、《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Horowitz)《Man’s Search for Meaning 》(Frankl),至於其它最喜歡的書,全都屬於我所讀過的幾十本自傳。

相比傳記作品,我更喜歡自傳。我想了解這個人,我想了解他們的思想變遷軌跡。相比那些空洞無物的垃圾,我更喜歡第一手資料,雖然文筆平庸。

有一些我所喜歡的書並不是自傳,不過仍然記錄了第一手資料,比如《Rework》和《The Law of Success》(Hill),後面這本書有一章談到了領導力,它可以說是我最喜歡的管理哲學理論之一。

還有幾本書也是我推崇的,和第一手資料處在相同等級,它們對人類思維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Csikszentmihalyi)和《Blink》(Gladwell)。

  6、 背景與時間是王道

可能最終我會喜歡上某一本書,但是現在還沒有準備好,或者現在不是好時候。

我曾經與某一個人交流,他借了一本《Nausea》(Sartre)給我,不過這個人警告我說:“可能不適合現在的你來讀。”他說得沒錯。也許某一天這本書會爲我帶來一些東西,但當時不能。

對於哲學,正是這樣的。20多歲時,我曾經嘗試進入哲學殿堂,穿過那道沒有鎖上的側門,結果怎樣?我如同捲入一場爭論,只有詞彙,沒有背景,哲學對話是不會停下來等你的。

幾年之後,我再次回來,帶着我想問的問題尋找答案,收穫就大多了。

  7、 偏見、風險、沒有任何作者完全客觀,要承認這些

作者也是人,對於你所讀的東西,要小心。

不論你持有怎樣的觀點,總能找到可以形成共鳴的作家。有女權主義作家,也有討厭男人的作家,還有自我破壞的作家,她們喜歡使用“女強人”這樣的字眼,不斷倡導“戰勝男人”。

你會找到憤怒的作家、性作家、妄想作家、抑鬱作家、來自各行的作家。如果你想尋找一名作家,驗證自己的想法,總能找到。

請注意,這樣做不會讓任何觀點變得正確。當我們閱讀時,應該謹記這一點,當我們爲某個問題尋找答案時,並且對想要的答案已經有了一套想法,那就更要小心了。

有一點我們經常會忘記:任何一部作品只是代表個人之見。它並非包羅萬象,只是他們的生活體驗(有時更糟糕,只是他們想兜售的東西,根本不管你是誰)。

  閱讀是個人的事

對於某人來說某樣東西可能毫無價值,對某人卻又成了救星。

我的一位朋友讀了Rupi Kaur的《Milk》和《Honey》,欣喜若狂,熱情推薦給我。我讀了大約6個部分,沒有興奮,從她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到失望,沒辦法,這些書不合適我。

部分是書的個性、價值造成的,部分是背景原因,還有就是我們在旅程中所處的位置導致的。

閱讀是一次有趣的逃避,而且還可以增益智力,不過必須以正確的方式幫助我們提升,不能偏離進步。

  我最推薦的書

雖然我不斷強調說閱讀是十分個人的事,而且還要看你正在尋找什麼,不過還是有人經常問我有什麼好書可以推薦。

下面就是我的選擇:

哲學:《活出生命的意義》 (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Frankl;《Fashion is Spinach》,作者Hawes。

心理學:《當下的幸福》(Flow),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哈佛幸福課》(Stumbling on Happiness),作者Gilbert。

管理學:《Laws of Success》講解領導力的那一章,作者Napoleon Hill;《創業艱難》(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作者Horowitz。

工作方面的書:《Big Magic》,作者Gilbert;《Rework》,作者Fried、Hansson;《Zero to One》,作者Thiel。

與人際關係有關的書:《All About Love》,作者Hooks。

寫得很美的書:《A Field Guide to Getting Lost》,作者Sol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