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學校關於春節活動方案

學校關於春節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爲了確保活動有序地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闡明活動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活動方法等的企劃案。制定活動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學校關於春節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校關於春節活動方案

  學校春節活動方案1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它凝聚着華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傳承着中國人的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觀念。爲了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深入利用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美德,引導我校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突出挖掘節日文化內涵,我校決定開展“春節節日小報”製作活動。

  一、成立“節日小報”活動小組

組 長:

組員:

  二、活動內容

本次活動由全體學生參加,要求突出辭舊迎新、團圓平安、興旺和祝福的主題,突出“紅紅火火過大年”的節日氣氛,營造家庭和睦、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充分挖掘節日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各年級可以結合學生認知規律、年段特點和實際需要,確定階段性的小報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春節節日小報”創作。

  三、活動形式

要發動學生收集活動的相關資料,可參照節日資料、參與活動情況、自我感受表達等板塊並注意結合學校特色和學生個性來組織小報內容。在活動中注重創新形式,可靈活採取個人、小組、班級等方式發動學生創造性採編各具特色的春節節日小報。

  四、活動要求

1、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務求活動取得實效。開展春節“節日小報”主題活動,貫徹落實中央文明辦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注重結合主題,注重學生參與。各班要把開展春節“節日小報”主題活動與深入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教育緊密結合,發揮學校、社區和社會的功能,調動學生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使傳統節日成爲一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現結合的內涵豐富的教育形式。七至九年級每班選出不少於5份節日小報交政教處。

3、注重總結經驗,及時做好資料整理。對活動開展情況進行階段梳理,認真總結,提煉好的經驗和做法,學校推薦不少於25件優秀作品參加市級經驗交流彙報,形成有操作性和指導性的經驗總結。

  學校春節活動方案2

  一、活動目的

豐富未成年人節日精神文化生活,培養和樹立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的思想觀念,增強對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活動內容

圍繞春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孝老愛親的主題,遵循簡潔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則,開展以下“十個一”工作:

一至六年級:

1、參加一次中華經典誦讀假期實踐活動。通過閱讀與春節有關的名篇、典故,觀看春節文藝節目,參加社區組織的各類春節遊藝活動,瞭解春節、元宵節文化內涵,增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喜愛,加強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2、做一件有意義事。鼓勵下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參與社區清潔衛生、環境保護和公益宣傳,爲孤寡患病老人、殘疾人、農民工做好事、獻愛心,積極宣傳節日文明禮儀和低碳生活知識,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在新春期間,爲家庭、爲夥伴、爲鄰居、爲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3、編寫一條祝福短信。設計一條祝福短信,發送給自己的親人,老師,以短信的方式拜年。短信倡導自己動腦編寫,不強調語句的工整,注重短信內容所蘊含的祝福。

4、許下一個新春願望。引導學生對新一年的學習、生活確定一個目標,併爲實現這個目標做好整體設計。

5、拍一張新春圖片。引導學生利用手機、照相機,在家人聚餐、外出活動時拍攝一張飽含團圓、喜慶氣氛的新春圖片,表達未成年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三至六年級:

6、創編一份“節日小報”。通過學習節日文化、蒐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瞭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通過自編的“節日小報”,展示節日收穫和感悟。

7、製作一張新春賀卡。引導學生動腦設計、動手製作一張新春賀卡,可參照市面流通的賀卡,添加新的元素,反映未成年人對新春的一種期盼,一種祝福。

8、編一幅新春對聯。倡導學生了解春聯的來歷,自己創作春聯,動筆寫春聯,使春聯這個傳統的習俗傳承下來。

9、講一個新春故事。引導學生收集春節來歷的故事,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寫出來,給小夥伴看。

10、日行一善。結合誦讀《弟子規》,參照“日行一善從家做起”評價表,自覺養成敬老愛親的好習慣。

  三、活動要求

1、各班要把組織未成年人蔘加“我們的節日·春節”主題活動作爲加強傳統文化學習教育的重要契機,作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活動和寒假社會實踐的重要內容,納入班級工作總體安排,制定方案,抓好落實。

2、“我的新春願望”書面材料、新春圖片、新春賀卡、“做一件有意義事”活動圖片和“節日小報”,有關班級下學期初各上交兩份

  學校春節活動方案3

  一、活動背景

爲了深入充分挖掘民族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引導廣大青少年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喜歡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並在傳統節日中瞭解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傳承中華美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俗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蒐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活動內容

(一)找一找、做一做:1月xx日——2月xx日(寒假期間)

1、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從“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的詩歌”3個方面瞭解元宵節的來歷、演變過程以及相關習俗(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獅子等),收集相關的文字、圖片資料,新學期開學時製作手抄報

2、用在學校《風俗紙文化》自主拓展課程中學到的紙藝技能技巧,與父母、長輩一起動手製作元宵燈。

(二)誦一誦、說一說:2月xx日

1、召開主題班會,各班級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交流元宵節的來歷,講講關於元宵節的故事,朗誦一些關於元宵節的詩詞。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學生參加學校“我們的節日——元宵節”誦讀大賽。

2、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製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評選出最能代表班級水平的花燈參加學校元宵花燈“紙藝小能手”評選。

(三)猜一猜、玩一玩:2月20日

下午第1節課學校組織開展“賞花燈、猜燈謎”活動。(每個年級選出30個花燈和燈謎參加活動,上午佈置在操場上。)

(四)嘗一嘗、寫一寫:

1、2月xx日(周x,元宵節)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一起做元宵、品嚐湯圓,觀賞電視元宵慶祝晚會,讓學生感受一下漸漸淡去的年味,體驗元宵節的快樂,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民俗文化中來。

2、2月xx、xx日(雙休日)以“我的元宵節”爲主題,寫一段話或一篇文章來記錄難忘的元宵節,抒發自己的感受。

(四)誦讀我們的元宵節:2月xx日

下午第一節課每班出一個節目舉行”我們節日——元宵節”詩歌誦讀大賽,從中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四、活動評價

1、學生評價

學生參加本次活動後,教師就指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成長記錄冊》,認真進行自評和他評,同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自己活動的成果進行反思(可在日記中體現)。

2、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應以激勵爲主,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3、學校評價

活動結束時,結合學校社會實踐活動課程進行評獎和表彰。

  學校春節活動方案4

  一、活動課題:

過春節,說春聯

  二、課題的提出:

寒假結束,學生還沉浸在過春節的喜悅中。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聯是我國的傳統文化。春聯中蘊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品德情操。四年級學生已學過很多首古詩,對古詩中對仗的詩句已有了感性認識,這是學習理解“春聯”的基矗信息技術課上學生已經涉足網絡。因此決定開展這次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綜合應用。

  三、活動目的:

1、藉助網絡,知道春聯的起源,瞭解一些常用春聯,及春聯的知識、故事,知道春聯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美好的祝願,認識春聯是我國曆史悠久的文化習俗。

2、藉助網絡,瞭解春聯的基本特點;學習欣賞春聯,正確書寫和張貼春聯。

3、通過本次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春聯的內容,感受春聯的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傳統的春聯文化的熱愛。

活動的重點是幫助學生拓寬視野,瞭解春聯的內容、對韻、歷史、民俗等。引導學生熟讀熟背一批優秀的春聯。

活動的難點在於培養學生聯繫生活理解春聯的能力,讓學生充分感受春聯的語言文字美。

  四、活動參與者:

學生:四年級全體學生

教師:週中冱

  五、分組情況:

把41個同學分成5個小組,每組8-9人,推選1名組長。

  六、活動準備:

1、教師設計活動方案,製作春聯課件。

2、學生分組,推選組長。

  七、學生行動:

1、自由搭配成組,組長由競選產生,共結成5個大組,每組8-9人。

2、給小組命名、創作小組口號、製作小組招牌。

3、明確組內人員分工。

4、按照分工開展各階段活動。

  八、活動時間安排:

第1-2周。

  九、活動步驟(詳案另文):

第一階段(用1個課時):瞭解春聯的基本知識

1、討論引入課題。春聯是我國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誰知道春節裏爲什麼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全班一起參與網上搜集研究)

指導搜索關鍵詞:春聯的起源。

2、進行“說春聯”。教師出示圖片和春聯,讓學生找對應的圖片和春聯。

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橫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橫批:鶯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歡聲 橫批:喜氣盈門

玉兔辭歲回月殿 ,金龍飛舞到人間 橫批:龍年吉祥

3、指導“讀春聯”。

(1)春聯不僅內容美,還蘊含着聲律美,(板書:內容聲律)

(2)教師範讀。

(3)讀的時候有快有慢,有輕有重,這就叫――抑揚頓挫。只有這樣讀,纔會和諧動聽。

4、討論春聯的特點。

從剛纔的誦讀中,你發現春聯有什麼特點呢?

指導搜索關鍵詞:春聯的特點。

小組討論。

教師指導學生歸納春聯的基本特點:春聯亦名“門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此得名。春聯的詞大都是一些吉祥話,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春聯由上聯、下聯和橫批組成,它講究對偶,聲律,語言簡潔,讀來朗朗上口。

強調:

(1)分爲上下兩聯,上下聯字數相同,就是要求兩個句子的字數相等,配好成對。

(2)對仗工整,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

(3)另外,門聯一般有橫批。

第二階段(用1個周的課外時間):蒐集春聯和古往今來有關春聯的故事(分小組進行,可以是自家過年時貼的、走親訪友時看到的、書上看到的、網上搜集的)

指導搜索關鍵詞:常用春聯、新年春聯。

第三階段(用1課時):總結匯報,交流春聯、解讀春聯、在網上展示春聯(全班一起參與)

1、以小組爲單位進行總結交流和解讀(也可以是每組2-3位同學分工彙報):

(1)各組是怎樣開展收集活動的?

(2)交流:說說你們最喜歡的春聯。

(3)解讀:說說你們爲什麼喜歡這些春聯?這些春聯表現什麼內容?你們有什麼感受?

2、教師啓發:現在,我們的春聯庫中,又有了這麼多有意思的春聯,你們想想,這些春聯有什麼用處呀?我們除了可以把它在紙上,過節的時候貼到大門上,還可以做成賀卡,發給親戚朋友和同學,你們看,網上就有許多漂亮的賀卡(展示163郵箱的例子)。

3、延伸:同學們也可以動手把喜歡的春聯做成賀卡,我們用電子郵件發給親人和朋友。大家可以在生活中採集更多更有意思的春聯,還可以把自己蒐集的春聯在網上進行展示交流。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