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2016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2016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大舉措。下面小編蒐集整理了2016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6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

  【2016鄉鎮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1】

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重大舉措,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抓手。爲全面貫徹落實市縣決策部署和相關工作要求,在新的起點上推進我鎮新型城鎮建設,以生態優化、環境整潔、鄉風文明的宜居環境來推動我鎮以珠寶產業爲主的各項社會事務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四化同步”、城鄉統籌和“三農”優先的要求,以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爲目的,以鄉村規劃建設爲引領,以村容村貌整治爲重點,以示範帶動發展爲突破,以鎮村爲主體,以創新社會管理爲保障,着力培育和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村容整潔、環境優美、基礎完善、生活殷實、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

  二、工作目標

從2013年開始,全鎮共選取王廟村、黃溝村、柴林村、桑村村等3個村莊作爲“美麗鄉村”創建試點,力爭通過3年努力,到2015年底這3個村莊通過考評驗收,全鎮“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水平有明顯提高。自2016年起,在總結創建試點工作經驗基礎上,繼續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其他村莊,進行分類、分批整治改造建設,逐步使“美麗鄉村”建設轉入常態化。

  三、主要任務

(一)推進村莊建設。

一是編制建設規劃。試點村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依據小城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生活宜居、環境優美、設施配套”的要求,科學編制詳細、明確、可行的建設詳細規劃,明確在產業發展、村莊整治、農民素質、文化建設等方面的目標和措施,規劃編制要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個性美、構建整體美的要求,充分考慮人口變動、產業發展等因素,預留建設發展空間。既要考慮當前農民生產生活所需,又要考慮農村人口、環境的綜合承載能力;既要考慮農村水、電、路、氣、廁、衛等設施綜合配套,又要重點突出文化、衛生、環境保護等較大公共設施項目的有序、有效安排。

二是科學改造提升。按照村莊建設規劃,優化村莊路網布局,合理設計主要街道、小巷衚衕,打通村內斷頭路。結合鄉村文明行動和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農村危房、舊房、空心房改造和牆體立面整治,裝扮美觀舒適住宅,改善農戶住房條件。推廣應用農村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配套庭院環境衛生設施,全面完成改廚、改廁。鼓勵利用存量建設用地建新房,嚴格管控無序違章建房,從嚴查處違章違規建房行爲,促進村莊整體風貌協調和土地集約節約利用。

三是建設新型社區。把“美麗鄉村”建設和創建新型農村示範社區結合起來,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因地制宜推進合村並點,集中連片規劃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新型農村示範社區。按照“配套、完善、提升”的要求,統籌安排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周邊環境建設,增強社區服務農民的能力。

(二)整治村容村貌。

一是提升硬化水平。堅持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開展村莊主次幹道硬化。主街硬化率達到100%,小巷硬化率不低於70%。主街兩側鋪有路沿石,街巷建有排水設施,形成縱橫有序、便捷舒適的村內路網。

二是提升綠化水平。加快村莊園林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林蔭化建設,積極倡導庭院綠化,鼓勵農民栽植經濟林木、觀賞樹木。推進路旁、水(渠)旁、村旁、宅旁等“四旁”綠化,配建街頭綠地和小遊園,形成四季有綠、三季有花的多層次立體綠化效果,村莊綠化覆蓋率不低於40%。

三是提升亮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巷及公共場所,採取各種方式實施亮化工程,有條件的村莊應安裝太陽能路燈。加強對公用照明設施的管理維護,提高夜間照明效果。

四是提升淨化水平。建立村內衛生日常保潔機制,推行“戶收集、村集中、鎮街運轉、區處理”的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方式,按每5-10戶不低於1個的標準配備垃圾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密閉式垃圾收集箱、垃圾清運車;設立環境衛生專管員及環衛清潔隊伍。同時,全面清理村莊內亂堆亂放、亂搭亂建,推行“三堆兩垛”(沙土堆、糞便堆、雜物堆、柴草垛、磚石垛)定點存放。妥善處理並積極利用禽畜糞便,鼓勵村民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

五是提升美化水平。對村內主要街道兩側建築、牆壁進行統一整潔或粉刷,合理佈局宣傳欄、文化牆等,形成整潔有序、特色鮮明、實用美觀的景觀效果。整治村內影響觀瞻的陳舊電線電路,堅決杜絕亂扯亂掛現象。

六是提升飲水安全水平。加強對分散式水源的衛生防護和周圍環境的清理整治,構建戶戶通的自來水管網,保證自來水供水入戶率達100%,水質合格率達100%。做好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置,科學建設一批淨化池、氧化塘,有效降解水質污染,生活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三)完善服務設施。

一是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推進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基本達到“七室兩超市一廣場”標準,即具備綜合辦公室、綜合活動室、綜合服務室、衛生室、文化室、警務室、調解室、生活日用品超市、農資超市和村民文體活動場所等功能配置,建築面積不少於500平方米。科學佈局建設學校,鼓勵社會力量在村內興辦幼兒園、託兒所。推動金融服務網點向試點村延伸,鼓勵有條件的村設立金融服務網點,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二是完善信息服務體系。推進有線電視、寬帶村村通和戶戶通工程,探索建立村級信息綜合網絡服務平臺,開設黨務村務公開、政策信息發佈、農業技能培訓、市場供需動態、社會治安管理、災害預警防治等信息服務欄目,設置村民意見建議箱,設立閱報欄、科普欄、宣傳欄、社情民意反饋欄。

三是完善“五員”服務體系。設立政策宣傳員、市場信息員、農技指導員、糾紛調解員、電教推廣員等“五員”,強化政策、農資、科技、金融、市場信息等支持,增強服務農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宣傳力度,進一步簡化費用交納、報銷、領取等手續。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建設一批農村託老所、幸福院等,提高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科學使用農村村集體收入,重點用於村集體開支、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和困難農民生活、醫療補貼等。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等財產性權利。

五是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在村內主要道路和重要部位、公共場所安裝電子監控設備,實現“電子眼”監控體系無縫隙覆蓋。建立村民自治聯防組織,實現夜間巡防常態化。

(四)發展農村經濟。

一是深入推進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鼓勵發展土地合作社,推進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品牌化發展,大幅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引導土地有序流轉,積極培育特色集體農場、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優先在試點村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確權頒證工作,推進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改革和農村資產產權化改革。

二是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在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入實施“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專業村。充分利用農村自然景觀、田園風光,重點建設高標準的主題農莊和農家樂。大力發展自助採摘遊、城郊休閒度假遊、生態農業觀光遊、民俗風情體驗遊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業,推動鄉村生態旅遊業發展。積極培育農村服務業,圍繞加強產業服務,積極開發餐飲、住宿、交通等三產服務項目,適度發展短途物流、設備租賃、勞務輸出等配套產業。

三是扶持農民就業創業。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增強農民創業就業能力,加快培育農業科技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現代職業農民。完善和落實農民創業小額貸款擔保、財政貼息等政策,扶持農民以創業帶動就業,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

(五)倡樹文明鄉風。

一是弘揚鄉土文化。發掘、保護、開發農村優秀民間文化資源,加強對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築的保護,推動民間傳說蒐集整理、民間藝人技藝傳承,弘揚具有地域特色的農耕文化、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

二是加強教育引導。採取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法律法規教育、“四德”教育、生態文明知識普及教育,健全村規民約,強化組織機構和制度落實,營造濃厚教育氛圍。

三是開展示範創建。突出抓好羣衆性精神文明活動,組織文明生態示範戶、致富創業帶頭戶、敬老模範戶、子女教育模範戶、計劃生育模範戶、“五型家庭創建”(和諧型、致富型、美好型、學習型、誠信型)等創星評比,建立動態考評機制,頒發並懸掛農戶家庭星級評定匾牌。結合實際開展弘揚傳統美德實踐活動,引導農民破除陳規陋習,培育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