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精選8篇)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1

數與代數貫穿學生小學學習的始終,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是學生學習了除數是整數除法,商是整數或小數的除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對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學生剛剛接觸,可能在算法上不盡相同,教材滲透了轉化這一思想,也就是想辦法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小數除法教學反思。變爲學生熟悉的以前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在教學中,我有以下體會:

  一、把握知識內在聯繫,找準新知識的最佳生長點。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學生較容易掌握。但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卻是個難點。而商不變性質正是聯繫舊知與新知的橋樑,也是新知的最佳生長點。在教學中,複習舊知後,我要求學生根據800÷160=5直接寫出80÷16、8÷1.6、8000÷1600的商。這是學習層面的一個飛躍,但卻是有根據、有基礎的飛躍。學生能根據商不變性質來說理,就證明了學生能夠接受。只要緊緊抓住商不變性質這根線索,這部分內容就能輕鬆獲得突破。

  二、抓住本質,化繁爲簡,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根據商不變性質先轉化爲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來計算,再反推出原式的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最根本的是要先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算出商,沒有必要計算時在小數點的問題上過多糾纏,增加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學中先讓學生在計算前多說一說除數和被除數要同時擴大到原數的多少倍,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幾位。然後多讓學生進行一些簡單的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口算練習。使學生習慣於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2

高三畢業班一年的生物教學結束了,我已經順利完成了所有的目標和任務。面對畢業班的教學工作,我深深感到“任中任重道遠”。因此,我從各方面對自己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結合每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奮認真地工作,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現將我這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第一,全面、具體、認真地做好教學規劃。

初三畢業班的工作不一般,每個老師都很清楚,教初三意味着犧牲更多的個人時間和興趣,教初三意味着肩負重任,因爲我們要對學生、家長、學校的聲譽負責!追求合格率和優良率是我們一貫的目標。爲了表達我們的決心,每個老師都在第三學年開始的時候向學校領導提交了一份教學計劃,每個老師都全面、具體、認真地制定了自己的教學計劃。一切早安排,做事有條不紊,禁止“前鬆後緊”。讓教學工作循序漸進。

  第二,認真備課。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準備每一堂課。不僅要準備學生,還要準備教材和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班級類型,制定教學方法,詳細記錄教學過程和進度,認真編寫教學計劃。每節課都要“備課”,每節課課課前都要充分準備,製作各種有趣的教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後要及時總結。

  第三,增強課堂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課堂上,我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輕鬆學習,輕鬆學習,心情愉悅。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好。但同時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爲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所以在課堂上一定要儘量讓學生參與進來,不要讓他們分心,這是非常講究方法的。上課內容豐富,寫實。教學自然,講課生動,照顧一切難度適中的東西自然能吸引學生。所以老師每天要有足夠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的氛圍。這樣教學纔會事半功倍。

  四、有的放矢,優質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安排:我要求不僅數量適中,還要有針對性、代表性、高質量的作業安排,讓學生收穫每一份作業。及時批改學生作業,認真分析記錄學生作業,對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進行深入點評,根據相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針對性。

  五、做好課後輔導,注重分層教學。

課後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相應的指導,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同時加強對後進生的指導。對後進生的指導不僅限於對學生的智力指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提高成績的思想指導。首先,他們應該解決自己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從原來的簡單粗暴,強行學習變成了有意識的知識。

  六、學習作業

作爲一名年輕的老師,我初三才工作兩年,所以平時工作很努力,也很認真,有什麼不懂的問題隨時找老老師諮詢。老教師總是熱情而毫無保留地給我們傳授他們的教學經驗。在我們年級組,老、中、年輕教師之間沒有所謂的代溝。大家有商有量,互相幫助,自得其樂。老師們沒有忽視集體力量,備考組每隔一週按時開展活動。組內老師輪流講課,大家統一教學進度,重點難點。即使沒有在規定的準備時間,辦公室老師也經常坐在一起學習教學,這在初三的辦公室裏隨時都可以看到。

  七、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平時不僅注重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還衝刺重點高中。而且每次月考結束後,對學習成績優異、進步明顯的學生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激發學生努力學習、自覺學習的熱情。通過在我們周圍樹立榜樣,我們可以鼓勵每個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互相趕上,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引導學生長計劃短安排,抓住每一天,每一小時,每一分鐘,每一秒鐘,積少成多,提高時間的利用率和效率。師生對樹立爭分奪秒的時間觀念有強烈的緊迫感。

  八、樹立良好的紀律意識,以嚴格的紀律爲保證。

紀律是做好初三準備的根本保證。通過政治教育部門、年級領導小組、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學生家長的努力,學生可以嚴格執行學校和年級部門制定的各項制度,做到紀律好、學風強、班風積極。

  九、全面提高各級學生水平。

1、抓尖子生的培養。

年級部定期集中討論分析各學科問題,交流經驗,倡導合作競爭。對後期成績名列年級前茅的學生進行每週一次的考試,跟蹤分析成績,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根據學科情況進行個別交流,發現差距並填補,讓尖子生全面發展,樹立贏取頂級品牌、頂級學者的信心。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3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

1、一個物理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快樂的學習時光”。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物理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

3、在生活中學物理。“讓物理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物理離他們很近很近,就在生活中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我力求每一節物理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4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於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穫頗豐,爲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說說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先考慮的議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爲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並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爲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纔能有針對性地開啓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並培養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爲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爲學生學業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儘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並寬容於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後,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後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

1、解放孩子的頭腦;

2、解放孩子的雙手;

3、解放孩子的嘴巴;

4、解放孩子的空間;

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於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展中創新,中創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5

大家普遍認爲,寫教學反思最大的問題是提起筆來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爲什麼大家找不着值得動筆的心路歷程呢?我想圍繞“寫教學反思的材料從哪裏來”這一主題,把自己寫教學反思的體會跟大家說說。

  一、從重組教材中來

能時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受傳統觀念、權威教條的束縛,敢於擺脫原有知識範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對教材內容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所必備的素質之一。當我們實施這些重組教學內容時,會發現有太多的對比性理性認識和困惑,這些便是寫教學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從落實課標基本理念中來

新課標倡導許多基本理念,落實新理念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領悟、實踐、反思與提升。如果我們還在過去習慣的軌道上奔跑,就難於實施新課程要求,即使每節課所倡導的反思,不需要很長的文字,不需要新鮮名詞術語,也會令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和負擔感。其實,理智地利用學校公共資源實踐新課程,服務自身的成長,享受成長的快樂,演繹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點也不累,教學反思的材料便會滾滾而來。

  三、從開放課堂中來

當前大多數課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師對於課堂的過度控制。開放的課堂是學生心靈上有安全感的課堂,同時學生還高度地參與了教學過程,反思與總結了學習過程,適量監控自我認識活動,而教師也不囿於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關注學生眼前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權和主動性得到尊重,學生的觀點、創意和合理要求,將層出不窮,如果獲得教師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反思就不愁話題內容了。

  四、從變革教學環節中來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課堂教學五環節論在我國影響至深,它的立足點是“教師傳授”和“鞏固練習”,目的是按照教師的規定“打基礎”。現在這個五環節精髓與時俱進地存在着各式各樣的演繹模式,不再囿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必將對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反思變化了的東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課的學習,常安排一定的時間複習舊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新舊知識聯繫,溫故而知新,而且能爲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但是切忌複習時間過長,內容過多,而應做到短時高效,平中見奇,快速反饋,即刻人題。

需要說明的是,重組教材、落實課標基本理念、開放課堂、變革教學環節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以上只是爲了敘說的方便而硬性劃分的。其實,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爲教師的教學反思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頭腦中始終有寫教學反思的意識存在,隨時都可以找到寫作的材料。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6

教師個人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是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而個人反思又是核心要素的必要基礎。因工作關係,瞭解到一些中小學校教師教學反思的情況,呈現出的風景不容樂觀。

其一,定時式。學校明確規定某時段爲全校教師集中進行教學反思時間,明確地點和主持人,整個流程如同召開會議,主持人作開場白,然後依次進行。這當中“次”的出現也有幾種情況,一是有校長、主任在場,校長、主任一般“帶頭”反思,頗有點論資排輩的感覺;一種是青年人先反思,青年人資歷淺,理當“老實”些,態度積極些;一種是大家都長時間沉默,不知是職業倦怠,還是打不開話匣子,最終大家推舉代表反思幾句,因爲記錄上空白是交不了差的。

其二,定量式。學校明確規定每個教學時段反思的篇數,教學常規檢查也以數字式公示,因爲數字與數字的比較最能剌激人。於是乎,無病呻吟,七拼八湊,總能贏得數字上的攀升。只可惜,白費了老師的筆墨和時間。

其三,定主題式。學校明確教學反思的主題,讓大家必須圍繞略顯政治化、理論化、公式化的反思主題去“暢所欲言”,如“你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你的課堂教學語言存在哪些不足”、“你怎樣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等,大有自我檢討,現場表態發言的味道。

以上乍看上去管理者是在抓“反思”,實質上爲反思的形式化設置了溫牀。反思應當出於內需,不應當當作一種機械的工作環節。因而,管理者要從管人先管心的角度,統一教師的思想,將個人反思當作自身專業成長的一種實現形式,賦予滿腔熱情和積極心態。反思應當源於實踐。管理者不是立足於“圈”住教師,而是引領教師聯繫教育案例和課堂教學事情,結合新的課程理念進行思考:應該怎樣教?還可以怎樣教?怎樣教更有效?擺幾道反思主題,讓教師往裏面“鑽”是不可取的,因爲教師是課程實踐的主體,也應當成爲教學反思的主人,才能實現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的自主式良性循環。

反思要給教師以空間。管理者要理解教師工作的辛苦,充分參考教師的工作量,不宜命令式設定教師反思的時間。一天工作已經很疲勞,身心需要調整,你硬是要求教師坐下來反思,既達不到反思的效果,也不顯人文關懷。反思要有輕鬆自由的氛圍。提倡教師間對話式相互反思,討論、爭論、辯論,達成方法的優化,理念的提升。如若管理者參與其中,那請你轉換角色,不要輕意作總結式講話或板着面孔,端坐其間,擺出領導的架式和威嚴。反思不要一味追求量的疊加。反思是出於內心的,緣于思考的。不是每堂課教完都有反思,每天下來都有反思。這一點理論上或許是對的,現實上是不可能的。教師畢竟不是純理論工作者和教學研究者,因而,學校管理者只能鼓勵教師多實踐,多反思,不宜下指標,定任務。況且,文字的東西不是教師專業成長狀態的唯一呈現方式。

評價學生要求多幾把尺子,評價教師何嘗不應如此?反思要有課程理念作支撐。反思的深度和效度需要教師掌握基本的課程理念來實現。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多讀書,讀好書,要求學校管理者多購書,購好書。有的中小學管理者要求提得振振有辭,偏偏捨不得爲教師打開讀書之門,不妨盤點一下圖書室,有幾本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書?摸摸圖書架,是否積滿灰塵?反問自己:你是一個真正引領教師讀書與反思的管理者嗎?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7

今天能夠坐在這裏和大家一起探討教學上的問題,實感榮幸,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能給我這次機會,但是深感榮幸的同時,心中不免有一點遺憾,遺憾的是我當學生那會兒爲什麼就沒有現在的學生幸福,而是經常地在週末和節假日還要奔波於上學的路上,心裏面實在是羨慕現在的學生,羨慕他們趕上了好時候,羨慕他們有在座的各位優秀的好老師,當時怎麼也不會想到,今天我們的教育進步了,我們不再靠“加時間、拼體力”,損害老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爲代價,來換取好的教學成績,而是站在未來的角度、站在人本的角度、站在發展的角度採取了的一個重大決策:爲師生的發展與幸福,全面的推進素質教育,並且在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的教學涉及到了共同的話題:如何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率”的教學目標,區教育局高屋建瓴,鏗鏘有力的提出“構建自能高效課堂,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這一劃時代的主題,於冥冥之中給我們指明瞭方向,真有點“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感覺。

  一、對高效自能課堂的思考和認識

“物競天擇”,我們必須要改變自己,適應變化,開拓出屬於自己的生存空間。因而構建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又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高效課堂將是事在必行。高效課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與作用,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三維目標”的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達成育人目標。高效率的課堂,是“自主、合作、快樂、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讓學生學有所獲,而且是投入和產出的比較合理的課堂。這樣的課堂,學生樂學,老師樂教,師生互動,共同受益。

自打高效自能課堂這一理念的提出,我們全區上下“草木皆兵”,積極投入到創建高效課堂的熱潮當中,在區教育局的統一規劃下,各兄弟學校“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造自己高效課堂的招牌,我們高都中學也不甘示弱,領導們“運籌於帷幄之中”,首先評選出“高效課堂攻關小組”,其成員作爲高效課堂的領頭羊,繼而出臺了《高都中學高效課堂實施方案》,《方案》高瞻遠矚的提出以下措施:攻關小組的成員每人每月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上一堂公開課,每星期撰寫一篇教學筆記,每週一篇讀書筆記等等。“天道酬勤”,老師們的課堂在領導的精心指導下,取得了可喜的進步,12月19日全區化學和生物高效課堂研討會在我校成功舉行,這充分說明我們高都中學是一個人傑地靈、人才輩出的地方,更是切磋教學的好去處,欣喜的同時我們不禁鼓足了勇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二、我們對高效課堂的一些做法

1、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

德國著名劇作家歌德曾經說過: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麼,不管他幹什麼,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羣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所以說,對於我們老師,在教研組內一定要搞好團結,遇事不爭,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大家有勁兒往一塊使,有問題一起解決。一朵美麗的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個人只有融入團結的集體才能實現宏偉目標。我們高都中學化學組的全體成員用團結的力量打造了一塊強有力的基石,使得我們化學組成爲一個積極向上的集體,一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集體,同時也是高度中學最優秀的教研組。

2、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只有課前認真的備好課,纔有可能創造出高效課堂。備課包括備教材、備學生、備板書、備教具等。其實我們的備課是沒有教案的備課,而是促膝長談,討論導學案的內容,哪個地方需要出,由誰來出,要出現哪些內容等等。說到這裏,老師們一定會想起我們的集體備課,其實集體備課不一定只能在學校安排的那兩節課來進行,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走在路上交談,電話裏交談,都可以進行。我們使用的導學案可分爲三種:新授課、複習課和專題訓練導學案。無論是哪種導學案,都必須以“35X課堂教學策略”爲準繩進行設計,特別是三維目標的設計,不少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將教學參考書上的目標搬到自己的教案上,或者用三維目標的一些套話,把目標當成可以跳過的擺設,造成在實施層面上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其實,一節課的基本目標主要是雙基目標,而三維目標是和諧統一、不可割裂的,它們是貫穿於整個化學教學體系中的,而不是每一節課都一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而應讓教學目標剔除“雕飾”,還以“清澈”,簡明透徹,恰如其分。

3、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有了我們前期的準備工作,課上就可以和我們的學生一起大展拳腳,在有限的45分鐘內提高學習效率。

那麼平時我們上課注意做到了以下幾點:

  ⑴、時間就是生命

我們上課時往往有這種體會,自己上課的時候時間過得非常快,處理某一個知識點往往要超出自己所估計的時間,但是要是聽別人的課,時間往往過得非常的慢。但是我們仍要和時間去賽跑,要贏得高效,首先要贏得時間,那就是要求學生限時間、限內容、限方法去完成學習任務,有的時候以分鐘爲單位,更有的時候要以秒爲單位,因爲課上分分秒秒都顯得非常珍貴。

  ⑵、用好同步學習

《同步學習》內容和板塊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說,本套學習材料,是初中化學教材高效的“導學案”。內容的編寫依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分爲:“自主性探究”、“知識整理”、“開放性作業”、“拓展性學習”四個板塊,對於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化學知識搭建了舒適的平臺。我曾經讀過臨沭縣朱倉初級中學徐康老師的一篇關於同步學習使用的文章,他說:“我們應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爲載體,以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爲主要學習方式,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歸納、遷移及應用能力訓練,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與研究化學的能力,《同步學習》恰恰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可能,要把《同步學習》作爲高效課堂的載體。

  ⑶、學以致用

我們都曾經學習過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的一些先進做法,雖然他們的精華我們學不到,但是總能學到一點皮毛。比方說,洋思中學“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思想,我們的課上總會有一些不願學習的學生,認爲他們雖坐在教室裏,但是心早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於是就抱怨道:得到你的人,卻得不到你的心,就算得到全世界我也不開心。於是就讓這部分學生“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那就是放棄,但是我要說的是:人在一起,心就會在一起。我認爲高效課堂的其中一層含義就是教師和教室中每一位學生的一種心與心的交流。還有杜朗口“三三六”課堂教學模式主導學習方式是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生的主體地位更爲突出,不僅有利於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展現自我的健康個性。那麼下面一條我就談談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使用情況。

  ⑷、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課標》上說,化學課堂應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爲主旨。一個人很難說學什麼幹什麼,走上社會後還得幹什麼學什麼。從教育角度講,教是爲了不教,講是爲了不講。我在教學中觀察、體會到,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學生基礎差,聽不懂,沒興趣;二是學生已懂的知識,教師翻來覆去講,學生乏味;三是學生已有知識和思維途徑與教師不“對接”,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共鳴。所以,落實學生的交流、合作是關懷與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有效途徑。學生能自學懂的知識堅持不講,學生通過交流能理解的堅持不講。圍繞教學目標,教師提出合作的具體要求。學生通過自學,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應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個人所得,討論要緊扣教學目標或教師設計的具體問題。爲了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我校領導還專門出臺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方案”,合作的小組一般以5—6人爲小組(按學生水平不同合理搭配),也可以同桌同學討論,組織學生自學討論,教師要及時對各小組進行評價,使用累計打分的方法,目的就是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這種方式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與關懷,允許學生在討論中展開爭辯,特別適用於實驗探究課,但不等於牧羊式的放任。在學生討論時,教師要巡迴輔導,及時“撥亂反正”,以免自學討論離題太遠或走過場。及時答疑,及時瞭解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情況,爲精講奠定基礎,有的放矢。

  ⑸、恰當地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手段基本普及。教師上課基本上都能自制課件進行配合教學,是課堂教學點睛之筆。而且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老是一個姿勢在教室學習,不免有些太乏味,我們適當的可以讓他們“嚐嚐鮮”,時而不時的組織學生到多媒體教室去感受一下高科技帶來的成功和喜悅。我們平均每學期2—3次讓學生接受多媒體教學,效果那是相當的不錯。但是我們必須思考一些問題:是不是每一節課都要用課件呢?是不是每一個實驗都要用課件來實現呢?我們一直認爲:多媒體教學只是課堂教學中一種較爲理想的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並不能完全代替課堂教學,化學教師不能捨本逐末,放棄垂手可做的實驗而去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教學反思的心得體會8

疫情致使復學一延再延,學生的學習卻不能一拖再拖。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迎來了新的挑戰,學生的學習換了監管,怎麼保證學習效果呢?大家都開始着手,試着進行網上教學活動。學生和老師分隔在不同的地方,如何來完成這些工作呢?

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劃,每個人都在償試用不同的方法與學生和家長取得聯繫。教師的監管責任一下子移到了家長身上,家長難免也有怨言。如果所有老師都去找學生,尋家長,家長,學生又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師問。登封,2月底3月初就網上教學的相關內容組織了線上培訓,聽着老師講解,似乎完善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很受啓發。

  一、可適度進行網上教學活動

疫情的影響,環境的變換,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育,如何進行有效的組織,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大問題。聽老師講線上教學,首先有一個平臺,通過一個平臺使學生,家長,老師,建立聯繫,進行互動。就像大家圍坐在一張桌子邊學習一樣,只不過這個平臺,是虛擬的空間。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失去監管,就會爲所欲爲,不務正業。如今學生在家,有家長自己監管,學生的學習會有效果嗎?

學校的生活是緊湊的,家庭的環境是寬鬆的,學校裏有同伴的相助,家庭裏更多的是獨立思考。如果能把學習,轉化爲學生的自主活動,相對而言,學生會學習比較感興趣的課程,忽略那些不感興趣的課程,因此這種環境下的教學計劃需要調整,讓學生自主規劃時間,然後有家長去監督,學習的內容由老師做指導。老師線上進行問答,進行交流,通過檢測,通過輔導討論,學生的學習就會有一定的成效,因此,可以適度的進行網上教學活動。

如果老師過於集中的去講解,和傳統的課堂一樣,勢必會給家長造成一定的負擔,名校課堂,聽課過程和互動過程是分開的,孩子們課堂上突然產生的想法或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討論,過後,可能就不記得了,因爲課程是適應他們學校學生的。老師線上發給學生的網上預習,怎麼能保障學生理解,學習中的疑問怎麼能及時溝通呢?因此,適度的網上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

  二、規劃好線上線下學習活動

家庭的學習環境,如果仍然按在學校的課程表上的話,學生的學習,大多時間就要藉助一定的電子設備,這顯然不現實。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教材,這也是一種學習活動,在弄不清楚的情況下,可以藉助電子產品進行查詢,可以與家長交流,可以通過線上與老師交流,因此,在家裏的學習不一定不要上線,線下的學習活動也是有必要的。

不同的課程要求有不同的課時,比如一週一個單元,或一章節。一週內必須完成那些科目,這些科目學習到什麼程度。如果能做一個全面的規劃,各科老師能夠統一起來,對學生進行指導,適時線上指導。學生獲取這些知識的途徑,可能有多種,完成練習可能有多種方法,因此,線上是交流問題,平臺是支撐,老師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反饋給學生,通過在線的方式進行講解或答疑,學生通過線上諮詢,交流,提出問題,老師做好線上問題的解答,線下問題的收集,這樣大家步調一致,把教學落到實處。需要講時就講,需要分組就分組,也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力爭創建一個家長歡迎,學生學習有成效的線上線下的學習活動。

  三、關注家長和學生的心理活動

疫情時刻影響着毎一個人,正常的教學活動又被迫停頓,學生的想法,家長的憂慮無時不熒繞在人們腦海中。用微課進行問題講解,用直播線上答疑,無疑會減輕家長的憂慮,學生心裏又會如何想呢?老師總結了一個詞,只有做到短小精悍,纔會吸引學生注意力,也許快手的妙處就在這裏,有得學,有得樂。策略在哪裏?“短”是指視頻長度短,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時長一般爲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小”是指主題小,針對某一具體問題進行;“精”是指設計,製作,講解精良;“悍”是指學習效果震撼令人難忘,只有難忘,纔會在心裏惦記,學生纔會反覆學習,直到學會。

一家之言,學而久之,可得其專;衆家之言,博採衆長,可得其髓。只有關注學生心理活動,才能更好的使學生理解學習內容,也纔有可能戰勝疫情,不停學,打贏疫情隔離期的教學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