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說課稿 > 滕王閣序說課稿

滕王閣序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說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滕王閣序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滕王閣序說課稿
  滕王閣序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單元,本單元主要學習的是古代抒情散文 。通過高一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所以本單元的主要要求是: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領略文言作品在抒情、敘事中顯示出來的藝術魅力。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三個:

(一)、理清課文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二)、賞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寫,體會語言之美;

(三)、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感情,並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爲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能力,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爲:

賞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寫和理解作者複雜的感情。

把本課的難點確定爲:

會賞析景物描寫,掌握一定的賞析技巧。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誦讀法。(文章屬駢文,句式整齊,便於誦讀。通過學生的反覆朗讀,不斷培養他們對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討論法。(對比較難理解的問題,如作者抒發懷才不遇的情感、融情於景的特點可通過師生討論尋找解決的途徑)

對於文言文教學,必須以誦讀爲突破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所以,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採用誦讀和討論這兩種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計劃分三課時

佈置課前預習:藉助課文註釋,疏通課文,瞭解大意。

在完成了以上的準備工作後,我對本課的教學過程作以下設計:

  (一)新課導入

在我們祖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積澱了五千多年的文化遺產,宮殿園林,樓閣廟宇,比比皆是。在這衆多的人文景觀中,“江南三大名樓”因其精美的建築流傳千古,更因爲名人的遊歷題詩而具有了特殊的意義,名揚天下。大家知道是哪三樓嗎?

生答: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

古代文人墨客對這三大名樓都有題詩。大家都知道哪些?

生答: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王勃的《滕王閣序》。

同時設計一組圖片讓學生欣賞。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

  (二)相關內容介紹

1、解題:介紹序,序是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本文是餞別序,即臨別贈言,屬於贈序類的文章。

2、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王勃才華早露,六歲即善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爲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侍讀,兩年後因一篇《檄英王雞》的遊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後因擅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爲交趾令。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徑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閻某在滕王客上歡宴羣僚和賓客。王勃在宴會上賦詩並寫了這篇著名的《滕王客序》。兩個月後,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與本文相關的文學常識及作者背景,促進學生對課

文內容的理解。

  (三)誦讀品析,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

1、聽flash朗讀,明確斷句和讀音,把握句子的節奏,體會駢文在句式和音韻上的特點。

2、初步感知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句(遇到問題,小組內協作解決,老師在旁指導明確。)

3、在下列提示下將文章劃分層次,明晰文章思路。

【提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標題往往是文章展開的依據。本文全題爲《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大家速讀課文,看文章各段是怎樣扣住題目層層展開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寫作思路,從而儘快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理清文章思路

先由學生齊讀課文,並讓學生思考問題:本文寫了哪些內容?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成的?(給學生5分鐘的時間思考。)

通過學生回答,師生共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本文先寫洪州之美。接着介紹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滕王閣周圍優美的自然環境、富庶祥和的生活場景。並由此寫到宴會的盛況,抒發自己的人生感慨,即仕途坎坷卻依然積極樂觀的情懷,最後述說身世,謝主引賓。

本文分爲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以及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 設計說明:本文詞語豐富而生疏,典故繁多,學生理解確實有難度,但教材註解十分詳細,教師不宜講讀,因此讓學生在課前藉助註釋通讀全文十分必要。同時,將此問題放到課堂上,提供了學生間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也方便了教師對解答過程的必要監控與及時指導,增強了學習效果。

  (五)賞析重點段落(2、3段)

1、學生分四人一組討論:作者按照怎樣的思路寫滕王閣的壯麗及其周圍的風光。

2、學生先朗讀這兩段,劃出描寫滕王閣的宏偉構築及周圍美麗秋景的句子。然後討論本部分是怎樣將敘事、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的?

3、學生仔細品味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所選景象的特點及所描寫的意境的特色,展開想象,將該句擴寫成百字左右的短文。注意語言要有文采。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法和討論法,賞析本文中的景物描寫,體會語言之美。

  (六)探究重點段落(4、5段)

1、找出文中表現王勃情感變化的句子。

2、這是設在勝地的一次盛會,這是有勝景助興的一次盛宴,此情此景之下,作者卻興盡悲來,他悲什麼?

3、興和悲哪種情感纔是王勃真實的內心世界?

4、有人說:這篇文章表達了王勃強顏歡笑的無奈,你認爲呢?除了悲情之外文章還流露了什麼情感?請從文中找依據。

5、這篇序文如果沒有四、五兩段,會不會流傳千古?

以上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法和討論法,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所表達的感情,並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七)寫作特點分析

分析下列四句,分析駢文的寫作特點。

①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②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

③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

④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1、句式錯落,音韻和諧

2、駢儷藻飾,文辭華美

3、多用典故,簡練含蓄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具體句子,把握駢文的寫作特點。

  (八)、總結全文,感受不同層面的審美

《滕王閣序》是一篇優美的駢文,作者用富麗華美的辭藻,記述盛宴,描寫滕王閣壯麗的山川美景,藉以抒發自己懷才不遇憤懣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思想情感。

1、物質層面(培養熱愛自然的情懷)

2、文字層面(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語言的內容和情勢美)

3、哲理層面(讓同學們對王勃作出評價,與同學們一路探究人生未來) ? 設計意圖:通過對全文的總結,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審美層次,從而實現新課標對學生的更高要求。

  (九)、拓展延伸

人生難免失意,中國歷史上許多文人都遭遇過失意,他們作出了怎樣的選擇?你如何評價?如何選擇?

設計意圖:利用文章本身蘊涵的情操之美感染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從而達到教文育人的目的。這是個開放性的題目,能讓學生髮散思維,是對學生遷移、整合和探究能力的拓展延伸。

  六、說板書設計

滕王閣序

王勃

(1):扣“洪府” ——贊地之靈秀,述賓主之美

(2—3):扣“秋日登閣”——繪山川美景,敘人煙富庶

(4—5):扣“餞”——寫宴會盛況,抒人生感慨

(6—7):扣“別”——感知己難遇,嘆盛宴難再

設計說明:緊扣題目《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簡潔直觀,便於學生快速把握文章結構,瞭解文章內容。

  滕王閣序說課稿2

  一、說教學內容(教材)

《滕王閣序》這篇文章選自粵教版選修二,屬於課程標準中選修課程“詩歌與散文”模塊,課程標準對此模塊的目標要求主要有三點,即審美情操的培養,鑑賞評價能力的形成,文化底蘊的積澱。教材是教學的依據,但它不是教學的產物,作爲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科學處理。我在處理《滕王閣序》這這篇課文時本着以上三個指導思想,把這篇文章作如下處理:字句的閱讀理解放在預習課解決,對於課文思想主題及作者人生觀價值觀的理解主要採取學生自我總結與老師點撥相結合,不佔用過多的時間。課堂主要教學內容是對語言的品味和鑑賞。

  二、說教學目標(課標)

在對教材作整體的處理之後,我把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三點:進一步把握文言詞句的意思和使用特點;學習本文寫景技巧,體會語言美;培養學生感受自然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課程標準在對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培養方面特別強調:應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因此,我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主要從培養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這三個方面考慮。

  三、說學情(學情分析)

在設定好課文的教學目標後,我對教材重難點的設置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一般來說,經過必修課的學習,學生應該獲得了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能力,並且也具備了初步的賞析語言的能力,但選修課對學生的要求與必修課有所不同,選修課中,學生個性化鑑賞評價應更多一些,當然個性化鑑賞不排除共性的理解,並且從認知的規律來說,共性的理解是個性化鑑賞的基礎,因此這一點一定要在教學中貫通,防止學生信口開河,胡言亂語。其次,學生經過必修課的學習,雖然獲得了初步的鑑賞能力,但還遠遠不夠,特別是全面完整地表達自己審美鑑賞感受的能力,這固然跟學生的表達能力有關,但也與學生沒有把握表達技巧有很大的關係。基於以上理由,我設計的教學重點就是“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教學難點就是“如何把握表達技巧,完整表達審美鑑賞感受。”

  四、說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環節我準備按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首先是導入新課,然後是鞏固預習效果,再就是誦讀討論,最後就是對鑑賞活動的總結。誦讀討論是課堂主要內容。誦讀的過程可以按照“老師範讀、學生品讀、自由誦讀”等形式展開,討論的過程就是鑑賞評價的過程,一定要結合鑑賞技巧來有序表達,一般來說,對語言的鑑賞主要抓住這幾個方面,其一對語言內容的理解,其二對語言表達技巧的把握,其三對語言情景的描繪及意境的體會,其四對語言表達效果的感悟與明確。當然對語言鑑賞表達能力的獲得不可能一蹴而就,本節課只是對學生學習方向的引導,並且讓學生有初步的收穫。綜上所述,我對教學重點的解決方法突出一個字“讀”,我對教學難點的突破主要是“授之以漁”。

  五、說教學方法(學法)與教學手段

課程標準對選修課的設計與教學建議中,對“詩歌與散文”模塊是這樣說的“可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鑑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採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應重視作品閱讀欣賞的實踐活動,注重對作品的個性化解讀,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努力提高審美能力。教學中不要一味追求統一答案,也不必系統講授鑑賞理論和文學史知識。”因此,在課堂上,我主要用閱讀與討論這兩種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 爲了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手段上,我準備運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滕王閣歷史,欣賞名家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