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方案 >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7W 次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1

  活動準備:

課件、視頻兒歌《過端午》、三角形、圓形、愛心形、長方形的布袋、香料、貼紙、裝飾的圖案若干、盆子每組一個、蠟筆、桌布。

  活動過程

  一、討論,初步瞭解端午節的熱鬧活動。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想不想來看看?(播放動畫《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草香滿堂,帶香包吃糉子,龍舟下水喜洋洋。)他們在過什麼節呀?哦,在過端午節。前幾天我們放假了,過端午節了,端午節裏有些什麼活動呢?

幼:吃糉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糉子。)

幼:賽龍舟。(你在哪裏看到賽龍舟的啊?電視裏,賽龍舟啊可熱鬧了!)

幼:掛香包。(小朋友們掛上香包真漂亮。)

幼:插艾草。(是啊,門上還要插上香香的艾草呢,可以把蚊子和小蟲子趕走。)

兒歌小結:端午節真熱鬧,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草、掛香包,小朋友們樂淘淘。

(評析:通過觀看小動畫《五月五》幫助幼兒回憶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並以兒歌的形式加以總結。)

2.剛纔你們說到了要吃糉子,那你吃過的糉子是什麼樣的呢?幼:我吃過像三角形一樣的糉子。(哦,你吃過三角糉。)

幼:我吃過方方的糉子。(哦,你吃過方方的枕頭糉。)

3.那這些糉子都是什麼餡的呢?(點擊出現相應的糉子。)

幼:肉糉、豆沙糉、花生糉、棗子糉、蛋黃糉。追問:好吃嗎?豆沙糉的味道怎麼樣?甜甜的。花生糉吃起來怎麼樣?香香的。

小結:原來糉子的種類多樣,口味豐富啊!

(評析:吃糉子更是端午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通過說一說糉子的外形和種類,加深幼兒對糉子的認識。)

  二、講解制作香包的方法。

1.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掛什麼?(對還要掛香包呢)!看,陳老師這兒有許多香包,怎麼樣?(好漂亮啊)數數有幾個?看看都是什麼樣的?(有的圓圓的、有的方方的、看上去有點像愛心一樣的、看上去有點像三角形)有些什麼顏色?一起來說說。香包上有些什麼?哦,有小貼紙還有漂亮的圖案,下面這個是什麼?(這叫流蘇,也是用來裝飾香包的。)

2.誰來聞聞,香包怎麼樣?(香香的)香香的,它裏面有什麼好東西啊?(它裏面有香香的香料)香香的香包掛在身上有什麼用?(能讓我們更漂亮,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

3.小結:是呀,香包香香的很漂亮,能趕走一些蚊子和小蟲,讓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健康康的。

4.知道嗎,這些香包都是老師做的,你們想不想知道是怎麼做的?現在我就來做一個,如果成功了,要給我點掌聲哦。看仔細啦!先來選個袋子,看看有些什麼樣子的袋子?我最喜歡圓圓的袋子,裝上一些香香的香料,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這樣香料就不會出來了。怎麼樣讓它更漂亮呢?(裝飾一下)可以貼上小貼紙,夏天到了,我就選只小青蛙貼一貼,小青蛙喜歡蹲在哪裏唱歌啊?(荷葉上)選一片荷葉,塗上什麼顏色?(綠色)來來回回地塗,顏色要塗均勻,塗好了,撕下後面的雙面膠,貼在香包上,撕下來的紙放在盆子裏。記住哦,要先塗好顏色,再貼到香香的香包上。看看還少了什麼?(流蘇)對,還要貼上小流蘇呢,這樣會更美!你們看,上面有白白的雙面膠,輕輕地撕下來,貼在香包的下面。漂亮嗎?(掛在脖子裏)我的本領大不大,那給我鼓鼓掌呀!(謝謝!)你們想不想來試試。

(評析:這個環節,又引出了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掛香包。利用視頻展示臺,講解香包的製作方法,直觀形象,語言生動、有趣,爲幼兒的操作奠定了基礎。)

  三、幼兒製作香包,教師巡迴指導。

1.介紹材料:先來看看做香包需要些什麼?袋子、香料、小貼紙、各種漂亮的圖案、還有小流蘇。

2.交代操作要求:等會兒請你們選一個你喜歡的袋子,裝一些香料,裝好了,小手拉一拉,口袋收收緊,再貼上小貼紙和各種圖案,把香包裝飾得漂漂亮亮的,最後別忘了貼上小流蘇哦。香包做好了,可以和陳老師一樣把它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電視機裏香包或者是好朋友的香包。聽明白了嗎?好,輕輕地去吧。

3.巡迴指導,(欣賞激勵的語氣)我看到---的香料已經裝好了,口袋收緊了;---已經把香包裝飾好了;---小流蘇都要貼好,沒有完成的要加油哦。香包做好了,可以輕輕地掛在脖子裏,去欣賞一下好朋友的香包,還可以欣賞一下電視機裏的香包。

4.介紹香包:都做得差不多了,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做的香包?

你的香包是什麼顏色的?看看你的口袋有沒有收緊呀,你們覺得他的香包漂亮嗎?

你的香包是什麼樣的?上貼了些什麼?他的顏色塗得怎麼樣?

(評析: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掌握了香包的製作方法,每個幼兒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四、活動延伸,唱歌《端午節》

我們小朋友真了不起,親手做的香包真漂亮,那我們一起來唱首《熱鬧的端午節》的歌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奶奶爲我包糉子呀,糉子尖尖甜又香呀,我們大家都愛吃呀!

五月初五端午節呀,我們一起做香包呀,香包圓圓又方方呀,一個香包一片心呀!

(評析:自編歌曲《端午節》,師幼共同表演,把活動推向了一個高潮。)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如: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

2、在教師的幫助下嘗試飽糉子,瞭解糉子的各種口味。

3、樂於參與端午節的活動。

4、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活動準備:

1、插艾草、划龍舟的圖片。

2、活動前請家長向幼兒介紹端午節的來歷和包糉子的方法。

3、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中划龍舟的圖片,引出活動主題。

教師出示圖片:小朋友,你們知道圖片上的人在幹什麼嗎?什麼節日人們會舉行划龍舟比賽呢?(引導幼兒知道是端午節。)

  二、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來歷與習俗。

1、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

2、教師請幼兒說一說。

3、教師講述《屈原的故事》,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4、教師:端午節爲什麼要划龍舟呢?教師講述划龍舟的來歷。

5、教師:你們知道端午節初了吃糉子、划龍舟之外,還有什麼風格習慣嗎?教師展示艾草圖片,讓幼兒初步瞭解艾草的原因。

6、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端午節兒歌。(兒歌:五月五,端午到,吃糉子,插艾草,划龍舟呀真熱鬧。)

  三、讓幼兒完整聽屈原的故事。

1、故事中的屈原是一位什麼人呢?

2、他爲什麼要跳江自殺呢?

3、人們爲什麼要包糉子、吃包子和划龍舟呢?

  教師小結:

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我們國家古代的一位偉人,他的名字叫屈原,他是一位愛國主義詩人,一心爲國家大事擔憂,眼看着國家就要面臨災難卻無法挽救,於是整天憂心忡忡,不久,這位懷才不遇的詩人就跳江自殺了!但是他的屍體一直都沒有找到!他自殺的時候剛好快到五月初五了,人們就把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在端午節要賽龍舟、吃糉子。賽龍舟是爲了趕跑河裏的魚蝦,怕他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河裏投包子、糉子餵飽魚蝦,也是怕他吃掉屈原的屍體!由此可見屈原他是一位多麼受人尊重與愛戴的人啊!

  四、請幼兒說說自己過端午節的經歷。

教師:馬上就是端午節了,我們家裏都已將開始包糉子了,你們包糉子要用到哪些工具呢?

這些包糉子的工具要作哪些準備呢?

教師小結: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包糉子和包子。包糉子要用糉葉和糯米,根據個人的口味,人們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豬肉,做成鹹糉子;也可以在糯米里面加上紅棗,做成甜糉子!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3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糉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瞭解糉子的製作過程。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糉子,包糉子的材料(米、糉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糉子”,瞭解糉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麼糉子?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包糉子,瞭解包糉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糉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糉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糉子、煮糉子的過程。

3、品嚐糉子、交流糉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通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纔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並有節奏地朗誦兒歌。

2、瞭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感受端午的節日氣息。

3、知道端午節是幾月幾號。

4、使幼兒對探索端午節感興趣。

  活動準備:

1、端午節一些習俗的圖片或實物。

2、屈原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麼大家都沒有來上幼兒園呢?你們家昨天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2、老師帶來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東西,慶小朋友來看一看都是些什麼?

3、出示艾草和菖蒲:這是什麼?誰知道它們的名字?你在哪裏看過它們?(向幼兒介紹端午習俗:農曆五月初一講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端午節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糉子:這是什麼?你們知道糉子是怎麼做的'嗎?(介紹糉子的做法和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

5、出示賽龍舟的圖片:除了在門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糉子,端午節人們還會幹什麼?(結合圖片簡單介紹賽龍舟的場景。)

6、人們爲什麼要在端午節插艾草、吃糉子和賽龍舟呢?

  二、端午節的由來

1、人們在端午節吃糉子、插艾草和賽龍舟,都是爲了一個人,下面老師給你們講講關於這個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圖片,引導幼兒從外形、衣着等方面瞭解這個人是古代的人。

3、介紹關於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屈原的人,他很愛自己的祖國,爲了把自己的祖國建設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人聽他的,他還被趕出了自己的國家,出去流浪。後來他的國家被別的國家欺負了,他很傷心,就跳江自殺了,他跳江的那天剛好是農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愛他,怕江裏魚會咬他的身體,所以漁夫敲着鑼鼓去打撈他的身體,還一邊把準備好的糉子和雄黃酒倒進江裏。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4、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那在端午節,人們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學習兒歌

1、教師示範朗誦兒歌:有人把端午節人們要做的事情,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教師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3、幼兒完整朗誦兒歌。

幼兒園小班端午節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通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視頻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糉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糉子

2、艾蒿等實物

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

  活動過程

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教學反思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來跳舞,吃糉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前腳才送走歡樂的六一兒童節,接着父親節和端午節就一起到來!幼兒園爲了紀念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以上這篇社會領域的教案是小班幼兒認識端午節而開展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