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總結 > 年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年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8W 次

綜合實踐活動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對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綜合實踐活動總結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年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1】

開展這個活動以來,我和學生的感觸都很深,在最後一個環節中,我和學生都進行了一次交流總結。

學生的體會:

在這次活動中,隨着活動的開展,學生們的親身體驗使他們節水的意識和責任感更強了,節水的行動也變得自覺了。在交流總結的時候,有的學生說通過這次活動才知道水的重要性;有的說現在才發現身邊的許多人的做法都是浪費水的;有的還彙報了他在哪一天才提醒和制止了誰浪費水的行爲,還有一部分學生展示了一些很棒的節水方案等等。學生在生活中不僅自己能注意到應該節約用水,而且還能提醒身邊的人要節約用水,學生還學會了水應該循環利用。

教師的感受:

通過組織這次《關注水資源 節約每一滴水》的活動,在一環扣一環的層層探究中,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到了水的重要性,培養了他們節約用水的意識和促使他們形成節約用水的行爲。這次的活動中我有幾點體會跟收穫:

1、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宣傳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

2、重視實踐過程,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對於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們多動手多動腦自己解決問題,對於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建議他們向老師或能力強的學生學習,在老師的協助下完成。

總的來說,在活動中,我都讓學生自己去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活動、去記錄、去展示。而且及時地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們在活動中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與提高。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不過,在活動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說,在開展活動前,沒有事先通知家長,在活動過程中就引起家長的不理解,使這次活動有些受挫。還有,在調查日常用水情況時,對計量單位沒有進行統一的要求,給學生在統計時造成了一些麻煩。再者,在活動有些低估了學生的能力,有的時候覺得在活動中,有時插手過早,有時則太晚,不能適時的點拔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如果能把這幾點改過來,那這次的活動應該效果會更好!

  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2】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爲了表達對偉大母親的愛意,回報母親的恩情,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我班開展了以“濃情五月天,感恩母親節!”爲主題的活動。

感恩教育需要通過主體的參與,首先在既定的情境中,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感恩,爲什麼要感恩。爲此我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樂的感恩活動 :如收集溫馨照、感動資料共分享——詩歌蒐集、

愛要說出來——寫日記、溫馨祝福語串串——制親情卡、我與媽媽有個約會——習作等。比如說收集照片,孩子們把童年生活與父母的親情照或母親的照片收集起來,用文字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些定格的溫馨照片,使孩子們瞬間找到了失落的感恩之心。他們逐漸明白原來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

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學生進一步懂得了“ 感恩 ” 不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一個人對社會、對父母、對親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懷感恩之心,才能從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情感回報。

雖然這是一次很小的活動,但是對同學們的觸動很大,談起對這次活動的體會,有的同學深有感觸地說:“雖然我們只是爲母親做了一些很微不足道的事情,而且做的還不是很好,卻給母親帶來了很大的歡樂。我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辛苦,最偉大,最可愛的人,我們一定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和最好的成績來回報她們!” 還有的學生說:“媽媽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整天忙於大棚,不曾有過轟轟烈烈的事業,也不曾有過腰纏萬貫的財富,但千言萬語說不盡女兒對她的感激之情。看着吧,爸爸媽媽,我會用一生來報答您們!”

孩子們用講故事、寫信的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感謝。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讓孩子們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通過開展這次活動,學生不僅體會到母親把他們撫養成人的艱辛,而且做到了勇於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從而使家庭更和睦、社會更和諧。

  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總結【3】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緊密貼近學生自身生活與社會生活,理論上由學生自主實踐和探索,體現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超越書本,超越體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閉的課堂,面向自然、面向社會、面向學生的生活和已有經驗,在開放的時空中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增長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實際體驗,發展綜合的實踐能力。這種全新課程的出現,對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師來說也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一種全新的考驗和挑戰。爲了更好地開展這門課程,我校採取了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的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認識

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場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革命,是真正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重要措施。活動課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它隨着學生所處的社區背景、自然資源以及現實生活的需要和問題,不斷變化着。

這樣一門創造性強的課程,對於習慣於教現成教材的教師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性,爲了激發教師工作的內驅力,保證課程實施的實效性,我們組織老師認真學習和研究《走進新課程》,重點學習和討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方案。從理論的角度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就是:讓學生聯繫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但光有理論,大家也還是不知道怎麼做,我們再從形式上了解了一般綜合實踐活動是如何設計的。網上的一些案例給了我們一個通俗易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模式。大家共同研究,我們自己得出了課程的一般模式:提出課題明確目的——圍繞課題設計多重主題活動——總結歸納深化主題。

二、落實課程內容,結合實際條件,準確選題

上學期,學校沒有制定大的活動計劃,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結合本地人文地理條件優勢,社會的熱點問題及學生的身心特點,自主選擇課題。劉桂紅老師確定的課題是《我愛粘貼畫》,王清老師的是《絢爛悠悠球》,張春玲老師的是《多彩紙藝》,朱梅老師負責《游龍板》課題。

三、合理安排師資、協調各種因素,確保課程有效實施

成立綜合實踐課程教研小組,選取認真負責、富有開拓進取精神的教師爲任課教師,引領三至六年級綜合實踐課程全面鋪開。

學校組織幾位教師學習理論,讓教師真正明白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和意義,使他們有開展課程的積極要求和行動。爲使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學校要求各班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促進學生了解開設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我們還通過與家長接觸,要求家長儘量爲孩子們的活動創造條件,以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還利用黑板報等宣傳形式動員學生、家長積極參與。

很多學生家長對這項活動以他們的方式給予了支持和幫助,有給孩子物質幫助的,也有精神上鼓勵的。但在課外開展的一些活動中,也總有一些學生沒有參加。問他們爲什麼不來參加活動時,有的學生說我想參加,但爸爸媽媽不讓,他們說這些活動沒什麼意思。這就說明我們部分家長對綜合實踐活動還不太瞭解。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將活動真正落到實處,讓家長真切地感受到:通過活動,孩子的見識廣了,能力強了,腦子活了,家長們就會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的優勢,他們就會全力以赴地加入到我們這一行列中來,就會不遺餘力地支持我們的這項活動。此外,我們教師還注意到要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爲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我們正確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要重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綜合實踐活動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我們認識到,必須千方百計地爲學生創設各種有利於實踐的環境,要關注實踐的結果,但不要很在乎學生最後“作品”“成果”的質量的高低,學生的研究活動允許是多種結論,也可能是沒有結論的,也可能隨着研究的深入而發生變化的,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我們的學生實踐了沒有,我們的學生經歷了沒有;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問題,他又是如何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的;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何種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實踐中是怎樣與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們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否產生了個性化的創造性表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爲核心的實踐課程。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教師及時瞭解學生開展研究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難,會提出哪些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助,需要怎樣的指點……針對這些信息,我們教師啓發學生思路、介紹方法和線索,引導學生探索和創新。

如三年級,在對粘貼畫的認識與瞭解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親自動手實踐,學生尋找到各種種子、不同的毛線,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出各種粘貼作品,有《我和大熊貓遊戲》《下雪了》《蝴蝶飛》……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收集資料的能力,並在勞動、分享成果的同時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良好品格。

四年級學生在《悠悠球》這一活動中,老師設計了悠悠球原理、我會修悠悠球、玩兒轉悠悠球等很多活動主題,在活動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競爭意識等都有提高。

五年級學生在張春玲老師的帶領下,開展了《多彩紙藝》探究活動。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創作出《魚戲蓮葉》《耕耘》《獅威虎勝》《瑞雪》等許多美好的作品,不僅實踐,而且在實踐中視野開闊,受到了美的薰陶、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

回顧歷程,幾位老師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孩子們在活動中真正得到了綜合能力的培養,如蒐集整理能力、探索求知能力、團結互助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人交往交流能力、寫作能力,親近大自然的能力。老師在活動中,除了各種能力有了提高外,還了解到學生的許多心聲看,更總結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五、關於綜合實踐課程的思考

回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過程,引起了我們的幾點思考:

1、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選擇——如果完全由學生根據興趣愛好而獨立自主地選擇並確定研究主題,則會影響課程實施與管理的有序性,影響學生研究的深度和教師指導的有效性;如果是教師爲學生預先選擇並設定研究主題,則又將遏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充分發揮,從而影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如何使兩者有機融合,相得益彰,值得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2、如何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明確區別於傳統的“興趣課”“自然課”“製作課”,如何使學生“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加強“實踐”體驗,真正使教師和學生“活動”起來,我們將作出進一步的思考與實踐。

3、對於課程的管理與評價,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持續?需要我們逐步建立並完善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與評價體系。

4、活動研究的深度、廣度,教師如何把握?

5、如何調動學生全員參與,特別是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如何更公正、全面評價學生活動表現、並且操作起來簡單可行?這都是我們今後要解決的問題。

6、如何更好地調動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更好地分配教師資源?比如王秀麗老師,她任教每一科目都非常認真,上學期帶領六年級學生開展《走進綠色食品》活動,有聲有色。而這學期由於工作需要,她不再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