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鳳凰琴觀後感(精選12篇)

鳳凰琴觀後感(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觀看一部優秀作品之後,我們會受益匪淺,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鳳凰琴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鳳凰琴觀後感(精選12篇)

鳳凰琴觀後感 1

星期五下午,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鳳凰琴》,影片講了一位高考兩次落榜的農家女因不願隨父輩下地種田,在舅舅萬主任的介紹下到大山中的界嶺小學當代課老師。她被山區艱苦的教學條件所震驚。老校長每天給幾十個學生娃娃做飯,僅有的兩位教師不僅上課,還要天天接送學生。儘管如此,清晨竹笛演奏的國歌還是會伴隨着冉冉升起的太陽迴響在山區學校的操場上……

在界嶺小學經歷了種種的主人公,以親身感受寫了篇題爲《大山;小學;國旗》的文章,並將文章發了出去。引起強烈反響,學校還獲得了一個轉正指標。但她卻執意不要,把這個機會留給了老校長的妻子,但最終老校長的.妻子也沒能如願以償地轉正就離開了人世。

影片看到於校長對轉正的老師說:“只要你記住,在這裏還有很多不起學的學生。”的時候我潸然淚下。看到那裏的學生在那麼惡劣的學習環境中認真地學習,再想想自己,有着比他們好幾百倍的學習條件卻不懂珍惜,整天只想着玩,中午吃飯還東挑西揀,把不喜歡的菜隨意扔掉。看到這裏我很羞愧。

在這部影片中我還看到了一位偉大的教育工作者——老校長,在他身上有着最質樸的東西,忍住寂寞、忍住貧窮,在那樣的環境裏,他依舊堅持着,守着孩子們!讓他們快樂成長。我要努力學習,爭取做個像老校長一樣能爲山區孩子做出犧牲的老師。

鳳凰琴觀後感 2

《鳳凰琴》是一部講述了山村學校的電影,我看了,感觸非常深。

故事是這樣的:女主角張英子因爲考了兩次大學都沒考上,只好去給山裏的學校當老師,一開始,她看着這麼差的生活環境,非常不情願,但漸漸地從一系列的事情上看到了這個學校的'好,還寫了一篇作文上傳,讓城裏人知道了大山的苦,最後,她到名校去進修了,校長還送了她一把她彈過的鳳凰琴,看到這裏,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大山裏的環境真的非常差,可山裏的孩子都比我們要好學多了。他們吃飯,菜都是他們自己種的;他們燒飯,柴也是他們自己撿的;他們上學,都是要越過幾座山的,他們卻也自己走。有一個小女孩都差點被狼吃了呢!不像我們,都可以坐在父母的車裏上學……而且,山裏的老師也很難當,一所小學,一共只有五個老師。一個老師都要分擔好幾個老師的工作。早上要去半路接孩子,晚上又要送回去……非常辛苦。

山裏的孩子生活條件沒法和我們比的,可他們卻比我們勤奮許多。所以,大家一定要多幫助他們,爲他們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鳳凰琴觀後感 3

星期五,老師給我們看了電影,電影的題目叫-----《鳳凰琴》。

電影講述了一個女孩,本是可以去縣裏很好的環境參加工作的,可是她跟着舅舅去山裏的'界嶺小學當了老師。學校在山頂,因山村貧窮,學校的設施也不完備。連教室的窗戶也破爛不堪,冬天下雪了,雪都吹進了教室。

學校裏學生衆多但課桌又太少,根本不夠用,於是老師們只有想了一個辦法,上午一半學生來,下午另一半的學生再來。這個女孩度不在這樣環境惡劣的山風小學當了一名普通的老師。每天給同學們上課,每天跟同學們玩耍。她每天都彈學校中的鳳凰琴,她彈得十分好聽,悠揚的琴聲帶給孩子們很多快樂。

後來這個女孩寫了一篇關於山區學校的文章,領導十分重視,撥款給了學校,而且還請她去縣中當教師,可是她放棄了這個機會,離開了學校,她要去幫助更多的小朋友。臨走前校長將他們學校的珍寶———鳳凰琴贈送給她,她十分感動,她依依不捨地和同學們拍了一張照片留作紀念。

我看了這部電影后,深受感動。她是那麼的愛學生,愛自己的事業,而且她每天很快樂的面對那些孩子,這是那麼的難能可貴。這讓我想到了我們敬愛的老師,她們每天都教我們知識,可是我們還經常闖禍,惹老師生氣,以後我們要聽話,不讓老師操心。

鳳凰琴觀後感 4

《鳳凰琴》是一部現實電影,他直面山村教師的生存困境和山區教育的落後現狀。通過張英子的視角,影片再現了以餘校長爲代表的山村民辦教師不畏清苦生活和嚴重滯後的教育設施環境,想方設法保證山區孩子有書讀,讀好書的山區教育現實。爲不讓山區兒童失學,山區教師默默地做出了難以想像的努力和犧牲。從而歌頌了山區教師熱愛祖國,對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精神。

影片初期,我們發現老師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十分辛苦,餘校長等三名山村教師也各有自己的算盤,都想擺脫這樣的物質條件,都想轉正,所以他們爲了藥材錢讓學生放學後採草藥,爲了獎金在掃盲調查中弄虛作假。可這些沒有一項是爲了他們自己,藥材錢是爲了給學生交學費,獎金是爲了修繕學校。他們除了上課還要接送、照顧學生,工資長期拖欠,生活十分清苦,然而,他們仍然盡心盡力爲着山區的教育事業。他們已經把教育當成了自己的事業,恪盡職守,憑藉自己滿滿的愛和教師的責任感,在極爲艱苦困難的情況下,堅持搞好山區教育,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和犧牲。平凡的教師,艱辛的工作,清苦的`生活,然而,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山區教師撐起了祖國美好的明天。

到轉正名額真正來到學校的時候,他們又互相謙讓,最終給了殷雪梅老師------她當年因爲參加轉正考試落下病根,多年疾病產生,需要人照顧,最後殷雪梅老師爲了教育奉獻的精神得到了肯定,她終於轉正了,人生也因此圓滿終結。

電影給了我啓示,現如今教育改革不斷加快,國家對教育的投入日益加大,學生學雜費全免,教師待遇得到提高,我們還有什麼後顧之憂呢,我想如果你是個合格的教師,你必將付出全部精力於教育之上。我們要不斷的反思自己的言行,才能昇華自己的思想,師德的形成離不開積極地自我反省。儘管電影中幾名老師爭着轉正,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教師職責,最後通過反思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成長爲師德高尚的教師。我們要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學習,珍惜所有,關愛學生,提升自我,努力拼搏,書寫壯麗的教育人生。

鳳凰琴觀後感 5

雖然這部片子是很多年前拍的,但是到現在依舊有這樣的山村,真正的山裏面的村莊和學校。只有幾位老師,兼職學校所有的職務,從校長到勤雜工,從老師到寢室管理人員等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年復一年的付出,不是因爲他們不想走出大山,而是不希望這裏的孩子們接受不到教育,沒有老師給他們上課。

界嶺小學是一所民辦學校,又在偏遠的山區,轉正名額本來就特別的少,村裏面還拖欠了老師的工資。在電影一開篇的時候,就有一個老師看到縣裏面的領導下來的時候,就馬上問關於轉正指標的事,可是到最後,真正縣裏看到這裏的困難實情以後,特意給出一個指標,他們卻決定把這個指標讓給了剛剛調過去的張英子老師。其實,他們不知道,這個指標是當時直接指定給她的,只是她覺得,那些守在學校這麼多年的那些老師更值得這個名額,所以就推辭出來了,結果又兜兜轉轉回到自己身上。那個於校長只是對她說,英子,不管你以後走到哪裏,都希望你記得界嶺小學,記得在那裏,學生們上學依舊很困難。也許是希望,她以後有能力的話可以幫助這些孩子,讓他們有更好的`條件上學,至少要安穩的度過寒冷的冬天。

裏面很動人的一個場面就是每週都會有的升旗儀式。學校一共就三四十個學生卻橫跨了一到六年級,即使學校在簡陋都弄了一個旗杆一面紅旗,沒有國歌,學校兩個男老師,一個吹口琴,一個吹笛子演奏國歌。帶着紅領巾的學生精神的敬着少先隊禮,不是的學生也莊嚴的看着國旗一點一點升起。還記得裏面有一個學生因爲家裏大人過世了,自己又是老大,不得不輟學回去養家。她離開的時候跟校長說,每次聽到國歌響起,遠遠看到國旗,就會不害怕。雖然可能有些學生現在還無法理解國旗國歌這種精神,可是他一直都堅持在做,他相信以後學生會懂的。

其實就我自己而言,我還是在尋找,他們是怎麼跟學生溝通的,又是怎麼樣瞭解學生的。這一直都是我在各個影片中尋找的。因爲我不會,也不懂,更不瞭解我的學生。

鳳凰琴觀後感 6

《鳳凰琴》以逼真的事件和場景描寫了幾個山村民辦教師的近乎瑣碎的生活。

影片實寫了這幾個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爲、精神境界、生存狀態,他們沒有淵博的學識,也沒有什麼崇高的理想,成天忙忙碌碌就爲了幾件事:央求村裏兌現拖欠的菲薄薪水、爭取“民轉公”的指標、動員村民送孩子上學(因入學率與薪水是掛鉤的)、設法通過鄉里的'評估達標、籌錢修繕破漏不堪的校舍。爲了這幾件事,他樣甚至勾心鬥角、弄虛作假、請客送禮。裏面的人物沒有崇高之美,但觀衆卻深深打動了。每天簡樸的升國旗儀式十分嚴肅莊重地例行着、教室裏的讀書聲也未曾消失,還有那張象徵着青春、愛情、美的追求和生存信念的鳳凰琴。

關於中國教育的一個尷尬問題,這些民辦教師既兢兢業業又有封建陋習,他們的問題也似乎是環境所迫,影片所涉及的問題還是有很多,“學校的情況縣裏都知道”,樓裏學校簡陋不堪村長的家裏缺比較體面(特指是她姑媽出鏡的時候),欺上瞞下的情況在中國素來司空見慣,這裏卻只有心酸和無奈,關於英子舉報說了實話備受排擠現實中的確如此,但往往並不是影片的情況裏瞞上是給學生弄點好處,關於學校請酒時會計要陪酒的醜惡嘴臉也不少見,不過中國曆來所反映的問題從來都是無濟於事,幾十年前的問題今天依然存在,這可能是看老電影能打動我們重要原因。

今天我們所知大部分學校是走到另一個極端,學校變成賺錢的工具,各種補課的費用是老師收入的重要來源,今天是連這樣能夠老師陋習的問題的影片是徹底沒有了,有時只能在新聞看到他們的問題和麪目。

在瑣碎和混濁的視聽情境中,可以體驗到影片純淨的精神氣質。

鳳凰琴觀後感 7

《鳳凰琴》這個影視相信名很多同學看到肯定會以爲是一部跟音樂有關的影視,或者是其他的類型。誰會想到這是一部這寫在貧困山區的幾名民辦教師的故事。如果不是先看了簡述,我根本不知道以一個樂器命名的影視裏卻有着如此感動、現實的故事。

影視裏的女主人公叫張英子,她兩次考大學落榜,她不想一輩子待在農村,靠雙手農作。用她在影視裏說過的一句話說,就是:“就算死在城裏,也比活在農村強。”於是當鄉教政委的舅舅給她在他待過的山區界嶺小學找了個當代課老師的差事。她很不情願,但無奈,沒有文憑,還是去了。

隨着張英子的腳步,在影視我看到界嶺小學。不用說,那裏的環境非常貧困,我想是不是因爲這部影視是1994年拍的,所以纔會有那麼艱苦的教學條件,還是說現在也存在相同的事實,只是說我不知道而已,不管怎樣,我非常敬佩這些教師。一眼望去,只有三間土牆圍成的界嶺小學躲藏在大山腰上,唯一有點學校氣息的是那面用木杆子撐起的國旗,已經被風吹雨打的沒有那麼鮮紅,即使國旗的顏色漸漸褪去,但國旗的意義永遠深刻在那幾名民辦教師和孩子們的心中。他們沒有錄音機,只能老師們自己奏樂。孫老師(教導主任)用笛子吹奏國歌,鄧老師(副校長)口琴伴奏,簡簡單單的兩種樂器吹奏的國歌依然響亮清晰,每次餘校長伴着國歌將國旗緩緩升起。

界嶺小學一共只有五個老師,實際上只有四個,因爲一個老師已身患重病,一直在牀上躺着。學生也很少,幾個年級在一個教室同時上課。條件非常的艱苦。經過一些日子,英子被眼前的現實所感動,她寫了一篇文章《大山.小學.國旗》交到省報。上級非常看好這篇文章,派記者“偷偷”的到界嶺小學瞭解實況,後來給學校發了3000塊錢的`資助。

看完這部影視,我的感觸很多。不管是現在的老師還是學生,我們都太幸福了。對於那些在大山裏艱苦工作的老師們,我向他們致敬,正是因爲有他們,大山裏的孩子才能受到教育,纔有機會走出深山。雖然現在我還不是一名教師,但他們會一直在我的記憶力。不管以後我面臨的教學條件如何,我都會欣然接受,只要是做自己想做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身在何處又有何用?時刻提醒自己:我們是誰?我們是幹什麼的?然後,努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就好了!

推薦給同學們去看,真的很感動、很勵志。

鳳凰琴觀後感 8

以前從來沒有看過這些電影,爲了一個作業去看了這部電影。真的可以說一句,這部電影所傳遞的那種信息,是現在的大片難以到達的,老電影所傳授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時間的灰暗,還有那種人性的教育。這部關於教師的影片,倒映出了那時候鄉村民辦教師的困難,民辦教師都想轉正的夢想,但是迫於當時的生活經濟條件,大山裏根本就不會受到政府的過多支持,以前曾看到過一句這樣的`話“大山困住了我們前進的步伐”。正因爲山裏條件的艱苦,所以很多人都只是在這些破爛的校舍上上學讀書,根本就得不到很好的教育。

據所以說一份情守護一座大山,山中三位老師,他們雖然一開始都是想要獲得轉正的機會,但是英子的到來,以及一系列發生的事情,他們懂得他們的心在大山,大山的孩子裏需要他們,其實看着看着這部電影自己回莫名其妙地流下了眼淚,可以說心有同感。不要以爲現在21世紀我們的生活變好了,在我國很多的偏遠山區,還是有着很多堅持教學育人的鄉村教師,我們應該爲他們鼓掌。而目前我也在考慮着畢業之後要不要去支教,貢獻一份自己的情意?

鳳凰琴觀後感 9

這部電影的名字就是電影情節中多次提到的《鳳凰琴》。

這是一部講述山區裏的教育狀況,進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思考的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真的很簡單,整個圍繞的就是一座山區裏的小學,主要人物就是小學裏面的三四個民辦教師和那羣孩子。

話題就是從張英子的高考失利開始的。張英子連續兩次高考都失敗了,於是她舅舅就把她安排到一個山區裏面的小學去當民辦教師。剛開始的時候,她很不願意。我想,換做是其他人的話也很少有說願意的。因爲,那畢竟是個窮山區,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去受那份苦。後來她還是去了,是帶着對未來的憧憬去的。因爲她舅舅說,以後還是有機會獲得轉機的。

進山的路彎彎曲曲的,感覺總是在爬坡。人在路上,就像是一隻蝸牛在慢慢的挪動。所謂的學校只是幾間小小的破破爛爛的瓦房,外加一個小小的場院。要不是門前那面隨風搖曳的紅旗,簡直就沒有人想到那就是一個學校。讓人感動的是,學校雖小,老師和學生們卻堅持着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國歌是老師用口風琴和竹蕭吹出來的,看似滑稽,卻無限的莊嚴,沒有其他的情境能有比這更加讓人感動的國歌了。校長說,升旗是爲了在山下的人也能看見。只要看見這面旗子,就知道這裏還有個學校。後來,張英子的爸爸就是順着這面旗找到了學校的。我想,這面旗子,更多的是指代一種向心力,是一種持之一恆的信仰。

在這個學校裏,孩子們不論大小,都是在同一間教室上課的。一個老師要負責同時給幾個年級的學生講課。山區裏的孩子很多都沒能上學,能上了學的孩子也要面臨着輟學的危險。學校裏的老師每天都利用課餘時間去挖草藥,然後拿去賣,得來的錢都給孩子們買本子的。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鋪張浪費的情況是多麼的嚴重,相比之下,我們,是多麼的不明就裏。也許,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把我們拿來浪費的那一份東西留給這些貧困地區的人們,世界就會平均一些。

張英子剛到這個學校的時候,不懂得原來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人是要努力爭取的,不管是用的什麼辦法。影片中,學校爲了拿到一些獎金,就向上級謊報入學率。這件事情被張英子發現了,還告到了上級去。結果,準備好要用來修學校的獎金泡湯了。張英子被舅舅打了一巴掌。不明就裏的她賭氣和大家玩起惡作劇來。後來,經過老師和同學遇到狼羣的.攻擊,以及陪酒事件後,她才真正明白了這個學校的處境,明白大家的不易。

後來,張英子在省報上發表的關於這個山區裏的學校的文章,獲得了省裏的關注,並爭取來了一個轉正的名額。張英子在這段時間裏面已經成長了許多,不再是那個一心只想着自己哪天可以走向更好的地方的女孩了。她把這個原本是要給她的轉正機會讓給了這個學校的元老,校長的愛人明老師。明老師等這個機會等了一輩子,爲這個機會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甚至是生命。剛開始的時候,明老師是有機會轉正的。只是,張英子的舅舅,也是當時那個學校的老師,爲了轉正,就馬上和一個家裏有權勢的女人結了婚,利用她們家的關係得到了那個轉正的名額。也許,那個時候,每個人都急於離開這個小山區吧。而明老師,爲了證明憑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得到認可。就是爲了這一份認可和不福氣,明老師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張英子的舅舅在離開學校時,留下了一個鳳凰琴,鳳凰琴載着他滿心的內疚。而在我看來,鳳凰琴則是我們作爲一個社會認的真心、良心。每個人都應該有這麼一個琴,留住自己的良心。當明老師填了轉正表後,滿足的離去時,大家似乎都明白了許多以前一直想不明白的事情。最後轉正的機會,又轉回給了張英子。學校的老師都說,機會應該留給年輕人。其實,是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這個學校,大家都不願意丟下自己肩上的責任。人活着,就是爲了能給大家帶來一點點的好。

鳳凰琴觀後感 10

前幾日看了《鳳凰琴》後,我心中就有頗多感慨。《鳳凰琴》實際上是圍繞學校裏的轉正事件而開展的,這部影片,可以說是我國農村小學的一個縮影,箇中滋味,雖然我無法全然體驗到,但看過此片後,卻也能感受一二。

起初,我只是覺得,張英子並不討人喜愛,她一心想着自己的舅舅能幫助她走出困窘,走出農村,她和我們這些大多數的當代的孩子們一樣,對於難得擁有的工作挑三揀四,嫌這嫌那,不過,儘管不情不願,她最終還是去了,去了那個能改變她一生的地方。

在大山環抱之中,存在着這樣一所界嶺小學,這裏沒有高樓大廈,只有破落不堪的土屋,沒有一切城市裏的先進玩意兒,只有最原始的淳樸,這兒是山村,她工作的環境是山中的一所小學,有的最多的便是塵土飛揚。我無法感知,當英子站在界嶺小學之前時,她是何種心情,然而,我卻有一種難言的悲慼,這就是那時的中國山村,那時的學校。

我以爲,這只是一部單純的成長史,張英子的成長史,然而,我又錯了,因爲在這部影片中,最震撼我的絕不是張英子,而是界嶺小學的民辦教師和那兒的孩子們。在界嶺小學,校長每天給幾十個孩子做飯,僅有的兩位老師不僅上課,還要接送學生、修校舍、帶着孩子們上山挖草藥好湊足課本的錢。更令我震驚的是,每天清早,那飄揚的紅旗竟是在竹笛吹奏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的。這樣做,是“爲了讓孩子們記得我們的國家,記得中國。”老校長感懷地說。是的,的'確有如此效果,至少,那悠悠的笛聲吹進了我的心底,那一幕,我想,我將畢生難忘。

在片中,有兩個懸念,一個是鳳凰琴的來由,另一個則是張英子揭發民辦老師們虛報入學率的事。或許,從客觀上講,張英子並沒有做錯,然而,她的行爲卻遭到了老師們譴責。因爲她的揭發,界嶺小學失去了本可以拿到的獎學金,這已經不僅僅是正義與否的問題,而是上升爲了在當時貧困山區中,最現實的問題——錢。錢對張英子而言,或許沒什麼重要,至少比不上她心中的道義重要,然而,她忽略了一點,對於這些山村中的孩子們來說,錢是最重要的,比一切都迫切,錢可以拯救他們的命運,可以改變他們的未來。看到她受指責時,我並沒有同情,在我看來,這是她應有的懲罰,爲她所謂的道義,爲她的不懂事,更爲她的自以爲是。我曾想過,如果她能夠多去了解一下那些孩子們的處境,瞭解一下老師們的苦心,是不是一切都會不一樣了。幸好,儘管不夠及時,但她後來終究是懂得些什麼了,終究是長大了,總算還來得及,不算太晚。

再談另一個貫穿全片的主線——鳳凰琴。終於要扯到轉正上來了,在這部片中,那些老師們是高尚的,儘管他們都在爲能轉正而暗暗競爭,但在這種農村山區,轉正是他們的奮鬥目標,轉正,意味着領導、甚至是國家社會對他們的肯定,可以說,他們的暗地較勁無可厚非,更重要的是,無論他們怎麼競爭,都沒用什麼不良手段,況且,他們心中放的更多的是孩子們。餘校長的妻子,明愛芬,她儘自己的一切努力着,她無非是想轉正,想讓自己的努力得到認可,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得以實現,然而上天非但沒給她這個機會,還剝奪走了她了健康,當真的要讓她轉正時,她卻無福消受了,多麼遺憾,多麼讓人感嘆。我想,在當時的農村,像明愛芬一樣有着坎坷命運的教師一定數不勝數,這是一種社會現象。

英子的舅舅,在最後講出了鳳凰琴的來歷,當年,他與明愛芬爭那一個轉正的名額,最終他靠關係轉正了,而明愛芬卻從此忍受着無盡的痛苦。這段與鳳凰琴有關的鮮爲人知的往事,表達了英子她舅舅沉痛的愧疚之情。最後,英子爭取來的轉正名額還是落在了她自己身上,大家都說希望還在年輕人身上。英子終於是懂得了,她在清晨早早地離開了,我想,她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終有一天,她會回來的。

現在,人人都說,國家富強了,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然而,這樣我們就可以放鬆農村的教育事業了嗎?《鳳凰琴》是沉重的,我相信,所有中國人都期待着,有一天,鳳凰琴能奏出全然不同的、歡快的曲調。

鳳凰琴觀後感 11

《故事裏的中國》有一期節目叫“鳳凰琴”,講述的是一羣民辦教師,克服種種困難,默默奉獻,堅持教書育人的故事,它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個個民間英雄的故事和精神。

看完這期節目,我很感動,同時也想到了,這一路走來,陪伴過,幫助過我的老師們!

成績下降時,有你們真切的問候。

初到升學路口時,有你們的陪伴,支持,幫助與關心,仍記得第一次使用2B鉛筆參加考試前的情景,步入考場的我一共有兩隻鉛筆,一隻是我爸給削的,一隻是我初三的班主任削的。

也清楚記得第一次住校時心裏的不安和恐懼,但更記得你站在窗臺幫我撿掉下去的衣服時的背影,也記得晚自習後感冒難受時,突然出現在宿舍樓的那個美麗身影,她告訴我“如果晚上發燒,及時告訴我,無論我在哪,我都可以帶你出去”,你給我的感覺是:隨時隨地都可能會出現,跟天使一樣,讓我覺得安心;

也清楚的記得那句“我會關注你的成績的”,還有“我......你可以的一定會成功的”那些鼓勵。那年運動會結束後的晚飯時間,是我永遠不會忘的一個傍晚,謝謝您百忙之中抽時間來看我,您的到來帶給正在爲高考奮鬥的我很大力量!

同樣,也感謝那個“讓我忘記平時成績,只管努力,告訴我一定會成功的”你,謝謝你給我夯實基礎的機會,也謝謝你對我的包容,謝謝您,我的老師!

一路走來,感謝老師們對我的付出,謝謝你們對那個年少不懂事的孩子的包容,信任,支持,關心,你們帶給這個孩子的不僅有知識,有感動,更有溫暖和力量。

我的老師們,現在我想告訴你們的是“那個孩子也從來沒有把你們當成是外人,反之,她一直把你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她非常信任你們,也同樣關心你們,甚至有時會依賴你們,雖然現在那個孩子長大了,但是她願永遠做你們眼中那個純粹,明媚的孩子,也願意永遠把你們當做自己的`親人,你們的恩情,她此生都不會忘”。

我的老師們,謝謝你們對我的期望,也謝謝你們甘願做我學業攀升的人梯;於我而言,與其說你們是我的老師,不如說你們是我的親人,朋友;謝謝你們在我最糟糕的時候待我如初,未來的日子,我會努力把你們的期望變成現實,也會完成我未完成的我們曾經的約定!

鳳凰琴觀後感 12

民辦教師,只是爲了孩子們的未來而幾乎放棄自己一切,民辦教師是一個悽苦的角色。

那些老師們不僅爲自己的轉正辛苦的奔波,爲孩子們的買書錢勞作,爲孩子們做吃的,接送孩子們上下課,還要騙錢來修校舍,一份工作,所要求的,太多太多……然而,依然有無數的他們在做着這些工作,他們,要孩子們的明天變得更好,對社會,他們堅守着遠比普通人要求的多得多的責任。

影片是很早以前的片子了,故事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了,難得把民辦教師寫的更接近真人,他們也是有普通人的期望的,他們也想過一種更好的生活,面對貧窮,很多事都是可以原諒的,只要,對孩子們,他們用心了。

民辦教師大致沒了,貧困卻依然在中國的山區縈繞,還有許許多多的鄉村教師在堅守着他們的信念,在爲孩子們的明天奉獻着自己的.一切的一切。在最需要資金的地方,我們的國家不知到做了什麼,還是那句話,體制是個很屁的東西。大學就可以沒完沒了的見分校區,沒完沒了的斂財,沒完沒了的生產不合格產品,而那些淪落到要漂流的小學,卻一年又一年的,沒有新氣象。

社會上不公正的事情很多,但是教育事業對於建設一個強盛是國家是非常關鍵並且關係長遠的大事,社會上應該有更多的聲音出來支持那些遭遇荒唐待遇的民辦教師!有許多人本身的責任就是關注解決這些事的。社會上不公正的事情很多,但是教育事業對於建設一個強盛是國家是非常關鍵並且關係長遠的大事,社會上應該有更多的聲音出來支持那些遭遇荒唐待遇的民辦教師!有許多人本身的責任就是關注解決這些事的。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羣中國教育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功臣,有更多的人幫助這羣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平名百姓!

中國的社會是怎麼了,官員越來越橫行霸道,民衆越來越冷漠殘酷,難道魯迅曾經描述痛恨的那個看客時代又要來臨?

這些爲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的普通百姓怎麼就不能擁有原本屬於他們的物質與精神回報?難道教育部的那麼多領導都沒有長着一顆人心嗎?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羣中國教育和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功臣,有更多的人幫助這羣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平名百姓!

中國的社會是怎麼了,官員越來越橫行霸道,民衆越來越冷漠殘酷,難道魯迅曾經描述痛恨的那個看客時代又要來臨?

電影是不錯的電影,雖然有點不合時宜。那些民辦教師們,永遠對你們心存感激和敬佩。從2006年開始,按教育部的要求,全國約44.8萬代課教師被大量清退。他們有的被300至800元不等的清退費打發,有的依舊以“臨時工”身份堅守。他們用生命實踐了“把青春獻給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口號,而今離開這三尺講臺卻不知該何去何從。他們就這麼用繃住的琴絃把自己勒緊,奏出生命的強音。然後,絃斷音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