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家》讀書心得大綱

《家》讀書心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家》讀書心得1

讀完《家》,整個人心情是沉重的,巴金的文章不像魯迅文章那樣犀利,可胸口一直喘不過氣來。巴金說:“我的作品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人物,讓讀者們忘記它們,可能會更好一些。”可是這是可以忘記的嗎這段高家悲歡離合的歷史。

《家》讀書心得

高公館像是一片表面平靜實質黑暗腐朽的土地,滋養着上上下下幾十個不同的人。這種壓抑的環境下,既有青春有理想,渴望通過五四運動改變現實不堪的覺慧覺民,也有始終泰然處之的大哥覺新。有時我會想覺新是不是已經死掉,事實他還是活着,掌管着高家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祖父的企業。那便是丟了靈魂吧,沒有理想沒有追求,整個人如白紙一樣不堪。是現實把他逼成這樣的,曾經的覺新有理想有追求,但他的身份不同,身爲高家的長孫,覺新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的薰陶,尤其是子孝,這些都鑄成了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順從的性格,他既同情支持弟弟妹妹的反封建抗爭,又不得不維護封建統治的權威。在現實和理想面前,覺新必須選擇現實,覺新的一生是糾結的,痛苦的,這樣的一個悲劇人物讓人心生嘆息,卻又無力去改變。文中的一個細節,高覺新順着高太爺的意願去他的公司當了職員,一個月後領到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個月薪水30元,這時高覺新的心裏充斥着喜悅和悲涼。這是他勞動所得的30元,卻也是他放棄理想的代價……

相比之下,接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平等,大膽爭取個性,求得解放,敢於和封建統治相抗爭的覺慧覺民被巴金先生刻畫的栩栩如生。他們爲民主自由和封建高家作鬥爭,他們要求高家把他們當人看,他們隨時做好爲革命犧牲的準備。覺民的琴,覺慧的鳴鳳,都給了他們反抗的最好的精神動力。梅表姐和覺新抵受不住封建勢力的壓迫,而兩個相愛的人永遠分開,這是一個悲劇。同爲反抗的琴和覺民是勝利的。

《家》讀書心得2

通過學習盧臻老師的《教學何以“回家”》之後,認識到:在覈心素養視域下,教學真正的“家”是隱藏在課程標準背後的“人”,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幫助這個“人”具備當今社會所需的核心素養,把握系統思維、建構知識結構、聚焦核心價值等是通往核心素養養成的三大路徑。

學過之後深受啓發,那麼我想,作爲一名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當中如何才能讓歷史教學“回家”呢?

首先,要有清晰的歷史學科學習目標體系。具體地說,就是將歷史課程標準中的內容和要求,通過一系列的目標表述具體化。這就要求我們進行學期目標的架構,通過單元的、跨單元的和跨學科的知識整合來操作和實現。

第二,要精心設計基於學習目標的評價任務。當我們把每節歷史課的學習目標明確之後,我們就應該設計出用什麼樣的檢測手段,可以檢測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或者學生學習到什麼樣的程度。例如,可以通過筆記,口頭提問,情景表演,合作交流,當堂檢測,小測試,歷史小作文等了解學生到底學到了什麼,或者是學到了什麼程度。甚至是我們通過這樣的手段,能夠明白學生學習距離預設的目標還有多遠,這樣就便於我們做出基於證據的教學決策。

第三,要精心設計基予學習目標的歷史教學過程路線圖。在歷史學科教學過程中,要落實每一項教學任務,完成每一個教學目標,必須聚焦評價任務,落實評價任務。通過評價任務讓學生充滿對歷史學習的動力。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新知。同時,老師在學生學習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學生的表現,不斷了解學生的學習目標達成情況,這樣就實現了基於課標的教與學。即以學定教,任務驅動,也體現了教、學、評的一致性。

第四,作業佈置要與學習目標一致,要有效。只有佈置與目標相匹配的作業,才能在作業當中反饋出學生學的情況怎麼樣,在反饋作業結果的過程當中才能促進學生的後續學習。

以上僅爲個人的一些粗淺認識,不妥之處,請大家指正!

《家》讀書心得3

讀了吳瑤香老師的《音樂課例與專家評析》一書,通讀全書,我漸漸走進一位基層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曆程,感受着她以大量的教學實踐作爲求證而確立的,對於中學音樂課堂靈動的,趨向於成功的構建。創作課、舞蹈課、欣賞課、唱遊課、音美協同課、器樂課、歌唱課,課如其人,字裏行間流淌出源於骨子裏頭的真誠的信息。

它是一種特別的親和力,一種給予兒童最大限度與效度的良性的影響力的教育理解,一種用心實踐的情感釋放。這些基於“吸引兒童主動而強烈地參與到音樂表現中去”聆聽、體驗、感悟、發展的課例,這些基於“促成兒童具有教育意向的生活經歷,培養幸福而有審美意味的人”的興趣激發、品行習染、人格完善的課例,初步形成了她那獨具個性的、美的、動情的教學風格。

音樂的情感性、人文性特徵,強調音樂教學要以人爲本,充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注重民主平等、寬鬆愉悅學習環境的創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學中師生互動,共同體驗,探究,感悟,創造,這樣才能使音樂進入學生的心靈,發揮出音樂使兒童學會甄別美醜、善惡、真假並去享受和創造美好的作用,最終向精進修養、精神健康和情趣盎然的境界邁進,在這個層面上,吳老師是個非常用心的音樂老師,她主張音樂教育要回歸兒童的生活,服務於兒童生活,讓學生有更多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時間與空間。

一位好的老師,不僅能使學生在充分積極的審美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創設的音樂情景、意境中自主體會、感悟,從而實現“啓情悟智”,不可否認,吳老師的課例顯現出她在努力地去做好這一點。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廣闊領域裏,課堂是個綻放生命精彩的魅力舞臺,無論是自己的教學案例,還是指導弟子的教學案例,無論是教學經過的全程實錄,還是詮釋教義的說課稿件,都能給人一種不一般的感受。這就是吳老師在這個魅力舞臺上發出的屬於自己的音樂——課的主題。

她以主要教學內容的美感特徵的深入挖掘,融進紮實有效的體驗性學練,突出以一個作品爲中心的小主題構建,讓學生每課建立學科成長的小單元快感,課的切入以聽着音樂入課爲標誌,彰顯與其他課程的區別:課的呈現緊緊圍繞音樂性、情感性、人文性的線索循序漸進地展開,課的發展以環節的層層遞進、每一個鏈接點都力爭實現學生髮展的增量來達成目標。

課的結構以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爲塊塊狀框架,建構顯示部、發展部以及再現或收束的“曲式美感”特徵;課的類型在借鑑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形成新的亮點,如三聽、三談、三次討論、三次對比、三次探索,或突出情感性,或突出參與性,或突出創造性,或突出層次性與可操作性,注重在體驗性教學方法中創設審美情景,在實踐教學方法中貫穿即興創造。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讀了吳瑤香老師的《音樂課例與專家評析》一書,真是受益匪淺。我想,一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充滿熱情,其次要鑽研教材、教法,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並結合實際情況加以創造性的應用。

一位好老師,應該善於挖掘音樂作品的童趣和意境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由衷的情感;一位好老師,應該會找準切入點,凸顯情感與態度目標,重視訓練點,河裏把握知識技能目標,抓住互動點,強調過程與方法目標;一位好老師,不僅要自己教好課,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會學、愛學、主動地學、創造性地學!

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以吳老師爲楷模,滿懷愛心,用心教學,以審美爲核心,將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做一個美的傳播者!

《家》讀書心得4

在得知心愛的兒子在異國他鄉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傅雷先生在欣喜之餘又提出了充滿智慧的人生建議: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本質的善良,天性的溫厚,開闊的胸襟。有了這三樣,其他都可以逐漸培養;而且有了這三樣,將來即使遇到大大小小的風波也不致變成悲劇。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完美的人,不能“責人太嚴,責己太寬”,相互的尊重、諒解、寬容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女人包括我在內都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一旦陷入愛情就會容易依賴別人,把愛情看的太重。傅雷先生這一段建議非常中肯: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儘量拋開渺小的自我,纔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的有意義。未經世事的少女往往會存一個荒誕的夢想,以爲戀愛時期的感情的高潮也能在婚後維持下去。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妄想。古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說,“夫婦相敬如賓”。可見只有平靜、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家》讀書心得5

《傅雷家書》裏,傅雷大大小小的事都跟傅聰說。傅聰長年在國外,從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思子心切。特別是傅聰出國初期,傅雷給傅聰的信非常頻繁。不過傅聰的迴應卻沒有如傅雷那般熱烈,這讓傅雷夫婦時常感到擔心,有時是落寞。我不知傅聰回信少的原因。從和菜頭的陳述中得知,傅雷對傅聰幼時的教育是非常嚴格的,甚至會有暴風驟雨般的體罰。據我自己的經歷,我推測這是傅聰很少回信的重要原因。我想,不管信奉傳統的“棍棒之下出孝子”也好,即興發揮動手也好,專制和暴力無論如何都會削弱兩代人之間的情感聯繫。關於專制,傅雷在信中也有提到,不過想起來是非常懊悔:

我教育子女的方式非常嚴格,非常刻板,甚至很專制,我一直怕寵壞孩子,尤其是聰。

在教育的過程中,我用了上一代的方法及很多其他的方法,犯了無數過錯,使我時常後悔莫及,幸而兩個孩子都及早脫離了家庭的規範與指導。

我不知已經當了父母,或者將要爲人父母者,不吸取這樣的教訓,繼續犯同樣的錯誤,對孩子來說是多麼不公平,甚至是不幸。有前人的經驗教訓,就知道怎麼做是錯的,不要凡事都親自錯過一回,纔來後悔,那時可能已經來不及了。子女也長大了,父母也老了。痛苦的也痛苦了,後悔的也後悔了,可是誰能得到第二次機會,讓孩子再從小長大一次,別那麼痛苦,讓父母從頭養育子女一次,不那麼後悔?

東方人和西方人對待孩子的觀念不同。西方人把孩子當作是上帝賜給自己的禮物,東方人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這可能是我們在孩子的養育方面更加專制的原因。但不管出於什麼理由,由於傷害帶來的隔閡,豈能輕易彌補。正如書中展現出來的,傅聰離開傅雷之後,傅雷先生近乎用乞求的方式,希望得到傅聰多一點的迴應。我們是不是應該從中得到一些教訓?

傅雷作爲一名知識分子,是一個儒雅的人。從信中可以看到其很高的藝術品味,和對生活深刻的理解。因爲是書信,原本就不以出版爲目的,所以讀起來讓人感覺很親切。其中的智慧我們可以從信中看得出來。比如說:

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裏很精密的稱過。

事先多問問老師意見,不要匆促決定。決定後勿輕易更動。

去年下半年我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在兩件事交接期間出現了一些噪音,結果就出了意外,短時間裏改變了原計劃,引發了一系列的後果,到現在還有後遺症。倘使當時有這樣智慧的人作輔導,不至於會如此分不清輕重,匆促改變計劃,犯那麼大的錯誤。

面對一個又一個的選擇,我們應該怎麼做,希望能從這些家書中得到啓發吧。

《家》讀書心得6

幼兒園開家長會時,老師讓在家裏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其實每一位做家長的都很重視自己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呢?也不例外。不管自己做的怎樣,反正是用心在做。從孩子小的時候起,我就給她買一些適合她年齡的書籍,我們會一邊看、一邊講,但那基本上屬於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高興了讀,不高興就扔一邊了,沒有堅持。這次幼兒園老師特意提到此項活動,才使我真正意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因爲自己也是做教育這行的,前一陣子有幸聆聽了家教專家王大龍先生有關“家庭教育是件大事”的專題講座受益匪淺。其中,他的一句話讓我頗有感觸,“只有真人才能開啓兒童大腦”!現在高科技產品很多,諸如點讀機、會說話、講故事的娃娃等,很多年輕家長盲目追從,總是趕時尚,用這些先進事物代替媽媽語,取締親子溝通。美國人呼籲家長參與孩子教育。俄國人認爲提高智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閱讀,書讀得越多越聰明。因此親子共讀是最好的方法。既可讓父母多些與孩子溝通的時間,又可讓孩子擴大閱讀量。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因此我的女兒Snow,總是知曉自己要比同齡的小朋友們幸福。她自己也常說,小區裏、班裏、她是爸媽陪的典範,其他小夥伴不是老人就是保姆。所以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儘可能抽些時間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爲孩子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下是自己關於親子共讀的一點體會,願和大家共勉。

我和女兒一般會選擇睡覺前的十幾分鍾來讀書,採取“依偎”的方式,靠在舒適的牀上,女兒依偎着我,躺我懷裏。而我呢?用手攬着閨女,選擇她想聽的故事,我讀,她聽。漸漸的,我發現,孩子對讀書有了興趣,也有了依賴感。比如:我們讀的《三隻小豬》,聽到精彩處,她會哈哈大笑,那高興勁別提了。她會隨着故事情節的起伏,由鬧變靜、由喜變怒,我不得不相信,孩子的感情也是豐富的。有一次,她在和我用磁力棒搭房子時,還說自己一定要構建一個像三隻小豬里老三一樣結實的房子呢。爲此我體會到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深遠影響力。不過最讓我堅持親子共讀的,還是那次在讀《猜猜我有多愛你》的時候,它讓我體會到了閱讀不僅能讓孩子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殊不知閱讀也能給我們做家長的帶來好處和感動呢?在讀到,“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從這裏一直到月亮”、小兔子對大兔子說:“我愛你,一直到小河那邊”時,Snow忽然高興起來,哈哈地笑着說:“媽媽,我愛你,從這裏一直到月亮!”女兒的這一舉動,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原來她真的在認真的followme,我也大聲的接下去:“Snow,媽媽也愛你,一直到小河那邊!”哈哈,我幸福地擁緊Snow,心裏暖暖的。。。所以我們娘倆一直這樣堅持着。有一次,我有點累,催着女兒快快睡覺,要不早上起不來了。她說:媽,還沒有讀書呢?我給忘了。然後,按照慣例,讀了篇故事。之後,她很滿足地去睡了。也是從那一刻起,我就想,一定要堅持和孩子一同閱讀、一同學習、一同快樂、一同享受母女溫情。

《家》讀書心得7

媽媽說我喜歡上讀書可能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由於爸爸媽媽工作的原因,每天送我上學都比較早。到校後,老師要忙於收拾衛生、準備早餐等工作便沒有太多時間照顧我,就打開錄音機讓我聽故事,而大多數故事的內容都是我們學的一門課程──分級閱讀的內容,這樣在正式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故事已經被我熟記在心,等到課堂上老師要求跟着指讀時,我能在不認字的前提下,獨立地完整地讀出一個一個的小故事,自然得到老師的表揚,那時每天放學後最高興的事就是講故事或背誦一些簡單的詩歌給媽媽聽。因爲媽媽的表揚讓我更喜歡讀書。

在分級閱讀的學習中我不知不覺認識了許多常用字,也許是這個原因,我更喜歡讀書,每次到糖酒超市去購物時我都喜歡去書架旁看書。曾經一段時間,每到週末媽媽就帶我到書店或商場的書架旁看書。媽媽還選擇性地將一些適合我讀的書買回來讀。在上小學之前我就讀了《一年級的小蜜瓜》、《一年級的小豆豆》、《一年級的小朵朵》等書,從這些書中我看到了小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對上小學充滿了期待,這也使我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了小學生活。我感覺每天背著書包上學是一件開心快樂的事。

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在電腦上放了一段孫敬修爺爺講的評書《西遊記》,我竟一下子迷上了它,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要聽一段評書,一直堅持聽完了一百回。然後就從書架上取下兒童版的

《家》讀書心得8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名言道出了閱讀的重要性。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雖然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能豐富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而我卻認爲書中自有樂趣在,特別是陪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其樂融融,感受頗深。

孩子的世界,充滿着純真,洋溢着快樂。我們要走進孩子的世界,與孩子做到真正地零距離接觸,母女閱讀是一次次快樂的體驗。深深體會到閱讀是一種能給孩子帶來無限樂趣的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他們獲取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學習方法。作爲家長,我們閱讀的過程中,也回味到了童年生活的幸福,同時也能體會孩子們的酸甜苦辣。爲了讓孩子儘可能多接觸書籍,擴充她的知識面,營造讀書的家庭氛圍,在學校和老師推薦的《沒頭腦和不高興》這本書特好,我在繁忙的工作時間外擠出時間和女兒一起讀書。

我認爲,陪孩子一起閱讀,應該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選好孩子愛看的書,使他對書產生好感,不宜對孩子的閱讀管得太死。同時,還要與孩子在一起交流讀書的方法和心得,鼓勵孩子把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具體內容說出來,把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講出來,然後大家一起分析、討論。如果經常這樣做,孩子的閱讀興趣就可能變得更加濃厚,同時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將逐步提高。這是一個讓他學會觀察和想象力的很好方法,再把自己看到和想到的告訴他,引導他以後學會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就這樣一個閱讀過程,我們就不知不覺地和孩子一起陶醉在書的世界裏,一起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與幸福。久而久之,孩子會愛上了閱讀,也和父母親密無間,我們也在陪孩子閱讀的同時,充實了自己,豐富了自己。

通過陪女兒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爲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樂趣。和孩子一起讀書吧,讓我們的家庭少一點菸酒味,多一點書卷氣,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書香,爲孩子樹立一個閱讀學習的好榜樣。

《家》讀書心得9

女兒7歲了,一直以來我都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在二年前我發現自己看不見、摸不着她的內心世界,一個廣袤無際的精神世界。我才認識到:我要培養的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只有一個全面的人,才能是一個真正成功的人,才能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爲人父母,還有什麼比孩子的健康成長、幸福快樂重要的呢?但怎樣才能培養出獨立自主、樂觀自信的孩子呢?怎樣才能引導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問題呢?怎樣才能幫助孩子學會彼此尊重的溝通技巧呢?於是,我想到用書中的故事教育孩子,比簡單的說教更有效,讓讀書成爲孩子的習慣。

學會選擇適合她自己閱讀的書。開始有意識的與她一起選擇書,在選擇過程中告訴她應該具有什麼特點的書才適合她讀,到後來放手由她自己選擇,最後把關即可,而且她所選擇的書都比較合適。

平時注意自己的言傳身教。自己工作也很忙,回到家裏也很疲倦,但每天還是保持讀書的習慣。女兒在潛移默化中自然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每晚睡前要看書。經常陪孩子一起看書,同讀一本書,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另一方面也可以走進她心靈的世界。

女兒最早讀的書是《培養孩子堅強自信的100個故事》,書中有100個故事,女兒不喜歡從頭開始一個接一個讀,我就跟她說:“你覺得哪個故事名子好聽就看哪個故事,喜歡的故事可以多看幾遍,看多了要能自己講出來,如果能把其中的道理也講出來那就很棒了。”我給女兒留出了選擇的空間,所以她很喜歡讀這本書,經常在睡覺前讀一個故事,不論是新故事還是舊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有音樂家、科學家、電影明星、運動員、卡通小動物等,他們遇到困難不害怕,不退縮,勇敢堅強的面對,相信自己能夠度過難關,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最後達到成功。

在讀書上、看書、背書的過程中,我們母女共同成長,讀書使孩子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眼界也開闊了,她懂得了許多知識和爲人處事的道理。注意閱讀的循序漸進。從最初的拼音童話作品《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到系列文字作品。還要求儘量保持閱讀作品的完整性,一般每個系列的作品都讓她買齊並全部閱讀。按照閱讀的年齡特點要求不斷提升,都要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閱讀量大大提高,閱讀層次也不斷提升。

健康的書籍給孩子一個健康的人生,相信這些書給孩子的影響是無窮的。因爲讀書,女兒的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從書中她獲得了自信,原來的寫作基礎很差,到現在的寫作能力已有所提高了,從遇到困難就退縮,到現在會用作品中的一些優秀人物來鼓勵自己。從生活不會自理到學會自己安排好生活,也使作爲母親的我省卻了生活的擔憂,其實這些都是讀書給我們帶來的幸福。

《家》讀書心得10

親子共讀是教育的好方法之一,值得提倡。孩子到了剛上學的年齡,各方面都比較模糊,幼小的心靈應該得到多方面的教育,使之慢慢懂得許多道理,在與孩子共同讀書的同時也可以教育孩子。給孩子講解故事的起因與結果,讓孩子懂得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讀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可以鼓勵孩子熱愛祖國,刻苦學習,積級上進,從小培養學習書本知識的興趣與習慣,將來可以用知識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回報父母的關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讀一些勇敢的好故事,教育孩子做一個誠實可信的人,誠實的人總能得到人們的尊重,並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讀一些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章節,講一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儘量讓孩子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認識糧食,蔬菜,水果及種植過程,讓孩子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果實。

親子共讀的時候,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試着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重孩子的自尊心,與他們建立一種親密的平等的朋友關係,你會發現與孩子的溝通不再是很困難的事情。

總的來說,親子共讀的同時,使我們父母也收穫受教育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