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活動策劃 >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9W 次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1

活動目標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

1、能較細緻地觀察畫面,在自主閱讀中理解繪本內容,感受故事的詼諧幽默。

2、通過閱讀,獲得在同一頁面上"大圖、小圖"表示同時發生的兩件事的閱讀經驗。

3、懂得要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

活動準備:

1、《獾的美餐》PPT、音頻。

2、圖書《獾的美餐》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獾大叫起來······),談話導入

1、你還記得這畫面嗎?它是誰呀?它怎麼啦?這是什麼表情?這表情表示什麼意思?我們一起來學學獾的這個表情動作吧!你覺得它在說什麼呢?

2、你們想不想知道故事的`後半部分講了什麼呢?那就讓我們小朋友自己接下去看看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吧。

二、幼兒自主閱讀繪本後半部分,教師提出閱讀要求:

1、請小朋友看看獾又遇到了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最後獾有沒有吃到美餐呢?

師:就讓我們從書的後半部分來找答案吧

2、幼兒自主閱讀,教師巡迴指導。

3、集體閱讀繪本後半段,邊讀邊提問:

(1)(閱讀23頁)"馬會將獾踢到哪裏?"(幼兒猜測)(2)(閱讀24、25頁)"你還看到了什麼?""這會是誰的洞?"(3)(閱讀26、27頁)"可憐的獾沒能吃到鼴鼠卷、老鼠漢堡、兔子香蕉冰淇淋,還被馬踢到了自己的洞裏,好餓啊!這下能吃到自己洞裏的食物了吧?"(4)"最後發生了什麼事?""誰吃掉了獾洞裏的食物?"(5)請幼兒閱讀30頁的信。

三、共同閱讀,重點閱讀“小圖”

1、是誰寫的這封信?這三個小動物怎麼會同時出現在獾的洞裏的呢?讓我們一起倒回去看看吧!

2、PPT5鼴鼠哪裏去了?同時獾又在做什麼呢?

師小結:這一頁和我們以前看的書有什麼不一樣?左上角好像有書角捲起來了,這叫卷頁,其實這裏有兩個故事,一個大故事,一個小故事,兩個故事正同時發生。看懂了這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請小朋友自己來說說了,講的時候要把大圖和小圖的事情都講出來。

3、幼兒自主閱讀圖書,並和同伴說一說圖書內容。

三、完整閱讀繪本,感受繪本的詼諧幽默。

1、獾吃到美餐了嗎?爲什麼沒吃到?小結:獾本來有好多的美食,而它卻不滿足,想去吃更好的的美餐,結果自己洞裏的美餐反而讓被它追着想吃它們的小動物給吃了,它不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美餐。

2、你喜歡獾嗎?爲什麼?

四、遷移討論,懂得要珍惜自己擁有的東西。

1、幼兒討論:"上面有一行字,什麼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2、遷移聯繫:孩子們,你現在擁有哪些東西?

3、小結:我們擁有美麗的衣服、可口的食物、好玩的玩具,我們還擁有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最無私的愛、還擁有着身邊朋友們的關愛!

那我們小朋友如果你擁有了好多美食或玩具,你會像獾一樣嗎?對,我們小朋友們要學會珍惜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2

活動背景:

《1只小豬和100只狼》是日本著名繪本作家宮西達也的力作。作品秉承了宮西達也一貫的創作風格,充滿原生態的生存智慧和童稚童趣的遊戲精神。作品描寫了1只小豬被100只狼追捕、圍困,最後卻因爲狼的貪婪和愚蠢而倖免於難的故事,急劇轉折的情節設置和出乎意料的結尾,讓人讀來忍俊不禁。在這本繪本中,宮西達也運用了文字的變形、畫面方向性的逆轉、多種視角的呈現等多種藝術創作手法,使整個作品如同動畫片般形象生動,讓人讀來妙趣橫生。

活動目標:

1.體驗繪本閱讀的樂趣。

2.學習多種閱讀方式,感知繪本中文字及方向性等特質。

3.能大膽地猜想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大繪本、PPT

活動過程:

1.感知繪本封面、扉頁,引發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很有趣的繪本,繪本的扉頁上有誰?它要去哪兒?樹林裏有什麼呢?

[在活動導人中我讓孩子仔細看繪本的扉頁,同時提出問題,設置懸念,激發幼兒閱讀興趣。同時也爲後面的閱讀做了很好的鋪墊。]

2.用多種方式閱讀繪本

(1)閱讀繪本的開始部分

師:樹林裏到底有什麼,讓我們繞到小豬的前面去看看吧!

[在這裏教師用了一個“繞”字,而不用打開書本看看的字眼,目的是爲了讓孩子們感受到繪本扉頁和正文繪畫的不同視角。]

①觀察畫面,通過模仿活動進行角色體驗

第一,模仿狼的心理活動

師:哇!樹林裏有誰啊?(很多狼)小豬爲什麼沒有看到它們?這麼多狼躲在樹背後一動不動,它們想幹嘛?(想吃掉小豬)我悄悄地告訴你們,這是一羣餓了整整三天三夜的狼,看到一隻又白又胖的小豬走來了,它們會怎麼想?又會怎麼說呢?

第二,觀察、猜測狼之間的對話。

師:小豬越走越近,它們會對旁邊的同伴說什麼?看看狼的表情是怎麼樣的?誰來學一學?(請幼兒學學狼的表情)小豬呢?它發現狼了沒有?它纔不知道大樹後面躲着這麼多狼,一邊跑一邊嘴裏還哼哼:今天天氣好,我到樹林跑一跑。

②體驗文字變形帶來的閱讀樂趣

師:小豬剛一說完,哎呀,怎麼啦?(教師翻頁)

第一,觀察狼說的話。

A.狼怎麼了?(衝出來)它們一邊衝一邊嘴裏還說什麼?(衝啊,弟兄們——)

B.誰發現了,這兩邊的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爲什麼要把狼說的話變紅變大呢?

C.真奇怪,你看字的下面還拖着一條長線,這是什麼意思?(念這個字的時候,要把聲音拉得很長很長,這樣後面的狼的弟兄就會聽得見,跟得上)。我們一起再來學學。

第二,觀察小豬說的話。

A.看到100只狼追來了啊,小豬說了什麼?爲什麼小豬會說兩個“大”字呢?'(小豬嚇得連說話都發抖了)

B.我們也來學一學小豬說的話。

[文字的變形是繪本中常用的藝術創作手法,這種手法往往讓幼兒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繪本中所描寫的情境,對情節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裏讓孩子們模仿狼和豬說話,不僅僅是爲了提高孩子“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這本繪本的有趣和好玩。]

(2)閱讀故事的`發展部分

①感受繪本的方向性特質

師:下面接着來看,注意,我要連着翻三頁,小朋友看仔細,這三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狼追豬)

師:小豬是怎麼逃的?往哪邊逃?誰能夠用一個恰當的詞來說一說?

師:小豬東逃西竄,害怕極了,邊逃邊會喊什麼呢?

幼兒表演,師幼共同表演。

[方向性是這本繪本的另一個重要的藝術創作手法,在這三頁中,繪本運用類似於電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讓小豬逃跑的方向來了兩次180度的大逆轉,讀者深刻感受到小豬驚慌失措、四處逃竄的危險境地。爲了讓孩子們能夠更好地感受這一情境,教師緊扣繪本中的遊戲精神,設計瞭如同“貓抓老鼠”似的遊戲,讓孩子們在遊戲中體驗閱讀的樂趣。]

②引導幼兒猜想小豬逃生的辦法

師:你們可真是太餓了!這麼快就把小豬包圍了!你們想知道繪本中的小豬會有怎麼樣的命運嗎?我們去看看吧。(老師翻頁)

師:小豬怎麼了?豬被狼羣包圍起來,而且包圍圈變得越來越小,你看這時狼的心情怎麼樣?(得意)一高興起來它們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討論先吃小豬的哪一

部分?(你能猜猜狼會怎麼說嗎?)

師:這隻可憐的小豬看着狼羣慢慢逼近,他的表情是怎麼樣的?(害怕極了,哭了)你看他的手和腳都怎麼了(不停地發抖,很害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豬害怕發抖的樣子。(集體——個別)

師:小豬嚇得全身發抖,它會不會被這羣狼吃掉呢?答案就藏在書的封底,我先偷偷瞄一下!(做看書狀)你們想不想看?

(3)猜測故事的高潮部分

師:出示封底,結果怎麼樣?小豬有沒有被吃掉?

師:怪了,小豬爲什麼沒有被狼吃掉呢?這可是一羣餓了三天三夜的狼啊,在這當中一定發生了什麼事情,誰來猜猜看!(它自己會想什麼辦法呢?或者有誰來幫助它?)

[這個環節中,教師突破以往順頁翻看的常規,採用了跳頁閱讀的方法,直接讓幼兒看封底,這樣就引起了孩子們更大的好奇心:爲什麼小豬會沒事呢?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這一小小的改變,讓幼兒原有的興趣更高了。]

師:是不是你們猜的那樣啊?不是,有沒有人來救它啊?(看狼揮手和小豬再見的一頁)在這頁,請你仔細看看狼在做什麼動作?狼有沒有再去追小豬?(沒有)這羣狼爲什麼會把小豬給放了,這可真奇怪!

師: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就在狼羣越逼越近的時候,有一隻狼,站了出來,(找到了嗎?是哪一隻?)他作了一個什麼手勢?(誰來學學)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

5.這隻狼手一擋說:“我們有100只狼,而豬隻有一隻,我們每隻狼,只能分到一丁點,怎麼會吃得飽呢?”原來狼是嫌豬太少,根本填不飽肚子,就在這個時候,小豬聽了狼的話,心想太好了,機會來了!小豬想到了什麼辦法逃命?

(4)結尾:留下懸念,結束活動

師:到底會怎麼樣呢?小豬是怎麼樣逃脫的?讓我再偷偷地看一眼,哦!真是太有意思了!孩子們,你們想知道嗎?真的想知道?馬上想知道?既然你們這麼想知道,那我就把這本《1只豬和100只狼》的繪本,送給你們,回去後大家一起來仔細地看一看,把答案找出來好嗎?

[在孩子們急於想知曉結果的時候,閱讀活動嘎然而止,教師巧妙地讓孩子們在欲罷不能中,產生了迫不及待想翻看繪本的強烈願望,極大地激發了幼兒自主閱讀的慾望,可以說,這樣的結尾是本設計的精彩一筆。]

3.分享閱讀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這本繪本,可是,這麼多繪本不夠全班小朋友看的,怎麼辦呢?(一起看)

現在就請大家帶着繪本,回到教室和其他小夥伴一起分享好嗎?

[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是發展孩子自主閱讀的興趣,把自主閱讀放在延伸活動中有這樣兩點考慮:一是尊重了孩子自主閱讀的個性化特點;二是減少了集體教學中時間的隱性浪費。]

活動反思:

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好動、好玩、好模仿,以遊戲爲生命,多遊戲,多發展。根據幼兒這一年齡特點,我們在整個活動中特讓幼兒在看看、學學、說說、演演的過程中,學得輕鬆,玩得開心。他們以飽滿的熱情投入活動,並且以情節的自然遞進爲轉換環節的契機,使幼兒懷着一種積極的態度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躍躍欲試,激情高漲,有效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

在教學活動中根據繪本內容我巧妙的設計了單頁、多頁、跳頁的多種閱讀方式,這幾種方法的交替使用結合提問的巧妙設計,使活動達到了一個險象環生、懸念迭起的效果,讓孩子們欲罷不能,閱讀興趣高漲。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我再次利用懸念,激勵孩子們再次閱讀,因爲經典繪本都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同時,根據這本繪本的特質篩選,幼兒現階段的閱讀能力,我先後採用了創造性表演和比較性觀察,在幼兒觀察畫面的基礎上,增加對繪本中文字、構圖方向性的解讀能力,然後逐步引導孩子走進繪本,愛上閱讀。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3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情節,猜想故事內容。

2.能用多種表達方式來表現對故事的理解,嘗試用恰當的語氣、語調、表情進行對話。

3.體會語言活動帶來的愉悅感。

活動準備:

1.繪本圖書;人物、用途、表情圖各一張。

2.錄音磁帶、錄音機。

3.水彩筆、鐵皮桶5張。

活動過程:

一、逐步出示封面,導入課題。

師:(出示封面的一部分)今天,有一位很特別的客人來了,看,他是誰呢?(引導說出鐵皮桶)它的名字叫“鐵皮桶”。師:這隻鐵皮桶長得怎麼樣啊?(黑不溜秋的——說的有道理;不好看、很難看——是啊,長得很不起眼;圓圓的——圓圓的會怎麼樣啊?會滾,滾起來會發出什麼聲音呢?骨碌骨碌)師:關於鐵皮桶還有個有趣的故事呢!(揭示題目,逃跑的鐵皮桶),認識字寶寶嗎?一起讀一讀。師:咦,真奇怪,鐵皮桶爲什麼要逃跑呢?可能發生什麼事情?(有壞人追他——嗯,它會害怕,所以要逃跑;他本來就會滾——哦,你是這樣想的!)師:那鐵皮桶到底爲什麼要逃跑呢,答案就藏在這本大書裏,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閱讀文本,理解故事內容。

第一頁:鐵皮桶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誰都不去關注他,他很孤單。師:看,鐵皮桶在哪裏?(商店前的大街上)可它爲什麼要愁眉苦臉的呢?

小結:是啊,你看他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誰都不去理睬他,真孤單呀!

第二頁:老奶奶看見了鐵皮桶。師:鐵皮桶在大街上滾啊滾,誰看見它啦?(老奶奶)師:是呀,老奶奶看見了,老奶奶說:這個鐵皮桶雖然不好看,可是很結實,用來裝垃圾也好啊!師:老奶奶說什麼啦?鐵皮桶會願意嗎?它會說什麼呢?聽,鐵皮桶是怎麼說的!(聽錄音:不要不要,垃圾太臭了,會弄髒我的身體!)師:它是怎麼說的?讓我們學着鐵皮桶的語氣一起說一說吧!(嗯,學得真棒,把鐵皮桶不願意做垃圾桶的心情都表現出來了!)師:現在我們都來做演員表演一下吧。老師做老奶奶,你們都做鐵皮桶,比一比是誰表演的好?(你們都像小演員,表演得棒極了!)(交換角色)

小結:是呀,誰願意做垃圾桶,整天與臭烘烘的垃圾在一起呢,真是太可怕了!於是鐵皮桶就趕緊骨碌骨碌地逃走了。接下來鐵皮桶的命運會怎麼樣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第三頁:狗發現了鐵皮桶。師:瞧,誰發現了鐵皮桶?(狗)它會說些什麼呢?(邊提問邊指着狗背的袋子)師:你們猜的對不對呢?請接着看。師:(翻至下一頁)請你仔細地觀察,畫面上有什麼?小狗在幹嘛?鐵皮桶又在幹嘛?師:生火幹嘛呢?會煮點什麼呢?那狗把鐵皮桶當成了什麼呢?(鍋子)師:鐵皮桶會願意嗎?看,鐵皮桶現在是什麼表情?(憤怒)它憤怒了,會說些什麼呢?(不要不要,火太燙了,會燒壞我的身體!)(提示與之前的話相似)

小結:是呀,誰願意把自己的身體放在熊熊烈火上燒烤呢,太讓人憤怒了!

第五頁:老師講述:鐵皮桶又害怕又傷心,於是又逃走了,它滾啊滾啊,滾到了一幢房子前,它看見了誰?(小姐姐和小弟弟)鐵皮桶剛想要逃跑,突然聽見了一個聲音(聽錄音:哇,多可愛的鐵皮桶呀!)聽到了什麼呀?師:哦,原來是姐弟倆在讚美鐵皮桶呢。小朋友,我們一起學着姐弟倆的語氣也讚美一下鐵皮桶吧!師:嗯,說得可真好聽!小朋友,告訴你們哦,鐵皮桶是第一次聽見有人讚美它,請你想一想,聽到讚美聲的鐵皮桶心情會變得怎麼樣?表情情又會怎麼樣呢?(心情高興;表情驚訝、笑眯眯、喜笑顏開)(請幼兒回答)師:好,現在你們就做鐵皮桶,老師做小姐姐來讚美你們,我們來表演一下!師:姐弟倆覺得鐵皮桶很可愛,就決定爲它改造一下。師:小朋友,如果是你,你會怎麼改造鐵皮桶呢?(請幾個小朋友說一說)師:那到底該如何改造,鐵皮桶才能成爲既漂亮又有用的東西呢?待會兒請你找到好朋友,3人一組輕輕地商量一下,然後,老師在後面爲你們準備了許多的鐵皮桶,商量好後,就請你和好朋友走下去一起動手把你們的想法畫下來。速度要快,畫好後就貼到黑板上。(玩具車、滾筒(小朋友在裏面可以滾)、腳手架、雜技道具、水桶、小動物的家、早餐車、花瓶、火箭……)師:這個是誰畫的呀?請你來講一講,你把鐵皮桶變成了什麼?它有什麼用?(拿典型的東西出來講解)(拍手錶揚)師:小朋友,真聰明,把鐵皮桶改造得棒極了!師:那姐弟倆到底是怎麼改造鐵皮桶的呢?我們接着往下看。(連續看圖)師:姐弟倆爲鐵皮桶做了些什麼?(小朋友隨便說)那我們能不能一起用這樣的話來講一講呢?(先做了什麼,然後做了什麼,最後做了什麼)現在鐵皮桶變成了什麼?(玩具桶)

小結:是呀,原來不起眼、黑不溜秋的鐵皮桶,現在變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的玩具桶。師:瞧,現在鐵皮桶站在哪裏啊?(窗臺上)鐵皮桶整天站在窗臺上可以看見什麼?聽見什麼呢?(茂密的大樹、綠油油的小草、風兒忽忽的.吹)(請4個小朋友就足夠了)

小結:看來,做一個美麗的玩具桶,站在窗口,享受美麗的風景,聆聽動聽的聲音,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四、完整欣賞故事。師:這本大書我們就看完了,現在讓我們來整體欣賞一遍這個有趣的故事吧!師:鐵皮桶先後遇到了誰?(老奶奶、狗、小姐姐小弟弟)師:他們分別把鐵皮桶當成了什麼?鐵皮桶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師:你們喜歡誰的做法?爲什麼?那它還會想要逃跑嗎?爲什麼?(以幼兒的理由爲主,沒有定論)

小結:故事中很不起眼、黑不溜秋的鐵皮桶最後可以變成美麗的玩具桶。看來,任何不起眼的東西只要經過自己的奇思妙想,就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穫哦!

五、課後延伸。

師: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些飲料瓶子,飲料被人喝掉後,這些飲料瓶子就會被人丟在角落裏,因此,它們會感到孤單、傷心,小朋友,你們有辦法讓它變得高興起來嗎?好,現在我們就一起出去想辦法讓它變快樂吧!

大班繪本活動策劃4

設計意圖:

每個孩子心中的媽媽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深深感受到媽媽的愛。但他們對媽媽的愛又緊緊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而且認爲媽媽對自己的愛都是理所當然的,可對媽媽爲自己毫無保留的付出,爲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對自己的愛時時刻刻都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尤其是媽媽對自己管教嚴格,進行批評時,往往會誤認爲媽媽就是不愛自己了,而《我媽媽》這一繪本恰恰藉着孩子的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繪心目中無所不能的媽媽。巧妙的通過媽媽所變換的不同形象,激發愛媽媽的情感及對媽媽的崇拜之情。因此我設計這次活動,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讓幼兒體驗溫暖的親子感情。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圖片,結合已有生活經驗大膽講述對畫面的理解。

2、理解和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活動準備:

繪本《我媽媽》課件、繪本30本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閱讀興趣。

提問:

1、如果用一個形狀來表示我們的愛,你會用什麼形狀?(愛心)

2、老師這裏也有一顆愛心(出示圖片)。你想把它送給誰?

3、其實這份愛的禮物是一個叫安東尼的小朋友送給她媽媽的禮物。他覺得自己的媽媽很棒很能幹,你覺得你們的媽媽棒嗎?

4、哪些方面覺得你媽媽比較棒,比較能幹?(幼兒回答)

二、結合課件,閱讀理解繪本。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安東尼的媽媽有多棒。(幼兒看圖述說)這是我媽媽,她真的很棒,我媽媽是個手藝很好的大廚師。

提問:小朋友,你們的媽媽都會給你們做哪些好吃的呀?我的媽媽也是一個很會雜耍的特技演員。

提問:爲什麼說媽媽是雜耍演員?(根據圖片引導幼兒)

提問:咦,安東尼的媽媽這是在幹什麼呀?安東尼的媽媽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的,所以安東尼說我媽媽是個神奇的`畫家。

提問:他媽媽怎麼拎了這麼多東西,看起來像個什麼呀?(老師做肢體動作)

提問:他媽媽爲什麼提着這麼多東西。小結:因爲她把家裏人需要的,用的,吃的都帶回了家。安東尼覺得媽媽還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女人。

提問:1、哇,媽媽變成了什麼?(獅子)2、媽媽爲什麼變成了獅子?(生氣了,發脾氣)3、你們有沒有惹媽媽生氣過?(請個別幼兒回答)4、媽媽生氣後,你還喜歡她嗎?

提問:安東尼的媽媽還會變成什麼呀?(幼兒回答)

小結:

安東尼覺得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像沙發一樣舒服,像貓咪一樣溫柔,又像犀牛一樣強悍。不管媽媽是什麼樣子,他都愛她。怎麼誇的。我媽媽真的很棒!

三、幼兒自主閱讀安東尼的媽媽還有許多其它的本領,請小朋友自己去書中找一找,待會告訴我。提問:誰來告訴我,安東尼的媽媽還有哪些本領。(幼兒回答)

四、繼續看圖理解畫面內容出示

提問:原來在安東尼的眼中,她媽媽是個什麼呀?(超人)

互動:我們也來做一做超人。提問:媽媽張開了雙臂,猜猜她要幹嘛?哦,原來媽媽抱住了安東尼。這就是我的媽媽,無所不能的媽媽,我愛她,她也愛我。這個故事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我媽媽。下面,我們完整的把故事欣賞一遍。(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四、結束活動提問: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你會怎麼做?

師小結: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和安東尼的媽媽一樣善良、溫柔,儘管她們有時候也會生氣,但她們心裏永遠愛着我們,今天我們回家就勇敢的把自己對媽媽的愛表現出來。(放音樂)教學反思本次活動幼兒的配合程度還是蠻高的,整個活動的流程也比較清晰。但是活動裏的互動還不夠強,會說的孩子一直舉手,不會說的孩子就默默無聞的坐着,如果加一個小組討論,可能效果會好一點。在自由討論環節有點亂,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不好,我本來以爲課前提過要求就可以了,可是效果還是不好,要在閱讀前再提一遍要求。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要加強自主閱讀這塊的練習,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