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2015新農村工作調研報告

2015新農村工作調研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1W 次

  篇1:

2015新農村工作調研報告

按照區人大常委會2015年工作要點安排,爲了全面瞭解和掌握我區新農村建設情況,充分行使人大監督權,爲區委決策提供詳實依據,5月28日,區人大常委會組成調研組,對我區新農村進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實地查看了吉忽倫圖蘇木爬榆樹互助幸福大院項目、五當召鎮缸房地互助幸福大院。實地查看結束後,聽取了區人民政府的彙報,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區區域面積761平方公里,其中98%爲山區,可用耕地6萬畝,水澆地不足2萬畝,轄1蘇木1鎮2個涉農辦事處,17個行政村,98個自然村。目前全區常住農牧民4076戶9479人,其中60歲以上2112人,佔22%,包頭市貧困線以下1095人。殘疾人436人,五保低保戶1070戶(佔全區常住農業戶數的26%)。我區農村牧區呈現如下特點:一是點多、線長、面廣,交通不便;二是生態較爲脆弱、生存環境差;三是人口比例失衡、老齡化嚴重、貧困人口居多。

2014年以來,計劃總投資4.5億元,現已完成投資2億元,用於新建各類安置房150棟1500餘套,可安置農牧民1200餘戶。同時,按照“十個全覆蓋”要求,建設了6個標準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超市等,並實施了安全飲水、村村通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2015年計劃投資6.72億元,完成各安置項目收尾工程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農村危房改造、安全飲水、街巷硬化、村村通電網改造,安裝村村通、建設標準化衛生室、文化活動室、便民連鎖超市,新建小學、幼兒園等,計劃轉移安置農牧民1300餘戶。整合幸福大院、養老院等現有養老機構,計劃安置鰥、寡、孤、獨老年人300餘人。加強公路沿線村莊整治,徹底改善公路沿線村容村貌和人居條件。

  二、存在的問題

總體看,我區的“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局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整合資金和項目力度不夠,區級專項資金投入不足,以“十個全覆蓋”爲切入點的新農村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二是人居環境發展滯後。人居環境改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老百姓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還不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三是後期管護的長效機制急需建立,羣衆建設和保持美麗家園的熱情需要引導和激發。四是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不平衡。醫療衛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也不平衡。農民文化活動枯燥,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不健全。

  三、建議

一是強化資金保障。要研究拓寬籌資渠道的辦法,加大爭取整合資金力度,形成上級項目扶持、本級財政獎補、企業捐助、幫扶部門支持等各類資金捆綁使用、集中投入的資金保障體系。

二是加大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加大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夯實農業基礎。推動沙明公路和石五公路沿線高效農業產業帶,加快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三是全面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的整治。積極推進農村“五亂”治理,突出抓好聚居點建設。以聚居點建設爲抓手,突出重點、分佈實施。解決水畜飲水,解決環境髒亂差。紮實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活動。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是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推進新型農村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五是注重工程質量。完善責任制度,落實責任到人,嚴格控制建築原材料,抓好施工過程中的細部處理和成品保護工作。

六是分房過程要充分體現公開、公正、公平。要接受羣衆監督,減少社會矛盾。

  篇2:

新農村建設工作,是開展“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實行幹部直接聯繫羣衆制度,是夯實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途徑,是全面推進紅河新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促進全州社會和諧的關鍵舉措。2015年新農村建設工作要結合全州“美麗家園”行動計劃和“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各項要求部署,攜手向前、同心同德、全面推進“美麗家園”行動計劃,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共築中國夢,讓中國夢鋪就紅河路。新農村建設工作要緊密聯繫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緊圍繞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性,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根據州、縣和鎮黨委的安排部署,在農村開展“三嚴三實”和“乾淨、忠誠、擔當”教育活動。

  一、調查走訪,瞭解基本情況

2015年3月1日,到補嘎村委會報到,3月16日參加屏邊縣和玉屏鎮2015年新農村建設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後,根據縣和鎮相關要求,奔赴補嘎村開展調研走訪和了解民情工作。

屏邊縣玉屏鎮補嘎村委會位於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8.5公里,國土面積25.9平方公里。轄扎底簸、普期底、啊底簸、補嘎、哈木克、哈西和三丘田等7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209戶778人。以彝族爲主,有少數苗族。7個自然村分佈在大凹腰至金廠河公路上,村民出行便利。補嘎村黨總支委員會下設5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8名,其中女黨員7名。有耕地面積2016畝,其中水田1062畝,旱地954畝。最高海拔1370米,最低海拔1110米。年平均氣溫16.5℃,最高氣溫26.5℃,最低平均氣溫6.5℃,年降雨量1800毫米。全村經濟收入246.3萬元,糧食總產量92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400元、人均有糧1180公斤。全村適宜種植杉木、草果、核桃等經濟林木,糧食主產稻穀、玉米。目前,各村大力發展杉木樹、紅豆杉、獼猴桃等產業。全村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二、農業經濟

補嘎村地廣人稀,年降雨量達1800毫米,特別適宜種植杉木樹等經濟林木,基本上每戶村民或多或少種植杉木樹,對今後生活有一定保障。2010年,在補嘎村委會組建成立了“紅豆杉種植商會”,建立了在政府引導監管下“公司建基地,基地連農戶”運行機制。引進了“紅河陽光天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紅豆杉種植業。目前,紅河陽光天地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紅豆杉種植業逐漸發展壯大,對山地和勞務需求逐年增多,村民可獲得土地租金,同時有更多的務工機會,增加收入。在公司的帶動下,部份村民開始參與育苗,有的村民種植紅豆杉。2013年,在縣和鎮農業等部門的引導下,補嘎村民開展種植獼猴桃,預計2至3年可掛果,可爲村民帶來豐厚的收入,進一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三、文化教育

全村沒有一所學校,全村50餘人學齡兒童,包括學前教育和小學三年級學齡兒童,均在10公里外的“宋慶玲希望小學”學習,家長每週五把孩子接回家,短暫團聚後,週日下午又將孩子送回學校,周而復始,年復一年;四年級及上到鎮中心小學上學。目前,全村有兩人上中專,無一人上大學。

哈西村有一支由10多名村民組成的民間文藝隊,逢年過節等節慶日,文藝隊經常到各村開展民間文藝演出,是開展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四羣教育、美麗家園建設和防治治病工作的有效栽體。

  四、衛生防疫

  補嘎村委會有一名衛生員,楊樹華,男,52歲,1982年參加鄉村醫生工作,初中文化,多次到鎮和縣相關衛生機構業務培訓。目前,村委會衛生所荒廢閒置,衛生員基本開展不子正常診療活動,只能承擔基本的兒童預防接種和配合公共衛生服務調查等工作。主要原因是目前交通便利,最遠的三丘田村離縣城也只有10多公里,大部份村民生病都到縣城就醫;其次是鄉村醫生年齡偏大、學習機會少、診療水平不高、羣衆對衛生員缺乏信任等。鑑於衛生資源缺乏現狀,2013年村委會選送一名女生到紅河衛生學院鄉村醫生班學習,希望學成歸來改變當地醫療衛生現狀,服務於當地羣衆,滿足當地村民的健康需求,進一步提高村民生存質量,實現小病不出村的願望。

  五、結合本職工作,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宣傳

在調研走訪中,結合本職工作,採取進村入戶、座談、發放和粘貼宣傳畫(摺頁)等方式,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宣傳,讓廣大人民羣衆瞭解新農合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讓百姓有錢看病、看得起病。2015年人均籌資標準達470元,其中政府補助380元,個人繳費90元。在走訪宣傳中,共發放各類宣傳材料500份。

  六、存在困難和建議

(一)村委會門窗部份已損害需修善,爲了村委會的整潔和衛生,需建設圍牆和大門。

(二)補嘎村委會7個自然村,只有哈西村有公房,其他6個自然村要求上級相關部門提供幫助,援建公房等基礎建設。

(三)哈西村、哈木克村和三丘田村大部分地在下河谷,由於沒有基耕(田間)公路,無法有效開發土地種植獼猴桃等經濟作物,制約了經濟發展。

(四)衛生工作有待加強,積極爭取縣衛生局和鎮政府支持,加強人員培養力度,要培養願意學、願意留、願意服務的本地年青,儘早恢復衛生所的正常診療活動,積極開展傳染病、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和食物中毒等預防知識,調查掌握當地村民基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