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2015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2015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W 次

  一、兩地州農業的主要特點

2015農村經濟發展調研報告

(一)產業特色突出。近年來,巴州、吐魯番地區把農業結構調整,作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舉措,堅持面向市場、發揮優勢、重點突破、突出特色、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做大做強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產業,吐魯番的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庫爾勒的香梨、輪臺的小白杏、若羌和且末的紅棗等,都已發展成爲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巴州針對不同區域,因地制宜地做亮了南五縣(市)的棉花、香梨、杏、紅棗、蔬菜和北四縣的甜菜、工業番茄、加工辣椒、打瓜、啤酒花、孜然等優勢特色產業,香梨、杏漿、杏核、紅棗、孜然、棉花等特色產品享譽國內外,紅棗產業使若羌農民的人均收入從2000年的2074元增長到了2008年的7314元,和碩縣與庫爾勒市所生產的蔬菜已佔有烏魯木齊市場相當份額。吐魯番地區科學制定結構調整規劃,並將短期調整與長期調整相兼顧、適應性調整與戰略性調整相結合,全地區農業結構正由葡萄、棉花、小麥、瓜主導型向葡萄、瓜、設施農業、紅棗等多元複合型轉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葡萄、哈密瓜等產品蜚聲海外,反季節果蔬暢銷烏市各大市場。

(二)發展目標明確。兩地州在以促進農民增收爲核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不斷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做亮特色產業之後,也科學地制定了發展目標。巴州堅持優質、高產、高效、生態的原則,提出在穩定發展糧棉的同時,提升集約化、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經營水平,進一步做強香梨、紅棗、杏、工業番茄、加工辣椒等特色產業。吐魯番地區按照面向市場、發揮優勢、重點突破、調出特色、協調發展的要求,制訂了以調優、調高、調特爲方向,大力發展節水農業,走精品產業之路,努力提高葡萄、設施農業、西甜瓜等三大特色產業的發展水平。

(三)保障措施得力。兩地州石油、天然氣、礦產品都比較多,二、三產業對地方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各級黨政領導仍繼續強化農業的基礎地位,加強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大“三農”扶持力度,親自抓特色農業和設施農業的發展,支持農業生產健康發展。農業部門加強種子、種苗、農藥、肥料、農機、地膜等農資的質量監管,注重農科教、產學研的結合,聯合科研教學單位技術力量,認真抓好新技術示範、試驗和推廣,廣泛開展農民技術培訓,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在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中的貢獻率。

(四)發展效果明顯。兩地州的特色農業和部分縣市的設施農業發展已成規模,農民收入都比較高,高於全國和自治區的平均水平。如若羌縣共有耕地16萬畝,其中,紅棗種植面積已達12萬畝(1400萬株),初步實現了從紅棗零星種植到建設中國西部優質紅棗核心區,從紅棗傳統粗放管理向科學栽培管護的重大轉變,初步實現了綠洲生態明顯改善和農牧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的“雙贏”目標。預計今年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7314.64元,僅紅棗一項的收入就達5670.24元,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7%。目前,大部分紅棗地畝產效益都在萬元以上,出現了很多10萬元戶農民,個別已成百萬富農。庫爾貴村61歲的老農孫力,今年34畝紅棗掙了30多萬,蓋起了村裏統一規劃的近200平方小洋樓。紅棗產業得到了廣大農民羣衆的真心擁護。

(五)增收潛力較大。兩地農牧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全區較高水平,但主要是靠種養業,非農收入相比內地省份還較低,僅佔20%左右。要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可做的工作還有,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獨特而豐富的資源優勢,落實好國家及自治區的強農惠農政策,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三農”工作,上下一心,團結一致,就一定能爲農民朋友挖掘出增收潛力。一是農業內部挖潛。可通過優化農業結構、應用先進技術、提升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挖掘農業潛力。二是農牧結合。可大力發展農區畜牧業,以農帶牧、以牧促農,促進農牧民持續增收。三是用活用足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國家及自治區的強農惠農政策越來越多,尤其是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三農”工作是全黨的重中之重,加之近日國務院一系列擴大內需政策,對農牧民增收非常有利。四是增加非農收入。兩地州二三產業的逐步發展,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輸出工作的進一步深入,爲增加農牧民非農收入提供了有利條件。

  二、農民持續增收長效機制建立情況

(一)兩地州已初步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近年來,巴州、吐魯番地區認真落實中央和自治區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堅持以促進農民增收爲核心,用科學發展觀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在不斷提高復播套種指數,推廣多熟制和立體栽培模式,應用膜下滴灌節水技術,實行規模化經營和標準化栽培,有效提高了畝均效益的同時,大力發展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努力做好產地與國內外大市場的連接,打造和做亮了一批農業名牌,使特色農產品持續快速增值。並根據當地發展二三產業的實際需要和農民的自身情況,加大農村富餘勞動力培訓轉移,從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實現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較快發展,都已初步建立起“種養效益+政策惠補+非農收入”的農民增收長效機制,農民收入實現了較快速度增長。

(二)兩地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都比較高。2007年自治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兩地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都高於這個水平,巴州超出2000多元,吐魯番高出近1500元。巴州近三年保持了10.4%、9%、12.5%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預計今年爲10.04%,達到5787元,同比增加549元。吐魯番地區在農民人均耕地僅有1.47畝的情況下,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能保持7.72%的增速,達到4829元,同比增加346元。

(三)主要做法。兩地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的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努力形成高效特色產業。兩地充分發揮水土、氣候、光熱、物種等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壯大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了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奠定了農民增收的基礎。曾以種植棉花、糧食爲主的巴州,近年來在穩定糧棉的同時,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成功地做強了庫爾勒市的香梨、輪臺縣的小白杏、若羌和且末兩縣的紅棗等“一縣一品”。全州今年播種各類作物面積預計可達381.29萬畝,經濟作物就有302.36萬畝,較上年增加27.84萬畝。若羌縣僅有耕地16萬畝,紅棗面積就達12萬畝。紅棗在且末縣英吾斯塘鄉已成爲當地的“致富樹、養老樹、長青樹、生態樹、團結樹、雙語樹”。吐魯番地區實施“退糧還經”、“退棉增效”戰略,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和精品農業,按照“優質、高效、安全、低耗”八字方針,將退出的耕地用於發展以瓜菜爲主的設施農業、鮮食葡萄等高效經濟作物。今年全部退出小麥種植,棉花種植面積40.1萬畝,其中套種瓜和孜然30.72萬畝,減少正播面積4.3萬畝;西甜瓜12.17萬畝,葡萄45.96萬畝,已建成設施農業10.05萬畝。葡萄、西甜瓜、設施農業已成爲吐魯番地區的主導產業。

2.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農業科技的增產增效作用。兩地州不斷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服務工作,大力推廣應用膜下節水滴灌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多熟制和立體栽培模式,不斷創新設施農業生產新技術,積極引進農作物優良品種和提高良種覆蓋率,爲農民增收提供了科技支撐。庫爾勒市大面積應用優質、高產、高效新品種,進一步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和棉花膜下節水灌溉技術,實現全市棉花單產、總產雙增加。輪臺縣積極推行杏糧套種、杏棉套種,畝均收入普遍達到2200至2500元。鄯善縣採取投資150萬元建設科技培訓中心、與新農大合作建立博士生指導站和研究生實習基地、聘請山東壽光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等措施,使溫室果菜畝均純收入今年前十個月就已達到1.527萬元。

同時,兩地還努力推進農業標準化,通過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中心,開展農業質量安全普查和例行抽查,推進農業品牌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加強申報認證工作,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吐魯番市竭力打造“樓蘭神”哈密瓜精品基地,今年面積已達4180畝,年產約2700噸,恰特卡勒鄉七格布拉村的精品瓜畝產800—1000公斤,收購價3元/公斤,畝收入最高達到了4000元。

3.積極創造條件,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就如何增加農民收入,兩地在大力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努力提高外出務工就業能力的同時,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加強對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推進城鎮化、工業化,使農牧民非農收入逐年增加。吐魯番地區今年農牧民人均二三產業和勞務純收入預計可達1049.95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42.85元,佔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21.74%。交通不便的且末縣,做到了資金投入、組織督導、技能培訓、崗位開發、管理服務保障等“五到位”,大力實施“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就地轉移輸出一批、在農產品的深加工中實現轉移輸出一批、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轉移輸出一批、在發展城鄉第三產業中轉移輸出一批、在實施大項目建設中轉移輸出一批、在‘訂單勞務’中實現轉移輸出一批”的“六個輸出一批”工程;並積極建設14萬畝人工育葦工程和加快礦業開發進程,初步形成了長期的勞務輸出基地,今年已累計轉移輸出4898人次。

(四)影響農民持續快速增收的主要因素。雖然兩地州農民收入水平比較高,但還是存在一些影響農民繼續增收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一是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不足,農業貸款仍然困難,農民生產性投入的積極性不高,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緩慢。二是農資價格的上漲,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減少了農民收入。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非農產業發展滯後,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主要依賴農業。四是大中型龍頭企業少,農產品加工企業小、散、亂和重複建設現象嚴重,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相對滯後,帶動農民的能力不強。五是水資源的匱乏制約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於上述諸多困難,兩地州農業局建議: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力度,繼續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堅持效益優先,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扶持龍頭企業,發展農村經濟組織,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開拓多元化銷售市場;堅持城鄉統籌,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農村個體私營經濟,增加農牧民非農收入;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切實解決水資源匱乏制約農業發展的問題。

  三、農業法制建設及綜合執法情況

(一)做好農業普法工作,深入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年初以來,巴州按照自治區農資打假工作的總體安排部署,各級農業部門積極聯合工商、質監、物價、公安等部門,加強協作,密切配合,認真開展“放心農資下鄉進村宣傳週”活動,出動車輛66車次,出動執法人員1030人次,發放宣傳材料5.6萬份。吐魯番地區開展各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活動41次,發放各類法規宣傳材料25000餘份,張貼宣傳語1500餘條,通過各種宣傳諮詢活動,有效地提高了廣大消費者和農民羣衆依法保護自身利益的意識。

(二)履行農資監管職責,認真開展農資打假活動。今年以來,巴州以打擊銷售假冒僞劣農藥、種子、化肥等違法行爲爲重點,對全州農資市場300戶農藥、種子經營者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全面檢查了經營戶的經營手續、進貨渠道、各類肥料養分含量以及商標等情況,確保了春耕生產的化肥、農藥、種子有序供應。全年共檢查186個農藥品種、合計285噸;抽檢種子53個品種,90個批次;查處並受理違法種子案件21起,目前已結案19起,挽回經濟損失51.44萬元。吐魯番地區農業局結合“3·15”農資打假活動,聯合地區工商局和質檢局,組織地區農技中心、種子站等部門的執法人員,在轄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聯合專項整治行動3次,共檢查各類農業投入品種子類12000批次,農藥4000公斤,化肥5000噸,植物生長劑1000公斤,查獲僞劣種子400公斤。查處各類損害農民利益案件59起,當場處罰處理的案件5起,立案處理案件9起,責令改正處理案件17件,口頭警告23起,罰款12600元。

(三)農業綜合執法發展緩慢,存在問題亟待解決。實行農業綜合執法有法律依據,是國務院及農業部的要求,是基層的迫切需要。但巴州、吐魯番地區的農業執法,還是由農業局委託所屬種子管理站、農技中心等事業單位的分散多頭執法,存在執法行爲不規範、執法效率不高等問題。除和碩縣、吐魯番市外,兩地州的其它10個縣市均未經編辦批准成立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州和地區一級也沒有成立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兼管農業執法工作;農業執法所需經費沒有列入財政預算。執法機構不健全、執法人員素質較低、執法經費沒有保障,是農業綜合執法遇到的主要問題。兩地認爲,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農資和大部分農產品市場已經完全放開,農資和農產品經營主體成倍增長,爲追求自身利益,損害農民和消費者利益的行爲時有發生,如果在農業系統不實行“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就會嚴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兩地建議,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關於推進全區農業綜合執法的意見,明確農業、編制、人事、財政部門在推進農業綜合執法過程中的職責,爲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有關農業法律法規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

  四、農業重大規劃及項目建設情況

(一)巴州爭取項目多,希望國家繼續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巴州農業局爭取落實農業項目13項65個、涉及棉花良種推廣、沼氣建設、退耕農戶口糧田補助、測土配方施肥、陽光工程、農民培訓遠程接收設備、設施農業發展、國家級標準化實施示範縣、一村一品、小麥病害防控、特色農作物良種補貼、自治區鄉鎮企業工業園區扶持項目、自治區鄉政企業財政貼息項目等,總投資9738.9萬元,其中中央9057.96萬元,自籌資金680.94萬元。這些項目的相繼實施,爲帶動當地支柱產業,發展基礎設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生產能力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希望國家繼續加大項目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加農民收入。

(二)吐魯番制定規劃多,希望國家給予項目資金支持。近幾年,吐魯番地區注重規劃對農業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引導作用,陸續制定了《葡萄產業發展規劃》、《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設施農業發展規劃》、《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規劃》等全局性規劃,建立了農業項目儲備庫,進一步完善了項目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了項目管理人員培訓,不斷加大項目跟蹤監管力度,農業建設項目管理日趨規範化、科學化,在確保項目建設進度、資金安全及提高農業投資效益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但吐魯番地區農業局反映,吐魯番農業品種結構單一、基礎條件較差、生態環境脆弱、爭取國家項目支持難度大,希望國家和自治區在項目和資金上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支持。

  五、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對策建議

兩地州在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新農村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認真總結好的經驗,進一步明確發展目標,繼續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總結經驗,在高起點上邁出新步伐。希望兩地州農業戰線的廣大幹部職工,總結30年來農村改革發展的成功經驗,學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在高起點上邁出新步伐。要繼續堅持三條行之有效經驗:一要堅持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爲首要任務的經驗;二要堅持以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作爲首要目標的經驗;三要堅持把推動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作爲重要工作內容的經驗。要繼續發揚不畏艱難險阻,戰風沙、鬥酷熱的優秀品格,與時俱進,把棉花、葡萄、哈密瓜、香梨、杏、紅棗、啤酒花和設施農業等“新疆農業名片”做得更亮,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二)大力實施“六化”戰略,紮實推進農業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在今後的工作當中,根據兩地州的實際情況和農業發展水平,要大力實施“六化”戰略,使兩地州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再上新臺階:

1.實施品牌化戰略,充分發揮品牌效益。近年來,農業系統在認定和宣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已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隨着農業名牌發展戰略的實施,各級農業部門高度重視名牌農產品的培育和認定宣傳工作,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也創造了很多市場知名度都較高的名牌產品。兩地州的優勢產品和特色產品都比較多,要相應地創造更多更好的品牌、名牌農產品,努力提高它們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2.實施標準化戰略,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兩地的農產品絕大部分是外向型的,香梨、杏醬、紅棗、鮮食葡萄、葡萄乾及葡萄酒、哈密瓜、辣椒及辣椒醬、番茄醬等產品都銷往國內外。因此,兩地州必須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全過程納入標準化軌道,制定和嚴格執行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按要求對農產品質量進行監督檢驗,杜絕不合格產品進入市場。

3.實施合作化戰略,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水平。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羣衆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自主創辦的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是對家庭承包經營爲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豐富和完善,是農業生產經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創新。國家頒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明確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法律地位和組織原則。兩地州正處於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探索和起步階段。發達省區的實踐表明,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共同進入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更好落實國家對農業的支持保護政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地州生產同類農產品的農民很多,希望積極引導、支持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充分發揮合作組織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重要作用。

4.實施產業化戰略,提高農業效益。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礎上,依靠各類農業龍頭企業和組織帶動農戶進入市場,形成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環節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經營機制,是推動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現代化轉變的一種新型經營形式,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是繼家庭承包經營之後億萬農民的又一偉大創造;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改革不斷深化的產物,體現了農業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客觀規律,表現出廣泛的適應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兩地州要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出更多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龍頭企業,更好地發揮他們在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市場競爭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5.實施科學化戰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繼續狠抓常規技術普及,突出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組裝配套並推廣實施一批增產、節本、增效的重大成熟技術,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水平和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強化農業科技隊伍建設,引導農業科技人員面向生產第一線開展科技推廣服務。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加快培養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不同崗位需要的各類技術人才。繼續加大外出務工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建成一批集示範、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鑑定和技術服務爲一體的多功能農民培訓基地,逐步形成地縣鄉村培訓基地網絡和培訓體系,努力實現“一戶一人一技”的目標。繼續狠抓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引導大規模轉移就業,由主要從事種植業向從事養殖業、林果業和設施農業轉移,由主要在農業和農村內部就業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拓區外、國外勞務市場。

6.實施法制化戰略,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法制保障。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主要領域基本實現有法可依,但我區地縣兩級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條件還沒有完全具備。農業廳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推進全區農業綜合執法的意見,擬建議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轉各地執行,希望兩地州農業部門在繼續做好面向農村普法宣傳教育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綜合執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加大對執法人員的培訓,規範執法行爲,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爲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提供法制保障。

(三)頑強拼搏,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兩地州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勇往直前的創業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着力解決制約發展的一切問題,不斷創新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舉措和領導方法,推動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要努力做到“三創”,一是以創新思維來謀劃和推動工作;二是順應時代潮流不斷創新機制和體制;三是創造更多國內外知名農業品牌,從而開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