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W 次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1

讀了《有效教學十講》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讓我獲得了許多感悟。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淨化;人格得到了完善;理念實現了飛躍。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

什麼是有效的教學呢?既促進學生髮展又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教學,纔是有效的教學。

(一)“先學後教”——以學定教

當學生已經能夠閱讀教材和思考的時候,也就是進入“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學習階段的時候,要先讓他們自己去閱讀和思考。當然,這時只靠學生自己讀書和還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所以,教師的教學依然是重要的,但是,教師一定要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提出和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這就是教學的針對性。沒有針對性的教學就是一般化的教學,一般化的教學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教學。需要強調的是,在針對學生獨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也不是包辦代替,而是要繼續注重發揮學生學習潛能和學生的集體智慧。

這條規律告訴我們:當學生處於相對獨立和基本獨立的學習階段,具有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的時候,必須先學後教。這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一種可以採用也可以不採用的方式、方法。

我們來看幾個以“先學後教”爲教學理念和教學特徵的著名教改實驗:

1.嘗試教學:“先練後講,先試後導。”嘗試教學簡單地說,不是教師先講,而是讓學生在舊知的基礎上先嚐試練習,在嘗試過程中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它的教學基本程序可分爲五步:

一、出示嘗試題;

二、自學課本;

三、嘗試練習;

四、學生討論;

五、教師講解。

2.洋思模式:“先學後教,當堂訓練。”

課堂教學分以下五個環節:

一、出示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和自學要求;

二、學生根據自學要求自學,教師巡視並發現學生自學中的問題;

三、學生彙報自學結果,在彙報時,“後進生”有優先權;

四、糾正、討論、指導自學結果;

五、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教師當堂批改作業。

3.盧仲衡老師指導的“自學輔導教學”。其主要的步驟有五個:

第一,啓發。就是提示當天學習的重點和難點。

第二,閱讀。就是學生自己閱讀課本。

第三,練習。既然讀懂了課本,就可以做相關的練習題。

第四,評議。就是當時知道結果。這一步很重要,做了練習之後,讓學生當場覈對或訂正答案。

第五,小結。教師下課之前總結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我國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依據教學是一種變動的、動態的觀點,把教學分成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叫“完全依靠教師階段”;第二個階段叫“基本依靠教師階段”;第三個階段叫“相對獨立階段”;第四個階段叫“基本獨立階段”;第五個階段叫“完全獨立階段”。

按照江山野先生的觀點,到了高中,學生就進入了“基本獨立階段”。學生能基本看懂教材的內容,即使基礎比較差的學生,可能要多看幾遍,但是總歸能看懂80%。這時候需要老師教的也就是20%,如果老師要硬教 00%,那麼學生的80%的獨立能力就要喪失,老師的教就不是促進學生的發展,而會阻礙學生的發展。這就是無效的教。我們的教學就要立足於現有發展區,針對最近發展區的問題來展開,這樣的教學纔會促進發展。我們的教學要瞄準、針對這個發展區,通過教學把最近發展區轉化爲現有發展區,把不會的變成會的,把不能的轉化爲能的。

(二)“溫故知新”——學會了纔有興趣

一切教學都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學是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這也是教學的一條規則、規律,而不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方法。泛泛來談,這條規律似乎涵蓋了前兩條規律的內涵,但是,我們在這裏要特別強調它的獨特內涵和意蘊。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曾經提出這樣的命題:“如果我不得不將所有的教育心理學原理還原爲一句話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這條規律告訴我們,新知識的教學必須基於學生的原有知識,所謂溫故知新。沒有“故”哪兒來“新”?這就是說,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是以舊知識爲基礎的,新知要麼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申和發展起來的,要麼是在舊知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內容,或由舊知重新組織轉化而成的。

寫到這裏,我又想到了這本書的名字,那麼對於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有效教學最簡單的理解就是不僅讓學生學的輕鬆,老師教的輕鬆,而且教學效果好。

從有效教學走向優質教學,也就意味着教師從一般教師走向優秀教師;從普通教師走向教學名師;從經驗型教師走向專家型教師。任何課程改革、教學改革都是對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專家型教師的呼喚!

有效教學十講讀書心得2

《有效教學十講》是余文森教授的新作。因爲小學語文學科工作室正在進行福州市基礎教育課題新課程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實踐研究,爲了讓課題組成員能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我決定帶領大家開始有關有效教學的理論學習。《有效教學十講》是推薦大家讀的第一本專著。

初讀《有效教學十講》,對文中所提到的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成績與問題深有同感,對新課程改革帶來的變化的認識感同身受,於是,有了第二遍細讀的願望。品味之後發現,自己對有效教學的認識有了更多的理解,以下是衆多感受中的一部分:

過玉米地的啓示

什麼是有效教學?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但新課程賦予有效教學新的含義。餘教授講的.過玉米地的故事,形象生動地闡釋了這個問題。

在過玉米地的比賽中,有的的人跑得最快,先到目的地,但兩手空空,一個玉米棒都沒有掰到;有的人掰了很多玉米,但走得太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有的人跑得快,也掰得多,但渾身是傷;還有的人,既跑得快,又掰得多,還沒受傷,所以感覺很快樂。在這些穿越玉米地掰玉米的人中,誰是最有收穫的?第一個人跑得快卻一無所獲;第二個人得到的多,卻很費時;第三個人跑得快,獲得多,可傷了身體,代價也很重;第四個人跑得快,得到的多,還很快樂。答案很明顯,最後一個是也。

過玉米地掰玉米的結果是以是否跑得快、掰得多、不受傷且快樂幾項指標綜合衡量的,最後一個過玉米地的人才是最有效的。那麼教學呢?教學是否也要考慮學習的速度、獲得的結果和學習的過程各項指標呢?很明顯,無所獲的學習,無論多麼快樂,是不能稱爲有效的,因爲獲得知識是學習的第一要務;花費大量時間獲得的知識是低效的,因爲它往往以犧牲學生大量的休息時間爲代價,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爲代價獲取知識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被看做是一種沉重負擔的學習不但無趣,還隨時會終止的,現在的很多孩子一旦考上大學,便再也沒有學習的熱望,爲完成學業而歡呼雀躍的人不是少數的,因爲,他們認爲學習的痛苦是難以言喻的,解脫的辦法就是不再痛苦地學習。這樣的學習因爲沒有樂趣,也就沒有了生命力,是過早夭折的。因此,有效教學不得不考慮獲得知識的時間、結果和過程三個要素,速度、結果和體驗是有效教學的三個關鍵指標。

有一定的速度,獲得必須的結果,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的體驗,是考量新課程有效教學的綜合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