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文祕知識 > 最新2015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500

最新2015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500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範文一:

最新2015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500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他倡導“學習”就是實踐,在學習中必須把握實踐性原則。實踐對獲得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於人才培養而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決定於人才培育的環境,育人環境決定於人才培養模式,有怎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就有怎樣的培育環境。以社會需求爲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必然需要與之相對應的人才培育環境。面向社會、重視能力、實踐教學、團隊合作必然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環境要求。無論從社會實踐的重要性還是以社會需求爲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而言,社會實踐應是我們培養人才的重要選擇。

社會實踐是社會化的有效途徑,是教育與社會對接的應然選擇。一定意義上而言,人與社會交往是社會化的必要條件,許多的社會學家也認爲與社會環境密切接觸、密切交往是個體社會化的必需。對於在校大學生而言,如何實現社會化,以便其在走出校園時能適應社會的需求呢?大學生個體的社會化是指個體適應社會的要求,通過與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由一個校園人、自然人轉化爲一個能適應一定的社會規範要求,參與社會生活,履行一定角色行爲的社會人的過程。大學校園與社會是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兩個不同生活場域,其各自對大學生社會化發揮着不同的作用。實現大學生社會化的前提條件就是爲大學生提供接觸社會的機會。社會實踐能爲大學生社會化提供基本的條件,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經驗,鍛鍊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和能力,按照社會的主流文化的規範塑造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時以自己良好的素質與能力服務和影響社會,從而實現大學生的亞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的調適與互補。

社會實踐是高質量的教育形式,是學校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結合點。杜威主張“教育即生活”,而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觀點,這種觀點把教育的內涵擴大化了,使教育由校園走向了更廣闊的空間。“生活即教育”使“生活”衝出了校門和院牆的牢籠,“叫教育從書本的到人生的,從狹隘的到廣闊的,從字面的到手腦並長的,從耳目的到身心全顧的。”陶氏的“生活教育”內涵是極其豐富的,他認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按照現代教育的理論,教育分爲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正式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固定場所、有專職教學人員、有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思想品德訓練的教育;非正式教育主要是指非制度化、非系統化、非連續性的教育,包含我們日常的讀書、看報、看電視。在知識社會中,非正式學習在人們的成長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非正式教育是“生活即教育’在當下的確證。“生活即教育”完善和深化了我們對教育的認識,大學生的教育是無處不在的,社會實踐能夠很好的履行生活教育的職能。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前瞭解社會,爲畢業後的擇業、就業打下基礎,從而縮短了畢業後進入工作單位後的磨合期,能夠較快地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要求。

社會實踐是公民教育的實踐,是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的有效方式。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有道德、有修養、有素質”的社會公民,合格的社會公民必須具備公民意識,大學教育過程中需要培養大學生的公民意識。公民意識是指公民對自己在國家中地位的自我認識,也就是公民把國家主人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權利義務觀融爲一體的自我認識。它圍繞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反映公民對待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行爲規範,等等。它強調的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的責任意識、公德意識、民主意識等基本道德意識。公民意識的關鍵在於對客觀世界的和自我認知的發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引領大學生去認識世界,這個過程也是大學生積極認識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作爲實踐的主體在認識並作用於客觀世界的同時,又不斷地發展自己的主體意識。主體意識的增強必然激發公民自主自立的主動人格,使其在社會生活中能理解公民身份的意義和價值。

  範文二:

爲了把理論知識與實踐貫穿起來,做到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融入現實生活中,做一名知識與能力兼備、符合社會主義發展目標的合格大學生。我校學生張丹同學於7月18日至8月22日在廣西賓陽縣黎塘西區幼兒園擔任爲期一個月的幼兒教師,進行幼兒拼音、算術授課。在實踐過程中,她不僅感受到了學生們對老師的愛,更感受到孩子們的童真善良、天真爛漫。實習過程中也讓張丹童心綻放,活力無限。

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一直是大多數同學考慮的問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張丹同學選擇進行了假期社會實踐。這是一個大學生接觸社會的好機會,也是服務大衆的真實契機。正因爲有了這個想法,在輾轉考慮多個地方後,並結合了張丹同學的專業,所以張丹選擇回到了黎塘西區幼兒園擔任學前班的“拼音教師”。

西區幼兒園是一所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的民辦幼兒園,包括小班、中班、大班、學前班四個階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二十多年辦學經驗。同時它也是張丹小時候就讀的幼兒園,是張丹同學教育啓蒙的踏腳石,所以張丹對這所幼兒園有着深厚的感情。

張丹任職的班級是“署假文化班”,小朋友們都親切的把園長羅路路老師叫作“路姐姐”,這讓張丹感到格外親切。第一天上班,張丹便大致掌握了該年齡階段學生的授課特點。因爲孩子們是學前班,相對其他小班的孩子來說非常好帶,他們非常聽話。張丹領悟到要想孩子們聽你的,那就要創建一個能使他們敢說,喜歡說,並有機會說並能拿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與幼兒之間的自由交流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重要特殊意義。所以張丹採取了“分組競賽,搶答問題”的措施,讓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增強組員的團結凝聚力。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極爲踊躍,上課氣氛異常活躍,紛紛舉手發言搶答。在這期間,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進行了很好的交流,語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不少,可謂是一舉多得。

最初剛開始到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對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學習方面還不熟悉,張丹只是協助羅老師進行一些較常規的工作,比如在點心、午餐時間分發餐點、飲料;午睡時一起維持午睡紀律;定時給帶藥小朋友吃藥。後來隨着對幼兒園的瞭解加深,到現在直接便可以上課,不用經過培訓,這讓張丹感到受寵若驚,這也讓張丹更加堅定了用心工作的信念。學前班的孩子大多都懂事了,所以張丹上課的時候感到非常輕鬆,孩子們不吵也不鬧。當天的課上午是語文和數學兩節課。語文的課程是“拼音”,這正好是張丹的專業所學的,所以教起來得心應手。張丹邊教他們,邊在黑板上板書“拼音”的寫法與格式,然後教他們用拼音拼字,並一畫一筆順的把字寫出來。數學教的是“20以內的加減法”,張丹首先把題目寫到黑板上,然後讓他們自己上黑板寫出答案,隨後講解,課堂氣氛一直比較積極活躍。

在授課中,張丹發現孩子都是天性善良,極其懂事的。當張丹嗓子受不了時,而又有孩子開小差時,張丹會在適當的時候就用些身體語言,比如用眼神,她發現,當你定定的看着某個小孩時,他就意識到他做錯事了,然後立馬改正。在幼兒園上課拼的是老師的個人魅力。孩子們都很聰明,只要你耐心的跟他們交流。除了這些,在羅老師身上張丹也學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種獨特的個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動着張丹,她愛她的職業,她愛她的學生,她愛她同時作爲五十幾個孩子姐姐的身份。她愛玩,和孩子做遊戲她跑得比誰都開心;她上進,中午當孩子睡覺的時候她總就在旁邊看有關專業方面的書;她做事耐心,對任何的疑問她從來都是詳細分析,詳細講解……

一個月的社會實踐很快就結束了,不知不覺,張丹成了孩子們眼中的張老師,也成了他們的大姐姐,有時候他們會跑過來告訴我很多他們心中的小祕密;有時候他們會拉着我讓我陪他們做遊戲;又有時候他們會突然給你一個小小的驚喜——捧過你的頭給你一個輕輕的吻……張丹想這就是快樂,這種快樂中夾雜着淡淡的幸福,讓人回味無窮,也讓人找回兒時的歡樂。這就是張丹的社會實踐,它使張丹掌握自己的專業知識,併發揮它的作用。它引導張丹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投身社會。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她更新了觀念,吸收了新的思想與知識。讓她明白社會纔是學習和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她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她的勞動,她的付出得到了自己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