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蕭紅》觀後感(精選12篇)

《蕭紅》觀後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蕭紅》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蕭紅》觀後感(精選12篇)

《蕭紅》觀後感 篇1

看電影《蕭紅》,讓我心情低落了好久好久。

蕭紅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女性作家,在文學史上獨樹一幟。

蕭紅(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爲“20世紀30年代的文學洛神”。

她雖然出生在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地主家庭,但幼年喪母。因喪失了最親的祖父後,不顧家庭反對而出走北平,而後跟汪恩甲交往懷孕,但因無經濟來源欠債太多,未婚夫汪恩甲逃離。在蕭紅窮困潦倒並關在旅館,她向裴馨園求助,然後多次派蕭軍到旅館給蕭紅送書刊,蕭紅因此結識蕭軍。她以悄吟爲筆名發表第一篇小說《棄兒》。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成名作《生死場》,一舉成名。1936年,因與蕭軍在感情上出現裂痕,爲了求得解脫、緩解矛盾,蕭紅隻身東渡日本,創作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在這期間,蕭紅再次回到蕭軍身邊,但是她感覺蕭軍毫無變化便再次離開。1938年,蕭紅和端木蕻良在武漢結婚,戰亂紛飛之時,她再次懷孕(蕭軍的孩子),但小孩產後第四天,夜裏抽風而死。在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中篇小說《馬伯樂》、長篇小說《呼蘭河傳》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結核和惡性氣管擴張病逝於香港,年僅31歲。

看到蕭紅的一生,內心無比悲涼,因她的才華而震驚,但也因她的處境心痛。

她走到哪裏,都會被人喜歡,但是卻究其一生又孤獨落寞。

她死於時代,死於際遇,死於庸醫,也死於自己對生命,對自由,對愛的渴望。

我們每個人都只有這一生,而蕭紅的一生有璀璨一幕也有黑暗一幕。

她在寫作上具備的才華彌補了她人性的弱點,人不是十全十美的,同時,她之所以如此渴望愛和擁有愛,也跟她的原生家庭和當時環境相關,從小沒有母親,父親對他不好,只有祖父疼愛着他,並且是新舊思潮動盪轉變的時期。

作爲女人,盡情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時,同時一定要讓自己擁有足夠的自信、自尊和自愛,跟愛人互相理解、互相陪伴,一起構建美好幸福生活。

作爲一個獨立的人,我們一定要建立起自己自立自強的信念,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一生活出屬於應有的精彩。

文筆有限,感悟有點短,但影響很深,無以言語,只願你我此刻安好!

《蕭紅》觀後感 篇2

電影除了娛樂大衆之外,還能讓我們瞭解到很多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沒看這部《蕭紅》之前,我只知道張愛玲,殊不知民國時期還有位與她齊名,有着“文學洛神”美譽的文壇奇女子蕭紅。才華橫溢的她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軀面對世俗,歷經反叛、覺醒與抗爭,一次次與命運搏擊,短暫的一生從未向命運低頭!

《一代宗師》已經爲我們勾勒出一幅民國武林的羣像譜,如今的《蕭紅》會不會也將民國文壇的生肖百態展現在銀幕上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爲霍建起將它拍成了一部瓊瑤式的愛情片,在這其中我們看不到《生死場》,也看不到《呼蘭河傳》,只看到一個女人和四個男人,一個男人又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讓你這樣的女人流淚,是全天下男人的罪”,如此肉麻的臺詞,居然被男主人公肖軍先後拿來哄騙兩個不同的女人,真是頗有《情深深雨濛濛》的風骨!

其實《蕭紅》影片的前半部分,我們還是能看得到蕭紅對命運的不屈抗爭的,她反對父母包辦的利益婚姻,到北平去當進步女學生,卻又因爲付不起學費而淪爲汪公子豢養的金絲雀,喪失了行動自由。接下來汪公子對身懷六甲的她的離棄卻促發了她靈魂中的繆斯女神,在那個髒兮兮又狹小的旅店頂棚中,她開始了自己艱難而倔強的文學創作之旅。同蕭軍的戀愛也是浪漫而有激情,從那個小頂棚內的心靈交匯到洪水中的“久別”重逢,再到小旅館裏吃着麪包蘸着鹽的“有情飲水飽”式相互依偎,物質上的貧窮絲毫沒能熄滅這對左翼作家情侶迸發出的愛情火花,反倒讓二人的心更加緊密相連,終於在冰天雪地中奏出了愛情交響樂的最強音!

然而自從物質上有了改善之後,二人的情感裂痕也就越來越深了,男人出軌,女人也有了自己心愛的人,魯迅先生對蕭紅的賞識不過是蜻蜓點水,蕭紅和蕭軍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愛情纔是影片的主題,大家都成了爲愛而活的動物,什麼文學才華,什麼國仇家恨都紛紛淪爲了背景。於是在這種“以情爲主”的基調中,儘管小宋佳賣力地去表演,蕭紅的人物形象也沒有立起來,從頭到尾都是苦命、悲情,病歪歪的弱女子模樣,即使讓大家見證了蕭紅一生經歷的主線,也沒能讓大家對其產生認同感,不像是滿腹才情的文學洛神,倒像是又一個苦兮兮的陸依萍!

《蕭紅》觀後感 篇3

奔波半生,最後還是想回家,當初因爲父母逼婚逃離了家,最終因爲懷念爺爺想回家,其實家永遠只在心裏,因爲現實中的家再也沒有爺爺,再也沒有那些能幫助照顧我們的人。蕭紅的爺爺跟蕭紅說,長大就好了,但長大了不是真的就好了,成年人的世界比孩童的世界更復雜。

蕭軍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當過bing,寫過小說,還是比較厲害的人,這樣的人對所有女人都很好,包括蕭紅,包括學生的姐姐,包括蕭紅的日本朋友,當時撩蕭紅的話後來又用來撩學生的姐姐,“讓你這樣的女人流淚,是所有男人的罪過。”他完美地詮釋了渣男三不原則,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一個精力旺盛的男人確實有精力去愛好幾個女人,但是從倫理道德上他是錯誤的,他讓他的妻兒受傷了。

到正式場合蕭紅還是很有氣質很端莊的,人的社交屬性就是這樣,特別是成功的人,很注重自己的氣質形象。父母逼婚一任,遇到愛情蕭軍一任,遇到小暖男端木一任,遇到粉絲,差一點又一任,人就是這樣,如果不拒絕會遇到很多愛情,特別是成功的人。

遇到第一次見面的人也不用說太多,蕭紅蕭軍他們就都稱呼了一聲“先生”,其實話不用多,真誠就行。

古時候也有心態特別好的人,老爺子帶孫女又蹦又跳的,那可能就是古時候比較豁達樂觀的人吧,每個時代都有樂觀的人,跟那樣的人一起,整個空氣都是甜的。那些人的思維方式很好,就看自己能不能進入他們那種思維。

《蕭紅》觀後感 篇4

好久沒看見這麼具有文藝氣息的電影了。蕭紅,以前只是在一些書的序裏見到過她的名字對於她我並沒有過多的瞭解。通過這部電影,我想我瞭解了個大概。

她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女人,魅力強大到哪怕貧病交加,身懷六甲,生命垂危,也一樣有人愛。最後結尾那一段阿洛對她的評價,我覺得是非常準確的。

她的確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我覺得任何一個寫出這樣的好作品的作家,都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因爲他們關注現實,而不是純粹虛構,總是想借由表現這樣的一種痛苦生活而啓迪人們去解決一些問題。

電影《蕭紅》拍的很唯美,有些畫面是隻有在小說裏面才能看見的,可能導演就是從小說那些美妙的場景中提煉出來的也說不定,說實話,我還是第一次看見爲作家以及以作家爲主角而拍的這種電影。

他們也是普通人,一樣會肚子餓,會受傷,但是他們有自己的操守,蕭紅就算是那麼餓,也不會去偷鄰居的列巴圈,這是很能表現氣節的事情。

她的人生很曲折,我不知道爲什麼,喜歡她的男人,都是那麼的不頂用,一個兩個剛開始的都是那麼的厲害,過多一段時間又都變得那般的鄙陋。第一個直接就跑了。第二個蕭軍還行,始終是愛她的,但是他的脾氣太不好,而且還經常與別的女人勾搭,連蕭紅最好的朋友阿虛也被他搞的懷孕了。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出軌還能出的這麼理直氣壯。

第三個,剛開始的時候看上去很有文藝氣質的端木,他的言辭很山盟海誓的。但他不能夠擔當,總是在逃避責任。換句話來說,蕭軍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同享樂,而端木則是隻能同享樂,不能共患難。第四個沒有結果,因爲並沒有開始這段感情,蕭紅就已經死了。他是在蕭紅生命垂危的時候愛上她的。這也很能證明她的魅力了。一個女人年齡可以越來越大,但是心裏卻是可以越來越有魅力的,它是不以年齡的流逝而產生消亡的。比如我在東莞遇見的一個女人,丹姐,她就是這麼樣的女人。她的年齡有四十幾了,但是還是那麼迷人,魅力四射哈,男人們爲了她爭風吃醋,甚至打架鬥毆。我就是爲了她而被開除的,到現在我還忍不住驚呼。

我是第一次在電影上看見魯迅本人,這讓我欣喜若狂,他纔是我真正的偶像。我看見他的那一刻,真的激動了。好久沒有的感覺!魯迅先生好像是以前經常演周恩來的那個演員演的,演的蠻像的,一身深色長衫,頭髮依舊像倒立的掃把,只是臉上的妝畫的太狠了,那麼明顯的黑線,我都看的出來是畫上去的。整部影片唯美華麗,結尾那白色的冰河更是有一種曠遠的美,結尾的配樂也蠻好聽的。但是電影始終是電影,由於時間的限制,所以很多場景都是浮光掠影,一帶即過。比如說,端木就爲蕭紅端了一碗小米粥,說了幾句情話,在下一幕,蕭紅就宣佈和前任蕭軍分手了。以我的感覺來說,這也太快了些吧。不過我能理解,比起趙薇導演的致青春,致的不清不楚的青春,和郭敬明的PPT來說,已經好太多了。

總的來說,《蕭紅》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值得大家一看的電影。

《蕭紅》觀後感 篇5

電影《蕭紅》採用回憶的形式,講述了著名作家蕭紅短暫的文學生涯。優美動聽的旋律,散文詩般的朗誦,精彩的對白設計,幻化成一縷沁人心脾的清香,在我的心底靜靜的流淌……

走進蕭紅的文學之旅,或深情、或悲慼、或真摯。

蕭紅一生顛沛流離,從遭遇洪澇災害的哈爾濱、到戰火紛飛的香港、再到文藝進步青年聚集的大上海,一個羸弱的女子歷經坎坷。一場洪水沒有奪取蕭紅的生命,卻激活她心底熱情奔放文學的種子。正是她的經歷,成就了代表作《生死撤和《呼蘭河傳》。這些取材家鄉的題材,極富藝術感染力。蕭紅筆下的東北鄉村閉塞荒涼,瀰漫着憂鬱和感傷,到後來農民的掙扎與抗爭,堪稱詩化小說精品。在創作和人生迷茫、感情挫折的時候,文學大師魯迅爲她指點迷津,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那樣的感人至深:“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着,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嶄然的會心的笑”。蕭紅的命運是悲慼的,但她的回憶是美好和甜蜜的,她對於文學的熱愛是真摯而飽含深情。這樣一位傳奇性人物,無愧於“30年代文學洛神”的美譽。

探尋蕭紅的感情生活,有愛憎、有放蕩、有激情。

蕭紅是一個敢愛敢恨,不向世俗低頭的才情女子,她的感情生活充滿傳奇色彩。和其他追求新生活的女子一樣,蕭紅有一段“逃婚”的經歷,她衝破世俗,反叛、覺醒與抗爭,從未向命運低頭!“他就像一場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溼你,但是雲彩飄走了,他淋溼的就是別人”。蕭紅的愛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影片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蕭紅。從天而降的蕭軍,帶給她夢幻般難以忘懷的感情經歷,端木蕻良對於文學、乃至對於蕭紅崇拜式的浪漫愛情,映射出一種懷舊悽美。“爲什麼每個走近她的男人,都會愛上她,哪怕她貧病交加,哪怕她身懷六甲?”蕭軍的一句“讓你這樣美麗的女人流淚,這真是一種罪。”不知道打開了多少文藝女青年的心扉,令多少女子爲此傾倒。筆端甜蜜的蕭紅,愛情卻是苦澀的、酸楚的,耐人尋味的。

感悟蕭紅的精神追求,是堅定、是倔強、是信念。

“人是需要爲着一種理想而活着”。蕭紅的精神世界,是對文學的不懈追求。在極其窮困潦倒的日子裏,她從來不悲觀,不愁苦,不唉聲嘆氣,不怨天尤人,不垂頭喪氣,而是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從容應對,因此過得很快樂,很有詩意,很灑脫,很坦然……甚至爲人所羨慕。她和蕭軍把自己比作“小小紅軍”,是對抗戰的無形支持,雖然她們們悲歡離合,但小小紅軍卻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裏。如何打造一方文學淨土,她對舉行創作座談會,邀請知名作家出席的建議;她對成立文藝咖啡室,享受文學創作樂趣等等建議,如今都不過時,這些建議迸射着文學大師的智慧火花。“說什麼愛情,說什麼受難者,共同走盡患難的路程,都成了昨夜的夢,昨夜的明燈。”忘卻過去,需要勇氣,面對未來,更需要膽魄。“那邊清溪唱着,這邊樹葉綠了,姑娘啊!春天到了。”這是一種期盼,更是美好的寓意;是倔強的抗爭,更是堅定的信念。

一根火柴,燃盡自己的痛苦與絕望,照亮別人的欣喜和輕狂。蕭紅正是用文學這根火柴,點燃生命的希望,這就是文學的力量。作爲喜歡文學的人,去觀賞極具“文藝範”的電影《蕭紅》,去欣賞她的那些精美作品吧,這樣也許才能讀懂一個真實的蕭紅、一個富有詩意的蕭紅、一個文學化的蕭紅,才能感受到她帶給你無窮的創作力量!

《蕭紅》觀後感 篇6

懷着對蕭紅老師的敬仰,這一天我與同學來到位於呼蘭區的蕭紅故居。

其實我關注蕭紅從高三開始,高三時學習疲倦偶爾聽聽廣播,見得“民國四大才女”蕭紅,以及那時正在籌拍的電影《蕭紅》,只是感覺蕭紅這一人物及其神祕、傳奇。我在網上多次查閱資料,瞭解蕭紅。那時我就對蕭紅的作品《呼蘭河傳》、《生死場》很感興趣,可是在即,便沒機會閱讀。

後來,電影《蕭紅》公映了,但還是沒機會看,再後來,我終於可以在網上搜索觀看了。看了一遍似乎沒看懂,我就索性下載下來反覆看。每次看都覺得每次都有收穫,好東西難免要和大家分享,我就在我的各個社交網站上與大家分享這部傳奇之作。之後我也嘗試把電影放在電視裏,讓家人也感受一下蕭紅的個人魅力。

這一天雖然天氣有些冷,但還是能感受到蕭紅老師當年創作的熱情。我和同學乘着551公交來到了呼蘭,經過詢問,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蕭紅故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蕭紅紀念館”。通過登記,我們進入了紀念館,一塊大大的石碑在正中間,上面寫的是“前言”,緊接着左前方是一塊白色的蕭紅像,前面是蕭紅幼時在地裏與爺爺勞作的情景,再向裏面走是蕭紅和她生前與蕭軍以及與恩師魯迅的照片,還有許多蕭紅作品的手稿,和魯迅先生寫給“紅軍”夫婦的書信。

上到二樓,我們看到蕭紅與蕭軍和她們的朋友們在一起唱歌歡樂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當時蕭紅蕭軍和朋友們在一起談笑歌唱的氣氛;還有蕭紅獨自一人靜靜創作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當時蕭紅在惡劣環境下創作的艱難;和恩師魯迅家裏蕭紅與蕭軍談話的情景,可以想象得到當時蕭紅及其蕭軍、魯迅談論寫作技巧時的熱度;

從“蕭紅紀念館”走出來向東便是名副其實的“蕭紅故居”。走進蕭紅故居的庭院,第一個賞心悅目的便是那潔白的漢白玉製作而成的蕭紅雕像,她拄着下巴思考的樣子着實讓人羨慕。接着就是蕭紅及其所有家人生活過的房屋、正房、東西廂房以及張家倉房、馬棚還有水井。蕭紅及其家人居住的房屋中有許多這個年代不曾使用的工具。“乃瑩”出生的房間西牆上掛着蕭紅與生母的合影和她家族的全家福。

走出“蕭紅故居”,經過“蕭紅紀念館”,離開蕭紅故居,有一種不捨的感覺,再這樣一個張家大戶人家,蕭紅並沒有放棄學業,而是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求學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蕭紅一樣,爲了自己夢想勇敢去闖。她善於寫作的優秀品質也是非常值得我們這一輩學習。

在此,我向偉大的蕭紅致敬,向一直辛勤工作在蕭紅紀念館和蕭紅故居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衷心地感謝,謝謝你們!

《蕭紅》觀後感 篇7

蕭紅故居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南二道街204號,距離市區中心25公里,是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4月16日我到省高院參加《書友》獲獎作者座談會,下午《書友》編輯部的同志組織我們到蕭紅紀念館參觀,我興奮異常,終於可以全方位的瞭解蕭紅這一被稱爲“30年代文學洛神、民國四大才女之一”了。車駛到一廣場處停下,擡頭一看前面是一座傳統八旗式的青磚小屋,上面寫着“蕭紅紀念館”。

走進紀念館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尊高大的漢白玉雕像,不用介紹也猜得出來,這就是蕭紅。她身後是一輪紅日照着一泓河水,河水盪漾着金色的波濤,她身着旗袍,披着圍巾,站立船頭,凝視遠方,這大概就是她離家出走時的情景再現吧。一本形似打開的書,左面是一朵盛開的花朵,右面是前言,概括了蕭紅的生平:蕭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傑出的女作家,20世紀初誕生於中國北方呼蘭河畔,蕭紅一生追求獨立、自由與平等,雖然漂泊異鄉,歷盡磨難,卻始終懷着自由與真愛的憧憬。她以超卓的才情和女性特有的視角,用清麗雋拔的筆觸,書寫20世紀30年代底層民衆生命的悲涼,靈魂的抗爭,被讚譽爲“中國30年代的文學洛神”。呼蘭河是蕭紅生命的起點,也是她文學創作靈感之源。她從這裏啓程,被戰火追逼着一步步遠離中國,跋涉千上萬水,最終歸於碧海藍天。但是,無論她走得多遠,故鄉的一切,已深深地根植於她的心靈深處,成爲她靈魂的居所,永遠的精神家園。

紀念館共分爲:呼蘭河畔、漂泊歲月、書香恆久、夢迴呼蘭河四大部分。主題色調以灰色爲主,階梯造型的窗戶象徵書架,重疊式的屋頂象徵翻開的書籍,31面裝飾性窗戶隱喻蕭紅31年傳奇的人生經歷。門裏是一幅蕭紅在大樹下與家人在農田裏勞作的場景造型,小時候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格,對面是呼蘭河的介紹,開始講述蕭紅悲壯的一生。蕭紅及家人的珍貴照片懸掛在展臺上,讓我們看到了蕭紅小時候可愛的模樣。蕭紅與蕭軍的雕像再現了他們美好的和甜蜜的生活,一幅油畫蕭軍深情地望着懷孕的蕭紅,疼愛之情油然而生。蕭紅的創作手稿寫得非常規整、細膩、乾淨,她的字雋秀漂亮,可以當字帖用。從蕭紅用過的帽子、圍脖、鞋子可見她是個熱愛的生活的人。魯迅先生生病時,蕭紅爲他熬藥的雕塑,體現出了蕭紅對魯迅的敬重和情誼。蕭紅親手設計的書籍封面可視爲珍寶,館內的幾組照片講述了蕭紅的人生經歷,記錄了她坎坷的一生和追求自由的嚮往。蕭紅在短短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寫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涉及了小說、散文、、戲劇等多種文體。其中《呼蘭河傳》、《生死場》、《馬伯樂》、《商市街》等堪稱傳世傑作。由於時代的侷限,其作品的價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被忽視了,直到20世紀80年代,蕭紅的作品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衆多學者從文學、歷史、社會學、敘事學、女性主義等角度進行研究,開掘其深邃的思想和獨特的美學品格。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研究的深入,特別是視角的拓展與方法的更新,蕭紅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蕭紅作品中洋溢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人類生命價值、生命意義的探尋形成了其獨特的魅力,愈益彰顯出珍貴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關於蕭紅的戲曲劇照和影視劇照形象的刻畫,愈加表現出人們對蕭紅的懷念和深入的研究,蕭紅已深入人心,在文壇上有相當重要的、無可撼動的位置。

與蕭紅紀念館比鄰的是蕭紅故居,走過一睹院牆就來到了蕭紅故居,院牆的雕塑再現了《呼蘭河傳》的場景。故居爲清末傳統八旗式住宅,青磚青瓦,土木建造,修復後的蕭紅故居青磚院牆,院門面東而開,正門門楣上懸“蕭紅故居”橫匾,乃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題寫,院內五間正房。進入院內有一座2米高漢白玉的蕭紅塑像。雕像中的她,身着古式旗袍,頸上圍着一條圍巾,手下腿上放着一本書,神態安閒地坐在一塊長石之上。端坐在花壇中的蕭紅,目光安詳地遠望着,似在穿越過小鎮上色彩斑駁的老屋,遙望着從村邊流淌而過的呼蘭河。故居的建築結構是青磚、青瓦、土木建造。故居分東西兩個院落,東院爲蕭紅自己家使用,大門南開,兩院共有房舍30間,東院8間,西院22間。東院五間房後有一近2000平方米的菜園,即蕭紅在小說裏所說的後花園。西院是租給房戶使用的。東院五間正房的東西大山上,鑲嵌着四塊4米長的薄風板,在風板上有浮雕的雲子卷花卉和盤腸圖案。在建築外觀的柁關上刻有4個用楷書寫成的規規矩矩的大字“吉”“祥”“如”“意”。建築外觀呈現着古樸典雅的深紅色調子。東院五間正房:東面兩間是蕭紅出生和她父母居住的屋舍,在屋舍內擺設着蕭紅曾用過的小飯桌、梳妝檯、躺箱、茶桌等。迎門堂屋:中間擺放着蕭紅故居原始面貌的模型。在西屋兩間牆上掛着蕭軍、端木蕻良、柳亞子等中外名人的題詞及來故居參觀的照片。正房:南門前有高2米爲白色玻璃鋼質蕭紅全身塑像。在正房後是一個近2000平方米,在《呼蘭河傳》中被蕭紅稱作爲一個具有神祕色彩的後花園。

蕭紅出生處東院五間正房,按蕭紅出生時恢復的故居原貌陳列,有當年的北方火燒炕,傢俱,家人的相片、被褥等生活日用品。東廂房原爲有二伯居住現作爲蕭紅陳列館使用,陳列着蕭紅遺物,手跡,蕭紅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各種版本的蕭紅著作與國內外研究她的書刊雜誌及相關文物資料。後花園遺址還原了蕭紅小時侯的景色,栽種了各類蔬菜有黃瓜、倭瓜、豆角、茄子等。磨房館內陳列展出的張家當年使用過的磨具,如碾盤,磨盤,風車等。其他還有王四掌櫃家,張家糧倉、養豬戶人家、王大姑娘家、粉坊、小團圓媳婦家、老式水井、馬廝等。

蕭紅一生被情所困,在親情上自幼喪母,與疼愛她的爺爺相依爲命,給了她太多的溫暖,但她受到繼母的冷落,缺少父愛、母愛。在愛情上她是一個失敗者,一個個男友都棄她而去,自己挺着大肚子艱難的生活,窮困潦倒一生。她還缺少友情,沒有太多的朋友,甚至連幾個知己都沒有,最後客死他鄉。蕭紅一生命運多舛,坎坷艱辛,但她對文學事業的熱愛與追求從沒有改變過、放棄過,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文學名著,也正是這些活靈活現的文字讓我們知道蕭紅、認識蕭紅、瞭解蕭紅、懷念蕭紅。雖然她英年早逝,命運短暫,但她留給我們的卻是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啓迪。尋着蕭紅的足跡,讓我們一路前行,把握住自己,走好人生的每一個關口,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更加嫵媚動人。

《蕭紅》觀後感 篇8

沒去過蕭紅故居的時候,媽媽就常和我說起:蕭紅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還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歲,卻寫了很多書,最有名的就是《呼蘭河傳》和《生死場》。

這次去姥姥家--呼蘭縣,終於有機會參觀蕭紅故居了,我別提多高興了!一路上,我沒心情看路旁的風景,心裏一直在想:蕭紅故居會是什麼樣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個衝下車,拉着媽媽買了門票就直往裏奔。

呀!蕭紅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壇中間的一座石雕:蕭紅奶奶梳着一條長辮子,右手託着腮坐在那裏,好像還在思考問題呢!左邊是蕭紅祖父母住的土炕,通過客廳、暗室倉房,是蕭紅的房間,有梳妝檯,還有很多書,都是蕭紅奶奶寫的書,還有和魯迅先生的`書信。後邊是菜園子、果園,還有磨房。這些都是蕭紅奶奶小時候常玩的地方,還有呼蘭河。

蕭紅奶奶寫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兩個展臺呢!魯迅和茅盾先生曾評價蕭紅奶奶是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還聽講解員阿姨說,蕭紅奶奶寫作的環境非常艱苦,經常生病,因爲庸醫誤診,蕭紅奶奶死時才年僅31歲。我非常敬佩蕭紅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祖國。我一定要像蕭紅奶奶一樣,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做一名對祖國有用的人才!

《蕭紅》觀後感 篇9

蕭紅——我最敬佩的女作家。陽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於呼蘭河畔的蕭紅故居。

剛走入紅木大門,蕭紅的塑像映入眼簾,頓時聞到書香一陣陣,隨着書香的味道走進了東閣門,看到她當時用的筆稿與畫卷,展現出昏暗的油燈下,一杯濃茶陪她度過的整個夜晚,手不停地忙綠着,“我講含着淚的微笑回憶這寂寞的人,懷着寂寞的心情……”我彷彿看到她正撫案想着,她那堅苦歲月裏度過的那段幸福時光,寫作留下真跡,得以明證。

我又隨着“心書一頁頁”來到西閣門,看到蕭紅小時候與母親的合照,父親的合照,以及她鄉村生活時所用的物品,“百寶盒”勾起她母親先世,父親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憶。也許,女作家有此經歷纔有此才思……我內心又不停地問,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經歷……

後院呈現一片萬紫千紅,草長鶯飛的景象。我慢慢走在小路上,語文課文《祖父的園子》的景象呈現出來,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樣樣都有的“大花園”,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明晃晃的……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如果此時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憶起什麼呢?她憶起小時候與親愛的爺爺度過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嗎?看着白雲來了,一大團一大團的,從祖父的頭上飄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嗎?一起背古詩,品詞析句……當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時候,彷彿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積澱了寫作素材;當我追趕一隻從花叢中飛過的花蝴蝶時,彷彿感觸到女作家文學的思緒如何自然地飄逸而奔放起來。在她童年的樂園裏,我也找到了歡樂,悄悄許下了心願,願不同時代的我也同樣有才華,文采飛揚。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隨着刻骨銘心的愛與恨。在重重困難下,走投無路時,蕭紅還是堅持着堅持着自己的夢想,經歷苦難的生涯。從此,離開了摯愛的親人、朋友,幾度去北京求學、寫作,“無論在怎樣的境遇裏,一支筆陪我走天下。”“蕭紅堅苦奮鬥出來的結果——魯迅眼中最優秀的女作家。”蕭紅的人生是悲劇,31歲病死香港。她用筆寫盡人生的“死路”與“活路”。《生死場》、《呼蘭河傳》是她最經典的兩部悲劇小說,她的深度,她的才華,令人折服。

我帶着《蕭紅研究》、《蕭紅評傳》等五本書,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時我感悟到敬佩蕭紅,更應研究蕭紅性格、精神、意志。融合貫通,取其精華,爲我所用。

《蕭紅》觀後感 篇10

《蕭紅》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東北年輕女作家蕭紅的故事。蕭紅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坎坷:蕭紅原名張乃盈,她很熱愛讀書可是家裏人卻不讓她讀書要她嫁人,她就離家出走離開黑龍江去了北平上學。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蕭紅爲此十分感動,她兩都離家出走。他們的生活十分貧困,蕭紅還懷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後來卻離開了她。在她十分落寞的時候他遇到了蕭軍,蕭軍很貧窮,但是他卻很樂觀。他的樂觀感染了蕭紅,他們兩個相愛了。他們爲了謀生四處奔波,他們去到了上海,他們得到了魯迅的肯定。生活開始有了改善,但蕭紅卻得到了蕭軍的背叛。後來蕭紅認識了端木,他們結婚了,但端木卻不能給蕭紅想要的溫暖,蕭紅的身體也差了。

蕭紅爲了讀書離家出走,這等勇氣,在我們中呢,我覺得更多的是爲了逃避讀書而離家出走啊。讀書我認爲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認爲很快樂每個人都喜歡讀書,但是在現代社會中不讀書未來就很狹窄。我們要好好珍惜我們的讀書機會啊,想想那些不能讀書卻很想讀書的孩子們。

我們要做一個樂觀的人,不管你所處的環境多麼悲觀,只要你有一個樂觀的心,那麼不管多苦都能挺過去。當蕭軍失業之後,蕭紅和蕭軍去住旅館,卻連被子都租不起,飯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饅頭蘸着鹽吃。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間門前的大面包,這完全是一種煎熬。但是他們有着一個樂觀的心,他們每天都在努力的想辦法活下去,蕭軍出去找工作,蕭紅在房間裏寫作。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蕭軍找到了工作,他們度過了難關。如果他們不是有一顆樂觀的心,或許他們早就死在了旅館裏了。

蕭軍是一個花心的人,至少我是這麼認爲。他看到每一個可憐的女人都想去愛她們,不管他們是否已結婚。剛開始蕭軍和蕭紅在一起,後來蕭軍又和他學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儘管蕭紅當時並沒有怎麼追究問題,但是蕭紅心裏還是不好受的。後來蕭軍又和阿虛搞在一起,還把阿虛弄懷孕了,還要阿虛把孩子做了,阿虛可是蕭紅的好盆友啊。蕭軍這樣傷害了多少個女人啊,而且到了最後沒有一個女人和蕭軍一起走。我們要做有責任的人,對人也要真誠,做事也要對得起人,不然就會同時傷害很多人,最後自己也找不到好的伴侶。、

我很佩服蕭紅,蕭紅很倔強,很堅強,而且她很有才華,她爲了自己想做的事不惜離家。“她是一種很強大的真實,她裸露着,不是身體,而是靈魂。”

《蕭紅》觀後感 篇11

十一假期,我們全家驅車來到了呼蘭區,懷着對蕭紅老師的敬仰,我參觀了蕭紅紀念館和她的故居。

這一天,天氣晴朗,我邁着輕鬆愉悅的步伐走進了歷史內容豐富、裝載知識全面的蕭紅紀念館。進入紀念館,有關蕭紅老師的感人故事和精彩畫面就一件件、一幅幅呈現在我的眼前,她故居的一磚一瓦、一桌一椅,都不禁把我帶到了她的那個年代。

蕭紅老師是我國20世紀著名的女文學家,而且是一個非常愛國的女文學家,她1911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地主家庭,從小熱愛學習,但是在閉關鎖國的封建社會認爲“女子無才便是德”。父親多次阻撓她上學,甚至軟禁她,可倔強頑強的蕭紅並沒有放棄夢想,最終離開了家庭,踏上了艱辛的異鄉求學之路。畢業後從事進步文學創作,並得到了魯迅先生的指導,作品有《生死場》、《呼蘭河傳》……還多次參加抗日號召活動。但不幸的是,1942年她因病於香港逝世,年僅31歲,雖然她英年早逝,命運短暫,但是她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她與命運的頑強抗爭、對偉大祖國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與追求……都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走出蕭紅紀念館和故居,有一種不捨的感覺。心裏想:“我也要像蕭紅老師一樣,爲了自己夢想勇敢地去奮鬥和追求”。

《蕭紅》觀後感 篇12

許鞍華導演的電影《黃金時代》,再現了蕭紅的一生爲情所困,與多名男子有過情感糾結。在病牀上彌留之際,她對駱賓基說,我的緋聞會流傳下去,而我的作品不會留下來。蕭紅的預測一對一錯,她的作品流傳至今,《呼蘭河傳》已成經典;她的緋聞也流傳至今。那真是一個黃金時代,就是八卦緋聞,也八卦得堂堂正正,愛了就愛了,不愛就不愛了,沒有遮遮掩掩,蕭軍在上海對蕭紅直說,她在日本時他出軌了;已經懷了蕭軍孩子的蕭紅對他說,我們分手吧,我準備與端木在一起。那也是一個奮發蹈厲的時代,與蕭軍相愛後,他發掘了蕭紅的創作潛能,蕭紅也得以結識了蕭軍圈子裏的東北青年作家羣端木蕻良、舒羣、駱賓基、羅峯、白朗羣星璀璨,沒有一顆是流星,他們的書今天還在出版,其中蕭紅是最亮的一顆。

影片有厚重的一面,亦有細膩的一面。電影的鏡頭從呼蘭、北平、哈爾濱、青島、上海、東京、臨汾、西安、武漢、江津、重慶、香港一路搖下去,北方的寒風凜冽,冰天雪地,南方的細雨霏霏,花紅柳綠。據說導演許鞍華爲求真實,80%取景於實地,以映襯蕭紅顛沛流離、命運多舛的苦難一生。在哈爾濱,因同居的未婚夫王恩甲棄已懷孕的她而去,欠下東興順旅館600元(相當於現在的5萬元),她挺着大肚子被當作人質扣留在旅館,飢寒窘迫,是蕭軍拯救她於水火,過上了一段雖缺衣少食,但相親相愛的甘苦生活。可是後來,蕭軍對她的家暴和背叛;端木蕻良兩次在緊要關頭的自顧自退縮;兩個孩子一送人一夭折。她生命的最後幾年,即從臨汾開始,她的蹤跡到哪裏,日寇的戰火就燃燒到哪裏,一路緊追不放。1942年甫到香港,日寇佔領軍就進來了,害得貧病纏身的她轉了三次醫院。庸醫又誤診她的喉部腫瘤,白白捱了一刀,加重了她的肺結核。可以說她一生都在追求愛情,但除了蕭軍給過她初戀似的短暫愛情外,一切皆成空。難怪她臨死前在白紙簿上,對親弟弟般的駱賓基寫道:我將與碧水藍天永處,留的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又寫道: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影片將蕭紅質樸明麗的文字作品轉化爲視覺和聽覺,鮮活地展示了她的一生不盡是苦難,也有幾縷亮點。東北女作家白朗對她的關心,在江津蕭紅生第二個孩子時,端木早在武漢就丟下她獨自去重慶,白朗始終陪伴着孤苦伶仃的她;在上海魯迅對她父親般的關照,請蕭軍蕭紅喝咖啡吃點心,送20塊錢給身無分文的兩蕭,還掏出角子讓兩蕭坐車回去,爲她的《生死場》作序等等;故鄉童年祖父對她的關愛,帶她到後花園看樹木花草生長,蝴蝶蜻蜓飛翔,教她念古詩。朋輩長輩的給予,彷彿穿透密密雲層的陽光,溫暖了她寂寞的心。

看完影片,一個比較清晰的蕭紅肖像浮現於腦海,她是一個外柔內剛的女子,有脆弱隱忍的一面,也有堅強豪爽的一面。蕭紅的扮演者湯唯的出色表演也令人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