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19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1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6W 次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覺醒年代》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覺醒年代》觀後感(精選19篇)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

李大釗同志的“初心明燈”照耀民族前進之路

百年前,有句吶喊響徹天地,喚醒了沉睡的中國,“青年要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發出吶喊的人就是中共黨員李大釗同志。

青年是黨的活力源泉、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要學習無產階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涵養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懷,繼承革命先烈的鬥爭意志。青年黨員要像李大釗同志一樣,做一名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理論的信仰者、踐行者。

李大釗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堅信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踐行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李大釗同志積極探索民族解放的道路,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中華民族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走馬克思主義道路,李大釗同志一生追隨馬克思主義思想,用生命踐行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現在,歷史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榜樣,積極做一名合格的馬克思主義者。

強烈的.民族情懷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看到祖國正處於山河破碎、生靈塗炭、內憂外患。他說:“感於國事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羣之良策”。民族憂患令他徹夜難眠,積貧積弱的中國出路在哪裏,民族的未來在哪裏,他無數次扣心自問。他苦苦尋找如何拯救病態的民族,真理之光何時才能照耀中華民族的未來。直到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他看到了希望,這不就是孜孜不倦追求的真理嗎,他在黨旗下宣誓,成爲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永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學習態度。他是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員,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偉大思想,學深悟透馬克思主義科學內涵、時代價值,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多篇文章,堅定的政治立場,深厚的革命情懷,強烈的鬥爭精神,李大釗同志始終懷着執着的理想信念,爲黨的革命事業殫精竭慮。李大釗同志是我們黨的精神豐碑,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標杆,認真學習黨的思想理論,積極做偉大思想理論傳播者。

永恆的奮鬥精神是一盞明燈。李大釗同志爲黨的革命事業,奮鬥了終生。作爲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在複雜的困難面前從沒有退縮過,在艱苦的鬥爭中從沒有放棄過,在嚴酷的刑具面前從沒有畏懼過。奮鬥是最亮麗的民族情懷,更是最洪亮的革命吶喊,他永葆一顆奮鬥的心,爲了民族的未來,爲了下代人的幸福,他有着“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奮鬥激情,信仰在他心中是永不熄滅的燈。我們要以李大釗同志爲榜樣,永葆奮鬥精神,爲了偉大的民族復興,積極做偉大事業的踐行者。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李大釗是我們廣大青年黨員的精神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他用信仰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們前進的道路。新時代的我們要努力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責任感,做到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斷努力。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2

激發“青年力量”唱響“青春之歌”。

中央和國家機關青年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會議強調,中央和國家機關青聯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堅定傳承青聯“愛國、團結、跟黨走”光榮傳統,勇於擔當、奮發有爲,團結凝聚廣大青年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新時代賦予新的機遇與考驗,青年羣體有要求索的新徵程,有要完成的新使命,他們以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羣像在時代的卷軸上留下濃墨重彩,也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留下奔騰不息的浪潮。今天,激越的時代鼓點令人感奮,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舒展於眼前,更壯闊恢弘的征程鋪展在腳下,全國青聯要不斷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羣衆基礎,集聚精銳之力,團結帶領廣大青年接續奮鬥於新徵程、奮進於新時代,唱響“青春之歌”。

壯懷激越鑄利劍,以“偉大夢想”引領前行力量。全國青聯要引領廣大青年走在時代前列、爭當時代先鋒,讓青年人的能力本領成爲祖國發展建設的堅挺支撐,引領廣大青年朝着偉大夢想的方向奮勇前行。青年人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有朝氣有激情,敢嘗試敢創新,勇擔當勇作爲,是奔涌的“後浪”。青聯要強化使命擔當,盡心竭力地服務於青年的成長,既要加強聯繫也要建強組織,既要給予鼓勵也要適時鞭笞,最大限度地激發青年建功立業的開拓力量,集聚青年建設國家的智慧力量,引領廣大青年成長成才,服務於國計民生,在育人興才、國防保衛、工程建設、科技研發等各領域各行業勇扛責任、踐行使命,紮實地學習知識、鍛造本領,爭做偉大事業的“實幹家”,爭當實現偉大夢想的“築夢人”。

忠肝義膽作前鋒,以“愛國情懷”砥礪報國力量。青聯引領着廣大青年的思想與行動,要以愛國主義旗幟匯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熱愛祖國、忠於祖國、報效祖國。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戰場”上,青聯帶領廣大青年動身抗疫前線、下沉基層一線,投身報國事業。請戰書上的紅色手印、熱血兒女的錚錚誓言、基層社區的日夜堅守、口罩壓痕的堅毅面容令人動容,無不彰顯了青年一代矢志報國的`堅定信念與堅強決心,無不展現了青年一代專業專注的職業素養與精神面貌,無不表達了報國以誠的拳拳之心與眷眷之情。青聯要強化職責使命,不斷強化廣大青年的思想認同感,銘記“國之大者”,讓青年心中的報國之志、愛國之情滲入骨髓、鑄入靈魂、融入血脈,讓愛國主義情懷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激發以身許國的一腔熱血、一股衝勁、一種韌性,擰成打不散、拆不開的“戰力繩”,拉起保家衛國的“防衛線”,建立廣泛的青年愛國統一戰線,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積極貢獻青春力量。

萬人操弓射一招,以“同舟共濟”凝聚硬核力量。正如李大釗所言,廣大青年要“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團結凝聚青年力量,帶領廣大青年敢於鬥爭、勇於奮鬥,擔負起時代責任,是新時代青聯必須牢牢把握的重要任務。當前,正處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既有新挑戰,也有新機遇,既是大變革,也是大發展,值此新舊交織、局勢複雜、新機與危機並存的關鍵時期,全國青聯要凝聚起“90後”“00後”的新生力量,團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青年羣體,聚合闖的幹勁、拼的意志,在大戰大考中吹響攻堅克難的號角,以重錘敲響鑼,以鋼筋鐵骨鑄利劍,讓“我先上”聚合“一起上”的力量,讓奮鬥之“我”召集奮鬥之“我們”,將青年羣體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一同戰疫、戰洪、戰貧,戰勝一切艱難險阻,“越是艱險越向前”,齊心協力畫好“最大同心圓”,在勇克難關、勇鬥激流中擦亮奮鬥底色,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保駕護航。

風鵬正舉,青春飛揚。青聯要帶領廣大青年在旭日下茁壯成長,在風雨中鍛造筋骨,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凝聚起更磅礴的青春力量。讓青聯事業朝着煥發活力、向新發展的目標闊步前行,激發中華青年心中的力量、腳下的力量、逐夢的力量,向着海潮,激發氣勢磅礴的力量;向着朝陽,匯聚充滿溫度的力量;向着高峯,鍛造團結向上的力量。讓這種力量推動時代、引領未來,展現新作爲、創造新業績,讓“青春之歌”更加嘹亮,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貢獻力量,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注入強大動力。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3

基層“後浪”宣言:

“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去年,一段名爲《後浪》的視頻演講刷爆各大媒體網站。視頻中展現的是對青年一代的肯定,更是對“後浪”們的期待。

風起潮涌,自當揚帆遠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青年黨員幹部作爲黨員中的'佼佼者,作爲新時代的一股“後浪”,作爲國家發展前行的不竭動力,當立下“青雲志”、涵養“硬功夫”、練就“寬肩膀”、勇挑“千斤擔”,惟有如此,方能勇立潮頭、建功立業。

守初心、強信念,立下“青雲志”。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陳獨秀36歲創辦新青年,他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李大釗27歲撰寫《青春》,他說“爲世界進文明,爲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國家”;毛澤東27歲主編《湘江評論》,他說“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回首過去,無數仁人志士用成功經歷啓示着我們,只有在青年時期樹起遠大理想、立下青雲之志,才能於時代浪潮裏實現個人價值、改變祖國命運。如今,青年基層幹部作爲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更應始終堅守爲國爲民的初心,要立大志、做大事,成爲新時代有志向的追夢人。

善學習、鑽業務,涵養“硬功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基層工作繁瑣複雜、牽涉面廣,考驗的是基層幹部的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從幹部直播出鏡帶貨到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從基層網格化管理到扶貧到戶政策落實,從做好羣衆工作到深入走訪調研……每一項基層工作的“小細節”都蘊含着“大智慧”,需要青年幹部不斷去學習、去鑽研、去提升。因此,青年幹部作爲基層“後浪”,在面對面對新挑戰、新困難、新業務時,必須要上好“基礎課”,工作中多向同事、領導悉心請教;要練好“基本功”,在問題中善於自我總結,不斷進步;打好“持久戰”,在繁瑣中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要切實將精神落到實處、想法落到高處、工作落到細處,從而確保中央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站排頭、敢作爲,勇挑“千斤擔”。爲者常成,行者常至。擔當作爲是青年幹部的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倘若遇到困難就要退縮、碰到挫折就想放棄,那麼就註定要被這個偉大時代淘汰。要知道一個人的成長無捷徑可走,只有不斷在大事、難事中歷經磨練,才能長才幹、壯筋骨。青年黨員幹部基層工作經歷淺、閱歷少,因此更要以足夠的勇氣、堅定的決心去面對層出不窮的複雜問題和環境,真正做到願擔當、敢擔當、善擔當。

辦實事、惠民生,練就“寬肩膀”。枝葉總關情,點滴見初心。在基層的廣闊舞臺上,幹部幹事創業的根本立足點就是爲百姓解難題、辦實事。基層黨員幹部要時刻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心上、把爲民解憂的使命扛在肩上,在一件件實事中練就能爲民所依、爲民所靠的“寬肩膀”。如關注百姓民生,瞭解莊稼長勢、生活必需品價格等;做好精準扶貧,抓好產業扶貧、易地搬遷等政策落實;謀劃產業發展,以當地特色帶動經濟發展。從民生“小事”出發,做好爲民服務“大事”,從而不負時代重託,勇做奔涌的基層“後浪”。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4

最近學校組織觀看《覺醒年代》,讓人感慨萬分,特別是一些文人,比如,李大釗、魯迅、蔡元培、陳獨秀等等。《覺醒年代》無疑是給觀衆帶來一場極其盛大的“歷史盛宴”,清晰勾勒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現實生活和精神風貌,展現出了那個時代文人們不畏犧牲,追求真理,令人欣佩不已!

這部劇主要敘述了李大釗、陳獨秀和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別以及周恩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和趙世炎等青年追求真理的故事。

張桐扮演李大釗,於和偉扮演仲甫,候京健扮演學生時代的毛澤東……這強大的演員陣容,又給這部劇增加了看點!

仲甫的兒子陳延年、陳喬年,,兩個年輕人的演技超好,他們熱情奔放,又嫉惡如仇;他們善良忠實,又堅持原則……而在父親面前,又成了一個讓老父親放不下心的孩子。

《覺醒年代》中堪稱一代國士的蔡元培,北京大學的校長位子非他莫屬。北大之所以能成爲今天的北大,就是因爲有那些大師們的存在,比如:文學巨匠——魯迅;《新青年》的創始人——陳獨秀;還有後來的胡適、劉半農、辜鴻銘、梁漱溟等學術權威性人才。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讀歷史,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劇中大多人一出場便讓人肅然起敬,他們讓觀衆看起來有故事,有思想,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每一人都了不起,忠於人民,熱愛國家,追求真理。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人,締造者,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時代急先鋒!

雖然有人認爲劇中人物不盡然是光彩照人傳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劇中的辜鴻銘就讓人討厭至極,但在我看來,也不盡然,因爲辜鴻銘這個人是“老古董”級大師,他精通九國語言,學慣中西,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奇才,號稱清末之怪傑,說實話,論講洋文,論學術上的造諧,當時都沒幾個人比得上他辜鴻銘的.。但是他還是走錯了一步,襄助張勳復辟,好在他讓北大師生有幸看到他的對“中國人的精神”的演講。他留着長辮子,在學生們看來,他封建,保守,迂腐,但在他自己眼裏,留長辮子是愛國。而在當時,很多從外國歸來的思想家又大力推崇國外的各種制度,免不了會有部分人失去對中國甚至中國傳統文化的信心,當然,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皆是如此。

這部劇滿屏的正能量,一點一滴皆是歷史,我認爲劇中的很多題材都可以納入學生的教材裏,好的作品就應該流芳百世,讓後輩們知道,有多少人用當初的前仆後繼,才換來一個新的中國。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5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魯迅

我們並不缺乏無法紀念的歷史,可我們卻總是用吃喝玩樂來填滿生活。所有的懶惰與怯懦,都是從忘記歷史開始的,我們忘卻了來之不易,也忘卻了物力艱辛。

文學和藝術創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鐫刻過去,啓迪未來,《覺醒年代》,近些年難得的劇作了。一開篇,就一瞬間好像又回到了求學時故紙堆中描述的那些舊時舊事,那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最遠的歷史,那個時代的一首悲愴史詩。總是感覺那個時代的人都充滿了鮮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處最爲屈辱至暗的時刻,卻能激情、沸騰、熾烈,好像地底的岩漿越是壓迫越是要噴發,隨着噴發流入闖入時代的`冰流,激盪起滿目熱氣,滾滾洪流,永遠向前。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憑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東去,向西去,去嘗試,以頭顱,以青春,九死不悔,單單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國諸朝之變革,從來都不應該是華洋之變,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非洗經伐髓,不可治之。

讀書人,太平醫病,亂世醫國,承天景命殷憂啓聖。

什麼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顏色?是線條?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時代,是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裏翻騰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無名,是驚天動地,是潤物無聲,是噴涌的熱血,是滿懷的淚水,是老懷雄壯,是少年意氣。

中華之國,千年不墜,榮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氣不餒,不驚不怯。

亂世出英雄,因爲他們的付出所以才換回了我們生活的安寧。

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所以用最年輕的生命去譜寫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請記住這些人吧,這些我們稱之爲先烈的年輕人。

“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6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爲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爲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覺醒年代》讓我對“青春”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並讓我清楚了我們應以青春奮鬥去園青春夢想。青春夢想和青春奮鬥是一個青年的“精氣神”所在。青春,因夢想而絢麗多彩;青春,因奮鬥而動人心絃。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100年前,北京大學等三千餘名青年學生懷揣救亡圖存的青春夢想,在民族存續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振臂高呼,運動迅速席捲全國,廣大青年用源源不斷的生力書寫了一幅“外爭主權、內除囯賊”的時代畫卷。細數那些激情燃燒的青蔥歲月,傾聽那些砥礪奮進的負重足音,重拾那些奮發圖強的青春夢想,猛然發現,五四精神已成爲民族復興的青春夢想已經烙印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青年身上。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要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高舉五四運動的精神火炬,做民族復興道路上的追夢人,同全國人民一道,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青春奮鬥,是青春夢想的靚麗底色。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拼搏的人生精彩紛呈。神州估計難再回顧3000青年灑淚京都氣哀歌登高奔走抗議遊行實踐睡獅風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詮釋了青春奮鬥,覺醒了偉大創造,孕育了偉大革命,推動了偉大飛躍,陳望道翻譯出版了。全本的《共產黨宣言》,《新青年》雜誌成爲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報刊讀物,李大釗陳獨秀分別在北京上海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中國共產黨的早期組織開始在北京,上海,湖南和留日,留法,留俄學生中相繼建立。那個時代的青年,用青春奮鬥翻來了反帝反封建的新篇章,對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繼承五四精神,奮進復興征程。需要廣大青年樹立大理大歷史觀和增強時代使命感,擔負歷史重任,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鬥,以勇立潮頭唱大歌,敢持彩練當空舞的青春活力起航民族復興的豪邁征程。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難困苦,玉汝與成。100年彈指一揮間,我們先輩所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崢嶸歲月,是新時代青年註定要接棒的光輝歷程。

青春夢想,要需要青春奮鬥砥礪而成;青春奮鬥,需要青春夢想跟錨定向。新時代千帆競發,新徵程百舸爭流。當每一個青春夢想,每一份青春奮鬥,都向着民族復興的夢想匯流時,我們中華民族的未來必將光芒萬丈。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廣大青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歷史當頭,走在時代前列,練就過硬本領,錘鍊品德修爲,以青春奮鬥放飛青春夢想,用執着信念,優良品德,豐富知識,過硬本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跑出新時代青年的好成績。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7

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題記

在新文化運動的前期,封建復古的思想充斥着整個中國,毒害着人們的靈魂,束縛着人們精神上的解放。

就在這種腐朽思想大肆蔓延的時候,《新青年》像黑暗中的一束火光,衝破了舊思想的羅網,從而開始了一場歷史意義深遠的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

《新青年》的主辦人獨秀在第一卷第一期的發刊詞《敬告青年》中說,“中國社會到處充滿了黑暗,首先覺悟、勇於奮鬥的青年,必須用快刀斬亂麻的精神,同陳舊腐敗的思想決裂,推動社會的前進。”這種思想猶如漫漫黑夜裏迸發出的火花,所以《新青年》一出版,就受到進步青年的.追捧。

在《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中,我還看到了友善細心的李大釗、朝氣蓬勃的毛澤東、正直的陳喬年和陳延年等等許多人物。他們是真正的英雄,他們不爲名不爲利而活,也不甘平凡一生,他們的一生,不是爲了存在,而是爲了燃燒,愈是黑暗,他們燃燒的愈加猛烈,於是變成了火炬,點亮了一個時代的夜空。

曾在《新京報》中看到過一段話,我想引用這段話作爲我今天習作的結尾。

“我們深信,世界必然向好,今天所有的混亂與蕪雜,努力與精進,都將在進步中變得更加清晰。時光漫長,道路寬廣,我們仍舊擁有理想,擁有未來。”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8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的年代,卻也是中國人民在黑暗中覺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來,整個民衆的思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國許許多多的有識之士踏上了探索國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這樣一個時代,無數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國,力圖“求一可愛國家而愛之”。爲了啓發民衆的思想覺悟,也爲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創一個嶄新的國家,陳獨秀先生首當其衝。他高舉民主與科學兩面大旗,創辦《新青年》,掀起了現代中國思想啓蒙的新文化運動。新文化運動像一滴晶瑩的露珠,落在了中國這棵乾枯的.小樹苗上,使其得以復甦,甚至開出燦爛的花。而作爲新文化運動的“領頭羊”,陳獨秀不忘初心,不負重託,以驚人的才華和毅力,宣傳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話文白話詩。

“如今我們回來了,請你們看分曉吧!”這是胡適之說過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我們”——中國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們回來了,他們將要獻身於國家,爲國家的尊嚴、人民的生存而奮鬥!那些欺辱中國人、瞧不起中國的人們,請你們看看吧!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要醒過來了,它一定會成爲世界強國,成爲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時代造就英雄,偉大來自平凡。”每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爲英雄是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一百年前的中國,有正直的易白沙、憂國憂民的李大釗、棄醫從文的魯迅;如今,有我們!

我將無我,不負國家。我們身爲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不負韶華。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待,不辜負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一定會強大起來的!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9

這個暑假,我追了一部劇——《覺醒年代》,對偉大的先驅李大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第一次瞭解李大釗,是學習課文《十六年前的回憶》。李大釗先生的女兒李星華回憶父親從被捕到就義的悲壯歷程。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崇高偉岸、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光輝形象。

這次看完《覺醒年代》,李大釗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僅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變得更加豐滿、真實。

李大釗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場,身穿長袍,戴着眼鏡,坐在一羣留學生中,和年輕人討論着國家大事,呼籲學子奮起“倒袁”,拯救國家。

李大釗先生敢於表達和堅持自己的觀點。當他聽到陳獨秀先生說“中國沒救了”時,立即進行反駁,表明自己的'觀點,堅信國家有光明的未來。

李大釗先生胸懷寬廣。雖然在對國家未來的辯論中有不同見解,在陳獨秀先生被一羣學生圍着毆打時,他還是挺身而出,掩護陳獨秀先生逃出,並且在知道對方真正意圖後,和陳獨秀先生成爲朋友,還把自己的大衣送給了陳獨秀先生。

李大釗先生關心民衆疾苦,深愛自己的孩子。當一位母親在大街上乞討,希望得到一些醫藥費給孩子治病,李大釗先生站了出來,幫這個窮苦的家庭交上了醫藥費,當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時,他又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懷錶等放到了當鋪;當李大釗先生的一位學生因爲缺錢而上門求助,希望能得到資助時,李大釗先生不顧自家的情況,毅然爲學生湊齊學費,卻差點和自己的孩子毀約,不能滿足他們的願望,去吃一頓涮羊肉。

李大釗先生,既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先驅,同時又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感豐富的普通人。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0

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當大多數人還在沉睡時,有一些人已經覺醒,也正是他們,才使中國翻天覆地!

——引言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一部名爲《覺醒年代》的電視劇,這部電視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當全國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禮教的統治中時,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領導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諸多學子,開展了改變中國歷史的“新文化運動“。

這部電視劇還原了許多當時的情景,如魯迅寫的《狂人日記》,北大“紅樓”的修築,還有袁世凱,張勳的兩次復辟帝制……可以說常常使人浮想連翩,驚喜連連。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國革命大家,文學泰斗魯迅先生所寫《狂人日記》時的情景,這本書是以一個瘋子爲第一人稱所寫,它講述了在一個瘋子眼裏的世界是什麼樣子,以一個瘋子的言語諷刺了封建的“吃人禮教”。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一個毫無生氣的黑暗社會表現地淋滴盡致。

還有李大釗與工人們互幫互助,純樸真切的友情更是讓我感嘆,記得在劇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李大釗先生聽說自己的工友朋友們沒有領到工錢,便大過年的用自己的'薪水買了好多年貨,帶給工人們,還親自和他們包餃子。號外,他還給工人們講了馬克思主義,讓工人們重新對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這部影視作品展現了一個黑暗無光的封建社會,但又塑造了陳獨秀等一羣爲祖國帶來希望光芒的人。他們追求新文化,嚮往新生活,他們爲中國注入了新鮮血液。

劇情中陳獨秀爲了發揚新文化,不惜一次次與權威大家鬥智鬥勇,這堅定的決心使我敬佩。

感謝《覺醒年代》,它讓我見識了先烈們是怎樣爲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奮鬥,也讓我明白,唯有擁有知識和膽魄,才能改變命運,改變時代!

覺醒吧!同學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精神改變時代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1

最近,我觀看了電視劇《覺醒年代》,讓我感慨萬千。

新生的中華民國在北洋軍閥的統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不甘沉淪,一心想着救國,他們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啓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並徹底盪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才能使中國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動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徹底消滅舊中國,建設新中國。

“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是中國共產黨史上一段廣爲傳頌的佳話。那麼“南陳”與“北李”是如何認識,並走到一起的呢?他們的第一次交手,談論的是什麼問題?劇中一開篇,就展現了陳獨秀與李大釗相識的過程。

開頭幾集,於和偉扮演的陳獨秀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卻不用力過猛,有氣場卻不虛張聲勢。既展現了先進知識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無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溫度有情感,看起來極具感染力。

看《覺醒年代》就像在看歷史,年代感、畫面感極強。劇情清晰勾勒出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精神風貌。劇中的人物刻畫非常生動和形象,往往一出場,便令人肅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誰纔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現實,有理想,有情懷,有教育。展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人之風骨,爲天下蒼生的擔當。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熱血和理想抱負,積極投身於革新運動中,着實令人敬佩不已。

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奮發有爲,積極探索,刻苦學習,爭做國家棟梁,爲國家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2

《覺醒時代》是爲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目、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史詩鉅製。

該劇主要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爲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爲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建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人生百態。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之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爲基本敘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爲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一百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必然性。

讓我感悟最爲深刻的不是思想家革命家的激情演講,而是那一個個不經意反映出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生活的畫面。孩子們就坐在泥濘的路上,與坐在車裏,手裏拿着燒餅的富家少爺、小姐截然不同。一個婦女高叫着:“賣孩子、賣孩子。”他們興許是被拋棄了,又或許是被這可惡的.人販子拐走了。還有那些官兵斬首後,一個又一個的婦女拿着饅頭、花着錢、蘸着人血,可笑地以爲自己可以拿它救活自己的孩子。除了愚昧和無知,貧窮也是他們迷信的根源。

但好在,有了這些革命青年,咱們的中國“活”過來了,不會再有人相信這種荒謬至極的救治方法。雖然現在中國已成爲了數一數二的大國,但我們仍要牢記歷史,爲咱們的新中國做出貢獻。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3

《覺醒年代》是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

在劇頭,我們瞭解到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戰場分身乏術,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在此前後,自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被迫流亡海外,資產階級革命派無力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進行到底,中國依然沒能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地步,軍閥混亂、倒行逆施、民衆矇昧、思想混亂的社會亂象。將出路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

爲探索救國救民道路,一羣有志之士奮起抗戰。陳獨秀同志認爲中國有出路而不是老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摸索思想啓蒙,力求喚醒民衆救亡圖存,在探索的道路上,他們逐步確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信念,達成了只有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共識。隨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啓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煥然一新。

《覺醒年代》清晰展現了這一過程,揭示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爲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爲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一個個字,說出來時是那麼有理有據,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直指人心!我相信這些話一定是肺腑之言!

陳獨秀,李大釗等共產黨早期革命領袖,有血有肉,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有探索,他們的革命精神與鬥爭精神,深刻傳遞愛國情懷,傳遞了愛國愛黨、艱苦奮鬥的正能量。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4

不得不推薦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劇《覺醒年代》,看完之後,除了震撼,就是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誇張的神劇情節,也沒有至高點的宣講教育,貼合人物原型,將書中的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帶到了我們眼前,他們不完美,有小脾氣,會開小玩笑,但恰恰是這樣的不完美,才與他們偉大的愛國奉獻情懷形成了強大的對比。無論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爲了同一個理想中國而奮鬥。在那個靠吃人、吃血饅頭才能活下去的社會,在那個被列強欺壓、被軍閥迫害的社會,在那個完全沒有人權可言的社會,要靠什麼才能站起來呢?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爲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爲了我們的中華民族,更必須要救國,倒袁。”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而猶未悔。爲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先後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救國先救思想,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聯合北大教師以發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傳達啓蒙思想。隨着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明白要想徹底實現思想啓蒙,必須建立一個政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

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在一開始是站在與陳獨秀的思想對立面,他們堅持“無政府主義”,但在法國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這套理論根本不適用於中國的社會,在歷史發展的必然條件下,社會主義道路纔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是必然發展的產物。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鮮活有血性的,是他們披荊斬棘換來了今天我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與時光之鏡對話,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會實現!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5

“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裏奔馳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魯迅

我們並不缺乏無法紀念的歷史,可我們卻總是用吃喝玩樂來填滿生活。所有的懶惰與怯懦,都是從忘記歷史開始的,我們忘卻了來之不易,也忘卻了物力艱辛。

文學和藝術創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鐫刻過去,啓迪未來,《覺醒年代》,近些年難得的劇作了。一開篇,就一瞬間好像又回到了求學時故紙堆中描述的那些舊時舊事,那個距離我們最近的最遠的歷史,那個時代的一首悲愴史詩。總是感覺那個時代的人都充滿了鮮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處最爲屈辱至暗的時刻,卻能激情、沸騰、熾烈,好像地底的岩漿越是壓迫越是要噴發,隨着噴發流入闖入時代的冰流,激盪起滿目熱氣,滾滾洪流,永遠向前。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憑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東去,向西去,去嘗試,以頭顱,以青春,九死不悔,單單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國諸朝之變革,從來都不應該是華洋之變,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非洗經伐髓,不可治之。

讀書人,太平醫病,亂世醫國,承天景命殷憂啓聖。

什麼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顏色?是線條?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時代,是歷史長河中,波濤洶涌裏翻騰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無名,是驚天動地,是潤物無聲,是噴涌的熱血,是滿懷的淚水,是老懷雄壯,是少年意氣。

中華之國,千年不墜,榮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氣不餒,不驚不怯。

亂世出英雄,因爲他們的付出所以才換回了我們生活的安寧。

因爲他們對國家的熱愛,所以用最年輕的生命去譜寫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請記住這些人吧,這些我們稱之爲先烈的年輕人。

“她不是“苟活到現在的我”的學生,是爲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6

青春夢想是青春奮鬥的目標航向,知之深則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夢想,陳獨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可寶貴之時期也。”

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新舊思潮發生激烈衝突,此時蔡元培受命當上北大校長,立志培養人才,上任後立刻招攬有賢之士,三請陳獨秀。陳獨秀當上文科學長後,更是請以一篇文章而名聲大噪的李大釗,胡適,許多賢才慕名而來,北大人才濟濟。許多著名的學術論文,小說如潮流般涌來,如: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出自魯迅先生筆下,中國第一篇深刻研究的《體育之研究》出自進步青年毛澤東(二十八畫生)之筆。

軍閥混戰,倒行逆施,民衆矇昧,思想混亂中,出了問題再一次擺在中國人面前,李大釗,陳獨秀,胡適,毛澤東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從新文化運動開始着手思想啓蒙,力求喚醒民衆救亡圖存,隨着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接受,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漸從思想啓蒙轉向革命行動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實踐,創建了中國共產黨,使中國革命爲之一新。

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爲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歷史性的貢獻,也有鄧中夏,趙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動馬克思主義與公認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實踐之舉。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奮起抗爭,爲救亡圖存,振興中華,拋頭顱灑熱血,留給我們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爲主要內容的偉大無私精神。今天的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又面臨着“天將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青春夢想,因青春奮鬥而光芒萬丈,艱苦困苦,玉汝於成,青春當有夢想,以奮鬥砥礪成。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7

《覺醒年代》裏的人們有着那個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氣衝斗牛,主張舊思想的,則巧舌如簧,膽小怕事,只會維護自己,不懂得維護國家,失去了衝勁,最後只會和社會斷開聯繫,成爲空殼。中國人只是缺一個指引方向的,骨子裏都有一股衝勁,陳獨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歡迎。《新青年》出版後,買的人不少,不論是受苦受累的民衆,還是青年學生,亦或是商人,只要還沒有淪陷在舊封建思想之中,拿到這本書後,眼裏就會有希驥。有能力的,並且有思想覺悟的,都要跟着大幹一場,一時間,當真是氣衝斗牛。

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勢之反派被攻擊的體無完膚,中國的時代要來了,中國要覺醒了,要翻身,要戰鬥,誰也無法阻擋。在此期間,陳獨秀等先驅是中國戰士,他們一心爲拯救中國的聖土,爲喚醒中國人民而奮戰,他們都有一股衝勁。

可能因爲時代的原因,現在的`人其實或多或少是沒有些衝勁的,沒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直接與人民接觸,即使有,沒人想着改變——認爲現在的生活夠好了,只是策劃着如何能讓自己舒適,骨子裏的衝勁也沒了。我認爲,創造即進步,只有創造,才能拓寬進步的渠道,創造才能構建未來,預知未來。現在的中國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們想着如何進步,如何鬥爭,現在,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讓兒女們能夠拿到高薪……想要創造的卻是少之又少。中國到現在仍然算不上發達國家,人們口中的好東西都是進口的。

爲什麼中國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與國外的相比?

一是中國人很少自己創造

二是中國人的固有思想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改變了這種觀點,但仍有不少人堅持,這其實都與創造有關——創造意味着改變,改變思想。

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所以,中國人應該學着自己創造,趁着還年輕,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時代進步應該如此,國民進步重在創造!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8

在這個漫長而又短暫的寒假,我觀看了一部電視劇《覺醒年代》,使我的內心無比的激動,想到裏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無窮。

《覺醒年代》講述了新文化所處的那段時代的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展示了100年起中國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的不斷追求真理並且慢慢摸索,摸索着就中國的道路。五四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五四運動拯救了民族危亡,捍衛了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這是一條當時中國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奮鬥。

在這部劇中,我最喜歡陳獨秀這個人物。因爲他在《《愛國心與自覺心》中發表:“國人無愛國心者,其國恆亡,國無自覺心者,其國必殆。二者無懼,國必不國。”所以青年人要把“愛國”二字鐫刻在心間,流淌於血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立志報效國家。

作爲21世紀的新中國青年,我們應該以學爲本,提高綜合素質,不斷培養自己報效國家,社會和人民,在其境中體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五四運動的精神綻放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讓復興之路在新的無數青年腳下越走越長。

《覺醒年代》觀後感 篇19

2021年的寒假生活結束了,在此期間,我曾觀看了幾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內心收穫滿滿。其中,我覺得電視劇《覺醒年代》最能打動我的心,它讓我想起了那個時代的中國……

那個時代的中國:戰火硝煙,國民愚昧無知,國君袁世凱復闢帝制,鎮壓了二次革命。最先開始的陳獨秀離開日本稻田大學,回國途中,看到已被德國佔領的膠州灣,悲憤不已,到上海發表了討伐信奉五教三綱的袁世凱等人的檄文,也是喚醒國民愚昧思想的良藥——《青年雜誌》(從第二版起改名爲《新青年》,並使新文化運動逐漸興盛起來了。新文化運動,就好比一株剛萌發的芽兒,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編輯主將的'加入,猶如爲其增添了養分。而那些毒害國民思想的保皇派與新文化運動所發生的衝突,好像蟲子在啃食其莖葉。在與舊文化的搏鬥中,戰場搬到了北大,鬥爭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運動已成長到一株能承受風雨的小樹時,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臨時政府,李大釗推行馬列主義,並與陳獨秀等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創了紅船精神,由此,中國人民逐漸走向了正確的道路。

當我看完《覺醒年代》時,把自己跟這裏面的人物進行了一次對比,差距就出來了。當時很多人說“這個中國沒救了!”如果我是當時的李大釗,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釗卻反駁了那些人的觀點,在與陳獨秀的一次談話中說:“我認爲這個國家還是有救的!”很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這個愛國者的偉大情懷,也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當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復克德萊的職位時,如果我是蔡元培,我會聽從上級的安排,但蔡校長卻竭盡全力地反對。正因如此,新文化運動纔會成功;共產黨纔會成立;中國纔會煥然一新。正如陳獨秀而言:“新文化運動,當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錢。”

正是有這樣的革命先烈,我們纔有如今安居樂業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傳承!