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3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2W 次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並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但是卻發現不知道該寫些什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送教下鄉活動總結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3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爲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爲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爲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爲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於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 “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瞭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着各小組進行彙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隻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山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課後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爲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啓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中心小學馬曉晶老師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本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爲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爲。

數學學科金玲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 年級《 》一課時,爲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金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 唐麗媛和徐巖兩位老師,她們分別送教的年級《 》和六年級《比例的應用》的課堂上,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爲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爲廣大山區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偏遠地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五、因地制宜開展送教活動,凸顯實效性。

由於地域差異,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是教研員開動腦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一個內容。

本次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認真篩選送教骨幹教師,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上一節課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幹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並針對具體的送教地點,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不用多媒體的儘量不用,而且在教學之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試講,做到心中有數,用教師看得見、摸得着的、學得來的`方法,爲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學部送教下鄉活動的幾個側面,隨着我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小學部全體成員將繼續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把基層學校的需要作爲我們教研的工作目標,及基層所急,送基層所需,以切實提高我縣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以優質教育資源爲依託,促進我縣教育的全面發展。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2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爲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爲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爲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爲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於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 “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瞭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着各小組進行彙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隻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通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山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課後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爲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啓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中心小學馬曉晶老師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本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爲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爲。

數學學科金玲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一課時,爲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金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 唐麗媛和徐巖兩位老師,她們分別送教的六年級《比例的應用》的課堂上,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爲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爲廣大山區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偏遠地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六、因地制宜開展送教活動,凸顯實效性。

由於地域差異,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是教研員開動腦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一個內容。

本次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認真篩選送教骨幹教師,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上一節課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幹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並針對具體的送教地點,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不用多媒體的儘量不用,而且在教學之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試講,做到心中有數,用教師看得見、摸得着的、學得來的方法,爲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上的支持。

以上只是小學部送教下鄉活動的幾個側面,隨着我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小學部全體成員將繼續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把基層學校的需要作爲我們教研的工作目標,及基層所急,送基層所需,以切實提高我縣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以優質教育資源爲依託,促進我縣教育的全面發展。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3

根據全市20xx年教師培訓工作的計劃安排,我校承擔了市教研院開展的送教下鄉的工作。爲使本次活動做到實效性強,效果好,活動雙方做到互惠互利,共同進步的原則,學校給予了高度重視,首先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選派了學校各學科最優秀的骨幹教師作爲送教教師,在9月27、28日兩天在楊xx校長親自帶隊下於早晨5點出發,駕車來到了訥河市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除完成規定課時外,結合授課進行了學科交流以及學科專題講座,同時此行我們還帶去了我校的校本教材《經典誦讀》和各學科各年級的《問學案》共計60多本,得到了訥河市老師們的一致好評。雙方教師在活動中教育教學水平均得到了提高,有效促進了城鄉交流,提高了廣大鄉鎮中小學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了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

一、精心籌備高度重視

爲增強送教下鄉活動的針對性,使活動得到實實在在的效果,學校首先結合送教學校提交的《培訓需求調研表》深入廣泛地調查研究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最感困惑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問題,並結合以往送教下鄉的經驗,對本學期送教下鄉工作的具體形式和工作內容、工作要求,進行了認真而細緻的研究。在送教的形式及內容確立的前提下,確立了此次參加“送教下鄉”教師的具體人選和要求,同時要求執教老師要不辭辛苦,精心設計教學,準確把握學科特點,精心準備教具、學具,重視技能技巧、思維訓練和能力培養。

確保所送的每一節課都能讓廣大鄉鎮教師能學得來,用得上,送教教師還考慮到農村學校硬件條件的限制,每節課分別按有課件和沒有課件兩種情況進行備課,同時由於送教的是兩所不同的學校,教學進度還不同,送教教師又分別按照各校的進度進行了備課,每位教師相當於備了4節課,爲使課堂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師們事先印好了每節課學生的練習題,帶到了送教學校。由於物理有實驗內容,劉雄姿老師從實驗室準備了十多套實驗器材,每件實驗器材都事先做了認真的檢查,確保課堂達到最佳效果。同時學校領導對此次活動給予了高度重視,多次召開預備會,爲此次送教下鄉有針對性、有步驟地開展活動提供了保障。

二、特色展示共同提高

四十五中一行人在楊xx校長的帶領下於9月27日7點到達了訥河市教師進修學校,得到了進修學校王交發副校長一行人的熱情接待,在稍作休息後我們就立即趕往了第一所支教學校——訥河市xx中心校。進入校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整潔的操場,乾淨的教室,熱情的教師們。送教老師到達後沒有休息就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幾位老師又根據學校實際對授課內容做了調整,努力使課堂收到最好成效。在授課過程中幾位送教老師分別在數學、語文、英語、物理四個學科展現了四十五中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結合我校實施的“問學案”的教學模式,努力打造以學生爲主體的高效課堂,一向沉悶的課堂氣氛在鄉鎮學校的課堂上消失了,原本沉默寡言的鄉鎮學生在與城區教師的對話交流中思路敏捷了。

三、課例研討,城鄉師師對話。

課後幾位任課教師與送教學校的老師們進行了熱烈的課例研修、互動研討,幾位送教老師首先談了自己對這節課的設計思路,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討論既務實,又有成效。我校語文組的市級骨幹教師——趙xx老師的《蘇州園林》一課得到了聽課教師的一致好評,趙老師深厚的語文功底,靈活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對學生很強的親和力,給每位聽課老師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引發了大家對語文教學的思考。

四、專題理論講座與送課下鄉緊密結合。

專題理論講座的目的是集中解決鄉鎮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困惑。下午送教老師分別結合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和專業發展團隊的作用發揮以及校本教研等方面做了題爲《農村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淺談初中物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自制“數學筆記”——問學案》、《注重校本教研加快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專題講座。

9月28日我們又驅車大約一小時來到了訥河市xx中心校,這是一所中小學在一起的農村中學,我們根據在xx中心校地教學情況,對這一天的教學內容和講座又做了適當的調整,使課堂更切合實際,使講座更有針對性。

五、收穫與反思

此次“送教下鄉”活動,從提高針對性、有效性角度出發,以鄉鎮教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爲主要內容,以課堂教學爲平臺,將先進理念的教學實際與教師培訓融爲一體,採用專題講座、示範課、城鄉教師互動研討、結對幫扶、城鄉聯動互動交流等形式。在各種活動中,農村教師與城區學校教師一起上課、聽課、評課,一起參與教學研究,一起探討教學疑難,其收到的效果是顯著的。與以往的送教活動相比,本次送教工作的實效大幅度的提高。

回顧本次的“送教下鄉”工作,感受收穫的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的反思。我們作爲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的組成部分,形成一種城鄉互動共同提高的長效機制。因此在下一階段的送教工作,我們將對以下幾個問題在學習和實踐中去認識和解決。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發揮學校的能動作用,做好與鄉鎮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互動交流,我們將在不斷地實踐和反思中力爭實現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