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8W 次

送教下鄉,其實對於送者和接受者,都是收穫者。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歡迎大家閱讀!

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1】

2016年5月14日至16日,xx省“國培計劃‘送培下鄉’”活動在我縣舉行。緊張有序的活動結束後,我感益頗多。

語文組本地六名教師的作課各有特色,展示了我縣語文教育的實際情況。我校三位教師的課都能很好地展開,教學內容豐富,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都組織到位、訓練得法。窯頭中學李倩的《吆喝》一課上得輕鬆活潑,從各地趣味橫生的吆喝中學生感受到鄉土文化的濃濃氣息,課堂分爲趣味篇、鑑賞篇、情感篇、現實篇四個篇章,像一篇優美散文一般。在教師不經意的點撥和慢慢的引導中,學生聽、說、讀等多種能力得到發展。xx中馬xx的《安塞腰鼓》主要訓練學生品讀,感受語言激昂的美。xx中白xx的《斑羚飛渡》把品析課文同訓練學生仿寫結合起來,課堂中兩次讓學生模寫廣告詞,引導學生感受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最後以“三句半”這種饒有興趣的形式對課文進行總結,學生當堂竟然寫出那麼多“三句半”,從不同角度對課文進行了總結概括,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創舉。

給我印象最爲深刻的是來自xx中霍xx老師展示的《岳陽樓記》。課堂由方xx老師的激情朗誦開啓,讓人一下就感受到這篇千古美文的澎湃震撼力,接着展示出一幅對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___到心頭”讓學生在下課前完成填空,可謂切中肯綮、抓住要旨。講析圍繞一個“異”字進行,以小組合作形式找出兩個“異”字所在的句子並解讀其含義,再分析所抒感情的“異”。板書簡潔明瞭,以“異”總領,再通過幾個小題的討論解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分析到此,課堂開頭中的對聯就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而且還能從中深刻體會千古名聯的強大藝術魅力以及范仲淹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然後再通過蒐集古今多位名人憂國憂民的名句對教學進行拓展,一節課基本就算完美了。但還有更爲高明的一筆,霍老師讓學生思考“學完本文還有什麼疑問”,學生們於是順着老師的引導提出“本文的寫作緣由是什麼?”“際和涯的區別”等多個問題,學生們思維活躍,意興頗濃,可謂越學越活。最後,課堂在優美的朗讀聲中結束。課堂整體穩而不慢、內容多而不雜、學生動而有序,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理念貫穿始終,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特色。

課堂教學的本質其實主要是引導學生怎樣去學。引導得法,學生定會思維活躍,態度積極,領會新知識並不比老師慢。霍老師態度平易,看似很隨意,其實在慢慢引導中讓學生學會了許多。他注重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如“非常給力,點個贊”“寫的字和人一樣漂亮”“大聲點,給他們點震懾”等等一些新潮的語言,親和卻不呆板,拉近了師生距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想要說出自己的各種想法,課堂氣氛很活躍。

霍老師課堂上講的並不多,許多結論都由學生說出來,老師稍加補充,其實這種“懶”做法比老師口若懸河的講解要好得多。試想,我們平時往往講了不少,知識點生怕露掉一個,但學生真正記住多少呢?讓“受者”自己說,“授者”配合、引導、激勵,雙方引起共鳴,就會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巨大熱情,學生學會的東西纔會真正內化爲自己的。

其實說千道萬,藝高人必有其高明之處,課堂上的揮灑自如,前提則是教師自身的深厚功底和課前的充分準備。教師只有素質過硬、自身站得高,纔會有四兩拔千斤、點石成金的輕鬆妙招和超常效果。

送培下鄉是一種直接、便捷的教育培訓形式,充分發揮了城市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作用,對提高基層教育質量幫助很大,建議這種形式的活動今後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

  【2016年小學語文送教下鄉活動總結2】

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通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通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爲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爲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爲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爲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於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瞭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着各小組進行彙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通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隻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通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