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一年級識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一年級識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1W 次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第一學段,要“認識常用漢字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個,其中八百至一千個會寫。這一安排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識字少寫的原則。孩子年齡小,剛進入小學一下子就要認記這麼多生字,識字教學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課時安排又緊,該怎樣解決學生記得快,忘得也快,如何省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成了老師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面對這樣的現實問題,我們教研組就將“如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作爲課例研究主題,教研活動中經常探討,課堂上實踐,互相聽課、研討。經過一個學年的教學實踐,我對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有了更全面、系統和科學的理解。現在將我在一年中的思考、學習、實踐做一個小結。

一年級識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課堂教學中採用多樣的識字方法。課堂上常用的識字方法如下:

1、加一加。比如:蟲+牙——蚜;

2、減一減。比如:跑-足——包

3、對比識字。比如做——作

4、藉助實物,比如學習“毛筆”時,讓學生看實物,聯想記字形;

5、學一字帶一串。比如學習“奶”,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女字旁的字,由此引出了一串認識的、見過的女字旁的字。另外“青”加不同的偏旁,組成不同的生字:“請”“情”“清”“晴”“睛”等;

6、利用形聲字原理識字。形聲字佔漢字的83℅,利用這個特點識字絕對有效可行。學生對“遠”“近”“進”“運”這幾個字容易混淆,運用形聲字原理,通過聯繫部件和生字的讀音辨析,正確識別生字。

7、編字謎也是學生喜歡的一種識字方法。比如“坐”,學生就通過“兩個人肩並肩坐在土堆上”很形象地記住了這個字。

這些識字方法經過我們課堂上的反覆總結、強化,學生頭腦中形成了比較清楚明晰的概念。比如“加一加”“減一減”,他們基本能在生字一出示就說出來。形聲字也成了學生頭腦中一個相對清晰的概念。看着他們在課堂上分析識字方法時頭頭是道的表述,真的讓老師很欣慰。

除了以上常用的識字方法,我們還引入了字理識字。所謂字理,就是漢字的構字依據和組成規律,,運用漢字的音、形、義的關係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即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專注等造字方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識記字形,達到識字的目的。這種識字方法的核心是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學生牢固建立字的音形意之間的聯繫。啓發學生想象和聯想,是基本的方法。這種識字方法要求老師要提前進行大量的準備,而沒有增加學生的負擔,強化學生對漢字音形義的記憶,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減少錯別字的產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但是這種識字方法只是針對於一部分有歷史發展的漢字,所以在教學中也是選擇使用。

課堂上無論哪種方法識字,都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把漢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使學生建立起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繫,以減少和杜絕錯別字的出現,達到有效識字。

一篇課文有十幾個生字要認,要記,這些生字是全部一次呈現出來學習呢,還是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隨着文章內容的呈現依次學習每一個生字,這就是我們在平常教學中常說的集中識字和隨文識字。

我在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主要是集中識字。學生充分讀課文之後,先用課件出示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並在生字上注音讓學生認讀,然後去掉拼音認讀,再單字認讀,交流識字方法。最後將本課生字集中組合成一段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文字,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鞏固生字的識記。這種方法最大的特點是集中呈現,可以引導學生將同類的識字方法進行歸納,比如一個學生提到這個生字是形聲字,那麼就可以適時提問,還有哪一個字也是形聲字?通過這個提問讓學生髮現形聲字。其它方法,比如“加一加” “減一減”也是一樣的處理。這樣能對生字按照識字方法進行分類的識記,提高效率,又體現了規律性。識字環節之後,再進行到課文的學習、朗讀中,會發現很多學生基本已經朗朗上口。可見這種方法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隨文識字是一種分散識字方法,它注重漢字音、義聯繫,義“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爲主要特徵的識字方法,它與集中識字義字形爲核心不同,強調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把生字詞放在特點的語言環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我在教學中也用過這樣的方式。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線讓學生自主讀課文,將課文讀順之後,以自然段爲序,邊讀課文邊識字。比如在《司馬光》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隨文識字。隨着每一個自然段的朗讀學習,我利用生字卡片,將文中出現的生字依次貼在黑板上。在全文學習完之後,我讓學生合上書本,眼睛看着黑板,自己講述這個故事,講得時候,用上黑板上生字卡的生字。在練習、講述,補充再講述的過程中,這個環節比較順利地進行完了。我又讓學生練習用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口頭組詞,我隨手寫下他們說的比較常用的詞語,最後再齊讀生字和詞語。 其實採用這種方法,我還是有顧慮的。

分散識字的方法是斯霞老師提出來的,先教授漢語拼音,採用看圖識字等方法教學一些獨體字,打好識字基礎。而後採用多讀課文多識字的方法隨課文識字。這種方法從改革識字與閱讀的關係入手,寓識字於閱讀之中,在識字的同時通過閱讀發展兒童的語言。基於這種理念,斯老師兩年學習課文180篇,識字2000多個。我們的語文課本按照編排的體系,兩年下來也有200多字要認識,課文算下來也有160多篇,數字上也不亞於斯老師。可是,作爲一線教師,我還是很有顧慮:每一篇課文都有很多生字,這一篇課文是這十幾個字,下一篇又是另外十幾個,這些剛學過的字就幾乎很難再見面,這樣一直學下去,會不會是猴子搬包穀呢?到考試的時候豈不是早就忘完了。所以,像《司馬光》這樣的熟悉的內容纔敢讓學生隨文識字,就這樣依然不放心,還讓學生自己組詞,齊讀這這詞語,心裏才稍稍有一點底了。

通過比較,我覺得隨文識字可以使教學環節更流暢,更節省時間,內容也更爲緊湊。因此我有了以下的思考:

在更注重學生閱讀能力和體驗的當下,隨文識字是順應這種需要的。

隨文識字有利於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大量的閱讀一定會促進生字的識記和認讀。

在課堂中採用隨文識字有利於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在學生已經有了一年的識字體驗,並積累了一定基礎的前提下,可以在教學中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

採取有效措施,鼓勵和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從根本上鞏固生字識記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低年級要注重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爲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可見識字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爲大量閱讀打基礎。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加上閱讀的快樂體驗,我們的識字教學纔會順風順水,揚帆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